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范例

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范文1

小学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准,全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进入全民运动时期后,更应采取措施,如打造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等,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然而,当前,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仍普遍存在主体运动意识薄弱、体育设施落后、制度保障不足、师资力量差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从以上薄弱处出发,打造针对性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关键词】

全民运动时代;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路径

打造完善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增进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助力小学生习得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养成时时锻炼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因而,在倡导全民共同参与运动的时代,小学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推动全民运动理念渗透到小学生的运动思想中。但现阶段,我国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仍普遍存在主体运动意识薄弱、体育设施落后、制度保障不足、师资力量差的问题。

一、全民运动时代下打造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运动意识薄弱。小学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应以小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小学生的运动意识非常薄弱。具体表现为:小学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一部分;小学生只听说过阳光体育运动但却从未对其深入了解;小学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部分小学生反馈,虽然其热爱阳光体育运动,但每周锻炼的时间较短,锻炼次数较少,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体育运动设施落后。体育运动设施是保障小学生顺利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配备。但调研结果却显示,普遍小学教育机构都未按照阳光体育运动要求配备相关基础设施。具体表现为: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硬件,如规范跑道、人造足球场地、羽毛球场、篮球场、篮球、足球等均未配备;部分小学的体育器材较落后;部分小学虽然有配备基本的运动器材,但数量远远不足,明显的“僧多粥少”。由此可见,要打造或完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必须要先做好体育器材的配备工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三)制度保障不足。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要靠充足的体育器材支持,还需制度给予保障。然而,当前,普遍小学教育机构都未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以至于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没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形式与安全保护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运动。特别是没有明确的、关于意外伤害事故的安全保护制度,学校安保压力大,小学教育机构一般不愿鼓励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这也进一步导致小学生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

(四)师资力量薄弱。小学体育老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往往会对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小学体育老师对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是否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决策。从笔者调研的结果来看,小学体育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能力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体育老师日常工作量大,无暇阅读与阳光体育运动有关的书籍;小学体育老师基本未曾接受继续教育,也未参加与阳光体育运动有关的学术活动、培训活动,体育知识落后;部分体育老师缺乏业务研究精神,不愿钻研小学体育运动理论。

二、全民运动时代下打造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对运动主体加强思想宣传。小学生是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必须调动其运动热情,使之深刻认识阳光运动的作用,才能打造可操作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对此,笔者建议,小学教育机构要适当加大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势宣传,营造全民共同参与运动的积极氛围。具体路径有:根据小学体育课的开展情况,制定周密详实的宣传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公告栏、校园内网的作用,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理念;设置黑板报专题栏目活动,鼓励小学生深入了解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内树立“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第一”的标志牌,使阳光运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唤起小学生对体育健康的高度关注;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如QQ群、微信群的作用,向家长普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好处,敦促家长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阳光运动理念,增强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可重新设置体育课程,适当减少技能课,增加“阳光体育运动”理论课,向学生介绍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若条件允许,小学体育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历年来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图片、视频、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本质。

(二)打造体育活动经费机制。经费是完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设施的物质基础。小学教育机构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适当打造体育活动经费机制,以推动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物质条件有效落实。所谓物质条件,主要指建设阳光体育操场、选购体育教育设施、建立体育馆、翻修已破损或落后的体育器材、扩大足球场或篮球场等。这是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基础。从某种程度上看,只有打造体育活动经费机制,才能使学校更积极地整合闲置资源,并根据小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开展课外运动活动、运动训练或竞技竞赛。即只有确保经费到位,才能夯实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基础。

(三)建立制度保障体系。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它明确了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小学生体能,提高小学生身体素养的活动目标,提供了学校领导、不同职能部门、各班级学生共同联动,全力参与运动的组织形式。同时,该制度保障体系充分确保了小学体育教育部门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并由此设置愈加细化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具体化实行方案、课程制度、考核与评比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小学体育教育结构,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体育管理策略的贯彻落实力度。除此之外,制度保障体系还包含了集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教师安全知识培训、学生安保技能教育、体育器材严格管理、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跟踪、体育活动安全归责机制、国家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一体的安全保护机制,可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树立坚实的安全屏障,有利于及时解决紧急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推动“阳光体育运动”规范化开展。

