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例6篇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1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督导,强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1、总公司党委在推进企业改制中,坚持“指导、协调、服务、把关”的工作方针。把解决处理企业改制难点、热点作为加快改制的突破口,采取共性问题大会议,个性问题具体讲。总公司主要领导不分班前班后,基层有事,及时研究,坚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策企业改制重大问题;按照政策,充分听取改制专家意见和建议,解决处理基层企业改制疑难问题,坚持做到回复问题、批复文件不过夜,为企业改制提供全方位服务;总公司领导严把基层企业改制进度、改制预案、职工安置方案以及上报审核关,有关职能部门,按照任务各负其责,在企业改制的各种数据上求真实、资料上求齐全、环节上求细致,程序上求规范,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规范制定企业改制“两个方案”。总公司严格按照企业改制相关政策和市、区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工作程序要求,指导改制企业规范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总公司下属11家企业中,有4家实施企业独立自改,4家企业实施合并改制。8家企业成功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占系统企业的80%;职工(代表)审议通过了企业改制预案,表决通过了职工安置方案,同意企业改制,赞同职工安置方案的职工代表达到与会人数的98.8%,代表了11家正在改制企业职工的意愿。

3、截止目前,总公司14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已完成了改制任务。按照区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的决定,于2011年10月19日,召开了区商业系统企业改制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6家企业改制工作先进单位和39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标志着区商业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求实创新、群策群力、团结拼搏,经过近三年的辛勤工作,完成了11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商业系统改制攻坚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二)保持稳定,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力度

1、总公司对企业财务实行监管,严格控制非经营性开支,将2009年度节约资金,用于2011年元旦、春节慰问帮扶困难(特困)、待岗和退休职工。双节家访慰问帮扶总计:4157人,占系统职工总数的74%。慰问金额:1349716元(其中:自筹资金1144016元,区级拨款:205700元)。系统待岗、退休职工几乎都享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帮扶。

2、充分发挥三级帮扶机制,对494名困难职工进行了援助。

3、为系统集体企业23名超退休年龄人员,办理了每月480元的养老补贴,使他们老有所养。

4、切实做好维稳工作。总公司党委把维稳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由一把手挂帅,分析研判在前,慎重决策。对出现不稳定的地方,由一名副职领导坐镇指挥,有效地化解了红庙坡商场职工集访案件。坚持总公司领导、职能科室、基层企业三级接待处置制度,接待来访职工78人(次),查处回复区级有关部门转来信件12件。在维稳帮扶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总公司和基层企业领导接待日制度,加大化解矛盾力度,坚持总公司、基层公司和门点负责人三级接待制度,落实维稳责任制,使维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总公司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11年度工作先进单位。

(三)认真做好党建工作,为企业改制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公司党委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共组织学习6次,在学习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推进企业改制,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进行学习和讨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系统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有一个新的飞跃,工作作风有一个新的转变,精神面貌有一个新的改观。

2、做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任命正职领导干部2名,免职(退休)2名;发展党员5名;培训积极分子3名。

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安排,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从6月5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各级党组织在今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把学习理论贯穿在评议工作全过程,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员素质,切实抓好评议的各个环节,全系统11个直属党支部(总支),应参加民主评议党员237名,实际参加民主评议党员237名,评为合格党员234名,预备党员3名,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强力推进改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纪念建党89周年活动中,总公司各级党组织走访慰问老党员、省市劳模党员和困难党员145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座谈会、茶话会上,企业领导、在岗党员和退休领导、党员共议企业改制大事,共献推进改制良策,广大党员、尤其是原企业领导干部和退休党员代表对强力推进企业改制表示理解和支持,对所做的工作认可和赞同,对完成企业改制充满希望和信心。

4、加强对工、青、妇等组织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依法独立的开展活动,在企业改制和维护稳定等工作中,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努力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工、青、妇等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企业改制工作中。总公司上下目标一致,团结奋进,企业改制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5、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商业总公司党委同基层公司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了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努力创建文明机关、和谐企业。

6、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改革、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商业总公司党委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责任制分工意见》、《责任制实施措施》,并与基层公司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为加快企业改制进程,确保职工队伍稳定,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四)安全生产和创模等工作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2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推进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根据《杭州市安全监管局开展“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杭安监管[2009]6号文件)和区委、区政府“三大年”活动总体安排,经局党组研究,特制定跨年度开展“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一、开展“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

