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例6篇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1

过去,评价几乎公认是老师对孩子的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在孩子、家长眼中,也只有老师的评价才具有权威性。其实不然,只有老师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孩子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孩子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孩子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所以,多元评价是促进孩子进步的最好催化剂。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孩子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是一种被管理者、被评价的角色。而老师也几乎成了评价的唯一主体,孩子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尽管孩子或许对老师的评价持质疑或否定态度。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往往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多元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要关注孩子评价的主体地位,所以多元评价要包括教师评价、孩子自评和互评、孩子与教师互动评价,家长评价、社会人员评价等等,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让家长评价充分促进孩子学习的价值,这种评价不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这种评价下,孩子能及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发展,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所以,每个孩子,在某点缺失的同时,也会有他处的亮点。但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往往较多地关注孩子当时的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不是没有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所具有的没被我们关注的优点,所以我们不应该用一个统一尺度评价所有的孩子,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智能结构具有差异性。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记得有一次的语文课上,我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吸引了很多孩子,于是我让其中一孩子回答,可孩子的答案与问题并无相关,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发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我很快就找到他的这个闪光点,于是我表扬他:“很喜欢听你回答问题的声音,让我很愉悦,谢谢你!”虽然孩子意识到他答错了,可他还是很满足地坐下了,后来的日子,他发言特别踊跃,也加入了学校的广播员队伍,所以,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库,只要我们坚持去挖掘,就会发现他们的光彩,就能帮助他体现自身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孩子完善的有效途径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2

首先,评价之窗是发展性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和促进孩子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积极实施发展性评价,这是孩子活动评价改革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课改理念。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就是要求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通过不断收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孩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因此,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单凭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孩子贴上标签,就进行优劣之分,就认定幼儿的发展,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只有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我们方能对孩子活动的整体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评价”之窗是过程性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孩子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用过程性评价为导向不断改进孩子学习的过程,促进孩子发展。

凸现孩子活动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长在活动中要充分关注孩子的状态,从孩子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孩子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因此,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日常的行为表现以及分析这些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原因,抓住行为的实质,及时给予反馈,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制定《孩子每周行为评价表》有计划地记录、评价孩子的日常表现, 好的给予强化和鼓励,不理想的给予指导和矫正。通过对孩子的评价反馈交流再评价再反馈交流的过程,促使孩子不断改进和不断获得发展。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3

关键词:家园合作 观察 自主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51-01

F代教育评价强调的是诊断和改进功能。其根本目的是它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提供帮助,注重发现和识别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潜力关注其行为变化,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了依据,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幼儿发展。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评价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包括日常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均参与其中,如何统一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评价目标,调和评价上的分歧,在实践层面需要客观对待。

1 统一家园教育目标、与家长建立共同的幼儿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家长对独生子女幼儿保护过多,在教育方法上不合理,社会性发展的认识度不够造成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例如我们班欣欣,的母亲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父亲长期在外工作,给予不了这个孩子更多的父爱,她的母亲就以自己更多的宠爱来弥补缺失。欣欣在家享受着优等待遇,除了妈妈的话,听不得任何逆耳的批评。她在妈妈那里享受到了极尽奢华的礼遇,对老师的小红花、小笑脸不屑一顾。六一活动时,她没有得上奖品,放学后就吵着让妈妈买比老师还要好的奖品,很多时候,欣欣的妈妈总是抱着怕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响的目的,无限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在幼儿园里她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和小朋友游戏时,她每一次都要占有最有利的资源,经过几次教育后,效果并不理想,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她一起游戏。遇到问题时或者知道自己犯错时在妈妈面前自责地说,自己太不乖了。如此一来,欣欣妈妈就心软了,对老师建议的执行效果就大打折扣。