(四)强化体育师资力量。全民运动时代下打造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老师的管理者、执行者作用,即增强小学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其具体的细化路径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根据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业务能力、理论素养为其重新分配课程量,并鼓励教师自行安排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课程;二是鼓励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地学习与阳光体育运动有关的新理念、新技能,进而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为确保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能达成理想效果,建议小学体育部适当设置考核指标,建立考核体系,以对参学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若考核通过,则给予其提高福利待遇、参与职称评聘、外出深造等奖励,从而使体育教师真正成长为理论层面、技能层面均与小学阳光运动要求保持一致的体育老师。

作者:吴平 单位:泰兴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易娟,傅云,李爱珍.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分析[J].体育时空,2016(11)

阳光教育范文2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阳光体育运动能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和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培养每个学生成为更健康、乐观、主动、自信、团结、协作的和谐个体为宗旨,对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凸显了对儿童生命主体的尊重、热爱和对其生命成长的积极关照和引导,阳光体育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阳光一样澄明心智。

二、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每天的书本学习是枯燥的,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是对紧张的室内文化课学习的一种调剂,还能满足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正确身体姿势的感知和对美的感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活增光添彩,让孩子们的脸上写满笑容,让校园里处处充满着活力!这些新颖有趣的活动不仅是力的凸显,也是对美的表达和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孩子们在今后生活中积累的一大笔宝贵的财富。孩子们由衷地说:大课间的时候,老师、同学一起抖空竹、踢毽子、做游戏……同学间的关系是那么的亲密,老师间的关系是那么的融洽,我们喜欢这种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喜欢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孩子们的课本学习与阳光体育在相得益彰中变得丰富多彩、快乐有趣起来。

三、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

阳光体育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学生到学校来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化课,也是来学习如何生活的。全身心的大课间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大汗淋漓之后的畅快,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继而爱上运动,是学生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因此,终身体育意识就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对于可塑性极强、正在茁壮成长的小学生,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引导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正确示范,优秀学生的展示,都能让学生产生运动的欲望,进而体验不一样的运动项目,畅游在体育世界的海洋里。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要及时地表扬,会让他们更优秀,更喜欢运动,容易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有了保障,再加上科学锻炼的方法使学生体育素质得到提高,更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位家长在QQ日志上写道:“因为孩子每天都参加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孩子渐渐形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既充实了课余生活,又提高了身体素质,孩子回家也喜欢和我交流了,孩子特别快乐,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陪孩子一起锻炼。”

四、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开发了学校精品课程

阳光体育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阳光体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完善,并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欲望,实现他们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加速了学校教师优秀群体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滴水无声胜有声。在学校教育中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校以“快乐、主动、健康、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全校教师积极投入,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入阳光体育工作中,相继创设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适合学生参与的校园韵律操、古诗词手语操、放松操、扇舞(老师的目光)和数项小型班级体育项目(竹竿舞、花样跳绳、呼啦圈、篮球)等学校课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教育的综合功能和自己的教育才华。

五、形成了阳光校园文化氛围

阳光教育范文3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构建对策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学生不断下降的体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体质问题中下降尤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肺活量以及体能素质,并且学生的速度以及力量素质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我国的大学生中体质差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提出了阳光体育教育计划,这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强化。

1.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教育的意义

1.1阳光体育教育目标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阳光体育教育主要就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素质都得到提升。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的体质能够得到增强,从而使阳光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与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融合,并且能够使教育目标达到一致化,在这两者互相影响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1.2阳光体育教育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的路径

阳光体育教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成绩,最主要的更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素养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在实施阳光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使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1.3阳光体育教育可以将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进行转变

