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例6篇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1

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干部管理工作

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强化调研,认真疏理我院各个层面的人员情况,进一步制定并完善长宁法院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地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及中层干部选拔等工作,使该项工作既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晋升原则,又体现注重工作实绩、任人唯贤的培养方针,有效促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年轻化、知识化。

(一)配齐配强中层干部队伍

针对目前我院面临的中层干部人员不足、年龄偏大、部分部门低配的局面,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抓队伍建设,加大中层干部的选拔充实力度,通过积极完善以业绩为引导的干部晋升、选拔、考核、任用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创新氛围和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主要工作有:

1、第二批中层助理任职期满考核工作;

2、中层副职的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工作;

3、部分中层领导岗位调整、挂职锻炼工作;

4、制定非审判岗位科组长设置方案并予以实施;

5、研究室、监察室主任试用期满考核工作;

6、第一、二批政治协理员聘任期满考核工作;

7、法警大队设置政委工作。

(二)完成各层次干部的职级晋升

政治部将根据党组的意见、我院《法官与工作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和选任的规定》的规定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各层次晋升工作实施方案:

1、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完成处级干部晋升;

2、副科级晋升正科级工作;

3、科员级晋升副科级工作。

(三)初任法官遴选、助审晋升审判员、警务人员警衔晋升及高级法官的选升、晋级等工作

1、初任法官遴选。根据高院《上海法院初任法官遴选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院审判工作实际需要,政治部将于今年4月开展初任法官遴选工作,为长宁法院审判队伍补入新鲜血液;

2、助理审判员晋升审判员。今年7月底8月初,根据高院部署,组织干警参加高院的审判员考试,通过庭审考核、面试等程序,从助理审判员中选拔出一批德勤业精的审判员;

3、高级法官的选升工作和法官晋级工作,全年共2次。确保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4、两年一度的独任法官续任、选任工作。

5、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警务人员警衔晋升。

(三)进行干警的岗位交流,合理调配审判资源

1、向本市中心城区8家法院进行人员配置情况的调查,撰写《关于我院人员配备调研情况报告及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2、组织青年法官轮岗;

3、对部分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4、开展关于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与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共同协商增加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问题;

5、制定归档事务中心人事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在案件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保证审判组织的良性运转。使力量组织最优化、效果产出最大化,缓解有限的审判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审判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部将根据岗位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干警岗位进行了合理调整,调整过程中本着两条原则,一是加强业务庭人员配备,确保审判资源向一线倾斜,二是加大中层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努力形成“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局面。

二、统筹兼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确保法院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措施,积极实践,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政治部将根据党组要求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做好人员招录工作

按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院合理利用高院下拨的政法专项编制,在对本院年度收、结案、人均结案数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招录数,设定好招录条件,把好公务员招录关。对新进人员进行“青年成才&8226;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鼓励其明确奋斗目标,实现阶段成长。

延伸阅读:法院党支部工作计划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2

继任计划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实际的成功案例是什么样的?继任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和替代计划(Replacement Planning)的区别是什么?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判断组织是否需要继任管理项目(Succession Planningand Management Program)?人才池是什么,要如何应用?做好继任计划的十大关键步骤是什么?在实施继任计划的时候,组织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如何避免?本文将要回答这些问题,希望能帮助组织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深入思考高效继任计划项目的投入和产出。

什么是继任计划?为什么需要继任计划?

继任计划是一个流程,其目标是培养员工以满足组织在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有时候为了强调它需要积极而持续的努力和投入,也称为继任管理(SuccessionM anagem ent)。我在《有效的继任计划》(《Effective SuccessionPlanning》,2005)中曾给它下过一个定义:“继任计划可以包括所有以确保组织、部门或团队持续而有效的绩效为目的,针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发展、替代和策略应用的活动。”为了提高组织内部的板凳强度,继任计划通常是更广义的人才管理的一部分。人才管理通过招聘吸引外部的最好人才、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保留内部的最好人才,也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才发展措施来培养发展内部的最好人才。

继任计划为什么重要呢?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老龄化。人口统计学家早就意识到了人口变化引起的美国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经济学家Douglas Braddock曾经说过,“在1998至2008十年中,因为替代需要产生的空缺岗位(34700000)将比来自于经济增长的(20300000)更多”。

以下几个数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龄化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世界500强中,1/5的现任高管已经超过可以退休的年龄。

美国政府部门中,50%的职员已经超过可以退休的年龄。

迫使继任计划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招聘合格员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万宝盛华(Manpower)在一个调研报告中发现,44%的雇主认为很难找到具有所需技能的员工。

