法制工作思路范例

法制工作思路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思路

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间“茁壮成长”,逐步成为振兴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助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但在重视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提升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水平,逐步探索中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思路。

一、企业发展现状

(一)思想观念与发展不同步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在部分民营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经济指标的不断攀升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红利,因而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也仅限于经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空洞乏味的说教式思想教育,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觉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也难以确保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能够根据国家政治、文化、思想等建设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思想观念,去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缺乏专职政工队伍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具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却往往忽视对于企业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一些企业从成立之初没有设置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更谈及不上专门从事政治工作的企业人员队伍建设。由于缺乏企业工作中的核心凝聚力培养,致使企业职工精神涣散。此外,由于企业中缺乏统一的思想政治领导,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党组织力量也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实际的存在意义。

(三)缺乏对工作方式的创新

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对于我国的党章党规以及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会议事件的传达方式过于匮乏,缺乏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心理疏导方式上的创新。一味地循规蹈矩,基本上采取领导在台上照本宣科地解读国家会议精神,基层职工在台下聆听领导的陈述,或是领导高高在上的发言,却从没有落实关心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在时效性上来说,无法调动员工关心国家和企业命脉问题的积极性,在传达方式方法上,因为无法贴近职工的生产生活,导致企业职工也忽视对于思想政治的关心热度,难以保证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觉悟得到提高。

二、企业发展现状下的思路探究

(一)高度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民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职工的所需所求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利于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企业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感召下,职工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营造团结一致、和谐友善的企业环境氛围。只有职工的心齐了,企业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企业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能够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者的眼光和格局,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加强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企业领导者只有在思想觉悟上认识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形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

(二)健全企业专职的政工机构

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忽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甚至部分企业从成立之初没有设置过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企业内部机构管理做起,建立相对健全的党组织机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党组织结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专职政工机构的民营企业来说,在组织内部推选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作风严谨的党员作为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至关重要,有利于在企业党组织的感召下,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得以有效提升。作为该机构而言,在企业内部从以下几点开展所负责的工作:

1.以小组为单位,落实责任

在相对规范的大型民营企业中,由于企业职工人数众多,如果逐一对每个职工做思想政治工作,那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就要以基层小组学习的方式做起,按照一定空间内的职工人数进行按比例划分,尤其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国内有很多跨省、跨区的分公司,还有一些致力于食品加工、汽车产业等大型制造业产业的生产车间之中,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企业职工内部人员划分,并且在小组成员内部要推选出工作认真负责、党性觉悟较高的职工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这样一旦有需要传达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情况,企业党组织结构内部就可以传达给小组组长,再由组长进行思想精神的传递,往往会自上而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得有条不紊、俨然有序。

2.落实沟通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是由无数个基层职工组成的大团体,这个团体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企业的党组织机构,就要在企业的思想政治管理中做到事无巨细,从小处入手,从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建立企业内部由上到下的有效沟通机制,这个机制要建立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中级负责人乃至底层党组织负责人之间,形成覆盖整个企业的金字塔状的思想政治网络,在该体系的引导下,可以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全面的了解,再据此进行思想沟通。思想的沟通是最能触碰职工内心深处思想政治观念的关键点,针对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这“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企业职工,尤其是员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出态度消极,情绪不满,作为与员工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企业最底层的干部,要积极与思想有问题的职工进行沟通,了解出现问题的根源,及时化解矛盾。若是职工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作为底层的党组织领导,要积极与上级领导沟通,在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批示下,可以在企业内部举办募捐献爱心等多种充满爱和人性化的企业活动,在企业党组织的关怀下,企业职工内部会形成坚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创新工作方式

民营企业无论是企业职工的工作方式,还是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党组织成员要在传达党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对于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有效引导,突破说教式教育的模式藩篱,在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

1.避免“一刀切”的工作模式

以往的工作模式中,企业党组织成员忽视对员工素质的综合分析,在工作中往往按照“一刀切”的工作模式,对企业职工进行统一思想观念教育。企业中存在部分年长接近退休年龄的企业职工及一些仅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年轻职员,这些企业职工因学识有限,在配合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过程中,很多时候无法与念过高中乃至大学的职工相提并论。为此,党组织成员在工作中,要避免“一刀切”的工作作风,按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化、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

当今时代,网络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更要充分地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党组织成员要利用企业日常工作中员工身处其中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行无意识地引导和宣传。例如在企业员工食堂的午休时间,可以通过食堂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和播报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利民举措、对企业的政策解读等等,让员工在无意识之间就提高了关心国家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会议的方式,可以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创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三、结束语

