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总结范例

家长会总结

家长会总结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策略

家园共育工作就是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所开展的教育,其主要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幼儿的成长。在这样的教育工作中,家长要和教师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关注幼儿在动态方面的变化、理解幼儿在性格上的主要特点,以便能够全面地发掘幼儿身上的潜力,保证幼儿能够度过一个健康且快乐的童年。幼儿园方面承担了大部分的任务,不仅需要细心地照顾幼儿,还要教导幼儿,并传授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常识,在寓教于乐给予幼儿欢乐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这样看来,虽然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影响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但是幼儿教师却没有办法时刻地陪伴在幼儿身边,因此,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意义

(一)能够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和范围

家园共育的提出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有了新的拓展功能,基于家园共育的发展,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思维的突破,也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的普及发展。在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此做出提升,也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的普及以及发展,借此完成后续幼儿教育的多方面探索,整体创新幼儿教育活动,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路径,也实现后续对于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总结,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认识警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警察的警种,随后引导幼儿对其进行参观,让幼儿认识特警人员、派出所、交警大队等,借此实现幼儿思维的突破,也完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按照幼儿教育的内容,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够用简单的话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拓宽了后续的幼儿教育空间以及思维内容,让幼儿教育模式真正得到了优化。面对幼儿目前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在多样化家园共育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幼儿教育内容的拓展以及延伸。

(二)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

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其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往往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家园共育的发展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完善的成长空间,也保证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普及与发展方案的提出。这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成长,让家园共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幼儿也会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针对家园共育发展方案的分析,要让幼儿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体验。例如,可以在幼儿园内展开家长助教活动,为幼儿提供成长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从事不同行业的家长感受到学习乐趣。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效率,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部分家长受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观念的影响,教育理念也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出现了一定的偏离。所以,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可以为家长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培养幼儿的交流平台,让家长能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以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过去家长最重视的是幼儿识了几个汉字,能算几个数学题,重视幼儿的智力方面的培养,在组织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之后,家长的培养理念会有所转变,更加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能够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长投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加趣味化的体验。家园共育也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家园共育方案给幼儿提供新的成长空间,保证幼儿思维的突破,同时针对家园共育内容的融合性对其做出有效的分析。这能够连接起家庭与幼儿园,将两方面的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在活动准备和实际拓展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家长在活动中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要认识到活动举办的目的以及其发展的功能,而类似活动的展开也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家长这类活动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会愿意与教师进行分析。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要真正提升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促使其完成观念转变,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增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理解和支持、联系和沟通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紧密,双方也有了更多认识对方的机会。家长能明白教师的付出,会心存感谢,主动配合;教师也学会理解家长,尽最大的力量满足家长的相关需求。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

幼儿教育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与合作的基本原则,争取家长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并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协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重点应该在于充分地利用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开展家园交流和协作共育,突破家园合作中教师和家长在地位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方面的禁锢。教育幼儿并非幼儿教师单方面的任务,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协助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刻关心幼儿的发展状况,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搜集活动素材,督促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

教师要科学地策划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家长的指导和陪伴下共同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家长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切实提升幼儿的整体学习质量。从以往的幼儿教育经验中可以看出,类似家长和幼儿共同开展的活动可以大幅度增加家长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与此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让幼儿教师了解到幼儿在家中的实际表现,以此增加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家长辅助幼儿搜集相关的活动素材,以此为学习或者游戏做准备。首先,教师要告诉幼儿活动的主体思想,如“剪窗花”这一活动,并在完成活动后引导幼儿使用自己的作品来装饰教室,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家长为幼儿搜集有关窗花的样式并将其作为活动的素材,这样的过程就是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为家长和幼儿规划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活动所需要的素材,以督促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利用这样的方式为家庭和幼儿园搭建一座合作和沟通的桥梁,并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映幼儿的情况

家长会也是幼儿教师建立和家长之间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既便于教师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幼儿的状况,也便于教师听取家长的看法与意见,从而制订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而通过家长会,教师也能够及时向家长传递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观点,从而引导其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家长,并使家长更加明白,第一步需要掌握的是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在家长会上,除了有教师发言的部分外,也要引导家长畅所欲言,分享自身的教育经历,也可提倡与家长私下交流,一起讨论育儿心得。在家长会结束之后,教师也可做一些简短的总结,以供家长共同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儿园的家长会上不但要注重于幼儿的学业,还要指出幼儿在园内的日常表现,使家长认识到幼儿不在家时的另一面,对幼儿有一个更全面、详细的了解。又或者是进行育儿经历的分享,一方面,教师要给家长讲述有效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长的理解,使家长认识到与幼儿交流的基本原则以及怎样引导幼儿正确发展。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家长发言,可以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所听闻的教育案例,让家长会有一种比较活泼的气氛,并非仅靠教师一人在说话。通过定时举行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幼儿的状况,在家长内部做好沟通,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举办亲子主题活动

