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究2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究2篇

第一篇

1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教学与时代脱节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日后的工作中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明显存在与时代相脱节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没有区域特色。二是教材使用周期较长。三是教学过程与实际需求脱节。

1.2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将知识用于实际,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即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素养,简单的认为先把理论知识学好,只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在工作后自然会有。二是条件有限。一方面,师资力量有限。由于很多的院校大规模扩招,根本没有多余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如何将知识用于实际中;另一方面,学校资源有限,难以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

1.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具体而言:一是教学形式单一。在部分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教学观念落后等原因,使得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往往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难有互动,老师不知道自己讲得怎么样,更不知道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二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使得很多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知识,更为主要的是本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其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人文知识、地理知识、环境知识等,但是由于老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使得很多学生都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下去,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产生反感。

2建议与对策

2.1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环境艺术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而言: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一方面,突出民族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在设计方面尤其重要,只有民族特色明显、辨识度高的环境设计风格才能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上应该突出中华民族的特色,例如:如果院校地区南宁,由于广西民族主要为壮族,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参透更多的壮族民族特色内容。另一方面,突出地域特点。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距明显,各个地域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上,应该多体现自身地域特色。二是及时更新教学教材,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相关知识,防止知识与观念的落后。三是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跟随社会需求。一方面,学生可以快速就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使学生的知识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2.2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在加强学生理论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对学生实践的认识,认识到一名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二是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在学校内,应该做好教师的分配工作,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为学生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有机会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相关院校可以在学校内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此外,目前学校的实践更多都是“演戏”,而非“实战”,因此,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战”机会,使学生有一个大展宏图的平台。

2.3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是如此。环境艺术设计既是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也是对实现环境艺术创新的再设计,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只会运用一些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具体而言:一是营造创新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奇思异想”,使学生可以在一种活跃、愉悦以及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无限想象力。二是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启发式以及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习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一个设计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作者:吕海军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二篇

一课程概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考察》课程隶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七学期,学时为三周。要求学生通过考察完成从理性知识到感官再认识的过程,获得形象而立体的知识结构,为本专业设计做知识与素养的积累。在考察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参观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园林的尺度等,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设计手法,全方位体会环境设计是融汇了建筑美学、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手法、空间造型、色彩、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等的综合设计,并通过考察学习借鉴当地的建筑装饰装修提升设计创作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在有限的三周内如何以点代面,围绕专业重点展开考察,并做到学以致用成为专业考察等外出实践课程面临的共同问题。主题设计的引入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深化,避免了目前考察课程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广而空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在考察过程中思考,在设计创作中提升创新能力。

二确定考察主题

主题研究对于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从而获得较强的学习动机;其次,专题研究由学生独立完成,更易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第三,通过专题研究,学生会更多地关注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而不是简单地陈述众所周知的事实和结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被动的知识获取者,而是与老师一起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在环境设计教学中,许多专业课程采用主题设计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设计创作能力,但在外出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则乏善可陈。专业考察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它承载着对三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的任务,主题设计的引入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不足之处的反思,它成为联系学生深化专业知识,转而进行毕业设计的一个纽带。在外出考察的过程中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加以引导,尽量使课题具有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如针对云南考察路线,结合当地环境艺术特点、风俗民情,确定了如下考察主题:休闲酒店空间布局研究;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考察;古民居建筑装饰构造设计与考察;白族、纳西族建筑与室内家居陈设;大理古城测绘考察等。考察主题范围的确定应紧密联系考察地点的人文风情,建筑景观展开。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组织方式比教材的线性方式更直观,课题的延伸性更大,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创意表现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学,以考察带动设计的教学目的。这些主题学生们可以加以参考,也可以自己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思考与设计。