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并且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重新开发体育课程。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下,注重对学生的竞赛精神进行培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补充,这也就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1]。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宏观角度上对此来进行分析,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经济方面的支持,主要的表现就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但是高校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的扩张,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冲突与矛盾。由于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不全面,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直线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文化取向就是“重文轻体”,体育教学工作在社会文化的传统大环境下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代青少年的体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从微观角度上对此来进行分析,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体育教学成绩,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我国的高校综合成绩排名中体育成绩所起到的效用并不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的领导人员忽视了体育教育。同时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阶段越高,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时间越少,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抢占或者被挤压。

2.2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较为单一化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并未针对体育教育工作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高校的体育教育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对较为单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当时并未针对学生的其他体育素养都没有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失了一定的额教学目标,这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目标与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教学要求不相符,这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2]。

2.3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性有待提升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方面的培训,并未对其他方面的体育教育内容有跟多的涉及,例如:学生的体育保健相关知识、体育心理素质的提升等相关内容,这些体育教育内容并未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得到展现,这对于学生的体育拓展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意志力培养的工作制定相应的规划,这就导致体育教育活动不够完整,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4缺乏体育教育监控体系以及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监督制度,导致与体育教育活动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度,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学习监管工作以及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方面,由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无法更好的开展。除此之外,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评价体系的设置也较为单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指标是否标准进行了关注,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心理评估。并且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并未将评价结果充分的利用,高校中也并未建立其相关的激励机制,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无法更好的展现教学目标[3]。

3.阳光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对策

3.1构建长效阳光体育教育机制

在构建阳光体育教育长效机制时可以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就是指阳光体育教育运动具有大范围以及高层次的特点,并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使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得到了一定的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组织的整体规划性,有整体的策划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阳光体育教育运动必须要从基层出发,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将阳光体育教育发扬光大,从而建立起高校阳光体育教育长效机制。

3.2实施个性化的阳光体育教育方式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实施阳光体育教育,其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对阳光体育教学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合理的将启发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及对话式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由于个人身体状况的原因而无法参与运动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身体恢复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体育技能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设计能够提升自己的体育教育,从而确保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来[4]。

3.3关注阳光体育教育的延伸,促进高校体育开展素养教育

在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下,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正式的课程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隐性课程提高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等等,使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要从体育精神、体育行为等层面,延伸拓展高校的体育隐性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以及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重视,也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

3.4展现高校阳光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加强高校的体育文化活动

通过利用校园中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等,对学生从物质层面对学生进行体育人文精神的倡导,将学校中的体育人文精神以及体育人文内涵进行宣传,在布设以及选择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要从安全以及人文的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于设施的大小、色彩、功能等方面,要使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以及体育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5]。

3.5构建阳光体育质量监控体系,达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

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想要建立起阳光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建立,分别是外部监控以及内部监控。外部监控主要就是来自于社会方面的质量监控,这来自于社会的监控可以是家长、大众媒体,甚至可以是社会中介机构,这几者都是通过第三方的身份来参与到质量监控工作当中;而内部控制主要就是指高校以及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监控属于主观方面的监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运动情绪、食欲以及睡眠等各项运动指标的监控,同时与自身的实际身体素质进行结合,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确保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体育成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6]。

4.结语

总的来说,阳光体育教育模式时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突破,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大学生设计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全面启动的一种高效体育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体育兴趣等信息提高关注,并且要多角度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双全,张忠子.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民营科技,2017,(5):247-247.

[2]彭爱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运动,2017,(19):79-80.

[3]许敏.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课外语文,2017,(13):43-43.

[4]宋丽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实践思考[J].才智,2017,(11):140-140.

[5]彭博.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与阳光体育的和谐发展[J].高教探索,2017,(s1):64-65.

