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范例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1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大致包括室内设计与室外及公共场所的设计等内容。这一专业在90年代以前称之为“室内设计”,按照中国传统的词汇与解释即所谓“陈设”。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形成与成熟、设计概念的广义化和深度化,以及人对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一体的要求,形成了对室内外环境作整体设计的思想,采用“环境艺术设计”以取代“室内设计”的专业名称,即是现代整体设计思想的产物。但是,综观当代室内外的环境艺术设计,除去那些有条件的宾馆饭店以外,大多数的设计并不注重整体性,反而表现出一种封闭与隔离的倾向,尤以住宅的室内设计为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居“装修”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且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当代文化的表征。遗憾的是,当代这种装修热中表现出的追求高档、豪华的单一倾向,在某些方面已到了庸俗、低劣、无文化品位、无审美情趣可言的地步。   不少的装修设计唯洋是从,中国民族的、传统的设计艺术精神与品格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明清环境艺术设计及其思想的分析入手,寻找其内在的文化意识和精神,或许对当下的“装修文化”乃至环境艺术设计有一点启示。   一、“宜设而设”与“精在体宜”   在明清有关设计的论述和笔记中,“宜”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又体现着一种价值的标准。如计成在《园冶》中提出造园设计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李渔在《闲情偶寄》论述有关建筑、造物、陈设时亦以“宜”为准则,如“制体宜坚”、“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因地制宜”等;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亦强调“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宜”在诸家之论中,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层次区别。   大致可以分为三例: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斫。因地因人而制宜,属于及物层面,是艺术设计中实用的基本层次;宜简不宜繁提供着某一审美的向度和形式选择;宜自然不宜雕斫,则趋于某种独立的精神追求与人格建树。这三例又几乎形成中国传统室内外艺术设计的基本精神构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1.因地因人制宜   计成提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方法,是程序,而体宜是目的,是结构,是最终设计价值的体现。“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则亭,宜榭则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①因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主内,一主外;在内部的设计上,须循形而作、因势而为,无论偏径婉转、亭榭顿置,要在“精而合宜”。精,有精明、高明至巧之意,又有精确、精练趋神之蕴,虽如此,尚不足为范,而须“相宜”,宜是现实层面根本的、核心的所在。在《园冶•装折》篇中,计成提出:“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既要曲折变化以利活泼灵动,又必须有内在的一致,即整一性;既端方周正、齐整一致,又有变化活泼之态、错综巧妙之势,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关键乃在于一个“宜”字。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是文震亨在设计上提出的一个总原则。如山斋的设计,“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   或旁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具随地所宜”②,而“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之宜是随地之宜,堂之宜则是功能之宜,不片面追求高大宽广,要在适宜,其宜即适用之宜。李渔说得更为明确:“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暖,房舍亦然。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壮则壮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登贵人之室,令人不寒而栗,虽势使之然,亦寥廓有以致之;我有重裘,而彼难挟纩故也。及肩之墙,容膝之屋,俭则俭矣,然适于主而不适于宾。……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③可见,“宜”的着眼点是人的实际可行的生活内容与尺度。   从为人的设计而考虑,有共性之宜,亦有个性之宜。共性之宜是人普遍能接受的东西,不受贫富贵贱的制约,如李渔言,“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在实用功能的需求上无论贵贱是同一的,在用物上有精粗之分,但无贵贱之别。个性之宜则是因不同的设计使用对象而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趣味和品格,明清设计家们将这种个性之宜形成的原因大致划分为两方面:一是贫富贵贱,所谓“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④,简文帝身为国君之贵,而能造有富丽的华林园;晋代豪富石崇因富能筑柏木万株、江水环流,观阁、池沼、仙禽、游鱼毕具的豪华金谷园;而战国齐人陈仲子,安贫乐道,其所拥有的仅为陵地上的一小块菜园。这实际上是说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设计需依财力而行。二是取决于人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品格素养,“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⑤,若以陈设呈富贵则为人所诟病:“世家大族,夷庭高堂,不得已而随意横陈,愈昭名贵。暴富儿自夸其富,非宜设而设之,置窬于大门,设尊于卧寝:徒招人笑。”⑥“宜”所包含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作为设计所遵循的基本目标和尺度之一,其本质应该说是创造性的。李渔曾认为自己平生有两大绝技,一是辨审音乐,填词撰曲,无论新裁之曲,可使迥异时腔,即旧日传奇亦能益以新格,别开生面。二是“创造园亭,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⑦。因地是遵照自然条件、客观条件;制宜则是一种创造性设计。   2•“宜简不宜繁”   作为设计的准则之一,这既是经济的,又是审美的。李渔在谈及窗棂制作时认为:“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⑧在这种实用、坚实耐用的基础上再求其它。由此出发,总结其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他提出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⑨这自是从实用经济层面所作的考虑,而追求“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趋达本性之真的境界,则可以说是审美的、人生的。从根本上说,设计之简、造物之简、构造之简、陈设之简,主要还是表现为一种审美和文化精神上的追求。从现有资料上看,明代的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便是“简雅”,其室内主要陈设的明式家具更可以作为典范。明代的卧室设计,如《长物志》所记,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⑩若另设小室为书房,室中仅设一书几,上设笔砚等物,设一石小几以置茶具,一小榻,以供偃卧趺坐。高濂所设计的书斋,其陈设为长桌一,上置文房器具;榻床一,床头小几一,中置几一,上可置山石盆景、陶瓷花瓶等物;禅椅一、笋凳六,书架一。可谓设置简便精当,素洁如冰玉,文人士子在此所寻求的是物外高隐、清心乐志,诚如高濂所云:“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榻排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妍,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11明式家具的设计应是上述宜简不宜繁的设计观念的产物。明式家具简约至美的造型与样式成为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明式家具的种类千变万化,造型各异,而一以贯之的品格就是“简洁、合度”,并在这简洁的形态之中具有雅的韵味。#p#分页标题#e#   3.“宜自然不宜雕斫”○12“宜”的深一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化境。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而相对于雕琢刻镂的繁饰。雕琢刻镂是装饰的一种手段或工艺方式,几乎从原始陶器等工艺起,雕镂工艺就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装饰的场合。鲍照在比较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时认为: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宗白华先生认为这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楚国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明清瓷器、刺绣、京剧服装,是一种错采镂金、雕绘满眼之美;而汉代铜器、陶器、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画、陶潜的诗、宋代白瓷,则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之美○13。在中国的室内设计的历史上,也大致存在着这两种不同审美向度的美,宫廷建筑的雕梁画栋、陈设的富丽奢华与民居、文人书斋的简朴萧疏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   “宜自然不宜雕斫”,明确表现出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选择与理想信念,即使有奢华为饰的条件亦不为之。李渔云:“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亦即《长物志》所云:“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综上所述,“宜”是一种理性与感性追求的平衡,是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实现的平衡,是设计师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亦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产物。   二、“删繁去奢”与“绘事后素”   “宜”在及物的层面上表现为一种实用的尺度,是体现设计之价值的标准之一,乃至是最根本的标准。但中国艺术历来讲求意境,讲究境界,作为生活的艺术和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人们最终寻求的实质上是生活的艺术化。通过造景而造境,通过适宜的生活场景、环境的建构,将自己的人格与精神追求物化于环境的艺术设计之中,使之成为其通向理想境界的基础。沈春泽在序《长物志》中写道,整部《长物志》仅“删繁去奢”一言足以序之○14。“删繁去奢”,也可以说是一种“适宜”,适文人精神之宜,但这仍是在及物和生活的层面上所言的,其思想底蕴即设计的最终出发点乃是“无物”的,心性的。清代文学大家袁枚《随园诗话》在议论诗之用典时有一段以室内陈设为引例的文字:“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比古人笑好用典者之人语余以为,用典如陈设古玩,各有所宜:或宜堂,或宜室,或宜书舍,或宜山斋;竟有明窗净几,以绝无一物为佳者,孔子所谓‘绘事后素’也。”○15作为室内陈设,需宜设而设,书舍山斋堂室各有所宜,不可以随意横陈、愈昭名贵。宜设而设的宜人环境,尚未进入另一境界即“无物”之境。“明窗净几,以绝无一物为佳者”,这在设计上可以说达到了一种饰极返素、归真返朴的境界,一种无物乃至无我的境界,即孔子所谓“绘事后素”的境界。   “绘事后素”语出《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一简短的对话,包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并内含着一个完全一致的逻辑关系。子夏设问以“素以为绚兮”为核心所在,前两句原出《诗经•卫风》《硕人》篇中赞美庄姜其人的诗句。《硕人》通过一系列描写状述庄姜的美,这种美不是修饰之美而是一种天生丽质之美,一种素朴无华又光辉灿烂的天然之美。   “素以为绚兮”正是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总结与肯定,虽然素朴无华但看起来却是五彩缤纷、绚丽灿烂。诚如《庄子》所言“虚室生辉,吉祥止止”那样,孔子以“绘事后素”作答,意思是说,绘饰之事虽然华丽纷然,但却是外在的、人为的、添加的;与那种本质性的“素”相比,素外表上好像平凡无色,却是一种胜过绘饰的本质之美,一种真正的美。绘饰为文,素为质,因此,绘饰在本质上是不如素的,是后于素的。“绘事后素”的回答应从另一面肯定了和阐述了“素以为绚兮”的道理。   《韩非子•解老》篇中有一段关于质与饰、礼与情之论的文字亦表达了同样的认识:“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是以父子间,其礼朴而不明,故礼薄也。……由是观之,礼繁者,实心衰也。”物若其质至美,便无须加饰,只因物之质有欠缺,才通过饰的方式进行弥补。礼用于规范人与人间的关系,亦是人与人关系中真情失缺的产物,人之真情不存,要进行社会交往,则须找到一种工具———礼,以礼来修饰填充这种关系。而父子之间,因其亲情(质)的深厚真挚而无须礼饰周至,“礼繁者,实心衰也”,因此,孔子说礼后,说绘事后于素。礼后即礼后于情,不如情。总之,“绘事后素”表达了孔子关于礼与仁、文与质、性与伪思想中对质、仁、性的重视与体认。袁枚所称许的“绝无一物为佳者”、《长物志》中删繁去奢的思想,都同样是对质、仁、性的重视与体认,这些必然是第一性的。   在室内陈设与装饰设计中,删繁去奢的思想还表达了文人士子们物于物而不为物役的理想品格。早在先秦时,庄子即提倡“无物累”○16,荀子更提出“重己役物”○17的思想,这是中国历代文人士子们所共同追求的,以至视图史、杯档之属为身外之“长物”,即使是室内外的装饰,乃至构园造屋,主要也是借物寄情,养性悦情。因此,文震亨认为室庐之制,“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若徒侈土木,尚丹垩,真同桎梏,樊槛而已”○18,“总之,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萧疏雅洁,实又到了比各有所宜更高的另一境界,即袁枚所谓的“绝无一物为佳”的境界。这是一种饰极返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化境。对于这一境界的体认,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品格,是一种源于物而超越于物、源于饰又超然于饰、源于刻意又归于无意归于本真、本性的东西,因而“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p#分页标题#e#   三、因景互借与整体设计观   因景互借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方法之一。计成指出园林设计巧在因借,借是借外以补内,内外统一。《园冶•兴造论》云:“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园林景观存在互借,居室、住宅、庭院的设计与陈设同样存有互借的问题。因景互借以至巧而得体,这实质上是一种整体设计观的产物。   从设计的发展史来看,人类的设计是经由点到面,由单件、个体、局部的设计而趋于作全面的整体的设计。在人类造物与装饰的初期,人为自己的设计仅是佩饰,由佩饰而及用具、工具进而延及住居,住居由陈设、室内装饰进而推及庭园推及室外,由平面至立体扩及更大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空间的装饰艺术,空间的建构形式和范围是随着人类思维和对象领域的扩展而扩展的,而且这种空间范围的扩展一直伴随着某种审美疆域的扩大和精神追求的深度化,即在设计艺术成熟发展之时,人的精神追求亦在不断提升。室内外整体设计及整体设计观念的产生,与中国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分不开。   在中国艺术中,尤为强调情景交融、情由景发。因而,其景常是以“画”或者诗的境界、格式来设计和建构的。借景以内合,作为一种整体的设计方法,首先是为了创建一种如画之境。李渔认为室内设计中的借景主要依赖于窗,“开窗莫妙于借景”,亦借景莫妙于窗。他居杭州西湖时,曾欲购一湖舫,以将舫的两侧设计两个便面形窗,“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中,作我天然图画。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水,总以便面收之。”○19在其室内观室外如画,而室外之人观舫及舫内亦如画:“以内视外,固是一幅便面山水;而从外视内,亦是一幅扇头人物。”他曾亲自设计了一个独出机杼的“梅窗”,其窗框用古梅树干制成,顺其本来,不加斧凿,在框内循主干设置上下倒垂与仰接的侧枝,形成两株交错盘旋的梅树,并在其上饰剪彩之花,花分红梅、绿萼两种,缀于疏枝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时”。其居浮白轩时,因轩后有一小山,高不逾丈,宽及寻尺,但却有茂林修竹、丹崖碧水、茅居板桥和飞禽鸣泉,坐对此如画之景,李渔将其窗按中国画装裱的方式,在上下左右各镶裱绫边,山景透过窗户,在室内观之,宛若一幅真山水画,其谓:“是山也,而可以作画,是画也,而可以为窗”,坐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可谓“芥子纳须弥”,收万象于方寸之间,进而使物我交融,物我相忘,触景情生了。   整体的设计方法,又是整体的艺术观看方式,是艺术化的视觉接受方式。没有这种艺术化的观看方式与接受方式,这种整体化的设计即不会存在。犹如中国画中独有的散点透视和布局一样,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整体性即按照中国人所习惯的视觉接受模式和理解模式来建构,这种建构对应于、同构于人的心灵的接受模式。因此,建构画境,以至可游可居,其目的是为了使观赏者触目生情、顿生愉悦,即由画境进入情景交融的化境。   计成在论述借景时指出:“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这说明了物情相交、触目生情的必然过程,在这一审美的、观赏的过程中,观赏者的审美理想、对自然景物的认知得以触发并目寄心期地得以与环境交融,产生出新的审美感受,而这种感受似乎是“意在笔先”的,得自于眼前景物又超乎于其上和其外的一种化境的体验。因而这种化境及其体验是难以描述的。李渔在浮白轩的借景设计,与其说是创造了一种画境,不如说是建构了一种化境,如庄周梦蝶一般,以至窗非窗而成画,山非其山而成画中之山,我们在这里倒难以辨析这是观赏方式使然还是景、情互融使然了。   四、“能主之人”:设计与设计师   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与否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取决于设计,一是取决于制造或施工质量。而设计与施工均离不开设计师,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设计师。计成《园冶》称设计师为“能主之人”,《园冶》开篇立论的首句即论述设计师之重要:“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三分匠、七分主人”中的主人,不是施工单位之甲方,而是“能主之人”,是能“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的设计师。   设计师不一定自己操斧弄斤,但需“胸有丘壑”,“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设计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作用是“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实际上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应追求的目标,是通过工匠的具体劳作而实现的设计蓝图。设计师虽无须实际操作,但对于设计的全局须胸有成竹。诚如唐柳宗元在《梓人传》中所称赞的梓人设计师那样,虽床缺足而不能理,但却精于设计之道,“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在手工业时代,设计师不仅作设计,还往往是施工现场的指挥者,其设计方案主要通过现场安排布置予以实现,这一特点可以说是整个手工业时代设计和设计师的显著特征之一。从设计的本质和特征看,人类从最早的工具制造开始,设计就本质性地存在了,几乎一切人造物都可以说是离不开设计或者说是设计的产物。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铁器时代的铁器工具、武器、用具,都凝结着历代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在整个手工业时代,产品的设计者与制造者乃至使用者、消费者往往是一体的,尤其是自制自用的手工业生产,如家庭纺织、刺绣、印染、编织、木工等等。在商品生产行业如陶瓷器的生产制造中,一部分产品的型制、装饰有设计的粉本,这种粉本有时犹如秘方在工匠中流传,是历代工匠、艺人、设计者历史经验与智慧积淀的产物。因此,在这种生产模式中,设计往往被模糊化了,设计的过程被制作者的工艺过程取代或同一化了,设计师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也往往被忽视了。#p#分页标题#e#   但在建筑、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设计存有一个独立的过程,设计师的重要性受到尊重。文人士子历来只为帝王将相作传,唐代柳宗元为梓人作传,说明了人们认识到设计师的重要。《园冶》提出“工虽精瓦作,调度犹在得人”、“三分匠七分主人”等的观点,应与唐代柳宗元注重设计、注重设计师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园冶》作者计成是一位“胸存丘壑”,能“从心不从法”○20的大设计师,他“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在经历一番游历燕、楚之地后,中岁时择居于江南润州(今镇江),偶应友人之邀垒石成“壁”,“俨然佳山”,而远近闻名,后又为武进吴公设计改造旧园,“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从入园至出园仅四百步,而“江南之胜”尽收眼底。其后他又为人作了一系列设计,即便是“片山斗室”的小型建构,亦尽情抒发“胸中所蕴奇”,而并骋大江南北,《园冶》当是其设计经验和成就的总结。   明清时期,在江南的苏州、常州、松江及扬州等地的诗人画家中,有许多人从事造园、造物的设计,除上述计成外,居于苏州的文震亨、久居南京的李渔、居于扬州的石涛,都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诗文书画俱佳的文震亨,除大量的诗文书画著作外,亦有不少的设计作品,其可考者,据《吴县志•第宅园林志》记载,有苏州高师巷的“香草”,这是在原冯氏废园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作品,其中有四婵娟堂、绣铗堂、笼鹅阁、斜月廊、众香廊、啸台、游月楼、玉局斋、乔柯、奇石、方池、曲沼、鹤栖、鹿砦、鱼床、燕幕诸景设计。文氏自己曾在苏州西郊构筑碧浪园,在南京寄居时置水嬉堂,致仕归田后又在苏州东郊水边林下经营设计了竹篱茅舍。其名著《长物志》中有关造园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衣饰、舟车设计的论述,与其自身的设计实践有极大关系。李渔也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设计家之一,曾设计过功能独特的暖椅和凉杌,《闲情偶寄》不仅可看作是其设计实践的总结,亦是其设计思想的结晶。著名画家石涛,也曾以造园设计著称于世,其设计的扬州片石山房被誉为“人间孤本”,至今尚存。   在设计史上,更多的佳作杰构没有留下设计师的名字。虽早在三代时即有“物勒工名”的规定,那也只是为了“以考其诚”,为了责罚和监督。留下名的大多与文人有关,文人一方面参与设计,成了设计专家,一方面又可以靠自己的笔,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描述。   他们的设计,自然表现出了一定的阶层意识和文士独有的审美品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许多的设计经验、观念和思想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凝聚着工匠艺人的智慧,因而具有民族艺术和设计文化的代表性。   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本领;必须“胸存丘壑”,甚至能臻“从心不从法”的自由境地。计成、文震亨、李渔这些文人艺术家作为设计师,虽不执斤斧,但知悉工艺,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格,有位置安排、经营全局的能力,因而在从事艺术设计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设计是一种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艺术,其成败得失、品格的高下取决于设计师本身的素质。从我国当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而言,一方面是大量的“装修”缺少设计;一方面是有设计的项目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艺术水准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这都与设计师的教育培养、与设计师的素质相关。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逐渐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例如室内装饰和设计两大行业,对更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人才培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原始的教学结构分化着。同时,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读书时间和逐渐涨增多的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整合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必要,在强调基础宽厚、积累厚实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1.讲授时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解决问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密切与设计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融入每个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通过参观访问,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每一个设计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如“装饰材料和施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另外,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的课堂教学无法描述的知识、无法感受的设计理念,如空间感,装饰材料的质感、材质的对比等。