对于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民营企业而言,要提高企业内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企业思想政治发展的思路,在加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的同时,保证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素香,奚艳贝.新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2]李春静.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

[3]谢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

[4]邱馨莹.新常态下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27).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2

一、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

深入贯彻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把贯彻落实好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为高质量打赢打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推行“路长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将农村公路管养由部门行为变为“路长”负责的政府行为。强化路政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力度。

2.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农村公路设置限高限宽设施指导意见》,依法依规设置乡道、村道限高、限宽设施及警示标志,有效规范农村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

3.深化管养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剩余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确保2020年6月底前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力争9月底前基本实现全省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完成贫困地区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9.3公里、窄路加宽改造1605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造建设19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5307公里、危桥改造及桥梁新改建132座。

2.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县道升级改造1000公里,乡道双车道改造2000公里,通建制村窄路面拓宽改造2000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1000公里,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打造万里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按照每年2000公里的建设规模,打造品质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要求,探索实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江西样板,为交通强国高质量建设提供案例。

4.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按照县、乡(镇)、村三级网络构架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整合农村客运站、电商点、邮政点、基层供销社、农技服务中心等农村物流资源,加快构建农村物流节点体系。积极推进交邮合作、交商融合、交农联手,促进农村物流资源要素聚集和融合发展,打通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5.强化建设质量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抽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检测,开展2020年度农村公路扶贫公路质量安全检测志愿帮扶工作。

6.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智能化。推广农村公路创新“互联网+”模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和APP平台,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将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应用于农村公路“数据清洗”、建设进度监测、完工情况核查等领域。

四、推动责任落实

1.持续深化整改。根据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工作,明确主体责任,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整改到位。

2.完善督导机制。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及交通扶贫督导力度,通过日常调研、常态化了解、暗访调查等,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3.保障公路安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逐一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危桥改造数量与新产生的危桥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现状;问题;对策

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及报告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连续动态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日益完善,有力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发展,为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本文拟对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做一回顾,并对今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1我国职业健康监护事业的发展

1.1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理念的引入

监护一词源于西班牙文“surveillance”,最早用于监护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其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施行深入调查和控制措施。职业病有别于其他疾病,是一类人为性疾病,其病因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发病呈剂量-效应关系,控制病因后可降低甚至消除疾病的发生,若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和治疗,预后良好,因此职业病的防治更强调预防。早期我国卫生工作者已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分层预防”的观点,即通过工程防线、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防线、医学监护防线等三道防线来防控职业病。随着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认识的加深,卫生工作者意识到医学监护前期的预防工作,特别是监测工作尤为重要,应将医学监护和接触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串联三道防线,构成健康监护系统,由此形成了我国早期职业健康监护体系的雏形。1985年我国在借鉴美国等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健康监护模式,即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是职业人群,通过接触控制和医学监护的手段,分析环境因素和人员健康资料,对环境和人员健康做出评价,从而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2]。

1.2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形成

我国的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经历了产生(1949—1966年)、发展(1976—2002年)、强化(2002年至今)三个阶段。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作为配套法规同期施行,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检查项目、职业禁忌等做出相关规定。2007年《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进一步规范了职业健康监护的技术行为,使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可对”。2012年3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颁布,重点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制度,2014年《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第一次修订,在2007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强化了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法依职责对涉及用人单位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调整,并按章节框架增加职业健康检查定义,使《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更有效的衔接,内容更科学、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3]。2015年,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承担的职责任务,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修订为《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并于同年5月1日起实施。2017年《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次修正,取消了“职业健康检查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规定,进一步扩大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力量,改善了职业健康医疗服务资源紧张的情况,继续推进技术服务的市场化进程[4]。

2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人群占总人口的2/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约2亿人,他们在劳动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职业性健康损害甚至职业病[5]。1998—2017年20年间我国共报告职业病380449例,平均每年报告19022例,职业病患者例数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并保持在高位波动[6],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

2.1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政府和职业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在提升我国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职业健康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加,健康监护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职业病防治院(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职业健康监护服务体系。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754个、职业病诊断机构478个[7]。(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逐年上升。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须达到90%以上[8]。(3)引进信息化技术,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控制、档案管理效率不断提高。随着职业卫生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不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都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有效地改善了职业健康检查流程,实现了数码操作、实时数据传输,大大缩短了报告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9]。

