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质量论文范例6篇

商品与质量论文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1

面对产品评论日益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供应商与客户早已注意到评论对产品销量的影响,因此他们会聘请网络来进行评论的竞争产品操纵,将产品评论操纵视作一种营销手段。MichaelLeeThomas(2011)已经研究得到结论评论是成功营销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立足于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与客户立场来进行评论操纵的研究,去研究竞争对手是如何去操纵竞争产品评论。本文将从用户浏览评论时所关注的产品价格,质量,功能和服务4个角度出发,去研究竞争对手的评论操纵类别。产品评论的价格操纵价格对消费者起到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消费者的价格知觉作用。价格知觉是消费者在理解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时,综合与价格有关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与外部环境相对结合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过程以及认知。[5]供应商与客户对产品评论内容中的价格评论进行操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满足消费者对评论中价格知觉的需要与引导消费者产生正确的产品期望。产品评论的质量操纵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本身的内在质量或客观质量构成了评论的一部分,在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前,往往会关注产品的质量,进行购买决策。本文中所要研究的消费者的质量认识主要从评论中的用户对产品内在特征的评价。因此供应商与客户对产品评论内容中的质量评论进行操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消费者信服产品的质量,引导消费者产生合理的产品质量价值观念。产品评论的功能操纵产品功能一般指物品的“功用”“、作用”“、效用”等。更加通俗的说法是“这件东西有什么样的用途”。供应商与客户对产品评论中的功能评论进行操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产品的优势功能,吸引消费者的信赖与引导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正确的理解。产品评论的服务操纵产品服务,是指以实物产品为基础的情况下,为支持实物产品的咨询,销售和售后而向消费者提供的附加服务。供应商与客户对产品评论中的服务评论进行操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明购买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从附加产品找到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从侧面反映顾客的忠诚度,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供应商与客户的老客户。

2竞争对手产品评论规则分析

NanHu(2010)曾对评论操纵的存在做出研究,已经证明产品质量与产品类型的差异性导致供应商与客户对评论操纵的不同。同时他假设商品的评论是真实的,那么不同网站上的打分是接近的,并且稳定的。然后他对亚马逊网站上和当当网上抽取了2011年7月刚上架销售的数码相机和图书的共20件商品总共400条评论的内容,以及用户对这些商品的打分(1-5分)情况,从而得出结论用户对商品的打分是随着月份t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本章在对数码产品分析时从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网,网上苏宁等网站进行研究,探讨是否不同的网站对不同的产品评分不一样。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的打分渐渐变低,这和NanHu(2011)对商品打分进行分析时得到相同的打分趋势,即进一步肯定了NanHu的结论:用户对商品的打分是随着月份t的增加,总体上消费者对商品的打分是呈现出下降趋势的。咨询公司eVOCInsights调查发现,超过85%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大件商品如家电产品,服装产品等,63%的人更倾向到那些提供商品评级和评论功能的网站进行产品研究和购买。在这项实验中,eVOCInsights测验了用户在4个购物网站上购买数码相机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过程,来研究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消费者决定在这个网站而不是别的网站购买。这4大网上商场分别是:,,和。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更喜欢到Amazon和CircuitCity购买电子商品。报告注意到,Amazon是消费者最熟悉并被认为是网上商店的领军者,而CircuitCity被认为是使用起来最方便的网站。除此之外,消费者之所以在以上2个网站上买电子商品是因为2个网站同时提供商品评论和商品评级,而BestBuy和Wal-Mart均不提供这两项功能。因此可见消费者对不同专业性网站存在着不同的信任度,因此对不同专业性的网站中的评论信任度而不同。

