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新疆双语教师少数民族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在我国制定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法律条例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从多民族和多语种的实际国情出发,依照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充分遵从各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意愿,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双语教育制度,以求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实际需求。尤其是要针对实际情况,整合教师资源,重视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师队伍。

一、目前新疆双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师是一种特殊的教师类别,此类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还要能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简单地说,双语教师就是能熟练使用非自身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的教师。双语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非常高,他们既需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能精通双语文化,具备有良好的双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双语来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质量。

1.教师实际数量严重缺编

首先,当前新疆地区存在着双语教师表明上整体数量超编而实际数量却严重缺编的情况。例如,在乌鲁木齐,许多的民汉合校自身已经是教师数量超编单位,但由于自身缺少双语教师,因此大量聘请代课教师来顶替缺口,这样便造成了双语教师整体超编而实际缺编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部分学科教师缺编的情况。当前双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双语美术、思想品德、科学及综合实践等对汉语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的开设,双语教师出现了严重紧缺的情况。因此学校为满足教学需求,只要是那些汉语水平较高一点的人,学校都会招聘他们来充当双语教学的教师。

2.教师质量问题严重

在当前新疆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民族教师所占比例非常高。虽然这些教师大多有较高学历,对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就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说还非常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普遍偏低,从而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总之,当前新疆双语教学的教师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教师培训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尚未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新疆双语教育实行时间还相对较短,因而在双语教学和师资培养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在教学上,如在双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理论,没有理论作指导就不利于双语教学工作科学地开展,不利于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师资培养上,当前使用的有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这两种培训方法缺乏深度和理论支持,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另一方面,尽管当前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已经与高校教育取得了合作,但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因而培训出来的双语教师自身素质并不高,并不能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

二、完善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其不仅要完善培训制度,而且还要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首先,相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双语教师的利益,保证教师能够获得较好的物质待遇。其次,相关部门要做到努力关心双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双语教师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从而激活他们投身双语教育事业的热情。

2.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关键。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谨慎引进教师人才。提高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师资力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一条非常重要途径,将优秀的高素质双语教师引进来,能够使师资力量得到壮大,使教师队伍更加完善。但是在引进教师人才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要切实把好关,不得让低素质的双语教师有“走后门”的可能,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笔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强对下级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控制,严厉打击那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第二,合理出口教师人才。首先,要打破“铁饭碗”制度,实行双语教师淘汰制和聘任制,对那些素质低、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再次培训后上岗;而对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则采用高薪聘请;其次,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师队伍中表现好的、优秀的人才给与奖励和提供晋升机会,做到优秀人才留得住。最后,可以采用提前退休制,将那些不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师用退休的方式请离岗位,为双语教师上岗提供机会。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双语教师;专业汉语;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25-02

一、前言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开展双语教师培养及培训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施了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及完善的制度保障下,积极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提高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一直是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近几年,许多研究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实践探索,这种“教研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教学改革,使得双语教师的培训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参训教师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研究缘起

自2011年以来,笔者一直承担学校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尤其在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讲授中,以38名参训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任教学科、学科背景、汉语表达能力及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科知识培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任教学科:38名参训教师中,只有14位教师长期或者间接从事过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占总人数的36.8%。这意味着多数参训教师不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及学科特点。

学科背景:38名参训教师均为非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其中有理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背景的为18位老师,占总人数的47.4%,这意味着在科学专业汉语理解方面,大多数教师或许存在理解的障碍。

汉语表达能力:通过入学前口语表达测试来看,只有4位参训教师发音基本标准,吐字清晰,与测试教师沟通没有障碍;有18位参训教师基本能听懂测试教师的表达内容,基本能用句子表述,但回答与交流时,表现出吐字不清晰、语序颠倒、用错词语等现象;剩余16位参训老师,在测试的时候,要么基本不回答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要么只能断续用两到三个词语来回答问题,基本不能完整表述句子,更有甚者完全听不懂测试老师的表述。这意味着在科学专业汉语课讲授中,增加了专业术语强化的难度。

