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考试总结范例6篇

网课考试总结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1

为方便考生参加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自2011年7月自学考试报名起,市自考办在自学考试报名报考系统中添加“网络助学课程报考”新功能。考生在进行自学考试笔试课程报名报考的同时,可以查看所报课程是否已开通了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并报名参加网络助学。

一、网络助学政策

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是我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朝升培训”网站是市自考办指定的网络助学平台。该网络助学平台可为广大自考生提供政策资讯、学习指导、督学导学、过程性考核、信息交流、互动答疑等较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

考生自愿报名参加网络助学课程学习。参加网络助学的考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可获得相应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笔试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以7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网络助学课程报考”基本流程

1、点击“申请箱”中的“报考申请”,选择所报考的课程之后,在其下方将出现“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课程报考”区,提示考生有哪些课程可以报名参加网络助学。

2、自考笔试报名成功后,点击“申请箱”中的“网络助学”。请考生认真阅读“网络助学—操作提示”,然后点击“确认”按钮,进入天津市自考办指定的网络助学平台——朝升培训网站。

3、请依据朝升培训网站(etctj.com)上的提示,支付网络助学费用,逐步操作完成网络助学报名。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文献学习,开辟文献研讨学习模块。我们认为,文献学习是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文献学习环节,首先由教师选定若干篇论文,在对应环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一周之前布置给学生。这部分论文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基于物流园规划实践的文献,另一类是基于理论探讨、模型构建的前沿性学术论文。通过课堂、课程网站或课程公共电子邮箱等形式布置文献阅读任务。在物流园区规划课程的教学中,把文献学习的重点放在物流园区选址、数量确定和规模估测、内部功能区布局规划、运营管理规划等方面。通过提前一周的文献阅读,为课堂上研讨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课程研讨环节才会顺利而富有成效的进行。

2构建研讨模块

在文献研讨环节进行的初期,教师在课堂上对选择的文献进行引导性讲解,以培养学生文献阅读的方法和能力。在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检索文献,自己阅读、总结与分析文献,以培养学生文献调研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要覆盖文献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以及文献优点与不足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对问题的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研讨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研讨,更多是分组研讨。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以3~5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影响学生个体效果,会产生部分学生的依赖现象。这种小群体的研讨课方便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能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发现与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研讨课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份研讨总结,以短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校网站或者课程网站上,以便总结研讨成果、发现创新点、提升创新能力,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活动,还把研讨活动拓展在网络平台上。

3构建研究性教学的信息平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校内部网络、公共邮箱、课程网站等作为研讨性教学的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上交研究性学习作业,发表研讨课结论和自己关于某个研究问题的观点。从实施物流园区规划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经验来看,信息平台可以极大的提升研究性教学的效果。部分同学在平台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产生了有价值的创新思路。研究性教学平台的首要功能是在方便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发挥其实质功能。所以,在平台建设初期,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能发挥其基础交互功能就足以。把学生在课程的研讨平台上发表的观点、思想方法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纳入课程考核成绩中,以促进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4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网络化测试;英语综合能力;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69-02

在国际语言测试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和我国“最大规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革新的影响下,众多校级考试也在纷纷改革以往的纸笔测试。我系自2010年考试尝试听说机考的改革,历经考试模式、教学模式、评估体系、自主学习各方面实验以及蓝鸽公司、实训中心、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协作,现已步入了比较成熟的网络化语言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本文主要就网络化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的体系构建进行探究,以达网络化语言测试形式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大量的毕业生访谈也表明: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工作岗位尤其重要,特别是网络听说、实时沟通能力以及书面电函的读写能力。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也总结出:不轻视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加强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邱东林等(2005)就复旦大学开展的听说机考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机考的利弊。朱音尔、张肖莹(2006)就宁波大学听说机考实践和读写机考实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形式,发现学生对此种形式持肯定态度。我系也在2010年第一次小规模地尝试了听说机考的改革。多次实践证明:计算机测试有效改革了传统考试模式,并且触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这为进一步基于计算机网络化的测评模式打开了通道。结合我系开展的听说机考成功经验以及效仿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形式,课题组大胆改革尝试,探究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考查,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开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实施。

二、网络化语言测试的体系构建

网络化语言测试是我系机考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题目从纸质上搬到了电脑上,而是一系列关于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过程。基于测试理论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综合权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阅卷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力争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1.测试形式。多年以来开展的考试都是以教学课程为单位,但是此次考试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考试范式,而且优化了听说机考模式。以我系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开设的英语语言类基础课程有《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此次考试采用网络化手段,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国际雅思考试二者之优点,将四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测试。首先,教研室全盘把控测试总时间和各项能力测试分值比例,测试内容需涵盖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同时必须考虑测试的难度和效度。其次,各课程小组根据教学大纲,拟定题型。然后,实训中心组织教师实现组卷。最后,在正式网考期末测试之前进行小规模模拟。另外,测试过程简单科学,包括信息认证、考试、(自动)提交环节。

