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范例6篇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1

关键词:会计;双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89-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而会计的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西方优秀会计教材与案例分析,熟悉与掌握西方会计与我国会计实务的一些异同点,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企业会计实务的能力,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解析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增强该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双语教学模式是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它涉及到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课程教材的选用,以及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理念与思想等诸多问题。

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的一些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香港一些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实践对此也证明,通过教学语言可以获取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中国,双语教学不是国际上的“双语教育”概念,它是对单一文化的学生进行两种语言混合式的专业教学,不存在文化影响因素。我国内地大学双语教学具有教学的一般性质,但同时又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如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不同的目的与模式)。同时,“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由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组成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它比教育的活动范围窄得多。

会计学双语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一种新教学形式,亟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经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因此,对于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是极其必要的。会计双语教学同样涉及到如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模式和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课程教材的选用以及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理念与思想等诸多问题。

二、目前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环境等存在的差距,使中西方会计存在很大差异。如中西方会计循环或程序的差异、作分录与日记账设置方面的差异、讲述会计流程所用企业类型的差异、会计科目的详细程度的差异等。这些专业知识差异以及双语教学形式增加了会计学双语教学难度,也带来以下诸多问题。

(一)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的关系认识模糊

目前,许多老师、学生甚至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两者各自的定位不十分清晰。认为会计双语教学等同于会计专业外语,或者在实际教授的过程中采用会计专业外语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学的人不占少数。专业英语是外语教育界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进行实用性语言教学改革的产物,它侧重于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但在双语教学的情况下,主要是在用第二种语言讲解某一专业知识时,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确区分其与专业英语的关系将影响到教师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学生采用何种态度对待双语教学、学校如何管理双语教学这一连串的问题。

(二)双语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教学行政部门的管理中,首先,一方面使用的是外国原版教材,一方面又要遵从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使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过程中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其次,在课时安排上,针对同样的教学任务,会计双语教学比一般教学需要更多的学时才能完成(目前仅有约50左右学时),因为既要用英文讲述又要用中文解释和讲解。再者,管理部门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师生英语运用能力欠缺与教学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十分高,但是目前的授课教师很少能达到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大学生公共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六级外语通过率不断上升,但就整体而言,学生外语水平仍参差不齐,特别是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能力的欠缺仍为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由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在双语课学习中,许多同学表现出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不灵活、考核形式单一

会计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专业英语,加之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状况,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黑板板书的方法来弥补,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需要重复讲解等,但在讲解与展示内容的过程中,受教师讲授与学生理解能力、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条件约束,未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向性、突出启发性,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快捷、更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如使用手势、形体语言、图形、动画、录像等)进行。考核手段也基本采用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分值结构安排,没有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目的、双语教学定位、教学内容等对考核形式与效果的影响。

(五)教材选取的困难

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客表达的地道、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真正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客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程度相当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有的是标准或规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或者有的是教材编写的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

三、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

建立双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培养学习研究能力为导向,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多个方面。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在双语教学中,要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应是通过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第二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其次,教学大纲设计要与教学计划相一致。再次,设计教学程序。教师要将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编排,把教学的内容按照相关性、学科发展的先后或难易程度等依次展开,逐步将学生引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改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画面清晰、色彩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带动其听觉,有助于提高其听力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重复性可替代语句的使用、夸张的手势和体语、设问、图画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时,才易于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三)改革考核办法,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

设定的制度将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而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只注重死记硬背转变为注重研究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考核制度。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而非在期末考试中,因而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不能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例如,平时讨论、学术论文写作的成绩应占总评成绩相当的比重。期末考试要考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选择教材,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双语教材要内容新颖、难度适中。为掌握国外会计准则、国外管理理念的内容,应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

此外,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收集本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资料,下载供教学使用;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财经网站,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围绕一门课程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供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结语

会计双语教学需要在教学管理、理念、实践、方法等各个方面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需要按照系统观原则建立合理的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运兰.双语教学采用西方会计教材差异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2):118-119.

[2] 向友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2):74-75.

[3] 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

[4] 余志君,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8.