要想切实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开展亲子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幼儿园所举行的亲子活动在内容上可以是让家长和幼儿一同读一本书、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起唱一首歌、一起画一幅画、一起做一个玩具、一起讲一个小故事、一起做游戏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要积极地参与,并和幼儿开展密切的互动,以此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且快乐亲切的成长氛围。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之前,教师可以举办类似的亲子活动,并让家长带着幼儿一起参加。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幼儿准备好歌舞或者其他类别的节目,并将其作为暖场活动,让家长能够看见幼儿的成长和无限的潜能,从而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请一些教育专家或者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到亲子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成长进行专业的讲解,并为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并针对幼儿的教育问题进行现场交流,积极鼓励家长与幼儿开展互动。利用这类亲子活动,不仅能够获得家长方面的配合与理解,还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于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向往与热情。

三、结语

家长会总结范文2

进一步明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神圣社会职责,极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热爱孩子,培养教育子女,充分认识到子女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因此,教育子女既是自己的职责,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办事。家庭处在教育子女的第一线,必须了解教育是科学,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每个家长除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明确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等,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经常了解子女们所在园、校情况和子女在园、校的表现。家长应多抽时间到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怎样教,孩子怎样学,全面掌握子女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注意总结和交流家、校教育相结合的经验。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说建国以来的家庭教育实践是现实的家、校教育结合经验的主要部分,是千千万万家长心血的结晶,是千千万万的家长为建设四化,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广大家长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家长们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继续作出共同的努力。

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

1.“家访”

这通常是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家长分别进行的访问,通过这样的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他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叮嘱家长不能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工作,使得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他的,因而易于接受教育。教师家访是,家长要细心倾听教师的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也要如实告诉老师。家长对教师的来访,要热情接待,无论职务大小、地位多高都要抽出时间,热情接待教师来访。

2.“校访”“师访”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主动进行“校访”“师访”,即家长访问学校,访问老师,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下面向家长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书信往来,定期不定期的由孩子带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这是正常现象,是对他的关心和信任;直接和教师面谈、交换具体意见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参加,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家长和学校教育配合,同时也益于孩子的社交成熟;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特殊联系,家长针对特殊的具体问题和老师直接取得联系,以期谋求妥善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如孩子在家里有异常表现、发生不轨行为、学习不努力、好习惯被破坏、成绩下降等,家长要处处留意,抓住孩子在事态变化中的思想、情感波动及时和老师联系,才有助于做好孩子的工作,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召集家长会议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方式

家长会通常是在学期的开始或期中、期末进行,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般情况,介绍学校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及听取家长对办学的意见。家长会开得好,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可以使整个社会重视教育。

家长会总结范文3

关键词:深度融合;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影响因素

高中生具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上处于青春期的末尾,性格上容易躁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其整个学习生涯产生影响。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学校教育对其影响深远。除了学校,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的第二大因素。因此,学校与家庭开展深度合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良好成长环境。

一、家校深度融合的内涵研究

当前的教育理念涉及家校合作内容,追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学校对家校合作的内涵认识不深,缺乏相应的实践意识,导致家校合作的开展仅处于一个比较浅的层次,具体的实践内容以开展家长会的形式为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家校合作强调的是一个整体,其具体内容应包括家校合作制定的学习计划、家校合作监督评价体系、家长和教师的关系等内容。只有将这些内容真正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家校合作机制行之有效。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开展家校合作同样重要。地理学科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单靠学校教育,学生仅能学到理论性的知识,缺乏相应的地理实践,无法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开展地理学科的家校合作需要地理教师与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将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学习辅导活动托付于家长,让家长成为地理教师重要的合作教学伙伴,一起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地理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开展家校合作需要地理教师付出一定的资金、时间、精力来和家长积极沟通[1],以便双方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从目前来看,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手段包括召开家长会、地理教师定期走访、组织家长委员会及校讯通等。但这些手段较简单,效果不明显。在地理学科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地理教师还承担着促使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这不是地理教师能单方面解决的,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基本为零。家长认为自己交了学费后,孩子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由学校教师负责。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偶尔会给予一些简单的指导,如督促孩子积极写作业、多看书等,而在孩子的心理、思维及性格发展等方面缺乏教育意识。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如孩子高,根本教育不了孩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孩子的性格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均与家长有直接联系。因此,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必须发挥作用。

