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字】盈亏;流程;入账成本;原因

1、盈亏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盈亏分析就是根据项目收入、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项目的盈利亏损情况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盈亏分析查找问题、采取对策,保证项目成本的有序可控,避免过程中成本失控,造成项目最终亏损严重。

2、公路工程盈亏分析的流程

由于盈亏分析活动涵盖面较广,包含内容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这项工作要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总工牵头,工程技术部、计划合同部、物资部、机械设备部、财务部等部门提供专项分析资料,最终行成盈亏分析报告。

2.1核算流程

第一步:召开盈亏分析布置会,由总工安排各部门工作内容,及各部门间需要配合的工作,确定核算截止时点。

第二步:由项目工程技术部根据现场形象进度,统计出各种工程量。具体内容为:a、按中标清单细目号统计截止核算时点的合同内已完工程量。b、提供变更索赔台账,包含已上报和已发生未上报两部分。c、提供已完工程量的各项材料需用量。d、统计各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数量。

第三步:由计划合同部计算完工产值,提供协作队伍的已结算及未结算金额。具体工作为:a、根据工程技术部提供的合同内完成工程量计算项目合同内已完产值,与业主计量产值对比得出合同内的已完未验金额,查找已完未验的项目及原因分析。b、同工程部一起预计未计量的合同外的变更索赔产值。c、提供协作队伍的已结算汇总台账,与财务账面协作队伍结算进行核对。d、根据工程技术部提供的各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数量预提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产值(或超结算产值)。

第四步:由物资部预提未进账材料费和现场盘点库存材料费。具体工作为:a、提供材料费汇总台账,分已入账和未入账两部分,物资部提供的已入账材料费要和财务账面材料费进行核对。b、到现场盘点库存材料,计算库存材料费。c、根据工程部提供的各项材料需用量,进行材料的节超分析。

第五步:由机械部预提未进账机械费。具体工作为:提供机械设备使用台账费,分已结算和未结算两部分,机械部提供的已入账机械费要和财务账面机械费进行核对。

第六步:由财务部提供账面成本及相关费用的明细,并对未入账的各项管理费用进行预提。具体工作为:a、列出已入账的协作队伍结算、材料费和机械费,与计划合同部提供的协作队伍已结算、物资部提供的已入账材料费、机械部提供的已结算机械设备费进行对比检验,最终确定入账总成本。b、对截止时点前的未入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相关费用进行预提。

第七步:确定已完工程的总收入和总成本。

已完工程的总收入=业主计量产值+合同内已完未验产值+变更索赔预计

已完工程的总成本=入账总成本+协作队伍的已完工未结算产值(预提)+未入帐的材料费(预提)+未结算的机械费(预提)-库存材料费(盘点)+财务相关费用预提

第八步:根据总收入、总成本和税金,计算项目的总体盈亏额。

已完工程的总收入-已完工程的总成本-税金=盈亏额

第九步:对比分析查找盈亏原因,写出盈亏分析报告。

2.2具体工作的开展

2.2.1工程技术部具体工作为:

(1)工程量统计

①按清单细目号统计工程总量和已完工程量

已完工程量的确定是计算总收入的依据,也是相关部门进行预提(盘点)的基础,因此,各部门要做到三个一致“盘点量一致”、“时间点一致”、“统计口径一致”。另外,对工程质量不合格(或确定不能形成收入)的已完工程不计收入内。

②提供已完工程量的材料需用量

根据已完工程量,准确计算各单项工程材料需用量,并把自行施工需用量和协作队伍包工包料工程的需用量分开统计。清单细目名称为综合量的,应分解后提供各项材料用量,例如涵洞工程在细目中按米计量,在计算材料需用量时应分解为各标号的砼方量和钢筋用量,进一步计算出所需的水泥、碎石、砂子等的用量,还要统计盖板中各型号钢筋的用量。

③统计内部验工中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数量

含已完工程实体工程量和非协作队伍原因返工产生的工程量。采用验工单格式进行预提。

(2)对比分析

①已完工程量与总工程量相比,目的是确定剩余工程量,结合工期进行剩余工程安排。

②已发生对内部验工与已完工程量相比,目的是控制内部验工总量,确定超验工的工程量,分析超验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③提供已完工程材料需用量,为材料节超分析提供依据。材料消耗需用量含已完工程实体、临建工程和返工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另外对包工包料工程进行单列。

2.2.2验工计价部门的具体工作

(1)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中,项目验工计价部门主要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量,计算出项目总金额和已完工金额,统计内部验工总支出及对已完工未结算的相关费用进行预提。项目部应该慎重考虑未批复的变更产值,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有依据有把握的估计出合理的工程量及单价后计算得出。