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协同决策规则识别

本文利用火车头数据采集器从选取了京东网和当当网上的佳能A4000IS数码相机的评论数据。该产品2012年2月上市,我们选取了从2012年2月到12月的用户评论,其中京东网上的评论有1922条,网上的评论为53条。本文利用Matlab实现模糊神经网模型来进行供应商与客户应对竞争对手产品评论操纵策略的识别,我们首先要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数据输入层,这一层存放着从文件中的数据直接输入的数据;第二层为模糊隶属函数层,将输入的数据经过隶属函数,将输入的变量的模糊化;第三层为模糊规则层,实现的是模糊规则的“与”操作;第四层是模糊输出层,通过模糊OR操作,实现“或”规则的综合;第五层为去模糊层,将第四层节点的输出转变为精确值。具体的建模如下:输入层:竞争对产品评论操纵模糊规则,设计如下:,为输入的2个维度,分别代表的是时间,网站的专业性和营销策略,其中=(,)为i的一个特征值。输入的三个维度并非可以很明确的进行分类,我们利用的隶属函数为集合函数。其中,时间维度,刚上市的时间范围我们假设在1到12个月之间(1,12),(13,24)为下一个阶段的时间范畴。网站的专业性可以从它的主营产品来看待,我们为每个类别的产品设置数字编号,书籍为1,音像产品为2,笔记本电脑产品为3,数码相机产品为4,接着我们可以将当当设置为(1,2)表示当当主营书籍,音像产品;京东设置为(3,4)表明京东网主营电脑和数码相机产品。结合我们在4中评论内容中产品特征的评论操纵,我们得到供应商与客户应对竞争手的协同策略隶属函数。模糊规则主要有2种类型IF-THEN型和TSK型。本文采用TSK型。模糊规则库构成神经元输入向量。隐藏层:由25个神经元节点组成,通过tansig函数与logsig函数存贮输入、输出之间关系。通过神经网络训练进行自动学习并推理竞争产品评论规则与协同决策方案间动态关系。输出层:采用反模糊对照表,输出供应商与客户应对竞争对手产品评论的协同决策方案:(1)产品后期更加注重对产品服务和价格的操纵,竞争对手在与自身产品专业性程度高的网站上的操纵力度大于专业程度低的网站的规则;(2)产品后期更加注重对产品服务和价格的操纵,在网站专业性与自身产品相关度高的网站上加大操纵力度;(3)在早期注重产品质量和功能的操纵;(4)在后期注重产品服务和价格的操纵。

4结果分析

本实验利用当当网和京东网上的产品评论探讨供应商与客户应对竞争对手评论操纵时的协同决策,在产品上市时间和网站的专业性2个维度中得到竞争对手对评论操纵力度上的变化,结合识别竞争对手对产品评论内容中产品特征操纵的倾向来研究供应商与客户对产品的不同上市时期,不同的专业性网站,采取对评论内容中产品特征不同的操纵方法。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图1、2所示:从图1得到了模糊神经网络的性能误差曲线图,得到的误差已经小于10-5,达到了一定的准确率。图2中显示了我们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图,从图中看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非常吻合,因此我们的模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我们已经得到结论竞争对手对产品的评论进行操纵时,在产品上市的早期,竞争对手对产品的操纵的力度是最大的;对于网站的专业性,越专业的网站因为其公信力的存在越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评论操纵。我们又结合了竞争对手对评论内容操纵的规律,发现在产品的上市初期质量和功能更多受到竞争对手的操纵,而在后期,评论中价格和服务成为竞争对手的操纵对象。总体上而言,供应商与客户应对竞争对手评论操纵时,在产品刚上市时应加强对专业性网站上,产品评论中质量和功能的操纵;当产品渐渐不再是新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商与客户因降低操纵力度,同时转向对产品评论中的价格和服务进行操纵。

5结语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2

关键词:食品商品学;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综合成绩评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30-02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和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不断增长,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向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转变,即社会迫切需要那些既熟悉食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又懂得食品经营管理与贸易规则的人才[1-2],这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商品学》课程带来了契机。

《食品商品学》是商品学课程的一个分支,是以食品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商品化的食品,阐述食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来源、特征、规格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食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用鉴别技术问题。即:是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应用学科[3]。然而,大多数《食品商品学》课程是在商品学相关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由商业类大学编写教材,其内容注重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检测,这对于已经学习了食品工艺学、食品检验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本专业学生,内容重复太多,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求[4]。如何在《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是该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本领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食品商品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议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制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围绕本专业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这目标的要求,《食品商品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其所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应该切实起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我们制定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了解食品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有关商品质量、商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和标准化等商品学基础知识,从商品学的角度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有充分的认识;掌握与食品质量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及质量管理方法,并能够系统分析影响食品商品质量的因素;掌握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及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具备从事食品商品检验、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对“生产是源泉,流通要监管”食品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具备系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食品商品学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将商品学原理与食品知识有机结合,以经典的商品学教材思路为主线,将商品学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商品中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同时避免教学内容与所学课程重合,并加强与已开课程的联系,还要结合食品市场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和专业需求而精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商品学基础知识,包括商品学导论、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和编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等。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来讲,对这些概念知识较为陌生,需要加大讲解。第二,食品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讲解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等知识,并介绍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标志以及食品商品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第三,食品商品标准,介绍目前与食品相关的各种标准与法规的相关知识。第四,食品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介绍食品的包装、食品的运输与储存、食品的物流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第五,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介绍大类食品等在流通领域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方法。

