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范例6篇

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GIS RS 地质地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79-02

地质地貌学是全国RS和GIS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首都师范大学RS和GIS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各专业课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具备全面、良好的专业素质。随着RS和GIS学科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发展,地质地貌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RS和GIS专业的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理论要点,又能根据使教学跟上RS和GIS专业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学改革措施与体会

1.1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地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思路、逻辑思维方式对RS和GIS在地学方面的应用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如果GIS专业学生的地学知识不足,会导致在工作中面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1]。而不同专业对地质地貌知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想面面俱到地讲授地质地貌学的所有内容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梳理,重点讲授与RS和GIS有关的内容,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删去那些在高中地理中已经学过的,也与RS和GIS没有太大关联的内容,如:宇宙、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等。对那些与RS和GIS有些关联,但内容易于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和删减,提倡学生自学,如: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三大圈层、板块运动等。对那些重点内容(如:构造地貌;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风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冻土的形成及其地貌特征;湖沼、海洋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等),在讲授其基本原理之后,应适当补充一些典型的遥感影像,并依据在老师在科研方面的相关实际工作,介绍RS和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评价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实例。从而达到紧贴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1.2 增加野外实习,强化实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学习参观,通过认识矿物和岩石标本,增加了感性认识,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野外实习也能为学生学习RS和GIS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表达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地学基础[2]。2008年8月,GIS专业第一次组织了地质地貌实习,实习区域是位于秦皇岛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中国北方地质实习基地和北戴河海滨。实习工区处于燕山山脉东支的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东段,山海关隆起东南缘,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实习区地层属华北型,露头良好,地层、岩石类型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发育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等地质现象丰富,是较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在9天的野外实习中,为保证教学质量,31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由两位老师带队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认知,并学习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要素测量,学习野外记录及地质地貌野外素描,并编写了区域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同时,典型的遥感影像也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了解到了RS和GIS在地学领域的应用。通过野外实习,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也增强应付和解决各种困难的本领,同时还能培养起一种团队精神,也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1.3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图片、动画及电影等资源反映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多、更快地接受教学信息,并与RS和GIS专业特点紧密结合。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引入大量的图形图像资料,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和制作大量的flas来描述自然事件的发生过程(如:火山湖的形成、断层的形成、水循环等)。从大量的多媒体影像资料中精选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如:Discovery中的维苏威火山、大堡礁、黄石公园、撒哈拉沙漠等)。GIS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因此,收集了大量典型的地质地貌现象的卫星影像和航片等影像资料,和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通过教学手段改革,改变了以往文字课件呆板的形象,不依赖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抽象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从总体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未来拟实施的教学改革内容

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将深化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改革,使之更适合RS和GIS专业的需求。

2.1 发挥技术优势,将RS和GIS应用于实习教学

遥感(RS)是地貌研究的一个重要数据源,能提供各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各种地貌进行清晰的识别。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把各种相关的空间(地图、遥感影像、DEM等)或非空间信息(照片、视频、文字等)输入GIS进行管理,建立地质地貌实习信息系统,可以在遥感影像上设置实习路线,并在各个露头观察点,通过设置Hotlink,存入文本说明、照片或视频资料,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在室内了解各个观察点的地质地貌现象;也可将实习区域的遥感影像和DEM进行叠加,生成三维地形影像,并叠加道路、建筑物等三维模型,按一定的实习路线进行三维漫游,制作出三维地形实习路线图等。在实习前,通过计算机演示,能使学生初步建立对实习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对RS和GIS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缩短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的间隔

目前,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而野外实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教学和实习隔了一个学期,学时分散、课程不连贯、内容不系统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冬天太冷,又不适于北方野外地质实习,一般学校都是将野外实习安排在暑假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将课程调整到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在放假后马上安排野外实习。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 完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目前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分为课程成绩和野外实习成绩两部分。课程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野外实习成绩中,野外记录和回答问题占40%,实习报告占60%。通过实践发现,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死记硬背,不重视野外实习,且实习报告存在参考别人野外记录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成绩构成的方法,将课程成绩构成改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占50%;野外实习成绩中,野外记录和回答问题占60%,实习报告占40%,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野外学习,激励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教学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特别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RS和GIS专业来说,要使专业基础课更适合专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要做出改革。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多动脑子,从学科专业和实践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坚持不懈,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地质学专业范文2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of the Computation Method

