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实训总结范例6篇

网站实训总结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育技术学;网站开发技能

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院非常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自2005年以来,已经对27名学生进行了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每一批培训都以行动研究作为指导,制定计划,实施培训,作培训观察,即时反思,调整计划。本文介绍培训实践情况,以便大家交流。

一、培训目标与总体实施方案

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目标:第一,掌握网站开发中使用的各种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第二,掌握程序开发类内容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所学方法快速学习其他程序开发知识;第三,掌握网站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实施。在此基础上,笔者制定了本培训的目标与总体的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培训的目标在于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站开发技能培训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网站开发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乐趣。

(二)总体方案

自2005年7月份暑假开始到2006年寒假结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2003级的学生进行培训,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参加,实施地点在学院实验室中进行,培训内容根据开发要求选择,培训实践的时间长度不固定,以达到目标为结束点,所以2005至2010年五年间共实施三轮实践,由教师组织并编写教材,培训老师承担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工作,培训老师和学生均充当行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观察者的角色。

二、第一轮行动

第一轮网站开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编写,培训对象为2003级教育技术专业5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而其余三名学生未能坚持到第一轮实践结束而主动放弃。

(一)计划

在培训开始时,培训教师根据培训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统一组织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开发常见Web应用,并能够培养根据需求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项目开发两部份,培训在假期中每天2课时,在正常教学时间中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4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6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传统布局),8学时;(4)数据库基础,20学时;(5)服务器配置,4学时;(6)JavaScript基础,6学时;(7)ASP程序设计,40学时;(8)项目实战,三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88学时。

(四)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整理培训内容,然后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五)观察

培训教师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及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教师及时地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记录。

(六)反思

通过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分析项目实战中的学生作品,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可以得到第一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自编教材。培训教师自编教材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知识进行了整理,能够让学生接受比较新而精的知识。

(2)学生技能得到比较大的提升。通过网站开发技能的培训,坚持下来的学生的技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2.不足之处

(1)时间的安排不够得当。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培训时间遇到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时间冲突,很难保持学生同时得到培训。

(2)内容编排上仍不够精简。培训内容仍旧比较多,在培训的时间上过于长。

(3)学生创新性发挥不足。培训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是教授或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而未能让学生主动发挥自身的创新性。

(4)项目设置与专业未能很好的整合。项目设置为常见的Web应用,与教育技术专业接合上并不理想,不能够发挥学生专业优势。

3.建议

反思第一轮的得与失,为第二轮行动计划提出建议:精简培训内容;改讲授为主为学生自学为主;增加讨论学习方式;项目设置上更贴近于教育技术专业。

三、第二轮行动

自2007年暑假开始到2008年寒假结束。培训内容进行了修改,培训对象为2005级教育技术专业10名学生,本轮培训,10名学生全部完成了培训,但只有5名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计划

由于技术的发展,培训内容进行了相应变动,培训时间调整的更灵活,以适应学生的课余时间。

1.培训目标

通过统一组织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符合标准的页面布局,能够自主设计小型网站的结构,并使用相应技术实现。

2.培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培训内容将第一轮中的项目改为微型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穿插在相应内容中间。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2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Visual Studio),4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CSS+DIV),14学时;(4)数据库基础,16学时;(5)服务器配置,3学时;(6)JavaScript基础,5学时;(7)程序设计,60学时;(8)项目实战,两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104学时。

(二)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整理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增加大量讨论,项目的训练不再给出非常详细的步骤,未给出部分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由学生讨论完成。并加强了对学生已完成项目的反馈。

(三)观察

培训教师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及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本次着重观察学生创新力的发挥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反思

通过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反应与表现,整理相应记录,可以得到第二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培训内容的精简。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少,但质量更好。

(2)增加讨论。讨论方式比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微型项目在学习过程中的穿插。此类微型项目粒度比较小,能够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信心。

2.不足之处

(1)内容的改动带来一些问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将培训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这些新技术在商业中刚刚推广开来,参考资料较少,且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传统技术有较大差异,造成学生学习时比较吃力。