(2)提供内部验工总产值及相关费用的预提。

已完工、已结算工程量及金额是指得到项目部批复的,已经签字齐全的,并入财务帐的对内验工总累计;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量是由工程部提供,验工计价部门根据协作队伍的施工合同,计算相应金额。

2.2.3机械部门主要工作

机械部主要提供的是项目已结算的机械使用费、未结算的机械使用费、内租机械租费、外租机械租费、设备油脂、配件、机械人员费用、设备规费、施工生产用的电费、其他费、机械费用收入等。

(1)在统计机械使用费时应统一口径,明确各项的具体内容,需要统计的“已结算的机械使用费及未结算的机械使用费”为本项目开累费用。

(2)“内租机械租费及外租机械租费”项,指项目部自行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所发生的机械租费;对于协作队伍综合外包完成施工任务所发生的机械租费,应由协作队伍承担,不用统计在内。

(3)“设备油脂、配件、机械人员费用”项,指项目部根据《机械租赁合同》的约定所应当承担的燃油、油、机械配件、操作人员工资等相关费用。

(4)“设备规费”项,指由项目部支付并承担的养路费、年审、保险、车船使用税等规费。生产指挥车所支出的规费不用统计(纳入项目管理费中)。

(5)“施工生产用的电费”项,指只统计生产用电费,工地上生活用电所发生的费用(计入项目管理费中),不统计在内。

(6)、“其他”项,指部分项目自有设备所发生的基本费用。如:基本折旧等费用。

(7)“机械费用收入”项,指外包工程的协作队伍使用项目上的机械设备,应收取的机械使用费。

2.2.4物资部门的主要工作

项目部物资部门是材料成本控制的责任中心,要全面准确计列材料成本,为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经济信息,为此要进行下列统计核算

(1)材料费统计核算

主要目的通过现场库存材料的盘点与未进账物资(指对实物已到而账单未到,并且还没有根据实物自点验收进帐的物资金额)的核对,如果出现账面库存原材料金额与实际库存金额不符,而进行对财务账面材料费进行成本调增(盘亏)或调减(盘盈),达到真实反映物资实际消耗成本的目的。

(2)项目完成工程量主要物资消耗对比分析

主要目的是通过专项的物资分析,反映出项目主要物资消耗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其中进行专项三个层次的分析。

①通过项目投标时材料价格与项目材料采购的加权平均价格的对比分析,反映物资价格的节超因素对项目成本影响的比重。

②通过项目已完的实物工程量的材料需用量与实际物资消耗量的对比分析,分析总体物资消耗的节超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影响比重。

③根据项目工程的分包形式,对物资数量节超进行细化分析,对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进行细分为综合(大包)承包工程和自行完成(清包)工程的材料需用量与相应领用材料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材料消耗节超配比性与真实性。

(3)砼生产、消耗及原材料对比分析

主要目的是通过项目砼的需用量、拌和站的生产量以及相应材料需用量和消耗数量的对比分析,反映项目砼的过程控制的节超分析。

(4)项目临建工程材料消耗统计分析

主要目的是统计分析项目临建工程的材料消耗分析,进一步核算清楚工程主体与临建工程两者在不同预算章节的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分析工作,要分析节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只有树立市场经济成本观念,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做好。

2.2.5财务部主要工作

财务部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应起到总体汇总计算的作用,以此最终计量出项目的盈亏情况。

主要任务包括:

(1)根据各部门所提供的已入账工程成本,与财务账面进行复核对比,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2)预提(或冲减)财务未入账工程成本;

(3)计算项目已发生的工程总成本支出=账面总成本+各部门预提成本;

(4)将验工计价部门确认的工程总收入与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项目的总体盈亏情况;项目总体盈亏=项目已完工程总收入-项目工程总成本-税金。

综合以上各部门的共同合作,便可顺利完项目的总体盈亏分析。在总体盈亏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项、分部门、分类别等的专项盈亏分析。以此来将项目总体盈亏情况进行细化,从而查找到真正的亏损原因。

3、公路工程盈亏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变更索赔的预计缺乏依据,导致收入确认不准确。业主计量产值直接按照最新一期验工数确认即可,合同内的已完未验产值是根据现场统计的实际完成产值减去计量产值,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变更索赔预计却容易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最好是对每份变更列出详细的明细,对其预计批复单价和预计批复数量分别预计,再计算出预计批复产值。预计批复单价优先按照合同单价或相似项目的单价,实在没有的本着保守的原则,按照企业施工的成本单价确认;预计批复数量按照我们实际施工的数量确认。

3.2预提成本不足将导致总成本不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材料发票开具不及时,导致材料费进账不足,预提材料费时遗漏;协作队伍未结算预提不足;计量收入中存在超前验工,预提成本时未进行相应成本的预提。

