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年中总结范例6篇

养老院年中总结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苏州 人口老龄化 养老模式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为老龄化社会, 而14%以上则为高龄化社会。而苏州在198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苏州1046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3.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76%;而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8.5%。

二、苏州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到2012年年底,苏州市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4.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3%。2015年1月苏州市老龄办公布苏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截止2014年底,全市60岁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0%。经测算,预计2020年达到180万,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上升到247.7万,老年人口比重将上升至37.4%。

(二)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

国际上在研究老龄化问题时,把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苏州市人口平均年预期寿命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8岁,高于全国平均寿命。2015年,苏州市老年人口寿命将超过82岁。苏州市的高龄老人人口从2000年的9.9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8.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1.46%增加到2010年的1.78%。而同时期低龄和中龄老人人口比例分别从2000年的7.3%和4.66%下降到7.09%和3.88%。

(三)老年人中男女比例失调

由于生理的原因,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更长,因此,老龄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老龄人口中女性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00年苏州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31岁和79.84岁,而2010年苏州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83岁和83.70岁。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老年妇女单独生活,独居所带来的精神上孤独和生活上的无依靠问题更加突出。

三、应对之策

苏州市政府于2011年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意见》指出到2015年苏州将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下居家养老,6%左右的老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可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是目前养老的主体。目前全市9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1900多个社区(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全市已基本建成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经过多年的探索,苏州市创造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虚拟养老院

苏州市的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具有代表性。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为75周岁以上的居家空巢和自我生活能力差的老人群体,资金来自政府补助和自费项目的收费,提供家政便民、生活配送、物业维修、医疗保健、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六大类共53项菜单式个性化自选服务。引入“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建立老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的数据库,之后及时对老人进行回访更新信息。老人有服务需求,可直接联系服务中心上门服务。

(二)“集中居住”模式

张家港市永联村建设了1167套高标准老年公寓,每套面积约为100平米,老人只需缴纳24000元押金则可终身免费入住。依托“智慧永联”建设,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智慧养老”体系。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实行24小时接听服务制度,老人不出家门只要轻轻一按,在十五分钟之内就有人上门服务。同时开发了综合性老年人“智能腕表”,对老年人心跳、血压等重要健康指标以及老年人所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

(三)“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模式

太仓市开办的老年护理院结合医疗与养老为一体,既区别于社会养老机构,又不同于医疗结构,以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康复和保健等医疗服务、生活护理和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同时还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服务。

太仓市探索出了四种医养结合的形式:

(1)公办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护理院。如娄东护理院,就是由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单独设立,设在医院内部,有100张床位。

(2)私立t院开设养老护理院。太仓市最早开设养老护理院的是民办的新安康复医院,设在太仓市福利服务中心旁边,2000年初就配合福利院为老人做好康复服务工作,2010年正式单独开设新安养老护理院。2014年,友谊、仁慈两家私立医院也相继开启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合作提供老年医疗服务。现在,太仓每个社区基本都有卫生服务站,很多社区也开办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提供各种服务,其中一项服务就是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4)居家养老服务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对特殊对象和84岁以上的老人,太仓市政府为他们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家政服务,其中也包括医疗服务,为需要看病的老人送医上门。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54.92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8.66万,占总人口的15.8%,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也不断增加。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家庭养老子女压力和负担加大。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人口老龄化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成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养老需求、化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县医养结合现状

