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春的作文范例6篇

有关青春的作文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1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粉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燃烧的激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涌流。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点击发音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点击发音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sixty more than a bo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点击发音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by deserting our ideals.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年方二十有之,六十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Years may wrinkle 点击发音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点击发音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Whether sixty or sixteen,but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点击发音 of wonder,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点击发音, so long are you young.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线追求,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青春文学类图书;崛起原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98-2.5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呈现出各类图书零售整体下滑的迹象,青春文学类图书虽然略有下跌,但从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出,以郭敬明、安意如、落落等年轻作品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在文学图书市场上逆风飞扬,表现得格外耀眼,因为有这些或浪漫、或激扬、或时尚、或奇幻的青春阅读相伴,这个“寒冬”将不再寒冷和漫长。可以说,青春文学读物已经并将继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我国文学图书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细分图书领域。

从郭敬明的《幻城》、韩寒的《三重门》、春树的《北京娃娃》等掀起了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热潮后,青春文学类图书一直是图书市场的热点和亮点,在数量庞大的青少年读者群的拥护下,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作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销售奇迹。近几年,走近书店的畅销书柜,总有几本标志性的青春文学图书吸引人们眼球。查看一下畅销书排行榜,这类图书的优良成绩可能让不少人惊讶,青春文学图书的热销日益受到出版界关注。本文从青春文学类图书的定义、崛起的原因、引发出版市场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促进这一特色类型图书的健康发展。

一、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界定及特点

青春文学类图书是指适合青少年读者群阅读的作品,大多表现青少年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对青春的反叛、对爱情的困惑等,但已不单纯是对花季雨季的书写,从网络上脱颖而出的新一类的青春文学类图书夹杂着爱情、奇幻、武侠、漫画、网络等流行元素。

多数此类图书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和结构简单,或是纯情浪漫的校园爱情故事,或是天马行空的虚构魔幻故事,这类图书大多封面相似,内容情节上也多有重复,虽不被主流的文学界认可,但却出乎意料地得到读者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北京的一个图书研究所在2003-2004年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大概的情形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占文学类市场的10%,而中国青春文学类作品加上引进的少量日韩的类似青春写作的作品也占到文学市场的10%。

二、青春文学崛起的原因

(一)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

80后作家郭敬明等的读者主要是高中生、大学生,而90后作家如郭妮的读者基本上是12岁到18岁的女中学生,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8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把读者市场降到了十六七岁,而现在的郭妮、明晓溪则把读者的年龄降到了12岁到16岁,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新概念”也应运而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春。

(二)青春文学类图书适应了广大学生读者的需要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作者主要是学生,这些人的文字清新活泼,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比如,郭敬明在写到那些痞顽的人喜欢夜晚时,他的作品就这样表达:“一到晚上精神好得跟贼似的,一双眼睛亮得连狼见了都怕。”这样的生活画面和这样的文字表达,是比那些一本正经和煞有介事的作品,更能满足青少年反观自身的需要和情感发泄的需求,他的作品的吸引力和这种有活力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方面正是我们传统文学不能够为现在的学生读者所提供的,这是我们文坛的欠缺所在。我们的文坛只有“儿童文学”,而那是针对低龄儿童读者服务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这一块,实在是没有相对应的,而郭敬明他们,正是提供了这种需要,因而在当下的写作与阅读关系中,与学生读者达到了一种供需的平衡与彼此的互动。所以,即使喜欢不喜欢郭敬明他们,阅读不阅读郭敬明他们,关系并不大,有广大学生读者作后盾,他们的作品照样畅销。

(三)优秀运作团队的策划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竞争不亚于日用消费品、房地产、汽车业的竞争,基于生存的第一要义,出版界联合神通广大的媒体一道策划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商品推销的方式也自然地发展到原本就带有浓郁的商业气息的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在推销青春文学作品的五花八门的广告中,青春文学作者俨然被包装、打造为各具市场诱惑力的青春文学明星,在文学的名义下,一个造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被出版界、媒体与青春文学作者一道操练下去。在这场造星工程中,出版社的生存处境与自身定位使得它率先成为青春文学明星生产的第一资助大户。各家出版社为了在第一时间抢占青春文学市场的制高点,通常宁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出资培育自己的青春文学明星代言人。春风文艺出版社以明星组阁的造星工程率先登陆潮头。虽然它的资金并不雄厚,但投资眼光却很有判断力。这部分地体现在春风文艺出版社与青春文学作者郭敬明的持续性合作关系中。尽管郭敬明在2004年被许多负面影响所包围,但2005年的春风出版社不仅不改初衷地力挺郭敬明,而且为他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提供了更大的自,“春风”一如既往地支持郭敬明的主要动因是春风格外珍惜并在意于自己苦心打造的郭敬明作为“青春文学掌门人”的金字招牌。依照出版界投资的长线眼光,“春风”请郭敬明作为青春文学产品的推广大使、《岛》书系的主编,不仅可以继续与郭敬明一道双赢地分有《1995-2005夏至未至》和系列丛书《岛》带来的商业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郭敬明的作家、音乐人、图书总监的三栖巨星风采招募新的明星推销员。譬如,春风出版社年初在图书市场上力推的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的作者落落的就是在巨星郭敬明的发现中脱颖而出的新星。

