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范例6篇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1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化;道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创生性文化,是最富创意的文化;而佛教,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普世情怀的慈悲文化,是最具悲悯意识的文化。与这三种文化相对应的美学精神,都是当代文艺发展的血脉之根。

 

先说秩序文化,也就是规范意识和秩序感。西方文化是建立在把人理解为“欲望的生物”这个基本前提上的,所以首重法律和宗教。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把人首先理解为“情感的生命”这个坚定立场上,所以倚靠道德和伦理来维系。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孟子说“仁者,爱人”,儒家为每一种情感关系附着一种道德纲目,如孝与慈、忠与恕,贞与信,义与和,正是希望在人的基本伦理亲情基础上,推己及人,建立起一整套的伦理体系,建立起一种由家庭推广至社会和天下的人伦秩序,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以情感的力量,通过道德约束,实现和谐社会,正是儒家对社会规范的理想设计。

 

由此出发,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就是要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而贡献正能量,而不是去一味暴露社会阴暗面,刻意渲染人性的丑恶,挑起社会矛盾,制造不和谐氛围。

 

再说创生性文化,其实也就是创新思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科技思维息息相通,但是科技思维往往致力于纷繁细节的再次裂变与细化,而道家的思维,却是向本原上溯求。

 

任何一种文化,从它萌生的一刻起,也如自然物一般具有自我增长的态势,如果得到了政治、经济、宗教或者其他力量的扶持,它就会迅速建立甚至膨胀泛滥为条条框框,这样就出现了如儒家的“礼教”在不同时期的束缚性。针对社会文化的各种过度建构,庄子的“齐物”思想正是一种解构性的良方,庄子继承老子,通过消解各种对立概念,比如美与丑、贵与贱、健全与残缺等,以这种方式省思既有文化,打破人们对现有秩序的迷恋和盲从,为个体生命带来鲜活的生机。

 

最后再说慈悲文化,也就是普世情怀和悲悯意识。儒家的荀子谈到人性时感慨道:“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所以他希望用“礼”来约束住人的欲望,但是他的学生接受了他的立场而又抛弃了他的做法,认为只有用“法”才能控制住横流的人欲。儒家和法家对欲望的认识,都没有佛教来得宽广和彻底。

 

佛家的慈悲文化和大爱精神,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高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如崇高、正义、仁爱、善良、忠义等人文精神与人文传统。从这些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出发,我们就会去积极地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发现现实的苦痛,发出时代的强音,而不是沉迷于那些暴力色情、低俗无聊、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

 

(本文为作者在“学习贯彻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上的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3

1. 秋收冬藏养生的传奇故事

我们课题组开题上课是在秋季,根据中华传统习俗秋收冬藏的养生精髓,课题组首先编印的《人参大补元气传奇故事》,内容是:很久以前,两兄弟进山打猎。不久,纷纷的大雪封住了山路。两人只好躲进山洞。靠挖野菜充饥,他们挖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吃了以后浑身长劲,第二年开春还扛着许多猎物回家了。人们把这种长得像人的植物根叫人参。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神秘、浪漫的故事吸引住了。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开发《枸杞的传奇故事》,内容是:很久以前,一位体弱多病的书生,到终南山寻仙求道。他看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名白发妇人,赶忙上前劝阻,细问之后才知道那看起来年轻的女子已经92岁了,她竟然是白发老妇的婆婆,她驻颜有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年轻。书生听了马上回家,多服食枸杞,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接着继续开发的《当归的传奇故事》、《川芎的传奇故事》……这系列的传奇故事告诉了学生秋冬时节补气补血成了人们的共识。人参补气,当归补血,气血平衡百病不生。

2. 春夏清热生津的传奇故事

第二学期开学,春回大地,气温回升,广东地区气候炎热,流感多发,为此,我们编印《葛根的传奇故事》。故事内容是:从前有位葛员外,为官清正,蔑视权贵。奸臣诬告他谋反,连夜逃亡的葛家儿子被一老药农搭救了。老药农每天带他上山采挖一种草药的块根,背到市上去卖。这块根是治疗发热口渴等病的良药,救活了不少人。葛家儿子就为这块根取名“葛根”纪念被满门抄斩的葛家先人。并告诉学生葛根也是肇庆特产,沙浦镇粉葛清甜生津非常出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了解肇庆特产――沙浦粉葛。我们还编写《鱼腥草的传奇故事》,通过阅读了解鱼腥草清热除湿的特点。