(2)为了适应学生的时间,即由第一层学生的知识从老师那里直接学习,而第二层学生的知识是从第一层学生那里接收过来的,这就造成了内容的理解有细微的偏差。

(3)项目上虽然与专业进行了接合,但一方面微型项目相对独立,不能形成整体感,二是项目比较单一,未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案例。

3.建议

反思第二轮行动的得与失,为第三轮行动计划提出建议:优化培训内容,将内容分块,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更精确定位;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微型项目进行修改,将实训中的大项目进行模块化划分,将每一小模块作为微型项目穿插在学习内容中;增加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结构的案例。

四、第三轮行动

从2009年暑假开始至2010年暑假结束,教材再次进行精简,本次培训对象为2008级共12名学生,本轮培训使得参加培训的12名学生全部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计划

培训内容进行了结构的调整,实训项目是由一个大项目分解而成,但每一个微型项目又可以独立实施,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由学生自行安排,但规定了总的时间,且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来完成学习,以便于观察与辅导。

本轮的培训延用第二轮培训目标,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12名学生分成了四个自由小组,要求实战项目由小组完成,而不是由个人完成。

培训的内容进行了精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情况如下:(1)网站开发基础知识,2学时;(2)HTML基础与开发工具(Dreamweaver+Visual Studio),4学时;(3)网站界面布局(CSS+DIV),10学时;(4)数据库基础,10学时;(5)服务器配置,2学时;(6)JavaScript基础,4学时;(7)程序设计,50学时;(8)项目实战,两周;除去实战与实验,培训时间共82学时,这样较第二轮的学习任务再次降低。

(二)行动

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实验室学习,每一部分的知识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转为辅导答疑的角色。

(三)观察

培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对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与学生交流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以获取学生自身的想法。

(四)反思

通过对培训记录的分析,以及与学生的谈话,可以得到第三轮的成绩与不足。

1.成功之处

(1)培训模式的转变。从原来面授方式,转化为学生通过视频自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时间不规律的情况。

(2)微型项目的设置。微型项目由一个大项目分解而来,而又相互独立,首先,由于粒度比较小,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更及时地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学习快乐;再者,所有的微型项目相互关联,有助于让学生理解项目的整体感,为后续的项目实战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学生项目分析能力的发展。

(3)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逆向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可以弥补通过交流学生未能表达出的深层问题,使我们对学生了解更深入。

2.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和教师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不容易保证培训的进度。

(2)在项目开发中,代码的重复率很高,对于常用或反复出现的代码学生在不断重复编写,而这些代码的编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3.建议

培训的时间安排上,由固定培训时间与自由培训时间共同组成,即固定时间如普通课程一样编入到学生时间表中,建议一周2学时,其他时间由学生自由安排,来保证培训的进度。

五、总结

下面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合理的培训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培训内容一是要跟进社会需求,抛弃旧知识,增加新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对特定开发方向的理解;再者,培训内容要精简,让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的快乐,以延续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最后,实战训练方面,一定要与专业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技能当成工具,利用对技能的掌握深化专业的学习,同时项目设置上既要独立,也要求有整体性。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峰值识别理论 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作为非工程性防洪措施正日益受到重视,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为防洪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了人类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从而具有对模糊信息或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能力[1,2].

早期关于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的进展情况,文献[3]有较为详细、系统的介绍.其中,关于洪水预报的研究成果,大多处于如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洪水预报的阶段,即如何将洪水预报的实际问题概化成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识别的算法模型.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如LINDA SEE(1999)[4]将洪水过程分为上升段、洪峰段和下降段三部分,分别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的洪水过程其演进规律的差异.Fi-John Chang(1999)[5]引入洪峰预报误差和峰现误差作为洪水预报精度的评价标准,对于洪峰预报精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能否保证较高的洪水峰值的预报精度,是将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时洪水预报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6,7],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峰值识别的改进BP算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 with Peak Recognizer,简称BPPR).该算法在修改网络权重时偏重大值,即大值误差对权重的修改起主要作用.这种改进的BP算法使人工神经网络洪水预报模型对洪峰峰值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了洪峰预报的可靠性.

