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例6篇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拓展训练,快乐体育

 

2006年12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由此,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拉开了序幕。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正式进入学校校园,标志着全国学生开始了追逐“阳光”之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确保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外,还要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拥抱阳光,享受运动的快乐。拓展训练的发展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把拓展训练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中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 阳光体育运动:政策与理念的结合体

1.1政策的导向作用

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7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1],并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这与“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相吻合的,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的具体化的延续,是现阶段全民健身开展的重点。毕业论文,快乐体育。。

1.2理念的浸润作用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轻松,带来快乐,带来健康。

“阳光”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想,而教育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模式,用“阳光”来指代教育,是为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同时他也是一种理念,是一项关系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和谐的思想,它是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等三大和谐的结合体。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学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娱活动,使学生投入大自然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2] “质量意识要升温,教学改革要深化”[3]是当今时代培养大批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

2、拓展训练:时代的新宠儿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4],自1995年传入中国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拓展运动功能的不断认可及其自身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在各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拓展训练学校、拓展训练营、拓展训练培训公司、拓展训练中心应运而生,使拓展训练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演化成了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以野外生存为核心的、良好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对人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把它深入到广大青少年群体,则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即“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5],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其学会适应社会、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磨练意志、理解、体察和原谅,以此来促进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完善与发展。它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法间接,充分体现了“无意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的特点,使青年能够在一些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娱乐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共享与同强: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的关系

3.1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在所调查的五万人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73.6%”[6],治疗“亚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拥抱阳光,参加户外运动,参加拓展训练。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快乐体育,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拓展训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密切联系,融为一体,这更有利于双方的快速发展,同时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是由于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相同点:首先,都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阳光体育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一活动,意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拓展训练除了有自我教育的显著特点外还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其次,两者都与我国的教育宗旨一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毕业论文,快乐体育。。”[7]最后,二者均为生命带来了朝气。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生命是非常活泼和灵活的,是充满朝气的,“阳光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了阳光和希望。青少年时期正是好盛时期,他们需求探险,想要寻求一种刺激以释放压抑已久的心灵来感受真正的阳光,拓展训练给他们提供了适时的机会,在成功与失败中,让他们享受快乐与辛酸,磨练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的团体力量、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在训练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2拓展训练为阳光体育运动拓宽了路径

拓展训练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训练模式。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拓展运动已不知不觉的被引入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也顺应了这一潮流,现在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活动”在教育环节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与拓展训练培养的目标日趋吻合,也使在“阳光体育运动”下引入拓展运动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创新点。我国著名学校体育研究专家曲宗湖教授指出: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符合健康体育的观念。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是本质目标;身体越来越棒,这是学习好的附加条件。国家教育部推出“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其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双向发展。而拓展训练则是阳光体育的启明灯,它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N].教体艺[2006]6号,2006

[2]全爱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思想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7(02)

[3]鲍明晓.质量意识要升温,教育改革要突破[J].体育教学,1999(05)

[4]吴长青.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01)

[5]顾长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之一——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8)

[6]刘大海,庞大庆,宋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7]周光耀,代江,林勇.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阳光体育运动[J].知识经济,2007(08)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2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4号)精神,特制定*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3、实施时间。*年度。三、培训计划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4、培训任务。*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5、培训基地。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四、具体措施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

,逐级落实责任。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4、营造声势,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编发阳光工程培训简报,积极指导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5、培育品牌,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在带动劳务输出方面的示范效应,重点培育“川妹子”、“川厨”、“川建工”、“川技工”等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转移输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集团化和有序化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培训人员转移输出,强化培训机构在转移输出方面的主体职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开发产业。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成效;问题;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F241;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91-02

1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重要意义及政策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1-2]。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1.1重要意义

宝鸡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该市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2政策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对做好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培训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2宝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状分析

宝鸡市辖3区9县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 741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人,农民276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5万余人(其中劳动年限内人口数141万人)。全市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47家,2008―2010年分别完成培训任务12 939、9 942、9 700人。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基地进行调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工业化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效