二、高中地理学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缺乏合作意识。家长对教育有三种错误的认识:第一,家长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第二,家长简单地认为家校合作就是积极配合教师开家长会,督促孩子写作业;第三,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正是这三种错误思想,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展开。不少家长表示,参加家长会是自己和学校沟通的唯一方式,即使平时有和教师沟通的意识,但缺乏相应的途径,还害怕耽误教师的时间,也就放弃了这种想法。时间一长,家校合作意识就彻底消失了。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家长参加过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有每年两次的家长会,参加的目的也只是看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平时是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的。家长在潜意识中认为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重要?该怎么做?家长对此一知半解。

(二)家校合作流于形式。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主观上是能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的[2],在教育初期也会和家长积极沟通。但时间一长,许多家长无法参与家校合作,甚至部分家长连次数有限的家长会都难以参加,就严重打击了教师推动家校合作的信心,消磨了热情与积极性,导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他们迫于学校的压力不得不召开家长会,将家长和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变成了汇报学生成绩的工作任务。研究发现,我国的家校合作活动开展较随意,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就以最常见的家长会来讲,家长会的召开和学校有直接联系,但学校没有安排固定的内容、时间、次数和方式,完全是临时安排。这也说明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只有当学生的表现不佳时,才会主动与家长沟通。除了家长会之外,家校合作的其他活动几乎为零。

(三)家校合作缺乏持久性。大部分教师在任课初始阶段都会有和家长积极沟通的意识,但家校合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且家长的配合度较差,导致教师缺乏连续开展家校合作的动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都认为学校是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场所,但家长每次来学校都比较麻烦,这是家校合作效果较差的原因。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家校合作的场所不仅是学校。以地理学科为例,地理教师可让家长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出去转转,领略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听从教师的意见,带孩子去野外游玩,放松心情——这同样是家校合作的真实写照。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内涵。

(四)家校合作缺乏平等互动。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家长比较被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只能遵从。教师习惯了这种优越感,家长也习惯了这种服从感,双方无法实现心灵和思想上的有效交流。例如,在家长会上,教师除了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之外,还会灌输一些较宽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听了一头雾水,没办法和教师互动、交流。时间一长,家长和教师都会认为家校合作就是一个报告会,家长无法从家校合作中有所收获。

(五)家校合作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现阶段的家校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仅有家长会、校讯通等,沟通内容也只是学生的成绩,这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正是由于这种内容单一的沟通、交流,家长只知道要教导孩子积极学习,很容易忽略对孩子情绪、心理及社会交往经验等方面的引导。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面对高考的压力,家长们关心的往往只是成绩,开展家校活动的目的也成了了解孩子的成绩。在孩子成绩下滑后,家长的表现通常较积极,但探讨的主要内容还是如何提高成绩。这种单一的家校合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表明家校合作尚处于较浅层次。

三、地理学科的家校深度融合策略

(一)构建地理学科的家校合作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育工作落实的前提。想要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教师就要从评价体系入手。家校合作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的内涵是制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制度,以便各种地理教学活动能从学校传达到家庭,在家庭和学校双方的监督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家长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能有效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热情,让家长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的融合评价体系转变,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家长可以听课,对教师的授课风格、授课内容提出建议。又如,绝大部分家长都会使用网络,教师就可以构建网络平台、组建QQ群等,每周定期召开网络家长会议,让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线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家长的主动性,让家长说一说自己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或其他家长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为了提高网络家长会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为讨论内容添加一个主题,让家长必须围绕主题发言。在期末评价环节,教师可向每一位家长发一张评价表,让其填写本学期对教师及学生的看法,从而形成一个全面性评价。