开展“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监管保安全,服务企业促发展”为载体,走访百家企业,梳理意见建议,回顾四年工作,提出工作举措。通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好企业安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水平,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秀美*”、“平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专项行动”的总要求: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变监管为服务,变执法为送法,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监管环境。

二、开展“专项行动”的内容和步骤

(一)、参加对象

全局全体人员,主要是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每名局班子成员挂钩联系6家以上重点事故隐患单位,科室负责人至少走访生产经营单位20家以上。

(二)、活动内容

1、加强正面引导,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帮助指导企业注重安全预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消除,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3、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安全管理的必要元素(如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人员的配备,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及检查落实的方法,安全台帐,危险源监控,安全标示标记,安全投入,员工培训等等);

4、帮助指导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

5、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听取企业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

7、研究分析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体制机制创新意见、建议。

(三)、方式步骤

“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从2009年2月启动至2010年2月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走访(2009年2月至4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召开全局动员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拟制走访区域内百家企业实施计划。分为三个组,分别由局班子成员带队,重点走访危化企业、专业市场、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及人员密集场所,调研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指导工厂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阶段:帮扶解困(2009年5月至12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三阶段为契机,认真梳理走访百家企业中征集的建议和意见。召开局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举措,认真组织重点事故隐患企业整治,加大员工安全知识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好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出现的责任制不完善、隐患整治不到位、员工培训难落实等突出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2010年1月至2月)。全面总结“专项行动”的做法、亮点和不足,健全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深化“专项行动”成果。

三、开展“专项行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措施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年”、“政府服务年”的实际需要,是强化安全生产,确保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从“保增长、应危机”的高度扎实推进“专项行动”。

(一)、建立领导机构。局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坤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华林、张宏图分别任副组长,刘勇生、陶长庆、陈晓峰、江能斌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张宏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勇生同志为联络员兼信息员。

(二)、创新行动载体。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新理念,把服务企业、推进科学发展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举办讲座、安全检查、规范台帐等方法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内容,发挥专家队伍作用,规范现场安全监管,转变安全生产执法模式,将服务与监管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打造本质安全。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安全 绩效考核

一、引言

石油钻井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行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且事故后果往往较为严重,目前国家不断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力度,加之社会对人的生命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迫使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安全的资源投入,而所有资源投入的核心就是人,对人的行为安全的有效把控的重要手段便是安全绩效考核,要抓好安全绩效考核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资源配置、生产背景、队伍能力等因素,尽可能的采取简洁、可行的措施。

二、当前石油钻井企业绩效考核面对的难点问题

我国当前虽然放宽了石油钻井行业的准入,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得以进入这一高风险、高回报领域,但现阶段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企业仍然是这一行业的主力军,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它们的自动化、工艺化程度都还没有达到西方一流钻井企业的程度,从现代钻井技术的角度来看,它们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在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考核上需要开展的工作非常繁琐。

(1)近些年中石油、中石化为有效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引入了西方公司的一些管理模式。以中石油为例,自2003年与杜邦公司开展安全管理咨询合作开始,全面引入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在内部考核上也同样使用了以HSE管理体系29个基本要素为基础分解的考核指标,无论怎么分解,动辄都是几百上千项考核指标。这样一种分解方式,看似考核涵盖面广,考核客观,实际上要切实完成每项指标的考核难度极大,久而久之考核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这也体现了安全工作考核上的一个误区,计划上面面俱到,实际操作中形式化,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2)对待考核的态度有待改变,在安全考核上重在于处分,对待犯错高压态势,而不是注重引导,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另外将安全考核结果作为总绩效的一小部分进行兑现,不利于全员形成安全绩效的概念,弱化了各级员工对安全工作有效性的认识。

(3)安全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模型还未形成。对石油钻井企业员工的安全绩效考核不同于一般销售型企业的员工专项绩效考核,目前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成熟的量化考核指标模型,在大部分考核指标的确定上还未能结合实际工作,在考核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要受考核人员自身对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三、强化安全绩效考核效果的途径

(1)建立明晰的全员HSE责任。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企业安全责任、企业重点安全工作任务,将以上内容向企业全员进行告知,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及全员安全职责,使全员掌握在相应的岗位上该干什么,形成清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框架。