1人工神经网络的峰值识别理论

洪水预报主要是为防汛服务的,通常对洪峰时段的水位(或流量)的准确预报尤为重要.但是,对于经典的BP算法,网络训练是根据全局误差修改网络权重的,这种权重修改方法很难控制洪峰水位(或流量)的训练精度,训练后的网络权重所贮存的信息很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样本数量较大的中、低水位(或流量)的变化规律.所以,经过训练的网络对中、低水位(或流量)的预报精度相对较高,而对洪峰的预报精度往往低一些.如何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洪峰水位(或流量)的预报精度,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洪水预报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是在结合实际课题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网络模型峰值识别精度的改进BP算法.

1.1 峰值识别的基本思想 经典BP算法的训练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逆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其中,误差的逆向传播是基于网络全局误差并按“误差梯度下降”的原则对网络权重进行修改.如果对原来基于“全局误差”的权重修改原则进行合理调整,使权重的修改倾向于减小输出值较大样本的网络映射误差,这是峰值识别原理的基本思想,其实质是在误差逆向传播的网络权重修改过程中,遵循了侧重于“峰值样本误差”的权重修改原则.

1.2峰值识别的算法峰值识别理论的实现方法,是在引入动量项和采用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改进BP算法[4]的基础上,对峰值样本的网络误差引入合理的修正系数,使网络的权重向着使峰值训练误差减小的方向修改.

首先,从经典BP算法开始.设有输入为x1(t)、x2(t)、…、xn(t)的n维输入,输出为xL1(t)、xL2(t)、…、xLm(t)、的m维输出和若干隐层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这里的t为样本序列号,这样的样本共有P对.

第l层中第i个神经元节点所接收到的上一层输入总和为

式中:Nl为第l层神经元节点总数;w(l)ij为第l层i节点与第l-1层j节点之间的连接权重;θ(l)i为第l层i节点的阈值.

第l层中第i个神经元节点的输出为

x(l)i(t)=f(y(l)i(t))=1/1+exp(-σy(l)i(t)) (1≤l≤L,1≤i≤Nl) (2)

式中:f()为转移函数,这里采用的是对数型的单极性Sigmoid函数;σ为决定Sigmoid函数压缩程度的系数.该系数越大,曲线越陡;反之,曲线越缓.

则,当训练次数为k时,网络输出层及隐层的误差信号可表示为

式中:d(L)i(t)为训练样本的期望输出.

那么,网络权重的修改公式为

式中:η(k)为训练次数为k时的学习率;α为动量项系数.

以上为经典BP算法的基本内容.基于峰值识别的思想,实现网络误差修正倾向于输出样本的较大值,定义误差修正系数ξ

ξi=di(L)(t)/d(L)max(t) (7)

式中:d(L)max(t)为训练样本期望输出的最大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速度,改善网络峰值识别的精度,可以在上述修正系数的基础上,增设误差修正放大系数μ.那么,加入误差修正系数ξ及误差修正放大系数μ后,当训练次数为k时,网络输出层误差信号的向量表达式如下

应用该算法进行网络训练,能够使峰值误差修正占优,从而提高网络对峰值的映射精度.

2 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及基本模型 珠江流域西江段的水系关系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从柳州站、迁江站、南宁站或贵港站预报梧州站洪水目前还是一个难题.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洪水预报峰值识别理论的有效性.选取珠江流域从对亭站、柳州站、迁江站、南宁站预报江口站洪水的江口站洪水预报模型,分别以BP算法与引入峰值识别理论的BPPR算法进行网络训练.以多年实测记录数据为训练样本,并采用下一年的记录数据为测试样本,即以1988、1992~1994、1996~1998各年的水位(流量)资料为训练样本,以1999年水位(流量)资料作为测试样本.

图1 珠江流域西江段主要水情站及洪水平均传播时间示意

*传播时间单位:h

传统相应水位的洪水预报方法是根据天然河道洪水波的运动原理,分析洪水波在运动过程中,波的任一相位自上游水情站传播到下游水情站的相应水位及其传播时间的变化规律,寻找其经验关系,以此进行洪水预报[8].人工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分布存储、并行处理以及自学习的能力,决定了它具有对模糊信息和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识别与处理能力.网络的训练学习过程,就是网络认知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构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洪水预报模型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洪水过程合理地概化成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映射的输入、输出关系.

