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监督范例

环境卫生监督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1

汕头市卫生监督所是卫生改革中新型的卫生执法执行机构,在卫生监督工作上,既要符合改革的要求,又要适应社会、经济与人群健康发展的需要,既要自觉接受汕头市卫生局的领导,又要努力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等有偿卫生服务机构沟通工作;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服务社会、为企业排扰解难,因此,尽管工作改革推陈出新,但客观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有待改进的工作问题。

一、卫生许可规范与提速改革效应的问题

汕头市卫生监督所在2002年12月12日成立以来,力求推行全新的工作机制,按照《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广东省食品卫生许可项目填写规范》内容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规范,不断建章立制,依法对当地传染病管理进行监督,参与各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对全市有关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审查和发放《卫生许可证》。其中,为了使卫生许可企业能报省统一上网公布,按照广东省卫生厅的标准要求,完成了全市的卫生许可证换发证手续,使市级、区级单位名称的卫生许可证都统一于省样版本;为了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经过三次办证提速改革,将卫生许可证办理时限从卫生部规定的47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虽然汕头市卫生监督所以崭新的面貌去“为人民服务”,努力树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形象,但由于一直没有归口《健康证明》发放与掌控办证前卫生监测工作开展,故而,办证提速改革触及不到这两项前置手续,导致了相关办证程序与时限效能上的失衡。在卫生许可中,既然规定了《健康证明》与《卫生检验报告书》的取得是申请的法制内容,那么,申请人将这两项手续的办理费用与时限、程序便利与办事干净等具体问题全都归属到卫生许可证办理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就出现了卫生许可证办理中的职权与责任不相一致的矛盾。因此,当汕头市卫生监督所为“缩短卫生许可办证时限超过全国要求的三分之二”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却总是耳闻不到群众赞许改革心声,而是听到了“办证复杂、多头办理、收费昂贵”的一些反映。因此建议汕头市卫生监督所向相关行政部门提议重新协调卫生执法中的有偿卫生服务工作职责,将出具《健康证明》与卫生监测等的工作权限归口于卫生执法职能,使卫生许可工作程序顺畅、高效。

二、执法身份问题

在目前的卫生执法中,卫生局是卫生执法主体,卫生监督所是卫生执法执行机构,卫生监督员既要代表卫生监督所,又要代表卫生局,有时是两种身份交替使用。如卫生许可证申请、现场审查和领取都是与市卫生监督所办理,但卫生许可发放是汕头市卫生局(公章)。当到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监督抽检、卫生审查或行政处罚时,卫生监督员首先按工作要求道明的和出示的工作证件都是“汕头市卫生监督所人员”,但是,当制作卫生行政处罚文书时则又变身为“汕头市卫生局(公章)人员”,某些不太明了卫生改革现状的群众时有埋怨呼声,误认为卫生监督员在欺骗身份或身份不真实,对卫生监督过程的合法性产生质疑。建议:一是向上级与编委提议将“汕头市卫生监督所”名称改为“汕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二是尽快办理各类卫生监督员证与行政执法证;三是将卫生防疫站改革后职能分工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宣传。

三、执法与有偿服务问题

卫生防疫站改革的目的是将卫生执法与有偿卫生服务分离。开展卫生监测与出具健康证明虽然都是法制性工作,是卫生执法,但它们却需要卫生技术支撑,这就涉及到与“有偿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协作关系,需要有关方面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此,应当弄清楚相关概念,方可达到共识。

(一)卫生监测与委托卫生检验

“卫生监测”是依照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抽测环境卫生质量或产品卫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的测定或产品卫生质量检测由卫生执法部门直接进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委托卫生检验”是有偿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委托的卫生检验。常见于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了解和保证产品与服务的卫生质量,自愿委托有偿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环境卫生质量测定或者自身送样委托产品卫生质量检验。可见,卫生监测是卫生监督,是一种科学的卫生执法手段,委托检验则是自愿的企业行为,是企业的自身质量控制手段,也是有偿卫生服务工作.卫生监测报告与委托卫生检验报告的法律效力是不一致的。

