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例6篇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1

1、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3、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4、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5、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6、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8、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9、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10、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1、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14、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5、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7、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2

1.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刘备

3.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 --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

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

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评曹操

9.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仲达

1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4.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6.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 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19.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20.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 ,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杨谏孔明

21.(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23.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孔明对孙权( 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 。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24.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2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26.曹操从小有权谋,多机变,年二十,举孝廉,做了洛阳北都尉,执法很严,而且不避豪贵,远近闻名。

27.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8.少帝和陈留王坐在草丛中,到了四更时分,肚子又饿,又怕被察觉,在草莽之中相抱而泣。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3

1、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2、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3、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4、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

5、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6、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7、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8、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9、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向前救了糜竺,夺得马二匹。

10、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11、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12、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

14、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15、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16、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17、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18、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19、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20、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22、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23、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4

摘要徐道邻、张培基、许渊冲的译文在译界影响广泛,而三人对《葛底斯堡演说》的翻译则各有千秋:徐译最早完整地将该演说译为中文,但其译文部分地方词句不够精炼,有些地方存在欧化表达,文气略显涣散;张译紧扣原文,字比句对,一一相应,是难得的对照读本,但有些译句值得商榷;许译比较“神似”原作的风格,但有些表达过于追逐简洁,没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本文认为政治演说类文献的翻译重点是传达演说者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目的。

关键词:林肯 《葛底斯堡演说》 翻译文本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是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于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致词。林肯发表此演说一则告慰死者;二则阐发这场战争的意义;三则呼吁生者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和国家的民主而殊死奋斗。虽用时不足三分钟,但它历经岁月考验而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政治文献,也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一大瑰宝。本文以徐道邻、张培基、许渊冲的译文作为文本,结合这一演说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从组词造句、谋篇布局、修辞、标点和互文等方面对以上三个译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政治演说词的翻译应以再现演说者的思想理念为根本,译文字句的选择应服务于此。

二 《葛底斯堡演说》的精神内涵与语言特色

1 《葛底斯堡演说》的精神内涵

林肯此篇演说的目的是劝说美国民众维护国家的完整,开创“自由的新生”。在林肯看来,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是一契机,不仅是题献一块墓地,更是要确保“民有、民治、民享之政体免于凋零”。林肯在演讲中,重新定义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只是为联邦存续而战,更是为“自由的新生”,将真正的平等带给全体公民,创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定义民主为“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定义共和为“freedom,equality and democracy”,明确地阐释了他的民主思想。林肯在此阐释的民主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民主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之后的很多美国政治演讲,包括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以及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都有林肯演说的印记在其中。在中国,孙中山更视林肯所阐发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为圭臬,用它来诠释“三民主义”。

2 《葛底斯堡演说》的语言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次演说的目的和阐释他的民主思想,林肯的选词用字特别精当,整篇演说短小精悍(272词,10句话),措辞精练,然而字字句句都蕴涵丰厚,朴实中又不乏优雅,可以说是演说的典范。首先,林肯选用了大量的单音节词(204个)和双音节词(52个),声音刚强,含义朴拙。从词源学的角度考量,这篇演说中有226个单词都源自Anglo-Saxon语,是简易的古英语,非常亲近普通民众。其次,为了劝说美国民众为维护国家的完整而奋斗,林肯大量地使用了代词our、we、us等,突出了一种团结精神。林肯也非常善于用宗教来团结各派力量,借助上帝的名义说服民众。这体现在他选用了许多拉丁源单词(46个),如consecrate、hallow;尤其是一些直接或间接引自《圣经》的话,如:“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再次,林肯通过被动语态的句子,如:“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war”,意在表明我们前来这里集会是响应上帝的召唤,这是一神圣的行为。还有,文章结尾在“this natio”和“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之间插入“under God”,意在提醒民众他们都有统一的信仰,都生活在上帝的指引下。此外,林肯把Liberty一词首字母大写,将其置于与God一样崇高的地位,足以见得林肯对自由的信念。

