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范例

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1

文章通过对赤峰市红山区西旱河的防洪现状分析,从工程总体布置、河道设计等方面,提出西旱河的治理思路及工程设计方案。同时,针对工程设计符合相关规划、与工程占地的协调性以及改善河道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体会

1工程概况

西旱河属英金河的二级支流,下游段穿赤峰市中心城区而过,后于赤峰市城区松洲大桥下游700m汇入锡泊河。西旱河位于赤峰市城区南侧,由城南南山山洪沟多年发育形成的穿城河道,汇入锡泊河,洪水来源于赤峰市城区南部的文钟村和黑沟门村的瓢家杖子沟、马架子沟、三眼井沟。由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旱河上游瓢家杖子附近修建的3座塘坝,受塘坝的滞蓄作用,近些年西旱河从塘坝下游至十五里铺的中上游河段基本没有泄洪;西旱河中段河道在21世纪初期,赤峰市市政相关部门在十五里铺附近沿路修建2孔直径为2.0m的地下圆涵,使西旱河上游的洪水经涵管汇入西旱河下游城区段,导致目前西旱河中游河道已基本没有痕迹,已经被城市开发利用;西旱河下段现状从老城区穿过,现状沟道深1.0~2.5m,沟道宽度不一致,开口宽3~15m。河道两岸为城市道路和居民房屋,部分段落楼房林立,扩宽河道及新建堤防难度很大。现状西旱河沿岸无防洪堤或防洪堤级别很低,防洪能力大都不足10年一遇,远远低于赤峰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的要求。

2工程设计

2.1工程等级和标准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750805-2012)等相关规范、文件,根据城市社会地位的重要性、非农业人口、重要工业设施等指标,确定本次西旱河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工程级别为2级,主要建筑物为2级。西旱河上游改河段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63.6m3/s,西旱河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0.7m3/s。

2.2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设计考虑到西旱河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继续疏通西旱河上游段和中游段河道,存在很大困难,一是原河道已经被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征地和拆迁;二是疏通西旱河后河道设计洪水会加大,需要加大西旱河下游的老城区段河道断面,涉及大量的拆迁,社会矛盾较大,投资巨大;三是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小新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原西旱河城区内目前未下泄洪水的河段位置已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依据上述情况,确定本次西旱河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如下:(1)对原西旱河上游段进行改河,将西旱河上游洪水就近引入到柳条沟中,减轻西旱河城区段的防洪压力。将西旱河十五里铺以西河道沿现有沟道向西至铁路专用线的铁路桥下(桩号1+650),然后向西北改河,河道穿过《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绿地,就近汇入柳条沟内。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全长2.68km。(2)西旱河治理工程的起点为赤峰市规划中心城区外环道路与西旱河交叉桥,终点为西旱河入锡泊河的汇入口(松洲大桥下游700m处)。西旱河从治理段落的起点沿现状河道至桩号0+500处,继续向西北方向直线延伸0.33km至铁路专用线,并向右转在铁路专用线的保护范围外与铁路专用线平行向东北方向布置,长度为1.37km,然后回归到原西旱河与铁路专用线的交汇铁路桥处(桩号2+200)。过铁路桥后继续平行铁路专用线至京通铁路处(桩号3+520),利用现已新建的跨西旱河的交叉方涵,过铁路涵洞后在红山区站前街附近(桩号3+730处)汇入原西旱河,最终汇入锡泊河。为了使河道行洪通畅,拓宽河道的行洪断面,并与赤峰市红山区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相适应,本次将西旱河治理范围内的河道局部段落进行改河,改河段长度为3.23km,河道桩号为0+500~3+730。西旱河河道整治段全长5.18km。(3)修建截洪沟。十五里铺以南西旱河上段(即本次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和下段之间及原西旱河中游河段的坡面洪水,由于南山公园的植被状况良好,暴雨来临时洪水不会集中下泄,因此,沿赤峰市规划城区西南侧的中心城区外环道路,修建一条截洪沟,向北汇入西旱河内,长度为0.88km。(4)考虑到西旱河上游3座塘坝目前基本淤积填满,坝体薄弱,泄洪设施不完善,为严重病险塘坝,属于无人管理的塘坝,防洪能力较差,且其位于赤峰市中心城区上游,一旦溃坝,将对城市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如果下游城市防洪考虑其溃坝流量则会造成防洪工程规模巨大,投资巨大。本次设计建议对其进行拆除,彻底消除西旱河沿河两岸的防洪隐患。

2.3工程设计方案

西旱河及其上游改河段治理工程根据现状河道地形及相关的一系列规划等进行河道疏浚工程,河道主要采用下挖式,疏浚后堤顶高程基本与城市地面保持齐平。根据相关水力计算得:西旱河及西旱河上游改河段的河道底宽为10.0m。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全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西旱河桩号0+000~2+200及3+520~5+180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桩号2+200~3+520采用复式断面。其中,西旱河河道桩号2+200~3+520采用复式断面,这主要是依据《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改河后河道左侧为绿地和广场用地,右侧为防护绿地,修建复式断面,可以在河道进行整治的同时,增加市民与水的亲和性,使河道整治更好的符合城市规划。复式断面的左岸钢筋混凝土的护砌高度以20年一遇常见洪水的设计水深控制,高度为1.0m,左岸钢筋混凝土的护砌高度以上采用舒布洛克护坡植草砖,边坡为1∶3.0。河道底部及右岸采用钢筋混凝土护砌。截洪沟采用格宾网石笼护砌的梯形断面,在截洪沟尾端设置陡坡缓冲段至西旱河汇入口,陡坡采用台阶式加糙。陡坡后布置消力池,消力池后接西旱河上游段(钢筋混凝土护砌)。

3结语

3.1河道治理方案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本次工程设计方案符合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赤峰市总体城市规划、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小新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