三展开主题设计

经过一周的参观与考察,回校后更重要的课程任务是针对考察认知、考察主题展开概念设计,这既是对考察主题的提炼升华,也是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考量。这时,教师对概念设计应提出具体的要求:(1)规定整套设计为一项系统工程,方案的设计创意应与考察地点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和历史文脉相符合,能充分表达该地方的人文环境的特征;(2)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该地的种植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使设计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既有时代感,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且需附注详尽的设计过程。根据前期目的性的考察,以2011级环境设计的学生为例,学生们很快明确了自己研究的设计主题。(1)有涉及公共空间设计的课题:热带雨林餐饮空间设计;白族文化风情酒店设计等;(2)也有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课题:丽江广场设计;(3)大理别墅庭院设计等。这些选题各有角度,令人惊喜。主题选定后,各组开始整理考察阶段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包括照片、影像、录音、文字、访谈等,为完成后续设计做详尽的准备工作。实践考察过程中挖掘提炼出的主题,区别于校内专业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主题内容,它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更具挑战性和研究性,且选题范围更宽泛,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兴趣点,为即将展开的毕业设计选题奠定了前期基础。

(一)展开讨论,打开思路

在专业考察这门课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及时了解每个小组遇到的困惑,并提出建议,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丽江广场景观设计中,将纳西族文字、纳西族建筑特色元素等纳入设计中,会使设计取得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增强设计的文化意蕴,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现代艺术的观念将地域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重构,这个过程能极大提升学生创意表现的能力;在大理别墅庭院概念设计中,教师与学生综合分析大理古城庭院的民族特色及在具体设计中所运用的材质、景观、植被等装饰特色并启发学生注重传统材质与当代材质的结合与转化,使设计凸显时代感。通过讨论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并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从而更好地实践了考察课程的教学目标。主题选择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过程,面对异地区域文化,如何抓住兴趣点展开研究,并以设计的形式加以体现,对于没有太多设计实践经验的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需要储备考察过程中相关课题的知识,又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从而审视概念设计在市场背景下的最大可行性。

(二)设计表现,重在创意

当确定了设计主题,明确了设计思路后,小组成员进入到设计阶段,对在考察中所发现、所思考、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设计构想,进行创作尝试,在课程第三周以手绘效果图的形式加以展示。绘制大量的设计草图是展开设计的关键,设计草图能够及时记录瞬间的灵感,是设计师表达方案构思的一种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在设计草图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们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设计草图的过程也是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从环境设计中小的部件结构、小品景观到平面布局、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每个小的环节都要求学生进行多个草图表现,不断比较,反复斟酌,最终使方案的确定水到渠成。设计草图为设计的效果图制作提供了依据。倘若没有草图阶段的设计而直接进入效果图设计,手绘表现则易导致盲目性地出现,以至于想象与实际出入过大,有时甚至无法明确反映设计者意图,也就淡化了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削弱了其感染力。在效果图阶段,教师可以明确规定表现的具体空间,如针对餐饮空间设定了大堂、包厢、过道等区域的效果表现;针对园林景观设计设定了广场、休闲区等区域的效果表现。作为概念设计方案,在效果图的表现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侧重创意和整体气氛的烘托,相对弱化细致表现,从而充分的体现出方案的设计理念。设计主题如同一根主线,将考察过程中的分析、搜集、整理、主题确定、方案设计等过程环节串联起来,每个环节都丝丝相扣举足轻重,在整个过程中有目的性的强化了学生设计创作的能力。

四结语

湖南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考察课程教学中,将通常撰写纸质考察报告的形式深化为进行主题概念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尝试。主题设计的引入使外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的更加紧凑,目标性更强。从教学过程来看,课程教学注重“出走”的主体体验,在外出考察中,锻炼学生们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创造转化等一系列能力,进而从社会和市场角度理解设计;从设计的效果来看,它有效的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转化为概念设计,为设计所用。在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免存在问题和缺憾,但这些尝试为我们进行外出实践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思路。目前,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实践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何深化教学,适应新的市场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任重而道远。

作者:胡翔 徐华春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