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标语范例6篇

新农村建设标语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1

[关键词]农村标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性

[作者简介]杨?摇丹(1989―),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摇330063)

一、农村标语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载体

有人认为:“农村里的标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政治标语、商业标语和行政标语。政治标语是指过去革命和运动年代残留下来的具有较强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口号;行政标语主要是指用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昭示基层政府行政行为和措施的一种权威性宣传口号。”本文探讨的农村标语是政治标语和行政标语。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农村标语必须同时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农村标语承载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且能为教育者所运用。农村标语是公权力的主导价值观和政策主张的体现,它承载了国家和社会的目标,农村标语传达的精神内涵是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同时,农村标语的内容具有影响广大农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规范其行为的作用,所以农村标语承载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原则和内容。农村标语营造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农村标语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农村标语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一种桥梁,而且主客体之间在这种联系中发生互动。首先,农村标语不仅仅是要规范广大农民的行为与道德,而且还要求公务人员作为教育者应该起到榜样和表率的作用,这样的教育者才更加具有说服力,才能够使得农村标语所传达的精神深入被教育者之中并为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积极遵守;其次,农村标语从过去的粗暴生硬的风格渐渐向现在的日趋人性关怀的风格转变,也体现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以前的农村标语中不乏“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宁可家破,不可国亡”、“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等暴力标语,这些标语使得农民群众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如今的农村标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新农村建设、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标语以及宣传优生优育、勤劳致富、村级民主的标语在农村随处可见,深刻地反映了农村标语正朝着人性关怀的方向发展。

二、农村标语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目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作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依据地位这个标准来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分为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然而具体目的则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领域,具体目的是不同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体的目标导向。例如,在经济领域,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等标语;在安全教育领域,提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等标语;在环保领域,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等标语。这些不同领域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若不以根本目标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极易发生改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农村标语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农村标语不仅要包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要倡导新时期的农民应该具备法制观念、民主观念、平等观念等。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向农民传递时政信息,例如农村标语也在大力宣传文化兴国、弘扬“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之一,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农村标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农民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人格品格等的培养,使其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份子,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标语的价值体现

农村标语作为党和国家价值取向和政策主张的高度概括,具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因此农村标语对农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人格品质、价值取向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路径,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农村标语的内容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还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政治目标,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现实目标。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非常重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农民群众的精神素质,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农民群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农村标语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农村标语离开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些空洞的文字,只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农村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农村标语的价值寓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着农村标语发挥作用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调节农村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农村标语的拟定要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

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农民群众形成益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价值观,有利于农民群众提高对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同一个地区农民之间收入、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又体现在各个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内部日益分化为个体私营业主、农业劳动者、外出打工者、农村企业职工、农村企业管理者等阶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复杂化,这就更加需要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凝聚农民群众的斗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因此农村标语不能放松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力宣传。

其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其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农民群众的斗志,把这种热情与斗志转化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共识与实际行动,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的巨大合力,是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第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农民群众适应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新环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种开放式地表述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强大合力。农村标语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形象化、生活化,将它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农村标语可以与图画相结合,例如笔者在农村里看到这样一条标语――只写了一个“孝”字,下面配了一个画面,即一个儿子再给年迈的父亲洗脚。这种宣传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能够让观看者内心有所感触与认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蒋永甫.农村行政标语与基层行政组织文化诊断[J].行政论坛,2009,(4).

[3]党建读物出版社.党的十文件汇编[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2

我国广袤的农村有着庞大的9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大跨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角逐的行列,农村广告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广告业的这片“蓝海”已成为广告公司下一个必争之地。

在所有广告形态中,墙体广告在农村的地位尤为重要,村头、房前、河边,无处不见那一条条醒目的墙体广告。为什么墙体会成为农村广告的重要载体呢?这首先与中国农村的广告媒介环境有关。大众传媒中只有电视和广播是农村居民经常接触的广告媒介,而户外媒体除了墙体广告,别无选择;再者,墙体作为广告媒介在农村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低廉的广告制作与费和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

农村的墙体广告有政治(政策)宣传、商业推广和公益传播三种职能:在政治宣传方面,它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商业推广方面,它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有力助推器;在公益传播方面,它增强了农村居民环保等方面的公共意识。墙体广告在农村的主要职能集中在政治宣传和商业推广两方面,而墙体公益广告规模不大,尚待发展。

近一个世纪以来,墙体广告在农村一次次随着政治经济风向而动,每一则墙体广告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它既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历史变迁的见证。

