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例6篇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创造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高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希望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

我校尚未实行《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其教材,但在教学中,引人探究思想来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创造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中学会获取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现以高一“力的合成”这堂课作一些尝试,谈谈笔者的作法和看法,和同行商榷。

高一“力的合成”传统的教法以及人教版教材的安排:由教师从演示实验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再由学生做验证性实验。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我们将这堂课作了改动: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用“等效代替”思想师生共同设计测定互成角度两个力合力的方法再由学生测定互成角度两力的合力师生讨论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这样,用一节课就能完成这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铺垫

一堂优化的课,教师应该精心研究引人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学习。

好的引人新课教学应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做好铺垫,使教师能顺利和谐地开始教学。本课一开始按顺序向学生展示图l(a)、(b)、(c)三幅图(*图1(a)、(b)、(C)中五幅取自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2001年5月版),让学生叙述三幅图各自的含意。

在学生叙述过程中,教师插话点明图(a)中两个桶表示同一个桶,图(b)中两个木箱表示同一个木箱,图(C)中两个夯表示同一个夯块。此中隐含着作用效果相同的启示。

师: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幅图左侧都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右侧是一个力作用在该物体上,二者的作用效果相等。

师:生活中、生产活动中,这种情况很多,学物理应重视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写下。

【板书l】如果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或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或几个力)。

教师指着板书l再读一遍,并说在初中我们也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把……(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l之后写上:

【板书2】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那两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教师在板书l之上,边说边添上。

【板书3】合力与分力

2、突出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等效代替

师:大家一起找一找,在合力和分力的定义中,关键词是哪几个?

生: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代替。

教师在板书1和2之下的正中写上:

【板书4】等效代替

师:在物理学中,只有等效才能代替(在板书4的等效和代替之间,添上);要代替必须等效(在上述之下添上,使板书4成为等效代替)。

师: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板书5】力的合成

3、以“等效代替”思想为指导,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

师:在初中,我们曾用实验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今天我们要用实验来讨论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规律。具体方法:先从实验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然后从实验结果再来讨论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它们合力有什么关系,从中找到它们的规律。

师:已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如何找它们的合力呢?请同学和我一起想办法来设计一个求合力的实验。(让同学讨论几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组“三根橡皮筋串联”之后再并联作为受力物体,再用两根细绳和两个5N的弹簧测力计仿照人教版(2003年6月)高一物理教材“学生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法。但教师不能把实验方法告诉学生,关键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实验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师: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是“等效代替”,如何利用“等效代替”的关系来求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个5N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并让两细绳成较大角度拉并联橡皮筋)

师:橡皮筋受互成角度两个力的作用而伸长。这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这样的力就叫做共点力。如何知道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两个力的大小由两个测力计读出来。两个力的方向沿两细绳的方向,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两力的方向。

师:(保持两力拉橡皮筋的位置不变)找合力必须保证合力的作用效果和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我们非常关心这两个互成角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在实验中,如何知道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在橡皮筋伸长的端点做个记号。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师:如何根据“等效代替”来找合力呢?

(教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筋,故意让橡皮筋的端点一次在所做“记号”的上方,另一次在“记号”的下方)

师: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分力作用效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如何才能保证两次的作用效果相同?

生:把橡皮筋的端点拉到刚才所做“记号”处。

(教师在黑板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并保持测力计不动)

师:现在作用效果相同了。如何知道这个力,也就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力的大小,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这个力的方向。

师:这样我们就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了。

今天我们不仅要求出合力,而且要找到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即它们之间的规律。

怎样找这个规律呢?我们规定:从同一个作用点出发,按同一个标度画出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从图上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注意,今天是研究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合力的关系,所以实验时,两个力之间的角度应该大些,效果才明显,最好角度大于90°,学生实验过程从略。

4、重视“交流-评估-总结”过程

师:合力求出来了,力的图示也画好了。我们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合力好像是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

师:你只说合力和分力方向的关系,这种关系正确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为什么两个分力之和不等于合力呢?