(二)((健康证明》的内涵

《健康证明》包括了“人体健康检查”和“从事行业认可”两个部分。其“健康”二字不是广义的,而是特指“无某些传染病”,因此,它与“残疾”、近视甚至是失明等无传染性的器质性疾病无关,“健康”检查是一种有偿的卫生服务,体检者自觉安排时间到指定单位体检是守法行为;出具《健康证明》则是“从事行业的认可书”,是一种法制手续。例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从事商场的《健康证明》的有效期是二年,而从事其他公共场所行业则是一年。

四、所内“科”与“队”命名的问题

汕头市卫生监督所在筹建报编阶段就把卫生监督职能分成七个“科”“队”,把凡是管市级单位的设置于所部命名为“科”,把管区级单位机构的派到各区并命名为“队”,“科”与“队”同级,但工作管辖有差异,这只能是卫生监督所及卫生系统“内知”,但很难“外明”。通常,汕头市直属机关派驻各区的科级编制都命名为“分局”,在区专项执法的汕头市直属机关科级编制队伍则命名为“大队”。因此,“某某区卫生监督队”的命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体现科级编制,二是不能体现全方位的卫生执法职能。而所部将卫生监督职能分为“监督一科”、“监督二科”、“监督三科”也值得探讨,通常将职能科按顺序排列命名对外的做法多见于工作含有保密或办案机关,如纪委、安全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因此建议卫生监督所内各科的命名方法最好是能够体现工作职能与编制级别,能方便群众工作联系与接受群众监督。#p#分页标题#e#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2

作者随中国第6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执行任务,在联苏团二战区担任战区公共卫生官。期间,注意把握维和行动特点对于战区卫生监督工作的影响,将我军卫生监督工作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力求程序的公正公开和工作关系的协调,规避风险,确保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的《联苏团二战区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方案》被联苏团总医务官作为范本,向联苏团各战区推荐,建议参照执行。

1联苏团战区卫生监督工作基本情况

(1)卫生监督的执行依据。联苏团针对任务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制定有较为完善的工作规定、指导原则;各出兵国部队也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有操作指南和技术标准,由此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持战区卫生监督工作的执行依据的文件体系。例如,《联合国维和行动医疗卫生工作手册》、《联苏团食品加工卫生及安全指南》、《联苏团食品容器及食品加工间、储存处清洁指南》、《联苏团食品安全管理指南》、我军总后卫生部组织编写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手册》等。

(2)公共卫生官的工作关系。联苏团战区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与其后勤指挥保障体系、四级医院的梯级医疗体系既有一定的关系,又有所不同。三、四级医院没有编制公共卫生官岗位,仅在战区(二级)医院和出兵国分队(一级)医院设有公共卫生官岗位,并赋予所辖区域的卫生监督权。同时,卫生监督检查的实施又与各级后勤部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证实,任何形式的卫生监督体系和卫生监督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卫勤指挥系统而单独地存在和实施。因此,在战区卫生监督的工作关系当中,配属在战区(二级)医院的战区公共卫生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卫生监督的执行官必须处理好与被监督对象(各出兵国分队)的关系;作为下级和被督查的对象又必须处理好与直接业务上级(南方战区后勤官)和最高业务领导(联苏团维和部队总医务官)的关系,以及与战区副司令和战区后勤官的上下级关系。另外,战区公共卫生官还要接受联苏团定期的装备与能力核查。

(3)卫生监督的实施程序。在联苏团二战区的卫生监督工作沿用了我军现行卫生监督工作的基本程序,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是:①拟制计划方案,并先后上报本战区司令部和联苏团部队卫生办公室总医务官批复;②与本战区后勤官一同协调飞机、车辆、警卫人员、通讯等事项,同时将检查内容标准及相关事项通过电子邮件事先通知各出兵国分队;③实施现场监督检查;④起草总结报告并上报本战区司令部批复后,呈报联苏团部队总医务官。

