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例6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1

一、时政教育的形式生动活泼,多种多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们的主要形式为:

1、一周要闻时政演讲。

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卡片,要求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2、专题评析时政演讲。

一周要闻时政演讲由于内容多,演讲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演讲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朝鲜核问题,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二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等。由于专题评析时政演讲有一定难度,也能体现学生的能力,适合让一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担任评析员。

3、时事追踪评析。

国际、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发的全过程,才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当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成为热点问题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周要闻演讲和专题评析,而是要按期发展的线索和趋势,作连续性的评述分析。

4、时政知识介绍演讲。

时事政策教育中,往往涉及许多时政知识。如我国的复关问题,教师就有意安排同学在时政演讲时专门介绍国际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时是学生主动讲的。由于经常进行时政知识介绍,并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识面。

5、办好时政小报。

每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五一、国庆、元旦)是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时机,办好时政小报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小报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有时还举行竞赛。

二、时事政策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时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中学生往往受到年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在时政演讲的选题、评论、分析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有的学生在时政演讲中对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对有些国际问题,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彼黑问题等表决时投弃权票,感到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又如由于时政演讲的题目、内容、形式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这就难免出现从个人兴趣出发,使演讲的内容比较散,或者遗漏重大事件,或者认识发生偏差。

这就需要教师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另外,时事追踪评析是时政演讲各种形式中较难的一种。一是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动态件、连续性和时效性;二是需要多个学生连续一段时间进行配合,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得重要。一是要选好题目,二是要组织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过程中适当的讲评及事件结束后的小结。

三、时事政策教育必须与教材有机结合。

时事政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一年级的教材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时政教育可以把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及新风新貌引入课堂。初二年级教材是社会主义法律常识。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2

论文关键词:《三国演义》成书话本小说,章回体小说

 

引言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文体”概念可包涵这几个层次:一是体裁与体制,[1]古人认为“文章以体制为先”,[2]“凡为古文辞者,必先识古人大体,而文辞工拙又其次焉”。[3]古人所说的“体制”,指每一种体裁都应有其特定的文体规范:“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4]二是语体与语式,指各种文体有其特定的语言特征与话语体系。曹丕《典论?论文》云:“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名诛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里的“体”便是指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三是风格与体貌,可分为文体风格、作家风格、时代风格等类别。陆机《文赋》云:“体有万殊,物无一量”,这个“体”便是不同的文体风格。在西方文论中,“文体”概念却有着与中国传统文论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古希腊的“文体”主要指文本的语体特征《三国演义》成书话本小说,西方现代文体学的文体概念与古希腊一脉相承,主要探讨作者在文本中表情达意的种种语言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特征。在西方文论中,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体”相对应的是“文类”、“风格”概念。在中国现当代文论中,“文体”一词还具有与上述三义有别的“第四义”,指作品篇章体制、艺术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诸形式要素的综合体。它是与作品的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相对应的文艺学概念,主要回答文本如何构成、内容怎样得以表现的问题。本文的“文体”概念基本采用现当代文论中的“形式诸要素综合体”之义。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广泛吸取民间传闻、说唱故事、戏曲题材以及史传内容的成果。在数百年的版本演变过程中,经过不同创作者的改订,其文体演变的轨迹清晰可循。从文体学的角度考察它成书过程出现的体式及其具体生成过程中主体精神结构的演变,将会促进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意蕴。

一、 脱胎于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在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在篇章体制、结构布局、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文体类型,总体上呈现出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四种文体类型之间虽有一定的传承性,但由于它们的渊源、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古人对各文体类型分别持有不同的文体观念和认识,四种文体类型本身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特性和发展演变轨迹。

话本小说出现于 “说话”技艺发展成熟、定型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相对固定的体制轨范在市井间流行,其话本才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定型的通俗文学读物样式,也就进一步成为一种书面文学文体形式。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说话”艺术高度成熟,它偏离了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内容倾向于世俗化。

《三国演义》成书在话本小说中的孕育。三国故事早就广为传诵,民间的心理积淀极为深厚。从唐代开始,三国故事就已经于民间流传。唐段成式《酉阳杂姐》、李商隐《骄儿诗》都曾提及三国故事,宋苏轼《志林》有民间讲说三国故事的记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霍四究,说《三分》”,罗烨《醉翁谈录》亦云“史书讲晋、宋、齐、梁。《三国志》诸葛亮雄才”,三国故事在宋代己经成了专业说书人的专门题材。

三国故事既然已经成为说书人的科目,叙述三国故事的话本小说《全相三国志平话》便应运而生。《全相三国志平话》是元至治年间新安虞氏的刊本,虽然“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但是它上图下文的格式表明,这本书并不是说话人口头说书的简单记录,而是专供市井百姓所传阅的书面读物。