2.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是此次考试改革的重点。组合后的试卷共涵盖题型,测试总时间为135分钟。听力部分:听短对话和听小短文;口语部分:听小短文并且复述和根据情境进行两人小组对话;阅读部分:词汇选择和三篇阅读理解;写作部分:短句译文理解和作文题。这些测试内容从组卷结果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完全符合学生现状水平,刚好学生也在本学期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英语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都比较熟悉。因此,测试内容具有可靠性。

3.阅卷形式。网络化语言测试彻底改变了教师埋头改卷的局面。在测试的题型中,只有写作部分的作文题和口语部分为主观题,需由相应课程老师在电脑上阅卷,并将分数导入阅卷系统;其他题为客观题,全由网络自动阅卷出得分。这大大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也极度提高了阅卷效率,特别是客观题,教师只需查看后将分数导出即可。

4.评估方式。这次测试主要采取的还是终结式评价模式,但只占总评分的40%,只是评价方式的一个部分,另外还包括平时表现(30%)和技能测试(30%)。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包括学生作业、自主学习、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形成综合性评估。这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例,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可以自主设定自主学习占平时总评的分值(如学习1小时得5分),学生必须进入平台学习完成自主学习。

三、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利弊

笔者就此次测试进行了随机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结果很明确,皆持积极肯定态度。基于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的测试极大缩短了阅卷时间,并且提高了整体测试效率,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态化考试模式。另外,平台内资源丰富,既有共享的素材,也可根据需要添加、修改、设定资源。评价手段多元化,既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教师评定,这极大加强了评估的信度。但同时,网络化语言测试的起步尝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关键体现在测试内容:什么样的测试内容才能真正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目前的测试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简单拼凑,未能真正实现学科平台的智能组卷功能;特别是口语部分的测试,在检测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还存在疑问;其次在阅卷形式上,如主观题的阅卷,主观程度还比较高,未能实现高信度评估。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Palmer A.Language Tesing in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邱东林,季佩英,万江波,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J].外语界,2005,(4).

[4]朱音尔,张肖莹.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机考探索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5]李清华.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与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的等效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5

一、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模式设计指导思想

(一)管理会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是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开设的工商管理本科的选修课,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20%,主要通过4次平时作业成绩反映;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主要是90分钟的纸质、闭卷测试成绩,两者合成则为总成绩。形成性考核主要是以作业为主,再结合学生平时参加面授辅导、小组活动、网上讨论等在课程责任教师心目中的影响分进行微调。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制约,部分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性,经常期末突击完成作业,另外,为了追求高分值,作业出现雷同现象,教师对成绩的微调缺少定量依据。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能动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必要对《管理会计》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进行改革。

(二)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模式设计 深入探索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探索管理会计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研究探索远程成人考核的信度与效度,准确地检验平时的教学质量,缓解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遵循“对象多样性+以人为本=形成性考核多样性”方程式;体现“考核多样性、服务平等性”原则,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自我监控的设计。

二、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方案

(一)考核改革的核心 一是考核形式改为网上考核。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仍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进行,但为了克服纸质考核形式易抄袭的弊端,防止学生期末突击完成作业,考核形式由原来的纸质考试模式变为网上考试模式,即学生通过计算机分阶段按时完成平时的形成性考核,集中完成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本课程网上考试采取双及格的形式。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否则视同该课程最终成绩不及格。形成性考核不及格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二是提高形成性考核比例。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此次改革将形成性考核比例由原来的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40%。三是丰富形成性考核内容。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4次阶段测试和1次网上讨论,分阶段按时完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性考核形式的多样性,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过程的监控;终结性考核取消了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增加了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形成性考核 进行形成性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1)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即可加强对地方电大本课程教学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自觉地按照本课程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3)强化系统教学监控。即可通过对学生与辅导教师网上学习交流互动的记载,便于教学设计者能够直接地掌控系统内教学进度、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

其考核内容如下:开放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方位发展、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光靠平时作业这一种形式进行测评和考核,显然不能体现开放教育试点的培养目标,因此,实际教学中在传统的形成性考核内涵上增加新的内容,使形成性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多维性,以适应更多类型学生的需要,并提高他们对于完成形成性考核的兴趣。同时,为了防止纸质作业雷同的弊端,加强学习过程控制,也将原来的纸质作业形式转变为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形式。具体涉及内容如表1。