(4)卫生监督的方式方法。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2种方式。各出兵国分队(一级医院)公共卫生官每月对本营区实施自查,由战区公共卫生官汇总上报监督检查结果。每3个月1次的装备能力核查,由联苏团司令部组织实施,涵盖了一部分卫生防病的内容。本文所探讨的战区卫生监督主要是指“不定期的卫生监督检查”。此类卫生监督检查由联苏团部队医疗办公室总医务官根据任务区卫生防病管理工作的需要统一安排实施;各战区公共卫生官拟制本战区的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不定期的卫生监督检查”往往伴随着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和一些硬性的要求,成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重头戏。卫生监督检查的现场工作大致分为4个阶段:①表明身份;②说明来意并初步了解情况;③现场查看并提取证据;④向被监督一方通报检查结果和改进的意见,对今后卫生防病工作提出建议。卫生监督检查的现场取证手段以询问和查看为主,仅对某些上级有着明确要求并需要特别报告的典型现象施以摄影摄像等辅助的取证手段。影像资料编入监督工作报告。所有检查内容和结果记录于事先翻译成英文的工作表格,有战区公共卫生官和出兵国公共卫生官双方签字认可。

(5)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卫生监督主要涉及食品与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媒介防控和传染病预防4个方面。食品卫生监督的内容以供应渠道、交接手续、包装保存、保质期限及感官指标等为主。饮水卫生监督的内容以饮用水的处理和定期送样检测情况为主。环境卫生监督的内容以室内环境为主,室外环境为辅。媒介防控监督的内容以检查药品器械保有情况和防蚊、防蝇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主。传染病预防监督的内容以预防用药情况为主。如疟疾、河盲症等疾病的预防服药记录。同时,战区公共卫生官配属在战区二级医院,门诊病例监测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其日常工作。

2存在的问题

(1)没有类似我军《军队卫生监督规定》的管理性文件。联合国维和部队战区卫生监督工作的执行依据文件体系当中,没有类似我军《军队卫生监督规定》的文件,没有卫生许可制度,没有制定针对监督程序、实施办法、处理复议及监督文书格式等规范卫生监督工作的文件。这种文件体系的不完善,在以多国维和部队为监督对象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涉及程序公正的误解和矛盾,形成公共卫生官业务工作当中潜在的风险。

(2)现场卫生监督执行难。国际维和是作战行动,部队处于作战状态,营房为临时性设施,部署地域环境条件差,社会动乱,经济落后;加之苏丹任务区地处内陆,远离港口及重要交通枢纽,陆路交通往往因地雷、暴雨等原因中断,造成后勤物资保障和生活设施修缮困难,增加了现场工作下达整改意见的难度,也给发现问题后的整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容易忽视交接工作。首先,即将回国的一方容易忽视交接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等待接班人员到岗就先期回国,将自己的工作委托给他人进行工作交接。其次,维和任务的阶段性、临时性容易造成不求长远,只保眼前的心态,这种心态越接近任务期结束越明显。另外,计划外的任务期的延长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负面影响也很突出,可导致检测和保障所用耗材等物资无法及时补充。

(4)不同文化背景的负面影响。联合国维和部队基本沿袭了北约部队作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的标准和理念,主要表现在卫生监督执行标准的制定上。如,与我军不同,联苏团要求所有照明灯都必须加装灯罩,并将居住面积、浴室莲蓬头和厕所蹲位等生活设施与使用人数的量化关系列入卫生监督检查的标准。外军传统文化不强调官兵一致,等级观念强,军官和士兵生活标准差异很大,增加了现场监督检查中把握执行标准的难度。

3对策

(1)到目前为止,中国维和部队专业分队的军官当中,公共卫生官是唯一一个和其他出兵国分队有着监管工作关系的军官,其在战区卫生监督工作当中角色特殊,业务关系复杂,专业性较强,涉及敏感问题多。每个即将承担战区公共卫生官职责的军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每一个即将卸任回国的公共卫生官对于帮助下一任提高认知水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共卫生官工作交接的内容不仅是技术性的,如耗材量的预估、技术和设备的交接等,还应该包括工作关系的交接,工作经验和文化环境的介绍。交接的好坏体现了交出工作一方的责任感。#p#分页标题#e#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3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国家卫生改革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江阴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每一次腾飞的战略发展机遇,以群众健康所需,作为卫生发展之重,不断探索具有江阴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江阴卫生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壮大,为推进幸福江阴进程、确保人人健康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1发展的历程

