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评估理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动态评估理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摘要:在对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在口语测试中进行动态评估的必要性分析基础上,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设计并实施动态评估流程;以中南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口语测试的动态评估,并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后测结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评估模式更能全面展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指导教师的口语教学,挖掘学生的口语发展潜力。

关键词:动态评估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英语口语测试;大学英语教学

一、“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

动态评估又称学习潜能评估,是在评估过程中通过评估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估者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Lidz2003:337)。该术语在20世纪初由苏联的维果茨基(Vygostky,Luria)提出,后得到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Feuerstein)的极力推广。动态评估的理论框架是社会文化理论。而社会文化理论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简称ZPD)是动态评估理论的重要来源。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有经验的成年人指引下或与能力高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是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Vygostky1978:86)。”同理,教师在课堂中也常常发现,两个平时考试成绩相当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交流中,也会显现出不同的语言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是由于每位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同造成的。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所能达到的语言水平与学习者在受到帮助或提示后所能达到的语言水平间的差异,就是他在该语言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样如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学习,一直是他们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独立完成英语口语的学习任务或测试要求,只展现了学生未经教师帮助或其他辅助条件引导下能达到的水平,却不能体现出他们若经由专业人士或其他条件帮助后所能迸发的潜在能力。而对大学生进行口语动态评估的目的,则是要发掘被评估者的“最近发展区”,展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便于评估者(教师)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节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动态评估的必要性

对学生口语水平的动态评估旨在探索和发现学生的潜在口语能力,并通过干预和引导逐步开发其潜能。其本质是通过动态交互过程进行有效的学习心理诊断。动态评估理论的重点不是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是个体自身未来发展水平的纵向比较。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同样也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口语测试指导英语口语教学,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但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口语测试现状仍存在很多弊端:1.测试次数和项目单一。测试次数单一,仅凭一次口语测试结果就确定学生该学期口语分数,无法客观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此外,单纯以朗诵或者背诵段落为项目的口语测试,存在着无法考察学生英语口语的准确度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问题。2.受考生情绪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现有的口语评估方式往往是一次口语测试即成为考生该学期口语考试的最终结果,考生往往不能放松心态,再加上考官(教师)与学生的“权势”差距、“身份”差距会使考生更加紧张焦虑。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口语实际水平。3.传统的口语测试难以达到真实口语交际的信度和效度。真实的口语交际往往在谈话双方自然放松的适时交流与互动中进行,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一方的口语输出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着另一方的反馈和回应。而传统的口语测试模式往往过于重视语言的使用是否标准,被试者始终处于一种“受试”的状态中,缺乏交际双方所应给予的“反馈”,故不能真实自然地展现其口语的交际能力。真实口语交际中往往双方共同寻找或交替寻找话题,引发讨论,交谈中时常给予对方回馈和提示,这些在传统的口语测试模式中都很难实现。因此,现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模式亟待改革。而动态评估则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式,其以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介入和评估者与学生间的互动为模式,以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为目的。此外,动态评估能促进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将起到有效作用。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动态评估理论的应用

笔者2018年9月在体校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英语口语基础相当的2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自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这个学期,笔者对2个班共进行了4次口语测试(大约每4周1次,大一上学期刚入学即进行第1次测试,学期末进行第4次)。每次对2个班进行口语测试的题目相同,不同之处则在于:针对实验班学生,在进行第一次测试时就进行了相应的干预、跟踪,随后还进行了相应的口语动态评估。而针对控制班学生则仍沿用传统的口语测试模式,每次测试完后即进行其他与口语测试无关内容,未进行任何相应干预、跟踪和评估。

(一)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动态评估流程

1.口语水平诊断

首先对2个班学生进行口语水平的诊断,诊断共分为以下4个步骤:(1)句子朗诵。准备8~10个与课本难度相当的句子让学生朗读。此阶段教师不进行纠错,只对实验班学生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等进行记载。对控制班学生只进行评分,不记载其表现。(2)回答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6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教师只记录下实验班学生的回答情况及回答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对控制班学生只进行评分,不记载其表现。(3)复述大意。教师给学生一段篇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并对篇章内容进行概括,不得使用文章原句,必须用简短语言提炼文章大意,时间控制在3~5分钟。教师只记录实验班学生完成情况。对控制班学生只进行评分,不记载其表现。(4)观点表达。给学生10~15分钟就某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提出后进行论证,要求必须有论点、论据和总结。教师不干预,只记录实验班学生完成情况。对控制班学生只进行评分,不记载其表现。在此阶段,教师对2个班学生都不得进行任何干预,只是尽量完整记录下实验班学生回答的情况,尤其对实验班学生出现的语言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性记载和分类。对控制班学生的口语表现此时就进行最终评分,不进行任何记载。