(2)明确安全绩效考核流程。一是对企业最高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将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季度考核,对基层单位将考核分为年度考核、月度考核。二是组成公司两级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级小组成员由公司最高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工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全体人员组成,明确考核牵头部门,每季度考核结束后由考核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认企业领导层、各职能部门考核结果,明确改进方向。第二级小组成员由公司最高领导层中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考核牵头部门、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全体人员组成,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考核结束后召开考核领导小组会议,确认当季度3个月的考核结果,明确改进方向。三是季度考核、月度在当季、当月结束后10至15天内完成,每年年度考核与当年最后一个季度或月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在考核会议确认后向相关单位全员进行告知,5天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向考核领导小组反映,具体由考核牵头部门先期受理。四是考核牵头部门由安全管理部门、人事劳资部门、工会组成,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开展考核具体工作,人事劳资部门负责考核兑现,工会组织负责受理考核异议。

(3)建立以引导工作改进为原则的安全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打分标准的确定上根据完成效果进行分级,并设立考核兑现递增制,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进行一项兑现,完成效果越好兑现越高,对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建立内部兑现分配标准,明确对一项工作的完成起到绝对作用、相对作用、未直接介入工作的分级分值标准。

(4)明确考核具体事项。企业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安全管理部门全员、基层安全监督建立表格化的工作日记,每日记录当天主要工作,每个考核周期结束后10日内,由安全管理部门汇总当阶段所有工作日记表格,明确需要在当季度进行考核的重点安全工作,并分配各项工作分值,明确各项工作打分标准,形成考核打分表,考核打分表经企业主要领导及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审核通过后进行考核打分。对企业领导层、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考核由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管理部门独立打分实施,工会根据打分标准进行监督,对基层单位的考核由安全管理部门打分实施,工会根据打分标准进行监督。对企业安全分管领导的安全考核由企业最高领导层其余人员及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打分,对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考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打分,打分结束后得出企业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的考核分数,每项的分项上表述清楚得分原因及与打分标准对照情况。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组织本单位人员针对各考核得分项进行分析,明确对各得分项的取得起到绝对作用、次要作用、未直接介入工作的人员,形成人员得分表。

(5)考核兑现。细化企业考核体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与兑现机制,明确安全考核单独考核、单独兑现,明确兑现基数及每项工作对应的兑现系数,将考核结果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相关人员无异议后,在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将人员得分表提交人事劳资部门,由人事劳资部门在每季度考核会议结束后20至25天内进行兑现。

四、总结

针对当前我国石油钻井企业生产力水平而言,在现有的产业背景下,要做好行业生产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人员的管理行为、操作行为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安全绩效考核是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必要手段,一套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一定要以人为中心,充分掌握促使从业人员落实岗位安全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点,充分引导好一个团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

(作者单位为中石油川庆钻探国际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国才.安全科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4

一、探索工会源头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高度,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并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2011年12月5日,福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24次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抓好职业病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措施形成意见。福建工会通过两会提案提出在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和主张,一些地方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福建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省总工会参与修订的主要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建立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与行政执法相衔接,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劳动安全职业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三方协商、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更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和劳动者(工会)之间平等协商、相互合作、协调行动。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劳动保护的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依法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近年来,福建省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形成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同时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为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提供更有力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三方协商机制,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之际,省总工会会同省职业病防治院组成联合调研组,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同意并通过了在三方下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建议。福建省一些市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作为“三方”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落实。

三、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参与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民主管理参与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纪委等六部委会2012年03月30日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再次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应当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应当尊重和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支持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

《指导意见》指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

四、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在协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经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推动福建省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创新。这项工作,福建省抓得早、抓得实,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福建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任务的同时,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为切实遏制职业病多发、高发态势, 2005年开始,福建省总工会与省卫生、安监等部门一道,在职业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制鞋、化工、煤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蓄电池等行业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011年7月21日,福建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煤监局、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制鞋行业和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会,在部分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推进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制鞋、化工、蓄电池制造等行业和相关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试点。莆田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签订制鞋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鞋企业单独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65份,签订行业专项合同8份,共覆盖企业726家、女职工3.56万人,占已签订集体合同制鞋企业的85.5%。

福建省总工会根据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除制鞋与煤炭行业外,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化工、蓄电池等高危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也要同步推进。各级工会在继续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建制的同时,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五、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由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三级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网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网络、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网络。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即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六、加大“一法三卡”企业推广力度和推广面

使“一法三卡”成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抓安全的有效抓手。在排除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事故隐患的超前预防上来,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许多企业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效益、奖罚措施相结合;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相结合;与重大危险源辨识相结合;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演练相结合等。特别是与企业创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先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七、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各种群众活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已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工会组织促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企业欢迎、职工热爱的品牌工程。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工会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是工会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有效载体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福建省连续开展十多年。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5