三、青春文学类图书存在的问题

(一)跟风出版导致出版泡沫

作为中国书业最重要的风向标,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在金融危机和书市不景气的担忧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正在投身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希望从这个大盘子里分一杯羹。一贯炮制青春文学畅销书的万榕公司,则在路金波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口出“狂言”,称要在2009年年底“做国内文学出版的老大”。王牌畅销书策划人金丽红公开宣称,由郭敬明领衔的青春文学板块将是其出版社2009年“最坚固、最有保障的一块”。连著名的学术老店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也开始走年轻路线。

由于进入青春文学的门槛较低,市场准入的要求不高,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商瞄准了这块“大蛋糕”,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财力来抢占市场,甚至一些成名的作家也开始转型写青春小说。比如,小妮子随着《恶魔之吻》横空出世后,无论是各种图书订货会,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还是各个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且奇怪的现象:从正宗的“小妮子”到仅一字之差的“小妮儿”、“妮子”、“小妮”,从小妮子首创的《G小调进行曲》到混淆视听的《D小调进行曲》、《G小调协奏曲》,还有与小妮子本人毫不相干的《糖果屋里的小妮子》、《加油加油小妮子》、《小妮儿变奏曲》……自2005年《恶魔之吻》创下销售奇迹以来,“恶魔”也了成为青春小说书名的首选关键词,书店里随处可见《恶魔小组》、《恶魔在身边》、《恶魔的法则》、《我的恶魔罗密欧》等等,两年间,与小妮子作品一同闯入畅销书排行榜的“恶魔”的小说有好几部。这些盲目跟风的现象或许还将像那些跟风的励志书一样,败坏这个市场。长此以往,难免读者的口味不被破坏。有出版界人士担忧:“青春文学的出版已呈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青春文学中大量重复性的情节已经开始让人觉得厌烦了。”青春类图书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出版泡沫?

(二)过于追求读者的口味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纵观市面上卖的最好的无外乎读者最喜欢的言情、武侠、玄幻、校园、漫画等元素的变换组合,社会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使青少年读者并不能完全成为独立合格的把关人,很容易将文本塑造的拟态环境理解为现实环境,把自己想象成文本的主人公,陷入故事塑造的拟态环境之中,用拟态环境中的价值观来衡量现实社会,把自己闭封在青春文本的环境之中而缺少同现实环境的互动。另外,这些语言通俗、情节性强但思想不深的青春文学不可避免地导致青少年的浅阅读、功能性阅读、享受性阅读的现象,会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深入阅读的耐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青春文学类图书成为一种快餐式消费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生产成了流水线活动,有其特定的配方和原料:内容是“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成长、关于忧伤”,未脱传统青春文学写作的窠臼;形式上走明星偶像路线,突出画面感,淡化文字。某些出版社甚至出现了主题先行,集中生产的文学创作模式,似乎成了大宗物品的批量生产。这种重金打造、好看炫目但越来越具有工业化生产特征的读本,给人的感觉是这类书几乎只余一个书壳和书形,“书味”大大地淡了,在出版商人的眼里,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成为了快速消费品市场。

青春文学类图书更多的作为一种商品而非文学而繁荣,作者作为一个偶像明星符号,而非文学创作者而炙手可热。当严肃的文学作品变成了大量复制的内容重复、思想浅薄的商品,当青春文学的创作者成为市场傀儡,势必会影响青春文学的进步和发展。青春文学,作为出版商的棋子,本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青春在大量的文学商品生产中难免江郎才尽,于是频繁出现关于青春剽窃现象。在市场运作中的青春被市场左右,而失去独立思考、自由创作的空间。

四、青春文学类图书发展的对策

(一)出版社做好把关人角色

1947年,卢因(Lewin)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信息沿着包含着“门”的某些渠道传播,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了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主要读者是高中生、大学生,随着90后的崛起,这一年龄已经降低到初中生的水平,青少年读者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辨别能力差,出版社作为社会的文化机构,传播文化是其历史使命,引导青少年读者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阅读是其责任,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出版社应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拒绝将内容不健康、粗制滥造的图书流入市场。

