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管理范例

环境污染管理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1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有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了。环境的污染是我国接下来要处理的重要问题。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工作,它能够使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的到非常大的改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有着自己的特点,它和一般的工程管理有着相同的共性,也有这自己本身的特点。本身的特点是它具有的复杂性和边缘性,需要涵盖的专业面非常的广。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他自己的特性,只有把他的特性了解到位,才能够使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工作做好。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1引言

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的多,必须对污染有个全方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污染有比较好的治理。虽然我国加强了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但是依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社会污染的情况治理。管理模式应该改变。本文就针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进行对策分析。

2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状态

2.1对工作不重视,工作程序不规范

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人们才开始关注对于环境的治理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然不上心,没有一点责任感和危机感,政府方面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当中的工作过程监管不到位,导致很多的工作不到位,在环境污染管理当中虽然有很多比较好的政策,但是没有把好的政策落实到位,在进行工作中困难加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2.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比较为落后

城市中的园林建设景观在城市当中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城市中的居民有着比较好的感官享受,还能够缓解空气当中的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园林景观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之加强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不关心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爱,一味地加强商品房的建设,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很多的住宅楼层间距非常的小,无法进行绿化活动,导致空气无法得到精华。我国现有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人们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缺乏在未来会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2.3污水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处理

城市的污水处理在城市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污水一般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径流污水组成。其中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都是由城市的地下污水处理管道排到污水处理厂,因为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在经过污水处理过程之后,去掉污染物。这种水在一般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循环使用。工业废水由于其中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必须经过全面的处理和检测才能够排出。因为一旦处理不及时,那么他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城市径流污水大多数是由雨水或者雪融水等组成,污染程度不大,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能够进行排放了。

3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策略分析

3.1做好城市的规划工作,建设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

再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工作时,把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提早做出对于城市中污染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对于工业区的规划做好工业区内污染物排放的工作。尽量避免在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之后,才开始考虑环境污染的处理,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造成整个工业区生产生活上的延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综合的考虑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让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只有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出台节能配套措施和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生产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

3.2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环境汚染管理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相关责任机制。在环境污染管理体系建设时,最重要的就是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各部门知道自己负责哪一项工作。所以相关的部门要对工作部门进行责任的明确,真正的把每一个岗位都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确保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做到位。建立好相应的追责机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保证工作的进行。才能够使环境污染的治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3.3提高対于环境方面的认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

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前景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人对于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都不太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人们对于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部门应该观念的宣传工作,逐级进行宣传活动,使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应该加强资金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资金注入,加强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污染的处理能力。

4结语

当今社会在不断的转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行转型,过了破坏环境拉动经济的阶段,面对越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已将在对环境污染进行大力的治理活动。想要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经济发展向着健康的道路迈进,就必须做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工作。

作者:陈祥 单位:江苏方正环保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斌.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4).

[3]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4]王晶.基于实物期权的水污染治理投资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12).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2

1.1从治理主体上看

当前的污染监控仍然以政府为主导近年来,国家对污染监控给予了高度重视:第一,在战略规划方面,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设立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第二,在监控对象方面,以重点流域为对象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规划;第三,在法律法规方面,各地环保部门将有关水污染预防和监管方面的专项法规制定提上了议事日程;第四,在落实污染监控任务方面,我国在重点流域都设置了水资源保护局,对河流污染问题实施分区监控。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当前政府部门仍在环境污染监控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直接制定的各种环境政策和制度,在行政体制下通过一种行政行为得以实施,这种监控模式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使其具有如下缺陷:一是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地位不对等,企业、公民、社会团体等被天然地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二是环保部门的公务人员在处理污染监控专业技术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三是治理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忽略了其它可行途径。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环境污染监控新思考王谦,张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1.2从治理思路上看

当前的污染监控仍然以结果为导向从识别问题到原因分析再到对策举措,这是传统的环境治理思路,所以政府的环境治理总是处于不断的应急当中。当出现饮用水危机,才想到去发现水体污染源;当出现雾霾天气,才想到去控制大气污染……当前的污染监控思路需要从后果导向的反应式管理转变成为以原因导向的预防式管理。预防式管理更需要依靠新技术变革来探索污染监控的新理念,将技术手段应上升到与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同等的地位,以解决现有监控模式的不足。

1.3从治理信息上看

当前的污染监控仍然缺乏异构之间的信息协同能力由于受到地方环保部门的各种管理目的和一系列现行规章制度的行政约束,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即使实时监控到污染信息也可能得不到真实及时的,导致监控数据的应用程度低,协同监控能力缺乏,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岛”,既不利于突发性重大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居民的人身健康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2.物联网管理模式

“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的IOT模式——物联网管理模式,即感知端、传输端、云端及应用端的有效联动,拉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三位并行的一种过程管理和科学管理模式。它是以标签事物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器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及时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三大显著联动特征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依托,以提升管理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能为更加高效科学的环境污染监控提供理论、模式和途径参考。具体来说,将物联网管理模式应用在环境治理领域,首先,依靠物联网的感知与反馈系统,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需要监控的各类环境之中,让感知端作基础,全面获取各类环境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污染监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驾护航;其次,依靠基于通讯技术的传输端保障数据和信息实时传递到“云端”;然后,利用云计算、AI等智能技术对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整合、智能分析与处理,其后台有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机构、行业精英及设备等“专业云”支撑。这样一来,专业性工作集中到“云”中进行整合和处理,再向需要环境污染监控信息的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透析”后的高质量信息,便能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环境治理的智慧化决策支持。

3.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的“污染监控平台”

“污染监控平台”的四端联动与三位一体是相辅相成的,四端联动是实现物联网模式下的污染监控的基础,伴随新模式采用而诞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实现高效科学的河流污染监控的坚实保障。物联网管理模式下的四端构建将形成四个污染监控子平台,即智慧感知平台、智慧传输平台、智慧云平台、智慧应用平台,四大子平台成为了整个智慧环保大平台的支撑体系。政府搭建“污染监控平台”之后,有能力的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可以在任意一个子平台上提供服务,使得多元主体都能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3.1感知端