3.3未详细进行现场材料盘点,或现场盘点未包括半成品材料,导致库存材料费计算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项目成本情况。

3.4在盈亏分析实施过程中,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项目应实施奖罚措施,鼓励查找出问题的个人和部门。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环境统计;数据;审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1.7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报表的审核活动

1.1 经验审核法

通过平时对调查机构的了解开展审核工作。规定调查单位要结合所有的生产活动以及排污记录等做出真实的报告。统计工作者的审核活动要有依据,才可以确保活动精准,不出现失误。该项统计活动要不断的累积经验,工作者要强化基建力度,从根源处开展工作,切实的鉴定根基,强化单位的统计、初始记录等相关资料内容的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历史信息的查阅和分析,了解环境品质的变化性特征,分析该年份和之前时间段的详细信息,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方面工作的查实,便于交接等事项的开展。为保证报表上报的真实性,必须切实提升统计人员的管控能力,负责统计的工作者就要积极地审核统计信息,而且要将它和管控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切实按照相应的措施来开展工作,统计工作者才能够对自身管辖区域之中的信息有充足的了解,经由对该年份信息和之前信息做比对,才能保证填报信息的正确性,经验审核法是最先使用到基层报表相关的核查工作之中的。

1.2 完整性审核法

分析所有的填报信息和类型,看内容是不是精准,表格里的信息有没有遗漏,如果存在遗漏现象的话就要对其补充完整。对于下级机构提交的信息要积极的分析,确保其合乎相关原则和措施规定,分析其是不是合乎动态发展的规定,并对近年来“三同时”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逐个进行排查并将有污染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在具体开展统计活动的时候,要切实提升统计调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降低经验性分析估算。

1.3 逻辑性审核法

先是分析所有报表里的指标数量级别,分析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单位换算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的指标进行分析,看相关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不矛盾的地方,检查所有的指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信息间的关联性,相同报表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作用,关联是不是合乎逻辑。比如废水治理设备、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三指标间是否符合要求;首先,根据不同行业的检查标准,其新鲜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是否合乎比例;将产值、产量与排污量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通过工艺类比、与历史数据对比等进行审核,在时间上采用的是竖向比对,分析它是不是合理。进而经由检查措施依次比对所有的指标,通过技术层次来分析报表的具体事项。

1.4 计算检查法

以污染源为调查对象,将“三废”排放量及其各种污染物的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顺序:实测法、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法。

1.4.1 实测法: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污水及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凡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须由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标定)并与当地环境监测站联网的单位,应采用实时监测数据作为排污量数据。对于那些没有安装,在使用实测法的时候,为了确保监测信息可以更为精准的体现具体的状态,要时常分析样品,并经同级监测站认定。不要用1~2次监测数值来推算全年的排污量。

采用实测法计算的排污数据须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两者存在很大差异的话,就要对其再次验算分析并进行相关调节。

1.4.2 排放系数法:在相关经济以及管控背景下,生产方产生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可以通过这个措施结合单位报告,来分析排放的污染总数,它是一项在不具有实测信息的背景之下,比较优秀的一项计算措施。各个区域在使用该数值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生产数值和面积等,结合机构提供的数值,分析数值,确保数值稳定。

1.4.3 物料衡算法:根据企业能源、物料消耗进行物料衡算,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以报告中原材料消耗为基础进行污染物产排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在不具备实测条件和该生产工艺无排放系数,并对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采用此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某一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物质的质量守恒。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

通过实测浓度、产品排放系数、物料衡算等计算审核填报污染物排放量数字是否准确。相关参数物料核算,如用煤耗与含硫率估算其二氧化硫排放量;利用监测数据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利用日常对调查单位的掌握情况进行经验审核。同时还需参考排污申报登记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1.5 环保“三大体系”管理法

将环境统计、监测监察、考核即“三大体系”相结合,从而达到审核数据的方法。建立统计以“量”为对象,监测以“质”为对象,考核以“效”为对象的指标统一的监测监察、统计和考核联动的减排管理体系。统计方面,加强对基层单位环保统计人员培训,建立并完善环境统计管理体系,规范管控,准确上报数据,严格考核。监测方面,建立一套装备完善、管控规范、及时高效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考核方面,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建立一套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做到权责明确、监督有力、奖罚分明。

1.6 合理性审核法

通过质量守恒关系判断统计数据的合理性,即进行生产经营与排污量间的合理性审核。污染物间排放比例是否合理;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合理;指标是否异常(突变检查)等审核。例如,无危险废物处理厂,但却有危险废物的处理量;企业有锅炉,有耗煤量,却没有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量;有“废水排放量”必有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有“燃煤消费量”必有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炉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有“原料煤消费量”必有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主要行业的产品产量,审核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治理水平和产品产量(发电量)、工艺类比等,能够大体的得知单位的三废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是不是真实,是不是精准。