二、重心演进:从政治宣传到商业推广

我国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墙体商业广告。而就在三十年前,这些墙上还是清一色的口号式标语。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农村墙体广告的重心经历了由政治宣传向商业推广的巨大转变。

当代中国农村墙体广告的历史可以追述到20世纪初叶的战争年代。在那个时期,大量号召性的墙体政治标语起到了普及革命意识、激励人民投身革命事业的作用,人们借助标语这一手段宣传党的政策,发动了群众,聚集了民心,鼓舞了斗志。“打土豪、分田地”、 “建立工农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就曾鼓舞了无数农村居民参加革命,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农村墙上处处可见的激情澎湃的政治标语,成为那个年代的一道特殊景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万岁”、“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等标语作为意识形态载体,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以强烈激昂的政治色彩、不可置疑的口吻气势,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乃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表征当时群体心理的最好写照;改革开放初期,墙体标语是激励民众热情、指导工作、凝聚民心、阐述方针政策不可或缺的工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促进开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的工作重心,“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反映了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则反映了国家鼓励积极发展农村副业的情况;进入1990年代开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主题,“要想富,先修路”等墙体标语无不折射出当时农村居民对发展的迫切需要。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遍及农村各个角落的墙体商业广告,是中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动体现。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墙体已经开始零星运用于饲料、肥料等商业广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墙体广告已初具规模。如今,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满商机的农村市场成为了商家必争之地,而低廉的费用、理想的传播效果使墙体广告成为企业广告、争取农村市场份额的理想载体,墙体业已成为媒体策略组合中的重要一环。“××冰箱,省钱省电”、“婚纱摄影,请到××”……诸如此类的墙体商业广告在农村随处可见。公路两侧只要有房屋,墙上大半都绘有广告,从农机化肥、汽车摩托电动车,到手机器材、家用电器、医疗服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有需要的,都可以在墙上找到卖家。希望饲料、喷施宝、红桃K生血剂等产品利用农村墙体刷写的巨型标语,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商业推广超越政治宣传成为农村墙体广告的主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居民生活水平所发生的可喜变化。

三、风格演进:从冷酷严厉到人文关怀

农村墙体商业广告崛起的同时,政治标语并未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标语也在悄悄“变脸”——从前的政治标语冷酷、暴力、蛮横,体现了人性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淡漠,多为自上而下的传播;而“变脸”后的政治标语则充满了以人为本的人情味,以自下而上的传播为多。这一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演进,见证着中国农村前进的步伐。

“变脸”前的标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审判式,比如“一人偷盗,全家是贼”、“不读初中去打工,愧对老师和祖宗”等;(2)诅咒式,比如“毁林一行,先死他娘”,“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等;(3)宣教式,比如“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等。总而言之,大多数标语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的少;宣传公民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亲切的少。

近些年来,人本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标语逐步变得温情脉脉。“谁穷谁丢人”等标语被“穷人更需要关怀”之类更人性、更温馨的标语取代;当初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演变为今天的“精心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从体现国家意志到体现群众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共同见证了30年中国农村政策和工作思路的变化。

计划生育墙体标语风格的转变更为明显。以往的计划生育标语是“该扎不扎,房屋倒塌”、“一人超生,全村结扎”、“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宁可家破,不可国亡”、“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而如今同样题材的标语则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中国社会要和谐,人口问题先解决”、“男孩好女孩好,比例和谐更美好”、“让自己更轻松,使社会更和谐”等等。通过这些言简意賅、言辞恳切的新计生标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回归、时代的进步和执政理念的改变。这种标语变化背后蕴涵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得到重视,从官本位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开始得到普及。这些符合时代精神的计划生育标语的出现,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旗帜。

四、形式演进:从白色大字到图文并茂

墙体广告遍布农村,成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墙体广告设计方面的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墙体广告的生存与发展。

墙体广告的表现形式大体分为两种。最为常见的是纯文字形式,另一种为图文并茂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墙体广告主要采用的是纯文字形式,表现形式单一,缺乏视觉冲击力,严重影响着墙体广告的记忆度。粗劣的墙体广告不仅有碍美观,使农村居民反感,还会使农村居民对企业的实力产生怀疑,损害产品和品牌的形象,这也成为阻碍农村墙体广告发展的一个障碍。近些年来,这种局面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墙体广告在形式上呈现出富于变化的样式,不再只是过去的白色大字,换之以红色、蓝色或者图文并茂的形式。喷绘类墙体广告便是一些企业要求制作精细化的产物,这类墙体广告会在将来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墙体广告的设计制作还有望打破刻板的模式,在形式上追求更多的变化,如悬念广告等新颖的广告形式可以实现吸引注意甚至设置议程的作用。