《葛底斯堡演说》被评论家称为散文诗般的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它精雕细琢的选词用字,还体现在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首先是隐喻,它把国家的建立比作婴儿的“诞生”,婴儿的父亲是《独立宣言》的颁布者,母亲是自由之神(Liberty)。文章结尾的“a new birth of freedom”也是一隐喻,林肯借此呼吁民众都来呵护这一新生命,使其健康成长,使自由、平等、民主永世长存。其次是平行对照(antithesis),如第8句的“what we say here”和“what they did here,little note”与“long remember”,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烈士的不朽功绩。再如第7句中的living与dead,以及add与detract;第10句中的we take与they gave。这些语句形式整齐对称、音律节奏铿锵,不仅使语势得到加强,而且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美感。再次,使用大量的头韵和尾韵。头韵如第1句:“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中的/f/、/s/,尾韵如第4句:“…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is nation might live.”中的/v/,增强了演讲的节奏,聆听和阅读时给人以诗歌的韵律感。在演说辞的组织上,林肯以时间为顺序,层层推进,如剥笋抽丝,最终把演讲推向高潮,实现劝说民众的目的。

三 《葛底斯堡演说》三个翻译文本的比析

下面我们以徐道邻、张培基、许渊冲三位的译文(以下简称徐译、张译和许译)作为文本,从组词造句、谋篇布局、修辞、标点和互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第1句仿自《圣经》,三种译本都采用了“八十七年”,没有译出原文的“古雅”风格。将其译为“八十有七年”,从而求其尔雅,则是值得探讨的。对于这种模仿的互文信息,我们一般还是应该假定读者了解文化背景,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原文的结构特点。此句中的“conceived”一词,当“孕育”解是正确的,应直译出这个比喻才能呼应下文的“a new birth of freedom”和“perish”,统筹整个篇章的连贯。林肯的这篇演讲辞是名人名篇,属权威语篇,翻译时要照顾原文的语言,仅传递信息还不够,文中的比喻要尽量有所反映。许译采用“意译”,没有表现原文的隐喻,有所欠妥。句尾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也应照直译为“人人生而平等”。

另外,“dedicate”也应直译,因为下文反复提到这个单词,是作者有意强调。张译“奉行”虽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如“献身”贴切。接下来的“proposition”应该译为“主张”,无论是译为“原则”、“宗旨”还是“理念”,都是译者根据上下文的意译。其实,“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不是对《独立宣言》的单纯引用,而是发挥和引申。大写的Liberty很难翻译出其深厚的蕴涵。因为表音的蟹形字母表意后,表意的象形文字很难求得一个对等的表达。为了体现作者对这一思想的特别强调,不妨给“自由”一词加双引号以示强调。

第2句原文中用了3个逗号,极富节奏感,而且用语简短有力,尤其体现在两个“so”字的运用。张译虽然很忠实地译出了原文内容,但比较冗长臃肿。许译也使用了3个逗号,保留了原文的节奏,而且表达也比较精练。徐译虽然用了3个逗号,但凭空添加了两个破折号,这使得结构显得有点松散,而且在“试验”前加主语“我们”是理解错误,好像这场战争是我们为了考验这个国家而故意发起的,这与林肯发表这篇演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另外,此句原文用了被动语态,三个译文都化被动为主动,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翻译技巧,但是这样的译文没有真正地译出原文被动的内涵。英文的被动结构本身通常并没有什么意义,在某些微妙而含蓄的场合它可避重就轻地放过真正的主语。这里运用被动结构含蓄地表明了我们是不得已而战的,故译为“现在我们被卷入……”会更好。

第3句。此句中的被动语态更有深层的含义,说明我们来这里集会是受到神的昭示,是在烈士献身精神的感召下才来的。所以,这里的被动结构需要在译文中有所体现才能表达林肯的虔诚。但如果把这句话直译作汉语的被动结构,则显得生硬。我们不妨通过加词而译出这一内涵:“我们循着上帝的昭示在这一伟大的战场上集会。”

第4句。张译把其中的定语从句和主句拆开来译,很好。但是他把定语从句先行译出,造成与第一句的衔接不够紧密。许译则把第3、4、5句合译为一句,用逗点断句,结构紧凑,文气十足,简明练达。