阳光教育范文4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体现出一种崭新的体育理念,体育成为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阳光体育”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实际上就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一种积极、阳光、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综合相关理论可以为“阳光体育运动”定义为: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学校体育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和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教师、选运动时间、选运动项目,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重视个性化教学,坚持“身心一统”,培养大学生的竞争精神、强化规则与纪律意识,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施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偏重竞技技术、技能的“体质观”的不足。本文结合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如何实施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让排球运动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可以更好的体现其健身价值。   1现阶段高校排球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高校排球课教学实施目的和目标在契合度上不够合理   目前,对高校排球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教师认为,排球课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有的教师则认为排球课的教学目标是面面俱到;还有的教师认为高校排球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娱乐一下,考试能及格就行。以上认识都有一定的偏颇,这些片面的理解和认识显然不利于提高高校排球课的教学效果。   1.2高校排球课教学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如人意   目前,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投人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学校方面,对运动设施的投人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维持费投人与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政策方面,把体育教师工作量定得过高,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师方面,总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学校没有什么激励措施,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现阶段高校排球课教师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方面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是大部分教师在科学研究以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现在大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前沿科学探究等方面的需求。   1.3排球课教学内容和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我国高校排球课教学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重竞技教学内容,单纯强调体育对于促进身体完善发展的意义,忽略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混淆了体育与运动的概念,导致了体育目标和现实情况相背离。在排球课程教材的编创上,注重课程教材的传统性、继承性、稳定性,对排球课程的科学性、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新思想、新知识吸纳不够。课程教材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观念上滞后于体育新观念的发展。排球课教材编创内容单一,趣味性、娱乐性较差,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内容体系。   1.4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滞后   当前高校排球课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割裂。例如,在90分钟排球课教学中,不少时间都花在了组织管理、讲解示范、内容安排等方面,实际用在学生身体活动上的时间是很少的,这不能不使我们在时间利用率上产生极大的忧虑。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问题。   2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解析   2.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2.1.1科学性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非主观捏造,而是以系统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以《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身心健康为依据,结合大学排球课程实际情况提出并建设的,因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   2.1.2整体性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多种结构要素组成的,这些结构要素并不是互不关联或者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各种结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有序的体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   2.1.3效益性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其科学性、整体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实效性。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纵横交织的大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能够大大拓宽排球教学的时空与教学渠道,有效地开发课堂与课外排球的功能,并使课内外排球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形成排球教学合力,产生最优化的排球教学效益。   2.2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内和课外完善地结合与统一,为学生自学、自练、自我创新、参与竞赛、体现自我价值和培养竞争意识等创造良好的氛围。该模式能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空间大,弹性强,有利于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与氛围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对发展其个性、弘扬创新精神起到卓有成效的催化作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个开放式的课外排球活动平台,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锻炼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排球运动需求。#p#分页标题#e#   2.3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新体系   传统的排球课程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方法,排球课程的评价指标都是以硬性的指标为主,如身体素质、技能和技术等方面。这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锻炼习惯、体育意识、兴趣爱好和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软性指标涉及的较少,显然不能与时俱进,影响了排球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健康指标、行为指标和情感指标作为排球课教学评价新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3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3.1重视排球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排球课堂教学质量   排球课堂教学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行的一个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形成健康的体育观,掌握本专项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意识和能力等)。在充分发掘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应面向广大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排球课程。即一年级开设排球基础课,主要学习排球运动的起源、特征、健身价值、发展趋势等基础理论知识。实践部分以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基本技术及串联技术的学习为主,辅助以简单的战术训练,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开设排球专项课,主要学习排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技战术分析、裁判法等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巩固提高各单项技术的串联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训练排球的四攻战术系统,提高实战能力。两种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多球教学法等,教学组织以集体授课为主,突出“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参与排球运动打下基础。   3.2建立排球课外俱乐部,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的有机结合   排球课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然而,每周2学时的排球课仅90min,如果有效练习密度按45%计算,学生每周排球课上的练习时间不足45而n,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难以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为了提高排球课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保持和发展已获得的排球技能、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排球锻炼习惯,使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始终不间断地接受排球教育,并对所教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排球课外俱乐部活动,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学生每周应至少参加3次以上排球俱乐部的辅导活动,活动时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各种排球技术,举行排球比赛。对于在课外排球俱乐部活动中排球水平提高迅速、技术全面的学生还可以吸收到校排球队,并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学生排球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排球技能、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有个持续的动态发展,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高校大学生排球协会建设   排球协会一般都是由学生自行筹划组织、自愿参加的。尽管在排球协会中,教师直接参与的指导较少,但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排球组织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排球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3.4构建排球课程网上学习系统   建立排球课程网上学习系统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特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将排球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与网络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网上学习系统。在网络课程上设置“课程概要”、“课程资源”、“排球理论”、“实践课堂”、“排球宝库”、“最新动态”、“创新技术”和“师生互动”等内容供学生选择和学习。在“课程资源”中,详细介绍排球设施、排球教师的相关情况,使学生对开设排球课的软硬件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课程概要”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排球实践课和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考试办法和标准。在“实践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个网络远程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够获得排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动作图解和技术录像,为学生预习、学习排球基本技术提供了便利。排球网上学习系统的建立,为排球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学生需求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论   4.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整体性、效益性特点,可以使课内和课外完善地结合与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空间扩大,弹性增强,给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排球运动需求。   4.2实施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现阶段高校排球课教学中存在的实施目的和目标、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的不合理问题。   4.3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除了排球课堂授课以外,还应加强高校大学生排球协会的建设、排球课外俱乐部的建立、排球课程网上学习系统的构建,结合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新体系,更好的体现出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进而促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阳光教育范文5