继任计划与替代计划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有机会让一个CEO定义继任计划,你很可能发现大部分的CEO都将继任计划与替代计划混淆了。实际上,它们是不―样的。

替代计划(Replacement Planning)假设组织框架将保持不变。它通常只是在组织框架图上为高层级的岗位储备替补。典型的替代计划会为每个高层级的岗位列出3个后备人员以及各自的准备度(参见图1)。

而对应的,继任计划关注培养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提名他们成为后备人员,目标是在企业内各层级建立深度板凳强度,以便不管什么时候出现任何空缺岗位,内部都会有很多合格的候选人可供挑选。

在大部分情况下,组织的领导者都能认识到关注继任计划而不仅仅是替代计划可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判断一个组织是否需要继任计划管理项目?

当一个组织内有以下症状出现时,组织就可能需要比较系统的继任计划:

组织进行过保留风险分析,即评估过每个员工可能的离职时间,包括退休以及其他原因等;

如果某些关键人才突然流失(突然去世、受伤或不再续约),组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替补;

填补岗位空缺的时间周期不可知或者主管认为周期太长;

一个或多个层级的主管抱怨岗位出现空缺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填补空缺;

员工抱怨晋升比较草率或者不公平;

在组织内各层级或部门中,女性、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受法律保护的群体,在组织内各层级或部门中声音非常微弱;

关键人才流动率,即高潜力员工的离职率,比普通员工的离职率高。

人才池是什么,怎么应用?

人才池是一群员工的集合,这群员工在为更有挑战性的岗位做准备。识别人才池成员的方法很多,一种方法是直接让主管提名,另一种方法是应用客观的评估,如多人全方位评估(360评估)来识别更有发展潜力的员工。

人才池体现了替代计划和继任计划之间的差异。在替代计划中,单个员工通常是被作为某个具体岗位的后备人员,也只鼓励这种“垂直”通道的晋升。相反地,在继任计划中,所有层级的主管都可以在整个组织中为更高一个层级的岗位搜索人才。因此,可以应用人才池为某个层级储备人才,而不像替代计划那样为某个更高层级的具体岗位储备人才。如图2。

在很多情况中,人才池是自下而上的,那些在为将来可能的晋升而做准备的高潜候选人被放在人才池中。当然,我们并不承诺储备人才将来一定可以获得晋升,而只承诺组织会帮助他们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满足更高层级岗位的需要。由员工来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在当前岗位上好好表现的同时接受更高层级的挑战。在成功地实施继任计划之后,如果出现空缺,组织内部会有多个候选人可供选择。建立有效继任计划的十大关键步骤

实施系统的继任计划将对组织有着长期的影响。继任计划需要关于如何满足人才需求的战略性视角和长期努力,而不是当空缺出现时才进行短期的,有时甚至是恐慌性的人才补充。可以通过以下十大关键步骤来建立有效的继任计划。这些步骤的有效性都已经在很多组织、行业和经济环境中得到了验证。见图3。

第一步:澄清高层对继任项目的期望和倾向。在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之后,企业管理委员会对继任计划更加积极。把继任发展这件事扔给人力资源部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这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虽然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的部门都必须参与到继任项目中来,但是继任计划的领导责任在于CEO。如果CEO不支持系统的继任计划,继任计划不可能成功。

第二步:根据目标岗位建立人才池的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对知识、技能、态度以及其他影响典型绩效的能力的叙述性说明。简而言之,胜任力模型描述诸如高管、主管、销售人员、技术专家或其他员工“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胜任力模型应该是针对具体的部门来建立的。最近一些企业比较创新的做法是表述组织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然后像评估胜任力一样,评估每个员工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组织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企业可以在比工作绩效更高层面的维度上评估员工。

第三步:实施个性化的多人全方位评估。根据胜任力进行个人评估,多人全方位评估通常能显示员工当前的能力与目标能力之间的差距。

第四步:建立一个全组织的绩效管理系统。如果一个员工在当前岗位上绩效不佳,那么他很难有资格获得晋升、发展或培养机会。必须根据当前的岗位职责,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员工的绩效。

第五步:评估个人在更高层级取得成功的潜力。不同于面向过去或现在的绩效评估,潜力评估关注于未来。常规的潜力评估提供了评估潜在人才的方法。

第六步:建立常规的可以执行的个人发展计划(IDP)。一旦在绩效评估和潜力评估中明确了当前与未来之间的胜任力差距,那么就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来缩小这些差距。员工及其主管一起制订发展计划,以帮助员工发展自己,并为将来的晋升做好准备。