孩子是活泼的人,他们需要在生活的环境中成长,带孩子走出家庭的圈子,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在实际的生活中,教师没有能力对家长的每一个疑惑,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能及时洞察明了,因而造成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一致。有的家长主动沟通了,有的问题老师发现了,疑惑得到了解释,便消除了分歧。造成家园评价分歧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建立共同的幼儿教育观念才能够从一个方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普及到了班级的家长的手中,让《指南》引导的正确认识儿童及其发展,正确认识教育质量,正确认识儿童的学习等意图深入到家长的教育活动中: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全程参与,设置家长班主任日,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理解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归宿。让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在同一个目标的引领下,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2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建立多层次发展评价

面对不同个体的幼儿,在评价时不能仅仅依据固定的评价标准,对某一时刻发展所获得的信息对幼儿发展做出评价,根据幼儿的变化与发展不断调整评价行为。以观察和描述为主的评价需要教师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对儿童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根据观察需要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看见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需要,推进幼儿的发展,全面建构阶段发展的目标。

在日常的生活、游戏、学习活动中随机整合,通过观察记录追踪个体发展的目标,教师记录成长过程,产生对幼儿过程性的评价;通过每个主题的内容,结合《成长手册》进行一个阶段幼儿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但成长手册的评价是家园双方互动的,不仅仅老师对孩子这个主题的内容理解,还是这个阶段的各个活动的表现如何,家长也要对孩子遇到的问题、改善的方面、活动对孩子产生的效果等作出评价;通过每个学期的素质报告书,对一个学期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多层次化的发展评价,联合家园双方的优势,帮助教师和家长更了解评价的对象。

3 激发幼儿自我认知,发展幼儿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幼儿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自我评价指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力的判断。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评价和反观自己和他人,通过及时、有效地自我反观、评价,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1 有效促进幼儿自我评价的方法

首先,要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载体,诱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制作“每日之星” 的记录表,张贴在进步榜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给予评定,这是对同伴的关心和支持。以此调动他们发挥自主的观察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评价能力。通过创设活动,让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实践探索过程中内省、感受、体验、在评价中还伙伴评价、伙伴合作的快乐。

其次,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幼儿勇于进行自我评价。打破常规,让孩子无拘无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自我评价是能提高自我反省意识,加强自我督促管理能力。先给孩子自己一个机会,回顾评价自己的工作情况,在平心静气自我评价后,再听听他人意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扬长避短,逐步提高。

3.2 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注意事项

在日常操作中,尊重孩子的思想、人格,采用建议、协商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当有争议时,引导孩子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耐心倾听孩子的看法,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评价时所用的语言、或能真实、全面地评价,由此激励孩子更积极地投入活动。给孩子反思的机会,感受到大家的期待,进而转化为动力。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4

一、评价凸显儿童本位

(1)进行幼儿信息采集。幼儿信息采集很关键。学期初,尤其是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要进行了解,掌握孩子初步的发展状况。最常规的做法是进行家访,从孩子的爱好、生活、特殊关照之处三方面入手先设计表格,在家访时认真填写,这就是孩子目前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老师可根据这张表格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为阶段评价提供可对照的标准。

(2)制定幼儿成长套餐。也许看到“成长套餐”会有几许疑惑,评价跟此有何关联?其实,关系很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跟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那么在进行了幼儿信息采集之后,接下来要做得自然是分析孩子的“优、劣”势。教师要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目标,根据孩子的各自发展水平制定初步的培养套餐,如对语言表现力不是特别强、同时对较为内向的孩子,制定“课中倾听+课后练习”的培养模式。有了这样明确的培养策略,我们在进行评价时就有理有据。

二、评价凸显相机而动

(1)因人而评。鉴于光谱方案中对幼儿风格的分类,每个班级孩子的表现个性都不相同。有安静型的、创新型的、健谈型的、容易参加活动的、不容易参加活动的等等。我们在对孩子实施评价的时候,就要针对个性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成长套餐目标,做到因人而评。曾遇到过这样一种小朋友,在小班阶段就已是超胖儿,集体活动中反应总是慢人一拍。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对他是不公平的。对他我们就用了“夸大”化评价手段,为他制作了一本“记功本”,在这个“记功本”上记录了他每天的点滴进步。也许有的表现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可对于他来说则是最大的进步。在“记功本”不断丰富下,该孩子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原本上课不愿举起的小手也慢慢举起来了,原本在集体面前不愿讲话的小嘴,也慢慢用较为连贯的语句在伙伴面前念儿歌了……