充分认识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建立组织有力、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机制,大张旗鼓宣传新《安全生产法》,共同促进经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贯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抓好宣传贯彻工作的组织指导。各有关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抓好本单位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三、实施时间

2014年9月15日至2014年12月30日

四、工作内容

1.各股室、各有关企业要迅速召开会议组织专题集中学习,促使企业干部职工全面准确把握新《安全生产法》的目的和意义,准确把握“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2.各有关企业要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材料、黑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内涵,普及安全生产防范知识。要把《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作为本企业单位“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将经常性的宣传与集中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法制氛围。

3.结合企业职工的培训、公开课、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五进”等活动开展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将其学习内容纳入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扩大机关工作人员、一线从业人员对新《安全生产法》的知晓度。

4.各企业单位要对照新《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完善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充实基础管理资料,排查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负责人员,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整改。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企业要切实提高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宣传贯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抓好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并及早制定宣传贯彻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经费保障,确保宣传贯彻效果。

2.加强学习,保证效果。各有关企业要按照本宣传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新《安全生产法》宣传到位、解释到位、传达到位。要把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坚决防范、遏制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3.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各有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企业基层职工和广大群众宣传新《安全生产法》,使企业职工了解新《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支持、配合、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安全员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文化 特色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和国家把保障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政治任务,作为对职工最大的红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根本体现。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事关企业能否长治久安、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的今天,安全文化建设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不少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没有掌握安全文化的内在涵义,而是热衷于宣传口号、贴贴标语、看看片子等表象上。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抓住根本,牵住“牛鼻子”,才能使企业安全文化形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管理与目标的统一,使虚功得以实做。笔者就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浅谈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解。

一、必须熟悉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所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作风、安全管理机制、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目标、安全价值、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风貌等各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分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安全精神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整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安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它是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追求、安全作风和安全理念等,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的总和。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层面,它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中,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化。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等精神文化必须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才能为广大员工接受。所以,安全制度文化是实现安全精神文化的载体。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层面,是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安全文化形式。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它由安全作业环境、矿区及周边环境、安全视觉识别等构成,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形式的表层文化。

二、必须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安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企业安全文化特征

1.实践性。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总结、归纳、提炼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系统性。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现代安全管理高层次阶段,具有很强的系统特征。

3.人本性。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其本质在于追求企业对安全价值的认同。爱护生命、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企业追求与发展的需要。

4.全面性。企业安全文化在培育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解决安全问题时,强调全员、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的参与和控制。

5.目标性。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安全价值取向和目标取向。它把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于企业员工和组织,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指导,以统一的行为规范为准则,实现企业安全目标。

(二)企业安全文化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安全理念和安全追求。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并引导企业和员工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2.凝聚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因其对生命的参悟和价值的感知,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在安全上的观念、目标及行为准则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从而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培育功能。推行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就是培育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过程。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4.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主要价值观念,以人的安全行为为准则作为自我激励标尺,激发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和约束不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

5.规范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使企业员工形成安全价值共识和安全目标认同并实现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无形的、强制的、非强制的规范作用。

6.辐射功能。企业根据各阶段安全生产需要,结合企业员工的需求和特点,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工具和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使企业安全价值、安全追求等传播到每个企业员工心中。

三、必须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煤炭行业作为高危行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时时刻刻要与不安全因素作斗争,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高层次阶段,就是通过建立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员工在正确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下,统一目标,提高认识,从我做起,发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确保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树立企业安全生产形象、塑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精神;二是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三是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形成“珍惜生命、安全第一、自保互保互爱”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四是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塑造、培育、创建并形成一种为员工所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的安全文化模式;六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

企业健康、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四、必须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链条

安全文化建设与文化建设一样,都有其独特的建设轨迹,从理念、制度、内容、机制、体系方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建设链,从而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闭环。

(一)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理念

企业安全理念包括核心理念、干部理念、管理理念、作风理念、投入理念等,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怎样去做,是安全价值观的具体化。只有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必须在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不断整合、规范、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制度的建立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文化形成制度,制度强化文化。只有制定出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制度文化化,才能整体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和内容的整合和规范。主要有:安全行为建设、安全意识培育和素质建设、安全环境建设、安全制度建设。它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每项工作要求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考核、有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基本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做支撑,去考核监督,制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来保证安全文化的实质性运转。一方面建立逐级安全文化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从干部到职工个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奖惩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调动全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确保安全文化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员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