五、农村墙体广告的其它演进轨迹

以上三条主线构成了我国农村墙体广告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从这些脉络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墙体广告本身的变革与创新,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墙体广告所映射的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变迁。除了这三条主线外,还有以下演进轨迹也值得一提:

其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墙体广告的内容变得更加贴近老百姓了。一个典型例子是,早期农村宣传安全用电的标语都比较笼统,内容空洞刻板,多以行业术语为主,如“两改一同价,利国利民”等,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因此传播效果并不明显。而如今,新的安全用电标语却能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老人看得明白—— 一句“线碰树、电打火,赶快通知供电所”不但浅显易懂,而且朗朗上口,用老百姓自己的语言很好地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公益广告信息。

其二,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墙体商业广告推广的产品品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最初的化肥、农药到今天的家用电器、婚纱影楼、通信服务、医疗机构……应有尽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其三,墙体广告口号还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轨迹。例如,用电标语从最初的“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我们用好电”到“电是商品,先交钱后用电”,就反映了中国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进化”。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3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策略

职业中学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中级、初级技术人才,职业中学的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这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工具性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职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载体性、实践性及创造认识不到位,农村职业中学的学生因为家庭或地域区位原因,对语文这门学科学习认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对农村职业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调整提出了要求。

一、教学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契合

职业中学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的,课程内容又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为主线,将各项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并应做到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合理排序。

农村职业高中主要基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实用人才这一目标,农村职业高中学生肩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与应变能力。语文学科则适应了学生这样的能力需求,农村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确定各个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训练题材。职业中学学生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各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应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与倾斜度。与专业无关的或联系不紧密的,就要适当删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又要适当的拓宽。

比如,针对机械或机电等工科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应多讲说明类,叙述类的内容。文学作品可以适当的减少。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公关文体,实用问题写作,档案管理,文书基础等知识。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等应用文体知识的讲述。

二、农村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应做适应学生就业需要的调整

农村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联系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农村职业高中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我们的职中语文教育为学生的就业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在学生就业中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农村职中语文教育必须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要妥善解决好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关系。面向就业的职中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专业及个体差异,教师要明确职高语文教育与普高语文教育的区别。

面向学生就业的职高语文教育意味着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束缚,教学设计上要尽量把语文教育与职高学生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有所用的课程”。特别要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不应该按照普高语文教学模式来进行。将普高与职高语文教育等同,也是我们职高语文教师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本中范文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并将相关知识融入到能力训练中去。例如,在讲授评论性范文时,我们可充分利用当代企业技术革新,新农村建设等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的方式去深化我们的教学。这样也就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了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组织材料和相互交流等方面的训练,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职高语文教学应凸显职业化倾向

针对职高学生直接面临就业的情况,农村职高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他们的就业愿望是相当强烈的,因此把职高的语文教育体现职业化特点,学生更容易接受。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应倾向于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职业意识和思想是就业者或即将面临就业选择者的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它包括对自身现状的认识和对职业的期望。但在职高学习阶段,仅靠职业教育课来完成职业意识和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两三年内完成对学生成为一个合格职业人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这里就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职业化教育教学倾向是建立在语文的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之上的。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读、写、说三个方面。这样我们就结合职高学生就业的需要,在读、写、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多方搜集与学生专业相关资料,编写补充材料,让学生多读;讲课后推荐书目或篇目,让学生在课外选择阅读,然后在课堂上开阅读讨论会,互相激发、互相学习,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与人沟通的语言艺术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农村职业中学的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承担为农村职高学生专业、职业发展服务的任务,把职高语文教学放回到实践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面向就业的职高语文教学的课程评价也理所当然地应该以农村职高学生的职业趋向为基准,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价标准。农村职高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策略,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符合职高“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总的说来,职高语文教育要体现职业性,要与普高语文教育相区别,农村职高语文教育更应为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服务,教师要熟悉学生就业的职业特点,把语文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促进农村职高语文学科动态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桂萍.论课堂创新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迟春芳.论职高语文教学特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4

