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管理范例6篇

供应链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1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

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地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是为把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进行的协同合作,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达到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管理理念和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力量。

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实践都与物流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级的形态。从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经历了五个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顺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进人更高级的阶段,从作业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传统物流管理的逻辑延伸。

1.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是协商的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物流管理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本质上是追求利益的买卖关系,常常导致存货向上游企业的转移或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关注组织内部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指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对企业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即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等。

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有着更大的依赖。物流管理是通过对存货时间和地点的精确定位来创造价值,通过对订单管理、库存、运输、仓储管理、物料处理以及包装管理等活动的有效控制,以廉价高效的方式寻求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的价值增值。供应链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组成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在五个主要流程上的协同合作,这五个流程包括: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以及知识流。物流是供应链模式中产品流和服务流的主要运输导管,如果说物流的运作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客户可得性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是首先解决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可靠性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物流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或不同物流功能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更多地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整合外部资源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作效果,除了核心业务以外,几乎每件事情都是“外源”的,即从企业外部获得。所以供应链管理是资源配置的更优先的方法。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

2.1 物流过程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SupplyChain)概念的出现。供应链把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为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时,世界级的公司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其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上升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2.2 物流技术专业化

表现为现代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等等。运输、装卸、仓储等也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这些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扩大了物流活动的领域。

2.3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现代物流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2.4 物流服务社会化

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逐渐认识到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它们更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据美国东北大学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正在研究以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专业的物流部门由于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一一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2.5 物流活动国际化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因此,其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也超出国界,着眼于全球大市场。大型跨国公司普遍的做法是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配的分配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存的物流网络,并且把这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广到新的地区市场。例如耐克公司,他们通过全球招标采购原材料,然后在台湾或东南亚生产(大陆也有生产企业),再将产品分别运送到欧洲、亚洲的几个中心仓库,然后就近销售。同样,全球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已经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改变了汽车生产线的位置。

3.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战略

    3.1供应链物流精益化战略

按照精益思想的5项基本原则,精益物流的本质就是不断改进,追求完善。与一般意义上的物流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精”和“益”。“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益"体现在成本上,追求成本最小化。“精益"追求的是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匹配,即用最低的成本创造顾客最满意的质量。精益物流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二者的根本点都在于消除任何浪费。为此,精益物流也相应地提出了5项基本原则,其核心就是要正确地确定和识别企业价值流活动,并使之按顾客的需求顺畅流动,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并且只有当价值链由顾客需求来拉动时,才能不断地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暴露出价值链中隐藏的浪费,价值流动越快,就越容易消除浪费。供应链物流精益化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供应链中的整体需求为中心。从整个供应链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仅从单个企业或部门的立场或一个功能系统的立场出发,来确定什么环节创造价值、什么环节不创造价值,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规范价值链中的浪费。对价值链中产品设计、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共同的消除浪费准则,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

2) 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共同认可的价值流增值的行动方案。

3) 及时创造仅由顾客驱动的价值。由顾客需求拉动价值创造过程,有需求才生产,消除无效劳动。

4) 合理匹配供应链物流能力。与精益生产系统联系起来,实现采购、配送、生产、销售等的精益组织与管理。

5) 努力追求完美。一且发现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并尽量增加高价值的业务环节,减少或消除低价值或无价值的业务环节。

3.2 供应链物流敏捷化战略

与精益生产相同,敏捷制造同样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敏捷强调的是整个过程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强调对过程的快速重构,从而抓住各种有利的市场机会来获取利润。在竞争加速、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今天,保持供应链物流较高水平的快速反应能力,即敏捷性(Agility),已变得异常重要。敏捷物流是支撑敏捷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基础,同普通的供应链物流相比,敏捷供应链物流发展战略主要表现为:

1) 供应链趋于同步化。在供应链物流的敏捷化运作中,虚拟组织、动态联盟、集成一体化都可以是供应链再造的组织形式。它们基于共同的核心利益观,为统一的利润源(项目、产品或服务)在规范化的行动准则下进行集成互动,它们将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稳定组织模式改变为适当范围内的动态组织模式。