同时,出版社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出版社的定位来衡量自己是否要加入青春类图书的出版市场,市场是一个多环节的产业链,盲目跟风,一拥而上,不仅浪费了自己出版社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这些跟风出版的青春文学类图书未必有很大的单品种销量,但作为整体,却能构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环环相扣,破坏了整个图书市场,最终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题材

目前,我国青春类图书的题材大部分还局限在关于青春忧伤的诉怀、浪漫爱情的憧憬、诡异的恐怖小说等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读者的口味,但是青少年读者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远远并非这些,处在青春期的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沉溺在青春文学图书作者所营造的和他们有同感的悲伤氛围之中。青春文学要开拓思路,不能将青春文学仅仅定义在校园、玄幻、爱情、漫画等小说题材上,而是要将其范围拓展到一切适合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文学读物,诗歌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文艺评论等方面,寓教于乐,全力打造知识含量高、思想内涵深、信息含量高的青春文学精品,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也能深度阅读,使青春类图书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而不仅仅是玩伴,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培养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作者

我国青春文学类图书的创作者很多,只能算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在市场的推动下他们早早进入成人的世界,其自身的心智未必发育成熟,将其作品流入市场,满足读者某些方面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他们的成名的欲望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写作的功力性强,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作品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提高青春文学类图书作者的整体水平,使他们成为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作者,在这方面出版社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出版社要有长远目光,要长线投资,不能像包装明星一样包装作者,让他们昙花一现。

同时,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作者不一定仅仅局限在年轻作者身上,出版商也应该挖掘具有这种潜力的老一代作者,比如像风靡全世界《哈利波特》,其作者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其作品不仅获得了青少年的青睐,也在成人世界中有很好的口碑。人才是市场繁荣的保证,这需要出版社和创作者的共同努力。

青春文学类图书在我国繁荣发展,填补了青春类图书的市场空白,满足了青少年的部分需要,有其崛起的理由,但是在其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用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结构分析了他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完善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

【参考文献】

[1]田志凌.2009年出版业集体押宝青春市场[N].南方都市报,2009(01).

[2]张柠.青春小说及其市场背景[J].南方文坛,2004(06).

[3]蒋楠.“新概念”下的青春文本[D].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4]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J].青年研究,2001(11).

[5]李菁.“纸上偶像剧”是出版创新还是商业包装[N].新民晚报,2008.8.1.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3

摘要:随着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上映,致青春成为时下最火的网络词。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分析蹿红的原因。

关键词:致青春 梦想 模因论

一、引言

自2013年4月26日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票房节节攀升。截至5月29日,票房7.08亿,超过了《画皮2》(7.02亿)坐稳内地影片票房排行榜第四位《致青春》引发的青春情结,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热议话题。

自首映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24小时热门微博、实时热词、网络流行词汇、影视热搜等多个话题榜首,各大网络、广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新浪微博有关“致青春”的微话题已经有3202万人次讨论。不同时代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自己的青春。其中的经典台词: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永垂不朽等和剧中的情节也被大家广泛复制传播,本文将用模因论进行分析,解释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更好的促进语言的应用。

二、模因理论

英国学者Richard Dawkins于1977年在其专著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模仿gene 杜撰出了meme,而“模因”一词则是模仿了“基因”一次翻译而成。Dawkins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步的基本单位是meme(何自然,何雪林,2005)。Meme是一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来传播或模仿的单位因子。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任何想法、说法或者做法都有可能称为模因。任何字、词、短语、句、段落及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称为模因。Dawkins 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Dawkins,1976:192)根据Dawkins,“词义、概念、妙句等,都是meme(模因)。由此推出模因可大可小,小到一个词的妙用、一段曲调、一个概念、一句妙语,都是meme;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概念学说、主义等)。上面所列举的事物可以具体地化为一个个的学说、观点、思想、习俗、行为方式、言辞表达等,从一个个体人的头脑或者言行中传到另一个个体人的头脑或言行中,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从甲传到乙地,实际上模因就是充当了思想和文化传播的载体。Dawkins认为,模因是以实在形式存在的。他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学说,它作为一个模因,就是一切认识达尔文理论的人头脑中关于达尔文主义的共有概念;但在不同人的头脑里面有不同的认识。Dawkins认为模因具有稳定性、渗透性、长寿行、生殖性和复制能力。