[5] 于侃.双语教学方法探索[J].华章,2012,(5):165.[责任编辑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30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2

一、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1.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59―1970年1971―1985年以及1985年至今。1959年新加坡独立后,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模式并未摆脱传统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以讲授传统语法为主。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双语教育,即英语与另外一种官方语言并用,在当时众多的官方语言中,新加坡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采用“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新加坡与国际经济和文化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育,新加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通过语言分流使得双语学生接受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更高层次的教育,重金聘请国内外名师等砝码来吸引人才;通过大众传媒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这些积极措施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新加坡英语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80年代中期至今,新加坡的英语教育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等细节问题,如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总体来说,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早,体系完备,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开展,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改革趋势

新加坡人认为,英语虽不是母语,但它是国际性的语言,又是本国经济、科技法律和行政的通用语言,英语的地位巩固、用途广泛,所以,必须保持英语的教学和发展水平。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还要加强母语的教学和应用,政府准备今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1)增加母语作为媒介的科目,在科技领域和辅助教学等方面加大母语的应用。

(2)鼓励母语能力强的学生读高级母语,高才班考试中设母语考试科目,提高母语的地位。

(3)全面发展全国邻里学校学生的母语能力,更好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对优先发展教育问题提出三个目标:

(1)确保课程实用,符合21世纪的需求。

(2)确保在未来五年内全面落实教育资讯科技总计划。

(3)确保国民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中心。特别在国民教育和科技总计划中,母语、母文的应用有着专门的规定,提出了国家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二、我国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同新加坡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同,因此不能照搬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但是,我们应当了解现状,加强比较研究,提高认识,加快发展。

1.我国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过程中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发展历史,但双语教育在各民族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相当的重视。就藏族教育的历史而言,公元七世纪时就有明确的双语教育思想,如赤松德赞时期所画的一幅图案最能说明问题:从海水里生长着一朵正在开放的莲花,上面托着一卷书,书上托着一把锐利的宝剑,宝剑两面的莲花叶瓣上托着两只双头鸟。在这幅图案中,莲花代表品德教育,宝剑代表智育教育,双头鸟代表双语教育,其中的书卷代表学科,就是说受教育者在全面接受德育教育、智育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他有了莲花般的品德的基础上,不论学习什么学科,才有可能培育出有用的智能,这幅图案形象地表述了德育、智育和双语教育之间的关系。1949年以后特别是是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同时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了各民族所享有的使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权利。可以说,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时间,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具有双语能力的各种专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不断发生变化,双语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从双语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加强研究、提高认识。

2. 推进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外语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特别应通过如下途径不断深化,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外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外语创新应用水平,是进一步改革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

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和灵活应用,由于英语的国际化使用和工具性特征,在外语学科实践中,应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外语教师要采取“参与法”、“任务法”、“讨论法”、“角色法”、“情景法”、“操作法”、“演示法”、“解决矛盾法”、“过程法”、“案例分析法”、“文化对比法”、“行为比较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经验、辨别力、和思维潜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悟性等内在的学习机制,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再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内容的充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们可以采取人类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并提供社会对高校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如管理。经营,推销,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常识等,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加大外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研制开发,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以现有部级或省级精品课为模板,并在其它课程中辐射和推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充实课程内容。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数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96-02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逐步提出了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引用原版教材,提高双语教学课程质量,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的明确要求。

许多实施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以分析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拓国际化视野的观点。

虽然双语教学有着这样那样的好处,但对于一些理论难度高、逻辑分析强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实行双语教学无论是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而言,还是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大学本科生而言,难度都是相当大的。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具有相当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的能力。但纵观我国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是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许多学了10多年英语的学生既听不懂也说不出英语来,直接用英语交流存在巨大的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双语教学才不会致使双语课程流于形式呢?下面笔者以《高等数学》为例,就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 《高等数学》双语教学已有模式的分析

近10年以来,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高等数学》双语课,在网上能容易查找到开设《高等数学》双语课的大学有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从维普、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中以“高等数学”和“双语”这两个关键词作为题名进行搜索,发现从2004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并不超过30篇,且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对《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探索和思考,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的《高等数学》双语课程还处于建设之中。从这些发表的论文来看,目前《高等数学》双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据课堂上使用英语比例的多少而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过渡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选择原版教材,辅之中文教材,课堂上使用全英文(或英文为主)的PPT教学课件,或全英文(或英文为主)的黑板板书,教师的讲授语言仍然采用中文,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都可以使用中文,但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和完成作业,考试采用中文或附有中文翻译的英文试题进行闭卷笔试。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使用英文听说的时间较少,主要还是英文读写,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对于今后阅读英文文献有较大好处。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对于一些希望通过双语课程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学生来说是达不到要求的。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国家推进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只是过渡时期采用的一种过渡办法。

