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例6篇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1

市委、市政府:

2005年,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畜牧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这一工作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品种改良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继续提高,畜牧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5年,上市生猪95万头,山羊38万只,家禽1180万羽。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683元,比上年增加79元,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39亿元,同比增长6.1%,现将2005年畜牧业发展特色及2006年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2005年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特色

市畜牧业工作会议后,全市各乡镇把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畜牧业的发展,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一)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区域特色进一步明显

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户4886户,新增专业户1131户,新建猪舍10间以上的户68户,共建猪舍1134间,投资额达1167.6万元,新增专业大户167户。其中新增母猪10头或新增肉猪100头以上的户124户;新增蛋鸡3000羽以上13户;肉鹅500羽以上25户;肉鸡5000羽以上4户;蛋鸭3000羽以上的户1户,全市已初步建成养殖小区7个,在建9个。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凸现,古溪、分界、横垛、珊瑚等乡镇的家禽饲养量已占全市家禽饲养量的42.2%,广陵、珊瑚、分界、横垛等乡镇栏存肉鹅已占全市鹅栏存总量的58%,马甸、泰兴、刘陈、黄桥等乡镇奶牛占全市奶牛总量70%左右,黄桥、城黄两个工作片的生猪,占全市生猪总量的68%。

(二)品种改良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品种改良的力度,全市畜牧业品种改良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市新增二元母猪6487头,二元母猪总数达到22149头,占母猪总数34%,洋二元母猪发展尤为更快,占新增二元母猪总数60%以上,全市新增波杂山羊42558只,波杂山羊总数达109419头,占山羊总数41%,全市新增纯种波尔山羊种公羊28头,波尔山羊种羊达35头,新扬州鹅、地方优质家禽引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为全市畜禽品种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短平快项目迅速崛起,农民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鹅业、兔业、奶牛业是我市的小产业,但由于其养殖效益高,2005年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年上市菜鹅40多万羽,是2004年2倍多,其中新增1000羽以养殖大户21户,最大的户栏存肉鹅达5000羽;全市养兔专业户83户,新增栏存毛兔200只以上专业户8户,栏存兔2.3万多只,比2004年增长33%;全市栏存奶牛1385头,增长10.8%,并形成了以广陵、珊瑚、分界、根思等乡镇为主的养鹅业新特色,以马甸、刘陈、黄桥等乡镇为主奶牛产业群,以元竹蒋堡村、南沙路庄村、大生三阳村为主的养兔特色村。

(四)科技应用意识普遍增强,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加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加大畜牧科技宣传应用力度,广大专业户在学畜牧科技、用畜牧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据调查,全市养猪专业户中有40%的养殖户安装了自动饮水、防暑降温、限位栏、产仔栏等设施,绝大多数专业户都采用粪便干湿分离和全价料饲喂,科技对畜牧业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加。

(五)“三资”投入势头强劲,畜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

在优惠政策鼓励下,2005年全市“三资”投入畜牧业的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三资”投入畜牧业超过5000万元,其中市外资金投入畜牧业就有12家,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为畜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5年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畜牧业产业稳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优质品率所占比例仍很小,生产方式仍未有根本性转变,科技应用普及面还不大。

二、2006年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

工作思路: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畜牧业,高效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总体要求。以体制改革、科学防控为主线,推进畜禽防控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规模养殖提升效益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品种更新、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高效畜牧业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工作目标: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5%。生猪、家禽、山羊生产总量基本平衡,新增二元母猪5000头,波杂山羊3万只,新建成千头猪场10个,万羽禽场10个,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申报无公害基地3个。

(一)以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为立足点,推进平安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的平安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畜牧业的兴衰。没有畜牧业的平安就没有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平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畜禽防检体系,实行科学防控。

1、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程,稳定兽医队伍。畜牧业的发展保障措施关键在防疫,而防疫的质量能否到位关键在防疫队伍。目前,我市的畜牧兽医队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虽经几次改革,但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更,兽医队伍年龄老化、水平偏低、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自2002年省政府下发(省政发[2002]147号)文后,兽医队伍人心思变,军心不稳,有的站正常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必须加快改革进程,尽快构建全面协调、管理统一、运转高效的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技术支持体系和基层防疫机构,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并将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以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为重点,推进畜禽防疫工作