1.7 计算机审核法

充分利用环境统计软件“逻辑校验”功能进行审核,打印出逻辑校验表,对照此表逐一核定每项内容。对比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进行审核,并要严格查对数据录入中是否存在有数据、代码(企业法人代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主管部门、排水去向)错行录入、错误录入的现象,严格查对计算机中各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与填报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计量错误以及记录错误、抄录错误、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尽量确保初始记录以及后续记录的信息准确真实,降低失误现象的发生几率,降低误差的发生几率。

1.8 类比法

目前实行的排污申报登记、重点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现场检查、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等工作都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工作提供了依据。在统计结果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应与监测结果污染物浓度高低成正比例关系,经由类比能够得知不合乎具体情况的数值。而且还要把统计信息与国家相关机构的信息综合化的比对,再与其他相关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合乎其发展规律的要求。

1.9 四级审核法

一级是由各区、县(市)环保局统计人员及分管局领导对统计基层数据进行收集、初审、整理、上机录入、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后报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二级是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统计人员对各区、县(市)环保局报送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审、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市环保局统计主管部门召开全市统计会审会,各区、县(市)环保局进行统计交叉会审;然后统计结果提交环境监测中心站主管领导审查;三级是由市环保局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第三次审查并反馈意见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确认无误后进入第四步审查;四级是由市环保局分管、主管领导终审、签字、盖章上报。

改善统计工作质量要抓基础数据,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就要抓统计数据的审核,从逻辑性、技术性、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加强逐级核查;抓重点行业,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抓使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使统计基表编报程序化即统计数据进行光电自动录入、网络加密传输、超级汇总、逻辑审查,提高统计数据的录入质量,实现统计处理高速化、通信传输网络化、信息贮存数字化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综合决策系统化的目标。要以监测结果作为统计结果;以物料衡算作为辅查手段;新、改、扩建、技改项目对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管理;对基层报表要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从源头严把数据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息服务。

2 关于年报表的审核活动

2.1 当年报表信息得到之后,结合环境间的平衡联系,分析环境统计信息里的各项关联,明确所在区域的环境品质以及管控活动中的不利现象。积极的开展深层次的测试和比对活动,跟之前的环境统计信息进行比对。由于此类信息有着较高的稳定性,所以要多进行一些比对,这样的话就能够得知其中的反差,进而应对。将关键的调查信息和非关键的估算放到一起分析,获取总的排放内容,工业污染总排放数据与社会生活污染排放数据相加,得到总的排放数据,必须认真核查,三者缺一不可。

2.2 在总的报表之后,对于信息的变动量超过五个百分点的内容要进行积极的查询,要将其落实到单位,此时才能得知统计信息变动的缘由,而且对其具体阐述。

2.3 要和所在区域的总值,尤其是工业总数进行比对,污染物的排放数值和之前的年份比对,排污总数和工业总数差距较大的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楚今年新增加的单位和所采用的设备装置,以及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2.4 这里所说的环境统计并非是单纯的信息运算,而是要参考相关的数据来分析登记的。只有逻辑性符合实际,此时获取的信息才会是更为精准,更为真实。

2.5 查综合年报表是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各种类别的汇总(原始表汇总、排水去向汇总、行业汇总、注册类型汇总)等,经由如上的汇总,和之前的数据比对也可以得知排水的方向等事项。

2.6 综合年报表中要利用统计软件的功能,分区、县(市)打印出突变指标企业名单,主要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表、各类排行榜、核查表等并与上年度的进行对比分析。当开展报表核查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分析基层信息,以此来明确信息变动的缘由,进而提升其品质。关注关键的领域,以此来明确关键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对于关键污染物质变动量产生的原因,要确保能够查清楚。对于那些品质指标变动性高的要进行反复查询,在活动的时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认真的分析所有的统计信息指标。

3 专业报表审核方法

3.1 环境统计区间和要素牵扯到土地一级城建等多个机构,单纯的借助于环保机构的工作者来开展活动的话,其难度很高,所以要确保和国家相关机构积极的协调合作。

3.2 积极的审核统计信息,保证统计活动顺利开展。要分析其是不是完整。要检查其中的要素和类型是否有遗漏,假如有遗漏的话要及时补充。

3.3 分析信息的精准性,使用的措施有逻辑审核以及计算审核两类。实际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分析报表的指标用到的计量数值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指标的关联,分析其要素之间是不是存在矛盾问题,分析关联是不是精准。分析不一样报表间的关联,不应该急忙的修整处理。而且要分析其中的具体数据是不是精准,分析计量机构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换算信息是不是精准的,假如有不正确的内容要认真修改,并积极的处理。还可以采用技术层次的有关信息来分析报表,如果有估算失误的现象,要尽快的对其处理。最后和历史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尤其是在时间上进行比对,检测其是否合理。

