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流材料范例

教学交流材料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1

 

一、课皿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已经进人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学习交流的媒介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学会在网络上交流,如何让学生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关注。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1998年起,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实验,将汉字编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识字和阅读教学,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发现,学生操作计算机比较熟练,却在互联网搜集资料和阅读新闻等时有困难。我们分析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材,发现现行教材尽管在与生活的联系上有所体现,但与网络等现代技术发展联系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教材的不足,立足教学大纲和教材,面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   二、课压的理论假说及依据   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假设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我们这个实验假设的主要依据是:   1.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环境,一方面要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实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还要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系统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是系统的最基本特征。系统中整体与各要素的关系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以取得整体的最优效果,同时,系统整体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发展。   系统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它们必须是开放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它们之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优效果。   2.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l)学生的理解文字能力、认识生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决定语文能力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越强、视野越开阔、实践经验越多、知识越丰富,他们的语文能力就越强。   (2)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是文字、知识、思维三者有机融成的整体。理解文字的能力是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思维能力是形成发展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动力。但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贫乏,即使识得文章的词句也无法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也无从联想与想像。3.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又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学生学习语文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乏味了。   三、课题的实施   1.课题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题的假设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来弥补教材的不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   (l)通过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让学生掌握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一般方法,掌握在互联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电脑美术日记的创作,让学生知道如何用电脑写作文、养成用日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3)通过网络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现代的交流工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超文本超媒体阅读   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一篇课文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读、理解、概括、质疑和鉴赏能力,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在改变。不但是形式的改变—由纸质的书变为电子书,更重要的是阅读方式、思维的转变—线性阅读向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转变。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课外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材料。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超媒体阅读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需要配有相应的图片、声音、影像或动画等非文本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更加准确、完整的概念和表象等。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电子书籍,如《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世界少年奇才》、《中华少年奇才》等。这类材料需要购买,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班级电子图书馆,每个学生自备一二种,然后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共享。我们要求学生一周读两篇超媒体阅读材料,在下周的阅读课上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有疑点、阅读时在技术上有什么困难等〕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简单的超文本阅读材料。超文本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的联系和相关程度组织材料,通过各方面资料的汇总,帮助读者对阅读对象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这类材料主要是指有超文本结构的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新闻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电子百科全书一类的电子出版物为阅读材料,对电子新闻不做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一组相关的超文本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课上介绍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及阅读技巧。针对这类阅读材料,我们还开展了专题性的研究性阅读。例如《海底世界》的研究性阅读,学生在课外查找各种资料,获得有关海底世界、海洋等相关的知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性学习,许多学生得到了让我们吃惊的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发现美丽的海底世界正在被破坏,人类必须马上保护这个宝库;还有的小组提出了开发海底资源的奇思妙想。#p#分页标题#e#   对五年级学生,我们提高了超文本阅读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安排学生阅读电子新闻,让他们到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的新闻,针对一些热点新闻或某个主题的新闻事件展开查询、讨论、交流。   3.电脑美术日字己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丰富作文的内容。我们从学校以前的美术日记实验中吸收经验,借鉴美术日记的形式,让学生用电脑“记”图文并茂的美术日记,从而使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思维更活跃,也更有利于交流、合作。   三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叙事。让学生将自己经历或看到的认为比较重要的事,用电脑绘画的形式描绘下来,然后配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状物、写景。让学生用电脑再现身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然后根据再现的景物进行作文。   五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写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在电脑绘画时将人物的外貌特征或人物的动作、行为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在写作时围绕人物的外貌、动作等进行描述。   4.网络交际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与他人进行初步的交流。   合作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羊体活背神才忆们在文本超媒体阅读和电脑美术日记中都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在超媒体阅读时成立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电子书籍;在五年级进行超文本阅读时,我们安排查阅一些时事新闻或专题新闻,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去搜集、分析信息,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即交流能力。   在现代社会,网络交际成为时尚。电子邮件、BBS、网上聊天成为许多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不容否认,当前社会上不少人上网聊天的内容非常无聊甚至是黄色的,因而聊天室被认为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但只要我们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网上聊天,利用好这个交流的工具,那它将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好地方。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申请电子邮箱、olcQ帐号。学生如果自己有作品,比如图画、作文等要交流,就可以用邮件或olCQ的形式传送。   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聊天环境,避免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我们建立了学校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了BBS、快乐聊天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定期整理一些由学生提出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为了净化学校网站上的聊天室和BBS,计算机教师每天对BBS里的留言进行审查,删除不健康的言论,并将学生的有关情况通知班主任,以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能及时进行教育。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在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记电脑美术日记、网络交际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成效   通过有目的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方法,阅读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为了检测实验的成果,我们在各个年级分别取一实验班与一对照班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比较。三年级的阅读内容是(少年聂耳》,四年级的阅读内容是《航天飞机》,五年级的阅读内容是《中国人世》。我们提供一些必须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以及上网的环境,要求学生在30分钟时间里完成资料的搜集,得出自己的一些结论与观点。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方面都比对照班的学生能力强;实验班学生之间查找相关资料以及总结和提出个人观点方面的能力差异均明显小于对照班;对照班因为平时没有进行超文本阅读等方面的训练,所以查找资料主要利用纸质资料,而对音像和互联网却不能灵活利用。而实验班学生利用得最多、最好的恰恰是来源于这两种渠道的资料。   2.写电脑美术日记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明显感觉到实验班的学生的协作欲望增强了,观察、想像、说话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同年级的对照班比较,学生的想像力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作文时,实验班检索材料速度快、准确,成文也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交流与合作方便。而对照班的学生因为平时收集的材料是纸质的,交流、资料的整理不方便,所以在作文的草稿阶段速度较慢。可以说,在当今无纸化办公的时代,电脑美术日记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以后从学习到工作的无缝衔接。   3.交流与合作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让老师惊讶的问题和观点。在课内分组讨论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资料与观点明显比对照班学生的更具参考价值。这里除了资料来源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班学生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频繁,想间题也就越来越全面。因此,他们在完成一个专项任务时,合作效率高,提出的建议和观点的质量也较高。   五、课趣研究的结论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并能发展学俘二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电脑美术日记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网络交际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p#分页标题#e#   4.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能促使语文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向教育的信息化转变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的经验仅供参考。另外,本研究对学校和学生的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学校和家庭、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以后将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测量的方法;   2.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中怎样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3.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   4.研究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研究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实践能力;雨课堂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进一步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职能,良好的本科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根基,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占重要地位[1]。从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要“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才能实现卓越的教育[2]。以学为中心,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进一步具体地说,是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高质量的学习效果”[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工程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工程使用性能之间建立起联系,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提高解决材料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但由于本课程是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因此不管从学生心理上还是相关实践课的设置上都容易受到轻视。而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繁杂,而且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这就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更谈不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结合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进行研究和探索。