3.1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宝鸡市阳光工程立足宝鸡,面向全国,围绕第二、第三产业急需人才大力开展转移技能培训,使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告别土地走向城市。凤翔县城关镇大辛村9组某学员,2006年参加宝鸡市凤翔好貌学校阳光工程服装加工专业培训,结业安置到西安市第一针织服装厂工作,2009年通过省外事部门考核作为服装加工研修生去约旦打工,年收入达7万元人民币。

3.2提升产品品牌化

宝鸡市阳光工程培训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大力开展培训,一些几近失传的工艺重新焕发生机,并形成产品,走上市场;还有一些地方传统工艺产品在设计、制作、生产上添加了时代元素,受到市场的青睐;更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千阳县农广校龙泉寺村农村手工艺人培训班某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双头驴、绣花驴、二龙戏珠挂片、莲生子挂片、四神挂片、鱼耳枕、玉兔望月挂片、八卦五毒挂片、五毒马夹、猪童鞋、绣花裹肚、福禄寿喜、双鱼包太阳鸟壁挂、老虎枕、孔雀灯制作等技能,全年共制作300件,纯收入3 000多元。在其带领下,全村有125名妇女开始制作工艺品,年总收入37.5万元,人均年收入2 000多元。与此同时,还组建成立了天龙刺绣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25人,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布艺品进行了全新设计、创作和包装,设计开发出布艺软雕、布艺刺绣、布贴画等新品90多种,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设立营销点10个,确定营销人员10多名,该合作社制作的布艺品福禄寿喜、双鱼包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布艺刺绣品五毒马夹、青蛙壁挂获全国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和三等奖。

3.3增加农民收入

麟游县常羊乡紫石崖村某村民,通过培训,养猪水平明显提高,兴办了现代化养猪场,养猪规模由培训前的60头扩大至200头,实现纯收入20 520元。2009年全市共推广优质果蔬、畜禽饲养、民间工艺制作等技术50多项,节本增效3 000多万元。据统计,参加培训比没有培训的农民平均增收500元/户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千阳县继红学校开办的段家湾村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班某学员,在参加完培训后,创办了农家乐,月收入1.3万元,年可创收15万元,带动地方新开办农家乐4家,年可收入7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数30多人,成为受训人员中的佼佼者。

3.4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团结协作、关爱社会扶危济困、创新进取意识以及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极大的提高与进步,他们明礼崇信、遵纪守法、热爱生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成长,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如千阳县寇家河乡坡头村某村民在北京做家政服务,以西部农家女的勤劳、善良、聪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被国务院授予“优秀农民工”称号。

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存在的问题

4.1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较大,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能的人才稀缺,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偏低和人力资源的贫乏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解决这一庞大低层次文化群体的文化基础和职业技术技能问题是农民科学技术教育的热点和难点。

4.2集中教育难度大

一是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教育难度大;二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老人小孩;三是由于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及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农民有小富即安的心理,接受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教育难度较大。

4.3农业职业成人学校办学条件差

大部分农业职业成人学校基础条件较差,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农业职业成人学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有些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缺乏必要的实验实习基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削弱了办学吸引力。

5实施对策

5.1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才能有质的转变。阳光工程针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性人才[3]。

5.2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的培养

阳光工程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一方面要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5支队伍:即培养一大批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带头使用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率先发家致富,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培养一大批经营能人,兴办实体,繁荣农村市场,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村产业群体;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的能工巧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

5.3方便农民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应采取课堂讲座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意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开展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推进媒体资源进村。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亟需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三是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培训阵地,实现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使用,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5.4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在培训形式上,要采用农民培训学习式、教师拉动式、网络自助式、协会带动式、能人示范式等多种培训模式,多层次、多项目地培训新型农民[4];要加强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结合产业、开发、订单农业、科技园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展开培训,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村新生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6参考文献

[1] 陈时生.论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95-396.