回顾江阴市卫生改革发展的历程,每一次大跨越、大变革都是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群众的健康需求所取得的。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准确把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的迫切需求,实现了医疗卫生单位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国家补助经费使用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集中使用,分期分批给乡镇卫生院兴建医疗用房,增添大、中型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加快了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市、镇分级管理,以镇为主”的新体制,调动了乡镇办医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兴办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第二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准确把握工业化中期群众健康环境的迫切需求,实现了卫生创建工作的全民参与。这一时期,通过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管理水平、环境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第三个阶段:新世纪以来的最近几年,准确把握幸福江阴建设、确保人人健康的新要求,实现了卫生事业的全面飞跃。这一时期,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江阴模式”的确立[1]、农村环境卫生的“两个全面”(即全面取缔露天粪缸、全面实行垃圾集中投运)、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覆盖、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的实施、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公共卫生的项目化管理、家庭责任医生的推行、卫生资源的不断优化等,江阴卫生事业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2成就

三十年前,江阴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还很低。1978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67.3岁;共有卫生机构184个,病床2052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1张;卫技人员1916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卫技人员7名;每万人拥有医生数8人;业务用房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且大多为平房;医疗设备大多比较简陋、落后;计划免疫开始推行,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70.78/10万;公共卫生服务和监督工作刚刚起步,水平较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阴卫生事业与江阴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目前已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监督执法等五大体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等两大机制;实现了二个100%,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为建设幸福江阴、确保人人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2007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15个,是1978年的2.26倍;有卫技人员5911人,是1978年的3.09倍;编制床位3286张,是1978年的1.6倍,实际开放床位4703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和医生数分别为39张和26人,分别是1978年的1.86倍和3.25倍。卫生系统有下属事业单位42个,其中,直属单位15个,乡镇卫生院27个;有医疗机构31个,编制床位3196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92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门急诊407.24万人次,收治住院20.37万人次。在乡镇建立了12个卫生监督执法分支机构。设立个体诊所100个,专科门诊部10个、民营医院4个。形成了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分所)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2.2卫生服务技术日新月异

到2007年,全市共建成市级重点临床专科、专病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专病2个,2个专科被列为部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成为东南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市人民医院被评为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和“全省基本现代化医院”,市中医院被评为全省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在全省同级同类医院居于领先地位。许多国际、国内先进的医疗新技术被我市大量成功引进,全市整体医疗水平不断发生质的飞跃。近年来,市级医院更新添置了64排和16排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直线加速器、DR、CR、电子内窥镜等大型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普遍新增了彩色B超、纤维胃镜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有力保证。市疾控中心取得了国家认可实验室资质,实验室的261项检测技术能力符合国际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被欧盟、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2.3卫生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到2007年,全市卫生系统业务用房面积达26.2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10倍多。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市中医院新病房大楼、门诊楼,市远望医院新病房大楼相继建成投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完成了移地新建或原地改造。新建或改建后的基础设施设计理念先进、装饰新颖、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于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就医环境。2005年建成公共卫生大楼,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

2.4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

自2006年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在内涵建设的提升、功能的发挥、群众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到2007年,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达663739人次,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制定出台了《江阴市社区责任医生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完善、规范社区医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的主动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全市636名社区责任医生通过社区保健合同签约、履约的形式,为315000户居民提供慢病管理、家庭建档、社区巡诊、电话咨询、健康教育、产后访视、康复指导、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上门对口服务,签约率、履约率达87.5%;建立60岁以上老人档案189751份、建档管理率达94.88%;建立持证残疾人档案12786份,建档管理率达89%(不含老城区);提供出诊服务9858人次,同时选择性开展惠民门诊服务,对贫困人群实行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作。#p#分页标题#e#