专业知识方面:38名参训教师在入学时都参加了培训方组织的专业摸底考试,目的是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试卷类型包括填空题(针对专业汉语常见的词汇组词、标注拼音,占总分值20%)、判断题、连线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测试内容来自小学科学书,难度适中,占总分值80%)。通过测试、分析试卷得出,只有2名教师考了60分,期中78.9%的教师处于45分以下;从答题情况来看,基本在专业知识方面丢分严重。

很多参训教师没法理解专业汉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鉴于此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分析小学科学专业教材知识结构后,结合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最后发现,“做中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能够放开束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可以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快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

2.概念界定

双语教师:也叫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双语教师可以是少数民族教师,也可以是汉语教师;可以是使用汉语授课的教师,也可以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可以是能够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两种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具备双语能力的双语教师),也可以是只能使用汉语或少数民族语一种语言授课的教师。

但本文中的双语教师特指少数民族教师,只能使用少数民族语一种语言进行流利授课的教师,即使是掌握了另一种语言能力,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专业汉语:为提高双语教师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主要呈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专业词汇及教法,教师参训根据自己进修的学科,选择相应的专业汉语课程。比如,本文中指的小学科学专业汉语,使用的教材由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编写,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章节体系是按照小学3~6年级内容体系进行梳理的,主要包括两个模块,以内容提要呈现的科学知识模块和以教与学呈现的科学活动、科学方法等。

“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最早是由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杜威提出的。而我国普遍专家学者整体认为,“做中学”是针对科学教育而言的,“做”和“学”的真正内涵是指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其核心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与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在内涵上一致的。

但本文中的“做中学”并非指纯粹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而是包含了参与式活动、验证性实验、课堂教学模拟等在内的活动,参训教师在参与此类活动中在专业术语理解、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做中学”课堂教学案例1.案例描述

纸是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中第一部分的内容。此节内容由两个概念(纤维、纸浆)和三个教学活动(纸的观察、造一张纸、不同用途的纸)组成。笔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及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引导参训教师“做中学”中完成“造一张纸”教学活动。

【教材内容呈现】

活动目的:经历纸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感觉到纸张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节约用纸的习惯。

材料:纸巾、杯子、水、搅棒、棉布、毛巾。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这次会议是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去年以来全区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对下一步抓好这两项工作作出部署。刚才,各地州市汇报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打算,范崇民同志按照部务会的要求作了讲话,我完全同意。*月*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听取了基层办关于这两项工作的汇报。对各地州市的工作,部务会是了解的,总体上也是满意的。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希望同志们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工作,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岁末年初的几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多次强调,今年要作为“社区党建工作落实年”,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这是今年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初部务会又提出,在抓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的同时,还要把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做到两个重点一起抓,整体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是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能力、强化基层基础管理服务功能、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搭建服务群众第一平台的重要手段。稳定始终是新疆的大局。在新疆,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总的来看,目前全区大局总体平稳,形势是好的。但境内外敌对势力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不会放弃他们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的图谋。特别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还是平息19的第20个年头、取缔“”组织的第10个年头,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趁机进行新一轮捣乱破坏活动,我们同敌对势力之间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颠覆与反颠覆、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将更加尖锐复杂。此外,受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矛盾也有可能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隐患,始终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实践反复证明,凡是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真正管用的地方,社会就和谐稳定,经济就持续发展,人民就安居乐业。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把影响稳定的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是社区党组织掌控社会复杂局面、履行维护稳定职责的有效抓手,对于筑牢城市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治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培训班上,王乐泉书记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如果真正落实了,维护城市稳定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服务群众始终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也是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认真做好体现群众意愿、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城镇困难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助贫济困等工作,为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利于针对居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落实好这一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认真抓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不仅是各族干部有效开展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务实管用的重要举措,对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认真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干部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就不能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到群众当中,就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就不能更好地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少数民族干部不懂汉语,就不能更好地领会上级党委的意图,学习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基层干部学习掌握“双语”,还可以准确了解基层的各种情况,及时掌握各方面社情动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自治区党委对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始终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区广大基层干部中广泛开展互学语言的活动。这些年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坚持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要求一般化,工作措施简单化,工作效果不明显。最近,自治区党委再一次明确提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各级党委不抓不行,基层干部不学不行。我们一定要站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基层干部中开展“双语”学习培训的重大意义,坚持脱产培训、在职自学、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双语”水平。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直部门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干部都要学习“双语”、使用“双语”。今明两年,要重点抓好县市组织部门、乡镇机关、站所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特别是组工干部要学好“双语”,作出表率。要通过两年的努力,使不会“双语”的乡镇干部都能够参加一次“双语”强化培训,并结合驻村、包村等工作,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双语”水平,使县市组织部门、乡镇汉族干部能够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与群众直接交流;少数民族干部能够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具备一般的汉文字书写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抓好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是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也是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把这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局工作去部署、去推动、去落实。要定期听取组织部门的工作汇报,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加强这两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地州市、县市区党委书记要经常过问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部长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带头学好“双语”,做出表率。要抓好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习培训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统筹考虑各项工作和干部“双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合理安排干部参加“双语”强化培训,发挥乡镇党校、干部夜校的作用,督促干部坚持在岗自学,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双语”水平。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做出榜样。要把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履行岗位职责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带头包片包户,及时分析、研判收集上来的各种信息,特别要注重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预警性信息。