(三)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这种形式的考试不仅要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为了防止学生考前突击,设计的终结性考试为1次,满分100分,采取网上统一考试,占综合成绩的60%。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各地市电视大学组织学生按规定时间统一参加网上考试,具体时间由当地统一安排。

(四)考核要求 首先本课程网上考试采取双及格的形式。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否则视同该课程最终成绩不及格。其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和按时参加终结性考试。超过规定时间,则无法登陆课程任务,无法提交答案。最后,评阅老师要严格评阅学生提交的答卷,发现抄袭、拷贝现象按零分处理。课程考核成绩由教学班责任老师进行分阶段网上评阅,既要给出分值,又要给出文字性评语,以便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点。教学班责任老师提交的成绩还需经过省校责任教师的审核后,最终生效。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监控。

三、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过程及效果

(一)丰富考核内容和形式,加强学习过程监控 设计了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后,笔者选择唐山电大作为试点,组织2008级秋季班(51名)、2009级春季班(46名)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参加网上考核试点。首先从考核内容上看,可以清晰地了解,《管理会计》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分为五次任务,这五次任务是按照教学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分阶段布置的,这样能更好地监测学生学习过程。任务形式多样,体现在最初的题库建设上。在形成性考核题库建设中,分别设计了客观选择题、判断题,主观网上资料查阅分析题、小型计算分析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还有网上讨论题,学生网上答题时,自动组卷,每个学生分析的题目不尽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互相抄袭、对学生的阶段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规定了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的时间段,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避免期末突击完成作业。网上讨论形式的考核,事先将课程注册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构成一个讨论区,

学生进入讨论区进行案例发言,同时规定了网上讨论采取非实时跟帖的形式,有效跟帖数必须达到6个。这样对形成性考核网上活动进行了量化考核,提高了网上讨论的效果。

(二)学生考核成绩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考核成绩上来看,2008级秋季班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及格率为64%,2009级春季班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及格率73%,与2008级春季班学生及格率54%相比,呈逐渐上升趋势。详见表2:

2009级春季班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及格率82.6%较2008级秋季班学生及格率64.8%有所提高,而且,学生考试分值也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2008级秋季班学生第一次进行网考试点,不太适应网考方式,有的同学没有按实提交考核任务,有的同学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弱,有的任课教师没有很好地组织教学和考核,导致最终合成成绩不理想。2009级春季班这一学期,省电大又组织试点教学班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要求责任教师及时制定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组织安排学生完成考核任务,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终结性考核成绩,2008级秋季班及格率为60%,2009级春季班及格率为71%。

可见,通过网上考核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自我监控意识增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获得了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任课老师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过程控制,并且与学生的交流也增加,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比较喜欢网络考核这种形式。目前,电大计划将试点的范围继续扩大,争取一年后在全省范围内铺开。

四、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完善

(一)调整丰富课程考核内容 首先,考核内容的设计上,由于终结性考核时间约束性强,可考虑终结性考核增加客观题比例,缩小主观题比例;相反,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的时间性要求较宽泛,可考虑增加形成性考核主观题比例,缩小客观题比例。当然还可丰富主观题的形式和内容。

(二)加强考核管理与监控力度 考核管理与监控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明确教师职责,细化质量监控环节,加大奖惩力度,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保证考核任务的组织实施。可考虑每年度评选优秀课程网考组织者,还可适当增加网考组织教师的课时报酬,定期组织省市教师课程教研活动,及时沟通交流,提高业务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三)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 在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这样才可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完成网上考核任务。可以在每学期课程教学中,专门要求一定的学时(不需太多),进行计算机操作、网络资料查询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网考形式,按要求完成并提交每次考核任务。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给电大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改进课程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地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考核方案效果如何,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跟踪、评价、改进。只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必将推动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青云:《构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问题》,《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第11期。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6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应 泓

[摘 要]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难以充分发挥考核功能,通过对(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考核设计,利用思科Packet Tracer软件提供的网络仿真设备,从设计、配置和测试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考核,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考核;Packet Tracer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5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基于过程的(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考核研究与实践” (编号:11100310720313119)的科研成果。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网络技术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专业课,其特点是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多,经验多;原理少,实践教学多。正因为如此,本课程教学工作与其他专业课比较显得更为复杂、难度更高。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可供借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却很少,大都局限于原始的理论试卷考核。因此,探索《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考核模式、开展基于过程的实践性考核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及弊端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及考核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传统模式下,课程期末考试的理论试卷是按照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来设计试题,题目类型单一。期末考前一段时间,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去深入探究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卷进行考核评分。这种考核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无法形成激励,不利于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实践考核又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①基于真实设备的实践考核环境投资大。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主要讲授网络设备的相关内容。考核环境的搭建需要购置大量的网络设备,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布线、装修:②基于真实设备的实践考核过程不易控制。考核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设备故障、设备接口接触不良、网络跳线破损等情况:③基于真实设备的实践考核结果不易评估,多种类别的网络设备之间协调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④对真实网络设备高密度地进行通电、断电、重启、初始化;反复插拔设备间跳线,都会加快网络设备的损耗,设备后期维护成本很高;⑤每一场次的实践考核结束后,网络设备初始化调试、设备间跳线的回收分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如果学生人数多于设备套数,一次期末考试需要分多个场次完成。

