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育论文范例6篇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1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2

油画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画的价值体系的逐步地形成,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是通过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希望研究结果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油画;价值体系;刍议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五四时期,是伴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民主等科学思潮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命运的发展相联系的,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作为以西方为主,发源于西方的油画,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质疑到底油画是姓西还是姓东,油画的价值到底何在?这些都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油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的结合,具有东西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成分,油画的价值体系具有国际性,是世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东西方共同创造丰富起来的。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

油画的价值体系主要指的是,油画的精神内涵、油画的材料技法、油画的画风内容、油画的线条色彩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油画的内涵,通过这些内涵进行价值评价的体系。油画作为一种创造视觉享受、视觉造型的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的呈现,必须要接受人们对它的心理的评判和视觉的评判,通过评判结果来体现价值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艺术本来就还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判断,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而中国的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必须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由大师创作的油画基础,奠定了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但是不断丰富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的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应该成为油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油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包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成分,也应该包括传统的文化底蕴、画风技法等油画的传统的价值元素。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地交流融合,东方文化逐渐地接纳了西方油画,而西方也逐渐地把东方文化的相关元素纳入到了油画中,在不断丰富技巧画工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油画打破了中西国际,打破了文化交界,逐步地走向世界,并在油画中不断丰富时代的特点和体现世界性的特点,精神内涵呈现的是大众型、国际型的问题。因此对油画的审美和鉴赏也成为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油画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拓宽为了世界性的价值体系,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将更加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内涵,扩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油画的价值体系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形成体现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美术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内涵,人们也逐步地接受了油画,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内涵和价值,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也是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艺术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油画在过去的中国,只是作为贵族欣赏西方文化和提供消遣玩乐的西洋物,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民间,走进百姓生活。中国的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进了油画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国历史上早期就有徐悲鸿、吴大羽、陈宏等知名的画家到国外留学研究油画的创作,而在油画中所包括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知识也对我国的现代的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油画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油画的价值的发展也是中西美术教育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二)油画的价值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视野

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油画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扩宽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油画的创造视角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觉。特别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新派美术家的文化心态也伴随着动荡的社会环境而发生了很多的触动,很多美学艺术品从原来的突出意境发展为写实创作,用油画艺术表达出那是的残酷、复杂的环境与人们的痛苦、而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很多动荡年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的时代性、纪实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价值体系,更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视野,油画在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艺和接受了西方的色彩协调的创作基础后,加入了中国本土的时代精神,并与中国本土的绘画融合,寻求契合点和交融点,将中西文化的交融通过油画等美术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创作和发展新视野。

(三)油画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现代油画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民国开始启蒙的油画,通过大批的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创作,带回来色彩丰富的多元化的艺术技艺,并在国内开办了很多形式的美术院校,绘画工作室,很多的美术院校和课堂教学都是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中国美术院校的雏形,因此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三、结束语

油画作为一种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绘画技艺、色彩运用而表现出绘画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国的美术教学的发展,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扩宽了美术教学的新视野,为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迟来的热潮——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市场.银行家,2006(10).

[2]袁源.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美与时代(下旬),2007(12).

[3]封加梁.论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3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4

Abstract: We have used model of former soviet union of fine ar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ince the 1950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ar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 has not adapted to modern fine arts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author's years of oil painting teaching practice, the article analyzed status quo of oil painting teaching in fine arts major of normal university and explored oil painting teaching reform.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basic course teaching and adjusting teaching method and way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vel, can we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of oil painting courses in fine arts major of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美术教育;基础课;油画教学

Key words: train objective of fine arts major; fine arts education; basic courses; oil paint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66-01

0引言

普通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与高等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的学生相比,普通师范类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大学群体了。因为他们能进入师范类专业的大学因为在高考中要求师范类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比专业美术学院的文化课程要求高,专业相对比专业美术学院文化课分数低。正因此,在综合性师范类院校里,怎样提高美术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成为重要的问题。

1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因为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美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师资力量。通俗的讲就是说培养的不是专业美术工作者,而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育者。专业美院油画系学生的专业课安排时间上四年都在进行油画训练。而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开设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环艺、水彩等美术类相关课程都要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主干油画课程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与专业美院的油画专业相比师范类的美术学专业的油画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美术师范生油画授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2美术基本功薄弱影响着油画课程的训练