2.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资料

任何创新意识的建立都出现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因此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基于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功能、背景、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再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市场调查不深入就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市场定位的项目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勇敢、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3.确立合适的课题,再展开设计

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遍有一些利用虚拟的课题进行联系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该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协调和监督等都需设计到,甚至一块玻璃的成本应该知道。课堂上的虚拟课题,没有实际设计项目真实,解决不了真正的技术问题。因此,建立设计课题时,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实题实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到社会去联系及设计项目,还可举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比赛,更加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

4.加强能力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就必须涉及到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等。目前,各种新的学科、边缘学科的整合了各种传统专业知识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的对其需要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的一些课程经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朝着多面化、宽广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3

摘要:

随着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及其个性化显得很有必要。文章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然后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意境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媒介作用进行了必要的阐述,最后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从个性化设计受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化的制约、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会不断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以及个性化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的剖析,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更有利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环境艺术;环境设计;个性化;设计思维

新时代的潮流随着人们思想层次的不断提升在快速更新着,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和态度也相应地有所变化,其中,作为对美感有着特别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自然离不开人们的视线。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除了相关的工程建筑设计和美感的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还要求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因为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能够充实环境艺术的内容,还能将环境艺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统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需要多层次理解的一种概念,作为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艺术作品等的新型科学,它成为了当下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环境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以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就不能单纯地用技术或者是艺术的视角来对待,而应该辩证地对这门艺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从而更有利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在自然景观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将外界类型各异的元素进行综合搭配,成为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而在人文景观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则是通过减缓人们的生活负担压力,对环境中的格局进行艺术层次的改造,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意境及其媒介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意境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不同的表现层次和表现意境,它包括自然环境、自然与人造环境、其他环境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好这三方面的表现层次将使得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相应的享受。其中,自然环境是指人生存所需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包含着人与自然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山川、空气、阳光和水;自然与人造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氛围下,同时产生人造环境,在这二者之间,人自身的素质会通过生活经验、审美特点以及环境的判断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一种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自然共存的状态;而其他环境则主要指在人居环境中滋生发展而来的涉及经济、商业、休闲娱乐等内容的环境,是人与自然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这充斥着生活情趣与活力的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会更加高效,与自然的协调性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

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体现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感应方面,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关乎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因子,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美丽的大自然时,要多注意从环境美的角度去欣赏。古时所谓的“天人合一”即全面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自然也会予以人类相应的回报,而一旦人类活动对自然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时,自然平衡也会相应地遭到破坏,从而不利于人类的生存活动。所以说,环境艺术是有着媒介作用功能的一种艺术范畴。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对于近年来拘泥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已经对这种审美出现了严重的疲劳现象,所以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将很好地处理这一尴尬局面,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也重新被定义并发展扩大,为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带来一股新的血液。

(一)个性化设计受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化的制约

个性化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设计者的风格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一个充满灵感的设计者眼中,个性化设计应该是能够勇敢探索并将空间最大限度开发的手段,它要求设计者对自然界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在一系列抽象认识过程中保持理性的思考,依据自然界事物的发展规律,加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形成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会不断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

在追求个人风格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同时,同样需要把握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这是环境设计的必经过程。首先,环境设计在空间的使用功能上要以业主的特点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不断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并最终完成科学、创意的个性化设计。

(三)个性化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实践表明,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是能够完成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设计,此类型的设计方式深为大众所推崇喜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上世纪关于修正摩登主义建筑思潮的涌起,使得人们渐渐意识到了个性化设计中关于达到科学与艺术统一结果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在21世纪的今天已成为了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现代社会中的绿色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则是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得以综合运用的佐证,人们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来使人与自然的空间环境达到平衡,同时,个性化的设计方式将使得空间的使用功能得到提高,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实现科学与艺术统一的结果。

作者:王宇奇 王美琪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布正伟.城市环境美学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2]张倚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3]王荣华.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个性化[J].美术视点,2014.

[4]刘斌.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个性化[J].城市资源与环境,2013.

[5]陈维佳.环境艺术设计及个性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艺术鉴赏,2014.

第二篇: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在近年来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出发,通过引入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以期在艺术设计的同时能够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让艺术设计的成果在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也已经由传统模式下的“重耐用”物质层次逐渐转化为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融合以人为本理念的人性化设计也逐渐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主流;同时,高品质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够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有效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本文将针对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主要是根据建筑室内结构和空间进行相应的艺术设计,从而达到满足人们客观需求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尽管人们对所居住的室内环境的个体需求往往各不相同,但是其对高品质享受的追求确实共通的;因此,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只有使所有家具及物品与室内空间比例相一致,才能让整个室内环境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有效增强居住者的舒适和满意度。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表现中一般需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设计的内容需要注重主题的突出,设计师首先需要根据居住者的性格及喜好特点进行点差分析,并整合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从而设计出符合居住者年龄及喜好的个性化主题;其次,舒适性仍然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核心,这是由于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让人类能够从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方面获得良好的舒适感,从而有效提升其对设计作品的满意度;最后,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应当突出意境,从而能够符合居住者的个人气质,这主要是由于在现阶段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审美的初级阶段,而是已经升华到了意境的享受,因此,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也应当根据居住者的个人性格和气质进行设计,从而设计出满足主人对居住环境意境的需求。

二、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分析

针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原则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室内设计中引入人性化的理念也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对人性化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首先,人性化设计的室内环境有助于满足居住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由于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在于设计师通过沟通和调查对居住者的心理诉求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丰富的色彩元素和审美情调的应用,设计出完美的室内环境,而这样既能让居住者能够感受到环境的温馨舒适感,同时还能满足其内心深处的诉求,有益于使居住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其次,人性化设计所营造的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增加居住者的幸福感指数,从而让其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于家庭来说,良好的心态也能让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维持良好的感情枢纽,有利于增进家庭的和睦;而对于公司或企业来说,良好的环境同样能够让员工之间可以更融洽的相处,从而让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是符合时代的潮流和本质需求,因为人性化设计不仅能有效杜绝传统模式下室内设计中采用一些低品质材料所引发的污染和浪费现象,还能在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从而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实施。

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采用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室内装修和物品装饰环节,其中室内物品的放置除应当与空间相互协调外,还应当与装修的颜色等因素之间保持和谐共存,同时还应当保证空间环境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重空间环境使用率合理,从而让居住者既不会感觉拥挤,同样也不会因为装饰物品过多而显得拥堵。其次,在对室内物理环境进行设计时,应当同时兼顾室内空间调节以及其环境质量的设计,如室内供暖、通风以及温度调节等方面应当采取智能控制或方便用户调节的方式进行设计;同时,在对室内环境的颜色以及装饰物的质感等方面的选择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科学的选择,如在对面积相对较小的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则应当选取质地相对细腻的材料进行装饰,而在颜色的搭配方面,一般需要采用低纯度和对比鲜明的色彩,从而让环境显得更加典雅温馨。最后,在对室内陈设物品进行设计时,同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室内光线和灯具的选择时,应当兼顾自然光线和室内照明的共同烘托作用,在卧室灯具选择时应当偏向于柔和的光线,而在客厅等环境则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明亮光线;此外,对于家具及艺术品的配置时,同样应当遵循温馨舒适的原则,而避免突兀不和谐的现象。此外,在采用人性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应当注意安全舒适以及经济实用的原则,如不能为了过分追求设计效果而对室内建筑墙体等进行违规改造,同时还应当注重设计的成本和预算,不能过于华而不实造成浪费的现象。

总结与展望

总之,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目标,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让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融入到作品之中,进而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王美琪 王宇奇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尚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素的把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陈波.二十一世纪室内设计的走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郑娟.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

[4]王娟.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2,07.

[5]石卉.试分析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应用[J].艺术品鉴,2015,03.

第三篇:虚拟现实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也在有所创新,虚拟现实技术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新型的技术成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将艺术设计直观展现出来,也能保障技术预算的精确性特点,也能提升设计双方的互动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本文就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深度了解,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发现,有效保障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本质价值,发挥其自身实际价值。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所实施的形式,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构建虚拟的世界,并以自然生物行为为原型见习设计,这样就可以将虚拟和现实进行有效的交互,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比较多,具有感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就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这些特点,才能有效满足环境设计的需求,并保障虚拟现实技术子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融合应用,发挥实际作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特点

1.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将其艺术作品的含义展现出来,通过虚拟的环境有数字话手段来传递相关信息内容,从而完成接收信息、认知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过程。而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的虚拟环境相对比较真实化,也更加具有特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图形来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并且虚拟现实场景也内嵌其中,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用户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让其感受到真实的交互体验,如果用户在虚拟的空间内,碰触虚拟物品时,会感受到其物品的重量,并且用户在拿物品时,物品也会跟着手一起移动,给人一直非常真实的感觉。

2.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艺术性特点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表达作品对其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对图像处理工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的利用了Flash技术、全景图片和3D虚拟建模等形式进行相关工作,它能让展现出的图像更加高清、更加逼真并具有艺术性特点,并且用户可以有效的通过观察图像就可以良好的了解项目的结构,也能对其工艺和材质特征进行有效了解,而且也能有效将虚拟展示的效果展现出来。

3.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多感知性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非常齐全的听觉、触觉视觉等感知设备,运用这一技术不仅能给客户视觉冲击,也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触觉感受和听觉体验,甚至也能让用户产生味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多种不同的感知,所以虚拟现实技术也具备一定的多感知性特点,能够给更多的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弥补环境艺术设计的缺点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很容易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阻碍工作的实施,包括场地问题、经费问题等,这样严重影响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正常实施。而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将以上问题解决,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弥补环境艺术设计的缺点,保障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良好进行。

2.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上的错误,减少危险事件发生

在实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因不同因而阻碍工作正常进行,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危险事件,这样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工作中往往工作人员不会直接参与到现实情境当中,这样也导致工作人员无法亲身进行体验和感受。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借助其模拟环境的特点,让人们在虚拟条件下亲身参与到情境当中,工作人员用过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工作,不仅有效的避免的危险问题,也能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也具备超空间、超时间的技术特点,它能够有效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良好打破,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能够有效将宇宙天体、渺小的尘埃通过虚拟技术表达出来,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就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设计不同的空间和场景,给用户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体验,有效打破固有的空间和视觉,让用户感受到不同的体验。

4.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不同现实事物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环境艺术设计无法全部运用真实的环境和材料等来进行试验和操作,这给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带来很多的阻碍,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有效的模拟出环境艺术所需要的真实场景,从而达到全方面的试验和操作等工作。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模拟各种事物,包括人物、植物、动物、环境等,这样可以给设计者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环境,从而促进设计者进行有效的工作。

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是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型产物,它具有交互性、艺术性、多感知性等特点,是我国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形式,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弥补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存在的缺点,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够有效避免环境艺术设计中操作上的错误,减少危险事件发生,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模拟现实中不同真实事物,给人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比较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环境艺术作品,也能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良好发展。

作者:苗萌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社会环境下儒家思想艺术设计发展

摘要:

儒家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几千年来,它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不断流传,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儒家思想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其思想体系也随之得以丰富、演变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便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艺术设计蓬勃发展,但是其产品始终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因此,大众的取向也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而中原地区的主流传统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入渗透,对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具有相应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关键词:

儒家思想;艺术设计;影响

一、当代儒家思想的变化和意义

“儒道同源”是我们对儒家思想比较广泛的认识,然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比道家思想要深刻和广泛得多。在中国,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社会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而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儒家思想在其社会思想体系中也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我国在追求变革的途中,也曾经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但随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进而使儒家思想得以再度兴起。而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等的冲击,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适应当代社会的境况,而经过一定阶段的探索和发展,现在的儒家思想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一)儒家思想的要义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一种思想的主流要义是应该保持其独立性的。而儒家思想的要义中,贯彻始终的是“仁”,其次是“义”、“礼”、“智”、“信”。这“五常”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之中。而儒家思想的道德制高点则在于“中庸”。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和解释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阶梯性的发展,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在社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当代儒家思想的意义

