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辅导教育范例

网课辅导教育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1

【关键词】微信;经济数学基础;辅导;探索

经济数学基础是电大开放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经济学、统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学习都用到经济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历年来电大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考试及格率偏低,成为不少学生学业路上的绊脚石,因这门课程不及格影响学生按时毕业,在招生报名时就对这门课有恐惧感,避开它而选择其他专业,影响经济与管理类招生,近年来开放教育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招生数逐年在下滑趋势。微信正在高速发展与普及,作为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辅导教师需尝试探究如何利用微信这个新媒体应用于课程辅导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辅导效果。从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基本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微信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辅导中的应用优势,利用其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开放教育教学辅导中存在的不足,为开放教育教学辅导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有效地提高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1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概况

经济数学基础(专科)课程是电大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财经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二多”“一少”“三低”现象:“二多”一是指本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学时多,共5学分,安排90学时;二是指资源多,本课程学习媒体资源多:两本文字教材《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速查卡;作业册、期末复习指导;还有老师自建资源等。“一少”指面授课越来越少,以往安排9单位时间面授课27学时,现在只安排3个单位时间面授课9个学时,相比以往少了很多。“三低”指面授到课率低,资源的使用率低,考试通过率低,以前有的班级到课率仅10%-30%。有的学生教材全新,更谈不上网络课程等使用,课程及格率仅50%-60%,教学效果不佳。

2开放教育生源的情况

开放教育招生面临生源逐年下滑的趋势,且现有在校的开放教育生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基础薄弱、动机不良。来报读开放教育的大部分学生职高毕业生,文化基础差异大,特别是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报读电大开放教育是为了拿到一张大专文凭,真正学点实用知识的人为数不多。二是成份复杂、工学矛盾突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是来自企事业的、个体户多或待业青年,工作不够稳定,大部分已婚,有家庭、单位上班、还有二胎妈妈,难以保证每堂课都来上,工学矛盾突出。三是几乎所有的学生离不开新媒体设备。通过调查了解到每位学生每天会使用手机、电脑等上网浏览购物、娱乐等,常用微信、QQ聊天等。

3微信简介

“微信”作为近几年通信网络的重要工具,已大众化普及化,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已经离不开它,是主要的信息渠道。通过网络媒介,微信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消息,更新快、恢复快、跨平台、移动即时通讯是其特点,极大地丰富和简化了移动设备用户,特别是手机用户,使人们能够更顺畅且方便地进行通信联系。微信表现在“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高效率、多样化,是备受学习者宠爱的新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渠道,通过微信学习将成为现代人学习模式的新常态。

4微信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辅导中的应用优势

近几年,微信作为一个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类似于“中介公司”。虽然它无法对学习资源本身进行改善和优化,但是他通过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方便的传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交流工具。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部分是微信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辅导中可通过课前建立课程共享学习微信群,因面授课只安排“导学”“专题”“复习”三次课,大部分辅导还是依靠课外完成,基于微信群能顺利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课程辅导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个别”相结合。

4.1借助微信开展学情调查分析,公布课程导学进度安排,督促学生安排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做好学情分析和学生需求调查是备好课的前提。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一般安排的是经济与管理类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利用新媒体技术问卷星开展学生基本情况与学习需求调查,通过课程学习微信群,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调查。利用微信调查信息传递快速,数据全面准确,统计方便直观,便于分析决策,为做好一学期课程总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学生调查结果,做好教材内容处理,整合电大系统课程学习新媒体资源如: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中的微课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资源。根据时间进程,合理安排学期课程导学方案。由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网上导学(讨论)等构成学期学习活动安排,安排导学进度表并公布在课程学习微信群里,让学生自行下载参考使用,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结合导学进度表做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表。利用微信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表在微信群里适时给于点评指导,讨论共性问题,也可以与学生加微信好友,为学生解答个性问题。

4.2利用微信在可以延伸教学辅导,补足课内学时的限制

一是利用微信,可回放课件加深理解。现在开放教育面授课安排三次浓缩课:“导学课、专题课、复习课”,老师没有系统的讲解知识点,而是讲相关重难点、考点等,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够,课前又自学不到位,学生听课会很模糊,课后的回锅饭还是很必要的,利用微信群,老师可以将面授课上用过的课件在群中共享,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回顾课堂内容,进行再学习,同时也为个别未到课的同学提供线上辅导。二是利用微信,可定期即时传递辅导资料。平时教师按导学进度在微信群中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资料,提醒学生及时到群里下载资料学习。三是利用微信,可即时开展学习,共享学习过程与成果。在微信群里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讨论,解疑答惑,共享学习过程与成果。如一位学生在做经济数学基础作业题时,对题目有疑问,最简单方式是把解题过程书写在纸上手机拍照上传到微信群里问老师或同学,群里所有的同学都看到她解题的过程,老师及时给于点评纠错,这过程其实是以点带面学习过程,群里的全体同学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中,解决了其他同学也存在的疑问,共享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模式很适合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四是利用微信,可有效开展专题网上讨论获得形考成绩的同时解决课程学问题。在导学进度一览表中安排三个网上专题讨论,老师在群里按时间段公布主题,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可获得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分20分。讨论的主题:“怎么学”“怎么考”“怎么用”问题。解决了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核心问题。五是利用微信,可以给学生现身正面教育与学习点拨与鼓劲。老师以往届学生经济数学基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分享,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体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的好处。可以通过微信群在考前温馨提醒学生,怎么抓考试重点,注意事项及考试方法技巧等。

