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歇后语范例6篇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1

关键词: 动物词歇后语 隐喻 相似性 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

一、隐喻和动物隐喻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基于自身经验的认知结果,人类的认知顺序决定了早期人类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点就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类最早认识自己周围立体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包括人体本身及其器官,借助于这些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形成了“万物是人”的隐喻概念系统;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认识自己,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物质世界互动的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了“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系统。人们用熟悉的动物来表达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隐喻现象。

二、动物词歇后语的界定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喻形式的口头用语[1]。动物词歇后语是指谜面部分以动物为表述对象,借用动物的形象或者动作行为表达隐含意义的歇后语。用隐喻的有关知识解读汉语动物词歇后语隐含之意的构建过程,将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打开新的视野。

三、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构建

歇后语的语义表达的重点在注语部分,从注语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注语的字面意思就是歇后语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类是注语的字面义并非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而是通过谐音、比喻、双关等手段产生了转义,而转义才是歇后语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在对动物俗语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动物歇后语已经在具体的使用中脱离了字面意思而成为一种隐喻的表达。正是因为人类思维具有隐喻性,才使得歇后语的含义由各个具体概念域一向抽象领域延伸,也使得歇后语获得了超出具体情境的常规含义。由此可见,隐喻是歇后语语义构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性是隐喻意义形成过程中本体和喻体之间语义转换的基础。甚至可以说,相似性是构成隐喻表达的基本条件。在汉语动物俗语中,歇后语的字面义和转义之间的相似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音相似,一种是语义相似,我们可以称之为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下面对这两种隐喻作具体分析。

1.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的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学者Ivan Fónagy在1999年提出的,主要从发音方式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角度展开论述。该理论引进国内后,也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李弘(2005)从认知语言学的跨域映射角度,结合有关的汉语事实,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魏万德和伊慧(2006)探讨了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他们都已注意到汉语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但由于不是专题论述,探讨相对比较简单。本文试图从语音隐喻的角度揭示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建构过程。

动物词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由象声词构成的歇后语,如“石鸡上南坡――咯咕咯”,“咯咕咯”本来指石鸡的叫声,与“各顾各”没有任何实际的联系,只是因为二者在语音上的相似性才构成了这个歇后语,实现了语义从声音域到抽象域的映射:“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这在同义歇后语的对比中体现的更清楚,同样的情况,注语也是“各顾各”,“山药蛋抛坡――各顾各”的着眼点是两者在场景构成上的相似性,与语音隐喻是截然不同的[1]。

下面分三种情况来分析动物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

(1)同音同形异义。汉语中存在很多同音同形异义词。一些动物词歇后语就是运用了这一特点构建了自己的隐喻意义,实现了动物歇后语语义从具体概念向抽象概念的延伸。例如:

①蟒蛇进鸡窝――完蛋。“完蛋”可作两种解释:字面意思是“蛋都破了”,深层意思是比喻“彻底毁灭或”。

②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沾光”的字面之意是接触到月光,深层意思是比喻凭借别人或者某种事物而得到好处。

以上两个歇后语都是利用了两者语音上的相似性构成一个语音隐喻,完成了从字面的具体情境到深层抽象领域的映射。

(2)同音异形异义。

①王八坐月子――完(玩)蛋。比喻彻底毁灭或者。

②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鳞(淋)伤。形容伤痕布满全身,像鱼鳞一样密。

③绣花针扎泥鳅――又奸(尖)又猾(滑)

以上的三个例子都是通过同音异形字在语音上把毫无关联的两个意思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正是隐喻思维使得这类歇后语的语义从具体概念投射到抽象概念上,同时也增强了歇后语的表现力。

(3)近音异形异义。这里所谓的“音近”是指普通话中的读音,因为这类歇后语来源于方言,方言中这些词的读音本来就是相同的,和上面谈到的同音异形异义具有一致性。例如:

①王八照像――鬼(龟)头鬼(龟)脑,形容人鬼鬼祟祟的样子。

②马蜂的儿子――歹(带)毒,比喻非常狠毒。

2.语义隐喻

隐喻思维贯穿了动物歇后语语义形成的全过程。除了上边提到的语音隐喻,语义隐喻是另外一种语义形成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就是对注语中词义的引申和扩展。隐喻化是语义创造和引申的有效手段。隐喻化手段使汉语的词汇派生出与词的本义相关的意义,并由此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有许多动物歇后语正是通过这一方法来构成语义的。例如:

①公鸡飞到屋顶上――高调。“调”,本为名词,指语音上的声调,在词义扩展过程中,引申出“论调”的意思,隐喻思维将两者联系起来,使语义发生了转化,从字面具体的意义“公鸡叫的声调高”转为抽象意义,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不能兑现的漂亮话。

②断尾巴的蜻蜓――有头无尾。“头”本为名词,指人身最上部或者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此处引申为“事情的起点”;“尾”本指尾巴,是鸟、兽、虫、鱼等动物的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等,这里引申为“事情的终点”。隐喻思维将这两组词语义上的相似性联系起来,该歇后语的意义也由字面具体的“蜻蜓只有头没有尾巴”转为抽象的意义,比喻做事有始无终[2]。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大量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分析,我们知道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意义构建可以通过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两种途径实现。语音隐喻有同音同形异义、同音异形异义和近音异形异义三种情况。而语义隐喻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实现的。

