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例6篇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1

一、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1.导入。

教师随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设疑。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能够辨认得又快又准,老师说出一个三角形,你们能很快画出来吗?(学生一般会不假思索地肯定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故意摇头)

师:(故意想一想)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好,请同学们动手赶快画。

(一分钟左右)师:“行了吗?”“谁完成了?”教师边巡视边问,“都没有同学做到?”“画不出来?”“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画不出来?问题出在哪儿?”

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抓住时机:“既然同学们画不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来,说明三角形中肯定有奥秘,现在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让学生画一个很特殊的三角形,没有一个学生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规律?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验证、推理能力

1.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教师拿出三角形纸片,引领学生认识)

(2)什么是内角和呢?(引导学生回答)

(3)请同学们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教师板书学生猜的度数:如,90°、180°、190°、176°……)

师:“你猜的是哪种三角形?”“你确定吗?”“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提问)

2.验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暗示知道的同学大胆回答)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师:请同学们记住你量出的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报出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让老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老师都能猜出,以此激励学生的疑问)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大部分是180°)用实验来证明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

①撕: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撕)下来。

②拼:把三个角拼在一起。

③看:看一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三个角拼在一起,好像成了平角,是180°。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呢?同学们再动手试一试。(教师同时用多媒体演示不同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合的结果)

④折:引导学生把三角形三个角的顶点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或者两个重叠的直角。

小结:我们用上述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请同学们用肯定的语气大声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一边复述一边在已板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后面加上“是180°”)

⑤读:让学生打开课本第85页认真阅读。(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理解)

⑥想: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3.拓展。

(1)教师随意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很快说出它的内角和。

(2)教师左右手分别拿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内角和,再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演示,学生说:分,左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右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合,拼成后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想:分开各是180°,合在一起也只有180°。合在一起的内角和度数为什么会少那么多?另外的180°哪里去了?(让学生指一指合并后的大三角形的内角是哪些,明白两个直角组成的平角已经不是三角形的内角)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给学生思维的动力,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开展探究,不仅要让每个学生有自主探索、验证的活动,而且要注重在一定的空间里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中去解决问题,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三、练习巩固,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教师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标出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让学生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同学们可以解决“知道其中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的问题。如果只告诉我们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或者一个内角的度数都不知道,你能求出它们的内角各是多少度吗?

2.求出下列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出计算过程。

(1)我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把180°平均分成3份,即:180°÷3=60°)

(2)我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8°。(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180°-98°=82°,82°÷2=41°)

(3)我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略)

(4)我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40°。(略)

3.拓展。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说出自己想画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告诉老师,由老师输入电脑,看看所想象的三角形与电脑所绘制的是否一样。如,我想象的三角形∠1=15°,∠=20°,∠3=145°。想象以后,先让用手比划,再动手画一画,看看与自己所想象的是否相同。

(2)让学生想象非常不寻常的三角形。如,

①∠1=3°,∠2=57°,∠3=120°;

②∠1=83°,∠2=1°,∠3=96°;

③∠1=40°,∠2=135°,∠3=35°(不能合成,让学生说明原因);

④∠1=178°,∠2=1°,∠3=1°;

⑤∠1=30°,∠2=50°,∠3=90°(不能合成,让学生说明原因)。

(3)让学生自己交流,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2

一、作业设计要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做到问题训练重点突出

常言道,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重点突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能.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检查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而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在做好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掌握基础上,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难点,在作业设计中进行有效的设置和体现,突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提高作业设计内容的效果.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作业设计活动中,由于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知识来解答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的难点是:“能够从多种角度解答一三角函数为题设的三角综合题”.因此,在作业内容设置上,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内容,设置出“如图1所示,梯形ABCD中,AD∥BC,AB=CD,AD=2,BC=4,点P在BC上,点Q在AP上,且∠AQD=∠B=60°,设AP=x,DQ=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数学作业内容,让学生开展有效分析好解答问题活动,从而切实提高作业内容设置的质量,保证学生作业活动的效能.

二、作业设计要与探究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技能有效锻炼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数学学科的发展特性,重视学生包括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作业设计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自然而然就要将能力培养渗透到作业内容设计之中.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设计具有探索实践、创新思考等能力培养功效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和解答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典型问题案例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如,在设计“平行四边形”作业练习时,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该知识内容中探究解题能力薄弱、思考分析意识不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设计出“将一副三角尺如图2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2 ,P是AC上的一个动点.(1)当点P运动到∠ABC的平分线上时,连接DP,求DP的长;(2)当点P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D=BC时,求此时∠PDA的度数;(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D,P,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Q恰好在边BC上?求出此时DPBQ的面积.”具有探究实践特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活动,通过对问题案例的探究分析活动,找出该问题解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能力培养有效渗透到作业设计案例中,实现学生在探究解题过程中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锻炼和培养.