4.3利用微信群形成学习共享群体,增进情感排除孤独感

利用微信群学习,群里的同学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别同学提出问题,也可能是大家共性问题,若老师没看到群里提问,照样可以有同学帮忙解答,学习氛围好参与度高,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难题。不会像以前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只能通过个人自学教材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单一学习,学习上会有孤独感,难以坚持下来。现在通过微信群开展共享学习,学习伙伴们没有距离感,随时随地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感情交流的纽带。

5结束语

总之,结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实际和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现状,融合微信贯穿全过程教学辅导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高效的学习信息渠道,是课外延伸学习的最好载体;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很适合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辅导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苏榕.电大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教学调查及对策建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18-21.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2

关键词: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将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融入平时教育之中,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践着这一观点。

1“因材施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必须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开始,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体本身,但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面对不同学生在智力、能力、思维、性格和毅力上的不同,对症下药,更加全面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2运用“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师生们的相关理论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静态的、表面的学习,而是要深入到动态的探究上,每个人对于笔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肯定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切入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许多经验和方法都值得辅导员学习和借鉴,笔者在此浅谈一下自己所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因材施教”。[2]

2.1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统一。教育学对个体的定义是:个体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且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学科性质的不同,导致出发的角度不同,但是不论如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根中华大地,让青少年同我党一起立志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绝对不能仅以一种方式进行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适当调整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索:(1)螺旋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难度要因人而异,作为大学生辅导员,我们一直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极易受到外部影响,我们首先应当在理论上给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积极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初入大学的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现阶段国情,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一系列成就,例如,利用好形势与浅谈“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罗黛(上海电力大学上海200090)政策课,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国际形势、中国发展历史等。在此基础上,找学生单独谈心谈话,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时调整方向;另一方面,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入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重要力量。(2)全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各种学科结合,坚持教育的创新性和亲和性,不能一味说教。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红歌会学习红歌等。学生思想教育是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各角度切入,注意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逐步引导。

2.2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辅导员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辅导员,能否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否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否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准和质量。[3]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知己知彼,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知识体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辅导员角度来看,首先,要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愉悦情绪,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循序渐进、深入启发,使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学生更能轻松理解,不可教条式、填鸭式灌输,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应当真诚合作,配合默契,需要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性与独立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引导中,能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尽可能地利用思政课或思政活动,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兴趣,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而学生也应该在课后多思考课上辅导员所指出的问题和新提出的要求,在做思想汇报的过程中认真学习,这是一个主动地、互助地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相长,建立起良性地可持续性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2.3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探索过程中,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前沿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需求,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因材施教”中“材”的主体既是学生,也是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的大环境。2020年初,一场考验全人类的灾难来临,肺炎疫情暴发后,开始在全球蔓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就当前形势开展实践工作,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我们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面对鲜活的当代大学生,在这次公共危机事件突发的情况下,教育方式和渠道一定会出现新的特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线上APP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线上会议、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效用、如何结合时政、如何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热点进行关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首先,坚持实践导向,抢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与时俱进地运用互联网资源平台,建立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联防联控机制;其次,运用互联网传播工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接纳、理解、认同和内化,探索构建有效的、可复制的、可推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积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影响力。曾提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最后,要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树立内容思维,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接地气”“跟潮流”,转变话语方式,展开话语交锋。另一方面,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下,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内容为主,避免形式主义,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为例,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以疫情期间英勇抗击肺炎的英雄为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强化法制意识,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均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教育相关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特别是针对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安全,要把握当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引领和法制教育,一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因材施教,有逻辑、有内容、有亲和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作为辅导员,坚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区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全方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地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应当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提供有力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雷西发.情感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大家,2010(20).

[2]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策略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形成巨大冲击,同时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小学生活泼好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粉笔+黑板,知识呈现形式单一,极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很难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较长时间集中精力。而互联网技术、资源与平台等具备灵活、直观等优势,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会让师生受益颇多,特别是能帮助教师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有重要作用。

1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本身也具备抽象的特征,课堂教学很枯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该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学习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而互联网上的资源却丰富多彩,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就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1]。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均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把其中适用于教育教育的素材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这一基础知识点时,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之初都觉得很困难,总是无法将概念记住,计算时也经常出错。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下载优质动画视频、教学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开展加减法运算教学活动。当然,教师从互联网中选择的资源应将教学和课堂练习融为一体,让学生能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动脑学习,并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将学生当作观众。教师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自己只需扮演指导者角色,通过视频的辅助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效果。