二、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食品商品或事例开始,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兴趣,运用案例、讨论、商场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串讲、课程论文、合作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实现由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例如,在商品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中,就评价商品质量优劣的标准这一知识点,首先教师导入“网上购物时”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讲述网上购物的选购经历,就学生之间不同的选购标准进行讨论。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和课外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食品商品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实物图片、视频、声音,不但可以增加课程信息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食品商品实物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有关食品商品,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如在讲解食品商品包装标签的内容中,选择乐事薯片作为代表性商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食品包装标签的组成及要求,并加深理解食品包装标准的相关知识。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课堂内外,结合教学。在学习了食品包装标签内容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调查商场或超市的几类食品的包装标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标签是否规范并鉴别真伪,制作电子文档和幻灯片格式的讲演稿,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作发言交流。

三、完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真实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评定模式只是看重期末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判断,因此仅依据期末考试卷评定学生的素质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所以,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以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学生就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这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因此,我们的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学习态度(考勤、纪律)占10%,平时的课业占20%,案例讨论发言占20%,期末考试(论文答辩)占50%。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为运用课堂讲授的知识,查阅资料,分析当前食品商品所出现的问题,制作幻灯片讲演稿,在课堂上报告并答辩。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既可以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对食品检测技术与监督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构建适合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食品商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2.

[2]鲁晓翔,胡志和,庞广昌,陈学军.食品商品学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123-124.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3

关键词:政府采购绩效;关系品质;供应商;Spearman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8-0052-07

2012年,我国已经把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工作,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采购工作的绩效如何,供应商的关系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供应商关系品质如何影响政府采购绩效的角度作一探索性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者的关系,从而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向着科学管理的方向健康稳步发展。

一、关系品质理论及测量方法的演变

目前学术界对关系品质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但较为公认的关系品质的概念由 Crosby et al.(1990)①最先提出并给予明确定义。就关系品质的概念而言,各位学者对关系品质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多数学者都参考了 Crosby et al.的观点,并结合各自所研究情境适当加以发展。如Susan,Powell认为关系品质如同产品品质的概念,可视为关系人在满足需求上的认识程度②。可见,他们的关系品质定义充分吸收了Crosby et al.的思想,实现了一般质量概念与关系品质概念的对接,奠定了关系品质理论的演进基础。

多数学者认为关系品质是一个多维度的高阶变量,不存在单一维度的测量方法[注:Sheth,Jagdish N,CanUslay.Implications of the Revised Definition of Marketing:From Exchange to Value Creation,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7,26(2):302-307;

Ashnai,B,Sm irnova,M,Kouchtch,S,Yu,O,Barnes,B.R,and Naud,P.Asses s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Four Business to Business Markets,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2009,(27).]。由于各位学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引起关系品质维度选择具有特定情境导向[注:Woo Ka-shing,Ennew C.T.Business-to-business relationship quality: An IMP interaction-based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38(9/10):1252-1271.]的原因,各位学者关于关系品质的维度构成亦各不相同。学者们在关系品质的维度划分上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信任、满意和承诺是关系品质的基本维度。同样,由于关系品质维度选择具有特定情境导向,也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情境的关系品质维度选择方案,即应视具体研究需要而选择关系品质维度组合方案。