3.2河道治理方案与工程占地的协调性

工程区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河道两岸为城市道路和居民房屋,部分段落楼房林立,扩宽河道及新建堤防难度很大,本次工程设计到考虑城市用地紧张,尽量少占地。

3.3河道治理方案可以改善现状河道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2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施工

根据水利工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项污染性问题,通过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生态水利工程必须要确保生态系统用水需求,能够有效实现生态平衡发展,防止河流断流与植被退化、水生物锐减等各项生态问题,切实改善生态循环系统。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方法,才能够实现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发展。

1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工程,是古老活跃的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起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有着紧密的关系,也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环境领域中的重要话题。生态水利指的是以生态企业管理为中心,以生态平衡要求与法则为中心,基于生态角度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良性循环体系。提高河道治理水平,满足人类的多元化需求,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工程的开发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生态水利将人与水土置身于统一的范畴内进行综合考虑,兼顾人与自然的众多利益关系,在生态水利规划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方式,有助于丰富河道治理内容。河道治理中应用生态水利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效率,改善堤坝结构,控制水源蒸发量,及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选用先进材料有效改善水利工程性能,可以减少小型水利工程中的病害,同时有效保护水利工程的多样性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效应用生态水利系统,能够避免在建设中存在系统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有效融合,切实取得良好的发展效益。

2河道治理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原则

河流会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着河流生态环境的多元性发展。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够影响水生环境以及陆生环境,也会破坏河流周边的植被,或者是阻断自然河流,此种方法会改变河道以及附近流域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容易干扰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要提高河道治理的生态化,就要遵守河道治理的相关原则,使河道空间环境更加优良。并且,对于河流形态以及空间异质性不断进行优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能够更加具有自然性,多种生物能够在河道中共同生存,形成生态性的生物链,有效地提高河道的生态性,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对于生物的损害。在治理河道时,要根据生物的多样性引进各种生物,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不断优化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保持平衡。在水利工程治理防护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整体性的原则,使河道治理范围能够进行拓宽,并且对河流当中的生态环境进行总体性的考虑,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水利工程开发中产生的污染性问题,河道治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能够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互存关系,切实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要想有效提高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建设生态河堤

水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基于天然环境下水资源分布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通过建设生态河堤,实现水资源流量的合理分配,控制洪涝灾害,有效提高河道水体自建能力。生态河堤是生态水利河道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建设生态河堤能够保护生态植被,绿化河堤。生态河堤能够实现河岸和河水水体交换和调节的功能,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护岸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河水调节的效率。在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河水流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河水流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展现出河道的形态。生态河堤建设宽度、设置要根据河道的过流能力,增大河道的可变空间,使河堤景观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建设生态河堤时要根据河道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和应用,将材料选取尽量迎合河道整体性。

3.2推动自然化河流建设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必须要确保河道的蜿蜒性,蜿蜒性河道能够切实增加蓄水量,相比较直线河道而言,蜿蜒的河道能够产生较强的水流,切实提高水体容量,并且为生物生存提供丰富的空间。所以,基于水资源蓄积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分析,应当确保河道的外延性有效,实现自然河流建设,才能够确保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统一,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效借助生态水利构建现代化生态水网,通过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网络体系,能够对水资源应用进行优化调度。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地改善、恢复原本的生态环境。生态化水网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繁琐复杂,必须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统一协调。通过构建现代化生态水网工程,能够有效促进河流流域良性生态循环,保护生态环境。

3.3恢复退化河岸带

完善河岸带的管理和建设,更好地为生物群落构建明显的边缘效应,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使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借助河岸拥有更好的栖息和繁衍。由于完善河岸带还能够丰富地下水的储存,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恢复退化河岸带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够使河岸带符合生物群体的气息,另一方面能够调节生态群体在河岸带中的生存空间,使河岸带能够对于突发性的水灾进行缓冲。在河岸带管理过程中也要种植一些树木,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使河道能够更加接近自然状态。

3.4恢复河道自然状态

确保河道具有防洪安全的基础,实现水边多样化生物栖息建设,可以将河道建设为接近自然形态,通过丰富多元性结构提供贴合自然河流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在岸线进行不规则设计,实现宽窄有度,错落有致,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网络搭配,将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进一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切实增加水岸线的树木以及绿地范围,形成水体生物与岸线、绿植相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确保整体河道系统更加稳固。

3.5种植水生植物

河道不仅要发挥防洪以及灌溉作用,同时要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河流景观,进一步美化城市。所以在河道治理中可以有效借鉴生态水利工程种植水生植物,例如花卉植物,既能够美化水面,也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保河流流域的多元性,也就是河流流域内的水生植物数量以及物种种类、河流内部的生态稳定与平衡,保障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能够确保水生环境下植物种类与数量保持平衡,有效避免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在水域内漂浮垃圾以及浮游生物等各项问题,可以切实提高流域内的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切实促进河道的生态建设与发展。

3.6其他生态水利措施

在改善河道生态性的同时,要不断地借鉴其他国外先进的河道治理措施,改善河床的物理性质,并且采取改变河道的弯度,使河水能够在平水期根据走向降低对于河岸的冲刷。在治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排列石头,营造生态系统河滩,有助于水生生物进行更好的栖息和繁衍。还可以在水流湍急的时候,保护水底的植物不被水流冲走,有效地增强河道治理的高效性,降低淤泥堵塞河道现象的发生。在治理河道时也要采取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植石治理法相互结合的治理方式来增强抗洪能力,并且为水中的生物营造良好的空间,以便于空气当中的氧气更好地融入到河水当中,满足微生物对于氧气的需求,提高生物的繁殖效率,更好地净化河水。

4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河道是水利工程改造建设中的重要对象,通过生态水利建设能够加强河道治理力度,以生态角度为中心寻找生态化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生态水利工程能够保护并恢复河道生态功能,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恢复退化的河岸带,构建科学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实现生物群落依存关系,增强河道的自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奎.试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121-122.