1现状分析

在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连续三届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该专业其他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发现在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理论知识偏枯燥和抽象,学生较难实现透彻的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使用之间关系的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繁杂,理论比较抽象。因此传统教学课堂上使用的单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得有些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而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死记硬背”上[4]。而本门课程抽象的理论知识集中在前两章,因此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他们后续章节的学习,甚至对本课程产生逆反心理[5]。第二,师生交流途径较少,不利于答疑解惑和学术交流。目前大学教师普遍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而当代的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他们对灵活的时间管理和现代化的交流途径更加青睐。经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评价为一般,甚至有些学生课程上完后连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6]。因此不管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希望利用一种随时随地可以交流的途径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课堂讲授知识的探讨。第三,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本课程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所能提供给学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十分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不利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7]。第四,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除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记和背”,而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训练和提高[8]。

2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课题组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首先,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化抽象概念为直接感官。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大三上学期,这时的学生刚结束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始接触专业课。因此专业课中大多数专业词汇和概念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他们更希望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和掌握教科书里的知识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文字描述上,也不希望专业课的学习仅仅是背概念。所以我们尝试了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把与相应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图片或视频等感官的方式帮助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只是在概念上进行了区分:“晶体是原子在空间的有序排列,而非晶体是原子的无序排列”。但同学们希望知道“有序的原子排列”是什么样子,用什么手段能够检测一种材料的原子排列是否有序。因此在这一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就结合在科研中的一些结果进行辅助教学。我们向同学们展示了TiC晶体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根据TiC晶粒内部原子的规则排布和晶界处玻璃相(非晶相)的原子杂乱分布的图片,同学们能够直观得看到晶体材料中一列列排列整齐的原子,从视觉上有一个原子规则排列的印象,更有助于同学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其次,利用现代化网络工具,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沟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革新了人际传播方式,网络平台也从单纯的社交工具逐渐成为师生互动重要媒介。利用有效的集“教学、辅导、交流、考核”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既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新兴社交工具的青睐,也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有效利用“课下”的时间。目前我们主要利用“雨课堂”这一现代化网络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微信雨课堂,形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传统教学中,给老师的只有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而利用雨课堂,教师除了可以课件供学生自学和预习外,还可以发送专项练习题及一些材料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等方面的内容供学生自测和了解。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后练习,以此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自学拓展内容开拓视野。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教学问题讨论及随堂测试等多个层次的线下学习,这一平台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入雨课堂进行学习和交流[9]。再次,为了提高学生在工程材料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目标”,我们针对本课程中某些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一体化手段进行改革。例如在讲授“细晶强化”这一概念时,为了使同学们亲身感受“细晶”的概念,我们将上课的地点设在金相实验室,上课的地点从教室搬到实验室。我们让学生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同普通晶粒度的钢和经过细化晶粒处理的钢进行观测,亲身感受一下晶粒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同时对不同晶粒度钢的强度和韧性等性能进行对比,引出“细晶强化”的概念。通过这一手段我们发现同学们对“晶粒度减小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论教学与学生体验穿插进行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而直观,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分组讨论等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更希望适时的在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合作,而不是一味得充当“老师的听众”。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8]。例如,在学习“钢的热处理”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尝试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小组,在讲到每一种钢号时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其中讲解“渗碳钢”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下问题:渗碳钢常见的钢号是什么?这些钢号代表什么含义?它的热处理工艺是什么?每一步热处理工艺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有些需要查阅教科书,有些需要通过相关网络数据库进行查阅。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组内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另外也需要学生从其他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通过类似的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针对河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课程进行了主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在本次改革实践中,我们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了分析,存在包括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师生交流相对较少、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以及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K].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心组讲堂,2018(5):18-30.