感知端主要是指各种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采集工具,包括搭载各种水质指标的传感器,如RFID电子标签、检测仪、二维码和实时定位仪器、可穿戴设备等,它们如同是物联网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是实现实时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必要前提。感知端的建设是打破传统污染监控模式的首要环节。运用物联网管理模式探索环境污染监控的新途径,传统意义上专家采样的基础数据采集方法将被摒弃,感知端将成为污染监控基础数据的来源,检测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会大大减少,人为数据由客观的感知数据取代,污染检测结果会更加真实可靠。感知端的部署有利于扩大传统环境污染监控的范围。鉴于污染监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依靠增加一线监控人员、设立污染监控中心的传统监控模式,依然存在诸多人力无法到达、无法实施有效监控的地方,感知端将代替一线监控人员,嵌入到工业废水排放点、农业污染源及生态环境恶劣的其他地方,并实时返回一线的基础数据。感知端的安排有利于明确落实环境污染治理责任。由于河流、空气天然的流动性,仅靠人力进行污染源的查找工作,易导致污染责任人相互推卸责任,越来越多的高污染企业因监控技术的漏洞逃脱了制裁,灵敏的感知设备将准确记录环境污染的时间节点,及污染物信息,能更好落实污染责任人。

3.2传输端

传输端是感知端与云端能够进行双向良性互动的前置保障。作为物联网“中枢神经”的传输端,是实现了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传导和输入,将感知端采集的数据云端实现数据处理与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传输端有利于规避传统环境污染监控过程数据发生改变的风险。传统的专家取样、实验室检测的方式使得检测样本的储存保护工作无法到达尽善尽美,环境检测样本在传递过程中因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污染指标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监控结果与实际污染程度有较大出入,基于信息技术的传输端建设,保障了感知信息的实时传送,而无需担忧样本储存及保护的问题。

3.3云端

云端作为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实现了个性化监控。在大数据时代,云端是物联网的“大脑”,环境监控云是应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的污染监控信息化支撑系统,旨在将感知端采集到的与污染监控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互共享、和有效使用,发挥智能作用,具有各种功能的污染监控子云,为需要环境污染检测信息的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云端将公民、企业、社会团体纳入环境治理主体,实现了综合化的环境监控。云端作为专业团队的集合,将环境治理的大工程细化为各种专业性工作,具备承担各种环境治理专业性工作能力的各类社会主体都可以加入到环境监控工作中来,例如,通过外包形式,将原由政府一己承担的环境污染监控工作交由专门的污染监控设备研发公司承担、将环境污染信息交由新闻媒体来承担、将环境样本检测工作交由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承担。环境治理不再是传统的政府一元治理,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3.4应用端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生态系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果。欣喜于工业化建设带来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工业建设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不仅污染了河流,降低了空气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业建设的化学性质,部分废水里含有众多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使工业企业忽视了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置这些污染物于不顾,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本文依据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意识,优化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1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

1.1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许多工业企业不重视环境污染管理,也是因为没有直观地感受到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性,具体我们以2014年的废水排放量为例。

1.2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先进技术,固守传统模式,不顺应时代的发展,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没有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而选择采用高消耗的方式来追求产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带来的就是资源的急速减少,不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消耗之后就是高污染,生产排出的废水、废气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一步步走向崩溃。其实,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在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稀缺,企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工业企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是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一味破坏生态系统最终也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1.3消费者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涉及到绿色健康这个方面,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强调绿色消费,会主动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因此,比起高消耗的产品,绿色环保的产品更有可能占据未来的市场,工业企业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看清未来市场的商机,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在消费者中逐渐形成一定口碑,与之对应的还有对绿色产品的积极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2环境污染管理现存问题

2.1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环境污染管理要想真正步入正轨,还需要将其法制化,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国环境污染管理法制化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仍有许多漏洞存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法律条例大多停留在原则阶段,没有深入到具体情况的解决上,因此缺乏可行性。例如法规中对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做出了许多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缺乏配套的法律责任条款,一些工业企业就是看到了这个漏洞,即使违反了相关规定,也没有惩罚措施,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也不能对此做出什么处罚,法律规定自然难以实行。这也涉及到了环境污染管理法制化现存的问题的第二点即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虽然颁布了,但是没能真正落实,遇到具体的实际的环境问题时,法律缺乏它应有的贯彻力。这与中国执法团队工作的不到位有关,中国执法团队素质不高,不能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处罚,执法力量比较薄弱。

2.2缺乏资金支持和正确意识

缺乏资金的问题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政府部门在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也没有给予相关针对性指导,政府的功能仍然停留政府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方面,将集资的压力放在了民间企业身上。缺乏财政支持,部分工业企业就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更大的污染。当然,也有工业企业自身不重视污染管理,那么这种工业企业就更不可能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环境污染管理。部分工业企业的高管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先进的法制观念,认为环境保护事不关己,增加额外支出只会影响正常生产,或者认为可以先发展经济,后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为了逃避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部分企业甚至偷排废水和废气并且谎报排污数量,这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因素。

2.3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

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还是有环保的意识,并且重视环境污染管理建设的。但是他们企业内部管理就不是很到位,在环境污染管理这个部门下面自然也难以形成较高的工作效率。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致使工作人员不能积极地投入这项工作。

3环境污染管理的优化建议

3.1健全法律法规

环境污染管理不仅要靠工业企业的自觉行动,更需要法律法规硬性指标。此外,法律也起着规范、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因此,在健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法律的引导性,首先应将环境保护法律从其他立法中脱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立法活动,其次,应深入到工业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究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找出法律中能被钻空的漏洞,这些漏洞大多是一些不成熟的原则性法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探析这些不成熟的规定,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来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2增强企业环境污染管理意识