按照《条例》要求,依法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科学防疫。狠抓基础防疫,规范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认真组织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大消毒、秋冬百日会战三大战役,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程序防疫,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高度重视疫情监测工作,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抽检频率,重视鸡新城疫、猪瘟、链球菌、血吸虫病、狂犬病等其它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畜禽检疫工作,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严格按规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消除疫情隐患。

3、建立防疫管理的长效机制,变突击防疫为程序防疫。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全民防疫意识,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二是要建立“畜禽防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行畜禽养殖终身档案管理制度,达到畜禽养殖档案、防疫记录、防疫耳标和产地检疫证号四相符。三是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实行市、乡、村、户四级预警监测网,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以发展畜禽规模为重点,推进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以畜禽规模为载体,只有规模发展了才能推进畜牧业集约化、良种化、机械化,才能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也才能推进设施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变为富民强市的产业。

一是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六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模式、统一畜禽种类、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料用药、统一卫生管理和分户核算)的要求规范养殖小区,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做好各方面协调统筹工作,达到“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的四通要求,真正做到建设养殖小区,有利于科学饲养、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农民增收,把我市养殖小区建设成为规划科学、设计合理、远离住宅、相对集中、设施完备、组织到位、管理规范、畜种优化、绿色生态的养殖基地。

二是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场、专业大户、专业村。充分发挥地域和生产的优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规模场,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特色畜牧业。

三是继续推进良种化进程。近三年来,我市加大了良种扶持力度,畜禽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但是畜禽优质品率仍很低,必须以规模养殖企业为载体,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进良种化进程。继续加大二元母猪、波杂山羊、地方优质鸡、新扬州鹅的推广力度。

四是加快设施畜牧业建设进程。总体要逐步做到选址科学,畜禽含设计合理,养殖设备设施先进,不断提高机械化养殖水平,努力提高能源、村料、人力和土地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增加畜产品产出率,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推广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刮粪、气温调节以及母猪限位栏、产仔栏、仔猪保育栏、立式鸡笼以及高床养殖等设备设施,把机械化养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是以发展产业化为重点,推进高效畜牧业发展。鼓励现有的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档次,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引导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增强其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按照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的原则,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建各类协会,建立与现代市场相适应的流通主体,把从事畜牧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组织起来,积极开辟市外窗口,加速畜牧产品的流通,提高我市畜牧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三资”进入畜产品加工渠道、壮大生产、加工企业群体。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积极推进畜牧业生态化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农村的第二大污染源,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畜禽粪便处理进程,给广大农户一个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全面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积极推进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建设,严格控制粪便直接排放河沟、田园及露天堆放,防止畜禽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充分利用粪便资源,变废为宝。积极推行粪便制沼气,沼气照明、煮饭、沼渣喂鱼的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走以牧保林、以牧促农、以牧养鱼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及短平快项目,优化我市畜牧业品种结构。

三是积极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实行零污染排放。发酵床养猪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土著菌吸收粪尿,减少粪尿排入污染,改善生猪生存环境的一项环保技术,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建议

1、召开一次畜牧工作会议。一方面要对2005年畜牧业工作成绩显著的乡镇、十大规模企业、30佳专业大户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另一方面继续在全市掀起发展畜牧业的热潮,更新发展理念。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宁夏泾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一、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000多只羊或者1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三、参考文献

[1]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2]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97-98.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3

“十三五”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促进养殖增收和草原增绿,任务繁重而艰巨。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畜产品消费增速放缓使增产和增收之间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传统养殖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廉价畜产品进口冲击对提升国内畜产品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使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新阶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妥善解决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取得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畜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农业部党组确立的“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1.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500家部级示范场,加强示范场监督管理,引导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大适度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重点明确畜牧业节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

2.加快推动饲料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部、省级示范企业创建和省级饲料管理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饲料行业管理工作。研究推进饲料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广散装饲料,促进饲料工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奶业发展水平。办好第二届中国奶业D20峰会,充分发挥D20企业联盟作用,使之品牌化机制化,引领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引导支持企业自办、收购、托管、参股奶牛养殖场,指导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提升奶业组织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4.加大粮改饲试点力度。组织召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暨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会,以“镰刀弯”和黄淮海等地区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加强试点工作考核与技术指导,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确保试点成效。