[2]孙晓波.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9):6-13.

[3]邱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237-238.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3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技术

在河道水环境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提高生态修复能力,不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强实践管理能力,从而为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制定完善的污染控制方法

1.1外源污染控制

优化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对外污染源进行控制。在暴雨过后河道水污染的情况会加重,难以通过控制污染源、点污染源等方式完成预期的环保目标。需要利用多方位生态修复及时对雨水进行控制。通过使用雨水原位自动膜率设备,控制污染源,采用超低压膜过工艺,实现一体化处理膜过滤。可采用折叠式滤膜治污,实现自动化膜率,在截污的同时提升储水、过水的能力。在污染控制过程中,可通过设置水体贮存池,设置自动化冲洗装置对暴雨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积累,并最大限度地延长滤芯的使用周期。

1.2内源污染控制

内源污染处理与控制,是处理河道水环境的重要内容。通过内缘污染控制处理河道中的重金属、氮磷等堆积物,防止内源污染的再次污染。主要是利用机械化除淤、生物酶底泥修复等方式控制、治理污染。在治理修复河道水体时,采用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内缘污染进行控制,并进行河道修复。此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修复技术除污情况更好、效果更明显、成本可控。但在应用过程中,只可应用于小面积的底泥的修复,通过激活原有微生物的生物酶活性,提升分解有毒污染物的能力,强化除污效果。

1.3人工净化

河道环境污染会对水体造成失衡影响,此时对整个水体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可利用人工净化的方式提升水体净化速率。在多方位水体修复过程中可通过超微净化水处理工艺,迅速净化水体。此时,利用大面积气液结合的技术,通过超高压气水混合,以微米与亚微米级氧气泡,清除水体中的超氧物,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与速率。通过人工净化的方式对水体中的氮、磷、藻、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在提升水体透明度的同时净化河道环境,利用人工清除方式进行排污。

1.4水体自净系统

水体自净系统是多方位生态修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可通过控制水生植物、生物等转移、降解河道污染。利用有用物质对水体进行吸收、净化。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布设常绿矮型植被等方式对浅水区域的污染进行处理,通过布置水下草皮降低污染;利用布置高水下植物、四季常绿森林等方式处理中间水深区域污染等。在河道水生生物群中,常见大型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群。可利用底栖动物捕食有机物质、腐烂水生动植物残体。通过浮游动物群摄食蓝绿藻、水体中细微腐泄物,以保证并控制水体的透明度。鱼类以食用枝角类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群可将水体中蓝绿藻、有机物转化为动物蛋白,通过食物链形成身体链,实现自体净化。

2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2.1人工湿地技术

河道需要良好的水质恢复正常的生态功能,同时需要优美的环境与景观实现河道的生态价值。在水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通过人工湿地技术提升河道的净化、排水能力,搭配垂直流湿地、淹没流湿地等形式,对地表进行基质过滤净化,并在湿地底部进行收集向下一高度进行导流,并以层层处理的方式净化水体、修复河道。在河道处理修复过程中,需要在上、中、下游各设置一定长度、数量的人工湿地。在净化河水的同时,还可提升河道的修复能力。

2.2生态护坡

常见的生态护坡方式包括防侵蚀护坡、生态护坡等生态工法,采用的生态护坡工法,结合生态护坡技术对边坡进行冲刷,并优化传统的护底技术,强化硬化护坡。在较大的河道、水流较急的河道中,采用立方钢丝箱、本地耐湿植物等方式进行护岸。可采用插穗护岸等方式处理中等水流河岸,采用芦苇、木桩等方式对低流速河道进行护岸。

2.3生态清淤

现代化城市充满工业建筑,发达的工业、建筑业导致大量重金属随淤泥进入河流中。此类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河道、河道种植物、生物,此时需要在修复河道时,处理河道中的淤泥,及时清理沉浸物,改变水质及环境。可采用分期、分区清除的方式对淤泥进行处理。降低河道中的重金属含量,控制河道周边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按国家标准处理淤泥,必要时可采用填埋处理的方式。

2.4雨水管理

雨水管理是河道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在管理河道水资源的过程中,科学的处理雨水,避免雨水污染、破坏河道。雨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硫会对河道造成破坏、对动植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控制雨水,对雨水的渗透能力进行控制,强化雨水滞蓄能力。通过净化雨水减少其对地表的影响,控制地表净流量。在河道修复过程中,注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考量植被种植情况、地面绿化情况等,合理设计透水性装置,结合城市区域管道情况,合理布设管网,将下渗网、雨水处理网作为市政管理的调节池,保证排水装置的完善,当雨水过大时可通过相关装置排除部分雨水,利用种植池净化雨水。

3结语

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工作认识,加强专业能力,从而才能确保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希望以上阐述,能够为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6):49-52.