第6句。这里的三个动词dedicate、consecrate、hallow在语义上成递进关系。张译把它们分别译为“奉献”、“圣化”、“神化”,体现了原文语义上的层层加深,而且也译出了原文的节奏。但“神化”与“土地”搭配似乎不太妥当。许译则充分发挥了译语的优势,用成语“流芳百世”和“永垂青史”来译原文所表示的“使神圣化”的含义。然而,这样的翻译过于自由,而且土地本来就是永恒之物,是无所谓“流芳百世”和“永垂青史”的。另外,许译没有译出原文“dedicate”一词的意思,没能传达出林肯演讲的意图:呼吁奉献精神。徐译的处理较为妥当,而且“形似”地保留了原文的破折号。至于译文中是否应该保留原文的标点,研究翻译和从事翻译的人莫衷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编辑、翻译家苏福忠主张尽量保留原文的标点。思果则认为中文不大能容忍破折号,遇到英文里的破折号,尽量通过文字解决。我们认为,翻译名家的作品应该尽量体现原著的语言特色,包括标点符号。林肯的这篇演讲辞字斟句酌,他在多个地方使用破折号,并非随意的添加。

第7句,许译对“add or detract”进行了化“虚”为“实”的处理,增加了原文中已有但没明说的词语,译为“增光、减色”,或“增一分光辉、减一分荣耀”,语义明白,节奏鲜明。

第10句是本篇演说辞中最精彩的句子,它不仅明确了摆在时人面前的任务,而且阐述了林肯总统的民主思想和他的远大理想――让民主永世长存。但这一长句也是最难翻译的。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里的几个that从句。张译用了三个“以便”,把五个that从句都看作是目的状语从句,这显然是错误的;许译把前两个that从句看作是与主句并列的。虽然许渊冲教授对这个句子作了一番语法分析,但最终还是忽略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内容,难于说明“the great task”指的是什么。要说并列,也只能是这个主句与前面一个句子并列,构成排比句。实际上,前两个that从句应该是task的同位语,补充说明“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是什么;后三个that从句是resolve的宾语,表明了林肯的决心。另外,这后三个从句中都使用了情态动词shall,它不仅是表将来时态的语法符号,还在语义上具有呼唤功能。现在,让我们来看以上三种译文。张译不仅没有明确译出the great task为何,更没有突出林肯演讲的意图,即呼唤民众为争取自由民主而献身;许译虽然没有明确译出the great task为何,但它用“一定不让”、“一定要”、“一定不能”译出了原文shall所表示的呼唤功能,而且行文优美,措辞精当,尤其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译“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另外,perish最好翻译为“灭亡”或“消亡”等,从而与前面的“新生”以及文章开头的“创立”、“孕育”呼应,保持译文在篇章上的连贯。

四 结语

总体上讲,徐译词句不够精炼,有些地方存在欧化表达,文气较为涣散;张译紧扣原文,字比句对,一一相应,作为翻译教材的参考译文,供学生翻译习作之用,是十分难得的对照读本;许译较好地发挥了译文的语言优势,照顾到了原作的风格,可谓比较“神似”。但有些地方表达过于简洁,没有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本文认为,翻译《葛底斯堡演说》这样经典政治演说类文献,应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文从字顺的直译策略为佳,尽量保持原文的行文风格、修辞手法,甚至标点符号、语态、语气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思果:《翻译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3] 苏福忠:《译事余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4] 徐道邻:《美国政治思想文献选集》,今日世界社出版,1959年版。

[5] 许渊冲:《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翻译通讯》,1984年第11期。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5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于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符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小故事】

别无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生活很俭朴。

有一年,王恭随父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来看望他。王忱觉得地上的竹席很好,因为会稽盛产竹席,他想王恭一定带了不少,就请王恭送他一张。王恭就把地上这张竹席给了王忱。竹席送人后,他就改用了草席。后来王忱知道了,来找王恭道歉。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词句积累】

关键词:夏天

·好词魔力棒·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烈日炎炎 蝉声阵阵 柳浪闻莺 绿树成荫

枝繁叶茂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夏阳酷暑

·好句梦幻城·

夏天带着骄阳来了,地面被晒得滚烫,狗热得吐出舌头,鸡热得耷拉着耳朵,蝉热得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雨点打在荷叶上,嗒嗒地响,像欢乐的鼓点。青蛙们在荷叶下好快活,和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欢乐的舞。

柳叶打着卷儿,小草低着头,大地冒着热气,湖水热得烫手,蜻蜓低低地飞在湖面上打转,这是它在向鱼儿报信:好消息———就要下雨了。

·牛刀小试·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夏天的好词好句?写在下面吧!