阳光体育运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要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式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积极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关系;相互融合

运动是物体变化的一项普遍现象,它是促进万物生长,宇宙运转的基本方式,也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事关人类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和政府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措施,是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推动二者的融合上做一探析,力图为当下的体育教育添砖加瓦,并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建议。

一、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国家部委下发的诸多文件中,重视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活动耳详能熟,尤其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的实施,更是极大地满足了我国西部落后地区体育教育活动器材的配置,有力地配合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甚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积极促进学生总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等手段强身健体,锻炼思维,提升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个性兴趣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投入到其他知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第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娱乐性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空间非常大,可以在学校操场上、广场上、大自然中,不同的环境必然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实践证明,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也就是说,阳光体育运动一方面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趣味化的、娱乐性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第三,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一方面,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的扩张必然生发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作为运动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格外活跃,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活动项目中,他们都会以活动主角的姿态真正融入,比如在竞技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方施加的压力,集中注意力,提高防范警惕,有效释放其作为一方主体的潜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情感认同。

二、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的相互融合

1、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现实中,二者同时存在并不相互矛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永无止境,学习也将永不停息。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完满的身心和健康的体魄相互配合方能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运动的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分别在运动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核心地位,他们不断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转换。因此,学生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体育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二者在活动内容,运动目的等方面是一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体质,促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功不可没。首先,阳光体育运动的灵活性启发了体育教学改革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生规范练、强化练等错误教学观点,体育教师可以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素养;其次,广泛猎取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多彩性特征,积极运用趣味运动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再次,要改变体育教学是辅课的错误理念,将体育教学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并列入学校重点教学标准范畴之内。学校可以根据班级课程设置的不同,将体育课调整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尤其可以借鉴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户外、走向大自然的特点,多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加强锻炼。

3、多方力量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学校体育课程也强调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将学校体育课程融入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不但可以减少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本,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外界交际交流的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优良体质,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职能,通过政策上的指导、经济上的支持、技术上的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深入人心的大好事,它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不言而喻,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必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作者:李守珊 单位:白银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刘欣然,黄玲.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00-502.