1.当代儒家思想仍是人们道德体系的基石。尽管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当代的儒家思想仍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占据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人们的思想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仁”、“义”始终处于大众道德体系的顶端,经过其自身的理解和演变,形成独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对其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当代儒家思想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儒家思想所设立的行为标准并非遥不可及,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在保持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已经产生多重衍生意义,并且在保持其现实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或者遵循。例如,“诚实守信”的到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3.当代儒家思想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一直保持着“兼容并包”的特征,面对异质文化的冲击,其更加能够“独善其身”。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拒绝承认个文化主体之间的矛盾,而是使其能够并行,进而和谐相处。站在较高格局而言,这对解决民族文化的冲突,构建和谐中国以及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形态及其特征

从五帝时代开始,中原地区的文明就一直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且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笔笔浓墨重彩,期间发展起来的广泛艺术形式,至今仍旧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追捧和探索,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种类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祖先努力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同时,将自身朴素的审美观念与实际的生活需要相结合,并且就地取材,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产物,甚至有的艺术种类直到如今,仍旧让人叹为观止。

1.中原地区的工艺美术资源。审美情趣的发展使依靠人民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并且使之与相应的技术结合,进一步产生精美的成果,继而陶冶人们的情操。中原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发展繁荣,自然风光秀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制造了许多的工艺美术产品。例如在瓷器方面,有洛阳的唐三彩、宇宙的钧瓷;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的版画,将传统的工艺设计与中国的丰富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更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此外,南阳的玉雕也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并繁荣发展至今,据多方考证,开国玉玺“和氏璧”即出于南阳。中原地区也是青铜器的故乡,青铜器的历史比唐三彩更悠久,价值也更高,因而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作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其精品也出于中原,加之其上所雕刻的精美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除此之外,仍旧值得一提的还有淮阳的泥泥狗以及中原某些地区发展成熟的剪纸艺术、以及洛阳宫灯即彩灯艺术等。

2.中原地区的其它艺术形态。除了传统的手工艺品等艺术资源之外,中原地区还有较多的其它艺术形态。例如从夏朝开始即形成一门艺术的舞蹈形态,从仅具祭祀性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娱乐欣赏功能的舞蹈,不仅受到了宫廷的重视和支持,也引发了出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对乐舞的关注和评价,促进了中原乃至全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如今已经自成体系。另外,中原的音乐发展也时刻与文化和政治历史等深刻结合在一起,具有是跟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原地区在服装的装饰方面,也发展了良好的艺术审美形态,例如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的洛绣和汴绣等技术,其款式和图案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另外,服装的饰品诸如“荷包”等,不仅体现了古代女红的高超水平,更变大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之间美好的祝福。

(二)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1.传递情感、折射民俗。无论是荷包还是剪纸,都传递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至今看来,仍旧充满了弄弄的“人情味”。同时,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承载着传播民俗的重要使命。其中的内同与神话传说、时令节气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表达出来的形式则涵盖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方方面面。无论是传递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还是表达对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折服之情,这些传统的工艺品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曾在这篇土地上生活的祖先以及他们的勤劳品性、智慧以及朴素的审美。

2.结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中原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主流文化都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得以深刻的体现。仅仅以一个小荷包而言,就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重要缩影。例如,荷包的形制千姿百态,颜色千差万别,皆因使用者的性别、等级不同而严格分类,这是传统儒家文化“礼”制中的尊卑、等级等的直观体现。再者,以中原地区的传统民间服饰而言,其中的装饰图案和款式设计都极力依照对称和均衡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相应的设计,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而具有美好寓意的各种装饰图案,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善唯美的纯粹思想。

三、儒家思想对中原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影响

即使是在传统的中原艺术表达形式中,其所在时代对其艺术表达的方式、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其文化特征、情感、民俗等都直接作用于艺术表达的过程和结果之中,继而展现出独特而又别致的审美情趣,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本和线索。而在当代,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影响着大多数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而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新时代赋予传统儒家思想的新意义势必会对中原地区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一)对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对产品的概念等进行的构思,它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设计成果中,并直接作用于产品的风格形成等。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设计师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联系。设计师灵感的来源需要丰富的文化熏陶作为沃土,而儒学思想中的美学观念运用到如今的社会当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庸”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庸”亦称“中和”,是儒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求产品的设计效果与其周围环境等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尽管设计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其产品不至于太过标新立异,从而导致与其应用环境格格不入。同时,产品的设计理念应当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每个细节的考量都应该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偏不倚,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外来的先进理念保持平和的态度。在面对外来的优秀技术时,既不盲目追求其新意而导致忘本,又不过分拘泥于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进而使产品设计理念落伍,而是取两者之精华,并经过自身的感受进行一定的融合,使二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利状态,进而呈现出极致、完美的效果。

2.儒家“仁”学思想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仁”的思想,其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主要体现于对设计理念的考量过程中人文思想方面的运用。一方面是“爱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其设计目的在于增加人类生活的方便程度,或者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有关的艺术设计中,理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个因素所能影响到的人文情怀,与细枝末节中展现“爱人”的良好品德,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另一方面,是爱自然万物,以现代的理论而言,即为艺术设计中的环保理念,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视和爱护,也是对其保持怜悯情怀。

(二)对艺术设计效果的影响

设计效果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运用过程当中,这不仅包括对产品的实用效果的影响,也包括对产品的审美效果的影响,体现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其直接衡量标准就是大众的购买度和认可度。

1.“中庸”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大多数艺术设计面对的消费者人群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层消费阶级,其对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直接展示了设计效果。中原的消费者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并且,由于自身购买力的限制,大多数群众会选择价格适中、质量适中的产品,既不愿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购买价格高昂的产品,又不愿降低自身的需求选择质量较差的产品,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间接体现。

2.儒家美学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儒家美学包含的方面极广,传统的儒家美学,以“仁”为本,将文化的智慧与艺术的审美充分结合,大气而不标新立异,并于微小细节之处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而中原地区的群众深受这一影响,对产品的审美需求既不停留在较为陈旧的审美观念中,又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方式,而是将智慧之美与产品的设计效果相结合,进而选择既适于自身又落落大方的产品。

(三)对现代设计师的影响

对中原地区的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植根的这篇土地,其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历史可以借鉴和引用,同时其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主导思想在这里兴盛和传播,每一件传统艺术品都充分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压力也是十分重大的,资源的利用似乎已近极致,这对他们的创新性要求更高。

1.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保持平和心境。面对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层出不穷的艺术设计产品及其飞快的更迭和淘汰速度,如何抵抗这样纷乱的干扰,而是关注于产品设计的本身,同时,保持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对设计师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压力和诱惑,设计师保持自身的平和心境,专注于对设计的精确考量,不断积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修养,继而拿出优秀的艺术产品,才能取得最深层次的广泛认可,这也是儒学思想的积极作用真实的体现。

2.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一个成熟的艺术设计师,必然有自己引以为傲,同时广受他人认可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将自己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区分的重要途径。而自身风格的形成,必然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在保持自身风格稳定性的同时,追求其细节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并吸收相应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加以借鉴,进而使自己的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更久远的流传。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变化,而中原地区的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受其影响,二者的结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莉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封德平.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J].理论导刊,2014,(12):37-41.

〔2〕王晓予.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72-173.

〔3〕周冰.中原地区艺术形态的传播与传承[J].美术大观,2013,(11):66.

〔4〕高飞,王乐松.中原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发展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05-107.

〔5〕李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第五篇: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理念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理念是指遵循自然环境自身发展的规律,以人类的居住需求为目标,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理念的追逐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受到了重视。在我们正在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此来促进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要求自然环境与人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当然,无论哪种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首要的前提应该是保证人的生活质量,在客户的要求下设计的,生态理念的目的是使得资源的配置最优化。将生态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效性。这是指在减少浪费的条件下,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控制了成本,还具有保护环境的效果。第二,持续性。这是指在布局结构设计构思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人们今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多样性。这是指在设计时,为了满足现阶段人们对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进而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由于单一需求过大对环境的平衡造成影响。第四,循环性。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人们的生活和能耗等应该形成一种循环利用的结构,同时促使一些浪费的能量能够得到再利用,旨在促进有效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1.科学指导的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科学指导应该是其首要的原则,由于只有科学的进步,才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很多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降低资源的浪费,这正是生态理念的重大体现。同时,借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就能更好地创造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最大化地利用科学技术,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其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理念的要求。

2.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原则

生态理念并不是追求某个单一的环境,而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手段,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就必须要遵循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原则,这是由其艺术性决定的。但是,对于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目标既要设计出艺术之美,还应该保证其设计满足生态理念的相关要求。

3.遵循自然自身发展的原则

大自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这就说明,在环境艺术设计时,应该将大自然的这种属性考虑在内,同时合理地利用大自然的这种属性,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同时,在遵循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过程中,对环境艺术设计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再好的设计要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最小干预的原则

在生态理念的要求下,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将外界的干扰尽量降低到最小,这样最能够保证自然环境维持其原样。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场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也很难控制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对环境干预最小化为前提和原则,采取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人们对其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备受关注。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在遵循自然环境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特征的前提下,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李耘云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六篇: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环境艺术设计探索

摘要: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包含着园林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诸多方面内容的主要设计学科,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在分析了有关这一设计学科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意义与具体应用手段两个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受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个民族均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各少数民族在建筑形式方面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是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宣传各民族特殊文化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具有重要价值。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设计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是将现代化的特点与环境艺术相融合的一种主要设计方式[1]。环境美学、环境生态学以及人体工程学与建筑学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到的主要知识,可见设计的复杂性。环境美学主要指的是要设计过程中要体现环境的美,要保证大自然清新以及天然的特点能够体现在人们眼前,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环境生态学主要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生态系统的维护为准来实现,要避免将生态系统割裂的问题的出现,以提高整体设计效果的和谐性。人体工程学主要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对种种景物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提供便利。建筑学指的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坚持建筑学的一系列理念与要求,即要保护建筑的美学特征,又要保证其设计的合理性。就目前的情况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设计效果的提高也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化理念的体现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提高,受其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开始逐渐向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民族化的体现不应完全照搬少数民族的环境设计风格,而是要对其主要元素进行提取,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以达到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设计元素相结合的目的[2]。

2、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着不同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完成的一项工作。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集成与发扬提供新的途径,对于各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3]。

3、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为主来完成,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设计方式是现代化水平提高的主要体现,但却会将人与自然隔绝。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能够在创造人工环境的基础上,使人与自然充分结合,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的一种设计方式,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原则

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坚持适用性、适度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首先,所谓的适用性主要指的是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要在考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为充分体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则应尽可能少的应用少数民族元素。其次,所谓的适度性主要指的是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不应大面积的应用,要将其与现代化设计元素相结合,以使其能够在现代化设计的基础上得以体现,从而使设计效果达到更好。最后,所谓的合理性主要指的是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应在保证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要避免其与现实情况出现冲突,这样才能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和谐性[4]。

2、具体应用手段

1)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提取

对少数民族建筑建筑元素的提取,并将其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能够使少数民族元素得以合理的体现。以佤族为例,佤族对于红色以及黑色的应用较为频繁,不仅佤族女子的服饰以上述两种颜色为主,同时佤族的建筑中也十分倾向于利用上述两种颜色。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红色与黑色两种颜色体现佤族的文化。

2)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重组

通过改革重组的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能够达到宣扬民族文化、体现设计特色的目的。同样以佤族为例,其村寨中心往往存在寨桩,这是其建筑特点的主要体现,可以将寨桩进行改革重组,并将其利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利用方法。

3)象征性表达

部分少数民族具有图腾性质的动物,佤族的图腾为牛,在将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时,可以对其进行象征性的表达。例如可以将牛图腾以图案的形式刻画的在现代建筑中,以达到体现少数民族元素的目的。

四、结束语

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范围不应过大,要在坚持适度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元素的提取、重组以及象征性应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作者:徐莉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宏俭.浅谈广西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1:85-87.

[2]徐贺.论传统建筑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91-94.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4

一、影响环境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的因素

1、影响传统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的因素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没有高新技术的辅助,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存在大片的留白,设计理念主要依据自然环境顺势而建,并受到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多方制约。首先来自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说“因地制宜”,在生产与技术相对落后的先人时代,人们未有环境设计的概念,但所行所为却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谋而合。古代中国以中原地区为尊,而中原地区处于温带地域,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物产丰富、水源充足、男耕女织、生生不息,在这种温润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先人们的思想大多渗透着“和”的理念,即“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留下了许多渗透着生态理念的佳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人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画卷,即便在今日,环境设计依然追求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统一的态度,将人的存在融入山水之中,融入花草树木之间,融入鸟兽虫鸣之中,以自然观念反映人类初心。、其次是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我国由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与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农民顺应自然,希望风调雨顺,建筑物选址时也会优选水土肥沃之处,若说军事防建是对自然的征服,那生活之所便是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其间渗透着“师法自然”的环境设计理念。而19世纪以来,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类大踏步进入了机械时代,对自然的开垦力度与强度急剧增加,甚至于追求极致的利润与效率,当人们沉醉于征服自然、成为世界主宰的美梦中时,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环保理念、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提高至一定程度后,与时代相契合,环境设计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理念。首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哲学观中,认为人是自由的个体,要求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化特征,新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彰显的时代,这种转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的改变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设计也从最初简单的功能性绿化与人机工程的形式主义上升为关注人真实需求的观念,尊重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得到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受到普遍认可,并作为一项整体的、多样化的系统工程得到广泛推广,依据生态学、环境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将人工材料与气候、阳光、动植物、土壤、空气、水源等自然材料有机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二、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原则

1、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多学科性与多层次性

环境艺术设计自发展之初便是一门融合了建筑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美术及工程结构设计的交叉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与延伸,向着系统化方向不断迈进。同时,环境设计又是一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工程,具有层次特性,其中最底层的便是功能性需求,利用各种自然或人造材料,将环境改造的安全便利、舒适美观,例如卧室与客厅都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卧室设计以温馨柔和为主,客厅设计则要整洁大方,设计对象不同的情况下,所选用的设计方法与原材料会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环境设计突出艺术特征与氛围创设,满足人的感官体验与情感需求,我们常常有在外居住不如家里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情感氛围的重要性,严谨利落的线条让人更多地联想到工作、任务而非家的温馨。故进行环境设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设计风格与材料选择。此外,环境艺术设计还应力求蕴含一定的文化底蕴,试图在充斥钢筋水泥的冰冷与理性麻木思维的环境中增加一些调剂,丰富人们的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优秀的作品可以使人们心境开阔,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2)关联性与统一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第二自然,其设计对象跨度非常广,从一个房间到一栋高层建筑,从一所园林到一座城市,每一个对象有其独立性,更有着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注重同一空间内建筑的关联特性,运用多种过渡、融合方法实现其有机统一,否则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西湖旁的建筑群普遍体量巨大,严重破坏了其原有风景,造成了文化损失。

3)实用性

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便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而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用功能中也要求包含一定的美感,符合人的行为习惯与精神感知,各种机械设备的穿插也应避免出现生硬感,应以流畅的设计实现对人们的积极引导。

2、当代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1)追求生态价值

传统的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利益,但具有片面性,过于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肆意挥霍自然资源、损害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生态问题,某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这种片面的理念亟待转变。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呼唤生态价值观念,需要人们跳出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束缚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尽量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施行环境设计工程,将环境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

2)强调生态伦理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们过于强化“人定胜天”的理念,环境设计中强调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的附属物,认为可以肆意践踏其他生命,但新时代的生态伦理观对此有了全新的定义,将人类负责的道德对象扩大至地球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人类自身上升到对整个自然界负责,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权利。

3)符合生态美学

传统设计理念追求的美流于表层,追求富丽堂皇的外观与繁杂多变的设计带来的奢华感,追求以环境设计彰显地位与身份,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则呼唤回归自然,追求简约时尚,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界客观规律之中,实现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既不是征服自然、俯视一切的唯我独尊心态,也不是对自然力的畏惧与妥协,而是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是新理念下的生态美。