[2]刘兵,张兰英.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4):198+228.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4

1.1拟定综合规划方案

1.1.1营造美丽的河流景观

为丰富河道内水流流态,稳定河势,丰富河流地貌形态,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修建潜坝,建设呈多形态河流生态湿地湖。

1.1.2确定河流的风格

不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使河流的风貌有较大差异,侧重发挥河流的复合功能,确定河流的风格即河流本身。包括河流本身的空间结构(平面和纵、剖面形态,流水、河滩、壅水坝等)、河流空间中的景物等。

1.2工程总布置

玄羊寺段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在支流四营子河左右岸分别布设湿地湖一处,即春日湖(D1+000—D1+350)和秋月湖(Z0+100—Z0+450)。两湖周边形成滩地,使其环境适宜中华鳖物种的繁育,建设成多形态河流生态湿地湖,突出小凌河山野河口风貌及河湾景观;②在干支流河道左右岸种植垂柳、棉槐、丁香、刺玫、野花组合等进行绿化,不仅起到景观工程的效果,而且还能与生态相结合,使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③在小凌河干流断面0+900~1+000和断面1+600处分别修建W型潜坝01、02,以降低水流流速,减少冲刷,稳定河势并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④在干支流河道左右岸布设亲水区,以方便游人观赏。

2工程设计

2.1绿化工程设计

在支流四营子河左右岸分别布设湿地湖一处,即春日湖和秋月湖。①春日湖,挖深1.2m,开挖面积31872m2,土方开挖外运28686m3,开挖边坡为1∶10,种植蒲草面积5737m2,种植千屈菜面积5737m2;②秋月湖,挖深1.8m,开挖面积21765m2,土方开挖外运11753m3,开挖边坡为1∶10,种植蒲草面积3918m2,种植千屈菜面积3918m2;两湖内均采用石笼护脚。支流四营子河与小凌河干流左右岸均有较大面积旱地,需要栽种植物,种植柳树34株,丁香196株,棉槐700株,刺玫1816株,杞柳36592株,连翘4928株,野花组合14303m2,苜蓿5094m2,公路下方堤脚种植爬山虎360株。

2.2潜坝工程设计

为了降低河道水流流速,减少冲刷,稳定河势并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在小凌河干流断面0+900~1+000修建W型潜坝01,断面1+800至1+900之间修建W型潜坝02,分别长130m、120m,潜坝01、潜坝02石笼编笼分别为10998.7m2、9177.5m2;石笼砌筑分别为2842.1m3、2421.7m3;砂石垫层分别为562.8m3、479.5m3;砂石路面分别为33.8m2、28.8m2;土方开挖分别为4331.9m3、3691m3;土方回填分别为3356m3、2859.8m3。潜坝的型式主要以W堰型为主。W型堰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平滩高程位置以与岸坡夹角在30°的方向从河岸向上游主槽延伸,但在1/4河道平滩宽度位置处开始向下游延伸,并逐渐抬高,形成两个深泓。W型堰可加强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并可保护河道岸坡,同时有利于从河道引水,还可以为水上娱乐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

2.3清淤工程设计

为减轻泥沙对小凌河干支流河道的淤积,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使河道顺畅,通过小凌河支流四营子河汇入小凌河干流,形成完美的三水效果,此河段通过河道清淤治理长度2.57km。2.4其他工程设计为方便游人观赏和游玩,项目区内修建亲水区3处,均布设凉亭1座,布设木栈道85m。

3结语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5

关键词:黄水河;设计洪水;水文比拟法;推理公式法;淮上法

1基本资料

黄水河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系湍河右岸支流,发源于西峡县田关西北鸡笼山北侧五斗凹,盘山绕岭而下,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西峡、内乡县,于内乡县徐坡村汇入湍河。主河道全长43km,流域面积219km2,河道平均比降1/350,河床一般宽50~100m。带状河流,河道弯曲,局部切割严重。黄水河在内乡境内全长19.50km,流经赵店、湍东、大桥三个乡镇。黄水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80mm,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1.80%。流域洪水变化主要受暴雨特性及地形等因素影响,洪水涨落陡峭,一场洪水历时单峰约2d,连续洪峰一般约为4d。一场局部暴雨形成的洪水,是峰形尖瘦的孤峰,若全流域普降暴雨,将形成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复式洪峰,往往给下游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黄水河在建国前发生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632、1919年,建国后生较大洪水十余次,其中1964、1979、1996、2010年的4次洪水灾害较为严重。根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结合黄水河段防洪保护对象(人口11万人,耕地1.60万hm2,内乡县城及2个乡镇及重要通讯设施)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确定防洪标准为20a一遇,临时工程洪水标准为非汛期洪水5a一遇。

2设计洪水计算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确定设计洪水推求方法。因黄水河入河口上游2.70km处湍河干流设有内乡县水文站,可利用实测流量成果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设计洪水;根据《河南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图集》的规定,流域面积200km2以下时,可采用推理供水法计算设计洪水,流域面积在200~5000km2时可采用淮上法计算设计洪水。因黄水河入湍河口以上流域面积219km2,略>200km2,可采用推理公式法、淮上法来计算验证设计洪水,三种不同方法的计算成果如下。

2.1利用水文站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黄水河流域内无水文站,在黄水河入河口上游2.70km处湍河干流设有内乡县水文站。现收集到内乡站1979-2011年实测洪水资料,资料系列长度33a,满足规范要求的系列长度30a的要求。根据河南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总站1987年7月出版的《河南省洪水调查资料》整编成果,湍河1919年发生特大洪水,分析内乡站洪峰流量为8540m3/s。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至沙河南渠段总干渠河渠交叉建筑物防洪评价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005)中分析,其重现期相当于200a一遇。将加入1919年特大洪水的系列进行按不连续系列进行频率分析。根据经验频率计算成果绘制经验频率曲线,然后采用目估适线法选定拟合较好的理论频率曲线(皮尔逊Ⅲ型),根据频率分析计算(详见表1),湍河内乡水文站20a一遇设计流量为3263m3/s。根据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2年编制的《河南省内乡县湍河北园至徐坡村段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内乡水文站20a一遇设计流量为3030m3/s。由洪峰模数比较表可以看出:黄水河20a一遇洪峰模数为2.17m3/s/km2;湍河河道治理中20a一遇洪峰模数为2.01m3/s/km2。洪峰模数相对误差为7.69%。两者计算方法相同,河道设计中采用的是1979-2006年共28a内乡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系列,黄水河设计中对以上洪水资料系列进行延长,采用的是1979-2011年共33a内乡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系列,并考虑了1919年特大洪水。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资料系列延长后,洪峰模数约增大了7.69%,变化不大。因此,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是合理的。考虑到河道治理计算成果已经河南省水利厅审批通过并应用于湍河治理中,为保持水文成果一致性,采用河道治理的洪水成果:即湍河内乡水文站20a一遇设计流量为3030m3/s。根据内乡水文站的洪水计算结果,以内乡水文站为参证站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得设计断面洪峰流量,即黄水河入湍河口处20a一遇设计流量为1155m3/s。