Wang Xinjian1 Shen Dajun2

(1.North china Univ.of water resource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450011,China;

2.Yangshan Co.Ltd of the China Gold Group.Longnan Gansu,746400,China)

Abstract: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innovations of?the teaching staff including two ways,classroom theory,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so on.Some specialization effective measures about the error,nonlinear iteration an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seepage field of are listed in details.This method is affective proved by many years'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omputational Methods;Geolog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Research;Seepage;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有力工具,再以地质定性分析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很多地质工程问题。而数值计算方法又是关于很多数值计算软件的最基本的知识。开设并教好这门课将有利于为本科生利用和开发数值计算软件,并有效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纯粹数学化[1~3],缺乏与地质工程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学生需要自己完成数学问题与专业知识的转化问题。同时导致专业学生不知道所学有何用处,减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往往是完全依据纯粹数学的教材,其中的例题习题绝大多数和高校的工程地质相差甚远,对地质工程应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的领域不甚了解,当然也就无法进一步引申,或者直接针对某个地质工程中的问题提出数值计算方法的解决手段。为了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效果,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计算方法教学需要进行地质工程专业化。根据本人长期从事本学科的一线教学实践,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方法教学专业化内容,也为可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教学人员的专业化

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更好服务于地质工程建设,需要与地质工程有较好的衔接,必须使教学人员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人员不但要具有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扎实理论基础及技能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人员的专业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一是通过数学专业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化培训或者自我拓展。数学专业从事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人员可以参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了解地质工程中哪些领域、哪些问题用到数值计算方法相应内容。了解地质工程专业常用软件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中内容,在课堂教学、作业中及试验中加以引导。

二是通过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方法教学。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迅速提高,具有高学历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及从事科研活动,理工科高学历人员往往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值计算方法基本知识或者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同时高学历理工科教师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通过历届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人员通过学习,能够很快熟悉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项主要任务的完善,高校教学人员个人平均教学任务量相对下调,更有利于地质工程专业人员教师从事计算方法等专业限选之类的课程教学。

以上两方面的人员的相互专业化过程,还可以通过高校的‘教研室活动’进行交流,目前的高校教研室活动仅仅限于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的方向人员进行教学与专业知识的交流。随着学科交叉日益加深,需要打破专业范围内交流的局限,根据教学任务及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学科不同院系间的教学专业知识的交流活动。增长不同专业教师与服务对象专业不一致的专业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教学专业化,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是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是决定该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专业化教学与纯理论教学目的稍有不同,计算方法主要授课内容、教学重点及其对应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目的[4]有所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地质工程专业化还依赖于教材的专业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论教学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作为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启发与引导,下面结合主要章节的内容对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加以阐述,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误差分析:譬如很多教材并不明确表明什么的工程情况下的误差分析。当然作为数值计算方法这门较为专业的基础课,也不可能涉及众多学科中的具体工程误差情况,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接触到地质工程专业还不甚深入的学生感觉不到它的用处和重要性。事实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即使在工程界也往往被忽略,比如运用成熟的软件计算工程地质问题常会出现失真,有时小变形量却远远超过应该的范围,很多计算失真就是由于实际问题与商业软件适应工程问题存在差异导致。学习前可以通过演示方法举出地质工程中进行数值计算时因误差而导致计算结果失败的例子。又如在利用数值计算软件计算边坡变形时,有时会出现了不合乎常理的巨大位移或者求解过程不收敛,很多情况就是误差累计导致的,在第一章举出这样的实例就能够让同学们知道计算方法是本专业息息相关,并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利于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在讲解误差来源时,应该把很多的纯数学中的内容替换成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误差,对照关系可采用表1中所列。

结合表1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比如如何减少这些误差呢?这样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在有效数字判别及计算方法设计一节中同样可以采用数值计算常用软件中对应问题加以专业化。