3、当代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环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要求以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细节,又不能舍本逐末,小的方面应当为整体服务并服从系统需求,短期目标必须有长远眼光作为支撑。将环境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就可能呈现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将无机环境与有机生物、文化传承与自然风光进行合理的安排,构建出运行良好的“二次自然”。

2)地方性原则

即便是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仍要以地理因素为约束,力求融入地区特色与文化,比如北方的建筑应注重抗寒,南方的建筑应注意防潮。地方性原则是生态理念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要求,期望设计者深入实地考察,设计过程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人情理念。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时尚性与新鲜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之后愈发历久弥新,切合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率属于人类活动,势必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影响,而生态理念则希望从设计上弱化这种影响尤其是不良影响,从技术上削弱这种不利因素,尽量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体系,保持当地原有生态格局。可以4R理念为指导,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对原有景观构建进行再利用,并建立回收体系,巧妙利用回收的材料创造新功能。

4)艺术科学发展原则

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要求实现科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强调科学为环境艺术服务,是在各种先进技术支持下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通过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高质量的现代环境,同时,在每一环节与整体设计中渗透入艺术美感,使其符合人类审美追求与情感体验。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

相较于传统设计观,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生态学原理渗透至技术应用与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态格局,使其充分融入到原有自然景观中,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再循环,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友好型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

生态设计将生态学原理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的过程,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物种丰富性为目标。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其设计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充分挖掘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如先进的主动呼吸式双层幕墙技术,它不仅防尘通风、采光合理、隔声降噪,还能在夜间蓄冷以减少第二天的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科学利用了气候变化因素,节约了能源消耗。

2、生态恢复功能

若是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拥有着高度的自愈能力,但人类活动对其施加的影响超过其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如废弃耕地、垃圾场等被人类生产活动严重破坏的地区,想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完成恢复是极为困难的,设计师必须采取积极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生态促进工作。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时,设计师面对满目的报废设备,没有急于处理,而是选择将其中能展现工厂历史的设备保存下来供人参观,种植适宜气候环境的树木花草,以鲜艳颜色点缀灰色机器氛围,既实现了系统生态功能的恢复,又有效降低了资金耗费,一举双得。

3、生态补偿功能

经历了漫长的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的历程,自然界的非可再生资源已经被大量消耗,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危机,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应综合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手段,试图寻找可再生资源并合理利用,如德国林依斯伯格商务促进中心的设计中采用透光绝热材料,可吸收阳光进行辅助能源供应,同时利用自然空气形成冷却循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与自然风,有效降低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环境艺术设计已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一所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该秉承可持续、人性化、多元化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为促进地球大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作者:霍迪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发展浅谈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是对空间的一种改造,将科学与美感融为一体,以和谐为设计理念,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艺术设计以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为载体,通过对比例的重新设定、建筑材质以及结构的选择优化,来实现艺术呈现的目的。涵盖范围广阔,包括城市园林设计、建筑规划、室内装饰等,都属于环境艺术分类。回顾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早在1985年这一概念就以被提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事件是这一年在首都召开了建筑师交流会议,人们第一次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并确认了可互相影响的关系。从此以后建筑业优秀设计作品展中无一不将建筑、环境、美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体系。环境艺术按照人类的感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分别是人类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工改造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系统,包含动植物、自然山川湖泊,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共同存在并进步。人类的生存活动与这些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对其进行艺术设计同时具有双重目的。首先是改善原有环境,为各类生物提供生活所需,其次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对美的感官要求随之升高,常听到的“自然美”正是这种生活需求的体现。自然美指的是感官和谐,而并不认为未经改造就是美,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对人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与生活密不可分,对其进行科学设计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需求。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功能性,不单满足了人们的感官需求,最大的特点是更具有科学的使用价值。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倡流畅性,各项设计在建设后形成一个整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不会显得突兀。与传统设计相比更注重作品的独特性,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将地方人文特点表现出来,在观看过程中更直观的体会到当地文化底蕴。根据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研究,将其基本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设计中更注重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形成统一的环境体系。环境艺术本身带有一定的使用性,因此设计要考虑到的因素更多,在对结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时要将使用的便捷性放在首位。现代环境设计的显著特征是不会对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将其称之为优化更合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性能,不存在明显的刀斧痕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积极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艺术设计都会拥有一个主旨,环境方面也不例外。现代环境艺术所表现的主题都是积极的一面,例如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激敬慕。在设计中更具有科学性,将人类需求与自然容纳量进行权衡,具有无害性的显著特征,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改善恶劣的环境,实现艺术性与使用价值共存的设计理念。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新颖,对传统理念进行彻底的改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在同一环境中甚至会出现多个主题,将其串联后会发现整体性并没有被打破。这样即使在小环境内也不会出现视觉审美疲劳,由此可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科学性,既能保障和谐统一又不失特色,为地方建设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现代社会以和谐为首要发展原则,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环境优化,都主张与自然协调发展。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后,具有更强的实际价值,不但各方面性能有所提升,所选用的材质必将是最为合理的,在诸多优点中又增加了审美价值。将美感直接体现在人们生活中,同时满足多重需求,自然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之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设计问题的概述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向着个性化发展,这是基于科学技术上的一次艺术创新。这种个性化设计理念被提出的时间较短,运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首先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以个性化为目标,但在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时仍沿用传统的方案,并且表现形式较为单一,设计出的作品较多,真正应用在环境中的却寥寥无几。设计人员理论知识丰富,所提出的想法新颖独特,却缺少结合环境现状的思考,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不得不对原有方案进行整改。造成最终环境艺术设计结果与方案相差甚远,出现了既不符合审美又不实用的失败结构。其次是整体性问题,个性化设计归于追求独特,而忽略了和谐发展的主旨,在完成单一项目与区域内的其他项目时出现冲突,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各项需求。例如在对一些工厂进行设计时,并没有将自然容纳量加入方案中,虽然在艺术审美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短时间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却没有考虑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建设需求。这种环境艺术设计项目随着地方的发展必然会被淘汰,最终造成资源浪费与运营成本的增大。

四、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1、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化的制约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将当地的自然人文特点作为参考依据,遵从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在对城市环境进行设计时受这一特异性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师的理念进行建造,要将人们的使用需求放在首位。艺术个性化并不能符合所有人的审美,更注重艺术上的发挥与创新,风格中更重要的是整体性。在使用设计方案进行建筑时,风格化对个性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制约。

2、空间使用功能提高的需求

环境设计首要目的是提高使用性能,对建筑的架构空间有很高要求,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具有框架性的衡量标准。空间功能体系的完善对个性化设计产生了阻碍,而且设计人员的方案受到了使用价值的约束。根据实际调查可以发现,不同设计风格对空间使用功能的促进能力存在很强的差异性。

3、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冲突

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是将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统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设计人员要重点考虑这部分内容。其作品中的各项结构应将科技创新体现出来,包括材质的选取,色彩的搭配等,每处方案的存在都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这是衡量设计人员艺术修养与专业知识的有效方法。

五、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通过对个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基于地方的人文特点之上不断做出创新。个性化设计不单是设计人员思想先进性的体现,更是对以往工作经验的一种考察,不可将原有方案生搬硬套,更注重科学性与创新性的表达。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哲学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这一理念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欧洲国家所提出,那时设计人员崇尚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要独特,以为人类服务为首要标准,并衍生了很多抽象派建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理念已经落后于环境艺术的需求,当今社会更加主张将人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求同存异的设计标准。即保障整体的协调性,追求各结构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基于人文基础上的艺术设计符合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可根据实际环境情况快速对方案进行调整,不会影响整体使用与欣赏效果。

1、个性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化的协调

传统艺术理念中个性化设计与风格化是相对存在的,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设计过程中成立一个整体的主题,各个项目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以环保主题为例子,首先建筑所体现的感情色彩可以是哀伤的。如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濒临灭绝的动植物,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官冲击将环境恶化的危害进行表述,在结构设计中加入科学元素,使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但增强了实用性,更突出了主题。其次可以是积极的,增加环境中的色彩元素,使人们在生活中仿佛回归了原始自然,这种美可激发人们对环保的热情,同时也满足使用与欣赏的双重需求。由此可见个性设计与风格化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个性化设计是基于自然之上的改造项目,并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将环境规律作为设计线索。由于自然界的变幻并不在掌控中,为个性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在对使用性能进行评定时心理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设计人员要同时考虑多方面因素,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感官世界会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长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会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对艺术效果的评价也随之增大。设计人员不必过分强调其个性化的凸显,将使用者需求放在首位,顺应这一线索不断进行优化,使地区的发展更具独特的风格,并且经过时间的积累个性设计理念也随之被体现。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设计人员要对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将此作为作品的基础。掌握多种文化形式并将其应用在方案中,可使作品更具同样人文风格,并得到使用者的喜爱。空间设计可体现的文化包括民族历史、时代特点、艺术思想等,人们通过对环境艺术的欣赏可推断出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由此可将风格的形成与个性设计相结合,并使其相互促进。

2、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会不断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

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加入个性化元素可有效提升其功能性。这要求将科学技术与艺术思想相结合进行设计,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在设计时要独立进行。以满足需求为基础加入个性化元素,如房屋的主人是一位书法家,在对空间进行设计使要添加一些古玩元素,并且整体色调不可出现冲突,装饰物以清淡典雅为主,避免出现过于复杂难懂的结构。多使用木质材料进行修饰,使业主在居住及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与兴趣爱好相符的风格。另外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要有独到之处,更应该注意环境质量的提高。融入环境意识,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不同业主的要求,在空间使用功能上由于业主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从事职业、阅历的不同,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业主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规划、创意,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服务于不同业主。也可以在大量传统符号的基础上点缀、强调极富现代感的某种元素,这样处理是在强调拓宽文化背景,,缩短时代空间距离,同样会使空间变得温馨。相同空间不同风格的个性化设计都会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

3、个性化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提出了与现代摩登派针锋相对的理论主张。其特点是采用的装饰符号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环境融合。一方面,面对环境,一方面面向大众,提倡多元论。中国古代的“异步换景”、“借景”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天人合一,强调人生活的空间与环境的互动。在公共厅堂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风格,投资数额都应该认真研究,并融入到设计师的设计企划、设计构思中。拉美风格的设计火爆而激情;中式装饰风格古朴、典雅。它们都存在不同的美的旋律。不同文化艺术的内涵从一开始构思到设计、装饰、陈设,包括每件艺术品的摆设都应是思考元素,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很好的把业主的最初想法加以润色,进行艺术处理。

六、小结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向往城市和自然的高度和谐。面对设计的“绿色”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需要环境艺术设计来协调人与自然的空间环境,需要个性化的语言来丰富人们的视野,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丰富多彩。对环境艺术设计本质的研究就是研究产品如何体现人对环境的把握,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以及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环境艺术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这也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为了创造人们心中理想的、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设计要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将会更有意义。

作者:陈阳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代设计意识培养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意识

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对包含人所处的外部空间以及人与空间关系在内的系统艺术,其注重的是将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与意识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空间,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人类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现代设计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意识,指的是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结合当前人们的精神需要,开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使设计产品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二、我国与国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而且大部分教育成果都是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距离,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于环境艺术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在相关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也积极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服务;而我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没有形成全面环境艺术设计氛围,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从单纯的产品设计上升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层面;而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仅仅是借鉴国际经验,虽然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但是在艺术体系的完整性方面还稍显欠缺。第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使用的材料方面,国际上普遍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而且材料的更新速度较快,但是我国在材料的应用方面较为单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现代设计意识的培养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根本原则,也是现代设计意识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具有人情味,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欢迎艺术设计领域中,要始终尊重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树立人性化设计意识,将人视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才能使设计产品更具有价值。

2、融入生态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包含了城市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任何一种学科的设计理念都需要以整体环境设计为基础,而且要相互适应、相辅相成,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整体性理念,避免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单体设计而对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破坏。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坏境之间构成和谐的发展状态,才能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发展。

3、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可以使设计产品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手段的丰富。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以计算机为支撑的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增强产品设计的特点,在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种艺术文化,所以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将民族文化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各个层次,可以为产品设计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也有利于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拓宽道路,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发扬。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将现代设计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时,坚持现代设计意识,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向着人性化的方向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新的精神生态环境。

作者:秦高峰 单位: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四篇:审美心理与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一、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文化建筑是一个泛指,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宽泛,即人们参与的对素质提高有益的场所,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酒吧等,这些都是文化建筑,此外,著名学府、历史遗迹等也慢慢归到文化建筑的范畴内。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建筑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城市的发展不但要保证文化建筑的数量,还要保证文化建筑的质量。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为背景衬托,结合一系列物质技术手段、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室内外环境。文化建筑能够将建筑的文化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创设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其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重视人的实际需求,旨在让人从中得到满足的环境体验。文化建筑设计不但要考虑建筑内部的自然环境、人的存在环境和生活质量,还需要考虑环境内部的视觉秩序,使其和谐一致,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在环境设计中,文化建筑环境设计是比较广阔的领域,也是最具魅力的部分,其充分体现了环境设计中艺术性的层面。

二、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

(一)审美心理

人们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对精神与美的追求,从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对美最直观的理解感受无非包括两种,一种是事物引发的感知觉,另一种就是事物引起的心理波动。文化建筑体现出的美感并非表面深层次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矛盾的体系。社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对影响、制约,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美学享受以及美学价值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由此来看,文化建筑受到审美心理很大的影响,这些感情因素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生理机能。所谓的审美,指的就是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人的知、情、意的有机结合。审美心理学以美感的产生和知情意的体验为研究和阐释对象,并研究其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介乎美学与心理学之间[3]。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将一些涉及创作的理论问题阐明,在一个文化空间中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空间活动中怎么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感觉来反映接触对象,这些都需要心理学予以解释,并将这些经验归纳、整理,总结人们对审美心理的共性和倾向,借以对文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指导,并发展多元化的艺术设计语言,将其有效地发展和应用于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文化建筑,增强人们对文化建筑的审美感受。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

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审美,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不但体现出人对规律的把握,还表现出极强目的性。正是艺术设计创造这种属性,才彰显出其审美的创造意义,才能创造合乎自然,顺应人性的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里的劳动划为重复、机械劳动的范畴,而应该将其看作有目的、有规律的劳动,其首先是经过优化设计的,其次需要具备创造性。越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就越是离不开艺术设计,若是不在艺术设计上下功夫,那么这些劳动也就缺失了审美创造意义。环境艺术设计汲汲于美,是一种有追求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它的灵魂就在于创新,若是缺失了创新,艺术设计的生命也就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十分关注流行性、公众性,对公众流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是十分在意的,这是因为艺术设计必须植根于人,若是缺少了人的认可,那么再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也就沦为了虚妄,不具备了实用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前瞻性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只有预见公众审美观念以及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如意大利前卫设计集团孟菲斯的李特萨斯曾经指出,“当查理•依姆斯设计出他的椅子之时,他其实并不只是设计一把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人生存方式的设计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这种生存方式包括一切人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不但包括工作、休憩、交往、交通,还包括劳动、娱乐、饮食等,这是艺术设计对社会最重要的审美创造。

(三)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欣赏

所谓的审美欣赏实际上就是指在对审美受体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得心理美的感受,包括审美愉悦和享受,这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不但包括建筑的色彩、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还包括建筑设计与居室是否和谐等,只有将这些方面考虑清楚,才能更好地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至于这种意义的大小,和感觉的满足程度一致。虽然审美欣赏建立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但是其之所以具有审美观赏意义,直接原因却在于它的形式完善地表现了它的内容,这种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

(四)环境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为了加深人们对环境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关系的了解,笔者以中国首都博物馆为例进行了分析。作为文化建筑,博物馆是较为常见的。首都博物馆是综合类博物馆,在诸多环境艺术创作语言上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以下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1.设计思维方面