2.2利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黄水河入湍河口以上流域面积219km2,略>200km2,故可以用推理公式法来计算验证设计洪水。主要根据《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集》(1984年10月)及配套的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暴雨参数查2005年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

3设计洪水成果比较

水文比拟法、推理公式法、淮上法三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见表2。由计算成果可以看出,推理公式法与水文比拟法的计算成果的相对误差为1.39%,淮上法与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的相对误差为20.35%。

4结论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融入自然,接近自然。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符合人们欣赏自然,追求幸福的意愿。目前,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正日益影响着生态环境[1]。生态水利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得河流治理工程也从单一的水利工程演变为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有堤防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我国传统河道治理的主要形式:一是蜿蜒形天然河道的线性化或渠道化;二是河岸、河床的混凝土化。上述措施破坏了河流本身的生态平衡,导致河流生态功能丧失。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遵循生态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整体效果。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

生态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已成为科学的设计理念。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发挥河道应有的生态功能,基于国外河道治理理念,我国学者、专家提出生态型河道建设的概念。生态型河道建设是基于传统的河道附加的生态学原理,并根据原始河道及其用途进行生态设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3]。随着生态河道建设理念在河道工程中的应用,出现了大量成功的治理方案。同时,也说明生态河道建设可以极大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发挥河流的生态功能。生态河道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创造多样化的动植物群落,这是河流生物生存的基础和关键。为了方便工程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避免选种不当造成损失,要对一般河道生长的灌、草植物进行筛选,比较相同或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长情况和河岸保护效果,建立完整健康的生态水系。

2生态水利的应用原则

2.1根据植物固土能力选择

固土是保护植被的基本要求,即种植的植被应能保持水土和坡面稳定[4]。河岸边坡容易坍塌,因此防护植物需要选择根系发达、抗侵蚀能力强、水土保持良好的物种,如紫花苜蓿、狼尾草等。

2.2根据植物生活习性选择

不同植物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河流绿化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不同生活习性[5]。如河滩上选种的植物要有一定的耐淹能力;河道常水位至洪水位要选用护土固坡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建议在常水位和流速较低的水流中种植生态美观的水生植物,如黄菖蒲、水葱等。在选择植物物种时,尽量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本地树种和当地适宜的植物资源,并辅以引进的植物。

2.3根据美观要求选择

城市河流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与市区其他绿色植物选择相协调,并符合城市绿化的总体要求。根据滨水景观的特点选择河流绿化植物,也应该基于城市的地方特征和群众普遍喜爱的植物。然后再根据河道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其他植物。因此在植物选择搭配上要结合植物自身的颜色特点,生育期及开花期交错进行搭配。

3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3.1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

在河流整治过程中,要同时抓洪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实现这一目的,合页闸、翻板闸和钢坝闸等多种不影响蓄水和行洪的建筑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7]。钢坝闸门作为一种新型景观蓄水建筑被广泛关注。底部水平轴钢坝闸门是一种新型的挡水结构,由带有固定底轴的钢闸门,两端驱动装置的设备和一个支撑钢轴的底板组成具有管理方便,安全性高,耐久性好特点。但是对底轴的要求比较高,增加了基础加工工程的难度和工程量。

3.2生态护岸材料的应用

目前,混凝土和浆砌石护岸工程已经无法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实现人水和谐,特别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水环境,需要恢复河道的原始生态功能和自然面貌,将河道的护岸功能从单一功能增加为给人类提供休闲和亲近水体等多重功能。现阶段格宾石笼是河道治理、生态防护工程中正在被国家大力推广、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的一种柔性编织金属网。石笼砌体覆盖土壤后,植物将逐渐长出,并实现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结合。柔性材料的绿化景观,将恢复建筑的自然生态。结构填料之间的间隙可以保持水体与土体之间的自然交换功能,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实现水土保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

3.3历史人文景观的应用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和人文精神。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应把这些历史和传说中的祖居之地、文化源头体现在河道治理中,将水利工程与当地的历史和人文完美结合,打造出一座充满浓郁人文气息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馆,使得生态水利的千变万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实现。

3.4自然景观的应用

河道的蜿蜒性,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水资源,并且也能给更多的生物创造生存的空间。水利工程在河道整治时应保持原有的曲折度,因为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物种所需的生活环境。在河流治理中,应尽可能保留河流的自然形态,以避免规则化和形式化。通过调查分析,并根据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系统地研究各植物的覆盖度、适应性、植株及根系特征、抗冲刷能力。选择适合于本河道岸坡及滨水区生长的植物,筛选适合于河道岸坡及滨水区生长的植物群落,它起到了减少固体土壤侵蚀的作用,同时利于研究植物护坡建设对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影响。

4结语

建设绿色生态河道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水利建设不是俯仰之间的事,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因此它的建设没有终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才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

作者:梁天雨 刘树峰 单位: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道治理工程篇2

当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开始重视生态水利设计,但工程建设还仅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上,不考虑工程质量,使整个生态理念建设架空,逐渐趋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其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进一步凸显了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需求。事实上,生态理念建设始终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突出体现在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发展对于生态水利的需求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国家提倡各城市要积极践行河道建设的生态理念,融合各项优质资源,采用科学的设计理念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推动城市生态水利建设迈向新阶段。