二、成长于章回体小说

小说分“回”是章回小说发展到成熟时期的表征,小说研究者意识到回目的设置安排已成了章回体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体裁的标志之一。曼殊强调“凡著小说者《三国演义》成书话本小说,于作回目时,不宜草率。回目之工拙,于全书之价值,与读者之感情,最有关系。”[5]以“章回”冠名小说更是近百年以来约定俗成的说法。一部章回小说至少必须具备这么几个特征:篇幅较为长大,行文上有分回的表现,有能概括各叙事单元内容的回目;至少有一条贯串到底的情节主线,不管小说中人物、事件的数量几何,其情节是连贯统一的;语言通俗晓畅,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以书面语为主体,并非口头说书的文字记录,但又多少保留了口头说书的痕迹。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问世宣告章回体小说的产生,明末清初“四大奇书”文人评点本的出现则标志着章回小说文体的成熟。

1. 向章回体小说转变

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编撰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结构体例受《全相三国志平话》影响非常深刻,《三国志通俗演义》分十卷二百四十则,每则有一小标题,如“虎牢关三战吕布”、“云长策马刺颜良”、“刘玄德三顾茅庐”等,回目的设置相对而言整齐统一,作者有意形成整体的形式美感,每个回目都是七言单句,能够较好地概括该节故事的内容。卷首有一首从“一从混浊分天地”叙至“万古流传三国志”的历代歌,各卷前均标明本卷叙事时间的起讫年限。开头无套语,少见后来章回小说常用的“却说”、“话说”之类引头语词,结尾多以简短的问句结束,较为随意,如“怎么取胜”、“性命如何”、“此人是谁”、“毕竟是谁”之类,这些特征都接近《全相三国志平话》。

蒋大器说:“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撇开“士君子”鄙薄市井文学的偏见,确实道出了平话的根本缺陷。正是在惋惜《三国志平话》未将题材开掘好的心理支配下,罗贯中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2. 文体上的改造

《三国志演义》对《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改造在文体上的表现主要有三点:

(1)扩大增饰《平话》中已有的故事情节,《平话》叙事简单,人物形象的刻画多为粗线条式的勾勒,对语言、动作、场面的描述不够细腻、深入,这些特点在《演义》中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描写细腻详尽《三国演义》成书话本小说,文采飞扬,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2)是语言由理俗趋向文雅。文人学士的审美趣味又决定了对“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的理俗口语,“士君子多厌之”,必然提升语言的文化品位,由原来的“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转变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小说的文人化得以加强。要实现历史的通俗化,“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小说语言自然不能过于深奥。

(3)删节了《平话》的一些故事,或嫌其情节繁琐,或嫌其与史无征,或嫌其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增加了不少史实,如孙策大战太史慈、孔明遗计救刘琦等,以及奏折诏表等历史文献与诗词歌赋。减弱了民间野史传闻的色彩,加强了小说叙事的真实性,“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朝历史的通俗化叙述靠近。历史文献的大量引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历史感与真实性,给《三国志通俗演义》带来了“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的赞誉。

康熙十八年,醉阱堂刊刻了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的《四大奇书第一种》,即后来坊间通行的《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改,彻底完成了《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历程并最终确立了历史演义的文体规范。

随着章回小说文体形式的成熟定型,回目的功能也超越了单纯的概括故事情节,还要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形式美感,如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三则回目“虎牢关三战吕布”、“云长策马刺颜良”、“刘玄德三顾茅庐”,在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中己演变为“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形式己为七言联句,对仗工整,涵义丰富,比《三国志通俗演义》进步了许多。毛评本《三国演义》不但是《三国演义》诸多版本中最完善的章回体格式《三国演义》成书话本小说,而且是众多历史演义中文体最为成熟的。毛评本出“而一切旧本乃不复行”,成为《三国演义》在民间最通行的版本。

结语

《三国演义》的问世标志着章回小说文体的产生,完成了从作为口头讲唱文学的话本向作为案头之作的章回小说的蜕变,初步确立了章回小说文体的规范并成为后世小说模仿的对象。《三国演义》在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极具诱惑力,引发了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潮。据江苏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组织编写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所载,现存(包括残存)的章回小说计938种,其中演义类现存完整的作品60余种。《三国演义》开辟了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新道路,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注释]

[1]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一38页。

[2]倪思语.转引自(明)吴纳《文章辨体序说?诸孺总论作文法》[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

[3]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内篇五“古文十弊”,叶瑛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1页。

[4]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体明辨序》,罗根泽校点[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7页。

[5].曼殊.《小说丛话》,参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小说理论资料》,第69页。

[参考文献]

