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即精选德艺双馨的师傅,引领学生走正确职业路;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拓宽职业道德教育跨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制度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道德教育;烹饪专业

“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参与和学校教师、带教师傅的指导为支撑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双育人模式进行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将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训条件进行整合,形成“做中教,做中学”,上学即上班,学习与生产同步进行[1]。中山市三乡理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烹饪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在将近三年的实践过程中,虽已取得诸多成绩,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学生在岗位轮训过程中擅自离岗、无视企业章程等,究其原因主要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欠缺。文章以我校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为例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在烹饪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缺乏职业操守,在岗表现不佳

酒店的员工来源构成比较复杂,学生在企业跟岗学习时,易受到其他员工的影响,沾上不良嗜好,如喝酒、抽烟等。在工作时,学生同样容易受到消极员工的影响,出现马虎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按照标准生产菜肴,造成菜肴质量不高,遭到客人投诉。少数学生缺乏契约精神,随意私自终止与酒店的协议。

(二)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职业道德课的教师主要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上课时带有较浓的原专业色彩,难以针对烹饪岗位的职业道德进行深入教育,学生没有学习的直观榜样。职业道德课的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研究,上课时“照本宣科”、机械讲解文字内容,导致学生上课时缺乏兴趣。

(三)缺乏教育大氛围,社会环境不理想

在职业道德课上,学生列举社会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贩卖变质有毒食、衣着脏乱、部分领导贪腐现象频发等,坚守职业道德的人数极少,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的内容跟社会现象完全相反。如果学生以学到的标准去做,反倒很可能成为社会“异类”,受到大环境的排斥,严重降低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二、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正处在思想形成期,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不稳定阶段,这一时期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的分辨能力有限,在接触到新事物后,难以辨别好坏,却又好奇心十足,往往抱着尝试的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扭曲的职业道德观。

(二)教育观念滞后,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实践课程较多,职业道德课往往仅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渐序性;在师资安排上,缺乏专任职业道德教师的指导;教材内容陈旧死板,不贴合学生身边实际现状,更新周期长,难以反映社会的热点和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新的要求。

(三)职业道德课程未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评价方式不科学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课程仅安排在第一学期,倾向于任务式教学。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只涵盖学生在校的一小段时间,不利于学生逐步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意识,也忽视了学生越临近毕业越愿意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评价时,往往是以笔试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此类评价方式重知识考核,轻行为评价;重任课教师评价,轻各科教师综合评价;重学校评价,轻学生自我评价。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造成学生对道德理论的片面追求,忽视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在养成,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

(四)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近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冲击。尤其是人们为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精选德艺双馨的师傅,引领学生走正确职业路

学生在企业学习时,师傅和学生工作在同一个岗位,下班后吃住也在一起,师傅的个人榜样力量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学生的带教师傅必须是经过认真甄别的。同时,要建立详细的考评制度对学徒进行评价,学徒的评价得分与师傅的奖罚相联系。学生在与行业标兵等优秀企业员工接触过程中,优秀师傅的道德情感会以一种示范姿态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会让学生以此为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2]。

(二)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学校层面要求担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生产一线中,才能将知识更好教授给学生;学生平时须穿专业的工作服装上学,展示个人专业风貌,做到上学即上班;平时的烹饪实操课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按照企业上岗的要求,只有学生的仪容仪表、衣着打扮、个人卫生达到企业岗位要求,才允许其进入实操间上课,做到上课即上岗,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拓宽职业道德教育跨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制度

职业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学校将职业道德贯穿学生生涯的不同时期。学生在初入学以观摩、理论学习为主;高年级则进行岗位体验、接受师傅言传身教。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不限于价值观的培养,还需培养学生面临“道德冲突”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评价学生职业道德时,需引入多方共同评价机制,参考理论成绩、各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师傅评价、企业同事评价等进行综合考评,做到客观、科学、多方位评价,立体还原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引进优秀企业文化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学生对企业有了解的需求,这时应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到校园里。学校可在校内的走廊通道、专业实训室、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企业的文化标语;在实训室门口挂上进入实训室的要求;在实训室里挂上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制度》等;定期邀请企业的师傅或者管理人员进校教学、宣讲,拉近学生与职业人员的距离,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动机和职业精神。

(五)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实训紧密结合

职业道德是行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的行为守则,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必然离不开岗位的实训过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需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3]。学生在岗位中结合实际工作,践行职业道德的内容,职业道德养成效果比“空洞说教”要显著。同时加强在校期间的实操课程,共抓实训、实习,既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感受、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提高个人素质,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学徒制”双育人模式下,结合企业的资源,在实际岗位中可以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中,学校需获得家庭、企业的配合,借助社会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0):86-87.

[2]李玲,李晨涛.如何在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行为[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27.

[3]许援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8):80-83.

作者:黄益宏 单位:广东中山市三乡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