[2]林光彬.论以学为中心的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27-29.

[3]L•DeeFink.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M].胡美馨/刘颖,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8-20.

[4]尹进田,王晓芳,刘丽,等.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88-89.

[5]杨芳.对注入式和启发式教学特征的重新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6(5):105-106.

[6]邹强,罗木珍.对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97-100.

[7]冯艳艳,杨文,王桂霞.依托已有科研成果,促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山东化工,2018(8):177-181.

[8]伏荣超,徐武汉.新课程理念下的讨论式教学与主体参与[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15-18.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中美合作办学;教学改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行业中对外交流的活动与内容日益增加,因此社会各行业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外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展开了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双方合作举办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采用1.5+2+0.5的培养模式,项目学生按中美大学制订的联合培养方案须赴美学习两年,所修课程符合美方大学学士学位要求,可获得美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所修课程符合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要求和学士学位要求,可获得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成立于1916年,设有80多个本科生专业和14个硕士学位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认证。在这种中美合作办学的项目下,学校双方在教学方法上相互交流借鉴,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能够及时了解最新所学专业研究进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适应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石。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技及国防等各个领域[2]。目前,有关高分子材料的最先进的合成、配方和成型加工技术,及其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化、智能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大多来自于欧美和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或者教材都是英文著录。因此,对于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人士而言,学习并掌握专业英语必不可少[3]。为了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在高校中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势在必行[4]。《材料科学与工程英语》是一门在研究材料科学过程中需要查阅英文资料、进行国际技术交流等过程的必学课程[5-7]。但是其相关配套教材著述年份较早,内容较为陈旧,虽然有再版,但是书籍内容变化较少。因此结合教材而进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格外重要,教师需要结合领域前沿和最新资讯来教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从听、读、写、说各个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使英语学习从基础英语提高到技术型英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顺利翻译本专业各种体裁的英文文献,并且具备初步的技术英文写作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进行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对该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合理的课程规划,包括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有效的考核方法等。

1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应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应用等方面介绍相关的专业词汇,以常见材料的名称、性质的英文翻译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材料科技中的材料分类、反应种类、典型材料、合成方法、材料应用方向及各类加工与测试方法,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2)能借助词典或数据库检索和翻译本专业词汇词组,能通过现代手段检索本专业英文资料;(3)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能借助于词典或数据库对本专业英文资料进行翻译,译文通顺;(4)能用英语撰写摘要,并了解科技英语的写作方法;(5)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能够通过查阅和自学以及交流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

2.1教学方式改进。课堂采用双语结合全英文授课方式,期间频繁与学生口语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口。课堂模式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的主角回归到学生。通常做法是,首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英文素材(可以来源于网络英语学习资料如TED视频或来源于SCI学术论文等),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对全文进行逐句翻译,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重点分析专业词汇及语法,并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展示,最终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报告。

2.2听说能力培养。从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成效来看,我国的英语教学通常是“哑巴式英语”,一方面是接触不到外语母语国家的人群,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关,我国学生基数大,在课堂教学很难做到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听和说的有效锻炼。在中美联合办学项目的推动下,学生们与美国人的交流机会增多,大大改善了前述良好语言环境缺失的问题。在这个项目的背景下,高效利用其背景优势,与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革新极为重要。具体为:收集一些关于高分子材料类的科普性英文短片(TED)在课堂上不定期播放。随后把学生分为4~6人为一组,教师提出若干问题供各小组讨论回答(全程需采用以英语为主的交流方式),其他小组成员可做出补充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3阅读及翻译。为提高学生的本专业文献阅读及翻译能力,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课文阅读和翻译,这些内容多数都是由教师执行。多数情况下,教师把课文进行逐句领读和翻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度。并且在老师的翻译下还认为自己听懂了,造成已经学会的假象。故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改进如下:随机抽取2名学生,一名朗读一段课文,另一名在其后进行翻译。其余学生可对这两位学生的发言进行纠错及指正,这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能检验学生是否对词汇的读音、句子的结构理解完全掌握。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的薄弱项,进而加强此方面的精讲。随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及翻译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更细致入微的教学输出。2.4写作训练专业英语的写作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在课程教学的前16学时,学生对于专业词汇、句子结构、语态时态等知识点还不熟悉,教师需教学一些专业英语特有的写作规则,例如常使用被动语态及一般过去时等。同时,由于学生大多对于英文写作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动笔,把自己的想法及思路付诸笔头。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每学完一节课文,比如关于高分子材料定义这节课,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高分子材料的整体内容以及出现的专业词汇,再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一些关键词汇,进行随堂写作练习。这个练习的特点在于:不要求句子的复杂性,学生能动笔写出来即是成功的第一步,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写作积极性,还能进一步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要抽取学生的典型写作问题进行讲解。在课程后期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SCI论文摘要部分的写作。具体方法为:讲述一个高分子领域的前沿命题,提炼观点,让学生写一段200~300字的摘要。通过这种深度训练,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而且能更加及时地捕捉到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资讯。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写好各自的摘要之后,可随堂抽选几篇,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翻译,这样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翻译水平。