1.模因与追忆青春的方式

观众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青春是无悔的,我们的青春不朽。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前日在其官网消息:凡是重大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在A区图书馆旧馆二楼办公室或虎溪图书馆十楼办公室领取档案袋、封条一份;毕业生们可以珍藏手稿(信件、日记、读书笔记)、图稿原件、照片、试卷、奖状、证书、聘书、学生证等物品,封存进图书馆——当然,与之一同封存的,还有关于大学、关于青春、关于爱的记忆……据重大图书馆介绍,封存年限有即时公开、5年、10年三种选择。封存期内,学生本人可随时回校查阅。不过,过了封存期,这笔记忆就是重大图书馆的馆藏物,校内外的人都能来查阅了,封存人不能反悔拿走。同学纷纷赶来,将自己梳理的青春记忆,带进图书馆,小心翼翼装进档案袋,贴上了封条。这种方式既能封存青春,又能给自己人生路上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就能继续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梦。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主人公郑微用自己方式追忆青春,有些人复制郑微追忆青春的方式,有些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青春,其实郑微追忆青春的这种行为也是模因,我们可以自行改编不同的语言方式,一旦被接受并复制,也可以称为新的模因。

2.模因与追忆青春的梦想

模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基因,它能够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把一些思想行为观念传播下去。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推荐该片:“好像所有人都在寻找青春。在这个功名利禄、房价工资无时不牵绊住手脚的年月里,不妨谈谈青春吧……有时,只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而“青春”成为法宝。在《致青春》播放的时间正好是毕业生即将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已经踏入社会的70后、80后在浮躁的社会心态下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有些人曾经怀揣着青春时,觉得一文不值,当青春耗尽后,在回过头来看,一切才有了意义。在《致青春》中,曾豪情万丈、充满理想的张开,在毕业聚会时,在小饭馆拿着酒瓶醉意吟诗——“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那一时刻浓缩了多少大学生毕业时刻的青春热血。青春,梦想是我们一直执着追求的,青春让我们勇往直前地奔赴梦想。在片中反映的这个主线切合现在国家所提出的中国梦,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模因与追忆青春的语言

语言的感染现象是模因的表现形式,电影中语言的仿制与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流传都是依靠模因的“魔力”。模仿的人在效仿他人的行为的同时,试图创新,由此将此种模因渗透到方方面面。长春大学毕业生另类毕业照致青春,穿着学位服摆出各种另类姿势,动作高贵风趣,想用这种非同寻常的方式纪念青春,为大学时代留下美好回忆。他们灿烂的笑容等5年甚至10年过后,他们在回首看的时候会很欣慰。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致青春”,青春让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奔赴梦想。著名演员姚晨在微博上说:“青春已逝,理想不老”。

三、结语

《致青春》这部电影是赵薇对大学时代青春岁月的描述,但是青涩的校园恋情和真挚的友谊让所有人找到了青春的影子。电影中角色的青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效仿,得到了复制改写进而促进了新的语言的模因产生流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York:OUP.1976.

[2]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语言,交际[R]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会议报告论文,2005

[4]何自然,语用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任,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4

众望瞩目,以“少年强则国强”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大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于2013年10月2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由教育部、民政部、团中央等部门负责人及社会各界嘉宾150余人共同参与,旨在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搭建一个平台,广泛呼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中来。

一株幼苗能举起大石,因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推动;一棵树能在风雨中顶天立地,因一条强健的根系在供给。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如朝阳初升,如春前之草,成长步入新阶段,可谓“万事俱备”,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外界能多一份呵护,多一份引导,多一份向上的力去帮助他们,无疑将会事半功倍。庄稼人都懂得适时播种的道理,如果在青少年阶段就促成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势必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得心应手地应对挑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专员张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郝维连,以及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奉雯、《青春期健康》杂志主编李茂中等一并参加了此次活动。

到场的还有一部分中学生,他们年轻的脸上显出一丝沉静,似乎对这一关乎成长的时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与会的专家表示,青春期健康教育应注重“品格教育”。品格即品性,即一个人回应现实的方式和能力。本次活动还提到青春期的性教育问题,主张在幼小阶段性的“去神秘化”、青春期性的“神圣化”和性教育责任化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理念。对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集思广益,除传统的知识普及、心理辅导、课堂宣讲之外,还增加了情境教育、文艺再现、师资培训、科普竞赛等。我们期待青春期健康教育将朝着更加多样性、趣味性、关怀性的方向发展。

科学地引导青少年理性地认识自身的行为,妥善地回应自身的种种处境,努力担当自我的引导者,这一过程的历练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我们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起青春期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想到作家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说的一段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除了我。我呢,就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这是书中主人翁的愿望,也是作者的愿望,还是每一个爱心人士的愿望。