动物词歇后语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隐喻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汇聚了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习俗,体现了人民大众创新思维的能力,深刻理解这些歇后语的隐喻构建过程,对于更好地使用动物词歇后语和传承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建生,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M].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2002年增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2

关键词:生肖虎;歇后语;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02-04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肖熟语不仅是生肖文化的重要承载,而且传达着我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民族心理及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生肖熟语文化意义的分析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性格的有效方式。这也体现着词汇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本文将以生肖动物中的“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之有关的熟语,重点研究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义。

一、生肖与歇后语

生肖也被称为属相,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是用来表示年份和人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周期为12年。每一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特点。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物的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申。人们在使用时通常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谐音式歇后语,一种是比喻式歇后语。

在各民族的语言中有许多与生肖动物有关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大都包含着某些象征、隐喻义,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并折射出人生哲理和处事之道。本文从小角度切入,仅取生肖动物中的“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之有关的歇后语,对其进行表层义的剖析,进而总结出其反映的典型民族文化。

二、与生肖“虎”有关的歇后语分类

关于生肖“虎”的歇后语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从其内容和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

老虎作为兽中之王,在人们的心中自古就留有双重的性格印象。一方面,老虎是虎将的象征,它勇猛、威武、刚强、有活力;另一方面,老虎是食肉动物,凶残无比、性格暴烈;此外,老虎还有虚伪、鲁莽、霸道的性格特征。在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中存在大量表现虎的以上性格特征的歇后语,而这些歇后语又通常借物喻人,同样象征人的勇猛、凶残、虚伪等性格特征。

1.表现老虎的勇猛、威武、刚强和有活力

“虎为百兽之长,自古君王敬之为神,祈借神威,以报社稷平安。”①虎的勇猛是战场上所需要的,于是擅于征战的将士和士兵就被称为虎将和虎兵。虎的勇猛、威武、刚强和有活力在歇后语中也有体现。比如,“老虎进村――没人敢理”,“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老虎长了翅膀――神了”等。

2.表现老虎的凶残无比、性格暴烈

“老虎吃羊羔子――不吐骨头”,老虎是典型的食肉动物,为了得到自己的食物从来不讲情面,在与猎物进行斗争的时候凶残无比,它也因此被称为百兽之王。在歇后语中,人们常用老虎的凶残、暴烈指喻恶人的残忍、无情。相关的例子有,“老虎吃羊――弱肉强食”,“老虎吃兔子――一口吞”,“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等。

3.表现老虎的虚伪、鲁莽、霸道

老虎不仅凶残,而且擅于伪装。它通常是人面兽心,假装人相,用以掩饰自己丑恶的内心,来欺骗对方,实现自己的野心。歇后语以兽喻人,表现人的伪装和人面兽心。例如,“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老虎带喇嘛帽――人面兽心”,“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稣”,“老虎披羊皮――装样(羊)”,“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等。

老虎的虚伪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虎的智慧,但虎绝对不是狡猾的狐狸,它更多的是鲁莽和霸道。“老虎拉车――不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老虎打架――劝不得”也从侧面表现出虎的莽撞和霸道。而老虎的霸道更体现在“老虎欠债――讨不回来”,老虎更是惹不起的,“虎头上捉虱子――找死”,“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二)表现老虎的生活习性

老虎是山中之王,自然很有威风,但虎威不会轻易显露,因为“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勇猛刚强是老虎的显著特点,它总是特立独行,“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每只成年虎按实力在山林中都有自己的领地,彼此不越界,即使是“夫妻”,也不得擅自闯入对方的领地。老虎是凶残的,但也是鲁莽的,“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老虎的凶恶还体现在吃上,“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老虎虽然凶恶,但也会显得“虎头虎脑”,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三)含有特殊的象征、比喻义

在与虎相关的歇后语中,除了以上借物喻人的形式外,还有表达特殊象征、比喻义的情况。这些特殊的象征、比喻义一般都阐述了一定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某些特征。

“老虎追的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表达了人在社会中要谨言慎行,为自己留足后路,以防他人反咬一口;“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说明了恶劣行为带来的恶果是相互的;“老虎进村――没人敢理”,“老虎进城――家家关门”,“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既表达了人们对待恶势力的态度,也反映了汉民族的一种隐含的规避和保守的心理特征。歇后语是对社会状貌的通俗性描述,我们只有对这些文化的承载物进行文化的延伸后,才会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人在社会中立足,“留一手”是非常必要的。“猫儿教老虎――留一手”的睿智之举最后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成为制约老虎的法宝。社会需要彼此信任,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对你全心全意。自私是人的通病,所以我们在倾心于人的时候,要先了解对方,不能一味地沉浸在骄傲地表现之中,至少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要知道“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目前的处境并不代表永远的位置,所以今朝威武难保世代昌盛,过去潦倒无碍当下富贵。人生起伏跌宕,“下了山的老虎――不如狗”说明即使是威猛的老虎也有失势的时候。“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体现了由盛转衰的变化。所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要小看谁,也许你的周围就有下一个乔布斯或马云。