阳光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改革;问题

“阳光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体育教育方针,积极推动体育精神的核心理念,在高校中推进体育运动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之一,目前,学生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阳光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快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项目,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阳光体育的开展使得学生逐渐离开教室,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个性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阳光体育开展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阳光体育在高校中有效的推进,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的思维理念落实到实践活动当中。高校需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提升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当中,针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不断的改进教学计划以及更新教学内容,逐渐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随着良好习惯的养成,体育锻炼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

1.2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课外延伸,应当将其与高校体育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有效的执行,保障高校体育课堂的高校开展,稳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通过高效的体育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将高校体育的效益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健康需求,不断的改善教育理念以及更新教育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加强高校体育课与阳光体育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教师教学方式脱节的现象。针对实际的体育健康发展状况以及学科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不断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的综合发展,使良好的综合素质渗透进学生的思维当中,将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到实践当中,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2.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明确的目标

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工作目标,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日渐发展,在新事物不断出现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才可以更好的迎新各项挑战,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高校需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使终身体育的意识深入人心。目前,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造成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不高,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极其的不理想,不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不高。传统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兴趣对于教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激情。由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实施,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主动锻炼能力较为缺乏,对实践阳光体育活动目标形成了阻碍。

2.2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机制过于传统

传统教育理念存在于我国教育教学当中的时间较久,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深受其影响,传统教育方式沿用了几代人,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课堂中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并由教师主导着学生,学生被动进行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式的完成任务,一味地模仿,学习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建立良好的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将阳光体育理念实践在日常学习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分割开,终身锻炼的意识不能够很好的灌输,学生会走许多弯路,将大量的时间以及经历用在课堂教学当中,但是由于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随着新时代教育的改革,过去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已逐渐发生变化,自由度较高的选修课程应运而生,本质上发生了变化,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整体上而言,效果依然不够明显,还有待改进,从课堂中的利用率便可以看出,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落后的教学手段造成的。考核方面来看的话,考核的基本内容便是体育运动成绩以及体育技能,考核标准较为单一化,没有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差异性,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标准过于刻板以及片面化,导致考核成绩不具备科学合理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整体情况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2]。

3.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阳光体育的改革应对策略

3.1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及创新教学内容

因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沿用了很长的时间,因此其思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学校以及教师的脑海中,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因此,也极大的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工作。高校教师的核心责任便是教书育人,应将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积极地传递给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将终身体育的理念铭记于心,为未来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不要忘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促进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形成,逐步提升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锻炼有效的结合,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大幅度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以及高效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更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视野在慢慢的转移到大自然当中,已经不满足于生活中的社区圈子,野外生存模式以及户外运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了很多人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的教学加深对于运动知识的认识以及理解,再实践到活动当中,二者相结合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能够将所学的教学内容很好的转化成自己脑海中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思维,逐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游戏互动的模式,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核心理念[3]。

3.2改进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将阳光体育理解更好的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建立综合性评价考核体系。将考核标准逐渐细化,将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专业技术成绩以及体育技术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体育教学当中,学习武术课程,在学习基本的武术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在深入学习太极拳,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将阳光体育理念落实到实践当中,此外,课外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提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结合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来完善学生的评价指标,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课外体育参与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锻炼,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的实践。

4.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以及方式的不断变化,无形中为高校体育教学增加了压力以及困难。阳光体育理念的高要求也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高校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应对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创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陈达春.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科教导刊,2017,(06):173-173.

[2]张慧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30(08):10+12.