5.抓好现代草牧业发展。大力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草畜配套,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增强奶牛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以肉牛、肉羊和奶牛为重点,兼顾兔、鹅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6.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组织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7.加快推动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组织开展重要农副饲料资源调查,完善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8.着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补奖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推进天然草原改良,研究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试点,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大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力度。

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9.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卫生指标、禁用物质和牛羊源性成分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强化检打联动,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以防止非法添加、查找潜在风险、强化原料把关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加强监测结果研判运用,强化检防联动,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0.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监督抽查中增加牛羊养殖场抽检数量,异地拉网监测中增加对外调活畜问题多发地区的突击抽检。健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案件查处机制,加大跨省案件督办力度和工作薄弱地区督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瘦肉精”速测产品质量评价,指定技术机构开展可疑样品筛查,强化对基层监管的技术支持。

11.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国奶站和运输车的动态化、精准化监控。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以D20企业奶源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控制措施为重点,编撰中国奶业质量安全报告,宣传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12.大力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全面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育种工作。建立种猪育种评价体系,推进中国荷斯坦牛全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加快部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大种畜禽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完善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家畜品种改良。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保种能力,促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13.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及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强化优质饲草料作物品种选育和区域适应性研究,加快饲草料栽培管理、青贮调制加工、饲养饲喂等技术示范推广,依靠技术集成创新和组装配套,指导基层的科学生产和高效应用。加强与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教学机构的协调互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技术优势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做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14.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规模养殖场和种畜禽场直连直通直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自动化监测试点工作,提升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做好统计员培训工作,加大数据核查力度,保障数据质量。加强数据质量建设,推进畜牧业相关业务统计数据的精准化。

15.强化形势分析和预警信息服务。定期开展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市场的跟踪监测与形势会商,做好关键时点的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上报和预警预判信息。举办畜牧业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畜牧业监测预警数据的权威性。开展面向养殖场户的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16.加强畜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促进畜牧兽医监管监测一体化,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行政许可、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深入调研“互联网+” 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积极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立种公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国外畜牧业发展情况数据库。整合升级饲料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饲料生产企业管理精准化。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17.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开展区域发展布局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政策创设等课题研究,梳理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等,谋划畜牧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政策体系。开展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模式研究,指导贫困地区推进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做好战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上升为具体扶持政策。

18.全面研究落实草原改革任务。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包括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在内的18项草原改革任务研究,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大草原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草原执法监督。

19.着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和《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全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和《草原休养生息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含金量,引领各行业科学发展。

20.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修改形成《基本草原保护条例》送审稿,完善《草原法》修订稿初稿。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和通报力度,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保护和巩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研究制定《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4

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3.5亿元、争取国家投资2.5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3140.45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30482.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996.02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13377.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194.43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5.1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10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36.5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7.96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62万亩(青稞播种面积64.31万亩,比去年增加0.3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31万亩(其中油料作物15.13万亩,蔬菜面积18.1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18.0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36.6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万吨,其中粮食为34.04万吨(青稞产量为27.23万吨,比上年减少1.17万吨),油菜2.56万吨。

3、畜牧业在狠抓疫病防控下稳步发展。全地区仔畜成活达202.87万头(只),成活率90.4%,比去年减少3.5个百分点;成畜死亡99071头(只、匹),死亡率1.7%,比去年增加0.56个百分点;牲畜总增192.97万头(只、匹),总增率33.45%,比去年减少1.95个百分点;预计出栏牲畜202.87万头(只),出栏率35.17%,比去年减少0.23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566.84万头(只、匹)。预计肉产量3.6万吨,比去年增加0.2万吨;奶产量8.2万吨,比去年增长0.4万吨;绵羊毛2220吨,比去年增加1.28吨;山羊绒265吨,比去年增加3.55吨,禽蛋、禽肉产量分别达360吨、669吨。预计全年完成“w”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畜禽防疫2328.90万头(只、羽)。完成牲畜短期育肥68万绵羊单位(含活羊出口25万只),总收入24833.8万元,纯利润6975万元。

4、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增收作用明显。预计全地区乡镇企业完成产值6.43亿元,同比增长11%;多种经营实现总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5%。发展地区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至此地区以上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达11家;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03家,其中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通过《合作社法》正式挂牌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越冬度春形势不容乐观。受前期大风天气、后期持续干旱的影响,牧草长势普遍较差,草场返青迟,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幅度降低,牲畜膘情差,畜牧业越冬度春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需要继续加强科技体系、农田与草场、农村能源、农牧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建设。农牧项目投资问效、后续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防抗灾条件差,急需从饲草料基地、饲料加工、暖棚圈建设、预测预报等方面加强基础建设,改善防抗灾条件,提高该地区防抗灾能力。