既然世事是变化的,我们就要对这种变化有所准备。如果你现在自感安逸,那就要当心了,因为危险总存在于安逸之中,古人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说法;如果你身处困境,也不必自卑,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和改变困境的勇气,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虽说“心态决定一切”,但没有切实的行动一切都是幻影。面对时事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居安思危”、“处乱不惊”,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去利用变化的形势。居安思危者一定不能因循守旧,变化的存在为旧制的改革提供了机会,聪明的人会与时俱进,把握机遇。而处乱不惊者只有在“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前进的道路,才可冲破困境,成为“乱世英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仅仅说明着时事的变化,而且蕴含着创造的力量。

(七)要勇气也要谋略

有人曾总结成功人士经验,提到成功的人需勇气和谋略皆备,古人评价一个人有才华也常用“智勇双全”的词语,可见勇气和谋略是成功的重要基础。而在现实中,很少有人两者皆备,或是“徒手打老虎――有勇无谋”;或是“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光有才却缺乏勇气;或者是既没勇气又没谋略的随大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瓶颈,可是我们却总是不敢正视它。有勇无谋的人是鲁莽的,他们把谋略当作书生气的表现,所以有“与虎共眠――好大的胆子”;可精于谋略的人又却些勇气,生怕“兔子进虎穴――白送死”,一失足成千古恨;勇气、谋略双无的人总是那样没心没肺,只是嘴上功夫而已。要做到两者皆备,学会自省是必须的;其次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谦虚心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最后要努力突破自我,勇敢的人要学着“三思而后行”,谋略家学着放手一搏,随大溜者学着找到自我。

也许有中庸思想的人更可能皆备几种相对的品质,智勇双全者一定是最深刻的那一个,他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实质,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有时,停顿正是冲刺的前奏。

(八)“名声”效应

在人与人之间还不熟悉的时候,“名声”是彼此了解的主要方面。当你已在众人面前树立了好的名声,它就会产生神奇的“蝴蝶效应”,使你获得丰富的人脉。相反,当你起初就给人以坏的印象,如果要挽回的话就有些困难,因为“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名声也会带来行为上的连锁反应,首先一个人的名声会为自己带来相应的伙伴,包括正气之友和臭味相投者;其次名声也会给人留下特定的心理暗示,比如老虎的凶恶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些人宁愿做“老虎身上的虱子”,有些人打算“徒手打老虎”,还有一些人却是像“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名声在人的一生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学会经营名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哲言;其次要行善行,世界上许多事都是相互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善行的双赢结果;最后要明白包容和理解是增进感情、深入交流的重要前提,当我们微笑着承认了对方,对方也会对你多一份信任。名声是抽象的东西,可以改变。谁都会有失足的时候,但上帝疼惜真心悔过的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大家一定会被你的真诚所感动并重新认可你。

好的行为带来好的名声,好的名声带来好的机遇。“名声”效应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为自己塑造好“品牌”,从而招得伯乐的赏识和众人的拥护。

四、结语

词汇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色彩后,它才变得绚丽多彩。生肖虎作为一种事物,当它被运用到语言文化中后,便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 释:

①禚柏红,郭俊峰.生肖虎(十二生肖与中国文化丛书)[M].济南:齐鲁书社,2005.24.

参考文献:

〔1〕禚柏红/郭俊峰.生肖虎[M].济南:齐鲁书社,2005.

〔2〕余寿军.虎啸空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十二生肖民俗文化丛书).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3

在西方英语国家学术界,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大致有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二者。尽管二者间的交流既多且频,甚至主要人物也跨越大西洋而在英美两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如英国学者诺曼· 布莱逊(norman bryson),但二者却有一些区别。就方法论而言,二者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借用了二十世纪的欧美哲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美术史研究方法和美术批评方法,并采纳了当代影视理论、传播学理论和大众传媒的方法。但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方面,二者却同中有异。其异在于,英国学者的视觉文化研究,包括了视觉艺术,例如绘画。相对而言,美国学者的视觉文化研究,则跨出了视觉艺术的界线,主要研究美术之外的图像及其功用,例如新闻媒体和商业广告所使用的图像。

美国学派的代表学者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米歇尔(w.j. thomas mitchell,1942-),他任教于该校英文系和美术史系,并任著名学术期刊《批评探索》的主编。米歇尔的学术专长在于比较文学和美术史论,他对二十世纪的批评理论和方法比较了解,并站在当代学术前沿,引领美国视觉文化研究的方向。米歇尔在中国的影响也比较大,其“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的概念,甚至成为国内文化商业界一些从业人员鼓吹文盲式“读图时代”的理论根据。米歇尔著述甚丰,涉及视觉文化之图像理论的主要有三部,《图像学:图像、文本、意识形态》(iconology: image, text, ideology,1986)、《图像理论》(picture theory,1994)和《恐怖的克隆:图像战争,从美国九一一到伊拉克虐囚》(cloning terror: the war of images, 9-11 to abu ghraib),其中《图像理论》有中文译本,由陈永国、胡文征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WwW.133229.COM

2008年1月,米歇尔应邀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在康科迪亚大学美术学院讲学,介绍他的图像学新著《恐怖的克隆:图像战争》,研讨视觉文化与当代图像学。其间,笔者有机会向米歇尔请教诸多问题,尤其是与笔者正写作的专著《视觉文化传播》相关的一些具体观点和概念。