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意识其实不仅存在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也存在于企业中的普通工作人员。在这里,笔者主要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究增强意识的方法。在增强意识的同时,也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而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来达成。首先,针对上文所说的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企业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责任制度是明确员工在环境污染管理中的职责,把任务细化,一旦发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问责到个人,并且应将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挂钩,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及时的奖惩。考核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定期进行考核也能不断督促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其次,为了增强员工的环境保护责任感,树立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模范活动来宣扬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宣传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环保活动强化员工的意识,也能树立起绿色环保的良好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3.3完善监督体系

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管理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和监督部门来对管理行为做出监督、检查。中国应建立起专门的监督部门,采用高素质人才来把关。在完善监督体系方面,我们应该向先进国家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完善也要以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那么工业企业即使超出了一定范围,监督部门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因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也很重要,应综合考虑国外环境标准体系情况和中国实际情况。每个国家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都会有所不同,那么针对不同行业都应该根据污染程度和类别,建立起不同的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制度。监督部门除了要监督有关污染的各项标准的实现,还要监督资源的利用率,应督促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3.4创新生产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生产绿色产品的前提就是企业拥有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部分企业的技术比较传统,依靠高消耗来增加产量,但是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将会被消费者抛弃。工业企业应创新生产技术,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优化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和工作人员的考核结合在一起,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因此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和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此外,在应聘工作人员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其专业素质和素养的考察,确定其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予以录用,这样也能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结语

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环境污染的状况也有所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事实上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稍不重视仍会继续。我们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为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还要增强环境污染管理的意识,将目光放长远,看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在生产中兼顾二者,推动整个工业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琨,姚中杰.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5):12-15.

[2]于佳.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问题研究[J].工业设计,2017(2):180.

[3]阚慧,焦涛,贾俊杰,等.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整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6):65-68.

[4]张艳磊,秦芳,吴昱.“可持续发展”还是“以污染换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销售增长模式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2):89-101.

[5]吴伟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及优化建议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3):210;220.

[6]张家炜.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与监管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5,27(6):77-80.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4

关键词:环保大数据;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应用

引言

在目前的全球科技化发展方面, 需要对大数据进行重视,在目前的探究方面,主要结合大数据的相关数据获取以及储存等多方面的功能支持和过程进行合理探究,就能够对其传统的分析软件进行进一步更新,使其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 能够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加快速化, 并且在其数据传播范围以及传播价值方面都能够进一步提升, 这样才能够使其在大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更加完善, 能够使其平台建立符合目前的标准。 在目前的环保行业建设方面, 需要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合理探究。 使环保与信息化产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能够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使环保工程建设更加严谨,并能够符合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1 防治意义

首先需要对防治意义进行分析, 在防治意义分析方面,主要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能够对自然环境达到合理的保护效果, 而不会对其造成过多的影响。 在目前自然灾害的发生方面, 需要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探究, 能够使其在环保意识以及在污染治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能够采用正确的办法对污染物进行实时的处理,并能够对其信息记录进行实时更新,这样才能够对信息管理达到更好的帮助作用。 在其目前的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实施监测的方式对大数据进行使用,通过整体系统建设,对大数据的使用更加现实化,并且能够使其实时监测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在目前智慧环保建设方面, 主要是对数字环保以及相关污染源的检测进行合理分析, 能够对设计的分析达到更合理的准备效果。在以前的环保大数据应用方面,还需要对数据的传输能力进行进一步稳定, 能够使其应用效果更加良好[1]。 在其具体意义分析方面主要是对环保产业进行进一步发展, 能够使环保产业以及污染防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减少在该方面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使其整体建设效果以及防治效果更加良好,对污染的处理效果也能够达到合理提升。

2 工作要点

2.1 宣传

首先需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在管理方面,需要对其中的要点问题进行分析, 才能够使环境污染防治效果更加良好。在其防治管理各方面,对宣传工作要进行重视,能够使其宣传工作建设更加合理化,并且宣传更加全面化,使人们对环保问题能够给予更多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及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重视,这样才能够在生活细节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能够对大气环境达到合理的保护效果,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对有效的预防进行分析,并在该方面进行合理宣传,对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大力宣传,使人们在该方面更加明确,方便对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使污染问题得以减少,并在其防治管理方面能够服从相关管理, 减少污染情况的产生,积极地开展与参加环保活动,对绿色的生活理念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对污染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效果。

2.2 工作内容

还需要对环境治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在其工作内容的探究方面,主要是结合工作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使得环境治理效果更加良好[2]。 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内容的探究主要是结合其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污染进行分析,在工业污染方面,主要是对空气污染会造成较多的影响,因为工业生产可能会产生各种有毒气体以及危害大气层的气体,这样可能会对空气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使其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由于其不正当的操作和灌溉,进而使其土地污染严重,这样使土地的生产效果以及生产力都会出现下降情况,进而在该方面需要对其治理内容进行明确,能够加强水管理以及废土管理和相关污染物管理方面的控制,这样能够使其环境治理效果更加良好,对工作内容更加明确。 能够有明文规定去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化,这样才能够加强在该方面的整改,使整体工作效果更加良好。

2.3 后期管理

在目前的环保大数据应用方面,不仅仅需要对于环保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对其工作内容进行重视, 并且在节后系列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处理,这样才能够使环保大数据得已实时更新,能够与目前的现实世界相联系,方便对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达到更好的实时帮助作用。 在其具体应用方面,主要是对数据库进行合理建设,并通过数据库的收集,能够将各方面的数据实施的收入,在数据库内方便在问题出现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能够使之与数据库中的案例相对比,产生合理的防治管理方法,方便对于环保大数据进行合理使用,能够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合理的防治,并且在其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系统后台进行合理的维护,并对原有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类管理,能够使其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其工作稳定性方面有着更好的保证效果。 在具体的管理方面,需要结合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数据和信息化问题来进行合理探究,能够使其防治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对数据力量进行不断的使用,方便在信息化领域进行加固建设,并且能够使信息化工作更加稳定,能够使其平台建设以及与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化,这样能够在其污染防治方面进行合理解决,能够使其环境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数据后期管理过程中, 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行要求, 要在数据分析以及设备维护等多方面进行重视, 因为准确的数据才能提供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可以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环保大数据后期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行不断改善与提升, 能对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分析结果达到更准确的保证作用,才能使其数据应用效果更好, 并不会出现多种失误问题,而使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受到阻碍,无法对于环保大数据进行合理应用。 在人员培养方面,需要结合环境防治的具体实际内容来进行培养, 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框架的构建更加全面, 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贴合实际情况,做好理论知识的调整,使其应用更加灵活化,方便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3 大数据应用