一、以身作则,切实加强理论自身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林业专业、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提高驾驭林业建设的领导水平。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参加机关支部开展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加大扶持,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据县委、县政府《安字[2005]16号》文件要求,在镇××××村挂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县局安排由我和另一名干部负责该示范点建设的日常工作。在乡镇挂点干部和当地理事会的大力配合下,原创: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使示范点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结合挂点村实际,坚持“合理规划、严格管理、现场指导、尊重民意”的原则,及时制定了符合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林业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和目标,严格按照要求,除节假日以外,我坚持在示范点与群众同吃同住,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健全了机制,强化了措施,从而有力地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新农村建设宣教活动有声有色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走访座谈等农民喜闻乐见、通俗语易懂的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营造浓厚氛围,从而转变政府要,变成了我要干的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热情。在挂点期间共为该村举办新农村建设知识讲座2次,走访群众95户,召开户长会10余次,发放有关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320张,张贴新农村建设标语12条。

(三)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彰显成效

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本着以示范点的实情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着力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把空心村改造、折旧建新、通水修路、改厕等问题放在首位,做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对“钉子户”则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集中时间、精力,全面整治,实现点内无障碍,达到点内区域房屋美化绿化,楼房整洁美观,基本形成示范点新区体系风格。挂点的××村××示范点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拆除空心房、牛猪栏、厕所3384平方米,占任务数的131.2%;改水160户,占任务数的106.7%;粉刷墙体7100平方米;硬化道路、街檐842.6平方米;新建社区中心73.23平方;新建公共活动中心492平方米;规划新建房屋10套。

三、强化责任,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年来,全县发生森林火灾2次,火灾发生率在每10万公顷3.9次,火灾控制率平均每次为4.67公顷;受害森林面积32.7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18‰;火灾案件查处率达100%。

(一)注重舆论引导,强化宣传力度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坚持森林防火通过县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引导全民重视参与森林防火。在防火重点期到来之前,层层发动、书写,更换或刷新森林防火标语,重点林区和重点森林防火单位都设有永久性的森林防火标语、碑牌。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张贴、书写“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等标语。全县共张贴标语2430条、刷写固定宣传牌245块、出动宣传车54车次、召开墟集宣传26次。基本做到了宣传不留死角,教育不分老幼,政策家喻户晓,提高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增强了林区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二)规范防火行为,强化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关口。一是防火重点期以来,采取非常规措施,严格实行野外火源管理。对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期组织动员人数1696人,派出巡逻队20个,派出护林员500余人严防硬守。查处违章野外用火7起。二是严格执行双调度和双督查制度,重点加强对野外火源和护林员队伍的管理。(双调度:查烟禁火情况调度、火情信息调度;双督查:县查乡、乡查村,林业局查林管站、原创:林管站查护林员);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制,组织6个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森林防火“六查六看”,落实“五类人”监管措施。确保了火源管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野外违章用火得到有效控制。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5

[关键词]农村英语课程;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地方院校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201410605017)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温福英;项目组成员:周贵连、蓝心梅、罗意婕、曾振浩;指导教师:李晓兰、李凤。

[作者简介]温福英(1992―),女,广西钟山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3班)本科生;李晓兰(1967―),女,广西贵港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开设与实施,使学生在习得英语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语言意识,初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发展心智,促进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标准》在“教学建议”的第三条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随着课程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学习策略也会随之而改变。

一、学习策略述介

学习策略在二语习得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教育学中的其他术语一样,学界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没有达到统一。Stern认为,学习策略是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路子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学习策略属于内在心理范围。[2]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它属于外在行为范畴。[3]而Weinstein和Mayer却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或形成的思想。它既包括可观察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又包括这些方法和技巧背后的意识和思想。[4]国内学者程晓堂和郑敏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5]文秋芳教授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观念与方法两个子系统。[6]笔者更趋于赞同,学习策略既是外在行为范畴又是内在心理范围的方法与观念的统一体。本文的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策略,是特指英语学习策略。

二、英语学习策略的类型

英语学习策略是外语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在一定意义上,英语学习策略是人们英语习得的方法与观念、方法与技巧的统一体。英语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角色扮演学习策略、全身反应法策略、多媒体法学习策略、表扬法学习策略、直观法学习策略、游戏学习策略、歌谣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等等。毋庸置疑,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二级和五级目标要求的达成情况,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效果之间的探究必须与《标准》中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二级和五级目标具体要求结合起来。《标准》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同时将英语学习策略归纳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大类。[7]