文化建筑的服务功能是传统设计比较注重的,而具有审美观念的文化建筑则不仅如此。其不但注重环境艺术的内涵,而且将审美理念和规范的融合作为一个重点内容。环境艺术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这不但体现在相反的艺术理念,还体现在不同的艺术情感上。故而在文化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融入创造性思维,不断破旧立新。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心理相融合。首都博物馆展厅宽敞明亮,建筑格局布置和物品的陈列十分和谐,过渡十分自然,不会让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室内的文物,在设计的掩映下更是显出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和积淀。博物馆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故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设计环境与文化思想的契合度,要通过设计来衬托出陈列物品的历史价值。为此,在主展厅设计上可以加入浮雕、模型等元素,并通过带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因素来表达情感。让人们在观看物品、文字的时候,也能有听觉上、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博物馆想要展现的主题清晰地表现出来。

2.公众需求问题

物质价值只能满足公众的一部分需求,建筑与思想上的共鸣难以彰显出来。为此,在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的是设计的文化和思想功能。只有在设计中融入艺术情感,提高设计本身的精神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让设计贴近公众的生活,使其设计结构能够更好地承担文化服务职能,使公众从中受到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人的思想会影响设计师的判断和设计,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好的思想传达效果,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将人与环境融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带给观众更为周到的服务,也能为其提供新的审美角度。结合首都博物馆的例子来看,其本身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馆藏也有着很大的文化价值。为此,当我们按照时间、类别等对这些馆藏加以分类,并使其有序地陈列在博物馆相应位置的时候,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化的收藏价值,而且能够实现文化效用的最大化。从认知角度来看,文物的排放、陈列本身就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通过不同的专区,公众的思想也会融入到这些文物中去,更好地认识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3.审美传达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融入复杂且简单的设计理念。信息具有多样性、延展性、扩充性等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我们不但可以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思想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文化建筑的价值,将文化建筑交流的意义充分凸显出来。总之,设计师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结合不同的理论倾向,设计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设计重点。一般来说,在现代设计中,审美文化的创造一般都是通过主客体物质性、艺术性的融合来实现的。也只有这样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创造的逻辑中介。环境艺术的终极目标就是空间表达,通过对空间环境的改造,可以加强文物与建筑结构的关联,不但能够满足文物的使用要求,还增加了空间的使用功能。博物馆空间功能增加,能够为观赏者带来更加多元的观赏体验,避免单调的观赏空间使其感到乏味和无趣。首都博物馆利用璃墙壁建造成的中空墙壁,不但能够增强参观者的感官冲击,也有效地消除了观赏者的审美疲劳,增加了观赏者的思考、情感活动。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设计,还是陈列都古色古香。在文化建筑中,并没有太多的传统设计理念,设计的时代感很强,陈列方式也别具一格,生活化的排列,不但增强了观赏者的亲身感受,也增添了博物馆的生活文化环境。

三、结语

在文化建筑环境设计发展过程中,审美心理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人们的审美往往和现代科学技术、时展紧密相联,而这正是文化建筑艺术设计进步的源泉。为此,我们在对文化建筑艺术设计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拓展视野,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研究,而应该汲取更多的审美元素。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真正促进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单纯利用高科技手段、借鉴国际风格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将审美心理与环境艺术相结合。大量的实践表明,审美情感不但可以影响信息交流质量,还能提高观众的认知深度。为此,在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注重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加强对审美主体大众性的把握。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艺术形式。文化建筑最大的审美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并不是特定的群体。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审美主体大众性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其二,加强对信息传达发散性的把握。信息表达的发散性本身是多元艺术需求的表达形式。在实际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审美上,人们往往不再停留于特定审美状态的感知,感知方式日益多元化、发散化,这种传达的发散性是文化艺术表现的一种趋势。其三,加强对文化传达融合性的把握。文化和艺术本身就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这种交融不但影响着文化艺术作品,也影响着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为多样化的形象,也使得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阐述了文化建筑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的关系,以期加深人们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了解,并指导人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审美欣赏活动,更好地促进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作者:张雅舒 单位:广州大学

第五篇: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陶瓷材质优越性探析

1陶瓷材质和公共环境艺术空间

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陶艺这古老的艺术门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传统工艺美术陶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陶瓷,有了新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现代陶瓷壁画、雕塑、现代陶艺等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和公共环境中。融合了建筑环境空间的环境艺术陶瓷,不但美化了建筑环境,提升了环境空间的品位,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满足了现代人丰富的精神审美需求。如今陶瓷材料在公共环境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内容涉及室内外公共空间里的各类建筑、景观壁画、雕塑、陶艺墙、主题性景观陶艺等。陶瓷与空间的结合不仅是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要考虑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环境建筑空间和材料实用性结合的思维符合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论层面,陶瓷材料广泛的应用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艺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改善美化公共环境的同时还可以营造地域历史内蕴以及文化氛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前提下使人们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共栖息空间。这种源于自然的可塑性材料终究会在公共环境空间艺术中找到属于它的位置,为人们所再度认知。

2陶瓷材质原料的优越性

作为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经粉碎、成形和烧结而成。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而且存储量巨大,就是这样随地可取、无处不有的泥土为陶瓷材质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而且黏土价格低廉,能够给予更高的容错率。同时黏土具有可塑性,延展性,其甚至可以打制成泥浆,可以提供给设计者各种各样的造型发挥空间。如今的陶瓷有了更细化的分类和特点,除了传统概念的工艺美术陶瓷,更有建筑陶瓷、纳米陶瓷、电子陶瓷、结构陶瓷等。在烧制成型后,具有不氧化、不变形变色、易清洗等特点,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原料上具有别的材质无法比拟的优势。

3陶瓷材质的色彩装饰优势

几千年的积累和传承使得陶瓷的釉色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色谱,有类银类雪的白瓷,有类玉类冰的青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钧瓷,也有万千组合的颜色釉。陶瓷独特的釉色给设计师无穷的想象空间,能够作为装饰的点缀,也能作为撑住场面的主体。现在技术的进步使得釉色能够做出其他材质同样的效果,如防石材或木材等的陶瓷,甚至在一些表达上超越了原本材质的质感。例如,景德镇的金属釉,不仅表现了金属的光泽,其表面的流动纹理也给欣赏者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浑然天成的表现是其他材质无法媲美的。现代颜色釉的存在也给设计者更多选择,不同的釉色的组合,能够形成不一样的观感。在光和阴影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模糊状、条纹状或者不规则的效果,液态般的规则纹理可以表现更柔和的天然抛光特性,陶瓷的釉色一旦烧成具有不褪色,耐腐蚀的特性,能够永久保存,其色彩的优势无疑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凸显出来。

4陶瓷材质的造型优势

陶瓷材质在造型上具有的容错性,兼容性,可装饰性还有独特性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硬度高但可塑性差,但在未烧制之前,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黏土柔软的特性可以通过泥条盘筑、压制、拉坯、手捏、雕塑等方法成型。相比于石雕,陶瓷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雕刻,而且拥有较高的容错率,后期还能进行修补;相比于金属成型,陶瓷具有耐腐蚀,不变色等特点。陶瓷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成型后再进行装饰,景德镇西客站的《昌江之水》雕塑就是运用混凝土和陶瓷结合而成的,先用混凝土成型,再用白色的和蓝色的瓷片贴敷于表面,成为水滴的形状,灵性而富有美感,成为景德镇标志性雕塑之一。

5陶瓷的实用性优势

陶瓷最早是作为生活器皿使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升到审美层次。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陶瓷材质能够起到装饰的同时还能带来实用性,古时一些四合院结构的建筑,必不可少的是防火盛水的大缸,在平时是用作养鱼,养荷花,关键时候用作防火。现在其防火功能已经逐渐削弱,但是人们保留了其装饰功能,同时传递着中国文化的庄重,防患于未然。如今公共空间环境里的陶瓷艺术发挥了最特殊的表现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在公共环境设计艺术中陶瓷材质本身,还是在作品传达的意蕴内涵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从构成陶瓷的自然要素——水、泥、火这样最原始的角度去探求陶瓷的本质,其对于公共环境空间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6陶瓷材质的文化优势

陶瓷在中国建筑史上和艺术史上的运用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史也就是陶瓷的发展史,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瓷材质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材料,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得其在公共环境装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轻易地传达文化思想,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中国古建筑中的大殿、庙宇喜欢用琉璃瓦进行装饰,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富丽堂皇的代名词,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以至沿用至今。瓷器上的绘画装饰是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从青花到五彩,粉彩,瓷砖画,可以装饰各个方面,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其他材质无法达到的。景德镇的主干道都有青花手绘陶瓷大灯柱,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在体现景德镇瓷都传统陶瓷文化底蕴的同时,利用釉下彩、青花高温颜色釉等装永不褪色、易清洗等特点,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美化了公共环境,形成了瓷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总结

陶瓷材质拥有着远比金属、玻璃、混凝土等更加久远的传统历史,目前在公共环境设计艺术中陶瓷材质的应用已经遍地可寻,但是很少把它单独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来使用。虽然过去在技术上很多方面无法使用陶瓷来进行装饰,但是综合考虑陶瓷材质的优势,近年来建筑科技方面的发展和陶瓷材质的广泛应用,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陶瓷作为建筑材料应该成为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其本身特性优势,陶瓷材质对于设计者而言是永远无法忽视的。中国有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陶艺传统,继承优秀的陶艺传统,将传统陶艺融入现代建筑,是中国陶艺家们的神圣使命。可以说,将极具民族特色的陶艺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会使当代的公共环境艺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富有生命力。还可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既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创造出了一个地域特色文化,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新路。

作者:段亚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第六篇:艺术设计符号学环境艺术运用研究

1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研究意义

符号学的实质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符号学理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命,构建了人类想象世界空间。通过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成了许多先进思想的产生。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家将符号学理论应用到了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的环境设计艺术主要通过调节建筑空间的布局,来表现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而符号学的应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向人性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将空间的审美和功能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环境设计艺术所遵循的设计格局,形成了全新的空间布局结构。与此同时利用设计艺术符号学的特点,实现了设计形式与设计文化的完美结合,丰富了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环境设计的功能性。由此可以看出艺术设计符号学具有深刻的内涵,对艺术设计符号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仅能够体现环境设计艺术的表达特性,还能实现环境设计艺术的创新。

2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研究成果

环境设计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设计艺术符号学作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环境设计艺术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与精神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随着环境设计艺术不断发展壮大,相关学者和艺术家对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艺术设计符号学拓展了环境艺术的发展空间。

人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在广阔的自然当中,人们通过符号来相互交流。所以说符号是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和愿望,在大多数人看来符号只不过是简单的形态,事实上符号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不同符号在不同环境与场合下的应用,传达了不同的信息。与此同时为环境设计艺术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形态,延伸了环境设计艺术文化,体现了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的象征意义。

(2)艺术设计符号是环境设计艺术文化的传播者。

时代的发展特征是决定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的关键,没有文化内涵的环境设计艺术形式过于空洞,缺少打动人心的元素。艺术设计符号作为环境设计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将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符号语言的组合与排列表达了环境设计艺术中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人情味,实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丰富了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保持了环境设计艺术的鲜明特性,与此同时为环境设计艺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设计艺术符号学是环境设计的最佳工具。

符号元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元素,为设计者处理设计环境空间元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艺术符号具有形式多变,状态多样的特点,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充分利用符号的特点,通过符号自由的组合罗列,打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符号的点缀作用[3]。(4)设计艺术符号是设计师想象力的具体表现。设计艺术符号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赋予了环境设计艺术生命力,让环境设计艺术展现了其内在的具体价值,而不是单纯表达个人感情的无意义的设计形式。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根据实际的环境状况,选择能够准确表达当时情境,还能够被大众接受的符号元素,同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符号元素与环境设计要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遵循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营造文化氛围。

3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表现

3.1设计艺术符号的具体形象

图像性艺术设计带来了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艺术符号的具体形象直接表达环境设计的主旨思想,图像性设计艺术符号作为最基本的环境设计元素,在简约风格的环境设计中应用得最多。虽然图像性符号是最基础的装饰因素,但是在实际的环境设计中,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价值,在使用基本符号元素做装饰时,要注重调节光线和建筑背景之间的关系。比如日本大阪城郊的光之教堂,设计者对光线的穿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选择了最佳的环境设计位置,并且在教堂的十字架上安装了适当大小的玻璃,每当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教堂十字架就会发出绚烂的光芒,营造了教堂应有的神圣的氛围,进一步感化了虔诚信徒的心,与此同时光之教堂也被称为最令人感动的教堂。

3.2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

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设计空间之间的关系,是设计环境总体空间结构的具体表现,通过研究指示性符号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了解设计空间的功能意义。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的应用,实现了设计环境空间结构与区域功能的完美连接,与此同时承载了设计空间的内容信息,体现了环境空间的设计形象。指示性艺术设计符号是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以现代地下乘车建筑为例,在地下设计空间里,人们无法依靠方向感选择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指示性的符号表现出关键位置,比如出口和入口,以及换乘路线的具体方向。通过辨识相关的指示性符号,人们可以迅速的做出判断,掌握地下设计的空间结构。

3.3象征性的设计艺术符号

每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选择象征性的设计艺术符号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设计的价值意义。象征性设计艺术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符号的直接表达方式,另一种是设计符号的含蓄表达方式。其中直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利用符号自身的特性传达信息,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继而让人们意识到环境设计的特点,了解符号引用的内在含义。含蓄的表达方式主要利用了符号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符号之间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多种隐形语言,其设计的内涵文化需要人们在了解基本常识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设计的暗示信息与自身想象力去发掘。

4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5

环境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符号学对其城产生的巨大影响。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类的一个分支,所有的设计都可以说是在符号学这一平台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设计是应用符号做记”。符号学就是系统地研究符号的学问,以帮助人们应用符号学的普遍原理从事各种设计,使设计人员能够科学地、有效地利用符号来“做记号”。环境艺术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都离不开对符号学的运用。因为,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更需要以符号作为载体。符号本身形式多样,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广泛,同时,符号学对环境艺术设计者的驾驭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就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在有了人类文明以后也才有了环境艺术的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符号也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存在。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及其功能也不尽相同。而就是这种几近迥异的风格和功能,却具备特定相似的符号。如尖拱形,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是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借此把基督教的神秘庄严凸现出来;而讲求对称、院落空旷、宫殿朱门则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型,以此来显示皇家威严符号本身具有的悠久历史。由此看来,不同符号的社会文化内涵也各有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符号的应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乱用。而此时,符号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传播理念的典型,在环境设计艺术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符号学简介

符号学是对符号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符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并且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符号的起源来自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劳动是符号形成的根源。例如,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结绳记事以此来做“记号”,他们在狩猎过程中所获得猎物的多少以绳结的多少来做“记号”,而获得猎物的大小则以绳结的大小来做“记号”。再如,在原始社会里各个部落群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作为图腾,“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神州华夏就是以这个“龙”的符号来作为民族图腾的。从极为原始的结绳记事到部落图腾等的进化中可以看出,符号实际上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一个发展过程。符号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各个国家国旗和国徽以及社会上各种会旗如联合国会旗会徽、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旗、会徽等等都是作为维护社会某种秩序的信息符号,它与结绳记事的符号原理一样,代表着符号的发展历程。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就对符号学有了雏形的研究,如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符号的信息现象就曾经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语言是用来对符号的描述,所有的表征物都寓于符号的内涵之中,人们看到符号,就能够知道物象表征的真实意义。西方对符号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上个世纪开始的,首先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对符号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意义,以及基于心理学角度对符号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其次是美国哲学家皮尔士(Pierce)对符号在社会实践中的逻辑意义,以及基于逻辑学和实用主义的角度对符号的社会实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而真正意义上的将符号作为一门学问——符号学进行系统地研究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很快,符号学这门科学的研究理论成果在很多的学科之中得到应用,尤其对设计专业来说,其影响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符号为多种环境艺术设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兼具实用和审美两种功能,这样的要求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尽管当时的人们只是进行原始活动,但是这种设计创作却在运用简单符号的基础上逐步运行。最初,中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只是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这在历史上也有相关方面的佐证。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他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做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元素。符号本身所独具的意义为多种环境艺术设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有了符号学的加入,环境艺术的设计又有了不同形式的变化与发展。而符号作为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载体,也使环境艺术的发展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符号为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一)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人类自身情感态度可以借助符号表达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符号的选择和安排方式可以让外界对其自身的情感态度以及环境的设计理念作一个直观系统的了解。如“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郑板桥,性偏爱竹。他设计的居住环境则是周围翠竹环抱。而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往往是一种代表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的符号。而郑板桥运用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自身对于居住环境的喜好要求,也使得他的清风傲骨也为人所知。

