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乡村振兴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既能真正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又能在敬畏自然时保持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笔者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保法规、创新网络服务体系、培养环保意识、优化环保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建议,以推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村;生态文明;环保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也是文化振兴与民族振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强化经济建设,应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对绿水青山的科学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发金山银山时保住绿水青山[1-3]。因此,社会各界十分重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能,也为乡村发展与农业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1核心概述

1.1乡村振兴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围绕“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乡村发展战略,既有利于将我国由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也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新方向,构建农业强国,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地方政府基于国家政策强化对乡村振兴的全方位统筹,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规划与新思想,既能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能挖掘乡村潜力,确保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地区形成经济合力,完善传统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提升。应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加强对乡村的关注与重视,基于不同区域具体情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此实现繁荣乡村、振兴乡村的目的。

1.2生态文明内涵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特色农村生态文化,以此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模式,并使农民真正树立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5]。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要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现象。树立生态思想,基于生态保护理念,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人与自然本身属于平等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具备生态性、可持续性、协调性等特点,加强对相关特点的梳理,能树立协调发展的创新性理念,更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2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环保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时间较晚,相关基础设施薄弱,而且我国地大物博,出现不同区域的乡村生态环保设施要求相差甚远的现象。我国在特殊时期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落后使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无法得到保障。改革开放后,由于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虽然部分基层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也为乡村输入一些基础设施,期望以此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乡村环保设施仍处于稀缺状态,不利于乡村振兴。

2.2污染较为严重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发展农业能为人们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但是农业生产时对相关技术、药物的应用,会导致土地压力加大,极容易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以农药的泛滥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为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不断借助不同农药解决问题。虽然利用农药能解决部分病虫害问题,但农药本身具备两面性,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相应污染问题,农药不仅会在农作物表面残留,也会随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源。农药、化肥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塑料薄膜都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但发展绿色农业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地区农业仍保持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污染问题,造成环境污染。

2.3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国在步入工业社会后,大力发展经济,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转变,因此缺乏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和关注[6]。但过度发展经济、开发环境不仅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也使土地出现荒漠化,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短期来看,大力发展经济的确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想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如今,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农民会选择具有污染性的种植方式进行种植。污染性种植方式能提升短期农业价值,但不利于造福子孙后代。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我国缺少对生态环保方面内容的有效宣传,也并未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是导致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3.1完善环保法规,创新网络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完善相关环保法规,创新网络服务模式,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更能助推新农村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格局[7]。首先,完善相关环保法规,以此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并借助权威性法规,使农村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时代。法律法规的颁发并非一劳永逸的,在实际操作中应基于生态环境管理需要不断创新环保法律法规,并基于现阶段农村发展需求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这样才能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助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发展经济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无数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是不可取的。其次,创新完善网络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可通过加强对不同乡村特点的了解和认知,构建线上服务平台,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以此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构成多级互动的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村民能够借助线上线下服务平台解决相关问题,以此真正解决百姓办事难的问题[8]。完善网络服务体系,既能使公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又能借助互联网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以此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例如,政府可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此同时,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真正基于农民需求开设相关服务模块,构建和谐互动的网络平台,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才能使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3.2培养环保意识,优化环保技术

培养环保意识,优化环保技术,推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了解与剖析了现阶段国情而提出的发展政策,既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也能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积极督促全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培育农民生态保护观念,加强生态保护宣传,能够提升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保护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融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要引导人民不断了解先进的生态观念,也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价值,才能使人们真正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关注,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采用科学的发展模式[9-10]。借助媒体宣传唤醒农民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其为福泽子孙后代而自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时,应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使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生态环境相关内容。为确保所有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先进的生态建设理念,政府可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以此确保相关宣传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要积极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可通过废物燃烧与废物堆放等形式,将其转化为能量,以此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也可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引导农民加强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视和关注,借助专家型队伍下乡普及先进农业发展理念,可使农民真正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当然,不同区域发展状态不同,因此农业技术普及时专家需基于区域发展状态,针对性普及相关科技内容,既要提升农业技术普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要确保农民真正在农业科技的带领下发展现代化农业,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新生,提升我国农业力量,建设农业强国。

3.3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国际合作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政府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期望早日建成新农村。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强对自然界的保护,抵制毫无节制的开发行为,能维持生态平衡。在发展农业时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农业是农业持续性发展的唯一手段和必然途径[11]。必须要摒弃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既要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和优化,也要借助先进技术创新生产水平。基于农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强化对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利用,发展绿色农业能减少土地污染,更能减少河流污染。例如,区域政府可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宣传,引导农民学会合理施肥、合理施药,以此提升农产品质量并鼓励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例如,众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可积极督促相关人才参加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下乡宣传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以此助力农民创新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1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可使不同国家加强交流,实现协同携手共行,共同化解和解决生态问题。近年来,低碳环保话题一直被反复提起,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能缓解生态危机,更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成绩,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国际前沿发展农业,在不断摸索中构建出一条适应我国长期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既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蔓延,可真正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力量,实现农村的新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鼓励乡村发展绿色农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乡村的保护,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振兴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时,需加强对传统农村生态文明的保护,也要从传统生态文明中提炼有益因素,以此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使农村在传承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同时保持旺盛的活力。乡村文化本身具备教化功能,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挖掘生态文明密码,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能使民众坚定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更能助推新农村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作者:王琼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