二、模型和假设

(一)概念模型

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关系品质与政府采购绩效的研究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模型,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关系品质影响政府采购绩效进行理论分析,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并且其对政府采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以及对策建议也各有差异。主要由于政府采购绩效受到制度环境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测量,导致不同学者对关系品质影响政府采购绩效的理解有差异。本文建立在对关系品质和政府采购绩效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政府采购绩效和关系品质相关文献的追溯与整理,一方面认为供应商和用户的关系品质主要包括信任、满意和承诺三个维度;另一方面,在参照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政府采购绩效的特殊性,认为政府采购绩效可以通过管理绩效、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维度来衡量。本文试着提出关系品质影响政府采购绩效多因素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政府采购绩效的评价主要有三个视角,即财务视角、管理视角和社会视角。从财务视角来看,优质的供应商具有较强信誉保障的能力,可以为政府采购带来丰厚的财务回报;从管理视角来看,优质的供应商具有较强产品供应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能在更大程度上创造更多价值,有利于更好服务于政府采购的需要;从社会角度来看,优质的供应商具有更多的优质特征,能减少社会公众不满意和避免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有助于树立政府采购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其外在价值也不可小视。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柠檬现象 网络购物 质量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买卖双方的整个交易过程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而是通过电子的交易方式在网络平台实现,在线订货、支付方式以及市场调查等都是这个市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其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减少双方之间的中介,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

然而,网络交易并不是完美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厂商的身份不易识别,网络产品质量评价描述的主观性和网络主体的多样性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的不对称性比传统市场更加严重。以作为目前中国主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购物为例,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报告(电子邮箱和网络购物)》,用户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担心商品的质量问题”占了47.4%,31.1%的用户认为在网络购物环节中,“质量问题”是必须首要解决的方面。可见产品的质量问题是买家最为关注的,一些劣质产品损害了买者的利益,加大了买者对卖者的信任危机,也降低了买者对于卖者优质商品的评价,使得买家只愿意出低价购买卖家的商品,调查发现买家对卖家商品的恶意出价已经成为卖家售物的最不愉快的经历(淘宝、ebay易趣、拍拍卖家分别为35.3%、52.8%、57.8%)。由此长久下去将会形成网络所售商品质量水平的下降,从而形成所谓的“柠檬市场”。

本文试图通过“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理论来解释网络商品的柠檬市场问题的形成机制以及分析其市场效率,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网络商品质量水平的解决对策。

电子商务“柠檬市场”的形成机制

“柠檬”(lemon)来源于美国人对次货和二手货的称呼,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1970)的旧车市场(lemons model)引入并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形成“柠檬市场”的原因来自于买者和卖者有关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只知道产品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的结果使得市场上出售的产品质量的下降,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产品退出市场,如此使得低质量的产品将会把高质量的产品驱逐出市场,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

假设网上购物市场上存在两种产品:高质量产品H和低质量产品L。如果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网上购物市场就会由SH、DH和SL、DL构成上述的两个市场,并得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pH、pL、qH、qL(如图1所示)。SH、DH 分别为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SL、DL分别为低质量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由于高质量产品的投入较大以及买者对高质量产品的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所以SH、DH 均高于SL、DL 。在现实的市场中,卖者比买者掌握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买者只能根据市场上高低质量产品的存在概率来决定其购买行为。本文假设买者开始认为高质量产品存在的概率为50%,因而他们认为市场上的商品是“中等”质量的,以图1中的DM给出买者的需求曲线,介于DH与DL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SH与曲线DM均衡点pMH、qMH均小于信息充分对称市场上SH、DH两条曲线均衡点pH、qH。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产品的卖者由于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或不能弥补其生产经营成本被迫退出交易市场,而更多的低质产品将占据市场。当买者了解市场上所售产品的质量在下降时,他们的需求曲线进一步向左下方移动,如图1中的D*M,高质量产品的价格为p*MH(

电子商务“柠檬市场”的市场效率

由于电子商务市场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买者不能从卖者的信息中确定其产品质量的真实情况,在网上购物市场上不同质量的产品具有了形的相似而具有了相近的价格。对于高质量产品来说,实际的价格远远低于其获得最大利润时的价格甚至不能弥补其生产的成本。如图2所示,在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产品质量信息的情况下,供给曲线SH与需求曲线DH实现了均衡的价格pH和均衡数量qH。但由于实际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所有产品的质量都以平均质量来衡量,从而降低了对高质量产品的价格评价,这就形成了市场失灵。在这种实际价格在市场出清价格之下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高质量产品提供商只能选择减少产品的提供量,将高质量产品的数量由qH降低到qMH。由于市场上高质量产品的供应不足,从而造成了相应的总剩余损失,图中B+C即为总福利损失,使得买者和卖者总体情况恶化。在DM曲线向D*M的进一步移动过程中,福利损失将更加的增大。

