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教育论文范例6篇

岗前教育论文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各高校纷纷引进大批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教育及培训,促使其尽快提高职业素质、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对当前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1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依据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1997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使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凡聘任到高等学校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参加《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也主要是进行上述课程的培训。

岗前培训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初步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对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具有积极作用。

2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期短而集中 一般岗前培训主要集中安排在新学年3~4月或9~11月的周末进行,总计课时数为40学时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要迅速掌握高校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理论及各项技能相当困难。

2.2 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岗前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局限于对《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伦理学》等四门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论、课程论、教材教法和教育技术学等基础素质的内容。青年教师通过对上述四门课程的学习很难获得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驾驭课堂气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2.3 考核形式陈旧 岗前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考核,是单纯的目标考核,缺乏衡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 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的对策

3.1 丰富培训内容 (1)开展岗前学习交流。通过各种报告或讲座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校史校情、规章制度;通过与资深老教师互动和交流使青年教师加深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感悟。(2)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在现行四门理论课培训的基础上通过配备青年教师导师、专题研讨、集中备课、培养性讲授、观摩听课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高年资优秀授课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等方面尽快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3)是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进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攻读学历学位、参加外语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单科进修等。学校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科研协作、短期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为青年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教育视野搭建平台。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

随着社会对幼儿入园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使得教育界对发展学前专业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来看,诸多中等师范学校通过专业调整甚至校名更改,建立起了专业化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平台。然而对此进行冷静思考后发现:与传统教师教育不同,针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建构起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从教学实践上强化他们的岗位素养(这对于中职层次更为重要)。正因如此,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来看,针对学前专业实训模式的研讨似乎并不多见,而是以工学类专业的为多。由此,为学前专业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借鉴其它专业经验的同时,还应满足本专业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

不可否认,从全国范围来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其既不同于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要求,也与传统教师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首先还应考察学前专业的岗位特点。

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类技能要求高

学前儿童的入园目的并不在于与小学一年级学习相衔接,而是最大化的开发孩子们的心智和各种潜质。因此,在整个入园阶段都以音乐、美术、舞蹈等项目为教学主导。该教学实践特征也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岗位特点,即其对艺术类技能要求高。这一岗位特点也印证了上文所指出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的不同。针对这一特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不仅面临着具有实践经验师资短缺的挑战,也同样面临着实训场地不足的压力。

(二)操作类技能要求高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仍属于教师教育范畴,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下,也使得该类师资培养应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如,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手工制作、剪纸、绘画等教学项目,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教会孩子们必要的操作技巧。这一特点就意味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间,建立起合理的学时比例。与此同时,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训教学的项目设计,都应在校本要求下进行思考。

(三)环境适应性要求高

环境适应性可具体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性问题。为何笔者提出这一特点,其仍取材于岗位实践的信息反馈。很多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时都能顺利应对,当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却因职业疲倦,及自我情绪调整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持续、稳定的将诸多技能应用于岗位教学之中。由此,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较高要求。

以上由笔者总结出的岗位特点,就为实施实训教学提出了要求。

二、岗位特点引导下的实训教学要求

因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正处于起步期,因此,对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也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提法。从而,在借鉴其它专业要求的同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可以从教学目的、手段、结果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中的要求。

(一)对于教学目的的要求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训教学除了应具有常规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对岗位意识的要求。严格来说,任何教师岗位都存在着自身的岗位意识。但对于面向幼儿教育岗位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须建立有关师德、师风的职业素养,还需增强自身的耐心。幼儿教师所须具备的教学耐心,不仅归因于学前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也是从事文体类教学所必备的岗位素质。从目前中职实训教学现状来看,似乎并没有特别关注“耐心”这一要素。

2.对环境适应的要求。“吵、闹”的教学环境,打破了许多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环境的遐想;并且,目前幼儿家长对教师的普遍挑剔,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建立成就感。然而,惟有首先适应环境且稳定心态后,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因此,针对教学环境(包括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也应存在于教学目的之中。

3.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这里并不讨论岗位技能要求,其属于常规要求范畴。而是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来展开讨论。具体而言,实训教学还应带有启发性元素,从而激励学生有意识的自主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不难看出,其将形成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于教学手段的要求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在各方面都处于建设和探索阶段,对于实训教学手段的要求也只能从总括层面给予提炼。

1.分年级设计实训任务。分年级设计实训任务或项目,这是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但是任务内容的具体设计,却在各类中职学校略有不同。但无论怎样,一年级应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二、三年级在巩固岗位技能的同时,还应逐步进行岗位意识和个人教学创新能力训练。

2.建立校内外实训场所。实践表明,不管学校如何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但若与市场需求脱节,都将无法建立起合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提升校内实训能力的同时,应主动、积极的与幼儿园实体建立合作关系。不言而喻,后者需要在学校管理层公权力的影响下才能有效实施。