2利用互联网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2]。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自主预习、自主讨论、自主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时,就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你是否了解三角形?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第一个问题是讨论,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聊天系统自由交流,第二个问题则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复习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为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做准备。到了课堂上,教师就可在互联网平台的练习部分设计题目: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并验证。有了充足的准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的课堂讲解也更有针对性,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利用互联网微课,优化学生课外辅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出现学习知识不到位的情况,课外辅导就能成功解决该问题,帮助学生补充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微课,并将其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之后,教师就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小学生的课外数学学习活动发挥良好辅助作用。尤其是随着上网费用不断降低以及数码产品日益普及,大多数小学生在家里都可以上网,所以利用微课就变得更加便捷。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进行归纳,结合实情设计微课,在班级的微信群聊或QQ群里共享,优化对小学生的课外辅导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点后,教师就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微课,由学生在放学之后与家长共同使用。看微课就像看动画一样,能预防学生沉迷于玩游戏,轻松获取知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效果有显著提升,且数学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制作的微课是教育教学的奇妙辅助工具,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学会学习,取得较大进步。不过每一位教师制作微课时要注意联合家长一起辅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在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同时减轻家长的辅导压力,引导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教师与家长都变得更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能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弥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落后与课堂氛围枯燥等不足,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务必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微课等,改进传统数学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刚.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7(05):31.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辅导员;教育研究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精神摇篮,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坚强堡垒。高校应该顺应时展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型高校的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创新创业综合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当代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创新思维有待提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影响也较为深刻。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把握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业务能力。同时,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辅导员对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深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二,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老师。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辅导员兼具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外双重辅导的优势。第三,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在各类学生活动中,辅导员可以有目的性地设计举办一些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

二、“一教育+两学习+三平台+四路径”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培育学生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牵连着政府、社会、学校、企业之间多重关系的方方面面,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主动寻找合适辅导员教师队伍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了“一教育+两学习+三平台+四路径”的教育模式,即:马克思主义教育,两级分类指导、三大平台互动、四条路径推进,探索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基础,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明确判断真假和善恶,避免误入歧途。其次,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人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更强调要有创造性的劳动。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不要被旧的观念束缚。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着统领性的地位。

(二)两级分类指导。大学四年期间,分两类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按照年级,大一大二学生为低年级,大三大四学生为高年级。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具有天然的启蒙优势,大学生初入学校,最先接触的是辅导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辅导员。作为辅导员来说,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低年级同学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启蒙和施教的方式,增强低年级同学的创新创业热情。对于高年级同学的教育主要偏向于行动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高年级同学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较为了解自己所感兴趣或者熟悉的领域,指导部分学生找到个人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此外,辅导员要发掘对创新创业有兴趣或者有天赋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三)三大平台互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者,由学校搭建和创造一系列平台来支持。作为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依托以及利用好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的成果能够得到展示,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根据辅导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可有效利用三大平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这三大平台分别是: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网络新媒体。

1.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兴趣培养型、文化娱乐型、社会实践型等多种活动形式。在辅导员的指导实施下,第二课堂活动一般由高年级学生干部组织,低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直接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同年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要求也在改变,需要更加有深度的活动项目。在低年级阶段(大一大二),主要举办创新创业类主题班会、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类调查问卷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技能比赛。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学院针对大一大二年级举办的团学班课程小组风采展示环节就以“我身边的双创人才”为主题,让同学们以身边的“双创”人才为榜样,通过PPT演示讲解,小视频制作等多种形式,介绍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以及具有创业经历同学的小故事和感想。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让低年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新生班级组织召开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班会,让大一新生在主题班会前搜集相关资料,并在班会上谈谈自己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辅导员在整个班会中对创新创业进行总结和讲解,并且纠正一些大家对于创新创业不正确的理解。每学年,针对低年级同学,学院都会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动态。在高年级阶段(大三、大四),主要举办创新创业经验座谈会,邀请校外拥有创业经验的优秀校友来和学生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树立创新创业标杆,从而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热情。此外,辅导员还应该主动联系一些校外企业,组织同学们到企业见习或者实习,了解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

2.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在创新创业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举办了许多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平台,不但可以有效的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便捷且较为安全的通道。在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同时,大学生能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运营等方面有所了解。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可以模拟创业过程,且有专家和指导老师在整个参赛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估。辅导员既是项目的组织者,又是项目的指导者。首先,辅导员要通过文件通知、网络、班会等形式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度与积极性。其次,辅导员也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有能力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参赛队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最后,辅导员要积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参赛队伍和大赛组委会之间的沟通,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3.网络新媒体平台。当前,网络是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辅导员可以借助“易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为大家推送有关创新创业的信息,同时推送同学身边的就业之星、创业之星,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创新创业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可能。同时,通过网络新媒体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创业平台。在实体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因为缺少资金和平台而失败,但互联网平台因其低成本,操作简单易学而受到首次创业人才的欢迎。2016年由国际传媒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的《国际传媒创新创业白皮书》中关于大学生选择创业平台的数据显示,81.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新媒体作为创业平台,比率远高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其他领域等平台。大学生可以选择网上开店,应聘淘宝客服,做淘宝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做网络推手等方式进行创新创业。