3.4 积极的使用年鉴信息,做好计量数据的换算。而且要确保排污申报登记资料、城考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和一致性。

3.5 开展好专门的报表统计活动,通过多种措施来提升工作者的素养,确保其了解相关的知识,使相关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3.6 强化信息体系的创建工作,关注重点事项,保证品质,确保统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合理的体现出统计特点,进而为管控活动提供优秀的服务。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信息的品质是统计活动的根基,怎样提升统计信息的效率和品质,对所有的报表开展综合审查,保证它的真实性以及精准性和综合性,并且对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以及预测,为国家机构提供合理的参考信息,是所有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必须要分析的事情。统计活动非常繁琐,而且专业性很强,其时效意义也很显著,对于技术的规定非常严格,最主要的是时间紧张,任务繁琐,工作者的数量较少,此时就规定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的人员要对该项活动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意识,要切实的落实自身的权责,秉承着严谨的思想来真实的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积极的做好分析,确保对所有的活动都有精准的了解。此时,才可开展好该项统计活动,实现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芬.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2-15.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地区工业生产总值;线性回归;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17

1引言

工业生产总值指的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工业的投入也逐渐增加。从而使工业得到工业迅速的发展,重庆各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也是受到影响。于是有必要对各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进行研究。

影响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企业规模、生产设备状况及能源消耗量。于是我们用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产品销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这些量作为解释变量。然后把工业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去年重庆各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以及相关解释变量的数据,来利用计量经济学中stata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2实证分析

2.1数据收集

从2015年的重庆统计年鉴中找到所需要的与工业总产值有关的数据,然后整理出来在stata中进行分析。其中:

2.2在stata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上面的表得出p值小于0.05都要接近于0,及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说明总体回归是显著的。

并且可决系数为0.9993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91,都大于0.9,拟合优度比较高,表示估计的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

表2为回归分析。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出对几个变量的检验中,除了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资产负债率,产品销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这几个解释变量的p值较大,说明对解释变量影响不显著外,其他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资产贡献率这些变量的p值是显著的,所以,以其他的显著的变量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由以上重新所做的分析可得F统计量的P值很小,因此整体显著,又因为可决系数和修正的可决系数都大于0.99,此结果可以看出样本拟合程度很好。

重新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上每个变量的p值都小于0.1,可以说明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明显显著的。所以可以得出的是:

因为异方差的存在,会对回归模型的正确建立和统计推断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分析中,我们有必要对模型进行异方差的检验。

表5就是进行怀特检验后的结果。

结果表明P值小于0.05,又因为在进行异方差分析时的原假设为存在同方差,而由以上的结果表明拒绝了原假设,所以就是模型中存在异方差,需要我们在软件中来作进一步的处理避免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

经过WLS(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处理之后得出的结果如表6。

3结果分析

3.1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每增加一万元,平均说来工业总产值增加1.025万元,利润总额每增加1%时,平均说来工业总产值减少0.879万元,总资产贡献率每增加1%,平均说来工业总产值增加8070.42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没增加1%,平均说来工业总产值增加1010.626万元。

3.2统计检验

3.2.1拟合优度

由表7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可决系数为O.996,修正的可决系数为O.996,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很好。

3.2.2 F、检验

针对H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的F(4,35)的临界值远小于表中所得到的和F统计量(4,35)=24221.71,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方程显著。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地区工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

3.2.3 t检验

针对H0:βj=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然后在分布表中分别查的t0.025的临界值,与表中所得到的t统计量进行比较,其绝对值都大于临界值,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分别都应该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分别对地区工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的t统计量显示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对被解释变量地区工业总产值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查表得到的数据表示当α=0.1的情况下,t统计量与表中所得的数据得到,此时是显著地,所以说,α=0.1时,解释变量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对被解释变量地区工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

也可以直接用p值进行检验,估计值对应的p值,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在α=0.05时,这几个变量对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的p值为0.07小于0.1,所以说此变量在显著性水平在0.1时,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4结论与建议

在对重庆的工业总产值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对工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在工业中就是产品销售收入。它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很显著。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工业总产值的组成部分,当然是主营业务收入越多越好,所以在正常的生产中,各个区县的各个企业需要尽力加强对主营业务的提升,增加自己企业的主导业务,以保持本企业的正常规模。争取为企业取得更多的收入,为增大工业总产值做更多的贡献。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各区县的对发展中,应当尽力加大资产的贡献率。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