1、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M] 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年。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孙逊.《明清小说论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5、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7、胡适.《章回小说考证》[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3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受邀在美国参众两院分别进行了演说。在宋美龄铿锵有力的演说中,她强调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控诉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宣传了中国抗战之决心和信心,赢得了美国朝野对中国艰苦抗战的极大同情。宋美龄在参议院演讲比较简短,而在众议院演讲长达三十三分钟。在众议院的演说结尾,宋美龄说:

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相同,不仅为吾人本身,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实则必须由此较佳之世界。然仅宣布吾人之理想,甚或确信吾人具有此种理想,尚嫌不足。盖欲保存、支撑,并维持此等理想,有时必须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甘冒失败之危险,以努力促其实现。吾人已故领袖孙逸仙博士所示之训范,已给予吾国人民奋斗前进之毅力。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是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时任最高统帅的,对夫人的这次演讲更是费尽心思,数次电永宋美龄,提醒应注意之有关事项。在2月13日致宋美龄的电报中表示:“深信华盛顿总统今日如尚在世,则其必主张美国须与东方被压迫之民族共同奋斗,又如林肯总统如果生于今日,亦必如今日罗斯福总统以解放被压迫人类为己任,此乃美国立国平等、自由之精神,亦即耶稣基督博爱、和平之教义,而我中国孔子大同世界与国父孙博士三民主义立国之基本原理也。”显然,宋美龄在演讲中提到“孙逸仙博士所示之训范”,与的直接授意有关。

为了便于美国参众两院议员更好地理解宋美龄的演讲内容,并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的要义,致电宋美龄的同时,于13日又致电在纽约的宋子安转董显光,要求董显光准备孙中山所著英文版《实业计划》,于宋美龄在国会演说时赠送每位议员一册,如果有英文版《三民主义》也要赠送一册。董显光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此次随同宋美龄赴美,主要负责有关宣传事宜。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4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

他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体式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内容概览】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三国时期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写了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其间着重描写了历时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本质。

《三国演义》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中也带有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写作借鉴】

《三国演义》善于采用人物对话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例如:

许褚等人奉曹操之命请刘备到府上一聚,“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这一“惊”,写出了刘备心慌,怕曹操对自己不利。见到曹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得玄德面如土色。”这一句话正刺中刘备长久以来虚伪的掩饰,因此使刘备的心悬起来了,当时吓得他面如土色。好在刘备这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接着曹操解释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虽然是极其简单的一段对话,却是一波三折,不断地设置悬念,紧扣读者心弦。

这个段落运用语言描写,将刘备曹操进行心理战术的较量写得恰如其分,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攻我守,你守我攻,不断地用对话逼近心灵,而且两个人的语言很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身份和地位。

曹操兵精粮足,他的话语就显得十足的傲慢、大度,显得很有霸气,仿佛雄视天下、不可一世的人物。但刘备兵微将寡,只能暂时依附曹操。在人家的屋檐下求生存,他怎能不时时处处保持谨小慎微呢?于是他的话语就只能显示出谦逊、低调、甚至低声下气。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中考链接】

1.(2007年常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内容和写法,请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仿写。

罗贯中领我走进三国,我看到了诸葛亮端坐中军帐,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巧借东风,火烧赤壁败曹军。

罗贯中领我走进三国,

2.(2006年海安中考试题)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补充完整。

读书推荐卡

书 名 《三国演义》

作者_________

精彩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6年河南中考试题)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请你以小华的身份说服家长。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4.(2006年资阳中考试题)班里准备举办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你帮他们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妙语佳句及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请选出两句妙语佳句,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②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三国演义〉》。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

③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面这块展览板。请写出其中两位及简单介绍相关故事情节。

人物:_________ 出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5

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国家本质的教学时,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一般结论的含义:

一、阶级社会是指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二、每个阶级社会都会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不过,不同的社会,阶级的名称不同。

三、阶级统治理应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通过以上分析,便可将一般结论转化为“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因此,根据这一结论,学生就可自行演绎出如下个别结论: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就是资产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这样一来,学生只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阶级社会中国家本质这一一般结论的含义,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三个阶级社会的各自本质。

当然,在运用演绎推理的实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不能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而应根据演绎推理的原则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筛选和仔细地推敲。一般来说,运用演绎推理来进行教学的知识必须具备以下要素:结论性、一般性、派生性、共属性。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实践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引入演讲活动、新闻活动、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我们要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一、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校学生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他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其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大任。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从教师的想法上看,认为“说得太多”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方面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中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培养,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成长到“能说会道”甚至到“能言善辩”的。

三、培养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局限于语法、修辞等范围,而应突破框框,扩大语言教学内涵,增强语言教学应用性,并和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公关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我经过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来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分析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

(三)国情乡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不固定,可酌情选择。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宿舍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考虑演讲姿势、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不断提高演讲水平。

(五)口试活动。几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环节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考试。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