青春期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个世纪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青春期教育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论和全面的实践,而我们过去对这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虽说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起步较晚,一直未形成一个系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体系,有些方面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以及更多人的参与,相信很快会建立起成熟的体系。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和参与青春期健康教育,承担起这份责任。本次活动开始之前,在休息室里,与会人员热烈地讨论着青少年教育的各种思考和思路。我无意中听到这样的话:“青春期健康教育有希望了!”一位年过花甲的嘉宾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志愿者――把文学家和教育家联合起来。”同时,他还谈了一些对青少年教育的建议,提倡走“文学艺术”的路线。看得出,每个人都在为这项事业尽己所能。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活动接近尾声时,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将“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大旗授予活动的总执行人、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左奇,飞扬的旗帜下喊起激昂的口号,是一腔热血,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承诺。中国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自此正式踏上征程,而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要将“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但这并非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在孩子们成长的大环境中,家庭、社会、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应形成合力,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关爱。没有永远的晴天,但关怀若在,便是晴天!

有所作为便是青春

青春期是生命对人的一种赠予,它促成人的蜕变,就像鸟儿学飞,虽然会经历许多次冲突与困惑,但终究会赢来身与心的平衡,自由地翱翔天地间。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5

一、无拘无束的自为状态呈现

在文学上所表现的青春,将青年的灵魂和活泼好动的个性在内心精神和自由探索的意义方面进行了保持和探询,这样可以让青春能够有持续发展和跳动的机会。一个人的青春反映了自由的光彩和灵魂的折射,心灵的自由来源于一个人的自由。人生的旅途中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青春在前行,在人类的萌动与幻想中自发而真切,这也是一场和谐完满的青春旅途。《北京娃娃》里的主角有着一种奋不顾身而盲目的情绪,这样的青年在经历了逃离、自弃、背叛、沮丧、轻率、真挚、爱恋和热情后,表现出了茫然无措和痛苦挣扎。将人生所经历的划痕和青春的孤独清晰地表现出来,这位受到了接纳与理解的北京娃娃,保持着对温暖与自由不倦的追求和强烈的向往,同时也对习惯当下精神与生活的青年的轨道有所偏离,有关青春方面的灰色叙述揭发与控诉了面临青春的“不幸”,很坦诚地让人们接受生命中最为激烈昂扬的伤口和持之以恒却没有社会精神力量的梦幻青春感觉。而这部小说《欢乐》也可以看成是主人公“春无力”的缘由和书写下去的意念。

《欢乐》与《北京娃娃》相比,让作者对于青春的叙述有了新的“自叙”蓝本,作者再一次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不低调也不高调,更加注重生活中的体验与细节,对青春的情绪进行了审视和控制。怀念青春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与她一同走过了不平凡青春的年轻人是她所怀念的。回忆青春看似很傻,但是那份追求与真诚的心灵写作是真实存在的,在这样的写作中,作者已经真心地感受到了真正的青春是什么,因此不会对青春时期愚蠢的行为感到后悔,在常人看来,青春的叙述自然而真实,青春的现实痴愚幼稚,这样的描绘让春树的叙述更加优秀,更加充满活力。

如果说没有人的青春对自由不渴望,没有人的青春不孤独,那么青春的最好放逐就是对梦想的追寻,在《欢乐》这部小说里,主人公选择流浪是为了排解生活中的重压,小说里的春无力在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很多地方探寻、颓废、玩乐和漂泊,这个女生很叛逆,游走在各个城市的空间里,从青春的阴影里逐渐走向了“欢乐”,春无力与不同城市里的青年人进行交流,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学,这样的青春更加像是一种心智上的探索。新一代的青年在不同的青春里经受了不一样的经历与奔波,有着欢乐和让人心痛的感觉,这样很自然地将人们的心灵进行了关怀,生活充满了挑战。青春的故事有着青春的意义,是内心景象的一种流动,这样的“颓废”更是一种对青春的反省,也重塑了一种“坍塌”的精神意志,让青春生出了很多的感慨。

《欢乐》中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当下女性的“私人”青春过程,而传统的青年价值观念上的诠释让社会上一种传统积极的态度被一种迷惘的精神状态所取代,新新人类春无力在这个物质的世俗世界里没有重量,没有方向,也总会有一些青春与人生需要去解答,在心灵经历不完全的情况下,他们的精神更加畸形、漂浮和乖张。因此“反叛”的青春带来的是青春的神秘、荒诞与迷惘。在最后的部分,春无力倒在了小丁的刀下,她的生命也在混乱疲惫下结束了,这似乎也代表了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而获得了新生,就好像春树的描述:“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就要洗掉文身。”这样各种不同的青春形态在人类的心灵与身体上都有着自由光芒的力量,可以与时空对抗,可以让人生在悲观的世界里许愿,因此只要有自由,就是一种有意义的青春。