在涉及视觉文化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时,笔者专门向米歇尔求证其观点:您主张的视觉文化研究,包括不包括视觉艺术,诸如美术或绘画?米歇尔的答复非常明确:不包括。作为视觉文化研究之美国学派的领军人物,米歇尔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对潘诺夫斯基的传统图像学进行了挑战,并以“图像转向”为号召,主张超越绘画和视觉艺术,使图像研究成为后现代以来之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他弃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专业术语iconology,转而使用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常词汇picture(图画),以示自己的大众文化研究与前者的精英文化研究相区别。

要之,视觉文化研究中的美国学派,是指以米歇尔为代表的学者,他们主张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去研究非艺术的图像,而不再局限于美术的角度和作为艺术作品的图像。本文作者赞同超越美术领域去探讨美术,也认为美术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大师及经典作品。但是,笔者不认可美术研究同视觉文化研究相对立的观点,不认为二者相互排斥。相反,笔者认为,美术研究是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的关系是,视觉文化研究包括了美术研究,并为美术研究提供了一个超越美术的视角,这使研究者有可能从其它视角去发掘美术的更广、更深的意义,及其可能被美术研究所忽略的潜在价值。

二 三种图像

虽然笔者不能全盘接受米歇尔关于视觉文化之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褊狭主张,但这并不妨碍笔者向他进一步请教相关问题:美术史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有何区别?米歇尔回答说,美术研究和美术史研究,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来看待,即研究“艺术的图像”(artistic image),正如文学研究之于语言,是探讨怎样艺术地使用语言。相反,视觉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非艺术的图像”(non-artistic image),也即世俗的图像(vernacular image),尤如语言研究中对日常用语及其使用方法的关注。

在这样的意义上讲,所谓“图像转向”就不符合我们国内一些学者为“读图时代”的视觉狂欢而寻找舶来理论的初衷。就这个问题,笔者特意向米歇尔求证:您说“图像转向”,是否意味着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被图像取代了,是否意味着语言文字在当代文化研究中不重要了?米歇尔的回答十分清楚:绝不是这样。他说,语言文字自有其价值,不可能被视觉图像所取代。今天,所谓图像转向,是说图像研究超越了美术研究的疆界,而进入了摄影、电视等新的大众传播领域。这个观点,正是米歇尔新著《恐怖的克隆:图像战争》的理论前提。

米歇尔的当代图像学涉及三个“图像”术语,颇能说明“图像转向”及美国学派之视觉文化研究所关注的新对象。第一个是潘诺夫斯基采用的图像学术语iconology,源出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的“肖似”一词,后来指基督教的图像,自19世纪初则被东正教用来指称圣像。潘诺夫斯基将这个词发展为专业术语,用于他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宗教艺术的阐释。第二个术语picture以其通俗化和大众化而具有后现代主义之平民文化色彩,不仅是对潘诺夫斯基之专业术语的颠覆,也是对其图像学基本概念的颠覆。然而,在米歇尔新著《恐怖的克隆:图像战争》中,他又使用了一个比较中性的术语image。于是,笔者向米歇尔请教:在当代图像学和视觉文化研究中,image与picture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异同?

米歇尔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一个picture就象一张画片,你可以用电脑软件来修改它,也可以把它撕毁,但画片上的原初图像却无法被改变或毁掉,这原初图像就是image,它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例如,它以数码方式存在和传播。于是笔者问:这是不是说,picture指图像的物理(physical)存在,而image则是原初图像本身,超越了物理的存在,而隐身于变形的picture中?米歇尔回答说是这样,并进一步解释道:作为原初图像的image不能被人为地任意扭曲,而被扭曲的只能是picture。经过人为扭曲后的图像,已经不再是最早那个未被扭曲的原初图像,而是一个具有实际用途的picture,例如商业或宣传用途。然而,在这被扭曲的picture中,却以基因密码的方式保存着原初image的信息。米歇尔的当代图像学和视觉文化研究,关注image怎样变成了picture,关注image所携带的信息,以及image经过了加工或人为的扭曲而成为picture后,这picture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和宣传功能。

米歇尔的新著《恐怖的克隆:图像战争》便是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和实践。在涉及image转化为picture的过程和方式时,米歇尔提出了一个关于当代图像学的关键词“生物图像”(biopictures)。

三 生物图像

米歇尔对“生物图像”这一概念的阐释,是从人工智能、遗传基因、生物工程、数码复制等角度进行的。他的基本看法是,当作为image的图像借助大众传播工具而被广泛复制和传输时,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因为这是一个数码复制和传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码信息保留了image原初的dna编码。与此相对,失真的图像是人为操作时出现的有意扭曲,是操作者出于某种目的而特意为之。他认为,当代大众传媒对于图像的使用,有意利用了人为失真的picture,但我们透过这图像的表象,却能把握其原初图像的真实信息。

照我的理解,任何图像一旦经过传播,无论是image还是picture,都会失真。传播是一个大规模复制并散发的过程,处于传播之另一端的图像,与原初图像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使复制和传播的图像,失去了它原初的语境。图像携带的原初信息,在相当程度上由其语境所确定,一个失去了自身时空语境的图像,只能是一个失真的图像,这就像本雅明所言,失去了该图像产生时的特定“光晕”(aura)。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播图像,都是无根漂浮,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原初的本真。