1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现状

与其它数据不同,汽车研发试验数据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包括图像、数字、文字、视频、音频等类型数据;(2)数据处理过程繁琐:有实时处理、预处理及后置处理3个数据处理过程;(3)测量参数多:一个产品的研发试验测量参数高达上万个;(4)某些数据记录由几类数据合成。比如温度和压力等;(5)数据量很大,不论单个试验模块还是整个试验测试的数据量每次到达到几十G的容量。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提高,数据结构越来越复杂,测量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一直没有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来实现对试验数据的有效管理,大量的试验数据都以各类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保存及共享。这种落后的数据管理方式存有根多弊端:(1)易出错: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试验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在数据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难免会出错误,影响整个试验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后果。(2)效率低下:试验人员从海量的数据文件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试验数据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3)数据利用率低:试验室数据信息的处理还停留在手工记录及分析阶段,大量试验数据记录在试验人员的记录本上,无法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缺乏广泛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4)安全保密性差:以文件方式保存的试验数据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修改及访问,使重要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大大降低。(5)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挖掘工作:在试验中获得的试验数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简单的文档管理无法通过数据挖掘去使用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总之,大多数企业的试验数据(如试验质量问题点、试验原始数据等)的存放较为分散,无统一管理平台,主要存储于每个工程师的移动电脑中,要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时,需要多人协同进行汇总数据并整理与统计,耗时耗力。试验进度都以试验场地每日日报形式,这不仅给工程师工作增加沉重负担,管理层也很难直观的了解各试验进度,同时质量监理方面进行着重复性的整理、知会工作。

2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TDM)能够实现全面详实、科学准确地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记录及高效管理,实现试验各环节进度的记录、跟踪与追朔,并实现各阶段的试验数据共享,为大数据挖掘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基础。试验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掌控试验数据、规范试验流程、试验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达到数字化试验能力、构建知识化工厂,高效的支持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试验数据管理的总目标。近几年来,汽车研发公司在高速的发展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产品试验验证分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知识,并形成了基本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只有对这些数据和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才能有力地支持整车产品研发工作。为此汽车研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试验数据管理平台来为试验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以及相关联信息系统的建立力求打造一个全周期的、一体化的、高效的试验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车试验业务运行中的人、机、料、法、环的一体化的闭合管理,具体表现为:(1)全周期的系统。即结合标准和体系ISO/IEC17025,优化试验流程,对所有试验业务实施高标准、严要求,从试验委托到数据共享实现全周期的试验过程和数据管理;(2)一体化的系统。即整合所有系统到同一平台,实现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将以试验执行为主线的与试验管理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试验信息、质量控制、设备管理、能力建设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3)高效的系统。即通过进行电子化的资源整合,实现智能的任务下达、资源调配、信息跟踪以及交付物反馈等闭环控制,并通过信息共享提高试验数据的利用率和缩短检索时间,以及通过设备智能网络的建立实现远程监控和状态推送。

