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德育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临床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医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反映出来的思想状况不同,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随着医药卫生大环境的变化,对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注重加强临床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实际开展适合医学生思想特点和环境变化的德育教学,是临床医学院做好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引领着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向,也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临床教学阶段则是由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务人员的重要桥梁和必经阶段,在此阶段,不仅要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其形成良好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因此,对临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永恒的素质教育主题。

1新时期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环境变化

伴随着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学生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教育主体的思想特点,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出符合教育主体特点的教育形式和载体。

1.1新时期医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时期医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1]。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其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及婚恋观等充分体现了时代变革的烙印,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等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高校学生基本情况滚动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您在大学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这一问题,41.5%的同学选择了“就业及发展前景”,位居各选项榜首,远远高于2015年的30.1%。一项以哈尔滨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调查中,“您认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问题时,41.9%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取决于社会名望的高低和事业成就的大小[2]。由此可见,固化的职业倾向使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另外,进入临床医学院后,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自由空间骤然增大,教育管理形式也由集中向分散管理、兼职管理转变,这些特点都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结合当前形势和相关政策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惑及时予以解答和帮助,使其真正感受到德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1.2现阶段临床实习所处的环境变化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道德品质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此阶段,在医院开放的环境下、有上级医生的指导,接受高尚医德医风的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近年来,受到社会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医药卫生补偿机制不到位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单位医德医风方面的不良消极现象较多,少数医务人员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索要“红包”、私拿“回扣”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医生缺乏责任心、同情心,服务态度生、冷、硬,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不仅玷污和损害了广大医疗卫生队伍的形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对医疗改革的公正评价和接受程度[3]。同样对实习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一项以三所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医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显示,有67.26%的医学生坚决反对医生收受“红包”和“回扣”,但仍有11.28%的人认为是医生劳动价值的体现,13.27%的人觉得收红包可以理解[4]。可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医德教育,就会使前期在校的高尚医德教育受到干扰与冲击,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因此,必须发挥医德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的丰富内涵,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高尚医德,杜绝不正之风。

2专业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着力点

2.1在临床课程中让学生认识医学的神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大部分临床医学课程,无论是内科、外科、医学影像等课程,都可以结合学科中发生过的实例,以及对相关病情的描述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独自进行善与恶、对与错的道德判断,且更具有说服力,其起到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教师交给学生的一些结合临床实际的专题,可锻炼学生良好的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唤起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主导意识,尽量结合专业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关于珍惜生命、疾病痛苦、关怀等人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思想上有更高的提升[6]。

2.2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如果说理论教师的授课是充分展示教师认知品质的过程,那么临床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能水平及人格魅力上。学生在跟随上级医生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获得强烈的职业神圣感。例如,实习生与医护人员一样要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统一着装,严格考勤,强化规范意识、服务意识,有助于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通过对医疗技术操作和规程的履行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甚至与医患沟通的语言技巧、尊重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他们在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中深受感染。作为未来医疗实践和研究人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仅要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更要奉公守法、牢固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3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医学生德育教育

从学生阶段到临床学习阶段是未来医疗工作者向社会的延伸,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直面患者,服务患者,把课堂上学到的医德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医德行为和逐步确立优良医德习惯的重要过程。基于此,我院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3.1形势政策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医院一直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学生成才为主线,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依托,积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进行形势政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7]。课程设置前,围绕教学任务要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德育教研室提出备课要求,授课成员进行集体备课,最终确定授课内容,努力做到课程设置紧扣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如,我们先后开设了十八大精神、两会精神、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朝鲜局势、两岸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精神等若干专题。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党政领导及部分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带头结合自己的丰富阅历为学生授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具体事例举证入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引导医学生观察和认识宏观世界和事物的本质。

3.2理想信念教育与支部党课、主题党日相结合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医院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运用党校等形式,以党日、团日活动为主阵地,配合德育课教育主渠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每年对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提高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建立了积极分子培养档案,利用讲党课、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联系人谈话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对大学生、研究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吸引和培养大批学生积极分子,靠拢党组织,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念。以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重大事件为契机,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板报制作评比等各种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各学生支部也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主题党日活动计划,使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多彩特色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如,先后开展了“学习、服务”、“立足学生本职,续创先争优佳绩;育文明和谐风尚,促支部文化建设”、“爱党爱国、争先创优、共同成长”等主题活动,并多次在校院的主题党日活动评选中获奖。

3.3社会突发事件和医疗行业热点问题相结合

真实的社会生活永远最具有说服力,品德的培养尤其如此。因此,作为医学生德育培育的工作者,应该随时抓住社会当中尤其是与医疗行业相关的真实事例,用事实说话,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比如我院在“非典”时期作为“国家队”凝练出的“抗击非典精神”,在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每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中,以及我院组队圆满完成的“中国首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等援外任务中,让人们看到了众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这些都可以作为医学生品德培育的有力教材。《急诊室的故事》、《心术》揭示了医生的生活、工作、爱情和思维方式,把道德和科学的矛盾、人性和医学的对峙一一展现出来,通过阅读和讨论,起到对心灵进行移植和感化的作用。通过正反两面的医疗实例和因势利导的教育使学生们学会提高责任心,引导学生向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学习。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角色意识,认识到作为医者接班人的强烈使命感。

3.4医德医风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相结合

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未来医德品质确立的基础,要使医学生把所学到的医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医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临床学习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延伸的过渡期,也是职业道德的初成期。注重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义深远。因此,医院把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生上岗前培训的必要内容,由纪委书记专门进行授课。还通过组织全院性的医德医风教育,加大对医学生的教育力度。如组织医学生认真学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观看《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事迹》和《警钟长鸣》的录像片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自己设计的廉政和医德教育小故事等宣传材料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并在全院开展反腐倡廉图片展、“一和三同”(“和谐医患,同拒红包,同抵回扣,同葆健康”)等形式多样宣传教育活动使医学生深受教育。另外,我们还通过评选“金牛奖”、“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志愿服务之星”、“我身边的榜样”等主题系列活动,培养医学生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总之,对临床医学生德育教育途径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要把加强和改进医院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紧密联系医院和医学生的实际,突出行业特点,拓宽德育渠道,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断为德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鲁超.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31-32.

[2]王冬,张策,崔月英.哈尔滨某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5,28(10):64-66.

[3]张养志.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J].北京教育,2008,2:17-18.

[4]师会芳,梁俊凤,李俊兰.医科大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798-800.

[5]朱小平,宋杰.论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J].教育管理,2010,2:4-6.

[6]王颖.新时期如何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2010,8:455-457.

[7]沈雁霞,刘奇.论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39-40

作者:张国君 王建敏 花蕾 王香平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