而对于低质量产品来说,实际的价格大于其市场出清时的价格(如图3所示)。由于买者被迫接受低质产品的高价格,使得低质卖者获得了超额利润矩形A部分,这部分是由买者转移给卖者的消费者剩余。在发现实际的价格高于低质产品的真实价格后,一些买者不再购买低质产品,使得消费者剩余损失为图中的三角形B,一些卖者也不再提供这部分产品,生产者剩余损失为三角形C,因此,在低质产品市场上也导致了福利损失B+C。更为严重的是,在高价格水平pML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低质产品将进入市场中,从而造成整个网上购物市场的恶化趋势。

从以上的效率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柠檬现象”造成整个市场效率的损失,质量稍高产品的卖者退出市场,低质产品充斥市场,商家和买家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如何提高这个市场的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柠檬市场”的解决对策

由于电子商务存在着质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一些购物网站为解决电子商务的“柠檬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在购物网站已有对策措施的基础上,从行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来分析运用行业监督和政策措施来降低网络商品的质量信息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和解决价格不能反映真实质量的市场失灵。

(一)建立网上商家的行业协会

我国的电子商务商家还没有建立类似于传统市场上的行业协会,商家之间的联系目前还比较松散。建立网上商家的协会行业有利于加强商家组织内部的自律,提高对单个商家的监督与管理,弥补政府微观管理单个商家行为的不足,还能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使消费者获得“正”的市场信息,作到优质优价,减少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

发挥网上商家的行业监督机制。加强网上商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利用网上即时聊天方式和网络平台的信息功能对同类商家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以在买者信誉评价和卖者信誉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行业信誉评价。行业信誉评价根据一段时间内商家两个信誉评价情况以及消费者对其的投诉情况等进行评估。以此向消费者传递高质商品的正确信息,减少价格扭曲。

培育和完善专业性的网络交易中介组织。电子商务的高效率在于减少了市场交易的中间环节,使得买卖双方面对面直接完成交易。然而电子商务依旧离不开中介的支持,其质量的不确定性需由第三方来权威论证。行业组织有必要培育权威的第三方论证机构对网络商品特别是高档商品进行质量的鉴别,降低供需双方搜寻信息的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加强电子商务行业与银行部门的合作,将银行的电子中介支付作用与商家的诚信相结合,建立诚信激励机制。

(二)加强政府的监管引导力度

目前,电子商务方面法律的欠缺,政府对网络商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薄弱是造成电子商务市场“柠檬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消费者在网上买到假货、劣质商品,无法获得相应的法律支持和部门处理,增加消费者的投诉成本。政府应通过制度方面的建立弥补微观市场失灵的缺陷,间接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并降低消费者投诉的成本。

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体系,实行奖惩并举。电子商务发展具有日新月异的特征,因此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要与之俱进,还要具有前瞻性。政府不仅要严格立法,更要严格执法,对于消费者的投诉要及时处理,并对提供劣质商品的商家进行惩罚,增大劣质商品的供应商进行逆向选择行为的机会成本,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对于高质商品的商家,根据其信誉度评价的高低对其进行税收方面的补贴,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并立法将网上商家的电子支付与其银行信用相结合,完善信用制度。从而间接提高消费者对网络市场质量水平的信息掌握程度和可信程度。

2.实施政府质量保证体系。对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B2C商家进行直接资格论证,对C2C的个人商家通过C2C网站实行间接资格论证。并加强对传统市场上商品的质量保证论证体系的建设,以此确保网络市场和传统市场的结合,达到政府向消费者提供网络购物市场的商品质量“正”的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程度。

3.建立网上投诉和网上仲裁辅助机制。针对网络的虚拟性和跨空间性,建立网上虚拟的投诉监管机制,并强制购物网站链接网上投诉部门的地址。对于消费者投诉的商家,监督部门根据商家提供的售后票据、身份论证和数字ID通过网上和网下两个方式相结合对其进行索赔和惩罚,加强对劣质商品的监管力度,从而增加消费者对网络商品的质量信心。