以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水情站的水位(流量)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以下游水情站所形成的相应水位(流量)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出;同时,将下游同时水位(流量)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以模拟下游初始水位的影响.洪水自上游水文站至下游水文站的传播时间就是网络对洪水的预见期.

本题中所建立的江口站洪水预报模型中,作为江口站的上游水文站共有对亭、柳州、迁江和南宁等站,其中的迁江站处于干流河道.值得一提的是,对亭站方向的来水属山区洪水,特点为量小、峰高、历时短,洪水过程线陡起陡落,其结果是水位的变化非常大,而实际的流量又很小,这无疑会影响水位预报模型的识别精度.为了减少这种小支流的干扰,在建立水位预报模型时,未将对亭站的水位作为输入项.在建立流量预报模型时,为了保证水量的总体平衡,仍将对亭站的流量作为一项输入.

以3h为一个间隔时段进行洪水数据采集来组织样本,以干流迁江站t时刻水位(流量)、对亭站(t-3)时刻流量、柳州站(t-3)时刻水位(流量)、南宁站(t-8)时刻水位(流量)和江口站t时刻水位(流量)作为网络的输入,江口站(t+T)时刻的水位(流量)为网络的输出.其中,T为网络的预见期,即洪水自上游迁江站传播到江口站的时间,亦为峰现时间.在组织样本时,采用洪水在各站间的实测传播时间,但网络预报的预见期为平均预见期,即T=9时段,约28h(洪水在各站间的传播情况见图1).图2为江口站洪水预报模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2 江口站洪水预报模型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网络结构设计中,输入与输出节点数由实际问题而定,而隐层数及隐层节点数是网络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常常无法估计问题的真实复杂程度,通常采用双隐层.关于隐层节点数目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实际上,隐层节点数决定于训练样本的多少、样本噪音的大小以及所面对问题的复杂程度.若隐层节点数太少,网络映射能力不足;若隐层节点数太多,不仅增加网络的训练时间,还会引发所谓“过度吻合”问题,即虽然增加了训练精度,但是由于网络过多地获得了样本的个性特征,而掩盖了样本的共性特征,从而造成预报精度的下降.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在理论上提供一套科学的推导方法,试算法是可靠的常规方法.本题经多次试算,合理的拓扑结构为:水位预报模型(4-40-20-1),流量预报模型(5-40-20-1).

图3 水位预报模型中BP算法与BPPR算法映结果比较

网络模型的初始权重在(-1,1)之间随机产生,动量项系数α取0.9.初始学习率η0在基本BP算法中取0.001,在BPPR算法中取0.0005,初始学习率往往会因不同网络模型而不同.BPPR算法的峰值误差修正放大系数μ取2.0.水位模型的训练停止条件为平均映射误差l≤0.20m,流量模型的训练停止条件为平均映射误差q≤500m3/s.

2.2 计算成果 分别采取BP算法与BPPR算法进行网络模型的训练,两种算法对于峰值水位(流量)的映射情况见图3、图4.以完成训练的网络模型对1999年的洪水情况进行测试预报,预报结果见图5、图6.

图4 流量预报模型中BP算法与BPPR算法映射结果比较

2.3 成果分析 图3、图4反映了完成训练的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中洪峰水位与流量的映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BP算法对于洪水演进规律具有很高的映射精度,引入峰值识别理论的BPPR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对洪水峰值的映射精度,这种作用对于较高洪峰识别效果更为明显.

图5 1999年水位预报结果比较

图6 1999年流量预报结果比较

图5、图6为网络模型对1999年洪水主洪峰的预报情况.在水位预报模型中,BP算法对洪峰的预报误差为0.13m(低于实测值);BPPR算法的预报误差为-0.05m(高于实测值).在流量预报模型中,BP算法对洪峰的预报误差为291m3/s;BPPR算法的预报误差为-83m3/s.