师:互成角度两力的大小之和不等于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

生:……

师:同学们可以把合力的端点跟两个分力的端点用虚线连接起来,看看我们所作的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生:像棱形。

生:像正方形。

生:像平行四边形。

生:是普通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包含正方形和棱形。从你们实验的图示看,同意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同学,请举手。(大约有1/3的同学举手)

师:我们暂时认定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做一次实验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再次实验过程略。

师:再次实验,看看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众生:像平行四边形。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它们合力的关系。

【板书6】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作为邻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邻边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后面的教学过程从略。

5、几点说明

(1)在合力与分力的定义中,我们自己加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这几个字。这是为了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我们也是以“等效代替”关系为基础,师生共同设计测定合力的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代替”关系。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2

物理诊断学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直接灌输或者硬性填鸭的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擅长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我校物理诊断学教研室引入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们积极动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设问-讨论-总结三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话题。如症状诊断学教学部分在讲述发热时,可以先询问医学生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体温计怎么判断自己发热,让医学生先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过程中自己发热或是目睹身边家人发热的过程和感受。当医学生从自身感受开始理解发热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解释发热的概念、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经典症状。当医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了解后,再进一步抛出问题,如何确定发热和热型,测定热型的临床意义和常见疾病。让医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讨论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讲解。这样,就能够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克服习惯背诵记忆的惯性学习习惯和方式,深刻理解物理诊断学中症状学的知识点,从而在实践中应用和分析问题,同时也让医学生们体会物理诊断学这门课程中从个体到整体的归纳循证过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体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2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症状学部分时,应尽量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学生本人以前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学生接触的人群中某人患过某病,这些学生就会很快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对此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症状学部分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可以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病历、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的讨论和医患沟通。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情境中体会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临床医师是如何应用物理诊断学的通用理论对复杂多样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一些经典的常见临床病例,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疾病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把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真实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如在讲述腹痛这一节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在课件中讲解急诊室常见的以腹痛待查就诊最终确诊的几个真实的典型病例:(1)急性胃肠炎。(2)宫外孕。(3)急性心肌梗死。(4)输尿管结石嵌顿。以PPT的形式将真实病历的照片、化验单、B超检查单、心电图等多种原始资料展示出来,以一个个就诊小故事进行讲授。这样,医学生们能够直观而充分的了解同一症状不同疾病的疾病转归、诊断过程和伴随症状的差别,以及诊断策略的区别。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一般较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症状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和迷茫。但这些临床实例恰恰能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西医和中医在接诊患者时思维的相似点,症状学需要整体观和全局观,这和中医的诊断思路不谋而合。

3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已经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差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时,会有很多受先入为主课程的影响。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的教师们根据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将中西医诊断进行对照比较教学。虽然中医诊断学和物理诊断学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问诊其实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中脉搏检查相似,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物理诊断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临床医师,由于注重自身的中医知识的学习,均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原理,且经常和中医交流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更容易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4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要收到好的效果合理分组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分组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织的竞争。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1.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把学生分到小组。

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按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分组,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3.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二、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作用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比如,我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学生能想到: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我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好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对于教师的指导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实验过程中由协调员分工,谁负责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数据处理等任务,监督员督促本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过程,并能准确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后由小组长公布本组的实验结果,以供全班交流。当学生看到各小组用不同的数据能归纳出同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共同共同成长进步。

三、合理运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一)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二)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发表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三)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对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延伸的问题在作进一步的探讨;还可以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优生辅导差生,小组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担负起更大的调控和管理职责。

四、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4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无法让学生操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既能避免实际演示带来的危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如扫帚底部为何会弯曲,扫帚运动方向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等。这类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针对性,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又如,我在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后,设置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我在教学“压力”时,先举出一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的例子,然后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接着提出问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有多大?”要求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

的物理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一)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自学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解惑排难。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

学生在阅读教材、自学导学案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并期待互动探究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发生在课前,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通过自学,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尝试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整理出疑难不解问题,准备好质疑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预学导学案,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把问题引向深入,此外教师要将自学质疑问题的层次设计好,由浅入深,最后要设计一个难度稍大些的问题,将学生自学引导至更高层级,这一过程为上课开始后的互动探究做准备.

2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特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互助、探讨、研究.在小组内进行,由小组长主持.上课伊始,各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自学成果,提出本小组碰到的疑难问题,班级各小组集体讨论后,自主发言,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接下来由教师给予点拨、总结.整个过程要求一人汇报,其他人注意倾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小组长的任务:一是组织组内成员互动、交流,开展“生教生”活动,解决组内成员面临的疑难问题;二是记录组内经过互动、交流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于提交到下一个环节(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来;三,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四,分配下一环节要汇报的任务.小组长要行使管理职能,确保组内互动的有序进行.对老师的要求:不间断地巡视各组,要管好纪律,并协调小组长激发组员的参与热情;要调控课堂进度;要适时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要留心收集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思考点拨之法;要记录学生中的典型答案或对策,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准备.要搞好及时性评价(从知识、习惯、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