3.1 水污染

在水体污染方面, 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合理使用。在环保大数据的应用方面, 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水质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获得相关数据,能够方便对其进行调查。 在该方面可以结合正常水体的数据来源, 对污染水体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对比, 这样能够对污染水质达到合理的监测效果, 并且对污染成分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方便对其污染程度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合理排查,减少在该方面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 同时要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对水质问题进行实施解决,这样才能够达到合理的控制效果, 在其饮水要求方面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并且能够适应于鱼类的繁殖,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环保大数据系统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并能够对其不同状态以及污染现象进行分析, 方便对其进行合理的整改[3]。在水体污染方面,要对其来源进行明确分析,这样才能够对来源问题进行追究,找到其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对其达到合理的解决效果。 在该方面也可以根据环保大数据来对污染源出现的概率进行合理的探究与分析,方便对查找方向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整改,能够使其查找方向更加明确,更加准确。

3.2 大气污染

在大气污染方面也可以对该方面的技术进行合理使用,在具体分析方面,主要是结合环保大数据的内容来对大气污染的相关指标以及不同层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分析, 能够对其空气质量有着更明确的了解与认知, 这样才能够在其监测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其目前的工作中, 对传统的操作模式应用来说,其应用就有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革新,进而能够使其数据得以共享,方便对环保数据进行合理使用, 并且能够加强环保数据的使用效率,方便对工作效率进行不断提升,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储存与修复, 能够使其整体环保效果更加良好,减少在该方面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污染问题,进而对数据整改有着更好的帮助作用。

3.3 体系建设

在目前的污染防治体系中, 需要对环保大数据进行应用, 才能够在集体建设方面, 使其建设更加科学化, 在其体系建设的多个方面都可以对其数据进行应用。 例如在动态分析方面, 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与分析,并对其进行合理对比,还可以从更多的层面去与相关数据进行深度结合, 进而使其智慧环保功能建设更加完善化,能够对科学进行合理使用,方便对其中关联性的不断加强,而使其重要性可以进一步明确,能够在该方面通过数据进行实时管理与监控, 对其中问题进行实时查找,能够使其环保治理效果更加良好。

3.4 创新

需要对创新的环保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在该方面,对环保大数据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对该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对多组数据进行共同使用,这样能够在整个环保过程中使其环保价值增加, 并且通过数据的融合能够使其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高[4]。 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而且通过其不同数据之间的融合,可以使企业环保管理方式进一步创新发展,进而使其创新更加新颖化, 能够使其未来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效果更加高效。 并且能够与多个行业之间相互结合,促进各行业的共同发展,进而使其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并且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最后,通过数据的融合能够使其环保管理办法创新更加明确化, 进而在环保以及节约方面都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环境治理有着更好的帮助作用。在创新工作的具体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要利用好环保大数据, 能够使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 研究人员能够发现在环保大数据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通过科技的创新, 能够使其数据利用效果更好。 并且研究人员可以对利用方式进行改进, 在数据获取方面可以达到更加明确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可以对于大数据的实际应用方式也进行创新与发展, 对未来的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大数据将其反映出来,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研究人员对这些要点进行应用,进而帮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方面,也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多个角度去进行分析,在要结合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等多个方面去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更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及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对防治管理工作起到更好的支持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研究人员可以对环保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并且要在环保数据分析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与利用,能够在思想方面也进行不断的创新,利用更先进的理论知识进行工作, 使污染防治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创新内容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建立更新颖的数据共享模式, 对大数据进行实时共享与分析,并做好数据的利用,也可以将其与监测体系进行联合使用,使监测工作进行更加高效化,并能够在传输效率以及数据分析速度方面进行改进, 使数据利用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语结合上文分析,在目前的环保大数据应用方面,主要是结合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方式来进行合理分析,能够使其管理方式获得发展,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进而促进管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目前的环保大数据应用方面, 主要是对其应用要点和应用意义进行分析,能够使其应用效果更加良好,要结合不同的污染方式以及污染范围来进行合理选择, 进而使其应用水平得以进一步升高。

参考文献

[1] 刘巍,邱付.探讨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应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08):4-6.

[2] 陈浩.环保大数据及其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61+64.

[3] 姚国勤.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6):180-181.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污染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决定性功能越发重要,如何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平,制定更加科学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已经成为社会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1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管理措施

1.1深化落实法律法规

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约束,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配合,严重威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为了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国必须坚持以国家、省颁发的法律或政策文件为依据,如现阶段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深化落实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手段,借此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1]。

1.2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现如今我国人民尚缺乏节水意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相对落后,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工作尚未全面落实,导致人民群众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应加强培养并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做好引领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水法律法规,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水资源信息,向他们展示当今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缺乏的艰难处境,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活动,集中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借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途径,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深深印在人民的心中,借此提高全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改变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严重浪费的现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水平尚低,管理队伍不够强大,因此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设备先进水平,增加水资源管理手段,全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责任感超强、极富使命感的水资源管理队伍。同时,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强调单位内人员的水资源危机意识,将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部门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亲自着手水资源管理工作,负担起管理工作,确保把水资源管理等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时刻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

2关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思考

2.1明确职责任务

了有效防治是环境污染,首要任务就是我国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监督机构,有效监督有关环境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达成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控的目标,将职责与任务明确落实到某个单位或某个人,做到有责可追,避免某些人在其职而不谋其政的情况产生。在完善水污染治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将水质监测、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法律宣传等工作交于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