师范类美术学生对于高考这块文化课要求比专业美院要高,但美术基本功上要比专业美院的学生要弱很多,且大多数师范高校在录取时候文化课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很多考进高校的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薄弱。但文化课却相对要好,虽说文化课好,理解能力会快,但“手上”的基本功却还缺少必要的锻炼。特别是众多学生是从普通高中学校直接考入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在高中期间美术基本功锻炼时间就很少,有的只做了几个月的素描以及水粉的基本功培训。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油画。笔者对国内某高校学生做过调查,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接触过油画的学生不足百分之二十。西方油画的学习基本功正是素描能力拓展,基本功薄弱从根本上限制了专业油画的学习。

3学生油画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及学习时间上的投入不足

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培训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学生的学习背景的特殊性。美术学专业的油画训练基本是从大二开始的美术学专业学生一般在前两年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国内一般美术学专业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以及设计方向。前期我们谈过入学时期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油画,而有些学生是从普通艺术类学校中专或者中职毕业,在中学期间就专攻美术的油画专业,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与普通高中毕业学生却从未学过油画相比较。学生对油画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就有比非常的差异。进入大学后,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对油画技巧掌握相对较好的学生,也有对油画技巧掌握相相对较差的学生,还有极其个别一些学生几乎不懂油画。这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对油画前期教学带来较大阻碍和能力发挥。有点学生觉的讲的太浅显,而有的学生觉的讲的太深,自我的能力还不能达到。

4关于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改革对策

面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中面对的困境,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在新生进校后,对其全面的进行油画基本功摸底测试,根据学生测试能力的结果,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归类分为基础班以及加强班两种类型,强化基础课训练。每种类型的班级的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经过笔者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分类教学能够有效的解决前期因为美术基本功薄弱影响掌握油画能力的问题,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美术类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油画技巧,教师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观看西欧国家高校油画大师的训练的方法。现在的教学方式在也已经不能和50年代苏联油画教育模式相比较,更不是简单古板的“教”与“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调动不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把问题讲完,但是学生能够吸收消化掌握了多少,什么问题还不清楚,这些都是传统说课教学的弊端。如今西欧国家西方油画教学模式,采取了互动式教学手段,教师主导着课堂,在课堂上不光“说”在课堂实践上。与学生在一起做画训练,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在的交流中的完成了授课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在美术油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传“道”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在高等师范院校里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标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不断地自我提高自身水平能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总的来说,在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方向的教学是美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笔者对师范类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进行了分析建议和改革,虽说获得了部分的成效,但肯定还会越到其他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论怎样高师院校里油画教学改革还未能止步,变革仍然是个长期探索的一个阶段,只有不断的深化专业油画教学改革以建立有利于高师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为目标,实施创新的教学才能完善解决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元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教学改革.南宁师范学报,2008(9).

[2]徐文光.中韩油画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戴士和,马路,丁一林.油画教学的四个焦点问题.美苑,2003,(1).

[4]余燕.师范院校油画教学初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5

>> 关于高校油画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 关于“油画民族化”的思考 关于油画艺术创作的思考 关于高师油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 关于油画创作中传统材料技法的思考 关于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思考 关于油画山水中构图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国油画民族性的思考 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的探索与思考 对油画创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油画的色彩美 浅谈油画艺术的思考 试论油画的肌理之美 试论油画写生中的情感传达 试论油画色彩的情感表现 试论油画的中国化 关于当下油画风景画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油画创作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论关于油画教学的思考 试论关于油画教学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油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的教学,是充满艺术魅力、趣味盎然的教学。当代油画艺术教育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关键词】教学审美化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1、油画教学的基本文化理论素养的提升