(二)符号中的美学

尽管环境艺术设计和纯粹的艺术设计均具有美观的特点,但是前者并非仅把观赏性作为设计重点。而且有别于纯粹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的是价值和设计理念的传达。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中所蕴含的符号美学需借助外在条件才能够体现,诸如设计技术和材料的使用等。总的来说,只有得到人们的理解才能实现符号真正的美学价值。

(三)符号的选用可以考验一个设计师的艺术设计能力

符号具有多样性。所以,就算是相同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如果选用的符号不同,那么最终建造完成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符号的选择上也相当能考验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那么符号的选择就是这个整体的灵魂。任何的强拉硬拽、不符合实际要求的随意选择都不可能到理想中的效果。所以,看设计艺术师选用符号的能力就能从中得知其是否具备完成设计任务的资格。

四、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有自身特殊含义的符号的应用

宗教赋予十字架特殊的内涵,易于让人联想到耶稣。而对于信徒来说,十字架则能够使其拥有接近上帝的感觉。正因如此,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以十字架为题材设计出光之十字架:镶嵌玻璃的十字架在光线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光影,让人不由自主心生虔诚。这是一个可以让信徒产生由内而外的共鸣的教堂,也成为世界上最动人,最独一无二的教堂。在我国比较典型的宗教建筑就是寺庙。而寺庙建设中符号的代表就是佛像。把佛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符号应用于寺庙建设中,不仅宣扬了佛教文化,也丰富了佛教建筑的内涵。

(二)直接的符号运用

有些符号经过时代的变迁也已有了其固定的含义。比如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采用类似葱头形状的穹顶和跳跃的火焰建成的。虽然九座教堂都采用这种独特符号,但是却在形状、颜色、纹饰上做了创新,从而使九座教堂具有远观形似而近看则各具特色的效果。而中国古代比较突出的便是宫殿群的修建。诸如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宫墙、朱色的宫门都是当时特有的符号。中国古代的宫殿群讲究中轴对称,并设有开阔的庭院一座花园等,作为娱乐和观赏场所。

(三)含蓄的运用符号

不同于符号的直接运用,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设计师的意图同样是设计师乐于尝试的一种符号表现方式。如中国的建筑,其传达和表述信息的方式大多采用含蓄的手法出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典型的形象代表,苏州的园林设计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最深的环境艺术设计。如拙政园中的狮子林,其中的很多符号已经大大地超越了苏州园林名称的意义,而蕴含着一种时代的江南生活和水乡文化。比较倾向于使用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的应用大多数存在于中国园林的环境设计之中。含蓄地应用符号常常以山石、池塘等作为修饰,尽显雅致。当然,国外最佳含蓄运用符号的也不胜枚举,例如,运用含蓄表现方式最出名的要数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由剥橘子引发联想,进而设计建造。建成之后的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空间设计,酷似群帆竞航的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符号具有不同的内涵。经过不同时代的变化发展,符号又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使得符号本身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基于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对于设计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环境艺术设计师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时代的符号有不同特点,所以要不断加强知识的有机结合,不断汲取营养。做到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扩充自身知识面,进而达到可以进行自我创新的效果。设计者在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符号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进行突破传统的创作,为符号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提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作者:王玲 单位: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第二篇: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战略

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了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成熟脱变期,转型发展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共同目标。随着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和我省大力支持民办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黑龙江省民办高校都呈现出了一派改革风气,形成了转型发展的浪潮,民办高校具有了更高的自主性和建设性,创新驱动在民办高校开启成为了“动车组”,成为了民办高校转型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下,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发展战略问题,并对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期待和预期。目前从黑龙江省的统计数据来看,民办高校成为了近些年来最为活跃的教育发展点,经过了长期蛰伏并发展壮大起来的民办企业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特征,尤其是在艺术学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通过明确自身在整个教育事业当中的定位,充分思考市场规律对艺术专业的建设发展意义,找准时展的脉搏,从而选择好的艺术培养方向和专业转型战略,成功塑造和营造了民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

一、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摆在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转型发展道路并不多,相比于公立院校的理论化和专业化。民办高校更多的取向是通过转向素质教育,联系社会企业合作来完成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市场路径的选择,一方面是集团化技术方向的选择。从市场化的选择规律来看,一个民办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想要有发展,更多的是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比如针对平面设计,针对书籍装帧等内容,再比如针对市场化运作,采取与企业强强联合的合作办学方式进行转型升级也是一种选择方式,更多的比如针对专业技术路线的创新驱动也能够成为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第二点,从集团化技术方向选择,则是选择重技术轻理论,将基础理论作为实践的铺垫,重视更多的课堂实践和更多的室外实验室建设,从而有效的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熟悉市场实践环境,更多的参与到市场实践当中来。比较两条路径,实际上一个是侧重封闭式的,一个是取向开放式的,两者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转型发展,其共性在于创新驱动,都需要拿出自身的独特发展内涵,都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独特的艺术路径,从而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开辟出独立的发展路径,实现战略转型与升级。

二、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我们说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就要改变自身专业的发展环境、艺术氛围和设计理念。从发展环境上看,民办高校给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大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支持,充分释放艺术专业的创造力,从而营造更好的艺术氛围;而艺术氛围的营造通过环境的开放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不论是院系的独立性,还是教师学生自身的独立性都得到了保障,创新驱动的动力也就不断的发展出来;环境艺术专业能够通过设计理念的不断转型升级,更多更好的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员安排进行充分协调和配置,从组织结构上保障了创新动力的基础来源。典型的做法包括,课堂实践的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小组的成立、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立以及专业文化的传播,艺术系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结合书本知识提高手工技巧和专业技巧,比如皮革制造、水景绿化的制作。课外活动的小组让兴趣相同,有共同专业发展目标的学生积极的开展小组活动,并通过作品展、设计展的方式来不断的加深创新驱动的氛围,并且允许学生将作品与市场经济挂钩,不仅产生了良好的创作动力,也增添了学生的社会经验,而手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的投入完成了学生不可能获取的专业工作间、操作间和实验室,并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与科研立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得学生们共同开创了一些新的学习研究思路,给予更多发展的动力。最后,在文化的传播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典型的文化升级也使得文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绣”文化、“绘”文化,学生们可以将作品与文化传播有机的结合到一处,不断的提升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同时更多的是带给学生极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三、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未来展望

随着各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战略的转型升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一个小的皮革制作研究小组通过微点的形式,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仅能够产生大量的作品,而且可以创作收入,降低学习成本,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促使学生们能够长足的发展,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培养出品牌名声和艺术特质,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就充分的得到了发展,这些作品中也逐渐具有代表性,不仅仅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长足的推动和进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得教与学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良好境地。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因此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预期未来发展的前景,主要看民办高校的创新动力在哪里,能否紧紧抓住社会转型,经济新常态下的种种发展契机,不断提升自身发展的底蕴,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提升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可持续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作者:张乐 康静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室内环境绿色艺术设计探讨

如今,大众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学科界限、定义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还能给在室内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因此,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设计技能,还要充分了解绿色设计的概念,并能将其融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让室内环境更加“绿色”,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清新怡人。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主要是指设计的生态化和环保化,其主要来源于现代人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发的思考和反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绿色设计原则主要是人们对于设计理念的要求类似于“绿色食品”,不仅使室内环境美观大方、无毒无害,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绿色原则有以下几点:

1.自然性原则

在绿色设计中,必须遵循自然性原则,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尊重客观事物的属性,才能让室内的人感到真实自然,充满美感。遵循自然性原则设计的室内作品,能够消除很多以往室内环境设计中色彩过于艳丽或暗淡、空间显得压抑等问题。

2.节约性原则

现在,很多室内环境设计人员喜欢将室内环境设计得过于华丽,这种过分追求华丽的设计理念导致了对装饰设计材料的过度消耗。其实在很多时候,室内环境的简化往往比华丽更令人愉悦。设计师要在不降低设计的艺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到材料的充分利用,使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3.安全性原则

室内环境主要是人们工作或生活的场所,人们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室内环境的安全必不可少。绿色设计保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环保、无毒、无害,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4.舒适性原则

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与否是人们重点考量的标准之一。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围绕人们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身体感官,让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感到身心愉悦。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的应用

1.材料的应用

材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材料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绿色材料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装修材料。在选择绿色材料时,要注意选择低碳、环保、健康的材料,这样能保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使用的“绿色”。

2.空间布局的应用

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室内环境的空间布局要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摆放与搭配的作用在室内空间布局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如,在卧室内,床、台灯、电视等家具的摆放都体现了室内空间艺术布局中绿色设计的应用。

3.室内环境元素的应用

在室内环境中,设计师通过引入自然景观、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流通、材料的搭配、形状和色彩的协调等,对室内环境进行绿色设计。如,在喜欢自然环境的人的室内环境中,可以将窗帘颜色设计为竹林风,让窗帘尽可能贴在地面,当窗帘拉上的时候,就仿如置身于竹林中。在地板设计中,可以使用类似小草的颜色与图案的瓷砖,同时,在吊顶的设计中可以使用白色和蓝色搭配的材料,与整个天花板相协调,呈现蓝天白云的效果。墙面上可以画上小鸟、蝴蝶等一些美丽、可爱的小动物。通过绿色元素的使用,让人走入室内时宛如置身大自然,这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渴望生活在自然中但由于工作性质无法满足愿望的人来说,无疑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师必须充分利用绿色理念,满足人们对于更美观、更健康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

作者:苗翠杰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四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随着国家经济地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国家现在已经步入了城镇化的行列,许多人都想向城市进发。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导致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并且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涌向城市,导致城市的模式、结构都必须进行极大地改变,城市中的建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占据了城市的建筑行业,但是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环境是一个建筑的必须部分,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特定、独立的建筑环境和空间,环境是一个建筑的生存空间,每一座建筑都需要和其进行连接、联系,要达到协调。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要重视环境和城市意识,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设计,所建造出来的建筑就会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给人们一个完美的视觉形象,另外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自生价值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1建筑设计

环境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人就是环境中的人,而环境是人的环境,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建筑所需要的形式却是环境和人两者共同需要的形式。在建筑的设计中人与环境主宰着其全部内容,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建筑设计。但是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困惑着大家,那就是人与环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到底是人占主导地位主宰着环境,还是环境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着人?其实人是处在空间之中,环境也是处在空间之中,两者之间是相互的,两者之间的交互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是一种满足人的需求,这是一种必须存在的。需求是人在通过刺激以后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需求是人的一种外在的变现,是对于活动空间的一种推移现象,这就是人所需要的行为,没有办法进行改变。刺激与效应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但是却又相辅相成的两种状况。建筑设计是对于室内空间的一种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和美观的要求,同时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其外部形体,在外部形体上还要具有一定的特殊风格状态,还必须在其特殊风格下注意与周围环境、城市的文脉以及城市的总体建筑控制规划进行相互的协调,这是一种相互协调出来的结果。这种结果导致一种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设计师和人们的生活之中。从此以后建筑逐渐成为一种空间,一种相互联系的空间。但是什么是空间?空间的概念又是什么呢?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在进行授课时这样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且以茶壶作为例子进行比较,茶壶的壶身是一个大的空间,壶嘴是一个小的空间。空间这一词是在近百年才用于建筑设计中,从此以后,在进行城市设计时,空间便移植到城市当中,使城市成为一种城市空间……但是一直以来,西方人看待建筑一直是当作一个实体进行看待,是一种塑造的实体,而建筑设计师就如一个雕塑家,在对建筑如对雕像般进行着建筑物本身的刻画。20世纪末,在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一种原先看不见的“空间”,这种现象的发现使得建筑设计师们以前的理念直接轰然倒塌,这种感觉就如同突然之间发现整个世界中的一切突然之间全部“黑白颠倒”了。在我国,建筑设计师们从来就没有把建筑单体当作一个主体来进行刻画,中国建筑设计师的目光以及注意力一直都是在群体建筑上,李允?曾经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考虑的往往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我国古代的建筑,是以“院”为中心的组织单座建筑,“院”是建筑的一个基本组成单元,然后有许多个院落组成一个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但是每一个院落的空间感受都是不同的,若干个院落组成的建筑群也会给人们产生一种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的建筑设计师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建筑物单体本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单体建筑本身进行刻画、塑造上,所以西方的建筑物单体本身的复杂程度要比我国复杂的多。还有这样一个方面的原因,我国是建立城市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的国家,因此,我国很早就将主要精力放在这种建筑与建筑上,建设一种整体空间协调的建筑。西方的建筑设计师们这样教授我们空间的理论:这是一种图底关系。将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的环境作为底,我们就只能看得见房子;但是如果我们将房子看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就是空间。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一种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出现的一种理念,环境艺术具有很大的范畴,它的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含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它的变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相对于建筑来说更为巨大,规划得更为广泛,比工程更有感情,赋予环境一种感情,使得环境为人们进行服务。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一种无所不包的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对于环境的一种保护、影响能力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学科,它是在二战以后才逐渐得到重视,首先在欧美那边得到重视,它是基于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艺术三者结合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一步就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了起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就是建筑。对于环境来说,建筑更侧重其自身跟第一环境的关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跟建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师跟建筑设计师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分工,但是也暴露出来两者之间的缺陷,只有将两者进行一个完美的统一,环境艺术才算是一种成功。

3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的宏观思路

3.1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是一种广泛的、大型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从物质用量和能量用量方面来进行分析。建筑活动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作用过程,建筑的营建和使用,是一种为了获得局部的小环境的过程,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种保护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护自然的整体系统的持续观念,就会使得自然环境进行一种退化和恶化,使得可以使用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自然环境的退化和恶化会导致以后的建筑没有地方施工,人们就不会获得一种局部的、可使用的小的空间。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是要注意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一种人为不可控的变异和退化,合理利用自然、利用资源、减少或者消除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利用人类生命活动等方面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来做,这种做法是对人们所在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的一种负责。在巨型建筑设计时还要基于环境保护,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两个方面采取一种灵活的、多样的、系统综合的方法以及策略,进行一种集成性的设计。

3.2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是一种有着寿命限制的物质产物,建筑的寿命是由能量和物质进行支配,能量和物质是建筑寿命的保障。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另一种是有限的。建筑的本身是一种材料、能量、环境系统的合成,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应该为循环状态的。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有限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而建筑并不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有寿命的物质,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多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能量材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进行建筑的寿命以及和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后将物质与能量等材料资源进行一个重组,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以及应用上应该注意自然的利用,尽量地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资源,尽量少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建筑的建造。这样的选择可以对自然环境减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以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迫与影响作为材料选择的前提。

3.3基于环境保护思想的生态建筑设计内涵

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人依靠着环境来进行生活,而环境因为有人才充满了活力与动力,因此,生态学就强调着人与自然共生和资源再生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跟环境是一种和谐的有机结合体,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注意环境的问题,在进行建筑小空间的创造时应该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对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着重地保护,如果建筑周围的环境遭受到损坏,那么这个建筑也就没有了建造的必要。生态建筑的建造依赖着许多相关技术及其组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的最高层次是建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使得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两者之间浑然天成。但是建筑本身是一种人为的建筑,要达到回归自然的程度一定要采用技术、材料,因此,无论在采用任何材料以及技术时,一定要立足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再循环等几个方面。试问一个周围环境非常恶劣的建筑有人愿意去住么?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上述要求,立足于环境保护。