2.2重点流域保护

现阶段我国重点水资源流域集中在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所以应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着重水环境治理。首先,要完善环保立法,利用强而有力的环保法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避免水污染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次,进一步强化监督和执法力度,在江湖区域,着重管控重点排污项目,监测工程建设中污水排放量,及时检测有害物质是否超标;最后,将曾经出现严重危险水环境的相关化工石化行业记录在册,建立档案并重点监督,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严格监督治理排污项目,对于严重污染环境或无整改可能性的企业,强制将其关闭和淘汰,以防治流域内水环境受到污染[2]。

2.3强化污染监管

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着重监管相关工业的生产过程,及时将一些资源浪费过高、污染物十分严重、技术手段落后的企业关闭或整改,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第一,清洁生产,借此实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和最小化;第二,合理延伸生产链,即下游的相关企业合理利用上游企业所产生的废物,将废物作为生产原料进行二次利用,借此最小化废物产出量;第三,统筹规划城乡消费与生产,将城乡中的工农业法阵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两者的资源,全面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的扩展力度,进一步增加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性。

2.4加强污水治理

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城乡生活废水占全国污水排放量的55%,甚至更高。因此,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手段,积极、高效处理生活废水的排放,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生活废污水管网,集中处理生活废污水,加强社区和城镇污水设施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切实加强污水治理工作。

3结语

本文主要概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相关内容,对于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防治水污染是确保水资源高效供给的需要,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使得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及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炜.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42.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管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律责任;救济方法

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要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有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治理,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等一系列目标。就目前来看,由于缺乏行政管理力量的介入,部分地区的《行动计划》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研究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环境污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其一,随着人类向工业文明时代的大步迈进,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已经远超出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这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价值规律能够支配人们的行为,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忽略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政府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就会使企业认为肆意排放污染物是理所当然之事,也不可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环保工作中。由此可见,政府强制介入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二,政府通过立法等强制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及个人的责任意识,还能全面解决环保的资金来源问题。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干预下,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在此期间,政府仍担负着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责任。不仅如此,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也离不开政府宏观力量的保障。其三,与一般商品不同,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不遵循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例如土地转让就不能直接进行市场交易,而是需要符合标准程序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对此,政府必须借助强制手段对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对于与经济发展同时出现的环境危机,由于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可调节性,同样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和监管,这样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四,环境问题的繁杂性、综合性和重大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各地方、各类别的环境治理,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设计全球的生态问题同样离不开各国家的共同干预。作为经济发展的附属产品,环境保护工作的利益、政策、行动等协调离不开政府这一中心。除此之外,作为一项兼具综合性与公法性的理论,环境保护法拥有多样化的调整方法,其中较为突出的当属环境行政执法,这也全面提现了政府的宏观干预作用。凭借着经济、法律、政治等力量,政府实现了某个成员无法实现的目标,这也全面体现出来政府的作用所在。综上来看,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政府合理干预经济活动不仅能够纠正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能引导全民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营造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社会氛围,从而保障社会实现生态安全。此外,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还能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从源头处消灭污染,从而实现预防为主的治理理念。

二、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境

(一)行政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明。首先,各地没有明确各行政指导主体的责任,没有采用纯正的责任分配机制,在遇到行政指导内容违法的现象时,政府仅注重指导主体和被指导者责任的追究,忽略了自身责任,没有视情况给予被指导人合理的补偿,也没有明确不可抗力因素损失的责任归属,这都直接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度和乡村人口对政府的满意度;其次,各地对表象行政指导责任的治理力度不足,各地行政指导主体普遍通过强制手段达到目的,致使行政管理手段将会与行政指导脱节,被指导者失去了选择权,这也是影响各地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最后,各地疏于渐变行政指导责任的监管,一些行政管理主体借助奖励手段达到治理目的,这使得指导主体与被指导者之间形成了利益关系,这也直接导致当地行政指导性质的改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二)行政管理损害救济方法单一。第一,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将行政指导纳入行政复议的范畴之中,仅关注行政指导的单独作用,忽略了行政指导要与其他法律行为相结合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因而难以保证行政指导的契合性;第二,部分地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较为狭窄,没有为渐变、表象两种行政指导提供借助行政诉讼获取救济的机会,因而也无法帮助司法界端正态度;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行政指导,未能引导行政主体寻找自身在行政指导过程中的各类错误,也没有相关法律条例明确相关补偿细则,这都直接影响到了乡村人口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信赖程度。

(三)行政管理适用范围较小。一方面,政府没有赋予当地村委会行政指导权,无法实现与乡村人口的交流与沟通,无法及时、深入了解到乡村人口的真实困难和需求,没有赋予村委会相应权利,导致其无法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村规民约,难以调动起村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实现环境污染的持续治理;同时乡村污染较为分散,部分地区环境保护部门人手和经费有限,这使得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无法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各地疏于行政指导案例库的编制工作,没有对行政指导案例进行明确分类,没有制定行政指导案例的实质标准,也没有相关保证案例的实效性的举措,这都直接影响到了行政指导案例的参考价值。

(四)缺乏行政管理程序。首先,政府疏于行政指导的决策程序的建立,没有明确各类行政指导的启动方式,没有始终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也没有全面听取被指导者的意见;其次,各地行政指导实施程序不够完善,没有秉承实守信的原则,经常随意改动行政指导方案,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乡村人口对政府的信赖程度;再次,各地没有做好行政指的导案底存储工作,没有根据案例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储存,也没有相关向上级机关备案的机制。