这里所采用的峰值误差修正放大系数μ实质上与样本集中大值样本所占的比例有关,大值样本所占比例越小,μ的取值越大;反之,则小.在实际操作中,ξμ是作为一个参数进行权重调节计算的,所以μ的取值又受样本集中最大值和最小值间比例关系的限制.

如果放大系数选取过大,网络训练容易失稳,造成训练误差增大;反之,网络权重的修改难以体现洪峰样本的贡献.具体取值由实际问题而定,在珠江流域的洪水预报模型中,放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5~2.5.

从网络模型的训练识别和测试预报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人工神经网络对于洪水演进规律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模拟洪水的动态过程,其中,引入峰值识别理论的BPPR算法有利于提高模型对峰值的映射与预报精度,效果明显.这些改进效果对于水文水资源预报中,可能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但在防汛中,水位预报对防洪决策至关重要,往往十几厘米的误差,直接影响到防洪方案的决策.因此,峰值识别理论对基于BP算法的洪水预报模型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洪水预报方法作为防洪减灾领域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将智能化思想引入到对洪水过程的计算模拟,更能反映洪水复杂非线性的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能够很好地映射洪水的演进规律,做到对洪水实时的监测与预报,预报精度较高.

针对洪峰预报精度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峰值修正理论的BPPR算法,该算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峰值的训练与预报精度,从而保证了洪水预报网络对洪峰水位、流量预报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峰值识别理论与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潮汐预报、地震预报等峰值预报过程起主要作用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3

存在几个问题

国内各新闻网站大多只有五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许多新闻网站在运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不断努力地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始相对滞后。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新闻网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在网站启动之初或快速扩张时期,因主要考虑如何先保证网站正常运转,而忽视了网站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是人才配置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和人尽其才。长期以来,国内新闻网站都存在普遍移植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问题,忽视了本身工作的特性和创新性。这显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相协调。

三是人才流动异常频繁。社会上有认为“网络编辑谁都能干,就是抄来贴去”的看法,其实并非如此。网络新闻工作的特性,对各岗位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新闻网站的编辑人员,从新闻专业素质到计算机应用水平、网页编排、版权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要求是“全能”。目前新闻网站中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使用,人员流动异常频繁。

四是激励和约束制度创新不足。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低,被认为充满干劲而不够成熟。另外,网络媒体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创新不足,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这引起国内越来越多企业也包括网络媒体的高度重视与极大关注。网络媒体作为在张扬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也必须结合自身的其他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国内的新闻网站经历了几年时间的发展和摸索,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打造“体制发动机”

加强新闻网站的人力资源管理,关键要从观念上重视,从组织建设上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发动机”。可以从人力资源总体战略、部门构建和岗位设置三方面来实现。

新闻网站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抢占互联网新闻宣传阵地,掌握互联网舆论宣传的主动权。根据这样的定位再结合自身条件提出的网站总体战略方针就为人力资源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性方针,服务于总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提供合理的人才配置,齐头并进,促进网站良性发展。

目前新闻网站大致都是按照新闻、技术、市场和后勤的功能区分来构建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网站的侧重点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更细致或更科学的划分。南方网在部门构建上就坚持实行“成熟一个,独立一个”的方针,把管理日趋成熟、作用日趋显著的“南方社区”构建为和“新闻中心”、“技术中心”同级的二级部门,在工作上给予更多更强的独立性和操作力度。

根据网站的最新发展情况,对各部门实时的定岗定编,能够全面了解和把握网站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盲目招聘、人才浪费等问题,同时在有限的资源调配中,也就有取舍的根据,能形成网站自身正确的大局观和发展观。

开发“学习性组织”

新闻网站24小时全天候新闻,员工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比较枯燥。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网站应该建立富创新性的“学习性组织”,使员工能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能力开发是大型企业常用的管理方法,通过开放式沟通,为员工创造了解自己优缺点的机会,培养员工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自我开发态度,同时加深员工对工作的关心,藉以培养员工的责任感。网站为全体员工提供平等、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员工之间相互督促,共同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网站内部形成良好的协调、沟通氛围。