4建设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

从汽车研发试验业务出发,对数据管理系统提出了如下的需求:建立专业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集中管理试验分析相关数据,并在各业务环节安全共享;高效的管理不同类型的试验数据,如一维/二维/三维结构化数据、模态数据以及非数值数据;能够提供来自测试系统数值数据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柔性的数据单位换算和数据特征的提取;提供高效、智能的试验数据的重用方法,以及与数据分类相对应的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案;以试验对象为核心,并以项目、试验类型、试验科目等为条理,实现试验数据的集中存储、有序管理、快速定位;管理各类试验文档(标准文件、体系文件、分析报告等),灵活定义交付物文档类型,并为每一类文档定义相应的模板;各类图片、参数、BOM结构、文档的搜索、浏览、查看、对比功能,能下载相关图片、报告,又能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样品样件管理,通过状态标识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报废状态;试验分析业务流程的管控,支持工作任务分解,跟踪、监控和报告分析执行进度;实现试验数据的结果,数据应用方面,能够按照功能等不同要求对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和按照不同试验类别等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建立试验分析的知识库管理平台;系统具体一定的柔性和可扩展性,界面优好;数据安全可控;用户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5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建设工作应该本着“数据管理-数据应用-业务优化提升”的思路开展,项目优先考虑将所有的试验分析数据纳入系统管理,建立江淮统一的试验数据管理平台。经过对现有试验工作的分析、评估,该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业务流程管理:理顺相关业务流程,对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试验业务流程管理:试验分析任务管理、数据结果等;样品数据管理:样品需求管理等;实物样件库流程管理,通过状态表示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等状态;试验统一知识库构建流程定义;测试测量分析数据模板化和标准化定义;试验原始数据/结构化数据/图片结构/分析模板/BOM/试验文档结构等业务模板化定义;数据创建和导入:建立包含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等多种输入角色的工作平台,以业务导向,将试验数据快速采集、整理入库的支持。支持试验结果结构化数据(如一维/二维/三维数据、模态数据等)的快速批量导入,实现数据特征的快速提取和柔性的数据单位换算导入支持规范化的文档或报告的创建,实现内容与格式的分离,创建完成后能够体现数据来源与关联关系;分析报告或采集的模板化和标准化,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扩展;实现导入模板的定制,支持规范数据内容与样式分离的导入,及支持江淮现有的数据批量导入;数据管理:对相关的试验原始数据、结构化数据、试验任务、文档、图片、视频、参数、BOM等试验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形成多维度、结构化的统一存储,方便数据查阅、检索和共享,为产品设计和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试验测试、测量、分析的原始结果数据管理;支持试验的结构化数据管理,包括一维/二维/三维数据、模态数据等,以试验分析流程为基础,结合试验项目或试验任务、业务部门分类、数据相关的属性对数据的层次、格式、类型、属性、参数、版本等数据信息进行规范与描述,实现试验数据的有效组织、关联及重用,以便查询与管理;对于试验数据的结构化模板管理,用户可基于自定义的试验数据模板结构,根据不同的试验业务需求创建或维护不同模板结构,且可自行扩展。后续的试验数据收集和积累,可基于预先定义的模板进行,确保试验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支持试验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包括试验结果数据、汇总报告、过程数据、文档、视频、图片、扫描数据、BOM等,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清晰的目录和层次管理、快速获取;支持试制试验车型、系统或总成零部件的BOM结构管理;实现试验的样品/样件管理,可利用状态标识样品/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报废等状态,且状态的切换须通过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后进行变化;支持试验的设备资源管理,按照试验设备资源类别分类管理,针对试验设备资源具有完全的分类和库管理功能,包含:标准设备,夹具,工装,量具,台架管理,支持试验规划过程中随时查找设备资源;单一试验分析过程数据管理和试验的知识库管理;支持不同试验数据管理对象的属性管理,方便的不同数据的预览、查询、对比,且支持多种版本文档和图片的在线编辑和注解;支持规范化的文档或报告的创建,实现内容与格式的分离,创建完成后能够体现数据来源与关联关系;以试验任务单为中心将样品、试验资源、试验规范、试验大纲、试验数据、试验报告等不同数据联系起来,支持不同试验数据之间,内部数据单元之间建立依赖、关联关系,支持在后期分析中通过关系进行信息的抽取和利用。数据应用: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属性的抽取、整合,进行报表查询与数据对比分析,可将结果和数据按需组织和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属性(类型、重量、尺寸、强度等)的统计分析、图表解释;统计报表输出及报表的自由扩展;比对分析:支持用户自定义下的多类型的数据属性比较,如优缺点比较、重量比较、结构比较属性等;支持多种模式的对比分析报告输出,灵活的对比报表的配置扩展;能够将试验分析和数字化验证结构进行分析和对比,实现设计和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一些后处理,发现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如将一维数据以柱状图或表格方式,二维数据以折线图方式,三维数据以云图方式,模态数据以模态振形3D动画方式实现。

6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复杂。通过实施本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将建立一个全周期、一体化、高效的试验业务综合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汽车研发的效率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宁.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C].e-works2015产品创新数字化,2015.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其传导机制和社会融资规模内涵发掘出发,具体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界定、统计原则和口径。其次,对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理论上来说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满足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再次,基于2002~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社会融资规模与GDP、CPI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最后,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其总量与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的动态关系更紧密,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

融资;货币;中介目标;实证分析

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金融服务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现状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比越来越大,大量金融创新正改变着社会融资的总量和结构构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却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1概述

1.1社会融资规模的界定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相比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关注通过传统银行提供的信贷同时也关注非银行机构产生的大量直接融资。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创新,能更加全面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简单地说,融资结构是对企业的资金来源的描述,具体是对构成资金,以及该资金占企业资金比例的描述[1]。要探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首先要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进行探讨,不同的融资渠道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样融资渠道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从金融机构来说,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从金融市场来看[2],包括债券、信贷、股票、保险,以及其他影子银行系统或者中间业务等;为了使本文的统计数据,分析准确、真实和有说服力,本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构成,社会融资规模包括RMB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1.2统计原则和口径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时,其统计计算指标直接影响着其数据是否可以用以实证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是否支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有的文献研究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需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需要确定国内实体经济部门和国外资本构成;按照居民原则,凡是国内资金借出和贷入的单位都属于我国的居民。而外债、外资投入的单位等不属于我国居民,这些资金构成也不纳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数据中[3]。(2)金融原则按照一般统计,资金贷入所在的部门就是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有数据应该纳入国内金融统计数据,而国债数据不应该纳入社会融资规模。(3)合并原则各金融部门、市场间进行资金流动中会出现重复计算和统计的情况,这就需要合并处理。(4)增量统计和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各统计指标产生的数据应该是一段时间内融资增加额,统计数据应来自于国家政府统计单位的发行价、账面价进行计值(本文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发改委等)。