二、莫名受伤的迷乱经验展示

小说里的那些荒唐行为和胡言乱语无聊且重复,将人们的青春冲动和对自由的向往融合在一起。跳跃动感的生活描述了青春的自然状态,同时也将鲜活的和青春感性以一种坚硬的状态呈现出来,对很多在生活表象下的自我价值没有限制方向地进行了描绘,同样也将迷人的景观带到了很有观赏性的文学作品里,如结婚、车子、房子、巡演、音乐、自由,反抗更具有摇滚性。在如此轻描淡写的意象中,我们看到了有足够勇气的女人,这样的精神意识也有着一种张力,让人无法掌控。这些年轻人纯粹而放荡,不想按照设定好的道路继续行走,在如此喧哗的城市里,空漠的人海中,这让人无比忧郁的情绪敏感而习惯地凸现,将青春的社会冲击力和强大的能量爆发出来。

小说里有血腥生活与欲念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既展现了实在的生活形态,也将这种灰色寓言的青春形象看做是一种乌托邦的形象:在繁华的城市中,一批文艺青年无所事事地在此游荡,透明的阳光与黑暗的夜色同时沐浴着他们青春的脸庞、胸膛和背脊,无尽的力量让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空间里莫名其妙地不停行走,怅然若失,若有所思的身影与表情显得既受伤又迷乱。春树对这种“欢乐关系”进行了莫名的建构,而这样的“欢乐”也如同一样自发而来,也许是一种迷幻,也许是一种绝望的彻底撕裂的感觉。小说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各个人物――麻花、潭漪、小丁、李小枪和主人公之间所产生的“欢乐”场景,这也是一种节制和掌控之间的意义所在。

叙述中亲昵直白的示爱已没有了含蓄隐晦的文学追捧的传统的表达,女主角的态度是不要性骚扰要,这样“无力”和“无拘”的形象也使80后的青年陷入了不伦不类模糊的境地里,生活在一团迷雾、乌烟瘴气里。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新青年的血液里依然存在着青春和纯粹,他们也曾迷茫,也对爱情和青春失去了主动把握和客观认知,他们要在不屑的人们眼中浮出生活的水面,就要蔑视这些忌讳,只有这样,“消极”的方式和观念才不再有关系,也才不会泛滥到不合时宜。只有在我们醒来的时候,才会意识到青春已逝,春树认为这是最残酷的青春,青春真正失去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它的真正含义,而“了无痕”这样的状态不应该阻挡住青春的脚步,它可以是生命中最华丽的裙袂和最温暖的被窝,也同样可以用来浪费和挥霍,梦幻的青春所存在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可以让人们原谅青春的荒唐和矫情。

春树所写的春无力已经失去了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和法则,从而充满了无奈和不满,过着狂欢的生活,而成长中无序混乱的生活还在不停地继续,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形象也同样承受着“残酷青春”的指涉。大众所熟悉的普遍的情节似乎在小说里都没有,春无力改变社会象征和社会精神的形式,要让自己体会到癫狂的自在和自我感性的勃发上的欣快,从而达成一种自由精神的“欢乐之境”。春树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叙述将青春的本性描写得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感受。

春无力和她的情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了快乐和热情,而感受不到生活里的灿烂和美好,她对孤独感到害怕,并且不断去寻求下一个更为热闹的地方,她没有对每一次短暂的分手与交往而感到后悔,乌托邦的青春精神正是这样挥着愚蠢的青春却仍然乐此不疲。小说将一个青春的女孩那种自言自语的任性作为整部小说的叙事基础,同时对年轻的女性内心的不知所措和狂乱进行了描写,作者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分裂,混乱地堆积出来,这样的生活体验更是妄想、迷幻、窒息、失落、疑虑、呆滞、阴郁、战栗、鄙夷、疯癫、激动、愤怒。同时,作者也将80后青年一代的内心世界和感悟进行了描绘,阐明生活态度上的“欢乐”和兴奋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结 语

很多的青年都会承受着命运的煎熬,他们可以体味到别人尝试不到的精神“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不单是青春时的颓废、迷茫和落寞,也是自我与社会的战斗和反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的压力有多大,生活有多艰苦,朋克精神都会支撑着青年,也正是这种朋克精神使得中国青年在现实的生活面前没有低头,而是依然进行着不断的探寻。

[参考文献]

[1] 昌切.“80后”的语文背景[J].社会科学,2006(09).

[2] 田昊.黑色浪漫的青春亚文化――论刘伟强的“古惑仔”世界[J].电影文学,2005(10).