(2)非线性方程求根:在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领域,非线性问题很多。常见的如岩土体的本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线性。此外非线性的迭代往往与最优解联系在一起。在常用的有限元及有限差分中的迭代更为广泛。此时如果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课程完成后,在偏微分放在最后一章中综合举例说明。由于应用面很广,所举例子只能局限在一定研究领域内。为使同学们比较清楚迭代背景,需要对计算领域稍加详细说明。结合我校水利工程强势学科,可举参考文献[5]中实例说明牛顿迭代法在堤坝集中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3)计算方法综合知识解地下水渗流问题。

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计算方法中多个章节知识才能解决,因而单独的取出一部分讲解可能学生会产生一些目的性的疑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步结合所学内容专业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明确最终解决的物理数学问题,逐步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直至最终问题的解决。工程地质数值方法中的有限差分及有限元在解决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些方法几乎每一个重要步骤都涉及到了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

渗流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限差分法也是最早被用来求解渗流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各主要章节的内容,也体现了数值计算的本质是工程地质数值法的基础知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够丰富,进行有限差分法引入各章教学内容上可能很引起更多的疑问。因而需要从最简单的工程问题入手,比如引进渗流的一维问题。

①关于数值计算的离散―― 网格剖分:几何模型即为需要考虑几何形态,离散可以展现其计算方法中的离散化解决思想,并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常用的步长及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术语。这里是将时间及空间分别离散化。

②利用微分中的差分代替微商办法处理微分问题:水头方程中的微商用差商代替,并舍去余项,代入方程原方程,并估计阶段误差。离散后的时间及空间步长都是常量。

③显式差分方程的求解:结合迭代法相关知识,建立地下水水流方程特殊形式的迭代格式。便于理解与计算,可引入无刚量参数得到控制方程,并计算各结点初始时刻水头值,利用差分方程计算各结点某时刻水头值;利用边界条件计算边界结点水头值;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计算出拟计算的各个时刻的水头值。通过改变步长考查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步长太大会导致出现不合理的水头。可以取步长为一天进行试算,比较不同步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出现迭代不稳定。说明选取适当的步长是非常重要的。

2.2 实验课教学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根据现有《计算方法》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基于电子、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工程问题,这些内容有的暗含了某些地质工程问题,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的抽象化或者是数学化。因而同学们学起来就会感觉抽象并难以与具体工程问题相联系。借助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实际问题开展计算方法的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懂得了计算方法实验的重要性实用性,并且也进一步接触了专业知识领域,为了毕业设计及后续的数值计算软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的地下水渗流问题,亦可以作为实验的内容之一。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方法实验课一般安排为4个学时,学时较短,而实验内较多。地质工程专业化实验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把各种实验内容尽量集于一两个案例是较好的选择。而工程实践也只有通过各章的知识才能解决。这里仅就方程组的迭代方法相关的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实验做事例。

上述渗流问题的地下水头的求解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隐式迭代格式,并建立矩阵形式的方程组,求解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比如做矩阵分解,典型的是进行追赶法求解等等。这样既节省试验时间,又可有效达到工程地质专业化的教学目的,效果较好。

2.3 课后作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措施之一,现有教材课后作业同样存在内容过于基础,几乎没有地质工程方面的内容。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作业需要从事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的筛选积累,收集及编写专业主要内容相关题目进行计算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还可以开展各式样的相关科研学术活动,比如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反分析技术兴趣小组等途径深化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3 结语

地质学专业范文3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是科技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指一切论及或谈及科学和技术的书面语或口语[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对于科技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的翻译人员虽具有扎实的英语翻译功底,但往往缺少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专门的科技研究人员又很少对英语写作和翻译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而对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判别认识不足,缺乏语篇意识,所以“相当多的中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欲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或文摘上发表他们的科技论文,但往往由于‘poor translation’被退稿”[2]。虽然前人也有对地学科技论文翻译的研究,如地学科技论文文题与摘要的英文翻译讨论[3]、地学专业文献的英汉翻译[4],但缺少从汉译英角度对水文地质专业汉英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水文地质专业科技文体的特点,结合典型汉英翻译实例,对水文地质专业科技论文的汉英翻译提供指导,丰富科技论文翻译研究内容。