目前,我县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做的较好的为****医养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于**年,建筑面积平方米,设个医养区,开放床位张,工作人员人,医务人员人),工勤人员人。目前,中心入住医养人员人(其中托养人、住院患者人)。年,医养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确定为第一批医养结合机构综合示范培训基地;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二、县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我县目前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由于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农村养老基本都是以居家养老(家庭)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乡镇设有农村幸福院、敬老院,但90%以上进驻的是农村“五保”和少部分城市“三无”老人,社会老人床位入住率低。基层公立养老院、敬老机构普遍财政投入不足,规模小,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老年诊疗和护理服务不及时不专业,缺少专业老年病科和护理人才,服务质量区域、城乡间差别比较大,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慢性病诊疗养护、失能康复护理得不到保障,急需专业医疗卫生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各级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属管理部门不一致,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利用。同时,无论是医疗机构改制或养老院服务项目拓展,很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医疗机构审批、无法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也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广大基层养老和医养结合机构缺乏养老事业管理、老年医疗和护理专业人才,也是各级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急需改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养老服务结构单一、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愈加凸显。

三、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医养结合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医疗机构中办理养老机构的,哪此老人符合入住没有统一标准;对入住该院老人的护理等费用纳入社保报销范围是否合理,对未入住该院的其他老人是否公平;对养老机构中办医疗机构的,如何监督他们的社保报销体系等,如此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进行规范,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养护人员紧缺。目前虽然很多农村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但由于专业的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没有非常全面。虽然卫生医疗队伍每年新招,但由于每年报考人数少,加上乡镇卫生医院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使得医疗养护人员更为紧张。另外由于观念问题,年青人去养老院从事护理专业还不被一般人所接受,所以养老院要招专业的养护人员相对医院来说更难。有些养老机构虽然与医疗机构有签约合作,有医生定时上门巡诊,但由于养老院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如一些简单的抽血、化验单的开取、药物的使用等都要这些医生来做,医院力量显然不够。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但是,由于医护人员紧缺,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单一,设施简单,要想实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养服务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农村居民对养老认识缺失,医疗保健意识较差。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子女健在却将老人送至敬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会被亲戚和邻里嘲笑;大多数老人也选择居家养老,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医养结合中心养老会给自己和子女脸上抹黑,怕子女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尽管大多数居家老人感觉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但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定期检查和治疗的仅有20%左右,医疗保健意识较差。

四、建议及对策

(一)拓展延伸,推动医养纵深发展。

1.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延伸医疗服务模式。县级医疗机构与县级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对应乡镇敬老院、幸福院、日照中心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在养老机构、幸福院、日照中心设医疗点,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巡检、咨询、健康体检等基本服务;村卫生所每天固定时段到日照中心、幸福院坐诊,拓展延伸医疗服务。

2.“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模式。依托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的老年人实行差异化政策。

3、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构建“1N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机构对有常见慢性病的老人开展小体检并陪伴就诊、取药等助医服务;将优势养老服务机构纳入“110联动”“120联动”单位,对特定人群,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助急服务,实行紧急救援。

(二)加强培训,壮大医养服务队伍。加快推进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从业标准,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积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提升医养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技能;依托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免费为老人及其护理人员开展实践培训、技能培训,帮助解决老人医、养、护问题。积极宣传动员低保家庭、计生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全市养老护理培训学习,让这些家庭掌握脱贫技能,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志愿者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进一步壮大医养服务队伍。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社区护士;养老院;角色功能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对老人来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农村的“五保户”,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是他们首选的养老模式。因此,养老院在满足老人的生活照顾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综合实力,是摆在各级政府以及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杨宋镇敬老院是一所公办民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从2010年开始,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敬老院内老人的健康管理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探索,坚持2次/月、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形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并在2014年初,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相关制度要求,将杨宋镇敬老院作为中心的功能社区进行管理。

资料与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在2010-2013年对敬老院养老的老人所做的健康管理工作。

方法:调取2010-2013年中心信息化系统中敬老院512例老人的健康档案的服务记录;查阅2010-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记录。