三、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境突破路径

(一)明确行政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从目前行政管理干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政府的行政指导不仅能够单独运用,还能与其他法律行为结合适用。在此过程中,政府应重视各类法律行为的相互性和交织性,不能单独考察某一法律行为,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行政管理手段。在乡村污染治理工作中,行政指导的性质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政府根据行政指导的不同形态进行分别考察。首先,各地政府应明确各行政指导主体的责任,积极采用纯正的责任分配机制。各地政府应始终秉承合理合法的原则,明确划分各主体的行政指导责任,具体举措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内容违法的行政指导责任,政府不能全部归咎于行政主体,由于被指导者坚信政府的权威性,因此他们有理由相信行政指导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判断过失,但并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政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其二,对于内容不合理的行政指导责任,考虑到乡村人口对于政府的信赖,应合理追究行政主体适当的责任,而被指导者由于拥有选择的权利,没有对指导内容进行质疑,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此,行政指导主体应视情况给予被指导人合理的补偿;其三,对于合理合法的行政指导责任,在行政指导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前提下,如果村民利益被不可抗力因素损坏的,政府将不会承担相关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指导者自愿选择被指导,因此理应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其次,各地应对表象行政指导责任进行治理。在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许多行政治理主体会借助行政指导的名义实施行政命令。对于没有按时间、按规定完成任务的被指导者,行政主体会直接采取停业整顿、剥夺营业资格等强制手段。在这样的行政管理模式下,行政管理手段将会与行政指导脱节,从而异化成强制命令模式,这不仅违背了行政指导的本质,损害了被指导者的选择权,还会对环境保护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样的后果,行政指导主体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各地应对渐变的行政指导责任进行严格监督。在部分乡村地区,当地政府为了达到行政指导目的,往往会借助一些奖励手段,这也使得指导主体与被指导者之间形成了合同化关系。在指导过程中,行政主体承诺指导者合理的条件使被指导者接受指导。然而,一旦指导主体在兑现利益方面存在问题,双方的合同关系就会被打破,乡村指导主体也必将承担指导内容不合法的法律责任。

(二)拓展行政管理损害救济方法。第一,政府应将行政指导纳入行政复议的范畴之中。在乡村环境治理工作中,行政指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法律行为相结合,这使得其性质发生了改变,内容违法、强制指导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政府可通过将行政指导纳入行政复议范畴的方式监督和管理不合理、合法的行政指导。一方面,从目的层面看,行政指导与现有的行政复议相关法律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二者都能够保障大众的正当权益,同时强调了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从行政复议法相关规定来看,虽然行政指导没有被纳入行政复议法的范围,但也没有被明确排除在外,这就说明了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适用空间。第二,政府应努力拓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全面制止和杜绝各类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从而为渐变、表象两种行政指导提供借助行政诉讼获取救济的机会。由于行政诉讼通常会采用概括、列举和排除等方法,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持质疑或排斥态度。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为了更好地保障被指导人的权益,政府应逐步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真正将行政指导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帮助司法界端正态度。第三,政府应为行政指导造成的损失提供赔偿。在行政指导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履行自身相关业务,不仅要保证指导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还要坚决杜绝强迫指导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要努力寻找自身在行政指导过程中的各类错误,深入剖析错误成因并及时加以改正。基于乡村人口对政府以及行政机关的信任,当出现指导者由于没有按政府要求履行自身义务或指导发生偏差而造成被指导者损失的情况时,指导者理应承担相关责任,而被指导的损失也应该由国家承担。因此,乡政府基于村民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信赖,理应承担各类不合理、不合法行政指导的责任,同时结合相关规定给予被指导者适当的经济补偿。

(三)扩大行政管理的适用范围。一方面,对于各乡村的污染治理工作,政府应赋予当地村委会行政指导权,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五点:其一,在国家《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物权法》中,都提到了村委会对于当地污染治理的职责和权利,而且从乡村人口的环境权利角度来看,村委会也理应享有治理乡村污染的权利;其二,作为政府与乡村人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村委会不仅能够切实、全面掌握村民的环境需求和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还能结合相关法规直接向上级政府表达村民的意见,因此,村委会是乡村人口环境权益的最合适代表;其三,村委会有权制定有利于当地环境污染治理的村规民约,使其成为当地村民共同的行为准则,并通过这种道德约束模式全面治理乡村的各类污染现象;其四,村委会参与行政指导能够全面调动起村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污染现象以及污染源暴露在全体村民面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乡村节约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支,还能有效推动污染的持续治理;其五,由于乡村环境污染存在分散性,这就给环境保护部门带来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村委会的参与恰好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各类污染也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村委会无疑是参与下农村污染治理的最佳组织。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明确村委会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的行政指导地位,这样才能实现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为各地编制行政指导案例库。例如,2016年,伊川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行政指导案例编写工作。第一,各地政府不仅要根据相关标准对行政指导案例进行明确分类,还要在案例中尽量使用精准、规范的词语,同时要为各类别制定标题,这才能保证案例学习与研究的严谨性。第二,各地要积极制定行政指导案例的实质标准,一是要在案例中加入相关法律观点和主观概括,丰富行政指导的内容;二是要保证案例内容符合相关法律精神,秉承相关法律的基本原则,不能脱离法律的本意;三是要保证案例的实效性,定期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审查,及时删除和更新相关案例,从而保证案例指导的先进性。

(四)设计科学的行政管理程序。首先,政府应积极建立行政指导的决策程序,明确行政指导的启动方式,一是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根据需要主动启动行政指导工作;二是可由被指导人主动申请行政指导,并由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启动。行政指导开启后,相关指导主体不仅要始终秉承合理、合法的原则,还应综合考量被指导者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行政指导方案的有效性。其次,各地应尽量完善行政指导的实施程序。作为行政指导的最重要环节,实施程序能够直接影响行政指导的成效,因此,各地应着重对以下几点加以完善:其一,各地政府应尽量明确行政指导内容,这样更有利于被指导者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身意愿;其二,各地政府在实施实践指导时,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随意改动行政指导方案;其三,各地政府应加强行政指导主体和被指导者的沟通与互动,鼓励行政指导主体主动为被指导者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其四,各地应努力保证行政指导的科学性,引导当地行政指导机关和部门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当出现被指导者排斥行政指导的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行政指导,待双方商榷好解决方案后,再继续进行行政指导。最后,各地应积极建立行政指导案底存储程序。作为行政指导的后续工作,行政指导案底的分类存储能够为之后的行政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各地应结合各类行政指导案例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储存,重点保存涉及范围较广、社会影响力、社会争议较大的案例,详细记录相关方案、措施和成果,同时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备案。

参考文献

[1]柴云乐.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三重批判——兼论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提前规制[J].政治与法律,2018(07):57-65.