4、科技支撑能力还比较弱。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较低、手段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尚未成为农牧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5、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资金申报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明确,审核批复时间长,影响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数量少、水平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与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

三、2010年农牧业初步工作要点

2010年,该地区农牧业经济预定计划指标为:农作物总播面积127.9万亩,粮食作物76.6万亩(其中青稞面积64.5万亩,比2008年增加0.2万亩)、经济作物33.3万亩、饲草料作物18万亩,粮经饲三元比例为60∶26∶14。粮食总产34.5万吨(其中青稞28万吨),油料2.5万吨,蔬菜30万吨。各类牲畜存栏总量570万头(只),新生仔畜成活率达90%以上,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乡镇企业实现总收入7.1万元,增长11%;多种经营总收入10.5亿元,增长5%。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畜牧;兽医;工作;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构成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业的管理形式也出现了很多大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兽医服务领域在不断地缩减,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团队的建设出现了阻碍,导致畜牧兽医工作涌现了大量的问题。

1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畜牧兽医站综合技术过于老套。现阶段大量工作人员都是从散养户转变过来的,这些工作者的基础技能较低,对新技术了解到不多,这样会阻碍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第二,基础设施过于陈旧。实际畜牧兽医工作的资金投资较少,医疗设施、建筑物基础设备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第三,管理系统不全面。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并不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这是因为管理系统构建不全面,并且在考察过程中无法对工作者实施有效的激励。第四,工作存在约束性。现阶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畜牧业的范围较为大,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工作存在约束性。第五,思想理念过于落后。因为现阶段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很多工作者都是从散养户转型过来的,他们的年龄较大,思想观念过于老套,无法有效处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工作中没有构建优质的团队观念,从而影响畜牧兽医工作的质量。

2提升畜牧兽医工作水平的方案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提升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构建优质的工作氛围,从而提升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喜爱。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清苦,设计相关的培训内容,对在职畜牧兽医工作者实施全方面的培训,从而优化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技能,从而引导畜牧兽医工作者向着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第二,提升基础设备的建设。对畜牧兽医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动物疾病治疗、防疫以及检疫等工作,这些工作内容都需要结合相关的设备进行。由此,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对畜牧兽医工作基础设备的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过程中的扶持,并且支持社会组织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投资【1】。第三,设计全面的管理系统。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障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实施,畜牧兽医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全面的管理系统,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管理。第四,加大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要增加对畜牧业新兴技术的建设,结合新技术来获取更好的效益,从而促使畜牧兽医工作向着现代化推广。除此之外,还要以整体为基础,提升防疫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这样才有助于保障畜牧兽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畜牧兽医站要加大培训强度,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者的综合水平,并且支持社会、群众对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的监察。第五,改变工作者的服务观念。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中,畜牧兽医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改变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从而引导我国畜牧向着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畜牧兽医站还要提升工作者的集体观念,并且不断拓展畜牧业的服务规模,从而全面提升畜牧兽医工作的服务质量。总而言之,本文主要是以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畜牧兽医工作现代化为基础,积极构建专业的兽医工作团队,改变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服务观念,提出优质的创新工作方向,从而促使畜牧兽医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6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畜牧重点县座谈会及市政府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政策、价格利好机遇,努力把我市畜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健康发展。刚才,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内乡县、社旗县做了很好的发言,王放同志分析了全市前七个月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项工作为重点,以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一是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止6月底,肉蛋奶总量达到84.6万吨,其中肉类总产53.1万吨,增长4.1%,蛋类总产22.3万吨,增长5.2%,奶类总产9.2万吨,增长17.9%。二是猪牛羊禽协调发展。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除牛存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外,其它畜禽存出栏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今年以来,畜产品价格出现全面持续增长,养殖效益明显上升。一是生猪生产发展较快,效益显著。从我市畜产品价格调查基点县最新统计情况看,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猪粮比价8.9:1,远远高于临界盈亏点5.5:1,养猪业效益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猪存栏634.51万头,同比增长0.65%。二是牛羊生产稳定,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以来,牛羊肉价格一直在高价位小幅震荡,分别保持在每公斤21元、25元以上。上半年,牛存栏269.39万头,同比下降1.78%,羊存栏585.7万只,增长0.2%。三是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家禽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目前,鸡蛋价格每公斤7.2元,同比上涨50%,活鸡、西装鸡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11元、13元,同比分别上涨38.9%、54.8%。每只鸡年收益是正常水平的2倍左右。上半年,家禽出栏3523.5万只,同比增长11.46%。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切实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责任体系日益健全。各级政府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并形成了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与防控机构技术负责、养殖场区法人责任相配套的责任体系。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13个县市区动物防疫和11个县市区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防检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三是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各县市区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强化了疫情监测、免疫消毒、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今年上半年,口蹄疫、禽流感应免密度均达到100%。全市乡村产地检疫开展面、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合格率、检出病害肉品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猪瘟、鸡新城疫、猪蓝耳病等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新突破。在市县共同努力下,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已正式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亿元,建设年加工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8年6月建成投产;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达成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项目协议,一期5万头加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唐河县新上马的河南麒丰乳业,日产300吨乳品饮料,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