2.2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目前,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劳动者的需求,具体表现在:(1)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开展率低,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缩减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和人员的投入[10];有的企业不重视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只开展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1-12];还有的企业不及时告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对有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进行有效调离,降低了职业健康监护的价值。(2)部分地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不足,职业健康监护质量参差不齐[13]。有些机构的主检医师缺乏公共卫生防治理论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劳动者职业信息采集以及体检结论的书写存在片面性,较难宏观把握职业健康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建议[12-13]。(3)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监管欠规范。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机构随意更改职业健康服务的费用和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不正当竞争,扰乱职业健康监护市场秩序[13];还有部分机构超范围开展工作[14]。(4)劳动者被动接受或不情愿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的情况依然存在。有些劳动者任务性地应付职业健康检查,胡乱填写职业健康调查问卷,随意放弃健康检查项目;有些劳动者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不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导致重新入职时健康问题无法解释或追溯[15]。(5)外来务工人员、外包工等流动性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缺口。我国职业人口数量庞大,各地域间又存在区域经济差异,发达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流动性大,他们经常出现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导致职业健康监护存在明显漏洞[16]。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外包工身上,外包工工期不固定,频繁更换服务单位,其职业健康监护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对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型职业危害的产生,部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由于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的调整,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及时对原来相关部门出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进行梳理、整合、废止和修订,以统一指导和规划职业健康监护工作[4]。在技术规范方面,进一步扩大、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检查项目、检查周期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管年限,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3.2提高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意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把职业卫生工作作为企业的日常工作。用人单位要强化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对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企业发展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性,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对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范职业危害的能力,全力做好职业卫生和劳动保障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3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

鉴于部分劳动者学历、文化程度不高,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17]。通过分享劳动者身边的事例,促进劳动者养成较好的职业健康检查意识,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维权途径,用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18],使每位劳动者体面、快乐及有尊严地劳动。劳动者应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卫生相关活动,积极参与改进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讨论,监督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自身生命安全。

3.4积极倡导以创建“健康企业”为目的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

在职业病防治策略中,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成本收益最高的干预措施之一[19]。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职业健康监护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可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科普传播平台,构建适宜的“职业健康体验馆”,出版、推介重点职业病防治科普读物,制作职业病防治警示教育视频、公益宣传短片,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监护重要性的认识[20]。同时,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积极探索个性化健康教育,提升劳动者对职业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满意度[21]。

3.5积极培育基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能力,提升职业健康服务水平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服务需求量大,但当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积极指导和培育基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技术服务水平,规范它们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行为,对缓解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低、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导和培育过程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诚信体系和优胜劣汰机制,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市场[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优化职业健康检查流程,积极组织职业卫生人员学习新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定期考核职业卫生人员技术能力,提高技术服务人员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提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业卫生服务水平[22]。

3.6加强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4

转变观念,主动服务

只有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将“服务”作为立馆的根本,放在最重要位置,不断进行服务领域拓展,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专业性,对接市场,城建档案工作才可以不断地做大做强。一是城建档案工作需要为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主动提供大量的依据、咨询和决策信息。二是主动介入围绕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业务,将馆内的藏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提供各种形式服务工作。三是将现存馆藏的城建档案声像及信息等资料通过城各种陈列开放活动,积极宣传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成就,为社会提供广泛地利用服务。拓宽服务的范围,并改变服务方式。一是充分整合档案资源信息,建立城建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增加档案利用效益及水平。二要深层次挖掘城建档案所蕴藏的各类信息,开展各类信息数据的汇总统计工作,对城乡建设工作提供各类基础信息,三要是建立网站,加强城建档案馆和社会沟通的能力,使大众能方便地获知城建档案工作的信息资源,把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进行开展,这才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之路。

加强基础性业务建设,提高城建档案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要不断增强馆藏建设。档案是一个档案馆的根本,所以进一步增加馆藏依旧是今后很长一时间的工作重点,在重视各类工程竣工时的档案收集同时,也要进一步地加大收集规划编制和建设系统过程的档案资料,例如市政设施、土地房产、人防、管线、防洪等各种重点防护工程的资料和应对突发事件所急需的档案资料收集,而且要将这些保障性的措施和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制建设职能及其体系的建立进行一并考虑,使其能够统一规划和解决。进行城建档案工作的人员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运用各类宣传工作,使得有关单位积极将向我们进行档案报送。做好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培训工作,能充分应用城建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对城建档案的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求其既要懂城建档案的管理知识,也要有能力进行实地操作,而且了解工程建设知识,是一种复合型交叉类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及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尽快地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专业化的标准方法。所以,在城建档案的培训工作当中,对城建档案的业务人员需加大新知识理论应用、新技术设备和新方法的培养以及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知识运用建设培训。增强业务人员对现代化知识技术的掌握运用,不断提高整体队伍的知识水平及业务能力,增强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合作团结、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风貌。