(四)四条路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会贯通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大学生需要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和培养,需要课程教育,需要实践经验,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心理健康辅导为其消除前进的障碍。

1.启蒙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当代大学生不甘平庸,怀揣梦想并且具有无限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大学生充满对社会的好奇,充溢着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这样一支队伍本该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从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能够选择创业的学生凤毛麟角。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传统教育,让绝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是高风险低回报的就业路径,这不但浇灭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在实际的就业工作中要转变工作思路,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人生问题,转变就业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尝试,激发创业热情。营造校园内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感受榜样的力量,让更多学生被创新创业的思潮所熏陶,理性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积极应对并且解决问题。即便大多数学生并未能够做到毕业即创业,但至少可以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创业的种子,一旦条件适宜,这颗种子便会发芽、成长起来。

2.施教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政教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想教育,激励更多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成就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1]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在面临诱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辅导员应该将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大学生辨识正误,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从事合法的创业活动,通过创业回馈社会,造福百姓。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我国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呈现“多角色”的特征,要求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老师具有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如管理学、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营销学等。因此,辅导员应该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更多专业性的培训条件。首先,开展专业性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其次,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竞技活动和实践技能培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最后,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投资成本较低、市场风险较小的创新创业项目,并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确保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4.疏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易受到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社会压力的影响,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克服身体上的疲惫,更要应对各种困难所产生的心理困扰。大学生虽然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往往也会低估创业过程中的难度,甚至遇到许多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因此,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辅导员的注意。在平时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问题,克服苦难,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花言巧语所诱,不被蝇头小利所惑。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创新创业的准备,知晓失败乃兵家常事,学会释放压力,调节个人情绪,有足够的承受力来承担创业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失败。不论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学会坦然面对,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业积攒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教育话题。高校辅导员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高校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2015-12-01.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5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青海省

一、当前青海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学生普遍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为副课的观念,存在学好学坏一个样,分数高低一个样的想法。因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投入的精力不相匹配。同时,我省世居的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2.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单调,缺乏创新。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我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授课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法上,仅在个别本科院校采取了案例法、观摩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形式,但结合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课老师提出的“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同时,由于我省大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未达到教育部“1:200”的要求,同时还要兼任专业课教学、办公室、教学秘书等工作,很多辅导员疲于应付其他工作,且多为非思政类专业背景,导致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上鲜有研究,工作形式单调,模式僵化。3.课程思政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不够。青海省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新模式,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等营造全员思政的氛围,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相关学科科学家、领域内著名学者求学故事或科研经历等为背景开展思政引领,起到了一定的“课程思政”预期效果,但部分专任教师出现了融合突兀、内容生硬等情况,导致“课程思政”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4.缺少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据调查,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缺少实践教学,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也恰恰是社会实践。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大力拓展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提高青海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最佳途径。5.针对性不足,缺少对我省高校学生特点的研究。我省高校普遍存在本地生源占比多、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多、农村生源学生占比多、贫困学生占比多的“四多”特点,加强“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具有青海高校特色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学校思政课还是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都采取的统一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特殊性,没有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没有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在与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访谈中发现,我省高校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现象,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多数高校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事”。从侧面说明了我省高校教师在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要求上出现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二、对提升青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建议

1.丰富课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在适当课程增加案例法、观摩法、网络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新途径。翻转当前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大力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发挥课程育人主体功能。加强学校校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特别是充分利用我省“红色基地”资源,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讲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最好的“老师”。创新作业模式,对现有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改革,由当前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修改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三部分构成,加强理论结合实践,让理论运用在实际生活中。2.大力发展易班建设,打造网上“思政课堂”。在当前互联网随时随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我省高校更应该大力建设易班等网络思政平台,并且要让学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趣味性。选拔思想政治过硬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学工干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组建一支“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话题中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讲思政、用优秀传统文化讲思政,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讲思政,用社会热点讲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3.加强“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和帮扶力度。针对我省高校普遍存在本地生源占比多、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多、农村生源学生占比多、贫困学生占比多的“四多”特点。建立一套具有青海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强化法制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史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让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调查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帮扶政策等形式,坚定少数民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扶困”与“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经济帮扶与精神激励二合一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有机融合。4.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关怀。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构建关心发展,更关心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特别是针对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青海籍学生普遍好羞、不善言谈、自信心不足等现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解压、个别谈话等形式改变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心理弊端。同时,尝试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即一名教师承担一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做好困难帮扶工作,激发“特殊群体”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的内生动力。

三、加强协同合作,让思政教育融入生活

就青海省而言,各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任务的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但在实际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仅有部分研究生,因此和本专科学生接触的时间仅为课堂。而课堂上主要内容为理论授课,缺少对学生生活的指导和探讨。据了解,我省高校专职辅导员多为非思政类专业背景,在政治性较强的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其他院系兼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弥补辅导员工作短板。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影响力

鼓励各学科教研室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备课的模式,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讨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各教研室通过专题研讨、试讲等形式积极摸索最佳的思政融合方式,让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对于一些优秀的“课程思政”课程,可以采取网课、录播等形式提高课程思政影响力。