二、Packet Tracer模拟仿真软件

Packet Tracer是一款由Cisco公司开发的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该软件为计算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模拟仿真实验环境,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设计、构建和测试网络。其主要特点如下:

1.模拟仿真多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包括PC主机、服务器、lP电话等,中间设备包括路由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集线器HUB、无线设备等,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广域网串行线缆等。网络设备的常用功能,都可以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实现。

2.模拟仿真多种服务器服务。服务器终端可以设置Ⅱ-rrrP、 DHCP、TFIP、 DNS、 SYSLOG、 AAA、NTP、 E-MAIL、FIy等。

3.提供两种网络设计场景:逻辑工作区和物理工作区。逻辑工作区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设计规划详细的网络拓扑图的功能,物理工作区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网络布线图的功能。这两个工作区中所有的网络设备皆以图标的形式显示,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和拖动实现设备的添加、删除、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而完成网络设备的搭建。

4.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在网络设备的配置窗口中通常提供3个选项页:Physical、Config、CLI。Phys-ical选项页用于更换设备的可选模块,Config选项页用于以图形窗口方式对设备进行简单配置,CLI选项页提供了与控制台Console相同的命令行方式对设备进行配置。对比真实设备的配置过程,简化了网络设备需要通过控制台线缆连接电脑的步骤。

5.提供多样的数据包动态观测模式。Packet Tracer提供两种网络观察模式:实时模式和模拟模式。两模式均提供以下观测手段:观察设备的端口指示灯状态,通过Ping、Netstat、Arp等命令来观测网络。两种模式的不同点:在实时模式下,所有网络设备连续地运转,可以实时观测网络的运行状况。在模拟模式下,系统能够一步一步地以动画方式演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三、基于Packet Tracer实践考核设计过程及案例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开设的5个模块教学内容,分别是网络实施方案的初步设计、交换机的安装与调试、路由器的安装与调试、VPN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络综合调试。

如何根据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思科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来设计实践考试实例,是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难点。模拟实践考核设计需满足以下条件:考核内容覆盖教学内容,必须能体现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考核过程体现工作过程。

下面介绍一个实践考核案例,该案例考察知识点基本覆盖课程教学内容:①企业网络规划、子网划分与IP地址分配;②交换机网络规划管理;③路由器规划管理;④广域网VPN互联管理;⑤企业多区域网络DHCP管理;⑥路由协议的规划管理;⑦服务器的规划管理;⑧综合调试等。学生使用Packei Tracer软件按照“考核说明文档”的要求,完成网络规划、配置、测试等操作,最后将所做工作保存成PKT (Packet,rracer Network File)文件。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PKT文件,按完成情况评估成绩。

1.网络规划。企业总部与分支之间通过广域网连接。具体的需求说明包括:①企业总部分为多个部门,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部门“财务部”、 “市场部”的网络进行规划;②分支机构作为企业总部的,设立“销售部”,与总部直接通过Intemet网络进行VPN互访:③分支机构内部主机通过总部路由器设备开启DHCP服务,获取相应IP地址;④分支机构的销售部主机可以访问Intemet服务器;⑤总部市场部主机可以访问Intemet服务器及VPN访问分支机构。限制财务部主机访问Intemet,但允许其通过VPN访问分支机构;⑥Intemel网络配置相应路由协议,实现广域网互联互通;⑦广域网中的服务器配置相应服务。

2.构建网络拓扑。根据给定的网络拓扑图选定网络设备,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提供多种网络设备,同一类设备提供了不同型号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功能上也存在差异,设备选型是考察学生对功能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产品的认证程度。

路由器并未提供广域网链路接口,学生选择路由器后.需手动选择广域网接口模块,添加到路由器中,完成广域网链路的连接。

交换机、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较为简单,重点考察学生对于设备间使用直连线、交叉线线缆类型的理解。

3.网络设备的配置。在整个实践考核过程中,设备配置的完成度,决定了最终网络的功能。

(1)交换机产品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