[2] 黄家念,李朝昌.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97-398.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4

阳光工程20__—20__年培训规划

为搞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我县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按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一、基本情况

##地处赣西北边陲,与湘鄂赣三省九县毗邻,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为全省之最,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山多水少的部级贫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之众,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之多,其中农民工13.4万,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方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月工资在300—800元不等。由于农民工文化少、技能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流浪街头,有的往返反复,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但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却没有保障,有的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城市生活常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是迫在眉睫。

二、有利条件

一是农民工素质低,无一技之长,希望政府给予扶助,乐于接受培训;二是我县农村外出农民务工人员达13.4万之众,渴求参培对象多;三是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都已具备法人与技能资格,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相关配套条件。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培训基地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要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短期培训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我县农民增收。

四、目标任务

20__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在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开展培训;20__—20__年在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建立起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主要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进行岗位培训,六年计划培训30000人。其中计划20__年完成3000人,20__年3500人,20__年4000人,20__年5000人,20__年6500人,20__年8000人。20__至20__年主要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0__至20__年,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业就业的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五、效益分析

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技能,全县20__年至20__年实施阳光工程后如完成培训计划32500人,就业率按85计算为27625人,按平均每人年增收4000元计,至20__年可为全县农民增收1105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而实施阳光工程,都是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无须另行投资教学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只需在原有基础上“锦上添花”,投资回报率很大,是一件多么“阳光”的事。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由县农业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和县城乡建设局共同参与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综合协调和项目监管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各乡镇均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落实专门负责人,配合搞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工作。

2、强化项目管理

一是坚持“管培分离”的原则。农业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办公室工作,拟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基地,监督检查培训基地的培训实施情况,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 责,密切配合,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优质服务。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具体培训任务、日常培训工作、培训后输出就业工作。

二是坚持“农民受益”原则。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培训基地,须相应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视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3、筹措培训资金

要实施好阳光工程,不仅仅是要充分利用政策,争取财政扶助,同时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及相关农业项目的实施,千方百计从计委、老建扶贫贷款及农业专业项目等渠道争取经费支持,还要与用工单位开展联合办学培训,分担>!

4、整合培训资源

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派遣)的良性互动。

5、建立效果评价制度

建立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为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6、健全培训网络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

作者简介:吴易雄(1976-),男,湖南新化人,湖南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客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人与社会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厅重点课题“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调研”的阶段性成果(湘农业办科数[2012]56号),主持人:吴易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36-05

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和推进的效率。要提高农民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直接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1] 。为切实掌握湖南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从业技能的培训需求,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真实地摸清湖南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劳动力及产业现状分析

(一)目前湖南农村劳动力情况

湖南现有人口7089.53万人,外出务工人数1320.81万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人数1861.85万人,其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20岁以下的占9%,21-50岁的占35%,51-65岁的占56%,从事农(畜、水)产品加工的人数297.91万人,从事农资和农(畜、水)产品经营的人数248.2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10389个、从业人数154万人。

(二)目前湖南农(牧、渔)业基本情况

1.农牧渔业总体状况。农(牧、渔)业产值3410.44亿元,占GDP15902.12亿元的比重21.45%;现有农业用地总面积3790.68千公顷,其中旱地1168.73千公顷、可灌溉土地2621.95千公顷、特种栽培用地面积442.55千公顷;可开发农业用地8.76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09.1千公顷,总产量2847.49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86.7千公顷,总产量3304.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133.1千公顷,总产量3122.93万吨;年出栏猪5723.5万头,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44.51万头、肉用羊656.2万头、家禽38355.2万羽、兔527.52万只,年肉类总产量4947.4万吨,大牲畜年末数4403.09万头,年末生猪4044.86万头,年末羊存栏509.6万只、家禽存笼27262.6万羽、养蜂41.9万箱、兔存栏244.44万只;水产品总产量1988.86万吨,淡水养殖面积395.57千公顷。

2.农民培训对农(牧、渔)业的影响。2004年以来,湖南阳光工程工作在农业部等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阳光工程主管部门和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训农村劳动力163万人,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从现代农业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发展现代农业,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员等服务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据调查,汨罗市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 1133 户。如该市红花乡垉塘村农民周顺龙,在岳阳市职业学院参加20天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后,购置了6种先进农机具,逐步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承包了两个乡镇3个村650亩水田种植双季水稻,较培训前增加近500亩。由于规模化生产,全部实行了机耕、机收,以及种子、农药、肥料等专业化服务,2011年收获粮食45万多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家庭年纯收入达25万元。由于现代农业规模化的生产,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机耕、植保、机收队伍,通过加强阳光工程培训,扎实推进了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