2.5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通过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按照“政府购买服务、钱跟事走”的原则,以项目经费的考核发放为抓手,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农村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的落实。目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7.36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救治体系和机制,提升了应急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功应对了非典、禽流感等全国性重大疫情,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无偿献血等项公共卫生工作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2.6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政府组织推动、合管办专业化运作、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江阴市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且很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几年来,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中国保监会、江苏省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前来调研考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级主流媒体也十分关注,被誉为“江阴模式”,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文向全省推广。到2008年,人均基金标准由最初的15元提高到280元,其中政府补助从人均补助5元提高到人均补助180元,年财政投入从500万元提高到1.36亿元,7年来财政累计投入3.8亿元;参合率由86.5%提高到100%,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新农合基金从2100余万元增长到2.1亿元;补偿比例从14%提高到41%;次均补偿费用从538元提高到1807元。2006年以来,每2年为参合群众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为336540户家庭建立完善了家庭健康档案。

2.7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上世纪90年代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江阴市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卫生基础设施全面到位、城市秩序日趋规范、管理机制健全有效、城市面貌长治久洁。1990、1992年连续二次荣登全国县级市“十佳卫生城市”榜首,1994年建成全国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并在历次国家卫生城市复查中成绩名列前茅。在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城市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到广大的农村,2004年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的“两个全面”。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加大卫生镇村创建和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全市累计建成国家卫生镇5个,省卫生村171个,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8%,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6.3%。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和谐、健康、清洁”新形象,让广大群众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提高健康素养和卫生防病能力。先后荣获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先进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区)、全省农村改厕先进市等称号。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也为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3经验

江阴卫生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卫生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的结果。

3.1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发展理念从小卫生向大卫生的转变、从办卫生向管办并重的转变、从重医疗向重公共卫生的转变、从重城市向重农村的转变、从等病人到医院求医的被动服务模式到上门入户开展社区卫生主动服务模式的转变,每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过程均推动着卫生改革与发展重大措施的推进,从而把健康更好地送进千家万户,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卫生特点、江阴特色的卫生现代化发展道路。

3.2坚持审时度势、改革创新

思想解放了,关键还要看能否紧紧抓住每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敢于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卫生事业的大跨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国家补助经费集中使用,到80年代中期推行的乡镇卫生院分级管理新体制,80年代末期开始的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村创建活动,2001年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4年农村环境卫生实现“两个全面”,2005年开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2006年开始的2年一次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2007年推行的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再到今年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的全面落实,每一项改革创新举措均将卫生事业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4

2011年8月全路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铁路食品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和路局相关领导曾多次对卫生监督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具体要求。在铁道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上,有关领导强调:食品安全与行车、人身安全同等重要,铁路运输和经营管理部门要做到“三同时”,要将食品安全工作与运输经营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1]。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经过统一部署、集中整治、现场督导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巩固此次检查的成果,现将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安全大检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铁路安全大检查活动由铁道部统一部署,北京局由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卫生监督所抽调卫生监督员由路局社保处统一安排赴各地进行检查,各铁路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各经营网点的检查及督导工作。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负责检查督导的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其中路局检查组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个、食品流通单位11个、餐车4组次,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0个、食品流通单位56个、餐车29组次。

1.2检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铁路站车卫生监督检查办法》、《铁路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相关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卫生状况等内容,按旅客餐车、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四类各有侧重进行检查,主要采取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核的方式,直接对话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落实、销号,最后将检查、销号情况汇总统计。

2结果

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餐车全部为天津客运段担当)。通过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操作流程、制度建设、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条件、食品卫生意识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从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总结归纳的数据,纵观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健全、进出货台账记录不规范占25.9%(35/135);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与其他物品混放占23.8%(32/135);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不能按规定穿着佩戴工作服、帽口罩等占21.5%(29/135);防蝇、防尘、防潮设施不齐全占18.5%(25/135);环境卫生不达标占13.3%(18/135);食品洗净度、消毒不达标占11.1%(15/135);食品工具、器具、容器、冰箱、冰柜无生熟标记或未按标记存放占8.9%(12/135);工作人员个人物品不能定位存放占6.7%(9/135)。