历经漫长的岁月,当代的艺术教学已经很科学化了,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视野、教学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油画极具个性的技术特征,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各种画面调控技术,使真正的油画教学还离不开原始的师徒形态。师徒或师生共同面对画布的切磋与交流是任何现代手段也无法取代的。油画教学往返于共性与个性之间,而更根本的是发展个性。真正高水平的油画教学,不是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普遍应用,而是极具个性色彩的审美化陶冶过程,优秀的油画艺术不可能在规范的教条中产生,而只能在审美氛围中以个性的姿态诞生。油画教学的文化素养要做好三方面的学习:其一,要熟练掌握中外美术史知识。外国美术史对于油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系统了解的,不同流派的画家要有针对性的单独分析研究,理解经典的艺术之所以经典的缘由同时,它也是我们绘画道路自我定位的基础;中国美术史对于研习油画艺术的东方人笔者觉得更是一个归宿性的问题,同时制约着我们艺术的深度与厚度,这是我们的天然优势与财富。其二,学生要有针对性与选择性的阅读、了解中外有影响的艺术理论著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一些文学与哲学方面的书籍,文学与哲学与艺术思想、艺术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了解对认识艺术及完善人格有重要意义;第三,学生对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下中国的艺术状况要有自己的认识与判断,要多关注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的艺术发生,也是对我们艺术学习与艺术创造的重要参照,对它的认识与判断甚至借鉴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然过程。 2、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与个性意识的培养

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与个性意识培养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割裂的分别对待,事实上它们也不可能孤立割裂开来,它本身就是需要兼顾起来渐渐修炼的。对于画者来说,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绘画个性意识是在此前提下渐渐彰显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一般包含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造型能力的提升是绘画基本功训练的核心内容,当然把握造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习画着来说,其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是形象的具象再现能力。具象再现能力首要的理解应该是把握艺术对象形象特征的线形能力,表征上表现为能把对象画像的能力,这一能力也是造型能力的起步要求,描画对象特征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整体观察、整体比较耐心训练逐渐培养的,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基本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形象的再现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抽象的形式美感,说白了就是画面构图、构成的训练与推敲。造型能力的这两方面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兼顾培养才有实际的意义,在教学中脱节地强调一个方面是导向性的原则问题,孤立地强调具象再现能力会使画面乏力而无生机,也是艺术前行必须跨越的障碍;孤立地强调抽象形式美感更是表面肤浅的,它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前者的磨炼之上的,前者是根基,是酝酿后者的土壤。这里要强调的是具象再现能力不是必然要表面上古典写实或超级写实能力,所以前提是我们造型意识的觉醒与准确定位,当然这种对造型敏锐的概括把握能力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往往需要我们整个艺术生涯去锤炼它、升华它。其二,色彩能力的培养是与造型能力相辅相成的重要内容,一般提到学院的色彩训练都是与具象造型相结合也是最基本的色彩基本功能力,需要我们耐心而系统的训练与培养。另外,在前者训练的基础上注意画面的色彩搭配与构成的关系,进而渐渐探讨与尝试各种各样的表现性或抽象性倾向的色彩处理方式,这也是画面有持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品质。在锤炼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怎样使个性意识觉醒对于我们的艺术道路尤为关键,这涉及艺术方向的选择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更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征程。学习阶段应该是大体上确定一种绘画上的审美趣味倾向而非明确的个人风格化图式,不管怎么说,艺术个性意识的觉醒应该是我们自我气质禀赋的自然流露,它应该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画面上的表征,真正成熟的个性风格肯定不是刻意的自我粉饰。我们真诚地去思考、去画的过程就是潜在的个性意识、个性风格取向觉醒的过程,它不是要单独拿出来要急功近利、刻意彰显的一个东西。因此,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与个性意识培养本质上是不矛盾的,其实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油画教学写生与创作课程的关系

在目前的各种写生课程无疑要占用专业技巧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这是绘画基本功训练的最有效又必经的途径。创作课程一般时间较短,上课方式多元、自由。现在有些高校在分阶段、尝试性地增加创作课程,只要把握好分寸,这肯定是值得鼓励的有意义的尝试。以上只是简单地从课程性质上加以划分,事实上在艺术创作更多关注艺术本体语言的当下环境里,大家都明白写生与创作联系密切,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界限。这给我们教学的启发是:写生课程与创作课程无论是具体操作还是审美理念上都应该是相互贯通的,写生与创作理应紧密联系,不能脱节,更不应风马牛不相及,而这样的问题却存在于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具象写生训练时要加入创作的理念,使看似呆板的写生变得有趣而丰富,如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具象语言个性(具象语言有很大的包容性,根据自己的气质、兴趣强调某种绘画元素能形成千变万化的风格趋向),引导学生对画面线形及画面分割做深入推敲,强调画面的趣味格调等等;创作课程要体现出自己在平时训练中展现的相对稳定的审美习性,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去完成创作,切忌无意义的临时模仿性的创作。4、油画教学的审美化