(2)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向农民普及农业职业技能,农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通过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能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户防病治虫难,技术掌握难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据调查,农民经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农药利用率可提高1.5倍,工效提高8倍,用药减少1~3次。经过培训的机防手普遍都是早稻药剂防治2次,晚稻药剂防治4次,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要减少2次用药,亩平节省农药费用22元,节省人工费用8元,亩平增产60公斤。据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的跟踪调查显示,通过接受农业从业技能培训,农民的务农观念明显改观,大部分学员掌握了一技之长,基本可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家的目的,每家每年可增加种、养业和加工业纯收入1200-1500元。可见,让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搞高农业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残留及环保问题,降低生产产品安全风险,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步伐,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标,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据调查统计,湖南1800万务农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高达87.03%,这些农民的科技素质亟待提高,而阳光工程是一种示范性培训项目,每年只能有少部分农民接受培训。但是这部分农民培训后,充当了很好的“二传手”作用,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周边农民群众。如醴陵市贺家桥镇琥玛村畜禽繁殖员培训班学员贺中全培训后,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仔猪成活率在90%以上,带动全村60%的农户发展生猪产业。茶陵县桃坑乡南坑村学员黎三凤参加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后开办移民特色酒家,带动周边10户农户从事乡村旅游行业。培训基地也按要求加强了对农民的训后服务。如南县创意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技术专家服务热线、培训学员跟踪服务卡,建立了学校与学员的联系平台,为参训学员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服务。

(4)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湖南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占42.5%)、妇女多(占42.05%)、文化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占80.93%),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常识、艾滋病防治、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农村消防安全、农村党员党性培育、农村青年和妇女发展等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能人,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养成了农民学习科技、崇尚知识的优良风气,减少了聚众打牌现象,党群、干群关系有所好转,农民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性明显增强,效果非常好。据调查,受训农民中,有5%的担任了村干部,10%的成了农民专业协会会员,35%的成了种养加机大户,农民的经营能力和创业水平明显增强。湘阴县新泉镇新胜村学员周和平,2009年通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期20天的创业培训学习后,三年出栏生猪700头,存栏450头,创利50余万元,创办了新胜养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36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年创收400万元以上。

3.政府鼓励农(牧、渔)业发展采取的农民培训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制。将阳光工程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考核指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及时充实力量,实行财政预算,省财政8年投入阳光工程经费14325万元、市县投入10360万元,强化对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和对受训农民负责,确保阳光工程政策执行到位。

(2)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参训比率。采取发放《阳光工程工作简报》、印发阳光工程招生简章、开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春季阳光行动”、媒体网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扩大阳光工程的影响力,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培训。

(3)强化机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培训基地进退机制,将一些培训能力强、培训积极性高的品牌型培训基地认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开展优质培训基地评比表彰活动,调动培训基地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4)严格项目监管,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监管责任,认真落实好阳光工程制度,建立健全阳光工程分级监管制度,提高阳光工程工作人员监管系统使用水平,充分利用监管系统发挥监管作用,加大监管、督查力度,全面开展阳光工程工作监督检查,着力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成效[2]。

二、湖南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选择10名农民开展调查,全省对127个县发放调查问卷1270份,回收问卷1160份,有效样本为1053份,有效率90.78%,说明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效度。

(一)被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受访农民的年龄绝大多数在31~45岁之间,占55.7%,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为41岁;男性比例占得很高,为74.8%;受教育程度方面,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以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占到了41.5%,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较高,占28.9%,大专或本科以上的比例仅占3.8%;62.2%的已接受过不同类型的培训;16.3%的担任过村干部;农业户口的占85.9%;74.8%的以务农为生;农民家庭人数平均为4.1人、家庭劳动力平均为3人,土地经营规模平均为12.8亩,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占63.7%,其次是务工经济,占20.9%,加工业收入很低,占2.2%;家庭人均年收入以4000~7000元居多,占42.2%,4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比例持平,分别占17.8%、15.6%(见表1)。