3考核方法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影响下,考核成绩不单单只是期末一张试卷决定,而是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小组汇报成绩30%、期末论文翻译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与出勤率、课堂活跃度、课后作业情况等有关。在这种合理的考核方式下,一方面学生们也不再存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更多的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课程考核成绩的公平性及全面性。

4结语

对于提高材料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来看,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把该项目背景作为一个切入点,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考核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芝,张旺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1,28(Z2):58-60.

[2]殷勤俭,周歌,何波兵,等.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07(7):65-68.

[3]黄华波,李亮,曾小平,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8,46(15):197-199.

[4]丁锡民.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94-96.

[5]曹同玉,冯连芳,张菊华.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2.

[6]揣成智.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4

通过对区角活动的分析和介绍,同时再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开展区角活动教育多从四个方面着手:

1.尊重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求,由此提供活动材料

通常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多是建立在区角材料的基础上体现的。区角活动的特性以及其中规定活动方式,这些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经验所获。区角活动中不同的材料,操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不相同。由此,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也都不相同。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来说,幼儿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产生了幼儿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年龄特点也形成了幼儿不同的本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水平选择学习对象。由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幼儿进行交流,并结合主题内容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及需求,并以此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当然同一个活动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不同的用途,所产生的教育价值也极不相同。而这种功能多样的活动材料也将更受幼儿的喜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区角活动格外重视,并加大力度在活动材料的投资上,保证活动的丰富化与结构化,为幼儿带来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过,在对活动材料的投放和选择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互相攀比、追求高档、逼真以及成品等,教师看着满意却不一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由此造成了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不必要的浪费。此外,一些区角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选择原始或者半成品材料,积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建设中来,让幼儿参与到区角活动区的布置中来,这也为以后的玩耍建立了浓厚的兴趣。

2.老师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尊重幼儿的意愿

区角活动这中学习方式,并不是老师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而是幼儿自己根据兴趣爱好的自由选择。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对知识的传递,而是幼儿主动学习和产生认知的一个过程。幼儿主动学习,接受知识和信息。由此,区角活动的进行都需要结合幼儿的意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选择,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在区角活动中,老师还要支持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通过灵活的学习方式来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给幼儿留下足够的空间探索与解疑。

3.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

区角活动的建立,主要是为幼儿学习提供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以实现幼儿全身心的发展。因此,在对区域活动进行分类时,一定要切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等,与幼儿的动作行为相适应。如此,要求教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要熟悉和了解,能准确的掌握幼儿的兴趣与爱好,清楚和了解每个幼儿的水平和需要,甚至还能够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随时调整区域活动的规模与内容。区角活动活动材料的独特性,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不过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之后,对活动材料依然会心生厌烦,为长久保持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并指导,如此也才能准确的掌握幼儿的需求与个别差异,并根据这些个别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4.为幼儿的交流创造机会,增进了解

幼儿的年纪相仿,认知水平相当,他们在一起可以自由不受拘束的交谈和讨论,这种放松与互动的交流,又是教师不能实现的。幼儿在交流中,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丰富学习的方法,还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互帮互助,并为幼儿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美术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升美术教育品质,发挥学科作用,完成能人培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美术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探析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1.翻转课堂的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概念——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概念源于两名美国教职人员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由于时常不能正常上课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他们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在课上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翻转课堂在美国的很多小学盛行起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翻转课堂重塑了学生的学习流程,改变了以往先讲授、后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过程被看作知识的讲解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看作知识的吸收过程,这样实现了教育环节的革新。