基于《标准》的“认知策略”是指习得者为了完成习得任务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的五级目标有“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和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等10项。“调控策略”是指习得者对习得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其五级目标主要有“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和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共8项。“交际策略”是习得者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其五级目标是“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和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共6项。“资源策略”是习得者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习得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其五级目标包括“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共4项。[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英语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是“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和能初步使用简单的英语词典”等11项。[7]它们都可以从以上四大类学习策略中找到相应所属的类别。

三、农村英语课程实施学习策略的困难与短板

农村英语课程是指在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活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民族,其他五十五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广大农村边缘地带,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是二语习得,而是三语习得。因为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他们需要先学习汉语,再学习英语。这也是农村英语课堂低效的因素之一。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英语课程在实施学习策略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存在更多的短板。

(一)农村英语课程实施学习策略的困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性,是农村英语课程实施学习策略的主要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的,学生年龄偏低,一份研究数据显示:以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二级11条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处于一般水平[8],低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策略有效发挥的因素是多元的,归结起来又主要是本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种。学生的年龄、智力、人格个性和认知风格等,这些都是本体因素。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需要教师明确具体的指导,反反复复地训练,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策略;需要教师得当的引导与持续的训练,才有可能形成和逐步运用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客体因素主要是学习环境和教师教学。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它包括城乡差别硬件设备以及使用的教材,文化背景软件条件以及评价标准、评估方法和学习者所受的城乡文化熏陶。英语教师有效的设计与引导,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我国学生还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选择教师授课,但我们可以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系统,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弥补教学之不足。如果教师只重视读和写,而不重视听和说,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外多进行听说训练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9]。因此,农村英语学习策略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可忽视。

(二)农村英语课程发展学习策略的短板

能否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将直接影响其将来的学习与发展。良好的教育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而农村英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薄弱一环。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教龄偏低,教学经验欠缺,非师范类或专业不对口兼职教师占有较大比例,加上缺失继续教育机会,兼课现象严重,长期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导致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与终身学习意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与教研能力不强,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不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成为发展农村英语课程学习策略的短板。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提高语言知识水平与技能,树立正确的英语观;认真研修《标准》,重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用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科研意识,生成教育思想,用教育哲学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养成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的交流习惯,通过反思建构,丰富、储备并不失时机地适切地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四、优化农村英语课程学习策略的建议

在知识浩如烟海而又日新月异的当下,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知识存储量的多少。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要从小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要生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依靠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浇灌的。农村英语教师是践行和优化农村英语课程学习策略的探索者、实践者、引导者和建设者,能否有效建设与发展农村英语课程学习策略,培养农村学生自主习得意识与自我进取能力,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有效性,促进与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步伐,关键在于农村英语教师如何设计与引导,组织与实施适合农村学生语言习得的英语学习策略。

(一)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

由以学论教,到以学定教,再到以学导教,是师生心灵交融的生命化课堂,广为教师认可与接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积淀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意进行学习策略渗透,是培养和发展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采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前预习方案设计,生成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小学阶段的学案一般由教师来设计,但初中阶段的学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依据学案中的正式场域里的非正式学习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聊天”,有条件的可以“看原声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也可以举行“背诵英语美文比赛”等非正式学习活动加以实施。学案设计要注意遵循主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10]通过经常性的引领,农村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大胆存疑与思考,学会合作与协作,并逐步掌握知识构建的准备方法,生成英语习得技能。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挖掘学生构建知识潜力。《标准》倡导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最能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学习目标学习问题学习任务任务分配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形式)成果汇展小结延伸。经过常态化的训练,农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学习潜能得以挖掘,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有效提高农村英语课堂口语情境的对话质量,有利于实现和达成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发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持续展开交际技能,都属于语言学习策略的范畴。在农村英语学习中,教师要从帮助学生管理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从简到难;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从创设情境,使用英语;丰富活动,小组比赛等来形成学生说的学习策略。从联想法(如family: F―father, A―and, M―mother, I―I, L―love, Y―you,在一个家庭里有他们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家庭)、图片识记法、语境猜测法等向度训练学生词汇读写的学习策略。显然,听、说、读、写的学习策略的培养与研究性教学模式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和培养自己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等途径,既培养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思维品质,又形成终身学习英语的观念和习惯;既优化自己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又升华自己的交际策略。[11]学生在课后延伸实践中,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训练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训练是一个递进的循环过程:找准切入点运用策略剖析策略反思策略整合策略优化策略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科学的习得方法,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效能。要求教师要“掌握多种学习策略,注意策略训练的适用性、先后顺序、时机及教师在策略训练中的角色转化”[12]。