3讨论及建议

3.1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食品溯源的关键环节。《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是卫生监督员在现场执法的理论依据,其中对食品原料索证、索票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极强的可操作性,其关键在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3.2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其关键在于食品安全管理者不能按照其制定的卫生制度逐一落实,卫生意识淡漠,这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巡回检查过程中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加大监督频次等措施并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的问题。

3.3“三防”设施设备不齐全,主要反映了食品安全管理者对其认识的不到位,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购进、添置设施设备,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不断改善。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5

工会应当在卫生监督部门中扮演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逐步提高其在职能部门的地位和信誉,对于发挥其在卫生监督部门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工会在卫生监督部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如何行之有效地发挥其在卫生监督部门的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工会在卫生监督部门履行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会往往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财务管理上,对财务工作也是仅关注于收缴工会经费的局面,明显缺乏日常监督检查;对于财务主管领导更缺乏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法律的培训与指导;此外,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工作经费短缺、职业病的危害巨大,在做出行政处罚时,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由于在卫生监督部门编制的限制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会并未按照规定设立独立的账户和会计机构,也缺乏专职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常常繁杂、种类多,并伴有多项医疗、维权、后勤等多项兼职工作,有的将临时人员拿来充当,这些人往往未经相应的会计从业培训,导致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二、有效发挥卫生监督部门工会作用的对策卫生监督部门工会在履行职责方面尚存在上述问题,那么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要多措并举完善工会职能、提高其履职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好“职工之家”,增强单位凝聚力卫生监督部门的设置就是为预防疾病、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并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规的条件加以严肃处理。在本部门就职的工会人员要自觉激发主人翁意识,可定期组织部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品茶、去KTV娱乐、摄影比赛和书法大赛等,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不少工会组长主动配合科室主任,带领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和完成各项任务,这样职工的凝聚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而带动了职工对相关部门督察和各项卫生监督的劲头,更好地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二)关心群众疾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重视和保障人权,各级单位的工会组织要自觉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的根本,若不能充分做到这一点,则会大大丧失工会在本部门的作用和功能;此外,对于卫生监督部门工会而言,要自觉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用党的正确、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作为检验工会工作落实情况的标准;工会要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想职工所想、思职工所思;要把职工的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民主参与权和就业权放在维权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时要经常与职能部门发生利益上的矛盾,这个时候工会干部应当敢于为职工说话、敢于为职工办事、全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自觉履行职责、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并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会更直接地发挥工会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作用。

(三)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创建卫生监督部门特有的安全文化,提高全体职员的监督检查素质和安全意识因卫生监督部门要承担着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监督主体任务,故对该部门的工会发挥其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包含安全管理、安全体制、员工技术业务素质、领导者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管理理念等多项内容,要创建部门的安全文化,最主要的就是要用最新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规章指导职工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定期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其认清形势、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规范、避免事故的出现、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尤其在现场开展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时,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特别是对所辖地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和服务企业经常性开展卫生监督,并对水产品、粮食、植物油、糕点和保健食品的合格率展开详细抽查检测,扩大卫生监督覆盖率、提高食品合格率、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工会有效组织职工执行任务、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四)积极关心职工生活,提高其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坚持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当职工因公生病住院,要及时探望、慰问;工会主席等部门领导要经常走访、调研困难职工家属,并为其送上代表全体职工心意的抚恤金;部门应当尽快解决正式入职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尽快缴纳“五险一金”;开展职工子女入学、转学等帮扶活动,办理好外地职工及其子女的户口迁移;并强化劳动卫生监督,对本地常见的职业病及时督察,比如耳鼻喉类疾病和尘肺病等,并建议相关患者职工住院治疗,对本地高耗能、存在有害生产环境因素的重工业企业实施重点卫生监督,检查其健康体检率,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上级;此外,工会领导层要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需要重点开展卫生监督工作的企业的第一手材料信息,对卫生监督不达标的项目要尽快叫停,将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6

1现状分析

1.1上海卫生监督学科建设探索

1.1.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上海市的卫生监督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期,学科建设重点在孵化和积累阶段。为此全市制定了卫生监督学科发展规划,凝练卫生监督学科下一步发展方向。明确以卫生监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继续重视并进一步开展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理论研究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同时,关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践和应用情况,深化和扩展各类卫生监督技术方法的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成果的被认可度,使之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1.1.2完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为促进卫生监督各专科发展与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专家在学科建设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市和部分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组建了所级、学科组两级学术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所级学术委员会充分听取各学科组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有重点、有步骤地负责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