结果

敬老院老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512例老人中,高血压患者161例,2型糖尿病8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5例,脑卒中95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84例,智力发育迟缓6例,聋哑4例,骨关节病10例,白内障4例,其余较为健康。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整理房间、生活护理、整理小药箱以及用药指导、培训护理员和家属护理技术操作、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饮食指导、与老人聊天、康复指导、教八段锦操、与敬老院领导的协调与沟通、编写工作信息等。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所承担的角色: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内涵的客观要求,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由于敬老院所接纳的老人年龄大,家属又不能长期守在身边,所以老人除去患有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外,老年人患轻中度抑郁较常见,使得社区护士在敬老院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更是增加了难度。因此,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内承担了护理者、教育者、心理疏导者、管理者、安全教育者、饮食指导者、慢病管理者、健康教育者、观察和研究者等诸多角色。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烟台市 老年护理院 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养老问题日趋凸显重要性、紧迫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养老机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养老机构的缺陷,探讨了老年护理院模式优势及发展前景。

1.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烟台市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图1显示,烟台市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4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7%;到2020年将达到1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7.7%,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

此外,烟台市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现象。至2011年底,全市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73.73/百万,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3.22%。全市共有老年人家庭55.79万个,其中纯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32.05万个,占比达到57.4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2]。

2.养老机构调查现状综述

(1)供给不足。截止到2010年底,烟台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已发展到208处,床位20625张,每千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仅拥有床位17.22张,数量上远满足不了需求。

(2)各类养老机构存在诸多不足

① 老年福利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90%来自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对于如老年人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技能缺少,只能实现低端服务功能;

②敬老院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县区街道财力有限,难以有效保障敬老院的运营。此外,敬老院还存在管理服务人员老化、待遇低等情况,老年人养老存在较大隐患;

③老年公寓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然而政府办的老年公寓限于资金问题,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民办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仍然处于敬老院的发展模式,硬件设施局限在休闲、健身的功能上,软件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服务项目单一,层次不高;

④社区养老在一些大中城市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独居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但费用较高,一些老人无法承受;社区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社区养老不能处理好盈利性与福利性的矛盾关系,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无法使社区养老得到顺利发展。

3.老年护理院的独特优势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配套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也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

随着经济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养老机构设施配置低,服务功能不全面无法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唯有老年护理院模式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高端化的需求。

老年护理院服务功能:

(1)提供日常起居、餐饮、医疗保健护理、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既能使老人感受到居家养老的生活氛围,又能享受社会化服务;

(2)按照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租住模式,满足不同收入的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3)综合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的优点,填充医疗、保健、护理功能。弥补了普通养老机构的缺陷,对老年人养老无疑是最优选择,尤其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极大便利。

(4)配备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开设各类课程如舞蹈、书法、乐器等,为老人继续学习提供便利,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仍能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4.老年护理院发展的政策建议

老年护理院是个具有集成功能的养老机构,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政府对这种新兴的企业模式积极的推广,在政策角度,宣传、引导角度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使烟台市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1)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护理院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护理院的建设当中;

(2)政府引导设立老年护理院的旗舰企业,形成养老市场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院功能齐备,收费趋向合理;

(3)政府应承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及上岗监督工作,保障护理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烟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烟台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老龄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通过对商洛养老服务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此为该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造成巨大压力。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需求与社会供给矛盾相当突出。

陕西省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老龄化程度(按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计算)达到12%。商洛的老龄化起步时间和达到老年型的时间均比全国、全省晚了4-5年,但发展速度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进入老年型后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年递增3%,而商洛则为4%,这就是说,商洛仅用了6年时间就走完了全国、全省10年的老龄化历程。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市总人口243万,60岁以上老人30.59万,占总人口的12.59%,65岁以上老人20.45万,占总人口的8.42%。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推动了商洛养老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商洛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推动商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养老机构、老年照料服务、老年旅游、老年保健康复、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等等。它既包括满足老年人的物资生活的需求,也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要求。这项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目的,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为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是集老年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理论基础