4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一个整体,但是它也只是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它只是环境中的一个装饰,因此,在进行建筑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协调。建筑美其实就是一种建筑服从于周围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美,建筑服从周围环境,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一个协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建筑美。建筑是一个人为建造的不可移动的物质,而环境却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环境,因此,只能是在建筑的设计时使建筑借助于周围的环境,不能使环境借助于建筑。建筑借助周围的环境进行恰当、和谐地布局才可以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自然环境中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建的特点也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也是建筑在环境中易于融合的一种原因。环境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因此,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与建筑的形象有关,还与建筑旁边室外的绿色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借助于周围空间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特定性是建筑艺术跟其他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还有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氛围都会导致环境的地域性不同,导致建筑周围的环境植被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通过建筑跟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就会反映出来不同的自然地域景观,还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来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虽然现代的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趋向达到一个大同小异的情况,使得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同化,这种现象导致建筑的风格居于一个统一,但是周围的自然景观却是分别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迥异的室外建筑风格给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不一样的一种人文视觉景观,也给建筑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因为室外景观的不易消融的特点,依据室外景观跟建筑的完美结合就造成了一栋建筑以及一个城市最不容易造成磨灭的一种独特印记。从城市的区域规划出发,进行城市建筑与整个大环境是一种和谐的结合。建筑是一个具有整体轮廓的物质,从建筑的整体轮廓与整个大环境进行一种紧密地结合,并与周围现有的建筑进行一个交相呼应,在立面的设计上进行一种虚实对比,在色彩的处理上与整个大环境的格调进行一个相互协调,从流线上来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要对人的感觉方面进行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内的小环境的处理,并通过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感受来进行空间的塑造,“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复合并且复杂的问题,因此,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是自然界的恩赐,但是人同样也是也是一种对于自然界的恩赐。没有自然界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的存在,没有人类的存在自然界就会没有一丝的活力。因此,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可以当作是依赖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进行建筑的一系列的活动就是一种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毫无疑问的具有明显实用功能目的,但是同时也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的劳动工作。建筑艺术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其艺术水平的显示。建筑的造型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其中蕴含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在里面,以形式美给人一种感官上的愉快。但是不管建筑设计的多美,建筑的外观也非常漂亮,但是建筑周围的环境却是一团糟,那么也不会给人产生一种美感。建筑设计是为了实用,建筑的实用性影响着建筑的审美观。建筑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感官上的美与丑的品论,因此,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使用意义。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倒,那么无论这座楼房的外观建造的如何美丽,但是住在里面的人们也不会感觉这座楼房美丽。

5结语

现在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已经得到了提高,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城市化在快速地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内的住房得到一个高速的发展。人们不需要再为经济发愁就会追求其他别的方面,因此,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增加。我国的生态建设的发展也需要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进行城市发展是一个要遵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为建造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建筑选址时,一定要有着具体的规划,做出来的规划一定要合理;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时,一定要多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以节能为建造目的;建筑的环境要舒适、功能要灵活多样。另外建筑要以使用为建造目标,建造一种美观、实用、不影响环境的建筑。

作者:马建宇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勘测设计院

第五篇: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鲜明特点和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中独树一帜。但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地域文化特征慢慢消失,城市建筑也趋于相同。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师整体技能提高,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出现。如今,就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结合展开研究,让其更好地服务人民,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是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

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类应用学科,包含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园林景观、室内外设计等内容,设计师通过环境艺术作品为人们呈现环境与艺术观念的结合,通过环境整体的规划与布局,运用色彩、灯光、材料、装饰等元素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形态上具有丰富的表现。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遵循审美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原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建筑装饰、服装、绘画等方面展现出来,传承下来的传统元素汇集成了可供后人参考与使用的重要艺术宝库。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哲学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设计者的创作活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1.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思想的结合

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儒家文化秉承着中庸之道,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观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再创造,就需要中庸之道,而且在设计作品中,一些创造出的或经过加工而成的物品效仿天地之间的一些物体,体现出了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共处,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文化秉承“道之本性在自然”的观念,它展现了动静、有无、虚实的联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道家思想的融入和运用主要体现在空间的虚实结合上,如,空间中出现虚实结合、交错、穿插和一些开敞流通形式的空间表现。室内设计中的隔断法则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其中一些屏风和落地罩的隔断起到了装饰作用,营造出一种隔而不绝、虚实相生的感觉。佛教文化中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是禅宗思想。禅宗思想要求通过自身的直觉体验和深思冥想,经过领悟实现自我精神的超脱和自由。极致简化、以少胜多的思想在近几年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得越来越多,空间中营造出的闲静、质朴、空灵、优雅的意境,和室内家具设计与装饰物品的摆放方式,都可以让现代人在繁杂、快速的现代生活中体会到禅意带来的身心享受。

2.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营造手法的结合

迎合当代人对传统的审美眼光,就需要用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手法,提取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精髓,运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创造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提取各种美的元素,选取合适的元素作为创作素材,然后通过抽象转化的手法,根据现代审美标准进行再设计和重构,重新阐释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利用这种变化的手法,使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呈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在一些设计作品中,将传统文化元素直接放到新的载体上,通过这些传统图形图案装饰呈现出新的视觉环境语言,充分发挥了传统图形图案的重要作用。这种仿制与复制的营造手法体现了设计者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表现。古代,在建筑和室内装饰方面,陈设品的摆放、艺术图案的装饰等可展现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元素,运用隐喻的手法传递出精神、价值、内涵。另外,传统文化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设计者不仅要调动传统文化元素,还要学会创新,通过继承与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

三、结语

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环境艺术设计结合,是现代设计者在全球化趋势下突显中国特色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通过现代环境这个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环境艺术设计完美结合,设计出既迎合现代人审美心理,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是推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一条路径。

作者:康萌萌 单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第六篇:产学研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前言现代生活的时尚理念在如今已然越过了高节奏、高速度的步伐与进度,高品位与慢速度的享受观念与愿望也在充满困倦和疲惫中的社会民众群体之间拥有了扩张的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多,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有效的结合产学研,从而释放人才红利。

一、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艺术学校以及建筑学校目前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这两类学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授各有侧重点。学生在艺术学校和建筑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仅仅是该专业的表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资质以及实力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发展方向迥异,但都会逐步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无论是艺术学校还是建筑学校都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并且有策略的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适当的予以调整,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技能。因此,基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的结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产学研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院校一直以来探索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与社会、企业脱节,难以适应商业化的实际需要,因此通过运用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制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3+1”教学模式

纵观市场环境,企业更加需要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产生资本效益。因此,这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其需要在学校期间掌握较为丰富的实际应用技能。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将实习、实操放在重要的位置。“3+1”模式即3年的教学设计和1年的毕业设计。在学校的4年中,3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1年的实践进入企业展开实践,为更多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真实的职场工作氛围,提早做好生产工作的准备,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实力。

(二)制定“多证书”制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多证书”制是以培养较高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当前人才需求发展方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建议考取专业相关的证书,如建筑设计师证、景观设计师证以及室内装饰设计师证等。学校需要将“多证制”方针纳入教学大纲,在教学考评、教学侧重点方面予以配合,提高学生在校期间证书的通过率,让其意识到证书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三)产学研用培养模式

学校需要建立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可以将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加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设计工作室,承接企业和社会上的设计业务,并将实际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加强工作室与企业的联系,使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有机结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产学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制定服务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大纲设置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市场导向,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制定“服务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大纲。该教学大纲需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设计,将教学的理性思维向生产能力训练转化,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操作和实践探索。

(二)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

开展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的选择适合的选修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发挥其特长。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离不开电脑办公,及早的开设相应电脑选修课,学习多媒体设计、动画制作等,可以拓宽自身的设计领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实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要创新,结合产学研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走出校园后尽快的适应职场生活,提高企业人力资本保有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顺应市场的要求形成产业、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于晶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第七篇: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应用愈发为人们所喜爱。传统民居装饰在整个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下已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和设计潮流。传统民居装饰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的造型设计以及民族性的色彩等特点,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对传统民居装饰的审美内涵进行充分地分析和了解,掌握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传统民居装饰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它激活了设计师们的创新灵感,促进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民居装饰的含义

传统民居装饰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一般都建立在传统的民居建筑物的基础之上。民居是指在传统社会意义下,通过家族传承下来的并在现实居住中存在的建筑环境。传统民居装饰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社会中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形态的载体,能在不同的装饰题材中展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民居装饰是在人类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民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其实用性非常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除了追求其实用性的居住功能外,更加关注民居的装饰,并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传统民居装饰具有题材理想化的特征,其造型结构的程式化和画面情节的故事化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传统性。传统民居装饰能够体现出本土文化中的风水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与人生观。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民居装饰特色,它们都很注重亲近自然、凸显本区域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民居装饰设计各具特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装饰有着很大的差异,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民居装饰的风格会出现很大的差别。例如,我国的南北方民居装饰的差异会体现在建筑材料、建筑理念、审美观念、色彩、外形等方面。传统意义下的农村小院以朴素为主,其装饰风格也会体现居民对生活的热情。不同民族的民居装饰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并各显特色。例如,苗族的吊脚楼,全部是木质的建筑建材,而北方的居民喜欢在窗户或门上贴窗花等,这些都显示不同地域传统的民居装饰特色。

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现代装饰领域,其设计的范围较广,其的扩展空间很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建筑装饰也属于其范畴,而传统的民居装饰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传统的民居装饰可以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素材,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为传统民居装饰提供了一个展现传统文化的舞台。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传统民居装饰的发展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造型规律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可见传统民居装饰的自身就是对人文科学和工艺美术的真实反映。由于传统民居装饰更多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有较多的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将传统民居装饰中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应用在具体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营造一种舒适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气息。传统的民居装饰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可以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较多的灵感和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能为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不同的风格和效果,扩大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民居装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环境设计理念,推动人文环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民居装饰元素也在发生变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积极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如今的民居装饰中也会运用到现代元素,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会根据不同社会价值理念来设计符合大众心理的作品。可以断言,将传统民居装饰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三、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要在了解其应用原则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应用方法,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传统民居装饰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民居装饰积累了较多的形态、样式等,不同的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其作用,创造更好的艺术效果。

1.适度性原则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体的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居装饰相结合,坚持适度性的原则进行设计。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传统的民居装饰盲目使用,造成本末倒置。

2.适合性原则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坚持适合性原则,传统的民居装饰必须适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民族装饰元素、内容、图案等应该与整个环境设计的主体相吻合,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对具体的装饰元素进行创新,使其符合整个设计理念,体现其价值。

3.合理性原则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借鉴传统民居装饰的元素,沿用传统装饰技术,确保技术的合理性,保持传统民居装饰的特色。要合理选择传统民居装饰的材料,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大量实用人工合成的材料,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方法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应用传统民居装饰,要严格遵守适度性、适合性、合理性等原则,通过以下方式方法对传统民居装饰加以应用。

1.直接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传统的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装饰模式,具有丰富的装饰元素,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张,可以将一些传统的民居装饰元素直接应用到具体的环境设计中。但在直接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元素,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相辅相成,达到现代环境设计的要求。例如,在高校的图书馆改造中,为了保留原来图书馆的文化气息,在具体的建筑中使用老图书馆的砖。保证新建的图书馆与原来的图书馆既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典型的直接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例子。总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直接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一些元素,使两者在现代化的氛围中相互融合,营造全新的设计氛围,使整个设计更加具有创意,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元素。因此,可以直接使用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来表现整个设计的主体,体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2.重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而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传统的民居装饰元素大多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保留的,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民居装饰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不同的民居装饰元素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并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应用原则,采用重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利用不同的民居装饰元素诠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及主题。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现代环境设计的理念和要求,对传统的民居装饰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新,在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重构民居装饰的内涵,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来提取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元素,这样的元素包括图案元素和造型元素。对传统民居装饰的重构可以对具体元素的外形进行再创造,也可以丰富元素的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在欣赏传统民居装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构。另外,也可以将传统民居装饰中各个元素的色彩进行大胆的创新,利用色彩来体现传统文化,使现代化的环境设计更加丰富。

四、结语

我国传统民居装饰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民族特色、宗教特色以及各个区域的本土风俗,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吸收民居装饰文化的审美元素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现代环境艺术,使我国古老文化焕发出青春魅力,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王玲 单位: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第八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剪纸艺术应用

21世纪的今天,对于如何做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剪纸艺术的融入始终是当前室内环境设计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剪纸艺术不仅仅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引入,不仅仅传承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室内环境设计的前端发展,因此本文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剪纸艺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剪纸艺术的相关概述

(一)剪纸艺术的发展史

长期以来,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经过了较为漫长的发展。战国时期,剪纸技法逐渐呈现出一种萌芽的状态,当时的人们通过对各种加工材料进行运用,并借助于镂空、雕刻等手法,进而制成各种工艺品,使得剪纸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是剪纸艺术得到高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的人们通过对各种漏印花板加以采用,并将其剪纸制成图案的形式。宋代时期的剪纸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二)剪纸艺术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有着各种各样的特点,一方面其图形空间有一定的非逻辑性特点,通常将其毫无关系的物体逐渐借助于某种形式进行组合。剪纸艺术的图案有着一定的变幻性,以至于其剪纸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感受,并将其设计对象的趣味性和表现力逐渐地增加。另一方面剪纸艺术的色彩相对来说有一定单纯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韵律感,进而强化其视觉效果。剪纸艺术这一民间传统的美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美,其图案的设计更是给人一种唯美和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剪纸艺术应用的必要性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极其巧妙的。就其实质性而言,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有着一定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保证了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国家经济以及政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艺术有着极高的重视程度,同时艺术作为国家直接性的一种文化,是国家整体文明的典型象征。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特殊化形式,往往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整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室内环境艺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其剪纸艺术的应用有助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陶冶了大众的情操

剪纸艺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时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艺术地位,对于人类的审美观、生存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化室内环境艺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将剪纸艺术适当地融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情趣的陶冶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和当今时展的主题相适应,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我国优良剪纸艺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剪纸艺术的应用分析

现如今,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注重多种元素的融入和集结,而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往往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时,主要从剪纸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相结合的应用、剪纸艺术和当代景观相结合的应用以及剪纸艺术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剪纸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相结合的应用

一般而言,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手法是镂空,同时镂空也是重要的造园技法,剪纸艺术中的镂空手法在园林设计中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同时其营造园林意境的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法则是透景,尤其是花窗的透景,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剪纸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中,主要是对花窗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保证花窗的造型逐渐地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状态,进而表现出相对古朴别致的素雅美,进而营造出生活气息相对浓厚的自然美。梅花窗剪纸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将自然中美好的物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剪纸艺术中的花窗设计在实际的设置过程中,往往有着其相对独特的意义,就花瓶窗而言,其主要的寓意是保证全家的平安,同时也是对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展现和追崇。这种梅花窗的设计,其古代传统哲学的观念相对来说比较深。花窗作为剪纸技术中另一种独特的形式,同样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往往是意境营造的一种最佳手法,而其透景和漏景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在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室内人们通过对花窗的镂空加以借助,进而对景物进行观察,同时景外的事物通过花窗的过滤,以至于物象逐渐地朦胧化,构造出一种和谐化的朦胧美,并将原先景物的平铺化以及孤立化打破,进而保证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朦胧美和别致美。

(二)剪纸艺术和当代景观相结合的应用

景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时代的先进性,同时也和人们的精神和视觉上的基本元素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当代景观在实际的合计过程中,艺术家通常是对新的方法加以采用,进而充分地结合景观以及剪纸技法的相关元素,并将当代时尚元素和传统元素进行全新包装,从根本上对全新的设计方法进行再创造。就其实质而言,剪纸艺术和当代景观相结合的应用过程,对于其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设计方法也有着一定的使用,但是当代景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给人一种创新性的感觉。就大雁塔广场这一景观的设计而言,其整体的设计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其主要的特点是将大唐的风范直面烘托,进而呈现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画。剪纸艺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北方的剪纸艺术呈现出一种粗犷、明朗、淳朴以及流畅的感觉,而南方的剪纸艺术则给人一种细腻宁和的感觉。当代景观中剪纸艺术的应用,更是结合剪纸艺术中独特的传统图案,进而体现出当代景观的现代时尚美以及传统的婉约美。剪纸艺术现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汇聚了当代较为先进的时尚文化,同时也继承了传统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其设计过程中,更是结合玻璃材质,对剪纸的纹样加以采用,使得整个外力体面的形态不仅仅有着一定的通透性,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保证剪纸艺术文化的完好传递,并实现了现代化室内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剪纸艺术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应用