1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水利功能,轻生态功能

以往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河道整治的目的主要以防洪为主,同时注重工程的美观性,所选用的施工材料大多为性质比较硬的混凝土等,这种做法的局限性在于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给河道建设的土地资源较少,再加上其他建设工程对河道土地的占用,使得上述问题更为明显。

1.2重河道内部治理,轻内外联系

河道建设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系统当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动态过程。以往工程建设的关注重心只局限于河道内部治理,并未充分考虑到河道外部关系的维护。

1.3重建设,轻修复

河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后期的管理更为重要,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后期管理作用的发挥程度也不尽相同。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集中于水利功能的改善,大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并不能满足当今工程设计的需求。另外,河道工程的维护需要人们的全员参与,但部分居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常常出现恶意破坏城市河道的情况,工农业生产粗放化,对周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性强,长此以往,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1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一是城市河道周边的生物系统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在修复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修复河岸植被,因地制宜地栽培一些植物,达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二是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进行河道形态修复,为当地提供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三是要完善生态环境,加强对河床的监管,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造硬化的河床,为生物繁衍提供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改造河道护岸,防止河道被侵占。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也可以采用植被为护岸材料。

2.2加强对污染源处理工作的重视

污染源处理工作与河岸生态设计紧紧相连,做好污染源的处理工作是实现城市河道生态设计的根本保证。因此,政府部门要以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突破原有截污工作的局限性,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及早发现和识别风险,建立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形成一种约束机制,由政府统一管理,把风险在变为实际的损失之前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2.3城市河道护岸的生态设计

目前,城市河道护岸主要采用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设计相结合模式。人工生态致力于河道的美观性建设,同时修护河道坍塌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河岸较窄且水流湍急的河道建设工程,这也对护岸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然生态则致力于河道的生态实用性建设,依据基于当地特色的治理目标和要求,灵活选择种植材料和护岸方法,逐步提高周边地区的生态质量。生态护岸措施一般应用于较宽的河道当中,以草皮护坡为主。

3结语

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多样化的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应新时展需求,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规划贡献力量。

作者:王璞 单位:郓城县黄集乡水利站

河道治理工程篇3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促使城市河道建设向生态环保方向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满足时代和社会转型发展需求的重要做法。生态环保理念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可保障我国实现长远发展,是我国大力推进落实的现代化理念之一。城市河道工程作为与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建设部分之一,需积极贯彻生态环保理念,从设计层面上有效落实,优化选择设计方案,引导实际城市河道治理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有效推进,以有效提升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创新完善城市河道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为稳步推进河道治理工作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分析

生态水利理念的出现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和水利工程运行理念体系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创新的结果,是贯彻水利工程的新型理念之一。生态水利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贯彻应用,是对我国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应用的重要体现,能够在河道治理中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契合,有效满足当前社会和时展的需求。实践证明,生态水利理念在城市河道工程中的应用有效改变了河道水质问题,在为城市用水正常供应基础上,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提升了服务水平,贯彻了以人为本的重要要求。整体上而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是促使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以人为本理念相结合的体现。将其贯彻于当前城市河道治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水资源,促使城市生产水利系统顺利运行。同时,城市河道工程积极贯彻生态水利理念,能够营造良好的水文环境,有效发挥工程生态效益,为水利工程运行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应,为水利工程后期运行维修养护获得有效的成本投入奠定基础,延长水利工程的运行寿命。水利工程系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对于保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性起着重要作用。

2河道工程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河道数量总体上较多,且河道建设形式多样。现今,我国的河道主要分为自然河道和人工建设河道两类。河道在我国生产生活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河道的应用而忽视了对河道的科学化管理,导致我国河道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影响河道正常运行,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应。造成我国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河道周围居民和厂家将生产生活污水、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面对这一现状,我国积极加强对河道工程的治理管理,创新使用河道治理技术,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水利理念,期望能够从河道工程施工建设初期落实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因地制宜,根据河道地域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理措施,实现治理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当前我国在河道治理中对于河槽的治理,可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在提升河槽透水性的前提下,不会妨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河滩治理中尽量选择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如透水生态砖和打孔混凝土,保证河道的美观性,提升河道生态治理的综合效益;河岸护堤工作要重视使用防护林,通过植物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和控制河道污染。

3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3.1空间异质性原则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工程治理中的应用,首先遵循空间河道形态异质性原则,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促使河道中生物正常生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在实际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某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投入,忽视了工程建设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效权衡,导致人工河道开挖建设严重损害了区域性生态环境,损害了生态多样性。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贯彻落实于河道治理工程,需坚持空间异质性原则,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促使河道治理、水中生物以及区域性环境保护协调,提升河道治理生态保护水平。

3.2整体服务原则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需积极贯彻整体服务原则。一方面,城市河道治理要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立足于水生态环境,考虑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选择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法;另一方面,城市河道在贯彻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时应坚持服务原则,坚持为生产生活发展服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改造治理。

4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4.1合理应用生态治理材料

4.1.1应用雷诺护垫材料。此种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当前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实际应用中,雷诺护垫是由机编的双绞合六边形结构的金属网面组成。工程人员在网面结构中填充一些石头,促使网面连接在一起,有效控制水流冲刷。雷诺护垫具有良好的柔性结构,适应能力较强,对河岸有着良好的保护效果。此种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与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符合,不但能够有效保护河岸,而且能够促使河道内的水与坡体实现自然对流,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治理中,工程人员可以在雷诺护垫坡上种植植物,通过增大植被面积,实现对河道土壤和水体的自然净化,从而缓解和控制河道污染。