针对笔者提出的这个疑问,米歇尔说,本雅明所说的图像复制,是机器复制,与今日数码复制完全不同。数码复制所传输的是图像的生物信息dna,而不是机器复制所传输的图像外观。生物信息虽然脱离了原初的“光晕”,但所携遗传密码并未改变,因此不存在失真问题,这是今日数码传输的要义。我在此注意到,米歇尔的探讨转入了技术层面,他绕过了图像文本与其语境的关系问题,而开始了形而下的解说。虽然笔者坚持认为,图像的信息受制于原初的语境,但“生物图像”之说,却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对我而言,这启发就在于“仿生学”(bionics)和仿生艺术。仿生学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它研究生物功能,并转而将其应用于工程设计。例如在潜艇的设计中,为了降低航行的噪音,设计师们研究鲨鱼皮肤的内部构造,并模仿其构造而设计出具有静音功能的人工鲨鱼皮,用以制成消音瓦,将其覆盖于潜艇外壳,从而降低潜航噪音。这种生物仿制,是一种仿生学复制,尽管不必复制生物的外在表象,但却把握了生物遗传的信息编码,这使工程技术中的复制得以实现高保真。仿生艺术在西方兴起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环境保护主义的产物,多是以装置为外在形态的观念艺术,旨在传播环保意识。

由于米歇尔强调图像所携带的信息是以生物编码的方式来复制和传输,于是笔者便问他为何不用现成的术语“仿生图像”(bionic pictures),而要生造一个新术语“生物图像”,并问及二者有何种关系。米歇尔回答说,“生物图像”是一种用类似于克隆技术复制的图像,与机器复制的图像不同,不仅没有失真,反而因基因改造而优化了图像,而机器复制却因“光晕”不再而失去了原初的本真,因此,“生物图像”与“仿生图像”并无本质区别。

笔者由此想到,借助仿生学技术来复制图像,涉及的不仅仅是图像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涉及了特定外形所携带的内部基因密码。正是由于这生命遗传的密码,才使生物的外形与其功能密不可分,而生物外形与其生命功能的关系,又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要义,在今天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涉及到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在此,“生物图像”关注的是生物外形与生命信息的编码,关注二者间的功能关系,并与当代艺术的方式发生了某种关联。

四 恶搞图像

关于这种关联,在我看来,米歇尔的上述理论虽然不是关于美术的,但这理论的意义,却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艺术。例如,生物图像的复制,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渊源上认识今日艺术中的“恶搞”方式。恶搞是视觉艺术的一种修辞方式,然而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恶搞与今日中国时髦的恶搞却有本质的区别。尽管两者都以幽默为基调,但前者带有相对强烈的政治信息,而后者则大多出于赢利的商业目的和庸俗趣味。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无条件地赞同西式恶搞或一概否定中式恶搞,我说的只是今日艺术中的一种倾向。

西式恶搞的政治内含,与米歇尔所说的“图像战争”(war of images)密切相关。米歇尔的讲座,从头至尾贯穿了他对美国总统布什及其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指责,他在讲座中使用的图像,也大多是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图片。照他的说法,发动战争和反对战争的双方,都利用了战地新闻图像。布什发动战争,其视觉依据之一,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中纽约世贸中心浓烟滚滚的图像,而后来人们反对伊拉克战争,其视觉依据之一,则是伊拉克阿布格拉监狱的虐囚照片和视像资料。

在虐囚图像中有一令人触目惊心者,是一个囚徒从头披着一身破麻布,双手接通两条电线。这个图像经过新闻媒介和网络而迅速传向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布什战争罪行的一大证据。由于这一图像广为流传而且极具感召力,美国苹果公司便将其借用来作商业推销,把原初图像中受电刑的囚徒,修改为一个听ipod的人正载歌载舞。这个被修改被扭曲了的图像作为广告推出后,招来社会各界的一片责难,苹果公司只好收回了这一不道德的广告,并灵机一动,又改头换貌赶制了嘲讽伊拉克战争的广告,继续推销自己的产品。

苹果公司对虐囚图像的两次修改利用,其实就是一种恶搞,先是商业恶搞,然后涂上了政治色彩。的确,除了这种商业恶搞,在西方有更多人对虐囚图像作了政治恶搞。米歇尔展示的一幅政治恶搞图像,是利用图中人的外形相关性,而将受电刑的伊拉克囚徒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经典的耶稣受难图重叠起来,由此赋予这一虐囚图像以强烈的政治性,表达了恶搞者对布什发动战争的不满。从米歇尔之当代图像学的角度看,原初的虐囚图像image和被修改的虐囚图像picture之间,虽然经过了复制和传播,外貌发生了变化和失真,但其生命遗传的编码却得到了保存。换言之,原初图像中的生命密码,通过数码复制和传播而被转移到扭曲的图像中。这生命密码所携带的信息就是有关人类蒙难的信息。正因为人类蒙难的基因密码以数字方式保存了下来,所以虐囚图才与耶稣受难图有了内在的同构,这类似于仿生学的同构,于是进一步唤起了读图者对这二者之视觉外形的认同,从而使政治恶搞的目的得以实现。