(二)由家长代替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学科极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地理研学活动,能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因此,教师应与家长深度合作,让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学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地理实践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如实填写。开学之后,教师回收调查表,检测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增加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代替教师完成了部分教学任务,缓解了教师的压力。同时,家长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请家长利用五一假期,带孩子去海边、河流等地游玩,观察当地的自然地貌,包括岩石种类、形状、颜色、数量及分布情况等。通过走访及上网查资料的方式调查当地的气候,分析当地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否和气候有一定的关系。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调查报告作业。报告内容涉及地点、时间、当地气候、自然环境、生物种类组成等一系列内容。通过角色变换,家长代行教师的职责,既保证孩子的安全,又督促孩子按时完成报告内容,将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思维,增加其与大自然的交流,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和自然情怀。在学校与家庭的深度合作中,家长可以代替教师有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增加与孩子、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增进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形成主动配合教师工作的意识。

(三)制定家校合作计划表并落实相关工作。为了促进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可以率先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一份家校合作的计划表。表中内容要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可邀请家长共同商议和制定学校的管理制度,由家长不定时检查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第二个月,家长和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学生是否完全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共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第三个月,学校邀请家长参与校运动会,和孩子共同参与各个运动项目,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第四个月,学校已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动员大会,并鼓励事业有成的家长分享自己成功的事例,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和经验。在考试结束后,学校要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对学生和教师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详细的家校合作计划表格,家庭与学校的各项合作能落实到位,有效促进家校的深度合作。

四、结论

想要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转变传统思想。学校和家庭不可分离。只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各项合作活动落实到位,制定各种深入融合的工作计划。对某些实践类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代行职责,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加深二者的相互了解。最后,家长和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冯琬清.普通高中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基于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视角[D].合肥师范学院,2016.

家长会总结范文4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对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导示范作用;通过班主任每月例会,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义庄协作区一等奖获得者费宝芬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争取好成绩。

3、关心新上岗班主任。

本学期,学校新进了四名新班主任,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教育经验,我们将组织互帮组帮助新班主任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推荐她们参加岗位培训,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落实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培养。

1、为配合市“市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开评,本学期,我们将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相关细则,各班主任对照要求,逐条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努力落实到位。

2、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坚持原有的每日一查的“三项常规管理”,下发评比细则,组织大队委员、服务队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检查,确保常态下的校园面貌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坚持各项常规抽查,晨会每月至少抽查二次;班队每月至少抽查一次;卫生每月安排一次大扫除,每月抽查1至2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强化午餐管理要求,重申午餐管理细则,每周抽查一次,每班要通过餐桌小组之间的评比来切实提高就餐纪律与就餐情况。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学生活动区域,重申“行走”规则,杜绝教学楼区的追逐、打闹、狂奔现象。

根据每月的检查、抽查情况评比每月的文明班集体,并及时反馈每月的评比情况,督促文明行动落到实处,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办好“聚沙少年宫”,迎接苏州市现场检查。

(三)深化“孝爱”特色教育,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继续深化“孝爱”教育,结合相关的节日“教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践行“孝爱”,培养学生的“孝爱”意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每班评比班级的“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评比校“十佳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结合庆元旦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及表彰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前来观摩活动,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每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丰富少先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们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强化传统节日的教育。结合“建队日”,在一年级发展一批新的少先队员并作好相关队知识的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和经典诗文诵读赛”。

2、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德育课程,增强德育的科学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每两周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及时反映学校德育活动的动态;以五、六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每周以班为单位播出一期广播节目,期末进行评比。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富有教育意义。

3、各班更换“雏鹰争章”板面,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进行争章活动,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争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倡导小班长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对值周班长的值日进行指导和总结。校大队部每月举行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跟踪跟班小干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健全。

(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校省级子课题《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师生沟通交流,把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做到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做好离异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六)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强。针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一、四、五年级家长会,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到校为家长作专题讲座。继续出好校刊《家教通讯》,鼓励广大辅导员老师用好网上家教平台(家校路路通),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2、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新一届家教委员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宣讲相关法制知识,加强与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条线、正副班主任会议。

3、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九月:主题: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1、正常教育秩序,各班认真组织学习《梅小学生一日常规》

强化就餐、课间纪律教育,做到“静”。

2、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班级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

3、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九月份先进班集体。

5、“百名教师走千家”集体家访活动

十月:主题:童心向党争当四好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孝爱活动:慰问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

3、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决赛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月份先进班集体。

十一月:主题:积极寻访努力学习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召开三、五年级家长会。

3、邀请交警叔叔来校作交通安全讲座。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一月份先进班集体。

6、各班推荐“孝爱之星”“孝爱家庭”

十二月:主题:我爱运动我会锻炼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庆元旦“孝爱”表彰活动。

3、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二月份先进班集体。

一月:主题:回顾总结迎接寒假

1、组织学生复习备考,上交(传)各种材料;

