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党建

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党建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的现状

1.1合作党建是学校党建的“难点”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主要局限在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实训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党建方面的合作鲜有涉及。很多学校委派指导教师也往往中是注重职业能力,没有意识地选派具有学生党建经验的专业教师,甚至选派的教师还不是党员,导致党建合作难以开展。其次,由于高职院校专职党务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只能应对校内日常党务工作,而难以顾及校外的合作党建工作,党建创新思想和能力不足。由于合作企业岗位分散,企业党建基础不同等原因,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与学生活动比较困难,对党员的考评、监督管理也基本处于虚位,校内与校外党建出现脱节,跟踪培养基本断档或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再次,党建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校企合作党建机制不够健全,校企合作协议少有涉及党建内容,党员教育和管理缺乏联合评价机制,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1.2合作党建是企业党建的“盲点”

从企业角度进行考察,一方面,由于企业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主要目的是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对党建工作,特别是高校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往往重视不够,参与不足。同时,高职院校校外党建工作的形式化、低质化也影响了企业合作党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情况也比较复杂,其中有大量的“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小微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党建基础比较薄弱,党员基数小且流动性大,给合作党建带来困难。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创新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重视,党建成为企业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很多“两新组织”都陆续成立了党组织,开展了党建创新活动,但总体上还处系统内的初创阶段,与社会、高校的合作不够,而这也成为制约企业党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存的相对封闭独立的工作模式,使校企党建容易出现“五个分离”:一是在空间上,学校党建与企业党建的分离,合作党建缺乏统筹管理;二是在时间上,校内党建与校外党建相分离,缺乏有效衔接;三是在主体上,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相分离,协同合力不足;四是在内容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分离,支持力度不够;五是在形式上,单一活动与制度建设相分离,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等。这种彼此分离和封闭的工作模式,造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不能适应开放办学和校企合作的要求,需要以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去寻求突破。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的意义

目前,校企合作正由单一的合作就业、合作育人,逐步扩展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学校与企业将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整体深度合作关系。而其中,党建合作是人才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拓展的新领域。通过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谋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互利共赢的合作党建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

1)对学校而言,有利于打造富有高职特色的“大党建”格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普通高校的重要区别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党建既是高职院校党建创新的重点、难点,也是打造高职院校党建特色、亮点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党建,有利于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有利于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2)就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党建创新和事业发展。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组织文化的发展,党建逐步成为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都成立了党组织,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由于目前企业党建工作很多处于初创阶段,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业党员职工按规定参加合作高校的党内活动,学习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另外,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发挥高校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规范党建工作。同时,让师生参加企业的党组织生活,在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也能够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事业发展。

3)就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提高。提高党员教育培养质量是十八大后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校企合作党建成为防止培养“盲区”,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校生至少有半年甚至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此,顶岗实习期间的党员教育管理就成为高职院校“老大难”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党员培养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因此,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不断紧密的形势,加强校企合作党建,对避免出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盲区”和“脱节”,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的协同策略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开放创新形式,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协同效应,产生整体效应和集体效应,可以达到“整体高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以协同创新为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可以尝试在技术协同、组织协同、制度协同三方面寻求突破。

1)以网络停息技术为手段,推进校企合作党建的技术协同。传统高职院校的党建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单一、具体的党建工作内容而采取的单一工作方法,在校企深度合作和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这种单一的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技术协同的要求应运而生。技术协同的重点在于突破以往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打破企业(高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项目、跨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受时间、地域、部门之间的限制所带来的信息孤岛,从而提升企业(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前进速度。校企合作党建的技术协同,需要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多组织间的协同化发展。例如,把党建“进企业”与“进网络”结合起来,突破原有学校与企业的组织界限,突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综合发挥校企两个阵地,两种资源,两类信息平台的作用,形成新的教育和工作网络。针对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的现象,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党建信息平台并实现与众多合作企业的对接和互动,可以建立跨区域、跨专业、跨企业的合作党建“飞信群”、“QQ群”等,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手段,及时加强组织间与党员间的联系,及时宣传党的理论,解答党员困惑,帮助毕业生度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等等。网络技术的创新运用,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交流协同互补,将进一步拓展党建新领域、构建合作党建新格局、提高党建成效。

2)以机构和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党建的组织协同。组织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环境等子系统,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通过管理从动态上构成了现实的管理活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的组织协同要从机构和队伍上加以落实。一方面,是实现组织设置的协同创新。在分工体系下,学校党建与企业党建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各有其独立的组织设置和管理制度。而随着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组织设置方式必将被打破,开放式的组织协同创新模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离校,实习时间较长,教育、考察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学校可以专设校企合作党总支(党支部),全面统筹和负责校企合作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学生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临时党支部,学生党员3人及以上的可建立党小组。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党小组的,可以尝试以区域划分建立党员服务站等,这些组织可以配合企业党组织开展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在无党组织的企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生产服务和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是实现党建队伍上的协同。根据高职院校当前教师“下企业”的要求和教师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教师深入企业开展项目研发、咨询服务、学生辅导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原有专业和教研室的组织形式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跨院系的新的教学、科研、服务团队。即同一个企业、同一个项目的教师和学生可能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这种趋势给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了新的挑战,也为党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可以尝试在一些科研团队力量强、水平高、科研成就大、教工和学生党员比较高的群体中,设立支部,用科研团队把教师与学生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与党建一体化,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一体化,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有力推动其他工作开展。

3)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推进校企合作党建的制度协同。协同创新的根本是观念协同(文化协同)和利益协同,而其核心是制度协同,即实现体制机制协同创新。首先,考虑到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特点,要将合作党建的内容写进校企合作协议和合作方案中,学校会同企业党组织共同制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员工作方案,建立政治学习、组织生活、思想汇报、考察培养、推选建议等制度,选定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党建联系沟通机制,明确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党建职责,形成定期研究,定期培养,定期鉴定,及时反馈的双向互动长效机制。要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党建工作简报》、开通党建博客、微博、微信平台等方式,让企业员工了解学校党建工作,更让实习学生参与和了解企业党建工作,形成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要建立定期走访和联系沟通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网络等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再次,建立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评价鉴定制度。针对合作企业和实训基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党组织建设跟进方案。在有党组织的企业,将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纳入相应的企业党支部或党小组教育管理,聘请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实习生党建指导员。制作《党员实习鉴定表》,由企业基层党组织和指导老师共同给予考核鉴定。总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以协同创新为理念合力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是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理念上不断升华,综合运用技术协同、组织协同、制度协同,并最终实现文化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两种资源的最大效应,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作者:陈文海 单位: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