[2]赵永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系统化设计研究[J].农业经济,2017(2):43-44.

[3]梅重民.环境保护视阈下江西环境污染治理路径[J].企业经济,2017(12):33-37.

[4]王建设.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J].农业经济,2017(10):36-37.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7

关键词:环保大数据;环境污染;防治管理

随着全社会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大力发展大数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应用,同时环保部门还全面开展了环境统计、环境规划、环境标准、污染源监控、监测环境质量等活动,并积累下大量数据。环保大数据拥有巨大数据价值、多样数据类型、快速数据流动、海量数据规模等优势,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1应用环保大数据进行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关键点

1.1创新思维

想要充分发挥出环保大数据的价值作用,需要通过一种开放性思维接受大数据。比如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可以向全社会范围内开放监测数据,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将各种数据引入到环保领域当中,政府创建空气质量公共平台,创建科学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或个人设备融入整个环保监测网络当中,为官方监测提供有效补充,并将空气质量信息传播给观众。可以预测到,未来将会出现大量车载监测设备和穿戴式监测设备能够融入空气监测网络当中,有效解决当下,监测点密度不够的问题,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矫正[1]。

1.2共享模式

污染防治工作比较复杂,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片区域的问题,特别是在大气污染的防治管理过程中,其复合型与区域性特征越加突出,因此对于数据共享方面的要求也相继扩大。数据资产主要优势是,在低成本条件下促进数据实现多方共享,但不会影响数据价值。数据是像石油一样宝贵的资源,但只有流动的数据才拥有更大的价值。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结合数据共享技术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大数据不是大量的数据,也不代表多种数据,大数据关键在于各种数据之间实现融合关联,并在数据中挖掘出新的价值,为最终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就像在大气污染防治中,会产生大量数据[2]。

2环保大数据有效应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创建全区域监测网络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相继扩大,其产业结构布局和功能区划分持续优化调整,在城市中的人口分布、数量、城区规模、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较大改变。传统城市环境监测点已无法将环境质量准确反映出来,因此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础创建高密度检测体系,形成包括在线监测系统、流动监测车、固定监测站点所构成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网络。以此提高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而真实反映出区域污染过程,使预报信息更加准确。对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智能控制、可靠传递、全面感知等特点创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高密度监测平台,增强公共能力,方便处理各个设备实现海量数据处理,解决兼容性问题,形成一种拥有较强扩展能力、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体系。

2.2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共享平台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涉及多种数据类型,具体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污染源数据、大气监测数据等,其中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所属单位也各不相同。而在分析污染原因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数据模式下,条块分割的限制,需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创建共享平台,做好数据的共享、服务、维护工作,促进环境信息数据的全面整合利用,并为决策提供全方位显示图,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此需要统一信息资源库,对数据服务接口和数据管理进行明确定位。创建规范性数据运维制度,加强数据回调归档、数据留存和数据质量审核,支持数据扩展,实现数据的全面保护,发挥出灾难恢复和分布式备份的功能。

2.3形成数据处理平台提供数据服务

为了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服务,可以在大数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SPARK和HADOOP分布式大数据框架,创建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对运行支撑数据、辅助数据、产品业务数据、监测数据等各种类型数据实施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综合存储、管理,支持应用数据,并提供符合当下业务逻辑的服务。具体包括高性能自适应访问、离线和实时性联合使用的数据访问、大数据的可视化挖掘展示[3]。

2.4促进使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和环境管理的现实要求,提升社会大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形象,可以联合使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单向线性传播有效转化成以公众需求为基础的双向传播,融入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创建环保型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拥有良好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数据服务。线上环境系统转变了传统模式下受众被动接收信息而政府主动信息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和公众的同步参与,并利用手机APP、微博和微信等媒介载体,对社会公众信息进行广泛传播,促进公众参与实现以及环境监督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数据交互式分发,可以有效支持用户自定义订阅环境数据西信息,此外在认知计算、人工智能和语言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手机APP可以设计出环境保护的智能机器人,并利用交互智能问答的方式,增强环境管理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送服务,针对地域和类型的差异,可以实现个性化推送,并联系时令推广,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2.5基于认知计算构建高精度空气预报体系

为了使预报信息更加准确,需要以认知计算为基础建立精确度较高的空气预报系统,降低单模式预报中的信息误差,从而在各种季节、地区、气象厂中发挥出应有的优势。空气质量预报优化模型具体包括两种关键技术:通过对预报模型长期预测数值和历史实测气象信息之间的差异,找出数值模型预报中出现偏差问题的发展特征,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提高预报准确性。模型多联合预报,通过组合两种独立性预测结果,可以有效控制预测方差,预测的均方根误差要低于单独的均方根误差。系统中融入了集合预报,通过把空气质量、排放源和气象场等重要参数,制造出数量有限的预报样本,并利用相应的统计方法,集中各个预报样本结果,在对模式预报性能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将各种模式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确定性预报转化成概率预报,提高设备预报能力。

2.6动态分析污染物排放和演变过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发现污染源,可以通过数值源过程分析和追踪技术对重污染环境下,污染物演变规律和污染物分布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各个重污染典型环节中污染物演变规律、各种污染物来源对于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对污染物来源、浓度进行跟踪、解析。结合污染源所处区域以及污染物种类追踪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污染源具体包括单独排放类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通过区域和种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特定污染源。此外,促进化学模式和物理沉降的有机结合,将污染区域和污染物变化状态准确传递过来。对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实施动态分析,并对交通控制措施进行准确评估,提高机动车排放效果,改造路网环境,降低机动车污染的影响。以人口出行数据和地图数据为基础,对交通流实行准确、快速仿真,兼容多样化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对交通污染排放源实施动态更新,并对机动车的污染状况实行量化分析,方便对相关交通政策进行准确评估,对道路建进行量化,优化交通运行,改造旧道路,从而控制机动车的污染排放。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环保大数据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也越加突出。相关环保机构需要全面联合自媒体、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建环保大数据管理平台,转变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理念,从而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布宇,王春迎.环保大数据分析系统在环境污染管理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36):13,253.