通过能力开发正确地把握员工的心理特征、能力及素质,藉以制订员工的培训计划(培训与教育是能力开发的重点措施之一),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使网站成为一个富创新性的“学习性组织”。同时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也必将导致网站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网站从业者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各方面课程和知识的培训能够使得他们迅速成熟,担起各部门主管或管理层要务。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互联网新闻业务培训班,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史、新闻写作等方面对网络媒体从业者资格大轮训,这对于网站整体的编辑水平和发展都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而南方网则在新闻编辑的业务培训上下了大功夫,包括岗前培训、采编、摄影、新闻系统、图片处理技术、网页编排技术、搜索排名、著作权、网络直播、多媒体技术运用等等大小培训,有请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培训,也有员工自己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学习各方面知识,尽量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个个都是多面手,提升了网站整体的竞争力。

实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是直接决定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对于精简、灵活、竞争激烈、要求严格的网络媒体,绩效考核显得更为重要。而系统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也是企业管理干部与员工之间的一项很有效的沟通途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直接应用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培训需求分析、人员调整、人力需求规划及职务升降等诸多的方面。

网络媒体发展一日千里,这也就要求建立开放式的全员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开放式沟通,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认识到每个考核标准的意义,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网站的发展战略和自己工作对全局的贡献,让每个员工都真正地面对工作的挑战,从而激发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的斗志,使创新性劳动的绩效大大提高。员工薪酬确定、晋升与降级、奖励惩处、资格的认定、能力的确认等都需要对员工有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绩效考评的目的,一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并在工作实际中充分发挥这种能力,以达到改进员工工作目的和促进员工的训练发展;二是可以作为工资、奖金、职务晋升、调动和辞退的重要依据;三是有利于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调控员;调控一体化;岗位培训;培训体系

一、调控员培训形式

(1)内部实施阶段式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一名调控员的培训按阶段可分为实习培训阶段、在岗培养阶段以及管理提升阶段,根据每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突出学习侧重点,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密切跟踪培训效果,每阶段组织严格的晋岗考核,为每位新人制定老师,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既能确保培训的质量,还可以使调度运行经验和调度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经过多年的完善、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第一,实习培训阶段。制定严格、科学的新人培训计划,培训周期一般为8个月。其中,基础知识培训4个月,包括电网初步认知(网架结构、运行方式要点)、电厂实习(机炉电三个专业的学习)、输变电知识认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野外线路杆塔)、监控应用平台掌握等;调度、监控业务学习4个月,包括调度倒闸操作、电网安全校核分析、事故处理、电网方式和继电保护知识等。培训计划中明确了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安排了严格的阶段性考试,实现从学生到调度员的良好转变。第二,在岗培养阶段。本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周期一般为2~4年,培训对象为副值和主值调度员、监控员,重点是提高调度员对电网运行的熟悉、理解和掌控能力,以及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第三,管理提升阶段。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主值调度员和调度值长,培训周期直到其离开调度岗位。(2)坚持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承,促进调控全员共同进步。通过编制并及时修订各类工作标准及核心业务流程,指导各项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把前人办过的事、处理过的电网故障、从事过的管理性工作,任何与调度运行专业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汇编成册。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是为每名调控员建立培训档案。二是实行实习调度员交接班制度。三是对历年来电网故障和异常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3)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多层级题库,提高培训效率。调度及监控专业覆盖面大,涉及知识较为繁多,组织各发供电单位共同编制与调控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类教材,并建立涵盖省调值班员、地调值班员、省调管辖厂站值班员、地调管辖厂站值班员4个层级的题库。(4)坚持“持证上岗”管理,严格保证各级人员业务水平达标。树立“大电网、大安全”的理念,在强化内功的同时,加强各级运行人员的管理,切实提升厂站值班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编制培训教材、开办直调厂站人员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加大调度运行岗位培训力度,同时要求凡是与上级调度发生业务联系的调度、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前考取上级调度下发的“上岗证书”。(5)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河北南网省、地广域互联仿真培训(DTS)系统”是新一代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它实现了与EMS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调控人员的潮流建立和演习方案编制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应将此类系统广泛应用于调度员培训、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分析、事故重演和分析等方面。通过各单位DTS系统互联,实现演习中省、地两级电网数据一致,保证演习的实战性,稳步、同步提升各级调度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二、调控一体新形势下的培训模式转型