第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配合中文教材,课堂上使用全英语的PPT教学课件或黑板板书,教师使用50%英文和50%中文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采用英文完成作业,回答问题时尽量采用英文,可以用中文帮助回答,考试采用英文试题进行闭卷笔试,试题中对个别有需要的单词进行中文翻译和注释。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用了更多的英语听说,可以更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显然这种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要比第一种模式的高,基础稍差的学生可能不容易接受,使得双语教学被称为“一锅夹生饭”。

第三,“沉浸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致力于创建一个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无论是教材、PPT课件、课堂教学用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是作业或考试,全都采用全英文的方式。当然,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如果能使用这种模式顺利进行教学,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就称得上是国际化人才,这就是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具有非常好的英语口语,并且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要讲授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学生也要能听懂老师所讲,头脑里还能立即做出思考和反应,这就要求学生也要有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并且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都要好。可见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要直接采用这种模式恐怕对许多高校尤其是非“985”和“211”的院校来说,是不适合的。实施这种模式的双语教师最理想的人选应该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这样才可能用英语自如地讲授《高等数学》内容。

二、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

前面讨论的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从可行性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要便于实现一些。但第三种模式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还能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国外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国际化的视野看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三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各取所长,摸索出一套“渐进式”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刚开始教学时,可以先采用“过渡式”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刚刚接触《高等数学》时,需要给学生一定的适应过程,并借此过程打好基础;待学生有所适应后,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对英语的亲切感;最后进入“沉浸式”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以及用英文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渐进式”是以时间轴为主线,逐步过渡的过程,因此绝不是从完全独立进行的某一模式突然进入下一模式,而是循序渐进、连续变化的过程。从使用英文和中文的比例来看,可能开始时是0:10,慢慢地变成1:9,再变成2:8……最后变成5:5,到了这种程度,应该说学生就已经基本适应双语教学了。

三、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

执行这种“渐进式”模式的时候,又可以分成下面几种不同的具体方式。第一,按照课程初期采用“过渡式”模式,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授课教师逐渐使用更多的英语表达,从几乎不用英语表达到对基本专业名词使用英语表达,再到对定义、定理的叙述用英语表达,最后对问题的分析都全部用英语来讲解,使用英语的比例可能从0到10%再到20%,接着到50%,最后接近100%。第二,大学的课程一般一次是连续上2到3个课时,那么当初期的“过渡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每次上课的2到3个课时中执行先“过渡”,再“混合”,最后“沉浸”的“渐进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用英语直接思考问题和用英语进行表达,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旦遇到学生反应慢跟不上,表现出明显吃力的情况时,就要重新回到“过渡式”,用中文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再让学生课下阅读原版教材,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记忆一些专业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并阅读相关的一些原版资料加以巩固。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双语教师不要害怕教学模式的反复,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正视,不能回避,搞清楚学生的困难所在,才能思考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对于把握学生的状态,一方面需要双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思维是否跟得上,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还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双语教师还可以“主动出击”,设计一些问卷调查,在双语课程刚开始时、进行到一半时和结束时,让学生回答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状态,及时地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我国的双语教学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一直是从事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提出的“渐进式”教学模式结合了现有的三种模式,针对如《高等数学》这样的理论程度高、难度大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并熟知教学内容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状态并及时调整。在学生和教师的通力配合下,相信我国的双语教学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瑞,梁保松,苏克勤.高等数学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 薛欢庆,孙凤芝,赵冬霞.高等数学双语教学分层递进式模式的实施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 申笑颜,孙慧哲,苗丽华.高等数学的双语教学实践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8.

[4] 李路,赵德钧.大学教学分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2(8):100.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必然选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1]。我们教研室在吉林大学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的积极倡导和资助下,在医学七年制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双语教学中,由于其语言的变化,使该课程教方与学方的各环节需要有整体的变革:包括教方的教材选用、备课内容、课时安排、讲解方式、考试方式;学方的预习内容、听课方式、复习方法等[2]。因此,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免疫专业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选好合适的教材,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着内容难易适当、价格符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原则。我们先后尝试了三类英文教材:(1)开始为了降低教材的价格,采用自编教材,从原版教材中精选出与中文教材较为相近的章节和内容。几轮使用之后,教员和学生都感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自编教材的英文水平肯定与原版教材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图表不够丰富和生动,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www.133229.coM(2)随后,我们选用了高教出版社影印原版教材“roitt’免疫学基础(roitt’essential immunology)”。该教材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篇幅较长(100万字),内容较为复杂,这与我们可得到的授课时数相矛盾。(3)最后,在国内现有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影印教材中选取了科学出版社影印的“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47万字)作为英文教材,并选用与之相应的中文教材配套使用。这套教材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经过了几种教材的尝试,选到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原版教材的使用使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原版医学文献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制定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较为科学并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了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略)

tab.1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hours

3 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为了进行全英文“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制备适应所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双语授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制作了适应双语教学的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其课件的特色为:

(1)完整配套:制作了全套配合所选原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理论内容丰富,清晰并有条理的反映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清晰生动:课件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片生动,条理清晰。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把握前沿:及时增添免疫学新进展、新信息。

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全英文“医学免疫学”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使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有利于弥补对语言表达理解上的障碍。

4 授课方式建立

课堂讲授方式是双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免疫学课程是本学校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率先在整个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我们试验了多种方式,从中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

(1)全英文全程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采用了全英文全程授课。这一方式在40人以内的小班,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小,效果还可以。但随着招生量加大,学生达到200人的大班,这种全程全英文的授课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降低和学时不够用的现象。

(2)英文与中文比例逐渐增加方式:首先,在开课的前2~3章,主要用中文讲授,强化英语专业词汇;随后,逐渐增加英文讲解比例;最后,在免疫应答之后,由于免疫学基本内容的掌握、词汇的熟悉和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进入全英文授课。经过几轮的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学生达到了可以听英文讲解来充分掌握免疫学知识量的水平。

5 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原则上应该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运用英文的能力为辅。为此,将考试方式进行了“多样化”改革:

(1)闭卷“考试”与开卷“综述”相结合。最后的考卷是测定学生最终掌握和记忆的知识。但在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英文阅读、英文思维和英文写作能力,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了免疫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自己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内容,通过自学进行理解,并用其个性化的方式“综述”出来。结果,在学生们“综述”作业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锻炼和个性思维的展示。

(2)闭卷“考试”中采用英文必答、中英文选答相结合。由于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我们的考试是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要目的。如果考卷单纯要求全英文答卷,一些英文基础较差、而免疫学学习很好的同学将无法测定出真实的成绩;但如果全部试题都可以中英文选答,就会失去让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名词解释和概念性问答的考题中,要求必须用英文回答;而论述性和理解发挥的考题,可用英文回答,也可用中文回答,但中文回答所得分数为英文回答所得分数的80%。

6 结语

经过全方位的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过双语教学,带动了自身的专业学习,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使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大大提高;学生通过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既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又是与基础、临床各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该课程恰当、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而且对后续学科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5

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

在解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释一下“双语教学”的概念。英国着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在《朗文英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二语言,也就是通常说的外语作为学科的教学用语,这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学习外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语言来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能力[2]。第二语言是一种媒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此可以认为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背景下,教师在课堂

上通过国际化语言英语输入医学信息与知识,进行医学实验与讲解,用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掌握医学相关知识与操练的能力。使用医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医学专业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在我国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试点的实践表明,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首先,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掌握医学术语也是国际医学专业教学的通常做法,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其次,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也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三,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阅读医学专业的论文与书籍,积累医学专业的信息知识是医学生迎接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国际医学专业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医学专业学生在运用两种语言能力以及医学知识与文化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对于学习者而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通过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达到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4]。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习得英语和交流语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在医学双语课堂上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医学专业“双语教学”需要特定的语境存在,也就是只有当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不仅反映在双语课教学上,还反映在医学实验或其它医学实践活动中。

2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发展

2.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即课堂教学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2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课堂教学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3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医学专业学生先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学。

在中国的医学院校由于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普遍较为重视,而且随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多医学专业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也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和浸入型双语教学的原因。二者相比较,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但是在医学专业实际双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外语接受水平和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对于条件不成熟和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先在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然后在三、四年级再转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无论教师选择和运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扩大学生医学英语词汇量,提前讲解涉及医学内容的词汇。(2)医学内容涉及的语法较难理解时,可先讲解语法。(3)教师讲解医学内容所使用的英语句子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外语接受和理解水平。(4)授课时要利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5)课堂上双语教师可以用母语回答学生问题,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使用母语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20%的限度。

2.2 注重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开发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原版医学教材,目前国际医学界进行双语教学的普遍做法是引进原语言目的国的医学教材[5]。如引进英美、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的原版医学教材用于专业课教学,这样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外语医学教材,但是不利的因素是如何选择具有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版教材,因为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选取决定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有一种方式是医学院校与外语出版机构合作编写适合于自己的双语教材,这里可以采用对医学专业双语教材进行专家评审和教材立项的方式开展,这样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授课教师在双语课上也可以参照国外的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编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讲义。