2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

可控性是通过调节某一经济变量或者经济指标,能够使目标达到预定水平。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是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可控性检验,研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与货币政策中介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相关文献中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分析是指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因为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经实行了对信贷规模和市场的市场化管理,政府已经不能直接影响和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只能通过对信贷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管理来间接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统计中,国内的各项贷款是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本外币贷款,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差实现调控,而存贷款利差可以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可贷款量,因为,如果存贷款利差较小,各类银行就可以实施加大资金储备、减少贷款总量的战略;反之就会提高可供贷款总量。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委托贷款多由金融机构控制,资金来源于各种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人提供的贷款资金,和前面的中外币贷款一样受存贷款利差的影响;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信托机构,而信托机构储备资金和发放贷款的总量也受存贷款利差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各个贷款指标是具有可控性的。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承兑汇票去除银行贴现后的经济指标,一般银行通过调控承兑汇票数量和对企业进行承兑来控制该指标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的企业债券是国家非金融机构发型的各类债券,根据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债券的发行要接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并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控制,因此该数据也是可控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多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而股票的整个流程都是由证监会来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同时该经济指标也受国家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利差增大则货币贷款政策从紧,金融机构收缩贷款总量,从而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并在股票市场上增加融资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由此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各项组成均会受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相关工具的直接影响,其中,各类贷款受银行监委会监管;债券和融资受证券会监管;保证了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3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分析

3.1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这里首先假设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货币政策的相关指标选取基础货币的投入量来反映,即选取GDP和CPI作为衡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选择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统计数据,即季度数据TSF1,将该数据进行季度加和并取平均值得到TSF2即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季度数据[4]。在实际的数据获取中由于数据受季节影响较大,这里对数据进行CensusX12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工具使用Eviews,这样就去掉了季节因素。

3.2相关性分析本文利用2002~2014年的季度分别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国家的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都比较高;结合人民银行统计司曾经进行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2002~2014年季度数据与上述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比其他的新增RMB贷款等因素都更具有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3ADF平稳性检验其他相关研究在进行变量的时间序列研究中多假设经济数据是平稳的,但是从近些年的经济指标来看,数据的时间序列并不都具有平稳的特征,为了防止不平稳数据产生的伪回归分析,本文首先采用ADF检验方法对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5]。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所有的指标都是水平非平稳,但是通过一阶差分后的整体趋势是平稳的,且置信度都能满足平稳性检验,可以将变量放在VAR模型下进行分析。

3.4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对上面变量指标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检验,存在协整关系即本文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CPI\GDP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选用乔汉森检验对变量进行分析,选取的滞后阶数为2,对LCPIsa和LTSF1sa、LGDPsa和LTSF2sa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相关的数据表明检验下变量存在1对协整关系,且数据满足0.05显著性水平;最大特征跟检验下变量间只存在1对协整关系,且数据满足0.05显著性水平;那么可以得到社会融资总量与CPI以及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GDP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验证,这里采用格兰杰检验的方法,分析短期情况下LCPIsa和LTSF1sa、LGDPsa和LTSF2sa之间是否依旧保持稳定和均衡。同理可以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GDP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5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对上述指标进行因果关系的定量分析,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得到,LCPIsa不是LTSF1sa的Granger原因被接受,也就是说CPI的波动不能引起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变化;反之,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可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同理可以对LGDPsa和LTSF2sa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DP对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有一定的影响,而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变动可以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相关性和可控性较高。

4实证分析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从理论上来说社会融资规模具有满足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也进一步说明了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在金融市场中是一个流量的变化,其融资渠道和工具是多元化的,它能够从多方面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的调节,同时也可以受到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监控和调控,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高度的可控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分别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GDP进行相关系数都比较高,从而保证了其与宏观经济指标的较好相关。后面的各种检验和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的动态关系更紧密,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参考文献

[1]Shurtleff,W.andAoyagi,A.:ASpecialReportonHistoryofSoybeansandSoyFoodsinChinaandaroundtheWorld.

[2]Coelli,T.J.;Rao,D.S.P.;O’Donnell,C.J.andBattese,G.E.:AnIntroductiontoEfficiencyandProductivityAnalysis,2ndedition,USA:SpringerPublishers,2005.

[3]吕浩荣.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4]齐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与纳税实务。(8)财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