(1)逐步推进调控业务融合。一是促进监控值班员努力提高监控业务水平,培养设备的在线监控和状态初步评估能力;二是促进调度员培养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和加强与监控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制定《调控专业融合工作方案》和《调控岗位学习手册》,编制各岗位应知应会学习提纲,指导调度员和监控员互相学习。通过事故总结分析和反事故演习等手段,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调度员对现场设备从认知到熟悉了解,监控员对电网整体概念从了解到熟悉掌握,实现人员的融合和业务的融合。(2)持续强化调控人员内功。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一专”就是首先要达到现任岗位专家级别的水平,满足运行值班的要求;“多能”即不仅懂调度、会监控,还要懂得专业管理、能够组织协调,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力量。

三、结论

新形势下的调控员培训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挥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把握形势发展,创新培训管理模式,业务水平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并重,全面提升调控运行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 考 文 献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内实训 任务驱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46-02

1.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体育信息技术已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体育发展,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体育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已成我院特色专业。体育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专业,学生实训显得尤为重要。自我院从市中心移到东郊新校区后,由于远离市中心校外实训较困难,为切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是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2.任务驱动法

2.1任务驱动法

是探究模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任务。在校内实训运用“任务驱动法”不单是知识的接受运用,更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自己总结出的经验丰富学生综合素质。老师分配合理任务,让学生带着实际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

2.2“任务驱动法”在校内实训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我院07级到09级三年级的体育信息专业学生学习状态和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只会做教师教的,不会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综合应用,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2.2.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在体育信息专业传统教学中,侧重以教授知识“知识点”构筑知识体系,教授概念一般按照“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做,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就过于程序化。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自主性,上机操作依葫芦画瓢,遇实际问题无所事从,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2校内实训运用“任务驱动“的必要性

由于学校体制与教学任务限制,完全改变教学模式是一件系统的工程,为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笔者提出带领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探索,并在校内实训加入“任务驱动法”,即在校内寻找适合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任务,由专业教师指导任务。校内实训任务随机性强,对学生课内外知识要求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2.3“任务驱动”对团队精神的作用

由于任务是由诸多教学内容与社会内容融合在一起,除将知识和学习和知识应用综合,还能使学生根据任务需要自主结合,在组内的学生不能有太大差距,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个性特征等,形成互补型、竞争型合作小组。其次,给学生明确分工,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责任。 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已成为“任务驱动”中重要任务,重视团队精神培养,并在实训中落实,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

3.“任务驱动”法在校内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3.1 任务设计和布置阶段

校内实训中任务设计来源于校内各部门具体需要,在此笔者具体分析我院纪委网站建设中“任务驱动”具体应用。

各二级网站建设中,大部分网站是由体育信息技术专业老师来做,由于二级网站数量多,纪委老师找到笔者,提出具体任务,并提出完成时间。笔者根据纪委的要求,筛选参加校内实训的学生,选定已经完成《网站设计》课程的08级三位学生,并给予明确分工。任务刚开始时,纪委老师推荐了富有特色的网站,将学生带入设计情境中,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建设网站、设计网页,确定总体任务――建设完整网站。然后指导教师针对任务中每部分知识点将总体任务细分为若干任务,再将大任务细分为小任务。此阶段,指导教师主要提出具体任务,并对如何完成任务作方法的阐述。此阶段特点:指导教师主要是方法上指导,使学生知道从哪做。此阶段关键是指导教师引而不发,调动学生设计欲望和好奇心。

3.2 任务执行阶段

此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指导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领悟。此间,学生会遇到些问题,指导教师在不影响任务完整性情况下展开讲解。这是学生由初识到熟练掌握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感官,发挥自身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任务进度一半左右。此间多与纪委老师接触,随时修改使设计符合纪委要求。