2.“翻转课堂”的特点

第一,教学材料简短精练,样式丰富。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录像在内,都应该以学习重点为依据,知识层次清晰,教学录像的时间要短,以顺应学生在线学习、课下学习的特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这些教育材料可以教育内容的特点为依据,制作教育视频或者PPT,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资料,等等。方式应该生动多样,不能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到无聊。第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自我评价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到自身的优缺点、学习方向。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需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解答。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求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第三,重塑学习流程。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先通过上课获得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所学知识。但不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和汲取的知识量不同,如果未达到上述目标,就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合理设置了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顺序,将获取知识安排到首位,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而知识的巩固放在课上进行,教师通过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教师掌握了每一位学生在课前独自学习的有关情况,就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高效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重点知识。第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在课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树立短期学习目标和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自行整理一些学习材料供学生参照使用,这个过程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要运用美术技巧设计材料内容,如对于美术理论课,教师可以PPT、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参照学习;对于美术技巧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亲自演示绘画技巧并录制成小视频,使学生更加了解绘画技法。其次,必须准确、有效地掌握翻转课堂中材料的内容量,保证其短小精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细致分类,按照每个知识重点编制小视频、幻灯片、习题和范例题;此外,还须通过网络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独自学习能力也较强,能够熟练地使用互联网,这有助于翻转课堂的有效落实。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自行分配学习进度,同时还可以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具体而言,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看课堂教学录像,多多练习,或者在网站上找一些与之有关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在一些学习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与教师、其他学生及时沟通,共享学习材料、见解和收获,以此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上巩固阶段

课堂是学生加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为学生解答困惑的主要场地。就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优先讲解学生提出的共通性问题,然后按照课堂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既可以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又可以协作形式进行。美术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科目,技巧学习是其教育重点和主要内容。翻转课堂转变了以往美术课堂教师先讲授、学生后练习的形式,变成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授。这削弱了教师的“讲授”,加强了学生的“学”和“练”,使美术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大于教师的讲解时间,增加了教师的指导机会和演示机会,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加强技能练习。手工类、设计类课程可以使用团队协作探索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的独自探索、学生之间的沟通探讨、教师的适度指引,让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知识,而且能学以致用、闻一知十,夯实自身的基础。此外,学生可以把课前独自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讲授和演示,充分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育品质。

3.课后提升阶段

在课后提升阶段,教师可以梳理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的新问题,并发表到论坛,让学生深入探讨知识并进行交流;教师还要及时评估学生上交的作业,把优质的作品发表到论坛,让学生观赏、评估、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他们,或者在课下梳理、归纳一些重点学习材料提供给他们。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激励、指引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材料。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1.激发学生课前独自学习的欲望

实行翻转课堂教育方法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必然会导致教师课上教学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重要性的认知度。首先,教师需要将文字与精美的图片相结合,编写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课前学习材料。其次,教师应该使用一些鼓励性对策,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在课前学习阶段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勇于发表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

2.完善的评估制度和监管制度

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内容短小精炼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学习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由于一些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建立具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评估制度,对每一位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其次,建立监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依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课下学习活动,这也是保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各项监管和检查工作,然后将学生的学习状况汇报给教师。

3.创建通畅便捷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

有效的交流沟通是保证教学成效的关键,而互联网交流平台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除了使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之外,美术教师还能通过移动社交软件与沟通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网络学习交流群。移动电子产品的各项优势、功能能够保证学生、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利。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适用于高校美术专业的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和创造精神。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育方法的优势,不断探究,积极使用有效的对策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刘金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林冰琦,唐敏.基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模式在大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张黎娜.浅谈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6(1).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工程背景;材料力学;教学方法

1.材料力学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与目标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视了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式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导,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应用对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成果评价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过于依赖闭卷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生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如支架式教学法[1],注重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2],知识迁移能力培养[3]等。因此本文从材料力学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的基本点出发,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背景,从工程问题中找到力学原理,进而将所学内容反馈到研究项目的方式提升同学的力学建模能力。

2.工程背景下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2.1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问题为主要线索,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重点难点讲授、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分组专题研究活动:首先根据工程应用的特点,考虑问题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建立材料力学专题库。学生分组针对专题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仿真实验,或直接进行材料力学实验,交流展示,形成专题研究报告。自主实验创新设计比赛:以自主实验项目设计为目的,让学生分组针对一至两个主题自主选题,完成作品的设计、方案评比与交流、实物制作等。通过自主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项目组织与协调的能力、项目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物制作的动手能力。