五、严格落实“十育人”制度建设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6

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通识教育是解决应用型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引入网络通识课后,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退课率和不及格率都比传统课堂高。网络通识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学习者虽然身在校园里,但自主学习网络通识课的过程中并不能像传统课堂教育一样获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建立良好的网络通识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网络学习者能像传统教育一样随时获得学习帮助,是保障网络课程顺利开展,提高学习质量和通过率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支持服务

网络通识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与远程教育更为接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持续的连续性的关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弃学的情绪。远程教育在发展初期也遇到学习者通过率低、辍学率高的情况,但通过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提出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目前已经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学习支持服务起源于远程教育领域,最早由英国学者戴维•西沃特(DavidSewart)在他的“关注连续性理论”中提出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应对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项服务。我国学者丁兴富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学习支持服务给出了定义,他认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根据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者是远程教学院校(或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辅导教师;学习支持服务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涵盖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各项服务总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机制来实现的。在应用型普通高校开展网络通识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可成为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力量,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各项服务。

三、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的特点及支持服务的组成要素

构建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首先应明确高校网络通识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者成分组成不同,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成分复杂,而高校中的网络教育,学习者是本校的学生,成分单一,易于管理。2.学习的距离不同,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来自不同地方,很难将学习者聚合在一起;高校中的网络教育,学习者都是在校生,接受高校的管理。3.管理机制不同,远程教育学习者课后与学校没有什么联系,而高校通识课学习者都是在校学生,生活在校园内,享受高校的各项服务及管理。上述差异决定了不能将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完全照搬到高校教学中。高校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应结合高校网络通识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管理的优势,将学校管理机制融入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让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管理人员、辅导教师参与到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

四、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依据应用型高校网络教学的特点及支持服务的组成要素,设计了贯穿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的全方位双向学习服务体系(见下图),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都能得到学校的持续关注并随时获得学习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者因得不到帮助而出现的放弃学习情况,提高网络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框架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贯穿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的全方位双向学习服务体系。在重视学习过程辅导的同时加强学习前的选课指导和学习后的服务支持。1.学习前的支持服务,学习前的服务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制定课程标准和规范、遴选网络通识课、配备辅导教师、安排见面课、课程介绍、组织选课;二级学院管理人员落实选课通知、辅导选课;辅导教师备课、学习问题咨询服务等。选课前是学习者最盲目无助的时候,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学习方式、成绩构成、考核方式都存在疑问。这个阶段做好学习前的支持服务,及时关于网络课程的详细介绍和选课指导,将有效降低学生选课疑虑、减少后期学习者因非课程内容而产生的弃学情况。2.学习中的支持服务,除辅导老师提供的课程开课公告、学习信息、组织引导讨论、布置和修改作业、组织面授讨论等支持服务外,还包括学习初期的学习进度提醒和反悔机制。进度提醒是对网络学习者的人文关怀,网络通识课的学习方式虽比较灵活,但对学习进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有面授课的课程,更要求学生参加面授讨论时应该完成前期的视频学习。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前几周的学习进度情况,提醒进度落后或者还没开始学习的学习者加快学习进度,减少学生因个人原因产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反悔机制是指每学期的前两周,学习者完成1~2个视频学习后,发现课程和合适自己,允许推选课程。3.学习后的支持服务包含辅导教师的组织考试、阅卷、成绩录入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成绩认定、满意度调查等内容。

(二)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特点

1.将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引入到应用型普通高校的网络通识教育中。选择网络通识课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也会遇到远程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持续的连续性的关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的情绪。借鉴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理论设计的支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2.改变以往只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做好学习过程辅导的同时加强学习前指导和学习后总结工作。建立贯穿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的全方位双向学习服务体系。3.改变传统教育只关注学习内容的辅导,将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管理人员、辅导教师参与到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帮助的同时还能提供学习内容以外的帮助。4.完善学生评价和淘汰机制,不断优化网络通识课程结构。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和辅导老师座谈,及时总结学习情况、调研学生的满意度,对学生反馈问题较多的课程进行核查,若课程确实不完善或者不适合本校学生,应予以更换。

五、结语

通识教育的网络化发展,是解决应用型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但网络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退课率和不及格率高是各高校遇到的普遍问题。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保障网络通识课程顺利开展,提高学习质量和通过率的关键所在。应用型高校网络通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学习者难以及时获取学习帮助的困境,经过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年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通过率,减少了学习者中途退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大卫•西沃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A].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43-260.

[2]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3):56-59.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2(4):55-59.