虽然米歇尔的视觉文化研究不涉及美术,但在虐囚图像的话题上,他却言及了旅居纽约的著名哥伦比亚画家费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因为这位以描绘傻笨肥俗的浅薄形象而闻名于世的当代大师,近年绘制了一系列关于美军在伊拉克监狱虐待囚徒的作品,以幽默的恶搞,来表达了艺术家明确的反战态度。博特罗的作品在纽约和欧美各地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应和了西方世界的反战呼声。

在博特罗的绘画中,作为一种寓言的政治恶搞,发挥了图像的修辞功能,显示了图像的威力。米歇尔的当代图像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视觉文化理论,他超越了美术的领域,将视觉文化研究引入了传媒政治中,使我们可以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阐释博特罗绘画的政治性和批评价值。然而非常有趣的是,米歇尔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形式主义者”(i am a die-hard formalist)。我猜测,米歇尔的视觉文化研究,关注图像的构成、存在、复制、扭曲和传播方式,因此他是形式主义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一切的背后,以生命密码的方式潜藏着米歇尔的政治态度和批判精神,这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文化政治学者。

如果借用他自己的术语,我想这样说:米歇尔之视觉文化研究的政治性,以生命遗传的密码方式而成为其当代图像学内在的原初图像image,而他从形式角度对图像构成和传播方式的研究,则是其外在的picture。反过来说,在这个image中,以生命密码的方式,潜藏着他的政治信息。唯其如此,我们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批评布什发动的战争,而不是去进行浅薄的商业恶搞。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4