推进城建建设信息化,加大收集管理地下管线和重要工程

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力争将城建档案馆设置为城市的建设信息中心。城建档案信息的资源管理是一个城市所有建设中最为集中、全面和丰富实用的信息宝库,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可以形成一定规模。档案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信息、技术人员优势,开展创造性工作。加强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收集与管理,努力将城建档案馆建设成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各种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作为城建档案馆重要内容。加强两个方面工作:一加强管线档案管理机制建设,将各种管线的建设档案信息都收集进馆;二加强管线的档案信息管理,使管线档案信息力争得到最充足开发利用。大力加强对城市建设中重要工程、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备份中心。城建档案部门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重要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包括重点建筑、管线、人防、防洪、军事等工程的档案收集管理。在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数字化,特别是对结构、消防、能源供给、给排水及各种流向等内容进行高效数字化管理,确保紧急状态下能够及时提供使用;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保密规定,做好重点档案备份安全保管工作,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都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点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提高重要工程档案研究利用能力和水平,培养相关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服务。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手机APP、“朋友圈”、视频直播等学习、互动平台层出不穷。这就给广大手机用户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专业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学习,但更有效的是利用手机APP、朋友圈、直播平台等进行短、精、快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与宣传,促进学生们的及时思考与讨论交流等。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政、参“政”、论“政”的兴趣和水平等。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需求和特点

为探索当代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首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和特点,为此,笔者展开了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问卷样本调查,分别选择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计200例样本,并进行了30余人次的随机访谈抽样调查。从上述调研显示,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率达到100%,利用手机APP进行社交互动也达到了100%,由此可见,手机的最大特性在于浏览(或关注)迅速及时,互动性很强,信息含量大,但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这两个特性的开发利用还很有限,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信息含量偏低,学生关注度不高,第二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因为课时量有限,教学内容相对固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互动性不可能持续进行,第三是学生关注度有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大部分没有新意,过于传统或保守,这就注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关注度不高,主动性不强。基于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发出新的教学手段和载体,进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尝试,为此,将从这两个方面加强开发和研究,促进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三、大力创制大学生手机思政信息、丰富手机思政工作的物质基础。

1.着力创建具有感染力的手机文字思政信息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手机是一个可移动的“阅读器”,具有浏览迅速,关注及时,对文字具有快、短、精、美的要求,而且大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审美能力已基本具备,所以对手机文字思政信息要更有思想深度,更能表达思想意境且需要具备短、精、美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专业的能力或者专业,创制短、精、美且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思政信息。

2.着力创建手机视频思政信息

经调研,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平均每天超过4小时,利用手机浏览新闻或视频信息的占66%,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学习来源相比以往的文字阅读更倾向于视频浏览。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制大量的生动鲜活、观赏性强、具有共鸣性的图片和影音,手机视频与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相比,具有短、精、小等诸多优势,容易在任何场合、任何场地进行浏览观看学习,而且一般的高校都拥有这种短小精的视频拍摄、剪辑的学生干部队伍,如果能再加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及专业技术老师的精心指导,创建大量的手机视频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契机,瞄准特点,不断拓展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中视频领域开创工作新天地。

3.着力开创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充分发挥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重点在于发挥手机学习的及时互动功能,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讨论的及时性,保证学习的效果等。

四、建立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保障手机思政工作路径通畅

创建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开展高校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且关键环节,但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将所创建的手机思想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传达到位,所以必须探索建立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依据手机现有的APP功能,其中微信平台可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尝试和探索、参考。微信平台具备了手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功能的一切特点,尤其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微信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所以必须用心经营。1.微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发表短、精、美的手机文字思政信息,供学生浏览并可以提供互动。2.微信平台可以发放短、精、美的手机视频思政信息,供学生浏览观看,并可以提供互动。3.目前的微信开发利用有限,是因为微信平台目前仅限于教师个人或学生个人私人生活空间,有不便于公开的信息包含,没有形成微信或手机思政教育文化,也有娱乐化成分包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微信或说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春天必将来临。