2.干预和跟踪

在口语水平诊断的各项测试内容结束后,控制班学生的口语测试即结束。而实验班学生需仍留在教室等待教师对其测试表现进行干预,切记不可在测试过程中打断学生进行干预。对于学生测试过程中重复出现的语音语调错误、语法词汇错误或表达错误,教师予以纠正,重复率低的错误予以忽略。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干预后,教师记录下学生对干预的反馈。记录必须及时准确,以便于调查学生能否因教师的干预而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干预和跟踪的任务可由两名或多名教师共同完成。其中一名教师负责通过提问、提示或示范的方式进行干预,另一名或多名教师负责对学生被干预后的反馈(包括但不限于补充回答)进行记录。(1)句子朗诵干预。在句子朗诵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班学生语音语调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学生对教师纠正的内容进行反馈(可重新朗诵之前出错内容),教师记录。(2)回答问题干预。实验班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教师可进行适当干预,比如提出相应观点或引导性发问,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并表达更多内容,或使回答内容更加完善和深入。学生重新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记录。(3)复述大意干预。实验班学生复述完毕后,针对复述不完整者,教师可通过提示细节引发学生对其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针对无法独立完成复述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做出示范,助其完成复述,教师记录。(4)观点表达干预。教师仍然通过引导性发问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表达。针对学生观点表达不清晰的情况,教师可通过直接发问诸如“What'syouropinion?Doyouagreewiththeauthor?”来引导学生逐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若学生论据不充分,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诸如“Canyougiveussomeexamples?”之类问题以要求学生充实论据。学生重新表达观点,教师记录。

3.最终评估

针对实验班学生干预后的表现,教师及时做出该次口语测试的最终评估。从学生口语的准确度(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流利度、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适切性(语言和内容是否符合文化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师给出最终的具体分数,同时也对实验班学生在受到干预后的表现作出真实详细的记载。将干预前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评估表现与干预后的各项得分进行比对,教师可从中及时发现其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学生的潜在口语发展能力,并研究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有效开发其口语潜能。

(二)实验班、控制班英语口语水平对比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常出现的英语口语发音不标准、语法不正确、表述不流利、用法不得当、观点不清晰等问题,研究组设计了难度相当的四套同质口语测试题。从学期初至学期末共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进行了4次口语水平测试,采用的均是这四套难度相当的试题。两个班学生每次测试都采用同一份试题,只是对实验班学生从首次测试开始就采用了动态评估的方式。而针对控制班学生则仍沿用传统的口语测试模式,测试后即给出分数,不干预、不跟踪、不最终评估。为检验口语动态评估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的作用,将学期初针对2个班学生的第1次口语测试成绩作为前测数据,将学期末的第4次口语测试成绩作为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前测

在学期初,研究组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同时进行了口语水平的前测。表1显示2个班学生在学期初,即针对2个班进行不同的口语评估模式前,口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0.208,p>0.05)。因此,可认为2个班学生口语水平在学期初是相当的。

2.后测

2018年9月—2019年2月,研究组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1学期的口语动态评估测试模式教学,而对控制班学生则仍沿用传统模式。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同时进行了口语水平的后测(本学期第4次口语测试)。前测、后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实验班学生在经过1学期的口语动态评估模式教学后,口语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前后成绩差异比较明显(t=4.433,p<0.01)。然而,控制班采用传统口语测试模式教学,学生口语水平并无显著提高(t=0.281,p>0.05)。这说明了口语动态评估测试模式教学对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四、结语

口语教学和实践历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估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评估与发展的结合。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评估模式大多为单一、静态的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估方式尽管能从一定程度上检查学生的口语情况,但却不能对测试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充分的分析。而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及时干预、跟踪的动态评估模式则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指导教师的口语教学,挖掘学生的口语发展潜力、发现学生的语言学习迁移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静态的分数测量。动态评估更强调学习者的口语发展潜力,即学习者现有水平和学习者在教师、电脑或其他辅助工具引导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发展程度。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了动态评估相较于静态评估的优越性。动态评估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并将评估数据正确运用于干预实践,这在指导大学英语教师的日常口语教学和学生的口语学习上显得十分必要。诚然,动态评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估费时费力,效度体系不太完善等,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和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作者:蔡蔚 王璇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