1集团概况 法国阿歇特图书集团(HachetteLivre)目前隶属于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集团(LagardèreSCA),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大众及教育类图书出版集团。集团总部设在巴黎,在世界30多个国家都有出版业务,拥有上百家出版社,出版语言多达12种,以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主,出版种类覆盖所有大众图书,如小说、随笔、口袋书、青少年读物、漫画、旅游图书、教育用书、生活图书、字典、百科全书等。阿歇特图书集团在法国占据98%的字典出版市场、82%的教科书出版市场和60%的图书发行市场,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图书出版市场排名第一,在美国排名第五。集团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以国际化为主要发展战略,以多样性、自主性和竞争性为主要经营理念,收购和兼并了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多家著名大型出版社,成为世界大众图书出版市场的领跑者。 2发展历程 法国阿歇特图书集团是由路易阿歇特在1826年创建的,当时他年仅26岁,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1829年,他开始印刷教科书。1833年,法国国王Guizot要求全国所有市镇普及小学教育,阿歇特借此时机大量印刷教科书,成为当时唯一能满足全国上百万教科书需求的出版商,这为日后阿歇特图书集团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1846年1月1日,路易阿歇特公司成立,同年与EmileLittré公司合作出版字典,首部字典于1863年问世。1852年与法国7家铁路公司签约开办车站书亭,买断了法国车站售书的专营权,销售黄皮旅游手册、小说等。1919年,黄皮旅游手册改为蓝皮旅游手册,车站书亭改为绿色书亭。到1864年阿歇特去世时,公司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出版社之一。1919年,路易•阿歇特公司更名为阿歇特书业,1977年更名为阿歇特SA,1992年阿歇特SA转让资产后,其图书经营活动部分组成新的公司,即现在的阿歇特图书集团。阿歇特早在1914年就开始了收购活动,此后的百余年间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收购。1980年,阿歇特SA被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集团收购后,其收购和兼并活动开始向全球扩展,先后收购了英国的猎户星出版社、卡塞尔出版社、霍德•海德林出版集团及美国时代华纳图书集团等多家世界著名大型出版公司,实现了业务在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种语言之间的平衡发展,在世界大众图书出版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09年,阿歇特图书集团与中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合资成立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PPMG),从而敲开了进军中国图书市场的大门。同年,阿歇特图书集团美国公司成立阿歇特图书加拿大公司,作为阿歇特图书集团美国公司在加拿大图书市场的发行子公司。同年还与黎巴嫩Antoine出版社合作成立公司。 3经营状况 阿歇特图书集团自收购了英美多家大型著名出版社后,营业额和营业利润逐年攀升。2010年,因全球金融危机,集团营业额为21.65亿欧元,营业利润为2.5亿欧元,较之2009年略有下降,但比2008年以前仍有所增长。集团近6年来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情况详见表1。阿歇特图书集团营业额的一半以上都来自海外,海外市场所占比例很大。例如,2010年集团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加拿大市场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1%,表2为2010年集团营业额按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大众和教育类图书是集团营业额的主要来源,大众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漫画书。例如,2010年的营业额中,大众文学类图书占39%,漫画书占16%,表3为2001年集团营业额按出版业务的分布情况。2010年集团共有员工总数7459人,其中法国本土员工有3099人,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共有员工3738人,表4为2010年集团员工按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 4发展战略分析 阿歇特图书集团一直采用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方针,拓展海外市场是其长远发展目标。集团的总目标是通过收购和兼并,组成一个出版联盟和语言联盟,从而囊括全球优秀的出版公司。 4.1业务特点 阿歇特图书集团自并入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集团后,拥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为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集团的业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集团所辖各分公司都十分注重创建自己的优势品牌,目前集团各公司仅靠版权合作方式便可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二是集团涉足所有大众图书出版领域,以教育、文化和休闲三大类图书为主,出版小说、随笔、口袋书、青少年读物、漫画、旅游图书、教育用书、生活图书、字典、百科全书等各类图书,出版语言多达12种,遍及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国家;市场覆盖面大,使集团各公司得以在不同市场分配商机,保证了集团总体营业利润的平衡。三是集团拥有自己的创作、印刷和发行系统,出版成本较低,分销发行渠道畅通。 4.2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 阿歇特图书集团采用多样性和自主性的经营模式。多样性体现为集团汇集各种人才,涉足所有出版领域;自主性体现为集团所属各公司均保持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性,独立运营,自主发展。集团现任董事长阿诺德说:“自主性符合编辑本性,是编辑创造性的源泉,从编辑手中诞生的每一本新书都紧密与市场、作者和读者相连。”集团各分公司均设有自己独立的宣传、营销和生产机构。集团在管理上采取竞争性管理机制,各分公司之间保持竞争关系,实践证明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励员工。阿歇特图书集团的这种经营和管理模式在法国已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公司还将这种模式运用到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公司。 4.3发展手段 阿歇特图书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是以收购和兼并作为主要手段的。集团凭借着拉加代尔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的出版业内进行收购、兼并和控股等渗透活动。集团还对收购后的各分公司在人力、财力和资源上进行重新整合,保留各分公司的出版特点和独创能力,使各分公司之间保持平等竞争的关系,并为各分公司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5海外市场发展战略 5.1欧洲市场的发展#p#分页标题#e# 阿歇特图书集团在欧洲的发展战略概括为两点:一是要在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个语言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二是要在教育、大众文学和漫画三大出版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目前集团已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图书市场位居第一,并视法国为集团的“私家花园”。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公司成立于2004年,集团对其英国公司的管理采用统一领导、独立经营的方针,非常重视为其旗下的公司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例如,自2007年4月起,集团将霍德教育出版社拆分为两个公司,即HodderEducationSchools和HodderEducationTradeandTertiary,各公司均设置一位总经理和一套管理人员。霍德教育出版社是阿歇特图书在英国市场利润最大的业务部门,这种“一分为二”的做法使霍德教育出版社原来的业务更加专业化,管理也更为顺畅。又如,自2007年8月起停用霍德•海德林名称,原霍德•海德林旗下的海德林、霍德&斯托顿、约翰•默里、阿歇特儿童图书出版公司(HachetteChildren’sBook)、霍德教育出版社(HodderEducation)各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均被取消,各分支机构直接向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公司总部汇报工作。阿歇特图书集团在英国的分销公司Bookpoint和LittlehamptonBookServices也直接向英国公司汇报工作,而不像以前那样需要通过霍德•海德林与英国公司发生关系。阿歇特图书集团新西兰分公司的情况也一样,直接听从英国公司的领导。爱尔兰的霍德•海德林公司与利特尔&布朗公司合并,更名为阿歇特图书集团爱尔兰公司。重新命名可使集团的组织机构更加清晰、简单、有效,不会影响集团对各分公司的政策,各分公司仍然继续保持其业务上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 5.2美国市场的发展 阿歇特图书集团在美国的发展不如在欧洲顺利,集团对美国市场一直持谨慎态度。实际上,美国市场的开拓是建立在欧洲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阿歇特图书集团选择收购时代华纳图书集团作为打开美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是因为时代华纳是一家大众图书出版集团,其80%的业务在美国,并入阿歇特后,营业额可占阿歇特总营业额的四成,这个比例对阿歇特来说近乎完美,并可使阿歇特在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市场的分配更趋平衡。收购时代华纳,一方面可以巩固阿歇特在法国出版市场老大的地位,而且对整个法语图书市场都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从此便有法语出版商跻身于世界出版巨头的行列;另一方面还能增加阿歇特在英国的市场份额,同时促进英国公司在美国的发展。2006年阿歇特图书集团成功收购时代华纳图书集团,成立阿歇特图书集团美国公司,时代华纳原在美国的所有品牌并入阿歇特美国公司,这使阿歇特图书集团成为美国市场第五大大众图书出版商。时代华纳图书集团原在英国的经营活动直接并入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公司,使阿歇特图书集团在英国大众和教育类图书出版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目前,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公司已取代兰登书屋,成为英国市场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公司。为解决旗下的英美两国公司争夺英国市场的矛盾,阿歇特图书集团自2007年起,允许旗下的英国出版公司独家享有欧洲地区版权,美国出版公司不得在欧洲销售相同内容的美国版图书。作为补偿,美国公司则拥有这些图书在亚洲和远东地区的版权。 5.3中国市场的发展 阿歇特图书集团看好中国出版市场的发展前景,抓住中国加入WTO后逐渐开放的有利时机,率先以版权合作形式开拓中国期刊市场。例如,1988年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出版《世界时装之苑》,即法国著名的ELLE杂志;1994年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合作出版综合性彩色体育杂志《搏》,1995年与该社合作出版另一种杂志《健康之友》;2002年将MarieClaire引入中国取名为《健康女性》,与国内同行推出高端女性杂志《心理学》以及聚焦中国经济和发展的法文版季刊《深度中国》;2006年与新闻出版总署合作出版《中国》等。2007年,阿歇特图书集团与凤凰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经过3年的协商和谈判,2009年经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阿歇特图书集团与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合资成立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一方面是阿歇特图书集团拓展中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凤凰集团对外合作、跨国合作和提升集团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阿歇特图书集团因此而成为第一家通过资本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图书市场的大型国际出版集团。合资公司以图书策划服务、出版咨询和批发服务为主业,开展一系列图书出版咨询和国内外版权业务。阿歇特图书集团对其优秀的图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集中进入中国市场,形成相对市场优势;并帮助凤凰集团借助阿歇特图书集团的出版资源和遍布全球的图书销售网络,推出针对欧美市场的产品,向国外输出凤凰集团的图书版权。目前,阿歇特图书集团通过树立品牌影响力,已占据了稳定的中国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外资出版商。 6结语 现已成为法国出版巨头的阿歇特图书集团仍然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力争成为数字出版巨头,二是要建成一个发行中心网,三是推出新的阅读方式。面对挑战,集团为其所属各公司提供良好的出版环境,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预测未来阅读方向,确定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型,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减少书业对森林资源的耗费,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开发新市场,继续阿歇特图书集团的百年发展历程。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5