(2)因“段”而评。这里的“段”是指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会把评价的方法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幼儿学习的不同时段施行,以促进预定行为目标的达成。孩子发展良好与否,不仅仅看他在课堂的积极与否,亦或是看他会背多少儿歌、会讲多少故事,我们更关注幼儿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纵向发展,依据不同阶段评价的不同类型,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这是最关键的。由此我们采用非正式观察、非正式收集、幼儿作品样本分析等技术,为孩子制作了《幼儿成长手册》,在这本手册里,从期初、期中、期末不同阶段,搜集孩子的资料,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有的《幼儿成长册》里以孩子的作品为多(每幅作品都有老师的点评)、有的则以活动照片为多(每张照片都有老师、家长的文字评价)、有的则以教师的跟踪观察为主等等。《幼儿成长手册》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足迹,家长通过阅览该手册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让每位孩子在不同时期,闪现不同光芒。依据不同的评价技巧,让孩子们在极具“个性”的评价中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实现幼儿评价的切实有效性。

三、评价凸显长远飞跃

(1)重孩子的综合表现。期末,我们会对幼儿采用测试性评价方法,但不是仅仅根据孩子讲一个故事或做一道题目就判定结果。我们会根据学科的不同、多维度的不同而定。如我们在期末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测评时,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儿歌、故事、看图讲述、倾听理解,每个项目分不同等次,最后综合评价。再如数学测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有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有以口头描述的形式等。最后教师结合孩子的表现给出综合成绩。

(2)重孩子的常态表现。虽然期末对孩子采取测试的评价手段,但我们不以分数论英雄,我们更重视常态下孩子的表现。每学期,会通过观察幼儿课中表现、通过观摩区域活动中孩子表现等记录下孩子的常态表现,为日后的评价,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质化评价,能较全面地反映儿童发展状况,也能更真实、深入地针对每个儿童做出适宜的教育建议。这种重常态表现的评价推动了幼儿情感、意志、品质的养成。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 问题的提出 实施效果分析 问题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2-02

小学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终结性评价,成绩往往是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多元智慧潜能的开发。

教师们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入认识,以及主动的反思与实践,为学校教育教学充入了新鲜的气息,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学习成绩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已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并且已经根深蒂固,如何才能改变学生对评价的认识,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呢?

一、开展课堂综合性评价,培养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品德与社会》在孩子和家长看来无足轻重,但是课程作为学校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其评价的作用更加重要,评价的内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

1.不同侧面激励语言的及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需要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态度,针对孩子们表现告诉学生,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而不是简单的说对与错,甚至没有反馈。

2.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过程评价。例如某些课堂采取的评价表方式。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S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在每阶段的小结时,评价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表现,分为给以赞赏性评价,肯定性评价,鼓励性评价。

?S学生自评:在一节课的总结环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上的表现和评价量规填图个人表现记录。

?S小组长评价:小组长根据组员的整体表现,给予组员客观公正的评价。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处理、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度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展示自我的成果评价。我发现一些特长生在课堂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寻契机,在很多课堂上给与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与班主任建立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作为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综合性评价是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肯定,在多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而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从而,有助于孩子们逐渐转变旧有的评价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逐渐学会正确而客观的自我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总认为只是班主任的学业评语,因而学科教师的淡化,削弱了教育评价的作用。教师综合性评价方式教育思想统一认识,能够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作为科任教师,我主动地与班主任建立密切的联系,将自己的学科活动和对学生的评价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并且寻求班主任的建议对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修改,了解个别孩子的特点以及家长的情况,为其设置特殊的评价内容,给予适当的评价语言,并且班主任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评价中,将品社课的评价内容纳入班级德育评价,班主任也根据科任课教师的意见来全面评价学生,有助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认可。