4.1.2使用石笼生态格宾网。此种材料同样作为一种新型生态环保材料,在具体使用中主要利用金属线材织造的角型网制网箱,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柔韧性,治理投入成本较低。实际应用证明,生态格宾网应用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有效控制了施工日期,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总体而言,石笼生态格宾主要应用于洪坝和导流坝、挡土墙、大桥维护、路途防护、岩崩防护、固土结构以及海边防护工程等施工建设中,在保护河道运行结构完整性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保护。石笼生态格宾网适用性强,符合我国河道治理多样化的原则,在实践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

4.2建设湿地景观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作为涉及生态、景观以及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综合理念体系,在实际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通过湿地景观建设净化处理城市河道,满足生态水利工程运行标准。湿地景观是防洪蓄水、净化水源以及保持河道区域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部分。在水利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从河道的上游和蓄水段之间根据地形合理建设湿地景观。目前,在实际规划建设中,河道内部湿地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岸边人工湿地实现。一般而言,河槽内存在自然湿地景观,与河道的走向一致,而生态水利设计则主要体现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城市河道运行中缺少湿地是造成河道运行现状的主因。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就地取材,选择河流区域内的土壤、沙石等材料,在基础建设下种植耐污植物作为主要的净水植被,且设置科学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4.3河道护岸工程合理建设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河道护岸工程建设中。将护岸工程与生态理念有效结合时,选择生态格网石笼岸墙与中隔堤,充分发挥网笼的柔韧性和透水性优势,将其应用于护岸工程建设,不但能够修复河道生态环境,而且对河道实现高效、稳定运行发挥了促进作用。在河道护岸工程建设中,对于湿地区的岸墙选择使用土堤,发挥初始土堤的生态功能。设计人员可以将其设计成梯形断面,不会妨碍河道生物迁徙,保护河道地区生态环境。

4.4施工技术设计应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施工技术选择应用中,重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保证设计在落实中能够有效发挥水系的自然功能,并且实现自然功能与河道社会功能的有效协调。施工设计中,贯彻使用蓄水技术。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堤坝蓄洪涵水,不但可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而且不会降低河道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施工设计中可以使用生态工程措施保护河道的多样性,借助人工保护岸建设,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河道的美观性。生态工程能够在应用自然景观元素的基础上,与生态水利设计实现协调,提升生态环境结构的整体性。

4.5全面改进优化设计过程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优化设计过程非常重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优化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软件BIM技术直观展现设计过程,通过三维模拟直观发现生态水利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维持了生态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平衡,然后科学改进,切实发挥生态水利设计价值[3]。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人员应明确二者的融合需要,充分尊重水功能的发挥,促使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效融合,并且能够合理使用蓄水工程技术。蓄水工程技术尤其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建设,能够在蓄水和泄洪之间实现有效协调,这样洪涝期间浑水从橡胶坝坝袋内水放出,坝高降低,实现高效泄洪。日常浑水渠橡胶坝坝高将会恢复,维持河道内的水量,实现全年蓄水。使用这一工程技术有效保证了河道区域环境的稳定性,有效调节了河道区域气候的微循环。设计过程优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积极借鉴外部经验的过程,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水的自然功能,尊重自然规律,在河道治理中选择不会污染水质的材料,节约材料应用,控制施工工期,实现治理成本的有效控制。

5结语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贯彻空间异质性和整体服务原则的基础上,能够从合理选择生态施工材料、建设湿地景观、建设护岸工程以及加强施工设计技术使用等方面落实,尊重自然规律,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与城市河道治理有效结合,有效发挥水功能,在保证河道使用价值有效发挥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性。

参考文献:

[1]周顶顶.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冶金丛刊,2017(4):224.

[2]李恩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4(15):186.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7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原则;应用

生态水利是在重视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需要充分的应用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在保证河道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有效的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兼顾自然和人的利益,进一步丰富河道治理内容,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重视对河道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好的发挥出河道的重要作用。

1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在河道治理中需遵循的原则

1.1水利稳定性

在河道治理中应用生态水利工程理念,需要遵循岸坡稳定性原则。由于岸坡会受到河水的冲刷而使边坡外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河道的治理。同时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岸坡坡地结构及深层土滑动等因素,确保实现水利的稳定性。

1.2因地制宜,协调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所需要治理的区域进行具体的勘察,并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在保证河道防洪泄洪功能的基础上,有效的修复已破坏的生态,有效的改善生态系统的现状,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使其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尊重自然,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河道治理是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类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这也充分的显示出来河道治理的综合性。一直以来河道治理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这也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严竣。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加,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在河道建设中的应用

2.1构建生态保护系统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理念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对河道生态体系的有效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选择对周边生态环境发展有利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在具体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好清淤除障及滩涂围垦等工作。通过河道治理构建良好的生态保护系统,有效的实现对水体环境的保护。

2.2恢复河道自然状态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有效的恢复生态水利工程河道的自然状态,实现河道水生生物多样化,为河道浅滩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丰富河道结构,为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针对河道工程进行具体设计时,还要针对周边环境和河道生态网络进行合理搭配,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进行拓展。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河岸进行改造,使其恢复为土质河岸,并在沿岸种植绿色植被,使水环境生态系统能够与陆域生态环境实现有效融合,打造更为稳定、和谐的河道生态环境体系。

2.3生态河堤的建设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打造生态河堤,同时设置人工护岸,实现河道和河道水体之间空气和水分的有效交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河道中心线,充分考虑河道形状、周边环境及水体情况等,进一步拓展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在具体进行河道设计时,通常在河道两侧设计出浅滩,带给人河道渐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扩大浅水区域的空间,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在实际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根据周边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施工材料的标准,通过选择合理的材料,提高河堤与水体之间的有融合效果,尽可能的降低对河堤生态环境的影响。河道河床、护岸是河道建设的一部分,目前水利设计者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河床与护岸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因此更注重建设出符合生态需求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河道河床、护岸。传统的河道河床与护岸的建设就是在原有的河床、护岸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整或者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通常的方法就是,河床硬化,加固河堤使得河堤与河床固为一体。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泄洪做准备。虽然已经认识到河床硬化与加固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目前仍没有研究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生态护岸,是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与实施的护岸形式。常见的有栅格边坡加固技术、利用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的技术、渗水混凝土技术、生态砌块等形式的河道护岸。这几类护岸的区别于传统的隔水性堤岸,非隔水性堤岸有利于地下水与河水的互通;但是目前来看,虽然生态护岸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在选材与构筑形式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4构建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