参考文献

1.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5

〔关键词〕平台式网站;网络零售;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CNNIC和iRe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使用率达489%;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85万亿元,同比增长42%。目前,很多自主式B2C零售平台如当当、亚马逊、京东等除传统自营业务外,均已纷纷走向开放,提供第三方平台式交易服务,平台式网络零售已成为在线零售的主要形式。随着平台上各类品牌入住商家的增多,这些网络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争取顾客、让顾客满意并留住顾客成为众多平台式网络零售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研究了在线零售顾客满意影响因素,它们主要集中在自主式B2C电子商务领域[1-5],仅有少数分析了影响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因素[6-7]。虽然平台式网络零售与自主式B2C零售在顾客群体及其需求方面具有一些相似性,但是在交互对象、物流配送方式、交易流程、交易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二者顾客满意的因素也应有所不同。此外,对于平台式网络零售来说,除服务质量外,商品质量和价格也应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拟在识别平台式网络零售质量维度的基础上,纳入商品质量和价格因素,全面了解影响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的相关因素,为平台式网络零售商营销决策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11网络零售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美国学者Cardozo首次引入营销学领域后,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目前顾客满意概念尚未统一。一般认为,它是顾客消费后根据其期望和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其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Oliver的期望不一致理论,即顾客根据自己的购前期望,将实际感受到的商品或服务绩效与先前的购买期望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不一致性,如果实际绩效低于期望,顾客就会不满意,否则就会满意。据此,顾客对平台式网络零售的满意度可以定义为零售网店顾客将交易后实际感受到的商品和服务绩效与购买前的期望进行比较而形成的一种情感反应。由于期望类型多样、难以度量,且与感知实绩缺乏区分效度,实证研究也发现基于实绩的评价比基于明确的先前期望的评价更准确和更有解释力[8]。本文拟以质量感知实绩代替质量实绩和期望的差,探讨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网络零售实践的发展,网络零售服务质量问题开始得到学界的关注。网络零售服务质量和传统服务质量一样,也是一个多维概念,其构成要素与具体应用情境密切相关,适应于不同应用环境的服务质量维度识别是进行顾客满意管理的首要一环。服务质量的维度识别方法多种,如焦点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等,其中基于过程的维度分析方法为服务质量改善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和管理启示[9]。顾客的在线交易过程一般可以分成一系列阶段,满意度正是各阶段体验的结果[2]。平台式网络零售包含了从顾客到达网店到交易完成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平台统一提供了支付安全、隐私保护、系统可用性等公共服务;网店向顾客提供商品和便于购买的在线服务,通过交易前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和店面设计、交易后的订单履行以及贯穿交易前后的在线顾客服务,为顾客的商品选购提供便利。因此,网店设计质量、信息质量、订单履行质量、在线顾客服务质量和商品质量是平台式零售网店服务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店信息质量指顾客对于网店提供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和商品无法直接接触,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主要依靠商店的信息描述,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既可满足顾客消费决策的需要,又注意避免顾客信息过载,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购物决策的效率和买到满意商品的概率,信息内容的完全性、详细性、准确性和有用性等对顾客满意具有重要影响[10]。顾客对网店信息的有效利用离不开网店信息的有效组织和呈现,即网店设计;便利性和节省时间是很多顾客选择在线购物的重要原因,而网店设计质量好,便于顾客获取、阅读信息,可有效减少顾客信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购物的愉悦性;实证研究发现商品信息和网站设计是顾客满意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1]。据此,本文假设:

H1:信息质量对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

H2:设计质量对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

订单履行质量是指顾客感知的网店订单处理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承诺的履行程度,Wolfinbarger和Gilly研究发现它是影响顾客满意的最重要因素[11];网店发货越及时、准确,商品传递越安全、可靠,顾客收货等待时间和风险就越低,购物体验就越好。在线顾客服务质量是指网店售前、售后响应顾客信息咨询的效率和效果。尽管利用网站自助服务技术,顾客可以获取大量商品和交易信息,但是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需要和网店沟通的情形时有发生,网店的响应速度越快、服务态度越好,顾客感知到的服务体验就越好,满意度越高。商品感知质量被定义为顾客对商品总体卓越性或优越性的判断,在本文是指是指顾客对商品性能可靠性及其满足预期或需求状况的判断,显然,顾客对最后购得的商品的感知质量越高,满意度越高。据此,本文假设:

H3:订单履行质量显著地正向影响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

H4:顾客服务质量显著地正向影响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

H5:商品质量显著地正向影响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

13价格优势

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需为此支付一定的货币量,即商品价格。相对商品和服务质量,它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货币牺牲,同样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12]。在给定的商品及服务质量水平下,顾客感知到商品价格越具优势,即公道、合理、合算,感知到的货币牺牲越少,对交易就越满意。因此,本文假设:

H6:商品价格优势显著地正向影响平台式零售网店顾客满意度。

综上,本文的研究模型及假设如图1所示。

2研究方法

21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一共包括二部分,问卷的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统计变量,以及平台式零售购物网站名称、平台使用经验及购物信息等,便于对受访者进行身份识别和筛选。第二部分是对研究模型涉及的八个潜变量的测量,所有问项的测量都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潜变量测量项目均来自以往的研究文献,并根据平台式网络购物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其中,网店信息质量的测量借鉴了Muylle等[13]及Ranganathan[14]的研究;网店设计质量的测量主要参考了Bauer等[9]的eTransQual量表研究;订单履行质量和顾客服务质量均采用PZM的E-S-QUAL量表[15];对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参考Cronin等[16]的研究;商品质量参考ACSI[17]中的测试条目;价格优势参考Bei等[18]的研究。鉴于问卷中的测量问项大部分是从英文文献翻译并改编过来的,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收集数据前,笔者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正,最终量表见1。

22数据采集与样本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具有平台式零售网店购物经验的顾客,采用设计在线有奖调查问卷(http:∥/jq/1543137.aspx),并通过平台式零售网站论坛、微博、电子邮件、及时通讯工具等进行推广,吸引顾客参与调查,调查时间是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共收集问卷242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有效率为835%,样本数量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所要求的大于200的样本条件。有效样本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年龄20~29岁占594%,20岁以下占3%,30岁以上占376%;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4%,大专及以下学历占496%;学生占292%,企业职工406%,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占233%;淘宝和天猫购物平台顾客占803%;网络平台购物经验超过1年的占815%;近三个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的占822%。这与CNNIC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的网络用户特征大体吻合,说明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3数据分析

31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200和LISREL87检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测量模型拟合指标χ2/df=174、RMSEA=0061、SRMR=0042、NNFI=098、CFI=098、IFI=098,均在推荐范围以内。所有测度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高于合理临界水平07且达到显著性水平(详见表1);每个构念的Cronbach值都大于09、CR都大于07、AVE都大于05且其平方根都大于该构念与其它构念的相关系数(详见表2)。由此可见量表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表2构念相关系数与AVE值比较,构念Alpha值、CR

AlphaCRη1ξ1ξ2ξ3ξ4ξ5ξ6η1094094092ξ1088088040080ξ2089089054069085ξ3091091047041054085ξ4094094054035061064087ξ5091090062038049055059090ξ6094094076040051055053062〖〗092注:对角线上的值为该概念的AVE的平方根32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运算,模型整体拟合指标χ2/df=165、IFI=098、NNFI=098、CFI=098、RMSEA=0059、SRMR=0046,均具有合适的拟合度,这说明样本数据较好地拟合了概念模型,可以用来检验研究假设;顾客满意度的SMC值分别为064,说明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具有较理想的解释力。

假设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商品质量和价格均对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且商品质量的影响更大,路径系数达为057(T=709);设计质量、信息质量、订单履行质量、顾客服务质量4个因素对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41结果讨论

(1)商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对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它们亦是顾客网络购物实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19]。由此可见,在我国平台式网络购物环境下,在线购物者仍是以目的和任务导向的实用主义者居多,实用型价值的创造仍是信息沟通技术和网络零售的本质,正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商品质量不好和价格太高是目前购物网站顾客流失的主要原因。此外,与价格相比,平台式零售网店的商品质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力更大,这反映出目前平台式网络零售环境下,人们对商品品质的重视,商品一旦质劣即使价廉也将难以立足。

(2)平台式零售网店设计质量对顾客满意无显著影响。该结论与查金祥等[3]、谢佩洪等[5]学者以我国网络购物和B2C电子商务为背景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但不同于国外Szymanski和Hise[1]以美国购物环境为背景的研究结论。可见,在国内,无论是平台式零售网店还是自主式购物网站,购物界面设计对顾客满意度均无显著影响。