(二)农民对培训要素的选择

由表2可见,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农民倾向于选择在本村,占55.6%;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农民认为7天以内适合,占54.8%;在培训费用上,54.1%的农民不愿意支付任何费用;96.3%的农民渴望得到培训信息;97%的农民愿意参与培训。

(三)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表3表明,参加过培训的,76.3%的农民对培训满意;81.5%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大;72.6%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符合农民的期望;65.2%的农民期望接受种植业培训。农民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量和质量来实现增收[3]。目前,农民获得农业科技方面信息的渠道不够合理。调查显示,主要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获取农业科技方面信息的占59.3%。通过这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距离掌握一项技术的差距还很大,而通过参加培训效果就会很明显,而目前湖南的农民培训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针对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如就阳光工程培训而言,国家从2009年起由培养外出务工人员转向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目前培训了农业从业人员46.87万人,培训人数占湖南现有农业从业人员数的2.5%。

三、湖南农民培训机构数量、条件和能力情况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农民培训体系获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教学机构完善、门类齐全、层次分明、能满足需要的培训体系。

一是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农业教育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已由单一的农业学科型学院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在校研究生32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多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2万多名,设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专任教师1131人,高级职称专家740人,“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技服务和农民培训594万人次。

二是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以12所涉农职业高、中等职业院校为主体,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校、远程农业教育和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基础,覆盖全省广大农村。在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目前12所高、中等农业职业院校设有67个专业,5259名专职教师,在校学生116198人,校舍面积25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61亿元,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72.2万多人,培训农民27万人;50多所县办涉农职业学校专职教师3544人,在校学生9.5万人,校舍面积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年培养涉农专业毕业生6922人,涉农培训3万人。全省还建立了一批农村职业高中,开办乡镇农校1960所,培训农民636万人;在远程农业教育方面,目前全省农广校有专兼职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2274人,教学设备2.3亿元,固定资产1亿多元,教学场地151936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08公顷,累计招收中专学员30万人,自办和联办大专以上学员1.6万人,开展非学历农民培训683.8万人;在农业机械化教育方面,全省现有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102所,教辅人员816人,其中理论课教员220人,教练员306人。有教室面积1.2万平方米,电化教学设备120台/套,各种教学挂图2040张,教具模型408件,拖拉机、教练车306台,各种图书资料10多万册,共培训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等各类人员230万人/次。通过开展农业函授和远程教育培训,培养了138万名农村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湖南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一)农民培训的必要性

1.开展农民培训是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性收入的需要。目前湖南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由于农户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种植或养殖,农业生产性收入很低,导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较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推进农民培训工作,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2.开展农民培训是加快提升湖南农民综合素质的需要。湖南是个农业大省,财政投入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有限,而全省农村从业人员3129.39万人,其中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农业从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不到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亟待提高,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急需国家大力支持,缓解湖南农民培训资金短板的问题,从而保障农民培训的顺利开展。

3.开展农民培训是符合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开阔了眼界,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自主创业当老板的欲望显著增强。他们有文化、有见识,熟悉乡情,是新农村建设潜在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育一批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将分散的农户经营转变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年龄较轻、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农民没有创业技巧、缺乏创业信息,亟需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农民培训的可行性

1.党委、政府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2008年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省委书记、省长在每年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农民培训工作,并列为为民办实事或绩效考核内容。

2.通过多年的农民培训实践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围绕国家的政策部署,结合湖南实际,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部门合力推进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情况列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考评内容;二是加大投入,强化资金监管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为督促各地高效用好农民培训经费,湖南坚持项目管理、培训、资金拨付“三分离”原则,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三是规范运作,注重培训实效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目标。主要通过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材建设,抓好基地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抓好检查验收来确保培训的效果;四是以奖,建立激励机制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动力。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湖南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对实施规范、农民反映好的先进单位,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培训基地给予计划倾斜,对项目实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

3.有一支敬业的农民培训管理队伍。全省农业厅、局现有农民培训管理机构137个,管理人员343人,平均每个管理机构有2.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2.12%,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8.5%,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94.8%,农业类专业人数占92.7%。这些人员长期工作在科教战线,熟悉农业科教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经验,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难。同时,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定期地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进修和培训,兢兢业业坚守在科教管理岗位上出谋划策、监督管理。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湖南农民的素质整体不高,而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十分强烈。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为开展农民培训带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好机遇。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用好用活国家的利好政策,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速度。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扩大农民培训规模