油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的教学,是充满艺术魅力、趣味盎然的教学。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经常是技术性教学占据统治地位,致使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如果以美的创造作为油画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审美训练为基本目的,那么对油画教学的方向性把握和技术性筛选将起到根本的制约作用。从油画的艺术方面思考,其实用价值应以审美的眼光进行严格筛选,否则将是一种技术的奢侈与精力的浪费。

油画教学的审美化试图将以审美作为教学的主导与先决条件,把教与学的油画技术趣味化、审美化,人人可以掌握,并且可以以此为工具进行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油画教学将在愉悦与审美中进行。审美是动态的,教学审美化也是动态的,把某一形式美原则固化或者把某一图式呈现的美感惟一化,都是教学审美化的低水平误导。油画教学审美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由于其动态的存在特征,使其对具体教学的把握只能是略带混沌色彩的模糊性把握,试图将其清晰化、条理化的所谓科学整合归纳,反倒有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油画教学审美化的实践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同构的动态结构和混沌系统,充满着许多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偶然性和新发现,这正是油画教学审美化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基本特征。 5、关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

作为一种造型技术能力训练,现在普遍采用的苏式油画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但是如果以表现主义的眼光审视,更会感到客观对象再现的诸多规则时时压抑着情感宣泄的热烈冲动。况且,任何一种技术手段都有其表现能力的局限性。鉴于此,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建立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要点:

1. 美术史所传承或保留下来的所有图式都可以成为学习油画技术的选择对象。

2.所有图式作为油画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都是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都具有表述的有效性和可解读性。

3.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性格、气质、爱好不同,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不同,如果要求所有人都学习一种“标准的”油画语言,则既不符合艺术规律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如果选择在某一图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中补充该图式所需的技术基础,达到时间投入的低成本化,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学习油画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风格独特的油画作品,多模式油画教学能较快地进入创作状态,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技术练习或基础准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真、善、美 油画教学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成为盛行于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以T·B·格林菲尔德(T.B.Greenfield)为代表的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家运用后现代主义研究成果对科学“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了批判,并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1]

梳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存在与发展一直与理性的科学精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形态下的人文教育寻求情感与理智的“混沌”结合,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性存在于思辨式的哲学思想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主张恢复人的地位,并借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来反对神性、张扬人性;19世纪初,新人文主义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科学与人文一起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欧洲近现代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危机意识,崇尚机械文明与反工业文明的唯科学与反科学论相继产生,甚至走到了对立的边缘;后现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反思及人文精神的再次觉醒,科学与人文再次走向新的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随之发展成熟起来,这种人本化的教育思想也逐渐成为当今各类教育活动的参考坐标。东方人文主义思想虽然不像西方一样借助科学的力量反对神性、张扬人性,也不像西方人文思想里所推崇的个性自由、体现人性,但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却与西方人文思想是一致的,这体现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

二、油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油画艺术虽然是西方艺术的舶来品,但在当代中国却与传统水墨画一起成为了两大主流美术学科,从最初的服务于宫廷肖像到当代的寻常百姓,其本土化的人文形象不仅表达了当代中国特色的人文情怀,而且阐释了当代中国意蕴的人文精神,如何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呢?

1.感知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领域既有某些共性特征,又有诸多个性化的实践特征,并随着时展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战后随着资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的物化现象逐渐加剧,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利润追求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个体人的关怀,这也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心价值世界的研究,即“完美人性的形成”及人的“自我实现”。人文关怀同样也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油画教学理应负起人文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感知人文环境,不仅需要油画教学在题材上寻找人文素材,还应该在精神内容与形式语言的结合上体现人文诉求与本土语言的审美融合,使本土化语言的美学内涵与当代人文精神的理性诉求相结合,这是油画艺术教学活动的方向之一。因为脱离精神的语言表现只能是抽象空洞的形式躯壳,语言的创造离不开审美过程的体验,美的体验离不开主客观的统一,离不开对当代现实人文环境的关怀。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曾言:“如果说表现中国现实社会的本身就体现了油画艺术的时代价值,那么,通过这种当代人文精神的表达,也必然意味着适宜于这种人文精神表达的本土油画语言的审美创造。”[2]油画学科的时代价值正在于这种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表现,而这种价值又鲜明地体现为真、善、美的当代追求。