3.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分为两步走:(1)选派本校专职教师前往幼儿园挂职锻炼;(2)选聘一线幼儿教师作为本校兼职教师。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实习生;岗前教育;中医学专业;实践研究

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学生所学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验证的过程,是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阶段。实习生岗前教育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正式实习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岗前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融入医院的工作团队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就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报告如下。

1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医学一个主要分支,中医学是一门需要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毕业实习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毕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验证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毕业实习在整个中医学本科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大学理论教育的总结和结束,同时也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开始[2]。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大学生能否打下坚实的中医学基础,同时关系到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前途。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作为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岗前教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业务素质,使其快速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岗前教育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临床实习的开头。

2实习生岗前教育具有以下五个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可以让准中医学实习生做好思想准备,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准中医学实习生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各项实践操作规范;可以为实习生正式上岗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由于具有以上重要作用,实习生岗前教育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列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3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实践

我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岗前教育一般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教育时长一般为1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师生座谈会、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组织技能培训等等;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内容。现将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内容、授课者、授课要求、作用及考核等汇报如下。

3.1医院概况介绍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本院基本概况,包括医院历史、仪器设备、科室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特色项目、获得荣誉等。本项目一般由教学办主任介绍,时长10min。通过本模块介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可对即将实习医院的整体状况及相关环境有所了解,还可以知道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实习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所以实习生不仅要遵守大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还可以增强实习生的主人翁意识。

3.2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本部分内容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内容由教学办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医务部相关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由医务部负责病案质量分析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我院规章制度培训具体内容如下。3.2.1管理制度培训本部分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两大类制度,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带教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实习纪律、请销假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等。通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介绍,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明确实习管理各重点环节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3.2.2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本部分包括国家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两大板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医疗工作制度指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核心医疗管理制度、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等。通过本部分讲解,使实习生熟悉法规制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从而减少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发生,最终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总体医疗质量。3.2.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培训主要介绍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处方等的书写、开具。本内容通过讲述使实习生掌握住院病历、门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3.3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宣教、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本内容由医务部医患协调部负责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通过详实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促使实习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做医德医风优良、医技高超的医生。通过医德医风教育的宣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工作理念,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实习生即将到来的医疗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案例式讲解,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熟悉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技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

本项目主要介绍医院内感染、无菌观念、传染病知识等内容,本模块由感染科负责老师讲授,时长1h。众所周知,医学生、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临床诊疗安全直接相关。中医学专业实习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接诊患者、基本操作、体格检查时可能会频繁接触患者,若其缺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技能,在医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可以强化实习生手卫生、无菌观念、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等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每年感染管理作为一项培训内容单独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通过网络授课方式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新增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使实习生了解新冠肺炎,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疫情。

3.5专题讲座

本项目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主要包括实习相关专题讲座,如中医临床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实习漫谈等等,本模块由医院资深中医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时长1~2h不等。通过中医临床思维的讲授使学生再次了解中医思维,使其在临床实习时培养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并运用其于临床;通过实习漫谈讲座,通过讲授者案例讲授,使学生熟知实习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了解并处理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实习生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3.6专项实践技能培训

本环节主要是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三基知识”中,实践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知识之一,包括中医基本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中医基本技能包括四诊采集、针灸推拿、拔罐等,西医基本技能包括临床病史采集、问诊、体格检查、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操作术、消毒术、清创换药术、四大穿刺检查术等等。专项实践技能的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观摩教学光盘、教师现场示教、学生之间互查、应用模拟人等形式进行[4]。本模块由教学办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相关教研室教师承担,时长每项目4~8学时不等,实训结束后随堂考核。

4取得成效

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我院已进行实习生岗前教育9次,其中2020年为线上授课;其他年份均为线下授课。我们对实习生岗前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申请教学课题及教学成果。截止目前,我们共发表相关临床实践论文14篇,“中医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导师制”之我见”获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获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全科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019SJGLX094)。5结语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岗前教育是医学实习生开始临床实习前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实习生岗前教育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师生座谈会、参观观摩学习、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我们认为通过岗前教育,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

参考文献

[1]张金丽.临床专业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2):512-513.

[2]刘彬,尹跃兵,李永仪,等.中医学专科实习生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166-167.

