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情感教育视域下初中化学论文

一、“有趣”的探究,培养兴趣品质

1.在巧设情境中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日常化学探究教学中,经常创设一些问题性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启发他们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情境,指引他们参与探究,让他们在感受生活中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索能力。如,在九年级下册的《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中,新课一开始笔者就以“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视频资料来导入,在学生观看之后设置了问题:“你们知道食盐、工业盐和化学中的盐有什么关系吗?”在此,引导学生通过认知观看视频,让他们了解工业盐的中毒症状,并利用问题情境的导入设计,激发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明确了食盐和化学中的盐的联系,从而初步实现了新课导入的设计意图。紧接着,当教学进行到“食盐的用途”环节时,教师展示了自己在生活中亲手拍摄或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起来的有关食盐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的图片,以丰富多彩的图片信息为学生展现了食盐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使他们深深感受到食盐的应用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趁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食盐有哪些用途吗?”学生们纷纷举了不少例子,不一而足。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化情境指引下,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积极性,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素质。

2.在优化实验探究中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激发学生化学探究乐趣、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实验兴趣是学生化学认知兴趣中的重要体现。在化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善于借助演示实验的形象直观教学,对指引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分析化学现象,激发探究的热情,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尊重化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起到重要作用。优化化学实验探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通过精心设计、启发引导、突出观察重点,引导学生由“观看”实验到主动“观察”实验的转变;加强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训练,注重学生自主实验,增强探究体验;活化教材实验,重视生活实验开发,增添富有趣味性的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能力。如,笔者曾在九年级上《水的净化》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到“过滤”环节时,设计了“污水净化”小实验,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和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将污水中的不溶物彻底分开呢?”这看似浅显易懂的实验激起了他们动手实验的欲望。笔者适时播放了“过滤操作”视频,让他们先细心观看并要求注意过滤操作中的要点,并将他们分成每两人为一小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动手实验。学生在这样的简易实验活动中,通过教师指引,学生细致观察、互助合作实验,不仅熟练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在交流互动中还能总结出“一贴、二低、三靠”的实验要点,突破和实现了学习重难点,而且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生活经验,增强了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二、“有情”的探究,激励成功体验

“有情”即体现为教师富有“人情味”,在探究教学中重视学生差异性,平等对待学生,善于激励他们参与体验、获取成功。在此,成功性体验是情感教育的又一特征。《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独特性、差异性是学生个体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情绪等智力与潜能方面的不同。差异性是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笔者主张在化学探究教学中贯彻差异性原则,并不是特别强调学生个体先天的智力和潜能的差异,而是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差异性学习表现来做好后天的引导,积极优化化学探究的方式方法,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得到关爱,他们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如,笔者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时,特别注重联系他们的不同学习程度,并有意识地把中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同桌,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首先,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时,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完成问题:“CO2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达到“温故知新”的带领作用;接着,在进入“CO2的物理性质”知识点时,让同桌的中等生帮助后进生,从CO2的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由后进生来回答,使得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笔者不能明显地把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明显地表露出来,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巧妙地将他们合理搭配,特别把平时较为友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桌。结果是,那些后进生都能较好地回答出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课堂气氛也变浓厚了,学生积极性也得以激发了。到了学习“CO2的化学性质”环节时,笔者更加注重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CO2与H2O”、“CO2与澄清石灰水”、“CO2与炽热的碳”等化学反应探究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还在相互配合中顺利写好了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以,认识差异性、重视差异性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在化学探究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和态度,要充分重视和激励每一学生主体的参与,营造互帮互助、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开展分层施教,这对激发他们参与探究、体验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化学探究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更是化学探究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则。

三、“有美”的探究,增强审美情感

化学探究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征体现于师生之间的“有美”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情感施教与学生审美素质养成的和谐统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的关系,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育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基本的环保素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正确、理性、科学地处理现实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与笔者所主张的环保教育是相一致的,化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环保素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特质的日益彰显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可用来开展环保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如,教师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现状和严峻形势、爱护水资源两个环节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确养成注重节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生活品质的重要性;还可以尝试让他们走出课堂,去参观一下所在生活社区的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公司的“居民阶梯水价”情况,关注本校中学生的用水情况,向当地环保专家咨询所在城市河流的水污染情况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水资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优秀品质。又如,在《化学肥料》教学中,教师设置了学生辩论的环节,指导学生针对“如何辩证地看待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引导学生通过对使用化肥的利与弊的全面辩证认识,锻炼了辩证思维能力,养成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树立起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环保观念。应该说,学生在化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关注环保、热爱环保的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所以,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仅体现在他们通过化学教育掌握了化学知识和原理,训练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而且体现在通过实践活动培育了绿色环保理念,深化了环保的自觉性。

四、结语

教师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化学技能的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应注重在探究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体验中激励学生发展进步、在环保教育中提升审美素质。当然,化学探究教学中情感教育何止这些,如何把情感教育切实地与探究教学相结合,努力构建有趣、有情、有美、更有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不断去探索。

作者:杨义良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