第七步:实施个人发展计划(IDP)。方法有很多,一种方法是建立课堂的领导力和管理发展项目,另一种方法是在线上或线下提供包含了发展建议的胜任力菜单。发展计划可能包括了要读的书、要参加的课堂培训或在线培训、在岗任务以及把团队成员集中起来解决实际商业问题而培养新领域中的胜任力的行动学习项目等。

第八步:建立人才地图。人事决策者在需要的时候必须能够立即找出组织内的人才。因此,他们必须有人才池的信息,包括哪些人才还在培养发展过程中,哪些已经准备好了,以便他们能够马上挑选出合适的候选人来填补空缺。如果能够创建图表来显示不同类别人才的数量会非常有用。针对不同格子中的员工,需要应用不同的人事决策。人才地图示例如图4。

第九步:明确员工与管理人员在系统继任计划中的职责。员工及其主管必须负起责任来,坚持发展和培养,以缩小差距。否则,个人发展计划就不可能执行。通常地,物质奖励很有效。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实现了他的发展目标就可以获得奖金,主管也可以获得奖金。另外,可以举行周期性的会议,如让员工汇报个人发展计划执行得好不好,让高管向CEO或董事会汇报下属的发展计划执行得如何。

第十步:评估系统性继任计划的效果。一般地,岗位填充时间是一个关键标准。找到合格的员工来填补空缺岗位的时间是多长?虽然不是一个财政指标,但是岗位填充可以转化为财政术语。如果组织中存在空缺岗位,必然会造成的后果是生产力下降、机会被错失。

继任计划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如何才能规避?

在创建继任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常见的错误。它们以及规避的方法都很值得被枚举出来。

错误1:假设员工在某个层级的成功可以保证在更高层级的成功。员工在某个层级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他/她在更高层级的成功。原因很简单:每个层级需要的胜任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区分一个员工现在的表现和将来在更高层级的表现很重要。

错误2:第二个错误就是假设老板通常是判断谁值得晋升的最好人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继任的博弈中,老板也是利己主义者,晋升者是谁也与他们利害攸关。

实际上,有些老板不想晋升他们最好的员工,因为担心没有替代者;有些老板应用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评估员工――常常造成的结果就是老板喜欢晋升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员工,而那些不相似的员工就得不到晋升。虽然老板的支持在发展员工方面很有用,但是更客观的评估,如多人评估,对于主管评估是极好的。

错误3:假设晋升是一种奖励。有些员工认为在一个组织任职时间足够长后应该获得晋升以作为奖励。但是商业决策必须是基于谁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公司“欠”谁一个晋升的机会。应该让员工知道不同层级的岗位需要不同的胜任力,而且对于他们来说竞争的最好方法是为将来更高层级的挑战做好准备,而不是希望仅凭借较低层级岗位上的优秀绩效。

错误4:急功近利。当前许多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强调快速出成果。高管期望一个复杂的继任系统的所有元素马上就能实施到位。这通常是不现实的。建议组织有节奏地实施系统性的继任――要么是自上而下,要么是从一个有着强烈需求的部门或分公司开始。

错误5:不仔细考虑继任计划的名称。每一个市场人员都知道,产品名称很重要。有时候并不是一定要把“铲子”命名为铲子。很多组织称呼继任计划为其他的名称,例如“领导力发展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或“人才项目”。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3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创建背景

大唐黑龙江公司自2004年10月组建以来,所属企业由最初的4家扩展到17家,在役装机容量也由组建初期的120万千瓦扩展到427.4亿千瓦,是组建时的3.5倍;涉足的专业领域由原来单一的火电,发展成为已拥有风电、水电、核电、煤化工、清洁能源、多种产业等综合类型的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员工3934人,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等不利因素,人员结构的配备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所属企业的多元化拓展,明显感觉到了“人才匮乏”。如何解决人才储备薄弱,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运用人才,成为所有发电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构成

设计思路及原则

以员工岗位成才为基石,秉承“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培养员工立足岗位,努力成为专业人才的信念;以拓展员工发展空间为纽带,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为广大员工创建想成才、能成才、成为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搭建员工岗位成长立体平台为目标,激发员工成为智能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努力构建优秀人才的立体成长环境。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遵循以下3个原则:

(1)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融合的原则是力求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良好氛围,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员工职业发展的成功。

(2)职业指导与自我管理相统一。将职业指导和员工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为员工提升能力、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帮助,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自我管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如安排职业导师、部门负责人或者人力资源部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供发展导航,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环境,实现“争发展、促成长”的良性循环。