如今,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就上海的世博会博览馆而言,更是将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升华了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就佛山地铁出入口剪纸设计而言,其剪纸设计更是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同时对建筑三维空间加以利用,并对光线进行合理构造,进而呈现出一种光影的世界,保证了建筑设计的惟妙惟肖和强烈的时代感。剪纸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别致性,同时借助于独特的线面结合,又形成了一种相对强烈的视觉局面,使建筑设计的群体有一定的错落有致性,进而将传统单调灰色的建筑打破,烘托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室内环境设计中剪纸艺术的融入,更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设计的发展,对优良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保证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和谐发展,对于我国整体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6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流行一句话——“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也就是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隐患,自然而然地对环境要求也有所改观。绿色环保热度的一再被提升,也意味着环境在向严重恶化的趋势发展,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对此,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将其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绿色设计理念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实现环境设计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环境设计的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1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涵义

绿色设计理念最早是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他认为环境、人、经济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某个因素,很可能会导致这个系统失衡,环境问题的出现就和人过度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时展主题之一,贝塔朗菲的绿色设计理念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旨在实现设计与自然的和谐,主要是利用单纯的设计、生产、回收、再利用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结合自身经验,实现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生产与环境的和谐。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希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环保相结合,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局面[1]。

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则

2.1节约原则。目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实际的绿色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节约原则主要是在确保设计艺术性、主体性时,应该尽量让艺术设计依据环境特点进行简化设计,减少资源损耗。绿色设计理念一方面要展现设计艺术性,另一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时,选择材料就可以应用节约原则,尽量选择可再生材料,实现资源的回收,只有这样的“大节约”,才能从材料上贯彻节约原则。

2.2真实原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追求实用性,还追求美感。将绿色设计理念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每一次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追求美感、艺术性而天马行空的想象,还需要结合整体地形地貌、人文风俗、建筑、气候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创造。只有设计人员遵循自然环境的属性,将环境艺术设计和当地环境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现代环境艺术性的绿色环保理念[2]。

2.3自然原则。人、自然和经济既然是一个系统,人作为系统中的能动性元素,可以改变环境和经济发展,为了促进这个体系的完整性,就需要将绿色设计理念与自然原则相结合。也就是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尊重自然,设计人员需要有效地消除设计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充分将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相协调,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3]。

2.4安全原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安全原则是其最重要的原则,这也是人类的基本诉求。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以基本环境的分析作为生发点,保障人类安全,另一方面实现建筑和环境的整体融合与连续,展现了集成设计手法在建筑形态、室内布景和景观表现上的一体化的特征,避免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对人类造成伤害,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体现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

2.5适度原则。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审美水平等都有了提高,但是在现代环境设计时,考虑环境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把空间体验和纪念性景观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在景观设计中的多感体验,坚持以人为本、消费适度,用多维的空间体验感来代替单一的视觉体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避免过度消费,提倡“低碳”的经济行为[4]。

3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3.1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树立绿色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目的是选择绿色无害的材料,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以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量等保护人类居住的小圈和生态环境的大圈的可持续策略。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和消费者要转变传统设计标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转变传统设计标准,科学利用各种资源,摒弃以往奢华、高档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施工,将健康、简约作为设计的主旨,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实现人与环境的相生、相益的和谐相处模式。还有,在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绿色环保理念,避免对资源的浪费[5]。

3.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确保设计者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要有效地处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以绿色环保为设计指导原则,将绿色设计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设计细节中,尤其在设计中要基于建设的空间结构,要用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物品,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前提下,提倡环保的物品制作方法,科学化进行废物处理,将现代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符合现代人的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和标准。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自然感的空间设计标准,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一种赋予自然感的空间,让建筑内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资源采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环境来源于自然,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和水分,让更多外界的景色出现在我们的视界[6]。目前,国内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项目的同时非常注重保护城市文脉与原有的特色文化风貌,旨在做好古城保护工作。与此同时,设计师会兼顾城市热岛效应、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人口压力与建筑成本问题,以此改善高层建筑散热效果,控制噪音污染与光污染,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缓解人口压力,节约建筑成本以免浪费。其次,设计师融入了西方“图-底”空间理论(Figure-GroundTheory),“邻接”理论(LinkageTheory)和“场所理论”(PlaceTheory),这三种理论起初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特兰西克教授所总结的。其中,西方“图-底”空间理论(Figure-GroundTheory)主要是研究城市内部建筑群体与所处城市开放空间的关系,旨在处理好城市虚实关系,使建筑群体能够和周边空间和谐相处;“邻接”理论(LinkageTheory)是研究城市建筑与其他形体元素的联系规律,保持城市建筑与周边群体的有机联系,构建合理的城市建筑组织系统,使城市空间网络更完整;“场所理论”(PlaceTheory)研究城市建筑形体环境、建筑文化、城市文化内涵与市民生活特征的理论,旨在将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乃至社会文化与市民生活元素融入城市建筑形体之中,不断增强建筑的城市文化内涵。

3.3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设自然化空间。绿色设计理念目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包括很多设计风格,为了绿色环保,大多也会选择绿色无害的建筑材料,突出的是设计本身的绿化与庭园的优点,不强调繁花点缀的修饰,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然化,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通过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设自然化空间,还可以拉近居住者与自然的距离,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这种新型的创设自然化空间理念,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量,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窗外的植物、山石的引入,在这个空间中找到更多自然的神韵,使得人们在获得良好环境体验的同时,也能间接地保护人类居住的小圈和生态环境的大圈的可持续施工策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实现人与环境的相生、相益的和谐相处模式,最大程度地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让人类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7]。另外,设计师还融入了建筑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念,通过改善城市建筑环境来激发市民的积极心理因素,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本主义色彩,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与生活环境,使城市建筑设计更具人文化、绿色化。中国已经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成功设计了大量高层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银泰中心、赛格国际中心、CCTV办公楼、天然商厦、华联商厦、商城大厦、上海精品商厦、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新世纪商场等各种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这些建筑内部设有水景观和相映成趣的山石景观,栽培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植物,室内与外界相通,有助于改善空气环境,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效对接。

3.4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坚持绿色设计理念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材料的选择,应该坚持高效、循环利用的原则,在确保设计美感的同时,减少资源的利用,将绿色设计理念与环节艺术设计相结合。比如在选择装饰材料时,注重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材料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质量控制标准,还要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提升。同时,为了转变设计人员的消费理念,在具体的施工阶段还需要尽可能地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污染性材料,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们的居住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最重要体现。

4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7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艺术;实践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设计范畴,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环境艺术是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艺术追求形式,其在不同阶段会受社会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环境艺术包含室内外空间、布局、结构、材料的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环境艺术设计要打造舒适、美观的室内空间,利用人工设计对空间景观进行基础改造。绿色设计观念是当代可持续战略下新的设计观念,其根本宗旨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设计观念是支持现代文明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强调以自然为主,设计为辅,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设计要求。

1绿色设计理念和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基于我国过去过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城市酸雨和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现代环境艺术逐渐注重绿色发展,绿色设计理念是生态建设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合理考量居住环境,在保持美观的同时,利用节能减排的手段避免环境污染。当前我国社会逐渐意识到环境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绿色设计理念不仅有效控制城市的污染排放,还能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设计者可以利用绿色理念平衡环境和人类资源消耗的矛盾,积极主动营造绿色生态空间,均衡环境与艺术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大众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绿色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念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1]。环境艺术需要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重新审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既要突出景观的艺术特征,又要保证生活空间的绿色和健康。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不断响应大众的物质和审美需求,系统改革现代环境下的艺术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艺术设计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大众创造舒适、美观、健康的环境。

2现代环境艺术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则

2.1自然性原则。绿色设计理念倡导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尊重自然环境,在设计时利用适当的保护措施有效发挥自然环境的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规划自然环境范围,借助先进的设计手段将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有机结合,自然风格与人文风格有机统一,不过分改变环境现有的状态,敬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使用艺术手段提升环境的自然韵味,使观赏者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气息,展示环境的美好特征。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出现先进化的施工工艺,设计者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的形态、特征设计与之相呼应的环境艺术,控制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适当加入绿色设计,充分发挥设计者的美学知识,提升环境艺术的统一性。

2.2节约性原则。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数量与经济发展形势成正比关系,当前资源消耗数量过大,自然环境的负担过重,环境艺术中人为艺术的增加为后期维护、检查带来困难。绿色设计理念需要环境艺术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降低环境的负担。在开展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坚持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避免资源浪费现象,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设计人员需要缩减建设能源开支,以迎合生态需求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在设计环节尽可能利用原有资源营造艺术感,简化设计,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如设计者可以将自然界花草树木加入设计环节中,合理利用废弃物,将其与可再生的环保资源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人文艺术。

2.3安全性原则。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时,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所选材料和环境的安全性。结合环境的功能全面分析危险因素,结合大众的日常需求及环境艺术设计标准,采取科学的安全预防措施,减小环境对人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设计人员需要在降低资源能耗的同时,切实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控制环境的安全性能。现代居民对环境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的品质,降低设计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绿植提升空气质量、加强水循环,提升环境的舒适性。

3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3.1设计人员的核心位置。作为现代环境艺术工作者,需要从使用者对环境的感受和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使用者在环境中的真实情感,设计具有人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在尊重自然环境发展的前提下,调查使用者对环境的意见,调整设计方案,积极学习绿色设计理念的相关知识,将使用人员的感受、环境的自然特征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合理配置空间内的各项资源,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设计者需要考虑使用者对环境的功能要求,结合使用者的合理意见在工作中努力营造统一的氛围。设计者还要考虑工程的合理性。综合考评相关绿色材料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参照使用者的意见,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当前大众的审美观念逐渐向田园、山水风景转变,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大众的审美变化,在环境中利用山石、流水、花卉、植物等突出田园特色,在人为景观中加以花卉点缀,起到修饰的效果,使人为景观自然化,拉近大众与自然的距离。

3.2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能源利用与自然环境生态发展有密切关联,过度利用能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失衡会影响能源健康发展。因此设计者需要科学控制设计环境的能源消耗。针对环境内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节约和控制能源的使用。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在绿地区域实行循环浇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的使用率。尤其在室内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考量室内采光问题,利用绿色材料,如太阳能灯具改变房屋的光线。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注重绿色工程施工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设计人员可以在合理的设计成本内,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充分发挥环保材料的价值和优势,结合设计理念调整区域内环保材料的使用范围。还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如报纸、纸片等制作人为艺术作品,使其与环境高度融合。尤其室内环境设计中部分装修材料含有大量甲醛,容易对居住者造成身体伤害。设计人员需要关注设计风格与色调搭配的统一,尽可能采用与色调搭配的安全材料,如环保型油漆,提升人居住的舒适性,保持风格统一。

3.3注重设计的复合性能。设计人员需要具体应用绿色环保理念,高度重视环境的建筑内容和功能,充分考虑和调研区域内不同作品的摆放位置,发挥原有自然艺术形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原有自然艺术心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调整区域内的人工景致,使其在固定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室内设计中门和窗的位置对室内温度和湿度有重要影响,设计人员需要合理安排门窗的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空气流通,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同时门和窗可以利用雕花、雕刻等工艺,提升美观性[2]。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使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以实用功能为主,避免夸张设计带来的能耗损失,深入挖掘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结合专业知识有效延长环境的功能寿命。利用简单、科学的配色,提升环境的观赏功能,利用层次错落有致的艺术作品搭配,提升环境的艺术效果。

3.4人工艺术和自然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环境设计的主题、形式和想要呈现的风格,结合已有的自然风貌心态,把握空间内可利用的自然元素,通过规避不必要的耗材项目,将自然材质人工材质融入空间环境内。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借助绘画、雕塑、插花、盆栽等形式,在环境内加入山水景观,将其与城市特征高度衔接,使设计作品呈现艺术性和人文的特征。以原有环境和人工合成的方式既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又可以增加区域的统一性,提升观赏价值。设计人员还可以运用环境内的空气与光线变化,调整自然环境的布局,提升自然布局的层次性,增加设计空间与其他环境的衔接度。

4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8

1.1灵感

为了给人们营造一种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地方,初步设计了“自然风情”主题餐厅,让人们放松心情,营造各地风情的场景,使人们在喧闹的都市体验不同风格的用餐环境。

1.2元素

本文自然风情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大多数采用自然元素和各地特色为主题,更适宜营造自然环境,让人更好地体验其中。各个就餐区域都有着独自的当地特色为设计元素。

2表现手段

2.1手绘

本文餐厅设计是利用马克笔手法表现的,先用铅笔在A3纸上起草稿,调整透视关系,再用水笔勾画成具体的形态,最后利用马克笔完成上色。

2.2软件

本文自然风情主题餐厅的设计是用cad,3Dmax和photoshop来完成的,首先用cad把平面图布置好,在平面图中要注意把握好各个功能的分区和物体的尺寸。在导入到3Dmax中进行挤压建模,贴材质,导模型和打灯光,先渲染出测试小图看下整体效果,然后进行修改,反复渲染小图达到预想目的即可渲染大图。再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调整对比度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最后完成效果图。

3设计亮点

3.1平面布局

餐厅位置坐北朝南,服务台位于餐厅入口处,方便消费者咨询和订餐,指引人们等候和就餐,大厅中央是人造自然景观,以红绿色为主,也不会使客人对大厅望眼欲穿。对于各个就餐区域的规划,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灯光效果,使客人感受也皆尽不同,可以更好地营造各种符合主题的氛围。

3.2入口大堂

大堂入口是礼仪、接待、登记、指引和结算地方,其设计布局要突出特色和营造特殊氛围,也直接影响着整个餐厅的形象和赢得客人的好感。餐厅坐北朝南的位置,也易于大堂的采光。本文餐厅大堂没有过多的装饰,色调统一不会使人感觉过于花哨。

3.3地中海风情

地中海风格形成于9~11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地中海风格的家具以极具亲和力的田园风情及柔和的色调搭配的。无论是材料和色彩都与自然达到了某种默契,其室内的装饰也是基于海边轻松和舒适的体验,屋内没有浮华、繁琐的装饰,使人处处感到悠闲自得。

3.4大漠风情

大漠的辽阔与孤寂和城市的繁华与拥挤形成了鲜明对比,而相对于都市的人们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忙碌,去过大漠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设计以大漠风情为主题开拓了一就餐区。大漠风情就餐区墙体和地板都是利用喷砂工艺制作模拟大漠景象,吊灯则选用了红色烛台吊灯,更加凸显了大漠的异域风情,绿色的仙人掌加以装饰就餐区域,使得大漠风情不宜单调。

3.5极地风情

极地风情就餐区域的四周壁纸以冬季冷杉为主,搭配以蓝白色桌椅,和灰色白纹地毯,使室内区域达到冰天雪地的效果。而天花是以北极特有的北极光演化而成,顶灯是以满天星的造型。壁纸和室内的色调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寒风阵阵的萧瑟。

3.6田园风情

田园风格是采用具有“田园”风格的建材进行装修的一种方式。就是以田地和园圃特有的自然特征为形式手段,带有一定程度农村生活或乡间艺术特色,表现出自然闲适的情调。此处的田园并非农村而是一种贴近自然,向往自然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朴实、亲切、实在。

3.7自然风情

自然风情主题餐厅卫生间的地砖防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卫生间装饰的主要部分,所以采用300mm×300mm的花纹防滑地砖,不但有很好的防滑效果并且防水性能很好。而吊顶采用的是铝扣板吊顶,这种吊顶防潮性好,施工简单,容易拆卸。卫生间的墙面也要铺设墙砖,起到防潮作用,并有利于清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