[3] 江冰.论80后文学的“另类写作”[J].文艺评论,2005(04).

[4] 夏清晨,曾建梅.小熊猫“山妹”和她的三朵金花[J].科学与文化,2005(06).

有关青春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 先锋 反叛性 开拓性 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Advantaged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Youth Literature and May Fourth Literature

JIAO Shouhong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43)

Abstract Both May Fourth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created in the periods when change is needed. Alth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cial system, literary context of two literatures are different, because both of them, which are created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ok part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aused a great influence, there is inner similarity and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m.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features of rebellion, pioneering and discrepancy of the two literatures, and reveal its avant-garde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Key words avant-garde; feature of rebellion; feature of pioneering; heterogeneity

“先锋”一词最初的意思为指代孤军深入前线与敌作战的先头部队,后来派生到文化领域,引申出颠覆墨守陈规的传统、排斥主流权威、锐意开拓创新等先锋意义内涵。回望百年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时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总是文学新青年率先向旧传统发难。他们在思想上勇于弃旧,忱于纳新,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借助时代力量将自己从旧传统中全盘剥离,打造具有强烈先锋色彩的新型文学。由于青春本性与先锋性的先天亲和关系,相距百年的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也因此获得了内在的可比性。本文将通过反叛性、开拓性、差异性三个方面考察比较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的先锋同质性和异质性。

1 反叛性

解构传统、颠覆主流的反叛精神是青春文学先锋出场的共同姿态。五四文学的先锋叛逆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旧“人”和旧“规则”的否定两方面。五四时期钱玄同有一个很著名的宣言,钱玄同认为中国之所以僵化落后是因为中国老人太多的缘故,“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①他认为中国如果由年轻人来当家作主,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五四文学青年普遍认为旧文学是“非人”的文学必需废止,取而代之的新文学应该是新人文学、是青年人的文学。“大写的人”在新旧交替的狂飙时代放射出神奇的、富有破坏力的先锋色彩,旧的文字和文学规则遭到无情鄙夷和唾弃。吴稚晖在南洋公学时就与朋友相约不读旧文学体式的线装书,表示要将线装书投入茅厕。吴稚晖将旧文学统统斥为“说”和“屁说”,认为文言国粹如同“干粪”,不能因“曾在我肠腹中”就加以永久留存。②吴稚晖对文言旧传统的辛辣讽刺、决绝摒弃得到新文学阵营同仁的同声应和。鲁迅在给钱玄同的信中言称中国国粹“等于放屁”,他在《青年必读书》中奉劝青年“不读或少读中国书”。直到晚年,鲁迅仍对中国文言旧传统耿耿不已,认为“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传统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③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也认为传统旧文学整体上均是“非人”的文学,“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地极少。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④

在“大写的人”思想支配下,五四文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呈现出一派先锋反叛气息。我们看到,五四启蒙思想植根于青年叛逆认知层面,五四文学选材普遍立足于青春反叛立场。五四时期春潮般涌现出的各种新文学社团如创造社、新月社、莽原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的创作象“跳着,唱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充满冲决一切阻障的逆动活力。即使是以温情地关注社会人生的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其本质也如同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著名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均不过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苦闷”的外化,是城市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青春“乡愁”,其基本前提是对现实的愤激不满。那些后来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学史上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文学作品,从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集》、第一部富有影响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五四诗歌的集大成者郭沫若诗集《女神》等个体作品,到以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作家群的创作呈现,一切事关个人的、社会的、古往今来的事件陈述、心理描摹和话题讨论,无不源自青春叛逆视角。

当代青春文学指世纪之交、具体来说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由青少年作者主笔、反映青少年思想、生活和审美情趣的为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2000年伊始,中国大地上一种叫“80后”的当代青春文学,在个别地往外冒了几年以后,海啸般腾空而起,席卷各地,所到之处,水漫金山,令主流文坛前辈目结舌。2004年始连续数年北京开卷图书市场对各个门类图书市场额所作调查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春文学的总和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总和相同。小小少年人手一把板斧,全面挑战文坛经典叙事,一出山就与文坛前辈打了个平手,移动了传统文学的群山。

与五四文学青年一样,“叛逆”是当代文学青年最惬意的姿势。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文学青年横空出世的最初原因不约而同都建筑在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质疑和批判基础上。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韩寒在推出他的成名作《三重门》时明确表示出对现行体制教育的根本性否认,他认为全面发展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⑤郭敬明在上海卫视台的访谈节目中也曾说,老一辈年轻时大多重复着“没有自我”的事情,活得没有个性,也谈不上精彩,“80后”要做与前辈“不一样的大人”。调查发现,世纪之交率先获得成功的青春文学大多是在校严重偏科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写作初衷不过是发泄“独一代”的叛逆情绪,这赋予了当代青春文学深深的先锋叛逆色彩。