好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书签】

一句话趣评名著

《三国演义》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记》写了一群大妖怪。

《三国演义》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梦》是家史,《西游记》是妖史。

《三国演义》写官,《水浒》写盗,《红楼梦》写人,《西游记》写妖。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范文6

关键词 语法教学原则 归纳法 演绎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以外国人为对象,进行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通过讲授用词造句的规则和大量言语技能的操练,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在讲授语法时应该遵循语法教学的原则,采用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一、语法教学原则

语法教学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2)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3)由句子扩大到话语。(4)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5)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练习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三是交际性练习。(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7)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病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二、副词“就”的多种用法及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三类,即归纳法,演绎法以及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副词“就”包括多层含义,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副词“就”分为七个义项, 1.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1)就+动词,(2)就+形容词,我们就以副词“就”的这个用法为例来谈谈在教学当中如何使用归纳法讲解语法。副词“就”的这个义项在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个含义时,先列举一些例子,例如(a)这就走(b)你等一会儿,他马上就回来。(c)考试马上就开始。然后分析“就”在每句话中的含义,得出“就”的含义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再看“就”后面的词性,从而得出在副词“就”在表达这个含义的时候,后面应该加上动词或者形容词。在讲解完这个用法时,教师还应该启发和鼓励留学生用副词“就”的这个用法造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纠正,使学生在课堂有效地掌握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副词“就”时,也可以采用演绎法,下面我们以副词”就“的第五个义项为例,来谈谈应该如何运用演绎法讲解语法点。首先,教师要介绍副词“就”的第五个义项的使用规则,可以在黑板上简要注明用法,如“就”表示确定范围,含义是“只”。(1)就【+有】+名词。(2)就+动词+宾语。“就”重读,表示动作只适用于宾语,不适用于宾语以外事。其次,教师利用副词“就”的这个语法规则举例子并讲解含义。 “就”在(1)中的用法,例如:“书桌上就有3本书”意思是书桌上只有三本书。“教室里就有3个人”意思是说教室里只有三个人。“就”在(2)中的用法,例如:“小明就学过英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明只学过英语,没有学过其他的语言。“我就要这本书”意思是我只要这本书,我不要别的。“我就喜欢英语”意思是我只喜欢英语,不喜欢别的语言。教师在讲解这个用法时,带着留学生一起读例句,从而纠正“就”的重音问题。最后,让学生在利用副词“就”的用法造句子,教师根据学生所造的句子再次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副词“就”的语法使用规则,加深印象。

下面我们采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来讲解副词“就”的第七个义项,教师首先采用演绎法,简要说明话音语法规则,在黑板上列出副词“就”的第七个义项,即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1)如果(只要,既然,因为,为了等)…就…,注意句子较短时,两个小句之间常不用连词,也没有停顿。(2)不A就A.表示“如果不…就一定不…”。明确的列出这些用法,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框架,然后我们逐个举例来讲解,在(1)中,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如果他去,我就不去了。”“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好汉语。”“他不同意,那就算了。”在列举完这些句子后,还要提出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注意:句子较短时,两个小句之间常不用连词,也没有停顿,例如“下雨就不去”“不同一句算了”,“空闲就多看看书”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例句,从例句中帮助学生体会一下副词“就”的这个用法,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留学生对于语法规则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模仿例句自己试着造句,教师给予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造的正确的句子和例句再进一步总结出语法规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正确运用语法点。

三、副词“就”的中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

(一)副词“就”的语法点多,语义繁杂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副词“就”分为七个义项,而且每个义项中又分到四个小点,语法点多,教师应该参照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的要求挑出副词“就”的重点语法点进行讲解,在一节课上重点讲解副词“就”的两个或者三个语法点,多数时间应当让留学生多练习,学生出现错误,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 ,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

(二)副词“就”的书面例子少,不利于讲解

在教材中,通常在列出副词“就”的语法时,只是给了几个例子,仅仅按照教材的讲解,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副词‘就“的用法,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副词“就”的用法有一个更加广泛和全面地认识,在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申,让学生对于副词“就”的语法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地总结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副词“就”相关语法点的例子,在课堂上,多举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帮助留学生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副词“就”的相关用法。

四、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语法教学应该遵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然后以副词“就”的语法讲解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来讲解语法知识。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表演以及幻灯,录像,电影等创造情景,增加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感知和理解。此外,还应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语》增订版商务印书馆315页-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