三、作业设计要与拓展延伸相结合,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课外作业、课堂作业,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已有知识,并为以后更好的探知新知内容,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都将作业设计作为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和学习新知的重要介质和载体,有意识的将新知内容渗透到作业内容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内容,为更好的学习新知内容打下 “基础”.此种作业设计的方法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实现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在新知教学中起到基础性的“铺垫”作用.

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设计时,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铺垫,为学生初步感知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打下基础,设置了“如图3,AD、A′D′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和锐角三角形A′B′C′中BC,B′C′边上的高,且AB=A′B′,AD=A′D′.若使ABC≌A′B′C′,请你补充条件.(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探究性作业案例,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作业内容.学生在完成该问题案例过程中,能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学习探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打下“基础”.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几何 三角形 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实验、猜测、说理论证的研究过程,体会直观感知和理性思考的联系和区别,懂得直观结论需要说理证实。

2.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计算。

3.通过初步经历和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主动探究新知,培养严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归纳、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初步会用这一性质进行说理、计算和判断。

【教学难点】

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 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请同学们尝试用拼图法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二、探索新知

1.已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说明∠A+∠B+∠C=180°的理由。2. 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巩固应用

1.下列各组角度的角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吗?

(1)80°、95°、5°; (2)60°、20°、90°;(3)35°、40°、105°。2.已知下列条件,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判断ABC的类型。(1)∠B=35°,∠C=55°;(2)∠A=35°,∠B=40°;(3)∠A=60°,∠C=50°。提问: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钝角?几个直角?至少有几个锐角?

3. 例题:在ABC中,已知∠A:∠B:∠C=1:2:3,求∠A、∠B、∠C的度数。

4. 例题:如图,在ABC中,∠BAC=60°,∠C=4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C的度数。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随堂检测

1.判断题:①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②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和为90°。

2.填空题:①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②ABC中,∠A=30°,∠C=90°,∠B=_____。③ABC中,已知∠A:∠B:∠C=2:3:4,求∠A的度数。

六、作业

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订正随堂检测。2. 拓展练习:①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进行说理吗?②练习册习题14.2(1)试一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整合教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早日享受到新的课程理念带来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实现从教材执行者向教材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转变,基于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而问题相当于数学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概念形成过程的问题设计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教学涉及到概念的起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引进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本质属性)。这一过程应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样不仅深刻领会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又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一般采用类比旧概念的方法设计问题,形成新概念。

二、定理、公式、法则发现过程的问题设计

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定理、公式、法则,熟练应用定理、公式、法则的同时,还应重视展示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形成过程,形成的思想方法及推理证明方法,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发现知识的形成性。一般采用讨论、探究的问题设计,中间伴随一些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做中、在议中发现定理等等。

以八下《4。1多边形》的教学问题设计为例

1.认识四边形

(PPT出示三角形形状的风筝,回顾三角形知识)

问1:什么是三角形?

问2: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问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性质?

(PPT出示四边形形状的风筝,得出四边形知识)

问4:参考三角形的定义,你能给出四边形的定义吗?

四边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形成的图形。(板书)

问5:四边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四边形的构成:四个顶点,四条边,四个内角。

2.探知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由三角形熟悉的知识知道四边形的知识,这种方法叫类比的思想方法。

问6: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是否也和三角形一样有什么特殊性质?说说你的发现。

动手做一做:你能利用你手中的纸发现四边形内角和的特点吗?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啊?

例1 如图,四边形风筝的四个内角∠A,∠B,∠C,∠D的度数之比为1:1:0.6:1,求它的四个内角的度数。

【大显身手】

在四边形ABCD中,∠A+∠C=180埃B比∠D大15埃蟆B,∠D的度数。

【拓展提升】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85埃D=95埃?∠1的外角是70埃颉?=______,∠2=______。

问7:四边形有几个外角?你还能求出另外三个外角的度数吗?

问8:四个外角和为多少?这个结论对任意四边形都成立吗?