    二、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的文体特征和英译方法

    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具有科技文献的一般特点:无人称、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语言规范、文体质朴、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性强[5]。因此,对于传递科技信息的专业文献,译者在翻译时要遵循忠实原文的原则,忠实传递原文的信息和文体风格,注重原文的客观性、信息的准确性、逻辑上的连贯性和表达上的规范性,同时又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确保译文简洁、易懂。简言之,就是翻译时应遵循“准确、清晰、简洁、规范”的原则:准确是指翻译时确保所传达的科技信息、专业术语的准确性;清晰即译文应表达清晰、行文通顺、完整正确传递原文的信息,避免行文晦涩;简洁指在准确、清晰的基础上使译文变得简洁,不累赘,无冗余;规范即对文中所出现的术语、缩略词、符号、公式等都要统一规范,符合国际标准。此外,译者应避免流露个人感情和各种修辞手段,客观描述原文所传递的科技信息。以下就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探讨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一)词汇

    专业文献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大量地使用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这也是翻译时的难点之一。专业词汇是指仅用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词汇或术语,在某一学科具有固定的含义。按构词方式来分,专业词汇可分为两类:一是某种专业特有的词汇,如aquifer(含水层)、hydrolysis(水解);二是取自英语中的常用词,在水文地质专业中成为专业术语,如horizon在英语中一般作“地平线、眼界”的意思,在水文地质专业中却具有“层”的意思,如impervious horizon(不透水层)、illuvial horizon(沉积层),再如fault(缺点)和fold(折叠)在水文地质学里分别译为“断层”和“褶皱”。

    半专业词汇一般不专属于某一学科,在不同学科表达不同的意思,如depression,日常英语中作“忧伤、沮丧”的意思,在气象学里指“低气压”,医学上指“抑郁症”,经济学中指“经济萧条”,水文地质学中是“凹陷”的意思,如continental slope depression(陆坡区凹陷)、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地下水降落漏斗);channel物理学上指电路,水力学中指“河道、河床”,如channel slope(河道比降);vegetation在医学上指“增殖体”,但在生态学和水文地质学里指“植被”,如herbaceous vegetation(草本植被)。因此,译者必须在熟知这些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准确快速地应用于专业文献的翻译。

    此外,出于简略和方便的需要,缩略语也广泛使用于水文地质专业中的专业词汇里,一般是由某一词语组合中主要词的大写首字母组成,如GW是groundwater地下水的缩写,PRB指permeable reaction barrier(渗透反应墙),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GA—Genetic Algorithms(遗传算法)。对于缩略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缩略词不能直接用于文章标题,应给出全称。(2)缩略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3)同一缩略词在不同行业中所表达的含义不一样。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缩略词的使用,避免造成误解。

    (二)语法

    水文地质专业文献汉英翻译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时态、语态、名词化倾向、非限定性动词和长句的频繁使用。

    1.时态、语态。水文地质专业英语文献多用动词现在时,尤其是一般现在时,用以叙述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自然现象或真理,以示行文的客观。专业文献倾向使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与主动语态相比,被动语态表达更为客观,也有助于突出句中所出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上。

    例:将BP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在一起,用遗传算法来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初始权重,建立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

    译文:This paper combines Back Propagation (BP) Algorithm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GA), using BP to optimize the initial wEight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establishes the fatalness assessment model of earth fissure in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除了使用一般现在时客观陈述,译文使用了增词法,增加了主语“this paper”,因为第三人称语气也表示行文的客观、正式。)

    例:利用先进的非线性模型和预测系统估计和预测榆次市的地裂缝灾害。

    译文:The developed nonlinear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and forecast the earth fracture hazard in Yuci City.(被动语态的使用既起到强调的作用,又使译文表达更为客观。)