阳光教育范文7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中;教学

一、引言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是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和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特别地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学校体育却面临着迫切的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好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好多学生把课余闲暇时间都给了网络,无暇参加体育运动。再者随着最近几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竞争的加大等因素正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日益恶化的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高中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都需要经过合力规划,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进行完善处理。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而言,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加强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的培育,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从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在自身的能力提升过程中,进一步地实现特色培养、实施个性化培育,从而为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做出更多的保障。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能力得到良好地塑造,也为了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改善自身的不足,需要坚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的长久实施,并没有办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较多的矛盾、冲突,对于将来的人才培养和素养提升等,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现象。所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理念。本着“健康第一,主动参与”的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介绍类、粗学类、精学类、练习类等。在选择精学类教学内容时,从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根据学生的要求,还开设了武术教学。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加之,学校举行的各项球类比赛,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致高昂,学习动力十足。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后,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对日后的教学成绩巩固,能够产生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与既往教学不同的是,现代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更加主张科学性、合理性。阳光体育运动下,不能对学生产生错误的指导,每一项建议或者是锻炼的方法应用,都必须获得足够的依据,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首先,要求教师积极学习网络上的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在与学生开展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在师生互动层面上,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缺失和不足现象,整体上的教学工作进步,将会更加的明显。其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持续性的进修和学习。例如,有些学生会积极地参与课外的一些辅导和锻炼,教师也应该深入地去考察和研发,对于自身的教学体系不断地充实,推动学生视野的开阔。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在教学手段层面上,保持足够的多元化,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促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按照针对性的模式来应对。例如,在身体锻炼协调性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掌握不好重心,在锻炼的效果上并不理想。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人体结构的分析,在女生和男生的分析过程中,按照差异性的方法来完成。另一方面,运用3D立体技术,对于身体平衡要点的掌握做出演示,邀请同学上台配合,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更加充分的指导。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女生的教学相对特殊,可以聘请女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这样在特殊情况的干预和指导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体系健全,能够产生较大的帮助。

五、加强阳光体育宣传力度,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络、体育画报、墙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健康、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使“终身体育”“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和“健康第一”等等阳光体育口号与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六、总结

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实施,在于让高中体育教学按照合理的方式,按照教师的个人经验来操作,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各个方面造成的不足,是非常突出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日后发展,需要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上,进一步的实施,同时必须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上合理搭配,对学生的反馈积极的索取,这样才能在教学的综合成绩上,获得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鹏飞,陆晶晶.建构“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N].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8-59.

[2]刘江山,刘欣石,王健.关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的思考[N].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55-56.

[3]林思宇.苏南地区初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08.

阳光教育范文8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们,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积极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面,教育部需要把“健康、运动、阳光、未来”等作为宣传口号,发起新一轮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从阳光体育视域下来看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都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从阳光体育出发,来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如何进行。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他需要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也要帮助学生们有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确实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1.1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更多的是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们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体性,而且教师们老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也限制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有学生大多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是很高。具体表现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这样对学生的体育发展有很大局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在趣味化的道路上变了味,导致相关工作实效弱化。

1.2没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考评机制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很多高校依然把考试作为测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唯一方式,而且教师们设计的考试项目特别单一化,这就导致教师们的教学内容也是非常片面的,根本没有达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阳光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阳光体育的理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2.1革新教师和师生理念。里面对我们的行为有非常大的主导作用,他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出现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们需要明确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主导地位,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们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树立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也需要组织一些培训,但教师们定期去参与一些培训活动,多邀请一些优秀教师来分享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这样可以让教师们领会素质教育方法,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师们的教学行为。高校也需要完善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的完善,来激励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高校也需要建立岗位绩效制度,对于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进行大力的表扬,调动他们在教学工作当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2重视理实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与律师结合原则为主要依据,重视内容多样性的开发。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阳光体育的核心思想是需要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来吸引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来开展教学,教师们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分层教学或者差异化教学,让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在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高校也应该注重区域文化在体育教学当中的渗透,让学生在继承发扬传统民族体育的过程中去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革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新鲜感,同时也为体育运动注入新的血液。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体育运动的特点,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力度,及时的去更换一些旧设备,同时也要对运动场地进行养护,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刚才能够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

2.3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阳光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形象的领略体育运动的要领,也可以加深们学生们对体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好的把体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们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来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在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对学生做出一些辅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多样化的体育实践活动,比如说篮球友谊竞赛、羽毛球比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在学校内营造一个更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

2.4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他对之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阳光体育理念,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肯定。

3结束语

阳光体育视域下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教育部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学的要求。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阳光体育理念,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洋,杨生东.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