(五)重点县畜牧业发展初见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各重点县都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了重要位置,都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畜牧业领导小组,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二是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6年,5个重点县完成肉蛋奶产量10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61%;畜牧业产值达到102.6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55.7%。今年上半年完成畜产品总量42.3万吨,占全市总量的50%。三是畜牧业主导产业明晰。各重点县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县域畜牧业主导产业。如内乡县的生猪,新野县的皮南牛,唐河县、邓州市、社旗县的黄牛,优势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畜牧业整体水平偏低。从全省近两年来的统计情况看,我市畜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偏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还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而我市为36.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从今年工作情况看,截止6月底,全市畜产品产量也仅完成省定目标的46.3%,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很大。二是畜产品加工滞后。一方面加工的规模不大,缺乏较大的龙头加工企业。目前我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7家,其中年产值超过**0万元的仅有2家;**6年47家企业总产值仅为5.3亿元。另一方面加工的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如果说畜牧产业是一个链条的话,我们目前只抓住了养殖这一头,只能说是生产数量增多了,养殖水平提高了,而产品加工这一头则抓得不够得力。畜产品产量与加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5个省定重点县市的示范带动和率先突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全省40个重点县的总体发展来看,我市5个重点县发展速度较慢。**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的县只有内乡县(45.8%)、社旗县(44.7%),其它县的比重远低于省定标准(45%以上)(新野县35.2%、邓州市35.9%、唐河县36.4%)。全省40个重点县综合排序中,只有新野县排序上升1个位次,内乡县下降8个位次,社旗县下降2个位次,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重点县畜牧工作在全市还处于落后状态,今年上半年,5个重点县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仅完成省定任务的29.2%;5个重点县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均没有在省政府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正视问题、增强紧迫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一是有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菜篮子”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菜篮子”工作特别是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有领导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搞调研、听汇报、作指示,为我市畜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三是有优势机遇。我市畜牧业具有资源、总量、市场、队伍、技术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升级转型、跨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有市场机遇。当前畜产品价格稳步上升,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总之,我们一定要辩证地认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住畜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的畜牧业工作,年初都已作了安排部署,后5个月关键是要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结合我市上半年畜牧业完成情况和有关会议精神,后几个月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生猪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好朱市长的重要指示,从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把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搞好调查。各县市区要组织得力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对能繁母猪存栏量、人工授精站点建设及开展此项技术的规模场(户)等项内容展开调查,摸清底子,切实做到不漏一村一场一户,把基础工作做好。二要用足政策。要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生猪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这次生猪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务院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7]22号)中有关生猪生产的补贴制度,如能繁母猪补贴及其保险补贴、生猪防疫补贴、中小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等,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有关补助,把我市养猪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完善措施。要根据国务院、省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补贴制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工作。畜牧、统计部门要做好基础数字的统计汇总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参加,制订完善我市落实国务院有关生猪生产补助的配套措施;各级政府要确保将生猪生产有关补助资金足额配套落实到位。商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也要结合本职,积极做好市场流通、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抓好**黄牛产业发展工作。**黄牛以历史久、分布广、品质优、群体大而位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为了加大**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肉用品系,我市引进了多个肉牛品种,虽然对我市黄牛改良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杂交改良牛群多而杂,主导品种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黄牛产业发展要以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改良的皮南肉牛为主导品种,倾力打造**黄牛精品品牌。一是打响皮南肉牛品牌。畜牧局、科技局、新野县政府要抓紧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中国皮南肉牛品种认证工作,切实打响皮南肉牛这个品牌,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二要科学制订规划。畜牧部门要会同有关县市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选择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牛数量多、基础条件好、领导积极性高的地方,在肉牛品种改良、肉牛规模育肥场建设、饲料加工厂建设、活牛交易市场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提高肉牛基地综合开发能力。三是制订扶持政策。市政府决定明年市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对皮南肉牛良种繁育、联户养殖、集中育肥和疫病防控等四个环节进行贴息扶持。畜牧局和有关县市要及早着手,搞好调查研究,在年底前拿出一套扶持皮南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工作。从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等方面来看,我市的确是一个畜牧业大市,但大而不强,主要原因是加工腿短,原字号产品调出多,深加工能力差,增效能力弱。因此,把龙头加工企业的培育放在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大力发展,增强实力,加快我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加快我市畜牧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要大力培育,做大做强。在黄牛产业上,要积极为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合作的肉牛项目搞好服务,力争早日开工投产;在生猪生产上,要大力支持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签订的深加工项目;在奶业发展上,要重点培育**三色鸽乳业公司、河南麒丰乳业,进一步扩张规模。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区域内畜牧主导产业,培育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抓好省定畜牧业重点县发展工作。5个省定重点县市理应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骨干、支柱,但目前还达不到目标,市委、市政府对5个畜牧业重点县的发展寄予厚望。因此,重点县的工作必须要突出,要真正起到骨干、龙头作用。希望有关县市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示范带动,率先突破。一是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有关县市要结合实际,整合县域资源,出台过硬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突出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良种繁育等工作重点,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市畜牧部门要会同发改委、财政、税务、国土、银行、农信社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吸收借鉴有关县市在政策措施制订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年底前出台我市关于扶持重点县以及其它发展条件好的县区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认真研究省项目资金扶持范围,精心筛选项目,吃透情况,做实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对我市畜牧业的支持。三是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实行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完不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将取消畜牧业重点县资格,不再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市政府又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因此,各有关县市要认真对照与省市签定的目标责任书,逐项对比,抓好落实。在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突破,力争提升在全省重点县里的综合排序位次。5个重点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一个都不被淘汰出局。同时要积极协调,努力争取,力争有新的县进入省定40个重点县。