2.2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教学中难点需要多种形式共同协作完成,因此基于材料力学能力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实施时,首先以教学中主案例为线索,辅以相关案例,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工程背景,从案例的分析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以主案例为例,分析案例的力学建模,引出力学分析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给出力学模型分析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或让小组同学完成分析。因此,在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中,案例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材料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模型建立分析增强了学生从物理模型建立和分析能力。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以问题探究作为主要的驱动力。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具有一定要求,其中教学时教师对于整个过程的进度把握和范围的界定最为关键。如果对于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往往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无力感,反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对于进度的把握不准,例如某一环节过于放任,往往会导致学生的热情的下降,教学时间成为垃圾时间。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是融合了课堂讲解法和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工程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通过问题探索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吸收,变成了我要学的模式。通过课堂讨论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通过系统推进,双层反馈的形式,加生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2.3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为了提高同学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工程问题建模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引入项目教学,即学生自主组队针对工程或者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项目式探索工作。在项目的选择上,既要考虑问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也需要考虑同学的兴趣。然后,同学分组针对专题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仿真实验,或直接进行材料力学实验,交流展示,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在项目的专题研究环节中,以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估,建立完整可靠的评价系统,以充分实现考核方式和内容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和评价作用。

3.结论

为了提高同学学习兴趣并突出教学内容的工程性特点,采用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采用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分析讨论和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理论建模、材料组织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缩小经典的力学理论和工程实际的差异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工程背景的引入,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兴趣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效忠,孙国民.支架式教学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02):81-83.

[2]刘萍华.20年来我国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综述[J].力学与实践,2009(06),67-69.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阅读圈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但由于诸多因素,高中学生的阅读成绩往往不理想,阅读能力上不去。学生阅读动机不高,阅读习惯不良,教师缺乏引导,教学方式不当等都是造成学生阅读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阅读圈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当前高中生阅读能力弱的现象,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1阅读圈模式内涵

阅读圈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它是辅助英语阅读的一种模式。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不但是引导者,还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选择阅读材料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他们能够按照兴趣、能力选择合适的同伴组成阅读小组,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本组的阅读主题,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锻炼阅读能力。阅读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定位,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中获取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储备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思维,提高英语阅读能力[1]。

2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圈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文本,组织小组,分配小组任务,进行自主交流。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自主性较强,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完成任务、寻找答案,保证阅读效率。对于英语阅读来说,问题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在阅读圈模式下,教师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发挥特长,相互合作,保证任务高速、高质量完成。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课堂活动有序展开,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2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阅读圈中,阅读小组的形成是由全体学生共同决定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同时,在小组成员遇到困难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此项活动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阅读效率和交际能力[2]。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还可以互换,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词汇,实现阅读、思考、联系、分享。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中表达和交流观点,聆听见解,有利于良好、融洽的课堂顺利开展;其次,学生在合作关系中能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沟通情感,有利于和谐同学关系的培养;最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维护,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2.3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阅读圈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通过学生主导课堂,充分给予学生思考、表达和展示的空间来锻炼和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圈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阅读文本,这样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同伴之间的角色转换和互动协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角色转换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并且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应该避免逐字阅读,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例如略读和寻读,提高精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随时圈画出重点信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3.1阅读文本的选择

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既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兴趣阅读,又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一些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学生在阅读圈模式下也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在探索和发现中开拓思维,提高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材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进行选择:首先,文本内容需要形象有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比较强烈,他们常会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注重阅读文本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的第一手阅读材料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文本篇幅长短适中。过长或过短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过长的阅读材料会给学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过短的阅读材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没有挑战性;文本生词难度应该适中。以学生现有的词汇量为出发点,生词以5%左右为宜,过难则理解困难,影响阅读兴趣,过易又对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最后,文本内容的选择应富有一定的教育哲理,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学生应从阅读材料中学到一些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学会新的单词和短语,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中“Festivalsaroundtheworld”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学任务是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有关节日的背景知识,引发关于节日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到相关语境中。阅读材料中有世界不同地区关于不同节日的描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学生的参与度会有所提高。此篇阅读文章有五个小标题,学生们可以根据喜好对号入座,教师有效组织,保证课堂纪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便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3.2阅读小组的组织

在确定阅读文本之后,学生自发组成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不能差距过大,每组都要有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带动那些较弱的同学。小组成员在4~6个之间,这样可以方便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便于任务的完成[3]。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话题进行安排,选择相同材料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利于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关系融洽,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引发新的思考。阅读小组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精神也意味着自由学习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做的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线索,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一个能够高效运行的阅读小组一般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它要具备营造良好小组氛围的能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具有较强烈的归属感,大家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在面对每个具体任务时,它能够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整个小组出一份力,相互配合,最终完美完成任务。仍以上述教材为例,在“Festivalsaroundtheworld”这一阅读文本中,因为阅读材料下有四个小标题:“纪念先人的节日,纪念伟人的节日,收获的节日和春节”,所以学生们进行自主选择。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节日,教师也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当调整阅读圈,每个小组的人员分配和能力水平差异不应该过大,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