五、利用互动平台,注重思政信息反馈,力求思政教育成效

手机思想政治工作反馈及时、调节及时、功能强大,是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可以充分发挥的一个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方法理论,以手机上的思政信息反馈为手段,调节工作对象的思想活动机制,修正思想动机,进而引导大学生人行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但在具体反馈调节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1.珍视学生手机信息反馈,进行互动,助推情感交流

手机思政工作更多的是间接交流,非直面性强,所以反馈调节应注重其情感互动,强化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工作对象的情感共鸣,注重共同探讨、共商大事、共谋举措,实现互相关照、彼此融通、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2.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

充分把握手机思政工作的特点,发挥实时、高效、互动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实时干预,实时调节,将心比心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调节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调节教育能力,自觉实现主体的客体化,与学生共进共勉。

3.实现实时互动,着力即时调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方法很多,但对手机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现实时互时、着力即时调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讲究快捷高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节的对象是经过学习的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鲜活的、变化的,尤其对当代95后大学生而言,思想变化迅速、大胆、干脆。因此手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调节方法也讲求快捷高效、即时调节。

【参考文献】

[1]刘邦捷,刘新庚.手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路径探索.

[2]刘新庚,刘邦捷.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与实施原则.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6

1994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及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我国的国有企业相继进行了重组改制,这一重大变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业管理辅助工作之一的企业统计,面对企业的重组改制,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一变革的巨大冲击。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为企业统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统计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一、企业改制后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后,由于企业机构的调整及人员的精简,企业统计在部分企业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经调查发现,目前企业统计工作很难找到一个与企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统计人员也缺乏一种创新的激情,有时统计人员甚至要在“统计法”与“企业利益”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目前统计人员的意识与工作思路远远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统计工作思路存在着缺乏完整性、科学性、长远性的缺陷,统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于自身的巨大阻力。

二是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无法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谈不上对统计工作的大力支持。

三是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与日益增长的企业发展需求之间产生了不协调,在有些时候甚至发生抵触。突出表现在欲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信息内容依旧显得不细致,同时统计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统计数据的深度不够,统计分析尤其是综合分析,因为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使得统计分析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统计分析产品往往被束之高阁、无人享用。

四是目前统计工作只是针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统计,而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行为将主要依据市场信息进行抉择和调整。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及我国公司的整体运行态势把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企业统计则做得十分不够。

五是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滞后于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形势,统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法制不够健全,统计队伍的素质难以适应统计工作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要求,统计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地位。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一)完善统计制度方法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根据企业重组改制,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统计指标,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二是根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对现有统计指标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改革,初步形成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总体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三是根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对外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四是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合石油石化行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社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企业发展状况。五是根据提高企业经济核算水平的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各类企业和单位财务统计指标体系。

2.大力推进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抽样调查,加快推进调查方法在工业、科技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初步确立抽样调查方法在整个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革统计体制

1.要建立起企业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科学分工、紧密配合,各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生机的现代化统计体制。

2.对部门统计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统管而不包揽”的原则,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确立企业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在统计工作上的科学分工,并建立横向统计资料报送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3.继续搞好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保证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在保证完成上报统计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即要面向市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与本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密切相关的统计信息,深入开展统计分析,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决策管理。要逐步由分散的专业统计转变为集中统一的综合统计,由生产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由速度型统计转变为效益型统计。

4.积极培育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市场,加强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要发挥信息、网络、人才、技术、设备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信息加工、委托调查等多种经营活动,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三)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在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统计执法要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为核心,重点查处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实行定期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全面大检查相结合。要把统计执法贯穿到日常统计业务中,真正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注意争取企业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计划、审计、财务、合同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以提高执法效果。

(四)搞好统计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统计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干部的考核、培养和选拔工作。

(五)繁荣统计科学研究

1.建立现代化统计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加强统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统计科研对统计工作发展的理论支持和超前导向作用,使统计科学研究事业走向繁荣。

2.坚持自主开发研究与借鉴吸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统计研究与经济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六)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

1.大力生产适时对路的统计信息产品,努力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尽快实现从主要反映产值、产量和速度转到主要反映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p#分页标题#e#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7