2.真、善、美与人文精神。

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依据官能心理学的标准将人的本质力量知(认识)、情(情感)、意(欲望、意志)对应为不同的价值目标:真、善、美,人的认知目标在于真,人的意志目标在于善,而人的情感目标在于美。[3]

简言之:真与假相对立,是指对客观真实的认识和求真的态度,属于哲学认知范畴;善与恶相对立,是指人的行为及品性符合人性并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属于伦理学范畴;美与丑相对立,是指事物存在的形式、精神内涵能够使人产生感官愉悦的特征,属于美学范畴。就油画教学而言,真、善、美有着不同的实践内涵。

首先,油画教学中对“真”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起点所在。

“真”的价值涉及油画作品如何实现与生活的对应性关系、如何反映社会生活、如何揭示生活的规律。这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①油画学习或创作目的之一是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或写实性地描述自然客体,客观现实既是现实的人和物,又是现实的社会状态。②以批判的人文精神反映现实生活,不仅需要有求真的态度,还需要有求真的勇气。真的追求不仅是技法的写实,而且是对社会本真状态的揭示和假、恶、丑现象的批判。

其次,油画教学中对“善”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本质所在。

“善”的价值体现为艺术伦理学方面,其目的是解决作品中价值判断问题,即是否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步要求、是否具有普世的正义感、是否对社会生活现象做出了正确的道德判断,所塑造的视觉形象是否具有道德上的典范意义等。因为善的伦理复杂性之故,在油画教学中也是最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内容,如东西方艺术之间,由于宗教、哲学、文化的差异,其承载的“善”的理念既有共性的方面,又有个性差异的方面,即使在先秦各思想学派之间亦是如此。关于“善”的实践讨论,离不开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子“仁学”思想的解读,孔子将“克己”、“爱人”、“力行”作为儒家“为仁”的三原则,分别从克己复礼、施仁与人、身体力行三个方面协调人际道德关系,这是孔子将“仁”的理念与人相结合的产物,突出了“为人之道”——按人伦道德、典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去为人处世。[4]这种对人性的把握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学思想传统,使得“仁学”思想成为东方人文主义思想核心之一。就油画教学而言,其本土化进程除了一定程度参考西方伦理学思想中的价值谱系之外,东方伦理学思想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最后,油画教学中对“美”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灵魂所在。

“美”的价值体现为艺术学与美学方面,它研究的是艺术精神如何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如何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如何达到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与善的伦理复杂性一样,美学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也有不同的理解(如从主、客观关系对美本质问题的解释就存在不同学说),但正因为美学思想的深厚博大,油画艺术在历史长河之中与之一道呈现出众多异彩纷呈的绘画流派。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对艺术美特征的把握与创造?我国著名美学理论家李泽厚先生说得精辟:“我曾把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叫做‘真’、把人类实践主体根本性质叫做‘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汇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5]所以,把握了“真的规律”与“善的目的”就把握了美的统一,掌握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自我确证”(马克思将美的本质阐述为共产主义的人与对象的关系)就掌握了美的本质,[6]由此可以说,更高精神形态的人文理想之“合目的性”与社会发展之“真”的规律性相统一时,自我确证便具有了深刻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而这正是那些伟大的油画作品之“大美”所在。

另需指出的是:我们在坚持真、善、美审美价值标准的同时,还需警惕来自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尽管这些后现代主义以宣泄个人情感、打破一切规范约束为由努力使自身蒙上人文关怀的合法外衣,并给自己冠以艺术救世主的美名,但其间某些无序、无美的反艺术玩世心态及低迷沉沦的反美学姿态都是必须摈弃的糟粕。所以,我们要一面倡导人文关怀,一面必须厘清人文精神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学派差异等问题,看清问题本质,努力使油画教学充满人性关怀的伟大力量。

综上所述,油画学科美学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对人文环境的真正感知,离不开对人文精神的合理渗透,离不开对真、善、美的准确把握。正如方仪先生在《关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畛域与课程结构之探讨》一文中所言:“如何使艺术学学科置身于强大的人文科学的关照之下,这是事关艺术学学科艺术品质升华的根本。”[7]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人文科学的关照之下,油画学科必将迎来其在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锦明,凡.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2]尚辉.在关注现实中探索油画的民族学派[J].中国油画市场,2011,(5).

[3][6]张黔.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瑞良.浅谈孔子的仁学思想[J].才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