根据湖南农民培训的需求意愿调查,农民对接受农业从业技能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2004年以来,国家对湖南阳光工程工作的支持力度一向很高,但由于湖南农(牧、渔)业从业人员多达1861.85万人,并且从业技能普遍缺乏,目前国家投入支持湖南开展培训的163万人仅占8.8%,还有大部分的农民尚没接受过系统培训。建议国家加大对湖南的支持力度,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每年安排在55万人以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在30万人以上及创业培训在6900人以上。

(二)加大农民培训奖励力度

提升农民的素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建议国家像抓粮食生产一样出台过硬的奖励措施,上升到政府层面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支持培训基地条件建设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实行确定制,改变以往通过招投标形式认定培训基地的做法,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切合农民实际培训需求的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开展培训工作。由于培训资金不能用于培训条件建设,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很难在短期内跟上,势必给培训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建议国家将培训机构条件建设纳入农民培训项目建设,支持培训机构充实和完善培训设施设备。

(四)分类抓好农民培训

根据“农民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就组织什么培训”的原则,在培训前征求农民的意见,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培训和农村创业活动[4],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突出农民参训率、突出农民培训质量、突出训后跟踪服务,切实发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大培训资金配套力度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用于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的投入,提高受训农民的补助标准。

(六)出台培训质量考核办法

农民对培训是否满意,如何真实地检验培训效果,研究制定适合各省实际的农民培训质量考核办法显得十分必要,将考核延伸到市、县农民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基地,一级考核一级,省级对考核结果逐级抽查落实。

(七)组织编写出版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各省结合本省实际启动省统编教材编写工作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民培训特点的专业人士组成教材编写组,编写系列农民培训教材,满足各地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教材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亮,赵帮宏,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04):17.

[2]湖南农村统计年鉴(2011)[EB/OL].湖南统计信息网.

阳光体育培训总结范文6

首先,我代表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向2013年市暨市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如期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及广大农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购机农民日益增多,机具数量大幅增加,与机具的快速增长相比,农民机手的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相当多的新购机农民缺乏系统技能的培训,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匮乏,致使每年发生大量安全事故以及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纠纷,每年因操作者技能和新技术应用欠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后,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群众渴望获取农机化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省农机局高度重视购机农民的培训工作,多次要求采取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从2009年起,根据部、省阳光工程培训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省农机局组织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规范操作、严格监管,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是一项新的培训制度,是在中央和各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开展的一项培训。这项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及省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全省各地共举办培训班238期,免费培训农机手1675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示范任务,实现了让机手、让领导、让社会“三满意”的效果。

是中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市农机化事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为代表的大中型及高性能农业机械稳步增长;全市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取得了重大进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特别是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市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谋划和精心部署下,各级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以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大力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项工作已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2010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市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在同年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市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代表市参赛的陆华同志夺得大赛第一名,并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中,代表市参赛的张亚军赢得了全体评委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夺得了展示评比一等奖。2009、2010年,市共举办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班19期,累计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与维修人员1600余人,约占全省总培训人数1/10,列全省第一。市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组,方便了农机手,深受机手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以上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广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农机局再次向长期奋战在农机人才培训工作一线的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关心和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全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为11200人,其中市承担培训任务1200人。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更大范围、更快地提高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实际技能,保证农民“买得起、用得好、出效益”。在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一是明确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要以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设施农业设备驾驶操作有关人员和从事农机修理工作的人员。二是落实培训任务。今年,省局与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机构都签订了责任状,我们要按照《责任状》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三是确定培训内容。要结合本地农机化工作实际,重点培训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技能、农业机械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规范、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专业技能,同时开展职业道德、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机化经营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培训。四是完善培训形式。要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和新方法。注重加强现场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提高培训效果。五是做好四个结合。按照阳光工程的指导思想,培训中要注重与农机化重点推广技术、购机补贴政策、农机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提高培训实际成效。六是抓好培训宣传。要认真总结阳光工程农机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悬挂横幅、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加大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实施的宣传报道力度,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