[4]张成龙,李丽娇.论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支持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17(2):66-71.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7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既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约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情绪不稳、意志薄弱、学习困难等,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逃学、网瘾等,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些问题心理和行为不但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从2004年开始,在7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一、以游戏为载体的团体辅导课   学校设有专门的团体辅导室,每周0.5课时,安排具有部级心理咨询资质的三名专职教师每人任教一个年级,以校本教材《杭州路中学心理健康教案》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课主要通过各种游戏展开,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大风吹”拉近了同学的距离;“孤岛求生”让他们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忍者无敌”让他们学会了自我克制;“大饼、油条、豆浆”让他们学会悦纳自我;“电话号码会唱歌”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秘诀……我们在参考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每一学段学生特点,自创了50多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生动活泼、针对性强的团体辅导课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和硬性的规定,它从学生的心灵出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平时,班主任可能会无数次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可关键时刻,学生“我”字当头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而一场“孤岛求生”的游戏,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团结、不和团队在一起,等待自己的就是掉进“无底的深海”。这些以游戏为载体的团体辅导课分别从习惯养成、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能力、人生规划等方面展开,旨在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团体辅导课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和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发展为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二、专业技术干预的个体辅导   虽然我们强调在学校中大力推广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社会、家庭以及他们自身成长的原因,有些学生的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还是会发展成心理障碍,这在学校每年的心理测试和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发现。因而,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三名专职心理老师负责个案辅导,并建设了专业的个体辅导室,配备了沙盘、相牌、皮纹测试、若水心理测评系统等设备,开辟了发泄区。在个案辅导中,辅导教师们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多种心理分析技术,帮助学生排除了心理障碍。去年,一名初二女生在考试前出现了紧张、出汗、手抖、睡不好觉等症状,考试过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临近中考时这些症状又都出现了,并且更加严重,基本不能坚持正常上课。当她神情恍惚地来到个体辅导室后,辅导老师和她一起制定了个体辅导方案,运用沙盘游戏疗法,陪伴她做了12次沙盘游戏。童年创伤、家庭离异、追求完美、学业压力……这些心理问题一次次在沙盘中呈现,又一次次在沙盘中减弱、消失。后来,这名学生中考考了721分,班级排名第三,顺利升入了重点高中。几年来,我们借助沙盘游戏帮助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重新做回了真实的自己。受益的学生经常自愿到个体辅导室做义工,帮助整理沙具,清洗沙子,有些已毕业的学生每逢节日还会给母校的心理老师送来别样的祝福,感谢老师当年对他们的帮助。   三位专职心理老师除了能熟练运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相牌技术也掌握得比较到位。简单便携的相牌给个案咨询带来更多的方便,64张内容丰富的画牌,64张寓意深长的字牌,随便抽两张放在一起,就会把来访者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摆在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前。有一次,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变故,变得沉默寡言,不管老师怎么劝解,他就是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班主任老师把他介绍到个体辅导室后,心理老师让他抽牌玩,连抽了9对牌,孩子都是一言不发。当抽到一张一个男子肩上扛着一个男孩时,他忽然嚎啕大哭起来,趴在桌子上,肩膀不停地颤抖。心理老师静静地守候着他,递纸巾、倒水,轻拍他的肩膀,孩子终于慢慢平静下来,对老师敞开了心扉……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打开了心结。   其实,个案咨询很多时候是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因为各种心理技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在沙盘游戏中我们也经常加上意象对话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虽然在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中,专职心理老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所学校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仅仅依靠心理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学校还应多方借力。为此,我们不但经常请校外的心理专家培训老师和学生,还定期安排三名专职心理教师对所有教师开展心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懂心理、用心理、调心理”:班主任能在班会课上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任课教师能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体老师的参与壮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积极借助家长的力量,由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积极吸收家长力量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把每学期的家长培训内容汇集起来,形成了校本教材《杭州路中学家长学堂教案》。   由于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源头,因“心”施教,以人为本,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赢得了全面丰收。首先,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密切,连年来学校无暴力、破坏性事件发生,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健康稳定的环境。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各种才艺比赛,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p#分页标题#e#

网课辅导教育范文8

关键词:新时代;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工作队伍党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国家发展由不发达状态逐步走向中等发达状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家从兴国时代转向强国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指的是以培养医药卫生领域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新时代的特征使得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背景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是否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取决于学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否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中心环节并落实。“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组织保证。那么,新时代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现状如何,其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呢?为此,课题组对江苏省内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问卷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如下:

1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相关情况

本问卷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发放范围为江苏省内相关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共发放 72 份问卷,回收 72 份,有效问卷 72 份。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男性占 30.56%,女性占69.44%。与此同时,课题组还走访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部分管理者和专职教师。调查显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数量逐渐增加。问卷对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年限和年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少于 3 年的教师最多,占比为 40.28%;3~5 年工作时间的(包括 3年,不含 5年)教师最少,占比为 11.11%。年龄上,31~40 岁的教师最多,占比为 45.83%;51~60 岁的教师最少,占比为 6.94%。从工作年限和年龄的分布情况看,教师数量在逐年增加。课题组在相关招聘网站上查阅到近几年江苏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相关招聘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

(2)学历职称不断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政策环境的变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被调查者中,硕士最多,占比为 56.94%;大专生最少,只占 1.39%。教师的学历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为主,占比为 50%;医学类专业最少,占比为 1.39%。专业技术职务上,高级职称最多,占比为 37.5%,其他最少,占比为 6.94%;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最多,占比为 50%,教育管理类职称最少,占比为4.17%。由此可见,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都在不断优化。