关羽是三国名将,又是身后备受推崇的神圣化人物,其歇后语所包含的内容比诸葛亮、张飞歇后语要更丰富一些,包括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作为神灵和关帝的关羽以及民间传说的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勇猛刚强,深为三国当时人所称赞。《三国演义》进而为关羽创造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壮举,这在歇后语中都有所反映。如: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单刀赴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

上述歇后语都突出说明关羽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们对关羽的景仰。

历史上的关羽又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待人处事义重情长。《三国演义》为突出塑造关羽的这个性格特点,在生动描写史实的基础上,又虚构了华容道放曹、战长沙义释黄忠等情节,于是产生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歇后语。如:

关公离曹营——不安心。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

三国人物歇后语范文6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杀猪教子】 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猪羊变色】 比喻扭转并彻底改变局面。

【猪狗不如】 骂人连牲畜都不如的话。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辽东之猪】 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马店买猪】 (歇后语)没那事。比喻无中生有的事。

【泥猪瓦狗】 比喻无用之物。

【指猪骂狗】 拐弯抹角的骂人。

【牧猪奴戏】 或奕棋。

【肥猪拱门】 比喻送上门来的利益。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涉河。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的人。亦作封豨修蛇。

【牧豕听经】 比喻勤学。

【狼奔豕突】 形容人仓皇失措的逃跑,或坏人恣意摧残破坏。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而自视不凡,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用作自谦词。

【豕交兽畜】 比喻待人不礼貌。

【鲁鱼亥豕】 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亦作亥豕鲁鱼。

【信及豚鱼】 比喻极有信用。

【戴鸡佩豚】 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

【瘠牛偾豚】 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豚儿犬子】 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豚蹄穰田】 比喻希图以少许东西求取大量收益。

【犬彘之食】 比喻食物非常粗糙。

【曾子杀彘】 比喻人讲求信用。

【杀彘教子】 指父母教导子女应言行一致。

【行同狗彘】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亦作行同狗豨。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行同狗豨】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豚蹄穰田】 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 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杀猪教子】 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猪羊变色】 比喻扭转并彻底改变局面。

【猪狗不如】 骂人连牲畜都不如的话。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辽东之猪】 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马店买猪】 (歇后语)没那事。比喻无中生有的事。

【泥猪瓦狗】 比喻无用之物。

【指猪骂狗】 拐弯抹角的骂人。

【牧猪奴戏】 或奕棋。

【肥猪拱门】 比喻送上门来的利益。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涉河。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的人。亦作封豨修蛇。

【牧豕听经】 比喻勤学。

【狼奔豕突】 形容人仓皇失措的逃跑,或坏人恣意摧残破坏。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而自视不凡,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用作自谦词。

【豕交兽畜】 比喻待人不礼貌。

【鲁鱼亥豕】 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亦作亥豕鲁鱼。

【信及豚鱼】 比喻极有信用。

【戴鸡佩豚】 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

【瘠牛偾豚】 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豚儿犬子】 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豚蹄穰田】 比喻希图以少许东西求取大量收益。

【犬彘之食】 比喻食物非常粗糙。

【狗彘不食】 比喻人的品行卑劣无耻,连猪狗都嫌弃。

【狗彘不如】 比喻人的品格卑劣,连猪狗都比不上。

【曾子杀彘】 比喻人讲求信用。

【杀彘教子】 指父母教导子女应言行一致。

【行同狗彘】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亦作行同狗豨。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行同狗豨】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

【扮猪吃老虎】 比喻用心机耍诈。

【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

【庙里的猪头】 (歇后语)已经有主。引申喻有理由、有道理。

【猪八戒上阵】 (歇后语)倒打一钯。 比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

【猪八戒戴花】 (歇后语):(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拚死吃河豚】 (谚语)比喻勉强从事。

【豚肩不揜豆】 比喻非常节俭.

【猪八戒照镜子】 (歇后语):(1)里外不是人。(2) 当面给他难看。

【猪八戒坐飞机】 (歇后语)丑上了天。

【猪八戒吃人参果】 (歇后语)全不知滋味。

【人怕出名猪怕肥】 (谚语)人出了名,往往招来各种麻烦;猪长肥了,将很快被屠宰。

上一篇非法经营论文

下一篇幸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