在新授课中一般渗透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训练,直观法学习策略、角色扮演学习策略、表扬法学习策略、全身反应法策略和歌谣学习策略训练。在巩固课中一般渗透合作学习策略和游戏学习策略训练,在习题教学中一般渗透问题解决策略训练,在复习课中一般渗透组织策略训练。

新农村建设标语范文6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现状 思考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的要求使我国广大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英语教师师资缺乏,严重影响英语教学。随着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合格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人数还是比较少。在农村中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致使人才流失,使得英语教师紧缺,这时往往要调整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英语课,其他专业的教师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素养,必然影响到英语教学。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中学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用英语教学是实践性的具体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讲究教学内容,又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因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培训,他们的知识及观念陈旧,教学理念上因循守旧,教学思想保守,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有些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课改中,教师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常常是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去实现《标准》的目标,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本人专业知识水平不够。由于个人素质的原因,出现了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在发音方面欠准确,语法使用混乱,甚至对最基本的文化背景知识也了解不够。农村学生的语音、口语、听力受环境与教师的影响,出现了发音不准、乡音过重以及各方面能力低的情况,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无趣味性,知识性不强,教学无创新,照本宣科,随便应付,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恶英语学习。

(二)学生方面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有些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或是设置了教师和学生不正确对待,导致在小学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还有农村初中学生视野小,知识面太狭窄,新教材中许多语言材料如电脑网络、旅游等方面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平时也缺少有关英语学习方面的资料及书籍。

经济差距等因素也影响了农村英语教育,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城市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对优秀学生的激励措施吸引了不少农村学生,致使农村初中缺少优质生源。农村许多家长教育观念仍比较淡薄,认为读书不如打工,学生的观念也因此而受影响,对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学习的意识也不强,甚至有的学生厌学,将英语这门课看作是一部天书。

(三)教材、教学设施方面

第一,对新教材不适应。英语教材问题是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首先新教材起点太高。农村大多数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而新教材是在三年小学英语的基础上编写的,对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新教材容量大,教学进度紧张。新大纲规定初中每周4节英语课,教科书每单元4课,教学用书建议5课时完成。新教材每课平均有2―4个对话或短文,语言教学的要求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一节课45分钟,能进行多少听说读写操练?还有生词,一般一个单元都有二十多个生词,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起点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1课时是很难完成的。教师若按部就班教学,进度不允许;若赶进度,学生又掌握不好,行不通。现在农村中英语教师天天都在为教学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发愁。为了赶进度教师只好利用课外时间补课,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最后,新教材听力难度过大,语法、语言点多而散,词汇量大,教材中所选用的许多语言材料是农村初中学生不熟悉的。

第二,英语教学设施短缺,无法与教材同步。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严重缺乏,无语音室,无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些设备也已经陈旧老化,无法使用。教学设备缺乏,基本无法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并且多数教师对电化教学手段知之甚少,只会进行简单的操作。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控制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基础设施的紧缺和简陋,无疑对英语教学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对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要切实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落后局面,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

第一,借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加大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政府应针对农村英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基本解决农村英语中最基础且重要的问题。例如为农村购置英语教学资料,修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听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吸收有志于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投资农村教育。

第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的一个时代主题。1. 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举办教师基本功培训,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和文化课程的培训,教师只有用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才能更好地实践初中英语教育。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英语教师一定要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积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2.交流学习。选派教师轮流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习经验和获得研究成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从中得到启发,创新教学。

第三,鼓励优秀英语教师支教。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实行必要的师资流动制度,即在人事关系、工资关系都不变的前提下从城市中学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农村中学也选派有能力的教师到县市中学任教学习,再回到农村中学任教。这样城乡教师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实行帮扶计划,一个好的学校帮扶一个薄弱的农村中学,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引进合格的师资。制定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到农村中学去任教,去农村中学执教的毕业生优先录取。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政府可以出资为农村中学引进外籍教师,外籍教师开放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母语文化,可以为农村的英语教育带来全新观念,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第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高师院校应加强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联系,改革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研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列为重要的课题研究。高等学校也应该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农村去,帮助农村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农村初中英语要走出困境,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相信在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努力下,农村英语教学将不会再是个尴尬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郭萍.周济强调: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