(3)呈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在知识爆炸时代,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三进”,打铁必须自身硬。参与调查的教师中,79.17% 的人明确表示一直有自我提升的意愿,仅有1.39%的人承认从未有过。48.61%的人认为自己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11.11% 的人选择了“有时间无精力”。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呈现出较强的进取心。

(4)生活态度积极。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感受到压力增大。为了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压力来源,课题组设计了问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您认为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选择“来自工作”的教师人数最多,占 52.78%;选择“来自生活”的教师人数最少,只占 5.56%。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生活态度比较积极。

(5)职业认同感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呢?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关于职业认知的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到很自豪。66.67% 的人表示,如果再给一次职业选择 的 机 会 ,还 会 选 择 成 为 一 名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63.89% 的人承认,会鼓励自己的亲朋好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由此可见,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能实现人生价值,表现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

(6)团队建设得到重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工作开展得如何呢?课题组设计了问题“您所在的部门是否建立了教学团队”,75%的人选择了“是”;对“您所在的部门是否建立了科研团队”的回答,选择“是”的教师人数最多,占比为44.4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并落实团队建设,并且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队伍数量不足。教育部于 2017年印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 年本)》,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2]”。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指编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教师。按此计算,目前省内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均未能达到要求,部分院校甚至达到了 1:800 的比例,与 1:350 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在配齐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2)自信心不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谁都能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让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到十分自卑,有些教师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亮明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同时,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普遍重专业课轻公共基础课,这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危机感十足。调查中,有 62.5%的人承认一直有本领危机,虽然65.28%的人认为自己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但选择完全能胜任的教师只有15.28%,体现出了强烈的不自信。

(3)理论水平不高。在回答“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时,选择“理论水平”的教师最多,占比为 70.8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授课任务重,每人承担的课时多,无精力做理论上的深入研究,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随机走访中,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反映,他们想要通过继续学历深造来提升理论水平。然而,进一步深造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这让他们的深造之路走进了死胡同。

(4)所授课程多而不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课程较多,教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师最多,占 56.94%;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人数次之,占 52.78%;随后是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占比为 50%;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师占比为 13.89%。深入访谈后,发现其他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甚至是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或者其他专业课。因本道题是多选题,从选择结果来看,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上几门课。教师反映,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发生,而是长期存在的。同时讲授多门课程,虽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但却让教师难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作深入研究。

(5)国际视野有待拓宽。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党和政府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培训或学习的频率很高,在回答“近三年是否参加过培训或学习”时,83.33%的人选择了“是”。但“参加的培训或学习的组织方”,以学校组织最多,占 62.5%;教育部组织最少,占 6.94%;选择“所在的省教育厅”的占比为 59.72%。回答“近三年是否参加过出国或出境学习”时,95.83% 的人选择了“否”,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局限于在国内,他们出国机会较少,国际视野有待拓宽。

(6)保障须进一步加强。随着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保障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保障措施包括很多方面,但教师最关心的是编制和职称晋升。课题组给专职教师作了界定,是指编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教师。在回答“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吗?”时,51.39% 的人选择了否。回答“您觉得贵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晋升困难吗”,选择困难、很困难、一般困难的总占比达 97.23%。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学校已经实现了单设标准,但单设指标和单独评审还未做到位,因此,在高级职称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更有机会获得职称晋升名额。同时,课题组还发现,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未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专门的荣誉体系,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评优评先时成为易被忽略的群体。

2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相关情况

课题组采用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发放范围为全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共发放了 624份学生问卷,回收 624份,有效问卷为 624 份。同时,走访了相关院校的学工处管理人员以及23名专职辅导员和部分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如下:男生占 13.94%,女生占86.06%;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占 67.63%,大学二年级学生占27.24%,大学三年级学生占 5.13%。由于医药卫生类专业实习时间较长,收集到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问卷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队伍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较好地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1)自信心足,乐观积极。调查发现,大部分辅导员对自己充满了信心。69.57% 的人认为自己完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严谨的思维方式;78.26% 的人认为自己政治信念坚定、政治立场鲜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鉴别力敏锐;95.65%的人认为自己完全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与在学生中调查的结果一致,71.47% 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的辅导员十分热爱辅导员工作,敬业并能主动创新。

(2)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高。在回答“你的辅导员是否愿意与班级的每位成员充分信息共享,并对班级的每位成员都一视同仁、公开、公正、公平?”时,选择“完全能够做到”的最多,占 65.87%。在被问到“你的辅导员在与学生交谈时 ,能否认真聆听 ,并给予积极回应?”时 ,68.75% 的人选择了“仔细、认真而且热心,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回答“你对你的辅导员的满意指数有多高?”时,选择“很满意”的最多,占 50%。由此可见,学生在总体上认可、满意辅导员的工作。