“代际伦理关系”理论,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养老职能正在逐渐被社会养老职能所取代,但在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这一过程,一是文化的因素,即传统孝道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二是现实的因素,即社会经济条件使完全由社会来承担养老职能的能力十分有限。代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对我国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是以社会共同责任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原本由政府单方面承担的社会养老服务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针对社会福利事业资金渠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民政部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设想,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过去,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在家庭内部得以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强烈且可以在家庭内、家族内就得到部分满足,但这三种需要往往是作为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补充。家庭户均人数的减少,一代户比重上升与二代户比重下降同时发生等家庭结构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表明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健康状况欠佳、高龄老化和空巢家庭等问题时,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型化结构家庭中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更不必提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了。家庭照顾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如果仍要维持原有水平或者提升至更高水平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向家庭之外寻求更多的支持就成为必然。

三、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商洛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逐步从单一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向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社区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

(1)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87家,床位5663张,其中光荣院1家,床位12张;县级中心敬老院1家,床位320张;乡镇敬老院79家,床位5050张;五保集中供养点6处,床位281张。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基本建成尚未正式投入运营以及已立项筹建的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2810张。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5家,床位数1600张;乡镇敬老院3家,床位450张;老年公寓4家,床位760张。到工程全部竣工时,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到847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将达到26.6张。

(2)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初步启动。依托部分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志愿者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如打扫室内卫生、拆洗被褥、洗衣、理发等简单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已在部分县(区)建立。商南、商州正在个别重点乡镇和城市社区筹备建设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试点。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探索。

(3)老年医疗保健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老年医院1家(市老干诊所),床位25张,商山老年公寓被陕西省确定为“爱心护理示范基地”,拥有护理床位50张。在市县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农村区域医院设立有老年专科门诊、老年专科病房的4家,老年专用病床86张。全市有老年护理床位161张,占老年人总数的0.5‰。全市农村共有乡卫生院159家,卫生服务中心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1690家。依托基层卫生组织普遍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健康检查。

(4)老年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市共有老年人协会1078个,会员11.9万人;老年学校3所,在校人数740人;乡镇老年活动站、健身广场72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城镇社区和农村老年活动室633个,农家书屋1452个,配送出版物价值2904万元,平均每个书屋有图书1600册;配送音响、锣鼓乐器、演出服装等价值1900万元;在城镇和重点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如商南县167个村(社区)中,已有100个建起了活动室,除省市投入外,县上累计投入150多万元为其配制了图书、音响、钟鼓乐器、服装和健身器材,并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和规章制度牌。

四、商洛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洛养老服务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商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养老服务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落后的水平,根本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1.养老机构需求。希望能多建立一些养老机构,同时降低养老院收费标准,增加养老床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卫生需求。希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各社区、各村都建立医疗点,方便老年人治病;适当减免老年人医疗费用;经常举办健康讲座。

3.养老金需求。希望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4.精神生活需求。希望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艺术中心,定期举办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些敬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从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机构发展两个角度考虑,从中发现以下问题:

1.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失衡。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04家,床位5007张,收养4682人,集中收养床位数仅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其中商南县有五保对象2504人,现有11所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院民222人,集中供养率仅有8.9%。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制约商洛养老服务业做大做强的首要原因。

2.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尽管商洛市下发的重要文件都提到了要重视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但很多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配套的政策。即使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例如,在养老服务机构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时,自来水和电力企业的效益谁来保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不配套。这种不配套会制约相关政策的落实,导致水电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打折扣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3.服务人员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高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目前,商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严重缺乏,现有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求。

4.群众接受程度低,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受传统的养老模式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专业养老机构,对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存在一些偏见。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看病难,养老机构没有匹配比较专业的医疗机构,给老年人看病带来很多不便。

五、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三个“结合”

(1)生活照料与心理慰藉相结合。发展养老产业不能仅局限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上,更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2)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法律和规划,充分发挥综合引导的职能与作用,为养老服务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养老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尤其是服务类别的行业,比如精神安慰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等等,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入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市级和各县区要各建成一处代养能力达百人以上的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机构,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

3.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养老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养老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商洛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文件,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章可循。老龄部门要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等,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4.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资金筹集多元化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经费投入机制,市财政、县区财政制定老龄事业专项经费预算标准,分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金融部门应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利率优惠。发展多元投资主体,改变政府投资模式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寻求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团体的社会捐助,使养老服务得到充分的财力支持。

六、结论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更离不开民间的广泛参与,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榆林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7).