3.3成员角色的划分

在选择完阅读材料后,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水平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担任不同的角色,使每位同学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各司其职。例如:担任阅读组长的同学负责组织整个交流过程,负责提问;篇章解读者的同学负责分析篇章节,重要或精彩段落等;担任词汇大师的同学需要帮助大家扫清一些生词障碍,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重难点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辅助概括者同学的工作,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担任总结概述者的同学在接受指导者的问题后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总体的概括和分析,帮助小组其他成员理清思路,找出答案,归纳总结阅读材料内容;联系生活者要将阅读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通过文本分析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同学们的实际相联系,提高写作能力;文化连接者负责寻找阅读材料中体现文化差异的知识点,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和差异,在分析和比较中增长学识[4]。在确立阅读小组之后,本小组内的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把每个角色的任务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其次,由小组组长进行协调,最终确定每个组员的身份和任务。例如,在“Festivalsaroundtheworld”阅读部分中,词汇大师应该帮助同学梳理“ancestors,inmemoryof,dressup,arrival,independence,lookforwardto”等重点词汇和短语;文化连接者应该帮助同学们理清本标题下节日的由来、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以及食物,帮助同学们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促进同学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总结概述者应该概括本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汇报展示。

3.4阅读成果的分享

学生在完成每个人的任务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行交流与讨论。可以就主题思想、修辞方法、词汇理解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加深理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和看法的机会,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小组成员经过交流和讨论之后选出代表陈述本组的答案。除此之外,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通过抽签确定发言顺序,由每个小组的总结者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记录并表达不同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在展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听取别人的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记录,取长补短。同时,在其他小组进行展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记录,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质疑,扬长补短。例如,一个小组阅读的是“FestivalsoftheDead”,此部分介绍了日本、墨西哥和其他西方国家纪念先人的节日,方式和食物等,由小组的汇报人员进行分享和交流,其他小组认真聆听,进行记录。另一个小组阅读的是“SpringFestivals”部分,这一段阅读文本是关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庆祝春节的不同,在饮食、娱乐活动、时间上有很大的不同,由本小组的总结概括者指出这些不同,其他人可以进行记录和对比,使自己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学生在展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每个节日的意义也大不相同,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不同地区的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5阅读成绩的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水平的评估,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改进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是对多方面的评价,一方面能使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5]。首先,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也可以学习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互相学习;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和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对学生的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对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给予夸奖,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动力。例如,在每个小组成员展示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放评价表,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打分,如语言表达、阅读水平、知识获取和掌握情况等,并写出优缺点,同时,教师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不足指出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圈模式对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良好、科学的阅读圈模式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便利,教师应当正确、恰当地应用阅读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美琴.“阅读圈”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6):104-105,120.

[2]於昌庆.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2021(18):210-211.

[3]陈媛芳.阅读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J].校园英语,2019(43):103.

[4]王芯雨.浅谈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校园英语,2021(42):190-191.

教学交流材料范文8

 