2、召开家教委员会。

家长会总结范文5

1.1德育评价理想化

整个德育教学偏重智育而非德育,评价偏重理论而非实践,高分低能成了社会存在的一个畸形现象。甚至在进入大学评价保研学生的时候,成绩拔尖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也不如成绩中上的学生。

1.2德育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中学的德育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很难系统地组织调动校内所有的管理人员。在协调各个德育管理体制机构,机构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3学生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主体

地位还未得到体现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自我为主体进行授课,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还未得到体现。

2中学德育管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2.1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是最有效的德育方法,首先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以便能够进一步体察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管理教育的方式,向学生的父母汇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状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教师方式存在问题的家长,适当引导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避免家庭暴力,改善学生的家庭德育环境。其次要定期开家长会,最好是在段考之后,不仅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总结半个学期以来学生总体的学习状况,表扬进步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教育,使家长充分重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还能加强各个家长对德育管理方法的交流,反思自己在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学习更优良的德育管理办法。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社会德育氛围的营造也不可小觑,因此要加强德育的宣传工作,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活动,营造一个德育氛围浓厚,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

2.2校外德育配合策略

一直以来,校外人员是不能够进入校园课堂的,许多教师忽略了教材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现有的教材内容,将把教材讲解透彻视为教学成功的标准。但是这样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比如在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的时候,教师会从教材内容入手,有板有眼地讲解乐于助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上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在记忆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很牵强,因为整个国家文明的建设和自己生活的距离似乎很遥远。

实际上,乐于助人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助人的一方想的并不是民族大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甚至不求回报。教师过于脱离社会实际的说教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要加强校外德育管理。首先社区委员会要结合社区内部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德育宣传工作。可以在社区周围拉条幅,贴宣传海报或者在社区宣传栏内进行宣传。社区还可以开展征文主题为敬老爱老的征文活动或者演讲竞赛,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起到宣传德育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德育渠道,还可以公开征集支教志愿者,成立社区服务社,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还可以邀请社区内部的道德模范进行演讲,公开表彰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2.3建立网络德育管理平台

除了实地宣传之外,还要加强网上的德育宣传管理工作,建设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远远超过实地宣传。几乎每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除了可以在公共网站上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德育管理网站进行宣传教育。招募宣传和网站维护人员,每周定期报道好人好事,写有关道德教育的文章。还可以设立网上交流群,例如在救治自闭症儿童的时候,自闭症家庭的家长就自发成立了自闭症救助群,成功地通过宣传引起人们对自闭症的关注。

3结束语

家长会总结范文6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2]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253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3]254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三、结语

家长会总结范文7

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幼儿园常见的是教师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个别交谈。自然,还有很多零交流的现象。其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较为局限。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集中于幼儿在园的吃、喝、睡等情况,少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伙伴、肢体冲突等。似乎教师能告知给家长的就是这些事务性工作,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在园的饮食、安全等问题。这样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既体现不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特性,也无法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支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幼儿园的内部事务甚至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认清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厘定家长工作的内容,是幼儿教师取得专业化地位的途径之一。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四、结语

家长会总结范文8

1.从角色体验中感悟道理

角色体验,感悟道理,就是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德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扮演相对的角色,让他们体验角色不易,感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如针对学生讥笑残疾人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聋哑人、盲人、肢体有残疾的人等,做各种正常人所做的极平常的动作或事情。在学生亲身体验、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让他们判断那些讥笑行为是否正确。实践证明,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德育没有体验不行。

2.从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

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实践活动必须开展得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一切皆空谈。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的氛围,从意志上渗透作为将来职业人的理念,使学生时刻想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从而按照职业人的标准规范自己,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从身边的清洁卫生做起,然后到公共场合清理垃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切实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总之,遵循学生的身心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好实践活动就能迸发出德育的火花。

二、切实利用好家庭教育,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可以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广泛发动宣传,让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让家长学会育人,能够育人,能够育好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设备、家访、班级会诊会等方式,把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效果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反馈信息,实现家校携手、共育新人的目标。

2.强化培训,让家长掌握德育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校迅通、家长会现身说法等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不同德育教育方法。利用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论灌输型,善于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加深孩子对道德的理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身体力行型,正确的行为引导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必须随时随地起榜样、表率作用。通过亲历亲为,孩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模仿。身传言教型,边讲解边示范,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到传授教育作用,使孩子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直观感受,并依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