[2]市、区统筹巧规划 社区服务人人夸――榆林市和榆阳区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开创社区助老服务新途径[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3]方世信,张兴国.对民办养老机构应当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6).

[4]宝鸡市渭滨区老年学学会农村调查组,冯玉良.农村经济大发展 老年人越活越幸福――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农村养老情况调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养老院年中总结范文6

老年抑郁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严重威胁其健康,本研究旨在了解养老院内老人抑郁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增进养老院老年人健康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4至5月九江市温馨养老院和九江市福利院中94位高龄老人,年龄75~98〔平均(82.6±6.2)〕岁,神志清楚,认知良好,能够配合调查。被调查者中丧偶61人,占64.89%;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的66人,占70.21%;入住原因中,因家庭照顾困难而入住养老机构的56人占59.57%,为安度晚年而选择养老机构的38人占40.43%。有抑郁症状的老人42人,占44.68%,其中轻度抑郁症状的33人占35.11%,中重度的9人,占9.57%。

1.2 研究工具

健康调查问卷(SF36):包括36个条目,生理健康评分(PCS)代表总的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MCS)代表总的心理健康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方面的功能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老年人抑郁量表(SDS):抑郁症状评定,计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 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入住原因、健康状况等。

1.3 方法

由九江学院护理学院2004级护理专科班学生经培训后担任调查员,采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对不能自行填写的,由调查员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F检验。

2 结果

2.1 影响抑郁状况单因素分析

抑郁评分在老年人疾病数、日常生活能力、入住原因、住院次数上有显著差异(P

2.2 生活质量评价

94位老年院老人不同抑郁水平在生活质量的PCS和MCS,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表1 94位老年院老人不同抑郁水平生活质量比

较(略)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九江市养老院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高于同年龄段的包头城市社区居民32.7%的检出率〔1〕和北京市老年人14.5%的检出率〔2〕。

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院较易发生的一种负性情绪。随着抑郁症状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在心理健康维度上影响更明显。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3〕相同。本研究未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抑郁加重的趋势,这与养老院老人大多数患病,身体状况普遍较差有关。因此,在护理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

养老院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丧偶,又身患多种疾病,易出现抑郁、焦虑、孤独感、寂寞感等心理问题。目前养老院虽然给予了老年人生活和身体上的照顾,但对于老人心理变化的重视不够。本研究发现,虽然养老院高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检出比例高,但无一例接受过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因而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在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的同时,理解和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善于观察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

养老院老年人缺乏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抑郁症的产生、概念、防治等并不了解,工作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对老年人有关疾病的产生、预防、不良行为的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加强用药及康复等健康教育,有条件的还可以为他们开设心理卫生讲座及进行个人咨询,以期老年人能通过接受外来信息和帮助,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评价自己,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适应养老院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承受能力。

理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密切相关,自理能力缺陷,会降低自我评价,产生抑郁症状〔4〕,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应遵循粗糙经验风险最小化(RERM)的自护原则,无论有无功能障碍,都应尽量依靠自身能力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以延缓衰老〔5〕。养老院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以及来自感情上的支持〔6〕。除养老院工作人员外,还应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关心、照顾和支持老年人,使他们在有心理困扰时有诉说的对象和场所,尤其让高龄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避免和降低负性情绪,激发其生活的信心,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处于良好状态现健康长寿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冬梅,付 云,金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4667.

2 刘宏军,孟 琛,汤 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5.

3 王 芳,谢 婧,施学忠.河南省居民精神抑郁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3.

4 吴 蓉,余跃生,陈海贞,等.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