(五)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要抓好重大动物疫情秋季防控工作。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制定免疫工作方案,保证疫苗及有关物资供应,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在做好常年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利用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一次集中免疫,重点是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及猪瘟的免疫工作。二要落实好国家关于生猪重大动物疫病补贴制度。为控制生猪疫情,国家规定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从今年秋季起,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省财政共同负担,市县财政不再承担疫苗费用。市县两级要着重解决本级免疫抗体监测、办公等所需费用,县乡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疫员劳务报酬。对因防疫需要扑杀的生猪,参照口蹄疫补助标准和负担办法给养殖场(户)进行补助。三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基层队伍,保证每个乡镇有4—6人的专业防疫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个助防员,满足今后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广内乡县的成功做法,采取增加编制和长期聘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基层防疫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经济待遇偏低等问题,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六)抓好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省政府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只有市级、卧龙区全面完成。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镇平县、淅川县、桐柏县等9个县完成了局机关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南召县、西峡县、方城县3个县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任务的县市区,要借鉴其它县的先进经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年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禽蛋、水产这两大“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工作。要大力发展禽蛋产业,一是要搞好家禽良繁体系建设,重点要扶持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全面增加其生产能力。二是要广泛推广罗曼等优良家禽品种,大力提高良种家禽的覆盖率。三是要大力推广高产蛋鸡饲养管理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单位产蛋量,从而增加养殖效益。四是搞好家禽疫病防控措施,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广泛流行,降低病死率。水产养殖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创建水产养殖大市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要优化水产业区域布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综合效益。要狠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深化加工,完善服务、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坚持科技兴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渔业发展后劲。要强化渔政管理,进一步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我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开创我市畜牧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畜牧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畜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畜牧工作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承担起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督导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畜牧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畜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多个部门,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工作环节相互关联。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力支持畜牧工作。同时,要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断提高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