1994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及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我国的国有企业相继进行了重组改制,这一重大变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业管理辅助工作之一的企业统计,面对企业的重组改制,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一变革的巨大冲击。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为企业统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统计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一、企业改制后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后,由于企业机构的调整及人员的精简,企业统计在部分企业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经调查发现,目前企业统计工作很难找到一个与企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统计人员也缺乏一种创新的激情,有时统计人员甚至要在“统计法”与“企业利益”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目前统计人员的意识与工作思路远远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统计工作思路存在着缺乏完整性、科学性、长远性的缺陷,统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于自身的巨大阻力。

二是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无法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谈不上对统计工作的大力支持。

三是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与日益增长的企业发展需求之间产生了不协调,在有些时候甚至发生抵触。突出表现在欲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信息内容依旧显得不细致,同时统计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统计数据的深度不够,统计分析尤其是综合分析,因为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使得统计分析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统计分析产品往往被束之高阁、无人享用。

四是目前统计工作只是针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统计,而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行为将主要依据市场信息进行抉择和调整。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及我国公司的整体运行态势把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企业统计则做得十分不够。

五是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滞后于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形势,统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法制不够健全,统计队伍的素质难以适应统计工作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要求,统计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地位。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一)完善统计制度方法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根据企业重组改制,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统计指标,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二是根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对现有统计指标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改革,初步形成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总体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三是根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对外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四是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合石油石化行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社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企业发展状况。五是根据提高企业经济核算水平的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各类企业和单位财务统计指标体系。

2.大力推进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抽样调查,加快推进调查方法在工业、科技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初步确立抽样调查方法在整个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革统计体制

1.要建立起企业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科学分工、紧密配合,各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生机的现代化统计体制。

2.对部门统计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统管而不包揽”的原则,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确立企业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在统计工作上的科学分工,并建立横向统计资料报送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3.继续搞好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保证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在保证完成上报统计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即要面向市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与本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密切相关的统计信息,深入开展统计分析,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决策管理。要逐步由分散的专业统计转变为集中统一的综合统计,由生产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由速度型统计转变为效益型统计。

4.积极培育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市场,加强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要发挥信息、网络、人才、技术、设备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信息加工、委托调查等多种经营活动,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三)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在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统计执法要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为核心,重点查处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实行定期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全面大检查相结合。要把统计执法贯穿到日常统计业务中,真正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注意争取企业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计划、审计、财务、合同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以提高执法效果。

(四)搞好统计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统计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干部的考核、培养和选拔工作。

(五)繁荣统计科学研究

1.建立现代化统计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加强统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统计科研对统计工作发展的理论支持和超前导向作用,使统计科学研究事业走向繁荣。

2.坚持自主开发研究与借鉴吸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统计研究与经济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六)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

1.大力生产适时对路的统计信息产品,努力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尽快实现从主要反映产值、产量和速度转到主要反映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p#分页标题#e#

法制工作思路范文8

一、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基本要求是:用依法行政的理念统领林场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查找不足,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遵守法律,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自律意识,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和有关机关的监督,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依法行政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二是编制《黎山林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15-2020年)》和普法规划,全面规划部署今后五年的依法行政工作,明确“十三五”期间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增强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全面提升林场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制定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抓好年度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法制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推进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中配备一名具有法制工作经验的成员。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制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二是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森林法》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法制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提交负责人签发,规范性文件不得。三是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有效期自规范性文件施行之日起一般不超过五年,有效期届满后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

(三)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协助执行等工作。一是积极参与,依法、公正、及时解决行政争议。各有关股室、分场积极参加行政复议应诉,妥善解决行政纠纷,处理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诉求。二是建立纠错机制,查找不足,改进工作。要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和应诉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防范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再次发生。三是规范协助执行,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依法协助执行法律文书,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二是继续搞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在日常宣传的基础上,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大法制宣传教育节日,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形式多样的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覆盖范围。三是积极推进林场法制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依法行政培训考核。强化内部教育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普法业务骨干、普法联络员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启动阶段(2020年1月—4月底)

1、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承担此次活动的日常工作。

2、召开全场“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为顺利开展“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5月—11月底)

1、各股室、分场要按照总场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方案》部署的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2、各股室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与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沟通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做法,创新思路,完善内容。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份)

1、各股室要结合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形成总结报告,于2018年11月20日前上报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定考核验收方案,对各有关股室、分场的“法治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对在活动中取得突出实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股室、分场要充分认识“法治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靠上、其他领导配合”共同责任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二)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股室、分场要认真按照按照本《实施方案》部署的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任务,结合实际,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出,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切实解决好依法行政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