    2.名词化倾向。水文地质专业科技文献要求语言简练,表达明晰,因此为了达到语言结构的简化,英译的过程中名词也大量被使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在科技英语中应使用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或起名词功用的非限定动词,如transmission(传输),prevention(预防),formation(形成)等;二是名词连用现象,即名词修饰名词,如earth fracture hazard(地裂缝灾害),formation mechanism(形成机制),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配水网);三是派生名词的使用,这类名词通常是由动词派生的,后面常带有一个介词词组,如the stability of underwater flow systems(地下水流系统的稳定性),the 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环境的恶化)。英译时可以采用词性转换法(如动词转化成名词)和修饰词转换法(如名词修饰词转化成形容词修饰中心词)等方法。

    3.非限定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分词短语等非限定动词的使用(特别是分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原文的句子结构严谨、句子简洁,所以在水文地质专业文献的汉英翻译时较多使用这些非限定动词。

    例:为满足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带来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枯竭,是保持淡水供应的最大威胁。

    译文:The greatest threat to maintain fresh water supplies is deple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used to meet the needs of a rapidly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

    此句翻译时除了使用不定式短语to maintain, to meet和分词短语used, growing使句子结构严谨、简洁之外,整句的翻译采用了倒译法,即各种句子成分和结构在顺序上倒译,这主要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汉语中通常会把强调部分放后,而英语中正好相反。

    例:为预测地裂缝的发展趋势和减少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开展地裂缝的分布、模式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arth fracture hazards in order to predict and prevent thEir development and to reduce their adverse effects.

地质学专业范文4

一、注重“形势教育”。让事业燃起激情

对于年青的大学生们,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渴望机遇、勇于挑战,显然,处于复杂地质环境的西部开发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难得的专业思想教育素材。诚如国际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界专家们所言,21世纪全球的重大地质工程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这给我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已从开发型转为消费型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国际著名岩石力学专家石根华博士感慨地喊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如今,密西西比河畔的工程地质圣地(注:原文为“计算圣地,笔者改)已经人去楼空,而踞守东方的中国(注:原文为长江的武汉,笔者改)将会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注:原文为“工程计算界”,笔者改)的新希望。身为美籍华人,但在祖国做短暂客座研究的老一辈岩石力学专家石根华博士由衷写出“当今中国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空前的,有的工程甚至可能是绝后的。作为一个工程计算专业人员,我为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荣幸,为能够参与这个伟大的实践而倍感自豪”。这句话笔者深受鼓舞,也相信西部大开发能极大地焕发大家学好专业,献身事业的激情。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适当地融人西部大开发的素材:西部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和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什么是西部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西部的地质环境特点和西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以及个例分析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西部的地质环境,更深人地体会西部重大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难点,上述素材均取自著名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尤其是由笔者承担或参加的项目,如“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973项目)的立项答辩系列电子文件、小湾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含评审会汇报电子文件,小湾工程坝高292m,属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拱坝,坝址区基本烈度高达8度)、龙滩施工图设计文件(具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洞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世界上最长的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成果,苏通大桥(世界第一大斜拉桥)地基基础(世界第一大深水桩基础)稳定与安全监控项目的立项汇报电子文件以及黄河小浪底和长江三峡等巨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地质研究成果等。实践证明,寓教于重大工程建设,必将充分地焕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自豪感。

二、加重地质环境章节,突出复杂地质环境对

工程建设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与挤压,由此衍生出最强烈的现代地壳活动和高地应力场,造成青藏地区快速隆升,从而构架西部的高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以及恶劣气候环境。相对于以往重大工程、尤其是东部地区的重大工程而言,西部大开发必然面临更恶劣的建设条件、更复杂的地质环境,突出表现在:

1.活动断裂发育、区域稳定问题突出,许多重大工程不可避免地处于强震、近震环境,有些工程甚至需要穿越活动断裂带,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青藏铁路工程等。

2.普遍存在高地应力和高地温问题,而由于西部地区的山高谷深,所以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深埋地下洞室。显然,对于高地应力和高地温环境中的深埋洞室,其应力重分布、岩爆、多场耦合和施工安全等问题均十分突出。

3.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十分强烈。对高山、高寒的西部地区,冻融、风化作用(尤其是物理风化)以及冲刷侵蚀和坡积作用的强度高、速度块,往往形成巨厚的坡积物和不稳定岩堆。当处于高地应力环境时,谷坡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问题极为突出。