三、转变家长的评价意识,形成有效的家庭教育基础。

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十分必要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知道孩子成长与进步,使家长知道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是需要被肯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不是要他们一定成为谁一样的人。

我们通过家长会不断宣传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教育功能,以及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短信平台和电话联系,及时传送孩子变化的信息,逐渐淡化家长对分数的过分关注,让家长们感受到充满自信的学习生活能够极大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与帮助是孩子逐渐走上健康道路的基础。我还结合孩子特点进行各种比赛,发挥孩子们的特长,使他们在不同层面获得成功,进行隆重的颁奖活动,这引起了学生及家长的极大重视,家长对孩子综合评价的关心是我们的最大收获。

教育教学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与配合,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在倡导综合素质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当主动携手家长共同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的实践与思考,也感觉到了教学中这种评价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侧重点,教学中教师及时评价语言的科学性、学生互评的可靠性的把握,总结评价的提升是否到位,评价统计时如何节约时间,作为品社学科的教师,需要广泛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完善教学。深刻反思后也要懂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光是为了上好课,完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要看到我们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是否为了孩子进入社会做铺垫,那么更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将会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3]劳凯声:《中国教师》,中国教师杂志社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6

近年来,我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评价的多元化功能,充分利用幼儿成长档案体现幼儿的自我成长。

一、多角度建立幼儿个体发展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点滴

孩子的“档案”就是孩子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并记录了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它既记录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又搜集了幼儿的典型作品,还包括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我将成长档案分成了以下几部分:

1.我的写真。收集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长、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

2.点点滴滴。通过一些个性化资料,反映幼儿的喜好、认知发展、智力发展。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究活动等。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与协商的活动等可以代表幼儿的社会性和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3.幼儿观察记录。记录孩子取得的进步以及孩子在日常活动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

4.我的作品。收集孩子日常活动中的各种作品,有照片,有实物。如把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用积木、积塑等操作材料来拼插的作品进行拍照,使幼儿、家长及老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比较。

这些内容有的由家长提供,有的来源于老师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全面记录孩子在园与在家的生活,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的描述,也有照片的体现。既有老师的记录,也有家长的反馈,更有孩子发自内心的稚嫩表达,体现了记录形式的多样性。在成长档案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共同参与,提高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家长投向孩子的目光更多了,并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的真正含义。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多以鼓励的语言,共同关注、凸显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从中挖掘出每一个幼儿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的异同。

二、多平台聚焦幼儿个体发展档案,发挥评价多元功能

幼儿的自我认知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往和共同活动中获得发展,而幼儿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又体现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中,同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在成长档案的建立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并尝试进行自我评价。

从“单一”到“多元”,评价的主体进行了革新,使评价更为多角度,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成长轨迹,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实施幼儿成长档案中,我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展开评价。

1.展示性评价。我们展示孩子们平时的活动、各种难忘的瞬间,在档案中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如:照片的收集、作品的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记录、调查的结果等均是幼儿自己在活动中的资料。

2.激励性评价。在展示的同时,教师剔除消极的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和缺点,将评价的目光聚焦于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特长与成就。通过让幼儿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使幼儿得到无形的激励,发展其积极的自我意识。如: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记录幼儿自己比较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时的态度等。

3.调节性评价。在评价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参与评价活动,在自然的、真实的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如:在成长档案中收集的资料都是幼儿自己参与并提供的材料,幼儿可以通过以前与现在的材料比较发现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从而认识并思考自己的行为。

4.导向性评价。评价不再是从个别典型的活动中获得,而是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和积累,全面地评价幼儿的发展,使成长档案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我们整合多方资源,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老师评价为主,幼儿自评为辅,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从幼儿自我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照片、作品、家长老师孩子对其的描述,发挥着评价多元性的功能,引导幼儿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如:在“我的作品”一栏中,呈现着幼儿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作品、调查表、记录表、照片,通过翻阅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变化,回顾活动过程,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在“点点滴滴”中家长、老师可以向其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其悟出失败、享受成功;在“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评价自己在各项活动及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培养幼儿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