[3]吴晓英,白攀峰.实习医学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67.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4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因此,岗前培训制度顺应而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为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使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作为新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培训和青年教师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能否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高等教育原理,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1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的需要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高校教师主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家。新教师作为高教战线的新鲜血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却普遍缺乏学与教的理论、技能和技巧,无疑会降低教育的效能。岗前培训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有效的学与教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技巧,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与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既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学者,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里手。

1.2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竞争并存的世纪,社会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占据了优势,谁就居于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生力军的新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高校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前两种素质大部分新教师都已基本具备,后两种素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水平较低,要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新教师掌握了学与教的规律和技能,善于分析和调控教育过程,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1.3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内涵式发展,首先应当是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变化,层出不穷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来支撑;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要求高校教师的素质适应这一趋势,高等教育若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影响远比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金融危机大得多而且深远得多。教育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观念、教育意识的超前性,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避免危机产生,关键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切入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前培训是捷径。

1.4新教师从“理工科”变为“师范类”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理工科、非师范类的高校毕业生到高校任教,而这些人在进高校任教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师范类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而只有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使这些新教师从“理工科”转化为“师范类”,才能促进大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才能使自己尽快做到“会教”,进而实现从“生手”到“新秀”再到“专家”教师的转变。

2岗前培训的功能

2.1把关功能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前所接受的专门针对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问题的教育,20天左右的培训过程,也可以把它作为是对新教师的考察、了解、认识的过程。因为在引进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只是通过查阅档案、短暂的交谈、试讲才决定是否录用的,存在对录用对象认识不深、了解不够等弊端,如果能充分发挥岗前培训的功能,在录用教师时只是签订意向性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必须通过岗前培训且合格后才能签订正式协议,否则解除意向合同,那么就有可能弥补上述进人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成功率。岗前培训须由人事师资部门的同志担任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来深入了解、认识新教师,并通过培训考试、教学实践来淘汰某些不合格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把好入口关。

2.2熏陶功能

即通过带新教师参观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等,请校领导介绍学校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奋斗历史和教学业绩及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知晓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办学理念,知校爱校。通过请德高望众、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老教授讲自己的成长历程,让新教师感悟老一代的治学风范和为人师表的艰辛与伟大,从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开创伟业。

2.3培训功能

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的培训,使新教师懂得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了解其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为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

2.4交流功能

新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互不相知,他们带有各自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术风格和各自的价值观念,利用岗前培训机会相互接触、彼此交换,各种观点、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往往能产生交流融合之功效,既有利于日后的合作,又可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3搞好岗前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功能,岗位培训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3.1淡化岗前培训的高度计划性,增强指导性

岗前培训作为提高新教师素质的必备环节,要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强求统一。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带有指导性质的教学计划,各高校在具体执行中,可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及新教师的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3.2修订岗前培训教学计划,增强针对性

教师岗前培训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师资培训制度,其培训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现有的岗前培训内容是1997年确定的,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岗前培训内容除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4门课程外,还应增加文化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知识讲座,使新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和人文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3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实效性

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使新教师在岗前培训中亲身体会教学各环节。应针对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根据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请校内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授课、观摩和训练,又让新教师走上讲台,身体力行,还要让新教师参观实验基地、工厂和优秀企业或公司,以提高他们对高校实践教学过程的认识,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3.4改变培训效果检验方式,增强科学性

现在检验岗前培训效果的唯一手段是闭卷考试,但由于岗前培训内容实践性强,几张试卷难以检验出培训的效果,也不利于新教师对所学理论的融会贯通,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检验方式,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检验方式,将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谈心得体会及教学实践等几种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检验新教师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谢维和.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岗前培训;新护士;培训方法

基层医院新毕业护士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我院通过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队伍迅速成长为一个集修养、素质、能力、战斗力为一体的护理集体,具备执业素质,迅速完成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为我院护理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后备梯队。以下是我院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1 培训方法

1.1 了解培训需求 岗前培训是指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在培训前,我院培训中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新毕业护士对上岗前培训的知识需求。我们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即将上岗的90名新护士,进行问卷式岗前教育知识需求调查,探讨新护士最关注、最需要的岗前教育内容、时间和培训形式,为有的放矢地加强对新护士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2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新护士的基本素质、学历教育和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新护士岗前培训讲义》,培训师资除培训中心各位老师外,还邀请了培训教练。制定详细的课程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训时间持续2周,培训后由院长对其进行岗前教育寄语,并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发放岗前培训证书。

1.3 培训内容 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法制观念教育、职业防护知识、临床输血知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护士素质仪表规范,护理操作程序解析、急救技能训练,有关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护患沟通,护理关键性制度的内容等。

1.4 培训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在学习健康教育时,不仅要讲理论,同时要举例让护士进行现场模拟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和出院康复指导等;护理技能训练由教练边讲边做,建立行为指标:采取最低分值限制,正规示范使护士掌握护理操作基本内容,物品准备、操作步骤及要点,最后由护士亲自操作,逐步达到全程质量标准。培训期间教练与学员进行良好互动,培养了新护士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的好习惯,有利于对实际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有效归纳和总结,使各项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2 结果

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培训中心及教练均塑造了“诚信与正面”的导师形象,同时创造了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新护士即时了解医院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常规护理操作规程和技能、巩固理论、扩大知识面,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但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动手能力也很强,培训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通过岗前培训,新护士能够安全上岗。