(3)个人发展与绩效考核、用人机制相挂钩。开展岗位竞聘,为岗位考核合格的员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定期组织对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对员工在人才成长过程的积分结果给予认定,激励员工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基本内涵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是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路径,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体现的是“纵向多通道、横向多路径”。“纵向多通道”是指在企业内根据岗位序列设计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生产技能等多条平等的晋升阶梯,根据员工发展阶段,设置成长期通道和成熟期通道。“横向多路径”是指员工在满足现任岗位绩效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引导与员工意愿相结合,满足员工个性化横向、跨专业、跨序列发展要求(图1)。多通道模式允许两条路径之间互相转换,员工可自行选择其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修正发展路线。员工晋升后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为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有效解决了不同类型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对于没有管理愿望又精通于本专业发展的专家型人才,能保障其在技术阶梯上有晋升发展空间,既满足了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更大的价值。

基本架构

多通道管理机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企业架构和员工架构。

(1)企业架构主要包括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这里所指的职责体系是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是完成企业各项目标的标准,岗位职责体系是完成部门职责的基础,把企业全部主要工作都纳入到职责体系中,确保不出现管理真空和盲区。目标体系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企业年度运营目标、企业月度计划、部门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和员工月度计划。将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应用到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和评价,实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目标。

(2)员工架构包括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成长积分卡等。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是指结合员工岗位胜任力专门设计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每名员工都有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成长积分卡是综合评价每名员工在职业发展通道上所积累的分值,是员工进入后备人才“蓄水池”和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

基本内容

(1)职责体系与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职责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实际应当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总和,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明确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目前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体系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以部门职责为主线,注重的是部门完成任务优秀率;岗位职责体系以岗位职责为着眼点,注重员工完成工作任务优秀率。②目标体系是指根据本行业及整个经济与市场的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发展愿景等制定的,促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个整体。是实现各项目标的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将职责体系通过量化指标来监控,达到目标最优化、指标最优化。

(2)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

①员工成长通道:依据企业“部门—岗位”设置标准,结合企业特点和近年来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各专业员工的典型职业成长路径,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选择的参考依据。员工在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路径时,可参照但又不受限于本专业典型职业成长路径,基于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成长路径。

②胜任力及知识培养:是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岗位,针对胜任和不胜任的情况在设计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明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和“岗位员工成长积分标准”,为员工指明改进提高的努力方向,为企业的岗位达标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职业导师制:是企业组织成立以职业导师为主体的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各专业专家和技术业务骨干对各专业的员工进行技术指导的一种机制。它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员工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形成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员工队伍结构。

④成长计划:是结合企业实际,根据本专业职业成长路径,员工和职业导师沟通后,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职业发展设想,设定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针对设定的目标分析并找出员工与目标岗位的差距,以及为弥补该差距所应做的努力,形成阶段性成长计划,从而实现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分解、“落地”。

⑤能力培训和学习:是员工根据阶段性成长计划,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岗位轮换、技术交流、外出考察、自学等多种可行的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提高知识、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获得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做准备。

⑥考核与评估:是定期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对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果给予认定。同时,分析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个人与组织评价之间的平衡,找到企业与员工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⑦成长积分:员工成长积分包括基础积分、日常绩效积分和亮点加分三个部分。通过积分掌握每个员工的成长状态,并定期公开同一目标岗位员工的成长积分情况,使员工不仅可以查阅自己积分情况,还可比较分析,及时审视不足、确定努力方向,直至达标,使企业可有效甄选人才,有序建立后备人才梯队,满足企业管理发展和上级单位选拔人才需要。

⑧后备人才“蓄水池”: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满足现实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备用结合、资源共享的要求出发,对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统一培养,加强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建设与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岗位达标评价管理工作,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员工作为后备人才,初步形成关键核心岗位的后备人才“蓄水池”;通过培养选拔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中长期发展的后备干部队伍。

⑨竞聘选拔:公司结合实际,定期对部分岗位组织竞聘,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展示平台。员工通过竞聘正式获得目标岗位后,员工可与职业导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目标,调整长期职业生涯计划以及制定下一阶段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真正实现人岗优化配置。

信息平台设计的落地

为了提高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管理手段,达到实时更新、在线监控的目的,公司自主开发建设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达到了目标确认、责任落实、信息采集、问题反馈、效果评价、奖惩兑现全过程在线管理的要求。

(1)提供了向导式操作界面。界面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提供向导式操作,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工作方法处处指导,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清晰规范,能够让员工快速查询到本部门和本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时通过系统完成相应的工作。

(2)实现了实时自动刷新、数据自动采集功能。信息平台自动提取公司本部及基层企业员工通道的指标数据,自动刷新,实时展现。

(3)体现了三级管控模式。严格按照三级责任主体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坚持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规范化,实现了对各层级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的严密监控。