三、结合工程难点,引进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

在高山、雪山,地形险峻,高寒、高地应力、高地温、强活动性,地质环境极其复杂和脆弱的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特点可概括为:工程规模特别巨大,地质环境极为恶劣,地质活动非常强烈,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它必将面临若干前所未有的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为此,科技部于2002年批准了面向西部开发和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重点基础研究立项。借此机会和研究平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及时地吸收了最新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成果,如:

1.将地质灾害融入地质环境和自然演化的大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克服独立的、局部的、就事论事的研究思路。

2.树立地学、力学和工程科学在深层次交叉结合的研究理念,引出一些需要深入关注的问题,如数据不完备的复杂地质系统与理论严密的力学模型之间以及地学描述的大尺度定性方法与力学分析的精细定量方法之间的相互脱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结构和岩土体稳定性评价时,既要考虑工程体与地质体的共同作用,更应关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地质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强度很高的大范围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将更加复杂而多样。虽然由于课时限制而只能以个例(如水库蓄水和库水位骤降与高陡库岸的相互作用、开挖和锚固与高地应力边坡的相互作用等)做定性的剖析,但却能很好地拓宽视野和启发思维。

地质学专业范文5

1。实习概况:

2012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地质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岩石学;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岩石学是地质学类专业的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地质学中许多新理论如近年来超高压变质理论,均来自野外或镜下的新发现。因此,岩石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岩石学包括“岩石学(一)——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岩石学(二)——沉积岩石学”,教材是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于种种原因,教员在教学上投入少,不同程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加强实践教学及其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已成为高等理科教育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建立地质学专业岩石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表明,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一、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重建岩石学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岩石学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要包括2个偏光显微镜实验室、岩石学手标本实验室。2005年以来,学校和学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投入经费25万元,购买了多套岩石手标本、更新设备、装修用房,使得实验室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实验室条件的改善使得实验课教学直观生动、富有效果而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建立适应现代岩石学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专门化教育模式下,形成达到大学本科岩石学庞大而陈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按旧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力差,因而出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大潮中许多人束手无策的悲剧,显然必须坚决予以破除。2006年地质工程系在教学思想大讨论基础上提出增加较成熟的现代岩石学理论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实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减少岩类学讲课、减少课程间重复、”打通三大岩类,以改革岩石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破除旧的“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二大块的课程体系代之以一门“岩石学”课程的新体系。

三、建立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岩石学教学新模式

岩石学包括岩石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用偏光显微镜分析鉴定岩石的方法和野外工作方法三大部分。地质学中许多新理论如近年来超高压变质理论,均来自野外或镜下的新发现。遗憾的是在我国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相结合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但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方面仍涉及较少,而对地质学(理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增强实际技能训练尤为重要。

通过建立岩石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提出了“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野外教学三结合、将民族传统教育融入在野外教学中”的岩石学课程教学新模式。2007年上学期,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已全面启动,正式将野外教学纳入地质类专业岩石学课程教学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嵩山是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层层序清楚,在原始的地壳上面覆盖着各个地质年代形成的地层(包括各个不同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在嵩山完整地出露着地壳所经历的,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实属全球少见,被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杂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五六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各种变质岩以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石英岩为主。晚元古代至新生代为沉积岩系。在这里既有陆相沉积,又有海相沉积,涉及到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煤层及铁、铝沉积等10余种。岩浆岩以石秤花岗岩为主体,其周边和个别地带有各种石英岩脉或岩墙。在三大类岩石,本区变质岩系无论是年龄、岩石种类、剖面完整性在中国都堪称最优。

四、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在校、院和有关部门领导支持下,按照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指示精神,为促进教学改革,我们从2008年起讲授英语“岩石学”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工作和研究方法还会不断扩大和更新,我们必须将岩石学实验教学内容不断系统化、科学化,不断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当努力创新,把岩石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吉.对地质学(理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28-31.

[2]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等.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6,(4):47-53.

[3]桑隆康,邬金华,杨坤光,等.探索岩石学教学新模式的思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7-61.

上一篇水文地质学

下一篇煤矿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