二、煲中药汤水孝敬父母,传承医食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

西洋参炖鸡。阅读了《人参大补元气传奇故事》,了解人参的种类和用途,红参、高丽参温热补气,西洋参和沙洋参清热补气。周末时分,请学生和家长一起选一种合适自己家人体质的参做一道美味汤犒劳一下家人。

为父母泡一杯枸杞茶。阅读《枸杞的传奇故事》知道枸杞的功效,请你回家后亲手为父母泡一杯枸杞茶,体质寒的人可以喝枸杞红枣茶、枸杞桂圆茶,体质热的人可以喝枸杞茶、枸杞玫瑰花茶。

煮当归红枣桂圆茶。通过学习《当归的传奇故事》学生了解当归有和血补血的功效。回家后亲手为妈妈煮一碗当归红枣桂圆茶,给妈妈补补身子。

这样的活动,每隔两周就开展一次,结合中国传统假日开展的活动更加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出版、制作百草园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专门请有经验的老师为报纸设计模版,共四个板块。第一版刊登编者的话、给家长的信、中药传奇故事教材、课题组的教研活动简讯。第二、三版刊登学生的优秀的活动日志、第四版除了刊登学生文章外,还刊登学生参加课题组举办比赛的获奖名单。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精心编写、认真排版,一张张带着墨香的《百草园报》通过学生的手传到课题组400多个学生的家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印刷了10期《百草园报》,总共印刷了四千多份,其中第9、10期的报纸上刊登15名学生在父亲节用艾草煮水为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泡脚的泡脚的活动日记。其中,李浩文的日记记录了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用艾叶煮一盆艾草水为父亲泡脚,表达对父亲的爱的故事。他瞒住爸爸偷偷地把艾草放进锅里加水煮一锅热气腾腾的艾草水,他把清绿绿的艾草水倒在盆子里,淡淡的艾草香味随着雾气飘散满屋,李浩文同学把艾草水端到父亲房间,一边给父亲讲述了艾草的功效,一边蹲下身体为父亲揉脚时,平常不苟言笑的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写下对李浩文的评价:“儿子,艾草水泡脚后,真的感觉浑身特别轻松、很爽、很舒服,儿子谢谢你给我这份特殊的父亲节礼物,我很满意。”父亲的话是对李浩文同学的评价,这也是对我们活动的评价。其他的家长也纷纷写下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课题组也把家长的评价刊登到《百草园报》上,下面是一组来自家长的心声。

林霖家长:在女儿用艾草水为我泡脚的那一刻,我的确感觉到父亲与子女之间要有一种互动,这次活动女儿学会了尊老敬老的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4

在去见刘老的路上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的,担心自己与这么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沟通交流上会有障碍,但与刘老一见面,这种疑虑很快就打消了,刘老讲话时平易近人的语气让我倍感亲切,果然是有大家风范的老先生。我早就了解到,刘老涉猎的文化领域较为广泛,不论是在书法、写作、文物鉴定都有建树,另外,他是中国楹联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当今楹联界的领军人物,他勤于楹联创作,作品散见《楹联界》、《楹联天地》、《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及其它报刊。作品气势雄浑,意境高雅,风貌古朴,直逼前贤。关于楹联的论文《论楹联的文学地位》、《楹联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楹联教育是历史的需要》在楹联界有广泛的影响。

刘育新自幼临池,打下坚实的书法功底。长期刻苦磨练,六十年如一日很少间断,在书法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儿稳步向前迈着,他擅长隶书、魏碑和章草。幼年从张迁入手,遍临汉隶魏碑。及长上溯周金秦篆,下及金农、伊秉绶。青年时代曾得到著名书法家张启亚、沈延毅和宁斧成诸先生指点。刘老的隶书苍劲醇古、雄浑大气。天命之后开始由隶书改攻章草,刘先生的章草雍容浑穆,开张雄放,沉厚纵逸,恣意驰骋。在秉承传统章草的基础上别具风格。刘老还精通魏碑,其用笔方峻道劲,朴拙奇肆,雄劲峭拔,通脱不羁。其作品被海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作品经常入选各类书法展并获奖。