2) 延迟(Postponement)策略。延迟策略的核心在于产品的外观、形状确定或生产、组装、配送等活动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受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以尽可能接近顾客的方式来缩短物流反应时间作为敏捷物流管理的突破口。延迟策略类似于精益物流按需生产的思想。

3) 外包策略与市场敏感性。通过将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商,保持以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从最终市场获取实际需求信息并对其做出迅速反应,并及时调整物流方案。

4.结语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第四方物流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s closely rela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fourth this new logistics model came into being. In this paper, the Fourth backgroun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n on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summary and hair trends in our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Keyword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urth Party 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第四方物流产生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和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要的变革:一方面为了适应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供应链中企业的生产方式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细准时制生产。同时,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所有这一切,使得供应链物流运作更为复杂,操作难度更大。这就要求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要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以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为了增强竞争力,要求企业从事于自己熟悉的业务,将其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主业,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如企业将物流外包,即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模式,所谓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具有专业优势和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因此成为20世纪末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但是,随着供应链的日趋复杂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加速,第三方物逐渐显示出其不足,难以向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第一,由于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供应链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而3PL一般情况下难以向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第二,由于3PL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增加了客户选择3PL的难度;第三,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对供应链快速反应的要求,使得3PL的管理和操作难度加大。第四,供应链全球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作为其支撑,3PL也无法满足这样的需要。此外,3PL供应商的优势在于运输和仓储,他们的外包运作只能获益一时,而无法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管理咨询人才的匮乏,集成技术和强大信息技术的欠缺等因素,已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供应链管理需要体制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更高级的物流形态,即第四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

二、第四方物流概念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提出来的,并且作为专有的服务商标进行了注册。他们认为:4PL是指一个供应链集成商,通过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概念上来看,4PL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显然,4PL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和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4PL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和3PL基础上的一种物流形式它由独立于现有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并将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整合起来。4PL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与3PL能提供低成本的专业服务相比,4PL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为此有一些业内人士把4PL供应商形象地称作“主导物流服务商”。从宏观角度来看,4PL的发展满足了整个社会物流系统的要求,最大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减少了货物物流时间,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物流效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关于4PL的定义还存在许多争议,现在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定义是:“4PL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已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从4PL的内涵来看,4PL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所以4PL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

具体而言,4PL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

(1) 4PL集成了管理咨询中3PL服务提供商的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实现。

(2) 4PL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因而能够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这是因为4PL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而非供应链上的某一部分,通过基于整个供应链之上的物流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营运成本,提高各方包括第三方流、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和运输企业及客户等的资产利用率,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3) 对供应链的再造与再设计。4PL最高层次的目标就是实现原供应链方案的再造与再设计,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协调供应链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方利益,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公司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

(4) 4PL能够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服务。服务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外包运输管理和仓储运作的物流服务,并且,可以通过新技术实现整个供应链功能的加强,企业可以把整条供应链全权交给4PL运作,4PL可以为供应链功能和流程的全部提供完整的服务。

(5) 4PL能使流程一体化、系统集成化。4PL服务商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优化、客户公司和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以及将业务运作交给4PL的项目运作小组。

由上述可见,4PL不仅影响到3PL、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和运输企业等,还影响到客户的能力和供应链中的其他伙伴,它作为客户间的连接点,通过合作式联盟提供多样化服务,4PL的优点使得迅速、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得以实现。

四、第四方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物流产业将逐渐对全球开放,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正如前文分析的,第四方物流的蓬勃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因和外因,它是市场需求驱动、第四方物流自身的优势驱动、对客户企业的巨大价值驱动和潜力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驱动的综合结果。因此,第四方物流必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而第四方物流在我国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发展提供基础

第四方物流首先还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时期。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这样我国物流产业才真正有质的提高,才能从容应对加入WTO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3、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