要坚持和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为了加强具体指导,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了7个县市区作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的联系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确定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地州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个乡镇、一个社区,主要领导要联系情况最复杂、困难和问题最多的乡镇和社区。要经常深入到联系点进行调研,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联系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展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要把联系点建成工作示范点,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抓好工作落实,做到统筹兼顾,

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方面,2007年11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转发了伊宁市的经验;2008年8月,自治区党委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对落实好这一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方面,2007年4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党委领导也多次对做好这项工作作指示、提要求。3月14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专题研究了这两项工作。应该说,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具体措施,不断加大推进力度。要组织力量对这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落实工作的突破口,确保这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一是要在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上下功夫。社区干部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前不久自治区已对全区所有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专题培训。各地也要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二是要在完善制度、发挥社区干部主导作用上下功夫。我们要求每个社区干部都要分片包户,经常进家入户、掌握情况,对居民基本情况、社区社情动态做到应知应会,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居民的不同情况,有所区别、分类管理,重点了解掌握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的深层次信息。三是要在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上下功夫。社区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仅靠社区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组织和工作覆盖,按照属地管理、务实管用,灵活便捷、覆盖广泛的要求,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推进在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和在居民楼栋、单元建立党小组的工作。四是要在建立群防群治网络体系上功夫。要着眼于掌握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建立一支由社区干部、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和爱国宗教人士等组成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延伸信息反映触角,形成覆盖广泛、反映灵敏、处置果断、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网络。

要把软任务当作硬指标,大力加强县市组工干部、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一是要抓好脱产培训。每个基层单位包括乡镇、站所、街道、社区,都要制定本单位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地州市和县市区要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分期分批对不会或不能熟练掌握“双语”的乡镇干部进行“双语”强化培训。二是要抓好在职自学。乡镇每一名干部都要制定学习“双语”的个人计划,坚持和完善“结对学”、“一帮一”等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之间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网上“双语”课堂和乡镇干部夜校,组织干部自学。乡镇机关召开的各种会议,提倡汉族干部用少数民族语言发言,少数民族干部用汉语发言。三是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乡镇干部“双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安排不会“双语”的干部特别是汉族一般干部驻村工作或到村任职一年以上,使他们在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双语”能力。

除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和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这两项重点工作外,基层组织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也很重要,任务也很繁重。各地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好重点工作,又要积极稳妥地抓好其他各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进行考核

加强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各地州市、县市区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一级党组织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开展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督查,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好落实。督促检查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对各地、各单位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对发现的典型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对存在的困难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对抓工作落实不力的要提出批评。今年适当时候,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由部务会成员带队,派出若干个检查组,对各地开展这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 本文在阐释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语”应用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利用“双语”开展工作的问题,并就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探索性地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工作的科学开展有所启示。

何为“双语”?简单地说,凡是使用两种语言的都可以称为双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学校工作中都普遍存在;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是指汉语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两种,可谓“民汉兼通”。使用“双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学和工作早已兴起,现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笔者欲结合科研与工作实践就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问题作初步探讨。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双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双语”应用已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培养“民汉兼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在促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地区人民文化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双语”应用是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体现民族、语言平等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语言是区别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工作是承认民族平等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前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力手段。