3 体会

培训中心组织带教教练归纳整理有针对性的讲义和案例,在常规授课与自学的同时,组织新护士进行学习、讨论,并进行分析、讲解。比如,在工作中如何与医生沟通,患者对输液技术不满意当面投诉时怎样沟通和处理,单独上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工作等。有时还采取情景练习的方式,如练习怎样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等。所有这些具体而实际的案例演练使新护士获益匪浅,反应良好。新护士通过上岗前培训,学习一些临床护理工作的实用理论和技能,帮助他们在上岗后顺利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经验证明,科学、具体的培训内容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4 讨论

4.1 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十分必要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面对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所造成的多元化影响,如何利用岗前教育对步入社会的新人进行启迪教育,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当他们面临由学生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的时候,十分渴望得到帮助和指导,怎样才能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对每一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4.2 新护士需要或迫切需要进行岗前培训 新毕业护士进入医院后应进行医院概况的介绍、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观念教育、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护患沟通技巧、急救技能训练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提高遵纪守法、信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伤害。

4.3 岗前教育形式应采取灵活适用的方法 护士礼仪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新型护理仪器或用具的使用方面,组织新护士观看视听教材(录像或VCD)并配合实际演练;健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采取病案引导讲授;在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方面选择实例和示范;护患沟通技巧方面选择讨论和实例;职业道德塑造,采用启发式教育;对于服务理念的内涵,以座谈会的形式讨论。多种培训方法的运用和人文教育的引入,使我院新护士对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4.4 岗前培训效果显著 通过扎实的系统培训,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基础的新护士都能够很快地掌握护理诊疗规范和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规范化,行为和标准得到统一。新护士分配至临床工作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引入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实用培训内容值得推广。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6

    职教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甘为本系统本单位的发展当好铺路石。

    职工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的三种类型

    1.资格培训。即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在岗、任职、晋升资格的培训。

    2.适应性培训。即围绕管理现代化、科技进步、设备更新、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进行的各种应急的短期专项培训。如推行新的管理办法、引进新设备、推广新工艺、实行新法规、应用科技新成果等需要进行短期的专项培训,都属于适应性培训。而职教工作者,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因而也有适应性的岗位培训。

    3.提高培训。对象是已基本胜任岗位工作并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条件和要求的在岗人员。目标是培养不同岗位上的专门家和改革者。职教管理干部尤其是对职教老师有提高的岗位培训任务,促使他们从文化型到技术型,理论型到技能型转变。而这种“提高培训”,不仅可以完善在岗位人员结构、推动岗位工作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在岗位人员的学习要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在岗成才。

    员工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的方式方法

    1.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培养是职工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它体现了你是否真正热爱职工教育事业,体现了你对职工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可以使职工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之树”常青,从而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肩负起职工教育的重任。

    注重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锻炼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把握正确方向和顺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了解相关知识。要了解与本行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广泛阅读关于航道建设、经济管理、行政执法及文明创建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一座相互沟通的知识桥梁。还要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在航道建设和管理中的运用,了解当前航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利于有的放矢的进行各种适应性培训和各种继续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对于教育者来说,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身边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正人务先正己,人师当须楷模。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那么教育者就应当首先发展和完臻优秀的品质。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正道直行,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有道德良心的人。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并取得成效。提高信息素质。在当今时代,不断增强自身信息素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所谓信息素质,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使用和消化的能力。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主体学习知识、改造自我能力的强弱,影响到职工教育工作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因而,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当前职工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内容。

    2.开办脱产短期岗位培训班。对于专业性较强,难以自学的课程采取开办脱产短期岗位培训班的办法,归口进行或委托专业职大和院校进行;对一般干部,也可由师资较强的大中型企业组织进行,如培训“现场培训员”,在企业进行就能更好地结合实际。这种脱产培训,由于时间集中,干扰少,因而效果好。

    3.开办函授或面授的半脱产的岗位培训班。这种培训的好处在半脱产的情况下以自学为主,而面授多在几天之内,不致影响工作。如学“职工教育学”、“职教心理学”、“职教管理学”、“中外职教史”可采取这种方式。

    4.四个“三结合”措施。培训的具体方法上可以采取四个“三结合”:自我教育、业余培训和脱产培训三结合。在统一计划的要求下,采取以在职自学为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辅导,集中一段时间脱产培训的方法。聘请有关大专院校教师在厂主讲必修课,请本厂或外厂有专长和有实际经验的兼职教师主讲专题课,厂领导针对学员学习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或日常工作中难解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的三结合。这种三结合可以互为补充、专兼结合,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因请教师进厂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教师教学,学员研讨,个人自学三结合。这种三结合方式,特别是学员开展研讨,能进一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管理与生产,干部与工人三结合。对职教部门的“现场培训管理员”采取这种方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