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搞好物流配送基地的建设,是指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建设,形成比较集中的物流园地。在这些物流园地,可集中多个物流企业,便于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4、做好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将我国物流重新组合,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而物流整合的粘合剂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行业规范和标准,就是要对有关细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对物流行业来说,需要用标准化将“供方—干线物流—配送—送达需方”等物流环节有机连接起来,降低物流接口链接的难度和成本;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关键在于制造商能将其对物流的控制权交给物流服务商,其前提是物流服务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政府应做好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5、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几乎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体系,广大的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使滞后的物流与网上商流的快速、低成本不相适应,制约了物流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正在按照传统的物流模式建立自身的物流体系,包揽了“干线物流—配送—投递到户”的全过程,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独家统管全程物流只是一种理想,最后只会造成浪费和失败。可以考虑将从事异地间配送的物流公司和从事物流末端投递到户的配送公司进行优势互补,建立一种贯通物流全程的新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第四方物流的。

五、小结

虽然4PL在中国还未有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中国3PL发展存在着离散性和能力的不均衡性,国有的物流公司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羽毛未丰,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尚未形成气候,工商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的差异性,需求的不确定性,物流高级人才的匮乏,物流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全国范围内复杂的物流设施和各地迥异的交通状况等,都为出现几个大的4PL来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供了条件,为4PL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4PL是在供应链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客户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而出现的新的物流模式。4PL突破了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同时实现供应链每一环节的增值,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最大利益。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定会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任登魁.第四方物流一21世纪财富的新金矿[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2]徐建新.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第四方物流) [J].决策借鉴.2002(2):13-14

[3]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3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目前广大人民常会接触的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就属于物流。但是,物流又不仅仅是能够用快递来解释的,尤其是物流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加以科学界定,才能做好现代物流的管理工作。早在1984年,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就对“物流管理”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供应链流程的一个内容,其是一种将相关产品和信息高效率、高效益地从产地到目的正反向流动以及存储,这个过程包括了计划、实施以及控制。可见,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优势。放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与美国协会的定义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为考虑到中国物流的实际情况,物流应该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一个流动过程,而物流管理是在此过程中以流动的对象为主要目标,对其进行的计划、组织以及控制等行为,可以说,这种管理是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与时俱进的,并且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基本目标。很多文献中提出,物流管理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运输状态中对于物品的管理,另一种是物品处于存贮地点的静态管理。本文涉及到的与供应链管理相对应的是在企业中产生的物品的存储和运输管理,是实体物流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环节,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整体,是在企业管理中比较宏观的管理范畴,需要调度的环节比较多。供应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在整个企业管理范畴中至关重要,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不仅包括从供应地到目的地的物流,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和客户都息息相关的服务流、信息流,而且供应链不仅是一个流动的结构,同时也包含着回流。供应链管理包含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几个社会上的较大群体,所以无论是生产、运输、配货,还是信息、服务,都是需要进行严格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的概念之上进行界定的,因为供应链是各个企业、各个环节共同组成的整体链条,所以供应链管理也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包含物流管理这个子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生产销售,也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而是将不同的企业集合起来,负责各自的部分,从而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包括计划、合作、控制,高效率地完成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并且注重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将一个链条上的企业集合起来,实现目标的平衡,并且关注物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动过程。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1.1基础与管理模式的区别。前文已经提到,很多概念的界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讲,物流管理是一个企业、一个环节上的管理,物流可以理解为物品的流动,管理的是这个流动过程,其基础和前提是存在着流动的物品。而供应链则不同,它以信任和承诺为前提,将负责不同工作的企业紧密联合起来,是对这整个过程的管理,不仅要有流动的物品,还要求从生产到消费者购买都有管理过程参与其中,涉及的企业和个人要比物流管理更加程序化、复杂化。