3.3任务检查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指导教师查漏补缺,并触类旁通给出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完成任务的理解。这期间指导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讨论,还可进行作品欣赏交流,让学生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本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还应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和不足。此项任务难点是后台数据库与整个网站程序的对接,通过指导老师的具体讲解,学生不但会将一般的ACCESS小型数据库,且也掌握了SQL等大型数据库挂接。

3.4任务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完成任务效果评价。任务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指导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在2010年10月国庆节刚过,纪委网站顺利通过纪委领导的审查并通过且顺利接入我院校园网。纪委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4.结束语

校内实训表明,任务驱动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传统校内实训的发展,较适合体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参加此任务的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站设计任务后,又参与设计了我系辅导员贫困生管理系统、学生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在网站设计任务中开展任务驱动法,改变了校内实训中技能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技能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科技信息》.2009 年 16 期.

[2]冯晓丽.高师院校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论文.

网站实训总结范文6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区*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生产队,共有2700户,常住人口4898人,其中2、3队为完整的纯农业生产队,共150户588人。近年来,随着大*建设的步伐加快,*村近90%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占总人口的85%以上,农*要以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进8000左右。

二、增加互联网信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公告工作。农村信息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将采集来的本村主要农产品购销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农户不出家门便可进行交易,节约了时间,节省了交易用度。根据调查,*村因土壤及农业技术题目,多年来农民以种植大葱、青萝卜等蔬菜为主,每到收获季节,卖难题目尤为突出,信息服务站一方面通过在各队发展信息联络员,及时汇报本队农产品、病虫害等信息,另一方面在农忙季节,经常下到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信息。对采集来的信息,信息站先进行分类,再通过“*农村综合信息网”“*市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网”等专业网站进行,已有农户通过互联网交易成功。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信息,信息站在村部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公告栏,用于张贴各种农业信息,在病虫害多发期,还通过广播为农民播放防治知识。二是加大失地农民就业信息的采集、、公告工作。针对*村失地农民较多,离城近的特点,信息站一方面通过*人才市场周末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采集合适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英才网”、“*晚报”、“新消息报”等正规网络、媒体,采集就业信息,及时到网络,并在村部及各队的告示栏中进行张贴。截止目前,信息站共采集农业信息、就业信息35条,20条,张贴各类信息65篇。三是建立*村信息服务站博客,方便农户了解服务站工作。经过调查,*村40%的农户家中拥有电脑,上网率达到70%,为加强农户对信息站工作的监视,拓宽农民获取信息途径,信息服务站在今年5月份建立了博客,并向广大农户、信息联络员公布,通过博客,农户可以了解到信息站的近期工作内容,也可找到相关农业信息,招聘信息,同时针对信息站工作的不足也可提出宝贵意见,促进了信息站与农户间的交流。

三、加大农民技能培训,进步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自治区信息产业办的下达的各村年度培训任务安排,*村信息服务站必须在年内完成百名农民计算机培训任务,为较好的完成此项工作,信息服务站在年初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村委会及街道的大力支持,针对农民接受能力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信息服务站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首先集中培训村干部,他们作为村级工作的主要气力,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村干部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只有先让村干部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信息站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作了硬件、网络、办公应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农民的学习爱好增强,对网络能正确熟悉,并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纵。针对程度较差,年龄较大,不能保证上课时间的农民,信息站采取个别培训的方式,利用天天的某一时段,手把手进行培训。同时,为了巩固培训成果,加大实操课程,信息站通过村委会联系*街培训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机房,尽力使每个学员都有上机的机会。截止目前,共信息站共培训三期,70人,其中,村队干部一期,妇女一期,党员、预备党员一期,个别培训4人。二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三农呼唤中心、iptv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了使辖区失地农民把握一技之长,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再就业展平道路,*信息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三农呼唤中心、iptv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共举办了电焊、面点、家政服务、保安班四期106人,利用三农呼唤中心,针对本村种植主产业分别进行了大葱、玉米、水稻等知识培训,并通过请教专家,解决了本村大葱紫斑危害,为十几位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培训,在信息站与村委会、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安置失地农民就业46人。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