3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组与组之间交流、展示,由老师主持,主讲同学到讲台前完成.这一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各小组出示本组自学质疑碰到的疑难问题,寻求其他组同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自由发言,谈自己或本组同学的解答对策;第二、各小组推选一人或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创新性思维或创造性答案,与其他组同学共享.第三、教师在新课任务结束后,可以同时给出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板演结束后让每个板演的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学生不仅仅学进去了,而且能够在自身消化后,讲给其他同学听,做到自主学,教别人.对老师的要求:(1)设计好展示程序;(2)利用收集的典型习题及典型问题答案、对策进行引导,防止交流受阻;(3)在学生交流(辩论、辩解、质疑、反驳、补充、点评)过程中适时进行归纳、小结;(4)根据组间交流情况,变换交流合作方式(或演示、或表演、或评价);(5)弄清组际交流合作仍不能解决的问题;(6)及时进行激励评价,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对学生的要求:积极发言,大胆展示,注意倾听,善意批判;畅谈心得,抒感,介绍新法,展示奇思,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4启迪引领

从内容上讲,是传授方法,启迪思维,指点人生;从作用上讲,是铺路搭桥,扫除障碍,这各环节实际上一直融入在其他各个环节中,这个环节主要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需要拨动他们思维的堵塞之处,通过一言半语,引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茅塞顿开.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启迪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仍然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最近发展区.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三维目标”.对老师的要求:一是未雨绸缪,在备课过程中抓准重点、难点,并尽可能想好点拨、引导之策,包括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二是用好“生教生”的方法;三是把握点拨的原则,即学生已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不讲,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也不讲,超课标的谨慎讲.四是把握好点拨的时机.这一一环节可单独进行,也可以在2、3两环节内穿行.

5训练测评

发放训练题,当堂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梯度性等原则.每节课的练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A组习题考查的内容:全体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B组习题的设置,则由知识、方法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过渡.这组习题,在多数学生做完的时候就进行讲评.讲评力求言简意赅,少占时间,并展示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C组习题是富有技巧性、灵活性或思维难度大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让分层教学体现在课堂训练中.对老师的要求:(1)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分层教学.(2)巡视全班,察看进度,搜集问题以备点评.(3)点评要精当,多鼓励,多肯定,多让学生互评和自评.对学生的要求:独立完成,当堂巩固,及时矫。

6拓展提升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6

(一)“圣经式”的教科书,只会照本宣科

作为初中物理的复习,肯定是要求以教科书为参照,抓好知识要点。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多数物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只是重复着教科书,重复的知识、重复的课后习题,复习课堂教学程就成为了乏味的知识点回味。

(二)没能抓住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复习课堂教学,只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绝对不是将原来教科书上知识重复一遍,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没能注重“知新”,教师没能懂得将旧的知识加以总结、概括,没有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系统化。

(三)例题没有明确指向,目标模糊

部分教师,在复习课堂教学上直接大讲特讲,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教学所讲授的知识,感觉到了无从下手;部分教师则以练习来代替讲解。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复习课堂教学直接变成了作业课。

二、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很多学生都感觉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一次了,没有兴趣再去重复一次,也觉得没多大的必要,从而让学生对复习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心理,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习惯、学习能力强弱都各有不同,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实际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二)教师没有深入的研究复习课堂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也没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模式。

(三)复习课堂教学程的难度很大。教师在上复习课堂教学的时候,所讲解的全是重点、经典题型,并且很多都相对复杂。

三、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注意

(一)抓好基础,明确考点

从笔者多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在中考中物理题型的具体比值为难、中、易为1:3:6,其中的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占了60%,但是学生往往在基础中的失分现象较为严重,所以抓好基础才是首要条件。

如功率与机械效率:为了抓好基础复习,着重对这两个基础概念进行的分析。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而机械效率则是描述机械性能的优劣的程度,其定义是在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值。两者的公式分别是P=W/t、=W有用/W总,前者的单位是瓦特,后者则是无单位的百分数。

(二)建立专题复习

1、中考题型

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填空、选择、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在上述五大板块中精选题目,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的知识纵横交错,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化解难点。

2、热点知识

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如科学探究专题、电路故障专题、图像专题、数据处理专题等。这些题在练习中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出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既解决问题,又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试题中,物理实验大约占据总分数的25%左右,所以应当重视实验这一块,其中有两点需要我们的特别注意:其一,掌握各种仪器与测量的工具;其二,注重、摸清测量的原理、方法与步骤,做到学以致用。

把蜡烛放在 2 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针对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物体由 2 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2 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 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等等。这些归纳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设计出并联、串联两个实验(如下两个图所示),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探究电流做功跟电压大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