一、开放获取运动对法学课程教材之影响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以及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通常情况下,法学学生的教材一般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但是事实上,虽然法学学生都有老师或者学院(学校)指定的教材,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是无法得到学生和学院认可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还需要补充其他教学材料,比如参考书目、练习题、法律法规、案例等等,而且现代教学方法推崇使用幻灯片教学,其中可以加入电脑程序、视频等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教材的外延大大突破了对教材狭义上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教材的界定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目前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断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新内容,比如有些教科书已经被公开上网,这种公开不仅对教师取长补短有好处,因为可以对教科书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而且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不用再花费购买教科书,减轻学生负担。再以法学教学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不断以互联网上公布的新兴案例解说法律,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基于向西方法律体系学习和借鉴的原因,国内需要大量法律信息满足于法学教育的需要,而各种国外网站和法律数据库为教师轻松获取案件以及案件所涉及法律提供了便利,[3]这种国内外的法律比较分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但是,尽管如此,现有版权保护制度会为这种便利带来法律上的实质阻碍。教科书也好、数据库也罢,这些都有版权保护,一个是受制于出版形式的限制,比如纸质版本,一个是即使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获得,但很多情况下却不能对其加以编辑。   开放获取运动势必突破商业性的限制,具体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②一是可以让人自由地通过电子途经获取所想要的课程资料,二是让人有机会拷贝或者以电子形式改编资料,三是让人有机会在商业用途之外与他人合作。如果采取开放获取法对课程教材加以变革,这三个方面对于促进交流、合作和新技术的推广都有一定的好处。[4]   其一,有利于交流。开放获取法最为重要的功能即在于方便学术信息传播、加快思想交流。以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为例,自由从其网站上下载学术论文对于学术信息交流显然有益,而能够免费获取学术论文对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影响尤甚,很多情况下研究人员缺乏的正是没有获得论文的途经;即使这种途径存在,可能还要承受昂贵的交易费用。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电子渠道方式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减少交易费用。对于法学教育而言,免费获得法律资料能使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开发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课题,且为法学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运用。   其二,塑造更大的个性化。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Word)中的剪切和粘贴方式很容易把所获得资料放进课程教材内容中去,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精制个人的课件进而方便教学,编制而成的课件则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学生则可通过电子方式获得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但是却节省了开销。所以,许多课程资料通过开放获取法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性,灵活性让教师发挥个人创造性,提高教师调整自己课程的能力。   其三,有利于更快地采取新技术。开放获取法不受商业关系的限制,可以自由获取可编辑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利用新技术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材料。不用等着商业性的出版公司开发新技术,工作于IT部门、开放源码数据源或者开放数据库等精通技术的教师,可以从容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他们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传播,比如教师利用新技术采用网络博客与学生交流,即可看作这种技术运用的典范。   二、法学教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下之对应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5]传统的法学院课堂为学生提供两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案例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就不同案件的事实、判决和分歧进行提问,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使学生逐步获得认识,知道如何着手处理案件、如何把所学知识根据法律运用于新的案例情形;另一种形式来自于期末考试,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就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老师批阅试卷后学生得到考试的分数,从而了解自己就某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这样两种反馈方式同时也存在缺陷,前一种方式限于课堂,课堂作为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场所,不可能长时间对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问答,而只能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同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后一种方式则是直接给出分数,虽然学生得到了反映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分数,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很难说明分数与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根本无法回答学生对考试中遇到问题的疑问。当然,也有法学院开始采取公布教师电话、信箱乃至开放办公室时间来改进反馈方式,但是效果一般。   开放获取法有望改变这一状况。①   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设置关于某课程乃至某项问题的讨论版块和课堂博客,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教学反馈方式的不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保持交流、保持对话,从而获得持续的反馈。   具体来说,讨论版块用于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及其答案,这不仅仅是给一两个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同时也是把答案作为资源提供给全班分享。博客与讨论版块的功能相似,不过经常用来做短暂讨论,或者用来链接目前互联网上的相关外部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发帖作为课程要求,也可以发帖提供反馈;甚至外人也可以就一些问题或案例在博客上他们的看法,提供反馈的另一途经。开放获取的方式使得课堂博客可以免费获取,允许个人从博客上下载内容供自己使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观点。开放获取法不是简单地开辟一个课堂讨论版块,而是扩大了教学课程参与者的范围,理论上可以让所有人获悉博客内容并让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讨论;而全国范围内的参与可以为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另一个获得反馈的途径。#p#分页标题#e#   教师也可以寻求把开放获取法用于考试,考试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前提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特定的考试场所。目前法学院的考试大多各自为战,由学院授课教师自行出题、自主批阅,这样的考试没有全国性的题库,只有就读法学院的学生才能接触到。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法学院的考试题目将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通过这种方法,某个法学院也会得到其他法学院的考试题库,从而扩大单个法学院考试题库的容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弄懂过去的考试题目并对答案加以研究,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会从更大规模的考试题库中受益,甚至可以对考试题目进行研究以便决定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决定所使用的的考试方式是否是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工具。全国规模的考试题库对教师、学生和学院来说都会是一个无价之宝,开放获取法将保证考试题库对于所有有意愿使用的人能够免费获取。   三、开放获取法在法学教育中之未来   有国外学者曾经对技术上的新变革对法学院教育的未来做过预测,[6]其认为法学教育就是一门生意,并且正在经历诸如学费逐年增长的和对所提供教育质量的抱怨等难题,而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远程教育课堂可以提供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法学院模式会显著改变,课堂不再限于教室,可以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参加者,同时在这种新模式下会出现高薪聘请的超级明星教师,即那些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成功的人士,因此对教师的需求量会锐减;有品牌声望的学院也会在有能力凭借其名气和教育项目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会主导这一市场,而现实法学院可能会停止存在。   诚然,法学院可以用视频替代法学院教师的面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交作业甚至进行考试,但是这样的课程比起传统法学院缺乏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反馈。另外,如果虚拟法学院教育代替了现实的法学院讲授,那么不会再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互动。正是因为虚拟法学院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现有法学院教育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让现有法学院逐渐消失。   (1)在线讨论版块会扩大反馈机会但同时也会要求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如果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全国层次上发生,教师仍然需要在场以便提供必要的指导。纯粹的学生讨论有其好处,而有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的讨论则会把法学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法学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需要教师参与,[7]开放获取法有助于这样的合作,而绝不是消除对教师的需求。(2)开放获取法允许各种层次的参与到教学中而非只是需要精英法学院和精英教师,各种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就宽泛的话题——从网站管理到课程主题——发表评论。教师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同时仍然保留灵活性以便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开放获取法也使法学院在考虑课程的全面变革时加以运用,不用单枪匹马,法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发课程及设计课程教材内容,这样也保留了学院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开放获取运动有利于打破信息交流的阻碍,[8]从而释放更深刻的见解并进行交流。该运动在主要关注学术信息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法学教育的改革。开放获取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可以成立储备课程教材内容的仓库,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意味着重构法学院课程的新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开放获取法将带来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并且其中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对法学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