[2]郑跃君,严翔.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应用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10):60-62.

环境污染管理范文8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针对于应急监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为了确保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应从日常质量保障和现场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应急监测体系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环境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是必须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关键环境监测信息,而且提供的信息必须既要保证其可靠性,又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简要论述了完善的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并介绍了如何有效地采取应急监测质控措施来促进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管理

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应准确提供监测信息,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常常事发突然,这就要求监测队伍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在环境事故中还有污染因子不确定的特点。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这些特点,其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平战结合、常抓不懈、快速高效”等几方面开展工作,为了给突发性污染在处理措施及度评估危害程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这就要求无论是日常质量保证,还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应急监测结果都必须及时、准确、可靠。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见图示。

1建立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1.1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质量保证运行系统和质量保证监督系统是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质量保证运行系统是由负责现场踏勘组和监测采样组以及检测分析组等应急监测的各部门组成。要求现场踏勘组和监测采样组于30min内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根据已知事故发生信息和应急监测信息查询系统(即危险源地理信息库和危险化学品信息库)确定初步应急监测方案和现场监测质量保证措施,并提出隔离警示区域范围及应急处置建议。检测分析组做好应急监测实验室准备工作,随时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比对分析。情况紧急需就近分析测试,应尽快联系附近有监测能力的监测站协助做好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备工作。

1.2规范使用应急监测方法

目前,在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中,应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并确保使用最新版本。在没有标准方法时,可使用技术权威机构、有关教科书、杂志上发表的或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如果采用的方法不标准,应重新进行确认,确认的过程需记录,确认后再使用;另一方面,在使用仪器进行快速测定时,不仅要编制相应仪器的校准规范和使用操作规程,还要对仪器技术和规定进行验证和评价;此外,如果需要及时快速的显示数据,相应检测方法的性能可以用质控手段(包括加标回收等)来进行验证。如果采用的方法不恰当或者使用的方法不完善,都会对监测结果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3规范管理应急监测仪器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为了满足要求,在选择仪器时,要尽量选择携带方便且抗干扰能力强、可直接读取且准确性好、检测快速且重复性好的仪器,而且对仪器的技术评估要全面。为了规范管理,每台仪器都应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期间核查程序》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其量值溯源应符合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每台仪器责任到人,责任人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使用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真实反映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做好定期维护记录。

1.4科学制订应急监测现场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是指针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由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制定的有一定计划性和目的性的一种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查明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在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方案是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这直接关系到,事件处置人员能否高效合理的做好污染善后工作。首先,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相应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对污染现场的情况进行勘察分析,依据现场污染环境介质、污染物确定出检测项目。并根据现场环境条件以及污染物分布来设置合理的监测点,做到有更好的针对性。然后,应急监测方案基本确定后,就要对相应监测人员进行分工,认真做好采样、分析以及数据审核等各个环节。

1.5确保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在应急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监测的技术人员,应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来切实保障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防止形式主义,使该体系切实起到质量保证的作用,比如,可以把不同阶段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起较好的督查机制,安排监督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相关的监测系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保证体系的稳定运行。

2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

2.1现场监测质控措施

现场监测质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前期准备阶段质控、现场监测和采样质控,以及实验室分析质控。其中,准备阶段质控主要是指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监测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应急方案进行相应仪器设备、通讯设备、防护设备、技术资料等的检查核实,确认是否完备,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应急监测过程中不会由于准备不足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现场监测质控主要是监测前仪器校准和现场监督复核。确保相应的监测仪器在监测前已经进行校准,避免由于疏忽引起系统误差,可一人负责监测,另安排一人负责监督。

2.2现场采样的质控措施

应急监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现场进行采样和监督。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术,严格按照有关监测方案开展各项工作。首先,采样时要注意保持采样容器的清洁,防止造成样品污染,所用容器不会与样品中的相应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其次,为了保证应急监测所采样品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对现场进行采样时,可遵循污染物时空分布,以及污染物波动规律进行采样;最后,就是要保证采集的样品保存应按照相应规定(《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还要有唯一性标识,以做好相关信息记录。

2.3样品实验室分析质控措施

在实验室分析阶段,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遵照实验室质控规范来进行样品分析,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等问题,应尽可能采取适用性好的分析手段,同时注意保证监测分析的实效性。实验室环境、试剂、仪器设备等都要满足实验分析标准。最后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主要验证手段有校准标准曲线,增加空白实验,盲样考核以及加标回收分析等。

2.4应急监测现场质量监督

针对应急监测现场质量监督,可以安排质量监督员,采取现场监督的方式,监督内容主要有:(1)监督采样和运输:该环节主要针对采样断面、频次、点位、采样设备、采样时间和数量、样品保存、样品标识和交接流转过程进行监督。(2)监督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监测主要是指对监测方案的合理与否,以及仪器使用规范性进行监督,包括对现场测试数据和现场质控到位与否等进行监督。(3)监督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的主要监督内容为,样品是否污染或者丢失,监督标识是否正确等。

3结语

环境监测部门,务必要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这首先就要保证环境应急监测时的各监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其中,作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我们的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要做好质量管理,只有做好了应急监测质量管理,才能在一些特殊情况时,更好地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监测信息。

参考文献:

[1]沈振月,姚爱珍.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2000(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