刘老曾为多处名胜古迹书丹刊刻,如给全聚德纪念馆题词,给沧州纪晓岚故居题写碑文,在常州刘海粟博物馆书写八尺大寿,给宁德摩崖书写榜书“百丈龙潭”。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刘老还常为国际友人书写作品。曾为加拿大渥太华佛光山书写匾额,赠送书法作品予法国作家Fakhri女士一家,为日本留学生书写李白诗篇,为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朋友写书法。墨迹遍布全世界。

刘老致力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全面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书法领域游刃有余,文物鉴定更是刘老身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刘先生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被约请为央视二台《鉴宝》栏目专家。他还经常应邀到河南、山东、山西、广东等省去鉴宝。

刘老出身古玩世家,跟随父辈从小耳濡目染,在书法字画和古陶瓷方面鉴定功力极深。早年曾拜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为师,学习瓷器鉴定。向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学习书画鉴定。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工作多年,在琉璃厂文化的熏陶下,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刻苦钻研文物理论结合自身在文学、历史、文字、民俗等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到的文物鉴定理论。曾经在国家文物局刊物《文物天地》刊登理论文章:《收藏背后的文化关注》、《鉴定得奖素质》、《收藏者的心理误区》。当我问到刘先生:一个好的鉴定专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刘先生说:“优秀的鉴定家首先是品德高尚的人,又是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雄厚,善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作为文物鉴定专家,刘育新不仅熟知专业知识,而且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后盾,因而,在琉璃厂多年的鉴定生涯中,赢得广大藏友的信誉和良好口碑。

在工作之余,刘老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论杂文、随笔一百多篇;出版长篇小说《天狼》《古街》《红菱》《大野》《白地》等八部,其中成名之作《古街》,荣获首届老舍文学奖,是唯一一本被列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参考书目的小说作品,与魏征、纪晓岚、阮元的名字并列一纸。提到《古街》,刘先生的脸上展现出欣慰的笑容。

尽管刘老已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但当记者问道最满意的是哪个领域时,刘老很谦虚:“哪个都不是很满意,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深深地被这位老人谦逊的品质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所打动。

刘老毕生的精力都奉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上,当问道如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力比较大的因素是什么?刘老显得很激动,说道:“是西方的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正被外来文化所侵蚀,不论是语言文化还是饮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经受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捍卫民族的传统文化,像书法,诗词,楹联等等文学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而也是当之无愧的先进文化。”据刘老介绍,楹联文化已经向联合国提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传统书法、楹联文化将走向世界文化舞台。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有更广泛的影响。

人物介绍

刘育新1939年生,著名作家、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主任。现为北京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

作品

主要出版著作:

《临界》1999年7月太白文艺出版社

《古街》1999年9月北京出版社

《天狼》1999年9月北京出版社

《的哥童铁柱》2000年4月北京出版社

《红菱》2001年8月作家出版社

《大野》2004年1月作家出版社

《古街》2005年4月华艺出版社

《白地》2006年2月作家出版社

书法展览:

1998年12月菲律宾中华神墨书画展获金奖

2001年3月军事博物馆举办《世纪之春》中国楹联书法邀请展

2003年9月全国作家书画展

2003年在济南市举办纪念舒同逝世1周年书法展

2004年8月在周口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五届楹联展

2004年8月北京全国首届楹联书法邀请展

2004年10月深圳、香港楹联书法展

2004年11月中国(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节联墨展

2005年中央电视台《盛世大联欢》原作展

2005年6月纪念纪晓岚书法展

2005年8月中俄名人书画展

2006年6月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法邀请展

2006年6月文化部举办深圳文博会书画展

2006年6月福建首届楹联展

2006年6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世界华人书法展

2006年10月北京纪念逝世30周年书法展

2006年10月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名家书画展

2006年10月北京中山公园楹联书法艺术展

2006年12月广州当代中国作家书法展

2007年7月北京世纪名人书画精品展

2007年7月为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书画名家展书写条幅

主要学术论文:

《论楹联的文学地位》

《楹联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楹联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收藏鉴赏背后的文化关注》

《鉴定家的素质》

《当前书画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

《谷向阳的中国楹联学概论带来的启示》

《论马萧萧楹联的艺术特点》

《钟云舫何以成为联圣》

《联律通则》之我见

《春联是历史的见证》

《收藏家的心理误区》

刊刻作品:

2004年1月为赣县客家文化城撰书楹联

2004年4月为尚志碑林撰书楹联

2004年4月为临海大成殿撰书楹联

2005年4月为沧州纪晓岚碑林撰书楹联

2005年4月为沧州纪晓岚逝世二百周年公祭墓碑书丹

2005年1月为北京全聚德集团纪念馆楹联书丹

2005年9月为广西九鹏溪山门题字

2006年6月为全聚德集团纪念馆《全聚德记》书丹

2006年2月为广东梅县东山书院撰书楹联

2006年7月自撰自书楹联作品刊刻南昌水帘洞

2006年9月自撰自书楹联作品刊刻山西永济鹳雀楼

2006年10月为北京《丰泽园记》石刻书丹

2006年10月为北京仿膳饭庄《仿膳记》石刻书丹

2006年10月为北京仿膳饭庄题词石刻书丹

2006年11月为古镇碛口客栈书写丁山撰楹联

2006年12月为湖南郴州濂溪书院书写叶子彤撰楹联

2007年1月为北京龙井轩茶店楹柱书写姜卫东楹联

2007年2月福建蒲田西龙寺大殿楹柱书写陈健楹联

2007年2月福建蒲田西龙寺碑林书写陈健楹联

2007年3月山东省章丘李清照诗园书丹刊刻

2007年3月湖北省汉川市仙女山公园书丹刊刻

2007年6月为内蒙集宁老虎山公园题写山名,并为公园亭阁题写匾额

2007年6月为山西运城刊刻市联书丹

2007年8月为重庆壁山县公园门柱题写楹联

2007年9月为世铿院碑林书丹

2007年10月为湖南省益阳市福林寺书写楹联

2007年10月为云南省通海县秀山公园书写清人楹联

2007年10月为福建省福清市石竹道院书写楹联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5

然而,一个企业、组织、团队是怎样,除了领导者的修身修业之外,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中最深厚的莫过于人的管理,这就涉及到“识人、选人、用人、育人、达人、聚人”六大管理体系的“运营”。因此笔者将其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另八大修养中之四大修养“慧眼、热血、衷肠,友谊、刚果、柔情,高风、亮节、大度,公道、廉明、勤敏”之愚见做一泛谈。

要灵活的“识人、选人、用人”就要求一个企业、组织、团队的领导者具有“慧眼、热血、衷肠”、“友谊、刚果、柔情”,也正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具有“慧眼、热血、衷肠”、“友谊、刚果、柔情”之修业,让他聚合了房玄龄、公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魏征、王龟等一大批并以其为首的核心领导团队,从而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几百年的“企业”基业长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太宗时期宰相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这样一句话“顺其美,而匡救其恶”,意为,要让人才发挥良好的作用,就要领导者指出其不足之处。魏征还在《贞观政要》中曰:“处于六正之道,不行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注:所谓的“六正之臣”为:圣臣、良臣、贤臣、智臣、贞臣、直臣;“六邪之人”为: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来向太宗纳谏,作为圣人的御人之术,其实一个企业、组织、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否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任何时期、历朝历代都是莫过于此,因此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慧眼”、更兼怀“热血、衷肠”,还要求其领导者兼具“高风、亮节、大度,公道、廉明、勤敏”之风,才有如《荀子》中所云之:“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业兴”的大好局面,《荀子》还教育我们领导者除了应有“高风、亮节、大度,公道、廉明、勤敏”之风外,又曰“君者,善群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河,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不就是在向我们阐述作为一个企业、组织领导者首先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而前提是领导者要“善群”并且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聚人,更能知人善用之理吗;而《论语》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和《道德经》“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更是在教育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团队的领导者在具体的管理经营中该如何实施之道。而魏征提出的观人六德,更是给予我们莫大的启示,其云:“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其实说得普通点或者说白话点,企业家、领导者识人、用人、选人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胸怀、境界在起主导作用,这就须要作为一个领导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体现你的“高风、亮节、大度,公道、廉明、勤敏”的修为了。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寇仇。”,其中所云和《尚书》的“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知人则哲,能言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的,不就是在让企业的领导者在具体用人之中须有“海纳百川,其容乃大”的胸怀,更要有如吕不韦在《吕览》中谈到的“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论己”的御人决策之术。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摈弃前嫌纳善重用管仲遂取天下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其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但同时又是员工文化,是两者的和谐统一后形成了凸显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就象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所言“一个部队的气质,是这个部队刚组建时首任军事主官的性格所决定的,之后不管是人员更迭、岁月流逝,其灵魂还在”。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6