在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等,以及浮叶植物睡莲,以提高河道水体对N、P、K等多种营养物的吸收与转化,从而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抑制各种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河道水环境中多样化生物的繁衍、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稳定的环境。现今河道水体中,各种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大量微生物的增多,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而适当地增多鲢鱼、鲫鱼等种群的数量,提高其对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微生物的消耗,可稳定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3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河道治理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对对生态环境的有效调节。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运用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可以打造生态型河道,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陈奎,王中斌.试论现代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3):294.

[2]兰彬.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246.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8

关键词:河道治理;防治工程;设计研究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被运用到了河道治理的施工当中,如何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施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当前河道治理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项技术的实施关系到很多方面,并且对技术实施进行更好的治理,必须要通过施工单位当中多个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衔接。尽管在当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工程施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其中一些细节的施工上还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在本文当中就针对如何实现河道治理,对地方工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河道堤防整治工程开始大规模兴建起来,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河道堤防整治工作也是如此。在当前阶段的河道整治工程当中,一方面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创新,并且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有效地运用到河堤防治工程当中,实际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同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理念加以转化,对传统形式下的施工立面进行革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生态观的发展,不能大规模破坏环境,真正做到绿色长远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河堤工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必须要对多方面的工作加以统筹和安排。

2河道治理提防形式

在针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堤防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河道治理的效果,所以在针对堤防整治工程各个施工要点和环节进行施工时,要堤前做好相对应的设计,保证按照相关设计流程中的内容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的施工效果。堤防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方式。钢筋混凝土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堤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保证高度,同时占地面积比较小,但是缺点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所以在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该工程项目是处于城市地区,那么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势特点与钢筋混凝土堤比较类似,但是重力式浆砌石的整个建设成本比较低。结合上文提到的工程项目,在设计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满足防汛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在成本方面进行有效的缩减,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在针对河道进行治理时,可以利用重力式挡土墙护堤+斜坡式齿墙护脚的复式结构,这种结构在当前的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比较常见。该结构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建设成本比较低,对整个主堤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堤型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遵循施工的原则,首先必须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河堤的防洪施工效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有效结合,任何的工程都不能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来加以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河堤防治工程的理念。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结合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施工成本的降低,实现了在经济方面更好的效益。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还必须要注意施工之后的整体美观的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画面发挥到淋漓尽致,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同时还可以选择天然的材料来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同时还可以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低到最低。堤型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了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以及梯形断面土堤等类型,其中钢筋混凝土的堤型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地保证堤坝在高度以及整体面积上的优势,主要的缺陷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加以支撑。所以说,这种钢筋混凝土堤型大多数都使用在一些城市地区的堤防整治工程当中。此外,重力浆砌石的堤防施工优势,基本上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特性相同,因为在本次的施工过程当中,可以使用当地区域中存在的卵石作为施工材料,因此,在施工的成本方面比较低廉,但是缺陷是占地面积比较小,整体的保证程度不高。

4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堤防宽度的设计

对于处于平原地区的河流,要是河流长期处于自由的发展态势,那么河流内部的河床和河段的具体状况经常会产生一种不均衡的状态。比如在河道的宽度,水体的深度以及沉降等方面,通常和河道当中的含沙量、水体流量以及沙粒的粒径等方面的因素有相关,通过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水体当中的河床地质条件,以此来衡量河道内部的物理量在某种函数关系上的关系。在对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工作当中,通常将其称之为河相或者是沿程河相的关系。稳定的河体宽度也就指的是河床的断面宽度和体当中,主槽位置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这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让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充分计算出河堤的宽度最小值,进而可以为河道两边的治理线路提供出科学有效的参数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公式和联立求解的方式,对河道的宽度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在流量的设计工作当中,河道在经过治理之后所形成的平面轮廓线就是治导线。因为治导线是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的一种河道边界的连接线,可以为周围的建筑物的设置工作提供出良好的参考依据。因此,针对治导线的设定以及确定工作,成了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确定了治导线的整体宽度方面,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的建筑体的区域位置进行科学的设定,同时还需要对河床的高度、建筑堤防的整体宽度等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河流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上和天然河流之间形成一致性,同时还需要将弯度值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范围之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为性因素对天然河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5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河道护坡构造比选

在地方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水流和风浪的冲刷洗礼的作用,很容易会对地方的工程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测算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的数据参数,如表1所示,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多方面的施工方案的准备。在选取施工方案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科学为本的使用原则,选择最科学和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方案当中需要具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需要对工程施工中的整体性进行编排,在施工方案当中主要包含了草皮护坡、干砌石块护坡、连锁式水工砌块护坡以及生态护坡等重点的施工方案。在这4种施工方案的本身特点上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施工方案会存在着护坡性能比较差的问题,在工期的施工方面也各有长短,需要重点考虑到的是景观性的效果,在上文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在施工周围环境的和谐程度上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考虑,其次就是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经济效益问题是任何企业所追寻的关键环节,所以说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的有效结合才可以选出相对均衡的施工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河堤护坡治理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结语

通过本文对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的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在当前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针对河道的治理和堤防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郤连义.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8(12):104,106.

[2]陈鹏,姚华明,潘红忠,等.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在常州市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