1.2导向目标的区别。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现代物流管理相对简单,仅仅以降低一个企业的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为导向目标,可以说,物流管理的服务以一家企业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即可。而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则复杂得多,物流管理的导向目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的导向目标则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并将涉及到的所有企业囊括在内,使得所有企业同时完成科学管理,从而达到使客户满意的目标,并且在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也提升供应链所涉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1.3管理层次的区别。物流管理的层次是单一的,虽然要考虑到物品的运输和存储,但是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管理,将运输、存储的过程完成科学协调和管理,即是实现了物流层次上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不仅要考虑物流环节,还要考虑生产、加工、信息、服务、售卖等其他重要环节的管理。并且,供应链的管理层次还包括企业、人员的管理,需要将一些列的环节统一起来实现管理,并注意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设计、重构以及整合。

1.4管理方法的区别。管理方法上,两种管理也是存着较大差异的。物流管理是以技术为主要方法,利用行政指令和战术策略实现科学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是以信用和承诺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将涉及到的企业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再引入科学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而物流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2.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子集,二者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管理是对物品从供应地点到收取地点的科学管理,通过严密的计划、合理的控制,实现在运输和储存两个环节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也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但是过程更长,从物品的生产过程就开始了管理,一直到客户收货后的售后服务,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管理。可见,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存在共同点的,虽然管理范畴不同,但是管理目的的一致性使得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必然的联系。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物流管理在管理内容方面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相关性。供应链中包含着物流管理,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所以在管理内容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四、结语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4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三、总结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5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它能够有效的将供应链当中所有的节点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一体化。从本质来说,供应链的管理是一种协商性质的机制,而物流管理则是一种计划性的机制。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来达到对“需求与存货”信息的分享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较少、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⑴。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而言,它不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而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也是最关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物流工作中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优化物流系统,使物流系统进一步发挥出更佳的效果。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2.1 供应链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任何两个节点企业之间都存在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中,需求与供应不但是节点企业之间所共享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概念。因此,需求与供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供应链的市场占有份额以及成本。另外,战略联盟身为供应链运作的原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重视、强调战略管理。

2.2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的管理

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而言,它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供应链所包含的节点企业看作成一个整体,然后去强调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它是以技术扩散、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配置以及有效的机制等途径来从根本上达到经营一体化管理的效果。

2.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顾客价值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还能通过服务水平的改善来提高顾客的价值。所谓的顾客价值包含了人员价值、产品价值、形象价值这三个方面。对于供应链而言,顾客的需求俨然是拉动供应链的动力所在。因此,只有通过供应链下游到上游企业之间的传递,通过生产具备较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达到稳定运转的效果,从而为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3.1物流管理更具敏捷性

对于物流系统而言,经过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业流程的重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在物流管理中以消除不必要过程的手段,来对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这为供应链敏捷性、精细化运作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2物流管理实时监控

对于物流的实时监控而言,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以及信息的透明化能够对其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通过对共享信息的增加,能够让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及时的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进行一个较好的了解、掌握。实时监控,不但能够有效的增加物流信息的透明度,还能对物流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作出精准的定义与判断,从而有效的控制、节约物流成本。

3.3 有效减少库存总量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工作中,各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的共享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助于物流工作集成化管理的开展,不但能够减少供应链中每个企业的“不确定性”,还能有效的减少每个企业自身的安全库存量。

3.4 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

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是供应链能够获得协调运作的先决条件。在供应链中,如果缺少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就会出现运输的货物无法按时到达、采购物资中途受阻、不能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等问题的出现,这将使得供应链的合作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存在的问题

4.1物流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低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部分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单一,根本无法较好的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此外,部分企业因为自身对于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方面不够重视,^艮大程度上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与金钱,制约了整个物流工作的效率,不能实施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无缝链接”的管理理念m。而对于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以及企业和外部市场的信息交流而言,更是有弊无利。这些现象将大大的降低企业供应链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

4.2 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与销售当中还处于“粗放”的发展方式。这样受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影响的现象,将促使这些企业无法对现代物流服务进行较好的认识,不能针对性的去对整个物流的链条进行系统的管理。由于这种对物流服务的不重视,将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最终对整个企业的价值带来负面的影响。