1.1.3健全学科建设日常管理机制。为加强科研课题管理,使科研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制订了《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并开展课题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促进科研规模不断扩展,科研质量不断提高。为加强与区县所的沟通,推动各区县所科研工作的交流,还建立了市区两级科教联络员制度,在科研管理中引入了互动机制。

1.1.4建立学术交流定期平台。定期召开学术论文交流会、讲坛及学术论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与高校、研究单位合作,邀请学术界知名学者和专家,每年组织多次全市性学术讲座。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讲座,扩大视野,了解前沿,促进了卫生监督学科建设。另外,2006年初我们创办了《上海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更名为《卫生监督理论与实践》,为卫生监督学术交流及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5形成学科、项目、人才孵化机制。我们根据“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了“卫生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监督”和“医疗安全质量监控”3个二级重点学科,有重点的进行学科建设。自2006年起设立了“上海卫生监督科研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卫生监督科研课题“孵化器”的作用,鼓励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应用性卫生监督课题研究。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自2006年起在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内通过“个人申报、专家评审”的形式,择优遴选了23名35岁以下青年卫生监督员,实施为期3年的优秀青年卫生监督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双导师制”。

1.2上海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成效

1.2.1科研课题。从2005年来,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累计获得各级各类项目354项、约1004.42万元的资助(见表1)。“卫生监督学”已列为上海市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中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获100万元的资助。

1.2.2。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空气,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发展,2006年初创办了《上海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更名为《卫生监督理论与实践》。为卫生监督学术交流及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百名监督员数从5.15篇增加到14.00篇(见表2)。

1.2.3人才培养。近年来已输送多位学科带头人到国外知名学术研究机构交流访问学习,掌握国际前沿动态,引入先进理念、原则、做法,为卫生监督学科快速发展提供推进引擎。2008年,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名人员成功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并获30万元的资助,10人成功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1.2.4上海市卫生监督人员学历变化。2006年,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设卫生监督研究生课程班,鼓励和支持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在职人员参加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法律等专业学习,通过系统培养,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42.20%增加到80.18%(见表3)。

2主要问题分析

2.1卫生监督学科基础薄弱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6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从学科建设发展角度上讲,学科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科规划、学科队伍、学科基地、学科项目、学科环境等方面[1]。对照上述基本条件和要求,卫生监督学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

2.2卫生监督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不高

尽管近年来卫生监督机构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整体而言,卫生监督学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学科建设规模仅初具雏形。学科规划、学科人才队伍、学科基地、教学书籍等基础条件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发展规划、缺乏学科领军人才,没有专门的教科书等。

2.3卫生监督学科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严峻、政府监管职能不断强化等新形势,卫生监督作为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手段,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而相对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学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且限于目前人员的学历层次,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更多地依靠经验执法,对问题的分析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满足于完成任务,既对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入、系统研究的能力,也缺乏对自身工作科学发展的系统考虑。由于缺乏学科建设对于业务工作的支撑,造成卫生监督日常工作中取证手段和标准的缺乏、现场快速检测标准的缺乏、评估指标的缺乏,这些都制约了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

3思考和对策

3.1明确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孵化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卫生监督工作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握好学科建设这个有力抓手,就把握住了卫生监督发展的关键,就能带动卫生监督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但是,学科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以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改革现有卫生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致力于建设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反映和支持我国卫生监督工作实际的卫生监督学科。#p#分页标题#e#

3.2构建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框架

3.2.1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的主要框架。卫生监督学科建设框架应当以各基础学科的卫生监督法规体系、卫生监督标准体系、卫生监督指标体系和卫生监督支持体系为研究重点。卫生监督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和完善旨在提高卫生监督依法执法能力,促进执法严谨与公平;指标体系研究目的在于正确评价卫生监督状况,辅助评估和决策;卫生监督支撑体系研究则旨在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执法能力。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7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监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享共建”的工作方针,以《卫生县城考核评分标准》为依据,以改善城乡环境,培养居民卫生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