第二,“双语”应用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汉文化传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学习汉文化的客观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借助地区母语,“双语”应用必不可少。

第三,“双语”应用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学生智力,提高民族素质。语言具有工具效能,是学生心智活动的重要工具;“双语”应用者拥有两套交际手段,可以通过灵活应用两种语言来教授不同民族知识,学生掌握“双语”的过程也意味着个体智力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

2 利用“双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中有关于消费影响因素的阐述,如:偏好、效用、收人与时间约束、机会成本、替代效应、边际效益以及价格弹性等;语言也是如此,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使用人数、社会开放度、学习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随之而体现出来的是成本与收益,如学习、机会与心理成本、经济、心理、代际收益等,这些都可以基于经济学来分析,是本文“双语”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山东大学宁继鸣博士着重探讨了语言成本收益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及其关系,认为语言成本与收益间有如下基本关系:政策决策与实施成本Cp、语言的学习成本Cs、语言学习的机会成本Co,个体所有语言的收益总和Rb、促进交流与贸易的收益Rt,语言代际收益Rg、语言民族文化收益Rc、语言心理收益Rm、语言政治收益Rp等等;总体研究证明,使用相近或相同的语言交流会拉近彼此的关系,提高工作效果。上述研究为使用“双语”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效果高度依赖语言交流的顺畅与深入程度,使用地区语言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感情与信任回报。

以本文中提及的语言成本C与交际收益R进行关系考量不难发现,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二者呈反比关系,即C=T/R。也就是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当交流时间一定时,语言成本越低,交际收益越高;语言成本越高,交际收益越低。而语言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语言应用能力,即语言交流能力越强,语言成本越低,语言沟通不畅则会提升交际成本,影响沟通的效果(收益)。因而从推进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和融洽发展,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双语”应用能力

3.1 科学开展“民汉兼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1)放慢速度,缩小规模,延长时间,调整结合。首先,校本培训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是对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还是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的提高,速度都很慢,应该选拔有一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教师优先培训,并缩小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延长培训时间,可以将培训计划时间延长至一年或更长时间,避免因时间短流于形式;第三,将双语教师培训与考核评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2)从培训对象选择上下功夫,严把入口关。严格审查制度,首先杜绝汉语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参加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其次,挑选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速度与质量,避免培训资金浪费;第三,合理分配双语教师培训名额,重点向汉语水平较差的少数民族教师倾斜。

(3)调整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培训质量。适当增加听说、公文写作等实践课程;多采取听、说方法开展教学培训,避免过多的理论讲授;适当增加培训实习机会,让培训教师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对双语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建立双语教师培训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对培训完返回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师的“双语”使用情况予以跟踪考察,保证受训教师切实发挥“双语”作用,并将其实际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对“双语”应用不力的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安排重新培训学习。

3.2 选派优秀“双语”青年教师充实双语教师队伍

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入口渠道,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优先录用与聘请具有双语能力的汉族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担任工作继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充分调动大中城市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基层支教、锻炼,锻炼其“双语”能力,对实习支教完成、愿意回到学校工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到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3.3 设立专项资金,聘用优秀人员,解决双语教师缺乏问题

为解决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缺额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因教师缺额受到影响,同时考虑到当前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基础差、培训无效果,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从兄弟高校或基层中学选聘优秀双语教师,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绿色心理环境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 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数民族双语在职培训教师,他们从全疆各地来到这个集体中,背负着即将成为新疆双语教育脊梁的责任.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如何适应教师与学生身份双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继康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决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双语培训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下面我围绕这个公式阐述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

这是双语培训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双语培训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双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双语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双语培训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双语培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语言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自然降临。