推论: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啊?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5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用观察法教三角形的概念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一些图形,并要求回答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附图{图}

学生做完练习之后,便开始讨论并重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讲解时突出“围”字,然后小结板书: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评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不少关于三角形的经验。这里通过学生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这些经验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于是,学生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才能。

“围”字很重要,它是“三条线段”的“结构”。三条线段一经围成三角形,就产生了角、边、顶点以及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因此,教师抓住“围”字,就抓住了概念的重点。

二、用实验法教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拿出一个用3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一个用4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请两个学生上来实验,分别用力拉两个图形,说说各有什么感觉。教师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谈了各自的意见后,教师搬出一张可以晃动的木椅,问学生有什么办法使木椅不能晃动。从学生的方法中,教师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并请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评点:让学生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予以证实。这样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很有“后劲”功能。因为一个三角形,只要它的三条边的长短固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固定了。这是初中要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SSS公理”的“生长点”。

三、用操作法教三角形的分类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操作,教师为每个学生设计了一张图形(如下图),课前组织学生将每个图形剪下,装入学具袋内。学生按下列程序操作:1.将袋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找出来,并且按每个三角形中的序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好;2.按照课本上所讲内容,将这些三角形按照角的分类方法归类。附图{图}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操作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回答操作结果,教师讲解并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学生讨论:图8为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图4为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图1为什么是钝角三角形?并且重点讨论: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

教师讲评后,学生完成下面的巩固练习:

(1)在学具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分别围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2)小魔术。教师拿出一本书,书中夹一个图形,露出一角,让学生猜一猜,书中夹的是什么图形?附图{图}

学生可能都回答是三角形,教师把图形拿出,图形却是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猜错?之后,教师再出示题目:现在书中夹的都是三角形(见下图),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依据是什么?附图{图}

学生做完魔术,教师要求将桌上的所有三角形,按规定放入下图圈中。附图{图}

评点:分类(划分)是明确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的逻辑方法。分类必须有标准,这里以角的大小作为标准来分的,还可以用边作标准来分类,因情况比较复杂,教材没有讲了。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活动来完成比较抽象的分类方法的学习,这就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自我完善与发展。

巩固练习中的游戏,寓教于乐,既巩固了分类知识,又渗透了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有一定限度的思想。

四、用测量方法教等腰三角形

教学时,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找出学具中的图10和图12,用直尺量出它们每一条边的长度。2.学生讨论: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3.阅读课本第144页下半页内容。4.完成下面的练习题:(1)指出下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顶角、底边。(2)(选择题)图中a和B分别叫做()。

①底和底角;②底和顶角;③腰和顶角;④腰和底角。附图{图}

5.分组用量角器量出图10和图21两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用直尺量出图8这个三角形的边的长度。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它有哪些特点?什么叫正三角形?它有哪些特点?小结后,要求学生找出学具中还有哪些是正三角形。

评点:通过实践,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

五、用操作法教画三角形的高

首先,应复习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由学生指出垂线与垂足。其次,学生阅读教材第145页中“从三角形……叫做三角形的高”的内容。第三,教学中突出高的定义中的“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等词的含义。教师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确定一个顶点,让学生确定它的对边。然后,由学生确定一个顶点,其他学生指出它的对边。第四,教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并指明高通常画成虚线及用直角符号在图上标出。第五,学生练习画高。

评点:重视学生作图技能培养是本课设计的特点之一。培养学生既爱动脑,又爱动手,从小练就一双灵巧的手,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

六、课外作业

1.阅读课本;2.完成练习三十一第4题。

总评:

本课设计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本来是很明白的道理,毋庸多说的。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只是听讲的“受体”,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值得提出的必要。本设计中“教师怎样教”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的。整个设计充分估计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旧经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学习情趣,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等,使“教案”变成了“学案”。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是值得称道的。

2.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这里的“创造”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所以称为“再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获得了“创造”的才能,诱发创造兴趣,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本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自己筛选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使常识升华为科学(数学);学生动手把图形分类,以明确三角形的外延;学生动手测量而获得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等等。至于画三角形的高、做游戏,当然也是活动。可以说,整堂课是学生的数学再创造活动。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6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是这样设计的:质疑――实践――验证――反思――应用――拓展,通过学生的指一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进行应用。从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学数学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善于组织、调控教学活动

要想实现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之间相互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监督每一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儿童;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

2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获取知识的权力还给学生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直正理解。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参与式教学理念更是敲醒了我:只要是能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只要是能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参与式教学更要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课前导入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动手操作这种学生们求之不得的学习方式,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使得学生的发现得到肯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拓展到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又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经历了激发――保持――提高――延续的过程,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培养。

4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顺利,合作成功,教学才能有收获。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整个过程,我设计了三次小组合作。每次合作都比较成功。学生感到合作学习很愉快,很喜欢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没有小组内成员的互相帮助、交流、讨论,活动不会顺利进行,问题不会顺利解决,知识不会完全自主获得,依赖老师的可能性会更大。有效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5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需要合作,更需要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让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每一个学生都去量所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独立计算出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还有每一个学生都要剪下所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将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应用练习的设计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切不可重视了合作学习,忽视了自主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6要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设计了鼓励学生去寻找其它的验证方法的提示。在教学设计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知识延伸的环节,鼓励学生们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去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相信一定会有同学找到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