(3)平台式零售网店信息质量、订单履行质量、顾客服务质量3个因素对顾客满意度亦无显著影响。该结论不同于前人以B2C电子商务为背景的相关研究结果,对此,本文通过进一步调查和访谈,认为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平台式网络购物环境下,平台为运营其上的零售网店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搜索工具、商品描述模板、虚假信息惩罚机制、在线顾客服务工具以及物流外包服务环境,可供零售网店服务创新的空间有限,服务特色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伴随平台式零售网店的蓬勃发展,围绕平台式零售网店运营的外包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平台式零售网店整体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服务水平差异不大。

42实践启示

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本文对平台式网络零售商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有两点启示:

(1)应重视通过商品质量和价格优势这些实用价值的创造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商品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的重要激励因素,平台式网络零售商可通过加强商品采购、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并根据营销目标,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价格,辅以短期价格促销手段,提高顾客的购物满意度。

(2)应适当控制网店设计质量、信息质量、订单履行质量和顾客服务质量方面的资源投入。网店设计质量、信息质量、订单履行质量和顾客服务质量属于影响平台式网络零售顾客满意的保证因素,因此,企业在营销实践时一方面要避免在这些因素上投资过度;另一方面要注意把它们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满意水平。

参考文献

[1]Szymanski D M,Hise R T.e-Satisfaction:An Initi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3):309-322.

[2]McKinney V,Yoon K,Zahedi F.The measurement of web-customer satisfaction:an expecta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approach[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3):296-315.

[3]查金祥,王立生.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6,19(1):50-58.

[4]盛天翔,刘春林.网上交易服务质量四维度对顾客满意及忠诚度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6):37-41.

[5]谢佩洪,奚红妹,魏农建,等.转型时期我国B2C电子商务中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10):109-117.

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而这种分配制度使得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深化时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解答在劳动价值论方面存在的种种困惑。

所谓劳动价值论,就是指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理论。劳动价值论自问世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对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价值论与有些经济情况发生了偏离,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我们应该看到,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出现与现实情况偏离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劳动价值论作为特定时期的经济学论断具有其历史时代性。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与劳动价值论诞生时很大不同的经济状况,因此,劳动价值论也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对待劳动价值论不能坚持“永远的真理”的标准,应该依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其中正确的部分要加以继承、完善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劳动价值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其中关于价值的创造问题、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价值分配的问题是争论中的焦点问题。wWW.133229.COM下面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就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关于价值的创造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事实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

除生产领域外的其他有用劳动同样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只有从事生产领域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其他领域的劳动则不能创造价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限性是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特定历史时期决定的。随着人类生产性劳动范围的扩大,从使用价值或效用也影响商品的质和量来看,生产性的劳动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精神产品,提供服务等劳动也同样可以创造价值。因此我们认,只要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具有真实性的劳动都创造了价值。

知识不创造价值。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贡献越来越大,对生产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知识也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知识价值论。我们说这种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是不正确的论断。知识是人类劳动的结果。知识就是认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的结果,是经过实践而产生的。实践是联系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的感觉器官才能同外界事物接触,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才有了进一步产生理性认识的可能。所以,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人类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劳动的过程。知识所创造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

二、对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关系的重新解读

商品是由价值和使用价值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价值的质和量的研究,还要重视使用价值的存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样决定着商品的质和量。众所周知,抽象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着商品价值的量,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对商品认识程度的加深,我们还应该看到使用价值也同样对商品的质和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地说,当产品的生产花费了人类的劳动后,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备使用价值,或者说它的使用价值不能很好的实现,那么人类的劳动则是多余的,这样的产品也不能称之为商品;另外,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的多少也决定了商品的质和量,当使用价值过剩时,商品的价值量就不能完全实现。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决定着商品的质和量。

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之为商品。商品的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人类的具体劳动创造的,用于满足人们对商品的使用需求。当一件产品被生产之后,虽然已经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如果不具备使用价值则也不能称之为商品;还有一部分商品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凝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比如原始森林、自然景观等,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都可以成为商品。

三、对价值分配的重新解读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人分配。不少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就肯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根据人们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多少来进行分配,也就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就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之所以部分人有上述错误观点,主要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够深刻和不能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创造只能由人类的劳动来实现,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的实现可能是由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也可能大自然滋生的,比如说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的形成过程中参与了使用价值的创造。正如上面我们所论述的一样,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样决定商品的质和量,因此,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商品价值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的因素。这并不否认劳动价值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