4.3传统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目前,“小而全”、“大而全”、“仓储、运输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这些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仍然保留在一些企业当中。在这种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下,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便是物流活动的主要依靠。这样的情况,将直接促使无法实现仓储、采购、配送等环节的充分整合,从而无法对内部供应链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这对社会化专业分工而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低水平、分散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对物流成本的责任主体进行较好的认识,最终的物流管理效益也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

5.物流管理创新的实施

5.1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敏捷化

充分利用条形码技术、“EDI”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来对物流管理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处理、分析、更新,从而将实时的信息及时的传递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对其进行实时的控制与协调,利用信息共享、集成运作方式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需达到无缝链接的标准,从而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敏捷性,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物流信息的竞争力优势。显然,就目前看来,物流信息的竞争巳经逐渐演变成为了整个现代物流的竞争。

5.2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一体化转变

对于以智能专业化、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而言,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而“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将有效的打破这些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问题。它是在一个高层物流经理的领导之下,将采购、储运、配送和物料管理等物流活动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组织单元,从而促使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框架。一旦实现了企业内部“一体化”的组织框架,对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合作而言,就相当容易了。因此,作为企业本身,应该将现有结构中的功能进行有效的合并与集合,从而逐步的将物流的功能独立出来,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5.3 物流组织虚拟化

对于企业来说,“虚拟组织”能够有效的将资源导向型企业与任务导向性企业的网络组织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虚拟组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以及快速相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物流作业能够有效的透过信息的电子网络来进行整合。而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企业能够通过对自身物流运作核心能力的借助,以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成员以及电子网络连接的手段,来较好的完成相应的物流活动W。因此,对于虚拟组织能否顺利运转而言,跨组织物流信息的系统建设是当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6.结语

供应链物流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现代物流 供应链管理 适应性

1.供应链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1.1 供应链的内涵

简而言之,供应链就是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商流、物流等环节中而制定的计划、组织、控制。

1.2 供应链的发展过程

自供应链发展起至今,共经过了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1960-1975年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推式”,即将原材料生产成品,直到推向客户;第二阶段是1975-1990年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作为运转规则的“拉式”;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得到重视,从而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和利润化。总之,供应链管理应用在 外购、制造销售、库存管理、客户服务等环节中。在如今的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很有必要,建立起与经济业务相联系的行业供应链管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供应链物流服务

2.1 管理服务

一般而言,管理服务包含了虚拟配送、维修管理、货物运送、零部件储存、质量控制等健全的服务体系,从而保证服务链的畅通。

2.2 提供业务供应链的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

具体来讲,资源共享是指BAX供应链的一个系统较大的客户群,有新西兰航空、英国航空、苹果电脑、IBM、英特尔等知名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增值服务包括配置管理、反向物流、在途配载从而实现增值。

2.3 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

当前,供应链的发展较成熟,与此相关的供应链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因此,加强对服务供应链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一、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因此提高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质量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加强对服务供应链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二、由于服务供应链对服务的业绩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做好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就是设计出良好的供应链和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三、加强对服务供应链中服务能力的传递、执行和控制的研究。尽管服务能力得到了重视,但是当前开展的研究中多局限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未全面开展研究。

3.现代物流对供应链管理的适应性

3.1 现代物流要主动适应供应链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供应链过程中对货物、服务、信息提供高效率及高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的过程中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于是产生了供应链管理,如今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切实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行速度、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因此,我们要明确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够使得现代物流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2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的贸易伙伴就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运输、跟踪、存储等,同时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技术泛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专业技术(比如说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也应用在现代物流技术中,像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3.3 实现低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双赢

一般而言,企业在生产有形产品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通过降低成本的途径。这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产品的价格才能够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产品的降价是不可低于产品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而且现代物流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牢固。而且供应链在每个环节中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有效流动。此外,建立起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评估体系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评价,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方针和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管理理念也得到创新,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成为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过去的竞争多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会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现代物流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满足供应链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茅士家.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 探索从传统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J].海航,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