2 开拓性

开拓性与反叛性是文学先锋性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传统中国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标准是“文以载道”。“文以载道”实际上是额定要求一切文学作品都自觉为封建意识形态话语下的政治、伦理服务。五四文学的开拓性首先在于对传统“文以载道”创作标准的改写。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先锋性不仅在于以白话取代文言完成中国文字的改朝换代,更在于它的深层开拓,在于它以“个人本我主义”替代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评判准则,把个体的人从几千年以来从属于社会、民族、国家、家庭的旧观念中剥离出来,构建出全新的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学价值观念。

与五四文学相比,当代青春文学呈现出更为纯粹的个人化的心灵梵唱特点。如果说五四文学的人本主义始终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话语捆绑锡合的话,当代青春文学创作则远离了抽象的形而上的宏大话语,他们的作品无所谓历史重量和社会责任,其先锋开拓不在于精神启蒙,而在于文学市场经营的有效运作。中国图书出版数字统计,当代青春文学横空出世之前,出自成人笔下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共计一万余种、二亿余册,其中有80%的成为库存,剩下的20%销到小读者手上。从2000年到2004年,仅仅4年光景,当代青春文学就与主流前辈平分了整个图书市场文学类书籍的半壁江山,中国图书市场和期刊发行经过青春文学“重新洗牌”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当代青春文学的整体得势,表明中国青少年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文学历史舞台,他们建构拓出了、儿童文学之外的青春文学,从结构意义上填补了中国文学的历史空白。当代青春文学的横空出世,不是当今中国体制主流文坛所期望、所意料的,但它却不由分说地构成了自给自足、富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型文学,使建国以来长期一家独尊的体制文坛从此“一分而三”,其先锋开拓力度可见一斑。

3 异质性

同属青春文学,五四文学青年与当代文学青年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体制、文学语境不同,文学先锋性的呈现方式和内在品质的差异明显。

同为先锋叛逆,五四时期青春理想是与建立新式社会、国家的理想密切相关的,叛逆的目的是追求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人的现代性的实现。就是说,五四文学展现的先锋叛逆精神建立在全面颠覆传统的宏大叙事话语基础上,反叛中充满理想、道德与人性的光芒。而当代文青在作品中的叛逆表现大多是精神空虚、厌恶学习导致的逃学、斗殴、性泛滥等,这种叛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恶作剧,虽然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反省现行体制教育的价值意义,却并不具追求人性深度、审美高度等形而上的自觉意识,更无从象五四文学一样担负理想道德、社会人生等厚重命题。

同为“个人本位主义”当代青春文学的个人本体与五四文学差异明显。五四文学青年大多为物质困顿的“零余人”,当代文青的喜怒哀乐则普遍镶嵌着物质富足的印记。当代青春文学作者因为衣食无忧、生活优裕,其青春本位更多地呈现出狭隘自私、享乐主义的后现代色彩。五四文学青年为找寻个体存在的精神价值所产生的物质追求,到了当代文青这里颠倒本末演绎成为用物质追求来填充精神的空虚。不同时代赋予文学青年的不同精神品质,导致了其先锋内质的差异性。只是二者先锋异质性并不影响当代青春文学与五四文学先锋品性的相通――这不仅是由于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体制转型的产物,二者都造成了转型时代的文化新气象,还在于当代青春文学在市场打拼中正在逐渐将视野从个人小宇宙转向社会大视界,逐渐厘清国家民族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捆绑关系,他们的创作也开始象五四青春文学一样呈现出社会和人生担当。

4 结语

文学自身存在着瓦解既定文体的潜在可能性,一种新的文体的产生总是得力于一批富有先锋开拓精神的文学青年取代或瓦解旧有文学传统而成为新的主流。五四新文学以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成为现代文学的正宗,青春文学替代体制文坛文学成为市场的主流,中国现代文学的两次转型最终在两代青春文学的先锋变革中得以实现。当代青春文学要正式成为文学史承载的历史节点,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数量而是拥有质量,而是努力遵从文学逻各斯的审美约定,强化创作艺术责任,这样才能象五四文学一样获得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所属基金赞助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五.四青春文学与当代新青春文学革新意义比较”湘哲社领[2012]14号 ;编号12YBB238

注释

① 刘克选.钱玄同:40岁就该枪毙.文史博览,2011(10).

② 张全之.从《新世纪》到《新青年》.新华文摘,2006(2).

③ 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