“哇,梁国扬不是全国组书记吗?想不到他也擅长书法,而且写得真不错哟。他肯定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员吧。我熟悉他的,但他可能不认识我呵。”一位台胞看到梁国扬的书法作品,情不自禁地说;

这是1月5日至12日,在北京台湾会馆,全国举行的“中国梦・台胞情”全国系统书画精品展上,观众们由衷发出的赞叹。

这次书画展是全国成立30多年来首次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反映了广大定居大陆台胞和系统工作人员热爱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秉承弘扬继承理念,积极表达爱国热情的迫切要求。

简约而隆重的开幕式

1月5日上午9时,“中国梦・台胞情”全国系统书画精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只见主席台上,一个背景板,板上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名称、主承办单位;一尊讲话台、一个话筒,没有往日的鲜花和剪彩,没有刻意安排的主席台……而台下,出席此次活动开幕式的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会长汪毅夫,全国创会会长林丽韫等领导和嘉宾,就端坐在摆放整齐的普通椅子上。一切显得那么简约,一切又显得那么庄重而温馨。

汪毅夫宣布精品展开幕,全国副会长纪斌致开幕词,副会长杨毅周主持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出席全国九届二次会议的理事们、《台声》杂志顾问、部分艺术家代表,以及在京部分台胞、台商、台生,共150多人。

纪斌在致辞中说,此次活动是系统各级组织及广大定居大陆台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重要举措;是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广大台胞、系统工作人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纪斌说,实现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纪斌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她将携同定居大陆4万多台胞、台湾岛内2300多万乡亲一道,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正如在2013年2月25日会见中国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同来圆中国梦。

开幕式结束后,汪毅夫等领导和嘉宾兴致勃勃地逐个逐个地参观了书画作品。

作品无不充满着台胞爱国热忱

在8天的展期中,前往台湾会馆参观的人川流不息,在京的台胞、台商、台生以及全国和北京市的工作人员,只要有时间都特意安排去会馆,特别是许多来自其他各省区市的台胞和系统人员,只要听到了消息都硬是挤出在京时间,专程到会馆观看,还有来自岛内的台湾乡亲在紧凑的参访时间里,也要抽出时间来到台湾会馆。

展出的100余幅作品,谈不上件件是艺术上乘的佳作,更非均出自艺术大师之手,有的作品甚至还显得稚幼,但件件作品都饱含着广大台胞和系统工作人员对祖国的满腔热忱。

来自黑龙江省的台胞代表,也是黑龙江省会长的刘继维,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说,此次活动是对全国系统上下开展文化工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

他说,我本人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刘锦堂是台籍著名画家,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京杭一带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父亲是当今荣获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著名书法家(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刘艺――编者)。我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酷爱绘画。时常临习爷爷早年收藏的《世界美术全集》中的世界名画。1969年初中毕业后,随上山下乡大军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业连队紧张超强度的劳动之余,仍然抽时间用零碎纸张画些小画填补单调的生活。我自习绘画的人生,充满着快乐与享受。

来自天津的台胞代表在发言中说,退休后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我走进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始学习中国画。在绘画学习中,我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取人之长补我之短,也是在绘画学习中需要坚持和继承的。由此我又想到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同胞,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也一定能够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力以赴办好首次书画展

此次活动是在系统工作人员、定居大陆台胞及台属中间开展的。历时近一年时间,从汪毅夫会长率先提出,到梁国扬书记积极响应并亲自参与,再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和组织征稿,整个过程一直得到了广大台胞乡亲和系统干部职工的热情参与,这才有了这次成功的书画展。

正因为如此,此次活动先后收到了90多位书画艺术家、书画艺术爱好者120多幅书画作品。在他们中间,有德高望重、艺术造诣深厚、堪称大师的艺术家,有长期笔耕不辍、艺术蒸蒸日上的各级艺术团体会员,也有热衷书画艺术、追求人生乐趣的书画爱好者。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组书记、书法功力扎实的梁国扬,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老台胞刘艺等积极创作参展。他们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抒发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努力追求中国梦的情怀。

此次活动由台声杂志社全程承办,展览得到了北京台湾会馆的大力支持,出版了《“中国梦・台胞情”全国系统书画精品展》作品集。

据悉,此次书画展如在条件允许或成熟的前提下,将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展。主办方还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搭建这样的舞台,为“服务、团结、联谊”广大台胞乡亲、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