双语培训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们或者来自全疆各地,远离亲人.从小家庭骤然过渡到陌生的集体,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思念父母妻儿,对生活的不适应困扰着他们。或者家在乌鲁木齐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担心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女教师)。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纯汉语环境打破了教师们过去熟悉的民族语言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适应,这和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2.“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通过问卷结果及对个别教师的心理咨询,我发现部分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为不仅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调查发现,这些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的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双语培训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何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强烈的不适应会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们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社会竞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双语培训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都来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心理辅导,化压力为动力,为他们构建绿色心理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无污染,有合理压力,具有和谐学习、生活氛围的无焦虑的双语培训教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对心理进行“环保”.帮助双语培训教师塑造健康无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压力机制的效应告诉我们,人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没有一点压力,人将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无时无刻的压力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机体的适应是被动地缓解压力,一个人更应该主动缓解压力。下面是一些给双语培训教师减压的处方:

1.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听说能力

帮助教师设定目标负载,抛除垃圾负载,减轻压力。学习的压力多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当沟通没有问题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扩大知识范围,学习用汉语规范地授课、写教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较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双语培训教师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提高工作抱负。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着其承受压力的水平。大多数双语培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原所在学校的任务来学习双语教学,没有对未来工作事业的规划.被动地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其内部动机来驱动外在的学习表现。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维护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我们要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团体辅导的作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双语培训中的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所限,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达标程度较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会遇到比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更多、更大的困难、障碍和不适应,这就给个别心理咨询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优势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适应环境,完善和发展自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4.其它方法。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乡干部双语学习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党支部高度重视场乡、村两级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把乡机关干部学习双语作为现固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从而研究部署乡、村两委干部双语的学习应用。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开展双语抽考测试,通报考试结果,交流好的做法与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我乡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深入,督促干部学习双语。在党支部中心组学习中,乡党支部书记青美多吉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双语。亲自对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情况进行测试。把乡干部学习双语作为轮训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创新学习形式,健全制度,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了场干部双语学习应用能力。

(一)充分发挥乡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分层次开展乡、村干部双语培训工作20余次。在教学理念上,以提高学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会话水平和读写能力为突破口,采取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双语水平。

1、结对帮学,相互促进。每周五定为双语学习课、藏汉交流和藏汉干部“一帮一结对子”、“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开展培训,今年双语学习共计24次。有效地促进了场干部的双语学习应用。结成互学对子,共同学习提高。实行藏汉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尽可能的为乡、村干部提供双语学习机会,在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增进友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有效调动了乡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场干部双语学习效果。

2、重点学双语常用语、学理论。成立了“双语”学习领导小组,坚持各项学习制度,每天坚持阅读或观看半小时的汉藏报刊和新闻联播等,不断现固和提高藏汉汉语水平。

3、强化学习,全而提高。乡干部听、说、读、写双语方面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乡干部的会话水平和读写能力。列出难点、重点,挑出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反复领读,并要求每名干部制作一张双语学习小卡片,随身携带,随时记下与牧民交流中遇到的生词难句,随记随学。

4、在每周五的双语学习中,把双语学习定为一项专门的课程,在学习中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进行轮讲,加强藏汉双语的表达能力。注重学习效果,提高干部“双语”学习应用的实效性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抓乡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乡干部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少数人学习转变为全体干部一起学,乡干部学习双语的紧迫感、自觉性明显增强。随着藏汉双语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知识面广了,获取的信息量大了,头脑更加灵活了,汉族干部会藏语、藏族干部会将汉语;乡干部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强了藏汉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藏汉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干群关系;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乡干部双语水平明显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在提高基层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大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大力提倡和鼓励少数民族干部自学汉语、阅读汉语报刊、文件,以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对少数民族干部汉语学习情况不定期地进行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将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增强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提高少数干部汉语实际应用水平;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演讲竞赛,提高乡、村两级干部写作和语言表达水平,丰富少数民族干部汉语知识。

通过双语学习应用,现在乡、村两级干部可以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完成各类总结,汇报材料;汉族干部也能说简单的藏语,与牧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学习培训的过程中部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些干部对双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导致学习效果差。

2、许多汉族干部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习藏语的技巧,影响了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不系统,口语和文字没有结合起来,学藏文没有真正理解意思,学习效率低。学习的主动性差,为了应付而学,没有养成相互学、长期学,不懂就问,知道就教的好习惯。简单的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导致学过的东西经常忘记。

三、下一步开展双语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