二、工作目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紧紧围绕把建设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总体思路,本着实事求是,全面推进、执行标准、限期达标的原则,确保公路部门承担的任务在测评工作中全面达标,为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贡献力量。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创卫工作,经公路分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公路分局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卫工作中的组织、决策、管理、协调和检查督办工作,解决创卫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秘股,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

四、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健康教育

1、设立宣传栏对健康教育进行宣传,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

2、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识和卫生警示牌;

3、每年四月定期对公路分局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二)庭院室内、外环境卫生秩序

1、办公区室内,由各股室长负责,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

2、办公楼楼道、厕所、会议室和机关庭院,由卫生员负责每日清扫; 

3、按照县创建办统一部署,开展除“四害”活动、落实防治措施。

4、检查单位院内无违章建筑,车辆停放整齐。

(三)道路养护工作

1、做好县城规划区内出入口道路养护工作

2、定期有道班、养护人员做好道路清理工作,保持路面平整干净,两侧排水沟通畅

(四)“门前三包”工作责任落实

​1、明确“门前三包”卫生监督员,强化卫生监督工作;

环境卫生监督范文8

关键词:学校卫生;管理;对策

1工作现状

据“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平台”统计,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587所,其中高中32所,初中230所,小学319所。在校学生79.28万人。卫生室(保健室)321个。卫生技术人员和专兼职保健教师889人。近年来,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主要问题

2.1传染病防控管理

个别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传染病防控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能落实[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我市中小学校卫医室(保健室)配备数量仅为标准的二分之一(321/587),卫生技术人员和专兼职保健教师平均数为在校生的千分之一(889/79.28万)。导致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全市没有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巡查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学校卫生工作则更多停留在文字上。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普遍存在涉及范围不全面,规定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使得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3]。

2.2生活饮用水管理

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农村学校。部分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因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无《卫生许可证》。部分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供水的学校无相应的消毒设施。虽然我市学校大多给学生提供开水,但供应量达不到每个学生每天500~600mL的需要量。部分学校多年来坚持对校内生活饮用水开展检测,但在检查中发现检测项目不全,尤其是缺乏对变动性较大的细菌学项目检测,《检测报告》对学校饮用水管理的参考作用实际效果不明显[3]。

2.3教学、生活环境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大部分重点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室和宿舍少,人均面积不符合卫生要求。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之间距离小于2米,教室内横向、纵向通道小于0.6m。部分学校课桌椅为一个型号。部分学校教室照明灯不足9盏,安装高度、方向不符合卫生要求。全市所有学校均未开展教室空气质量检测。多年来,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学校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寄宿制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卫生部门一直未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测。多年来,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4]。即使个别情况下,卫生部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也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2.4学生健康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各县区在落实此项工作中,出现体检项目和标准不统一、资料收集和分析不统一的情况。有些学校即使开展健康体检也不建立管理档案,有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从而导致学校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3对策

3.1组织宣传培训

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会议、讲座等手段,使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和认识的学校卫生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校卫生工作的参与者普遍树立“健康至上”的观念[5]。

3.2强化责任意识

卫生部门是学校卫生的监督指导者。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监督检查,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争取教育部门配合。教育部门是学校卫生的管理者。要把学校卫生列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积极协助卫生部门监督指导,认真对待存在问题,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学校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各级行政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也应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重成绩、轻体质”的教育模式。建立完善各项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依靠自身条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施,杜绝学校卫生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的现象,真正将卫生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卫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3.3依法开展监管

虽然我国现行的学校卫生法律体系尚需完善,但现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和范围。尤其是对各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对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质量标准的学校要依法进行处理,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钟辉.郭中起.杨金锁.闫力建.河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对策探讨[J].动物医学防制,2014,30(2):234.

[2]丁玉荣.学校卫生监督的现状与发展[J].健康前沿,2017,26(3):267-267.

[3]杨绪刚.商丘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4-15.

[4]张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疗信息文摘,2015,75(1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