2.3 采用病例教学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病例教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或专业课知识,比如教师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提出有关病例(如黄疸、呕吐、便血等常见病例),通过病例教学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 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

采用病例教学要结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病例照片与模型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双语课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再有一种病例教学就是模仿国外医生与患者就诊程序,要求学生用英语问诊患者,而模拟患者的教师则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问诊,然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迅速做出诊断,达到临床知识和医学英语的双语教学同步提高。教师采用病例教学需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2.4 建立医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在建立双语课程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本科学制是5年,在双语教学的初始年级(如一、二年级)一般不宜将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评价体系要顾及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应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这样评价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的导向性,因而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激励手段。构建双语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要改变评价中重知识、重书本的倾向,要将外语听说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列为评价内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发展评价,笔者认为在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医学生外语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分年段双语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包含医学学科专业用语和专用句型。而在学科目标评价方面,应对双语授课的医学学科进行研究,调整其发展目标和相关评价标准,使之与外语学习相适应。

3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医学院校难以适应全英语教学,因此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势在必行,可以为医学“双语教学”铺路架桥。以往的医学英语资源以科普文章为主要素材,在课堂上以语言分析为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发挥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的优势。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应包括医学术语、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核心期刊医学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医学科普演讲等等。这样在双语教学中才能进行系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为医学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服务,也是加强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实施医学专业双语改革的措施。

另外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工作量高于一般专业课程,所以双语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与教学效果评估应作必要的加权处理,以提高医学专业双语教师工作积极性。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过程,需要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同时给予医学院校更多的教学方面的自,如自由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且把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转移到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上,加强医学英语交流的考核,建立医学专业英语试题库。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浅谈 中小 双语 教学 模式

我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形态。双语教学就可因对象母语的不同而分为藏汉、、蒙汉、朝汉教学等多个不同的形态、类别和层次,其受教育人数之多为别国所罕见,并充满了学术兴奋点。目前正在一些省市和学校进行试点的英汉双语教学也已成为了教研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赞成者不少,疑虑者亦众,试点中的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都会发人深思。本文就蒙汉双语教学的学科定位、模式与要求、内在限制与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三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无限潜力,使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关注并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展开,在优化教学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国内少数民族中小学校的汉语文课程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课程。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现行教材未能充分关注当代蒙古族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发展水平,其内容和结构未能从学生汉语言语能力的实际出发,以至于在中小学这一关键的学段,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些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汉语能力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年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改革都未能受到充分的关注。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规和文件,为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我们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立足于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的实际,借鉴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民族教育、蒙汉双语教学、汉语第二语言学习、汉语汉字的规范等诸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针对蒙汉双语教学中小学汉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发民族汉语教学的资源和潜力,对中小学汉语文教材进行理论重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重构理论,强调民族汉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和跨越性,提出三级弹性教学机制,教材结构由文体主导转变为能力级别的分层递进,将确定的主题内容与教师学生自选内容相结合。在教材中充分关注和落实大纲中“加强语言实践”、“促进民族学生现代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实现由讲读中心向言语实践中心的转变。强调新编教材内容应主题积极,同时更要具备创新性、文学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特质,给民族汉语文学习中的教师和学生以“乐教”、“乐学”的支点,并为师生提供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对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理论重构,期望能够推动教材改革的深入,加强文汉语教学的建设和研究,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蒙汉双语教学的开拓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要求

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各科教师或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除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分解性、生成性、贫信息性、冗余性、选择性、控制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等十大特点。可以表现为标准语、简化语、扩展语、重复语、回避语、问题语、提示语、注释语、无声语和混合语等十种不同形式。实行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把这些特点形式灵活、得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不是所有能够读懂外语教材的教师都能用外语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教师应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母语的各学科专家,至少也应是掌握了教学语言的各学科专家。

三、相关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笔者通常把师资和教材的缺乏看做制约双语教学的两大瓶颈,但最重要、最致命的因素应该是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受学生现有汉语水平的限制,中小学阶段数理化各科的双语教学,理解起来都有不小的难度,许多学生对专业术语和英文语句都不太懂,阅读尚且为难,听起来就更困难了。即便是简单的学科词汇、板书、布置作业、命题,师生间的互动都成问题,对学科知识讲解和理解的状况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所以,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的接受程度、汉语水平才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根本和前提。可见,多渠道、大批量地迅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教学的对接度,才是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畏首畏尾,因为双语教学本身就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其坐等,不如迎难而上,并以此作为促进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难得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