(3)辅导员工作能力强。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较强。62.82%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辅导员能及时处理班级事务,思路清晰,领导能力很强。在回答“你的辅导员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特殊事件”时,66.83% 的人选择了“可以很好地处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反应敏捷,处理得当”。在回答“你的辅导员自身的学术水平如何,是否能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时,选择“辅导员的专业学习十分优秀,并能够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指导”的最多,占 70.03%。在被问及“你的辅导员能否对班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有较高的办事效率?”时,选择“资源配置能力很强,勇于创新,并有较高的办事效率”的最多,占 76.28%。在被问及“你的辅导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你谈话时是否能使你有所收获”时,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清晰地表达他的观点,谈话收获很大,毫无困惑”的最多,占 69.55%。这与走访中辅导员们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相对一致。

(4)工作上态度积极、方法多样、成效显著。课题组就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效,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78.69%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辅导员态度积极,能将来自学校或院系的与同行有关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在被问到“你的辅导员是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公正(活动),并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时”,74.52% 的学生选择了“积极给学生意见,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多样化的工作方法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答问题“你的辅导员是否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时,选择“对每位学生都很了解,并能给予个性化指导”的最多,占 58.81%。在被问及“你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时,选择“辅导员提供了方便的联络方式,有事情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辅导员”的最多,占73.56%。在回答“你认为你的辅导员对你在成长中的帮助”时,选择“很大,影响我的成长”的最多,占 41.19%。在回答“你的辅导员是否能够经常性地肯定同学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帮助他们成长?”时,选择“完全能够,并乐意与同学一起成长”的最多,占 66.67%。在回答“你的辅导员是不是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时,选择“了解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准确,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的最多,占 66.67%。在回答“你是否能够在想与辅导员谈话时及时找到他并有所收获?”时,选择“在学生需要他的时候就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并能够为同学答疑解惑,提供各方面的帮助”的最多,占 69.23%。在回答“你的辅导员是否重视文明宿舍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时,选择“十分关心,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效果明显”的最多,占 57.21%。由此可见,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成效表示认可。

(5)综合评价高。学生对辅导员的综合评价较高。被问及“你对你的辅导员的道德评价”时,选择“道德高尚的人,有人格魅力”的最多,占 61.06%。在被问及“你认为你的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敬业精神如何?时”,选择“工作方法很 乐 意 被 学 生 接 受 ,具 有 很 强 的 敬 业 精 神”的 最 多 ,占65.06%。课题组在看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队伍数量不足。受访的辅导员中,有 69.57%的人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是数量配备不足。受访者中绝大多数辅导员所教学生数超过了 200人,甚至有的辅导员一人教授 1000多名学生,虽然班级配备了班主任,但辅导员仍然感觉压力很大。由于当前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思想较为活跃,而医学类高职院有学制短、学习任务繁重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其他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更大,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加上近年来,离婚率高居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增多,因原生家庭原因而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增多,这进一步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处于一线工作的辅导员,迫切希望学校能早日配足配齐辅导员。

(2)深入学生内部的行为有待加强。教师只有深入学生内部,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课题组试图了解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被问及是否认识自己的辅导员时,83.17%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与辅导员见面的频率上,选择最多的是“偶尔见”,占比为53.85%。在被问到“你认为你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时,20.99%的学生选择了“总是很难找到他”。部分接受随机走访的学生,也认为辅导员应该多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大部分辅导员自己也承认,事务性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导致他们深入学生宿舍、走进学生课堂和学生食堂的时间变少。由此可见,辅导员深入学生还不够,确实有待加强。

(3)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2017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43号令,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界定了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其中“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3]”和“理论和实践研究[3]”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辅导员学科背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辅导员人数较少,学科背景限制了他们的理论研究能力。再加上他们主要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法有效学习和精进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三年内未能公开发表关于学生工作论文的教师人数占39.13%。在谈及在学生中进行理论宣讲时,超过50%的辅导员表示,在进行理论宣讲时心里很虚,只能按照固定的讲稿去讲授,并且很担心被学生发问。由此可见,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已刻不容缓。

(4)培训体系不健全。江苏省建立了省一级的辅导员岗前培训体系,但由于培训时间一般在 8 月中下旬,而彼时一些新入职的辅导员还未正式到岗报到。因此,参加岗前培训的辅导员中以前一年入职的辅导员居多,与新入职辅导员的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此外,新辅导员入校后所接受的新教工岗前培训是面向所有新入职教工的,其针对性不强。专门针对新入职辅导员的培训因新入职辅导员人少而经常被忽略。而新辅导员入职后,事务性工作的繁忙已经让他们手忙脚乱,很难抽出有效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辅导员导师制也未能全面实施。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培训体系亟待健全,尤其是针对新入职辅导员的培训。

(5)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辅导员对自己的综合素养比较自信,但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尖锐的政治思想问题时,因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支撑,他们往往很难做出科学解答。调查中,有 18.4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方法比较死板,不能灵活处理问题”。江苏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综合考核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八届,课题组查询了历届获奖名单,只有4 名医药卫生类高职学院辅导员获得此赛事奖项。课题组还查阅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发现近四年遴选出的优秀辅导员工作案例中,只有3个是医药卫生类高职学院辅导员撰写的案例。由此可见,医药卫生类高职学院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实需要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