(4)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为开放式,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可积累的电子档案库,实现了可学习、可应用的综合知识库管理系统。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创新点

创新管理模式,由以往单一管理向梯级管理转变

公司总结实践经验和管理规律,建立了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将传统的单项管理提升为梯级管理,将员工发展的单一通道上升为多通道发展,实现了梯级管理和多通道发展的有机融合。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是通过设计多条平等的职业发展路径,与企业年度目标、部门年度和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员工月度计划及职责体系挂钩,通过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将员工的胜任力、成长通道、职业导师、能力培训、成长积分融为一体,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实现了发电企业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年度目标与部门职责脱节、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衔接不畅、岗位职责与员工成长不统一、忽视员工能力提升培训和实践锻炼空间等管理缺陷,避免了根据上期工作成绩设定下期工作目标的不公平性,消除了单一目标线考核造成激励不足等问题。

创新员工发展通道,由专业渠道向多渠道方向发展

公司建立以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为出发点,以责任体系、目标体系为流程监控点,明确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和考核对象,实现了对全部岗位的全面覆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现了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晋升路线。一是根据职责体系明确多种晋升通道,每种晋升通道分为7个层级,实现了各个通道不同层级之间在层次和待遇等方面的基本对等;二是对每一个通道以及其中每一个层级进行描述说明,明确各通道的特点和差别,并确定对应的岗位级别和薪酬待遇水平;三是在机制中,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个人成长积分情况,找到影响个人晋升的每个环节、影响工作成效的原因、责任及考核标准,坚持用数据说话、用实绩说话、用标准说话,从而实现了准确评价和确认,为员工个人晋升和企业帮助晋升提供了修正机会。

创新考核机制,形成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常态化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将职称、、专业成果等因素作为专业素质条件,并设置不同的标准和分值,以实现对申报者专业素质条件的量化评分。通过设置各个级别对应的目标分值,评估申报者各个因素的得分,得出最终得分。若达到目标分值,则可以晋升为该级别;建立多通道晋升的复审程序,对享受专家待遇的技术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一旦专业素质不能持续达到公司要求,便取消其所享受的待遇;建立畅通的转换途径。对不同通道的转换途径进行定期的审视与评价,当员工希望全面发展或认为当前的职业通道不适合自己时,可以选择转换职业通道,避免了员工因实效选择的不同而有从一而终的遗憾;建立晋升评审常态化激励机制,实现通道中员工看得见的晋升目标,知道努力的方向;建立对外系统进行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引入外系统高级技术人员充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的不足,有效地发挥了激励机制作用,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监控手段,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信息平台成功落地

在平台设计开发过程中,公司创新应用了评价系统、培训系统、实践系统和动力系统,将复杂化的工作任务转化为简单的量化监控,实现“一目了然”的轨道化过程监控,做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可追溯、可量化、可操作。评价系统是采集员工的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培训系统是针对性能力培训和绩效辅导;实践系统是指员工达到轮岗、挂职、晋升的机会;动力系统是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薪酬奖励。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实施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实施,不但使各部门认真思考部门的价值定位及管理责任,也促使每个岗位的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履行好职责,更促使员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积分和发展通道,大大提高了员工岗位竞争能力;在人才开发上,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并科学、合理提出中远期人才开发战略,适应员工职业发展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

员工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业务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员工的职位晋升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升了员工对外竞争力;能够更科学地评价员工的胜任力,更好地做到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统计数据表明,在员工适岗率、满意度、培训达标率、核心人才流动率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调动了员工岗位成才和专业成才积极性和主动性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全部主要管理活动、全部关键性指标、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履职关键点及全部岗位人员集成在一个多维系统中,实时展示,动态刷新,并使各基层企业和员工在同一个参考系内同时展示工作业绩,员工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到自己与同岗位的员工在部门和岗位上的任务量和工作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能够促使员工及时针对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修正和改进,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还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和管理人员对等地位,激发了沿技术梯阶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工作潜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总体业绩不断提升。

企业向心力、盈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4

1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未得到重视

由于受到铁路企业行业性质的限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在管理制度方面相对比较教条,都是遵从上一级的指示来处理事情,缺乏现代社会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受到铁路企业管理机制的限制,在人才的开发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种不重视的作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招聘模式落后

在以前的铁路企业人员招聘中,员工的渠道来源比较单一,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实行,通过退伍军人、学校分配以及内部安排等方式,导致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方面比较匮乏,不利于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3晋升渠道不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为了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晋升渠道,在薪金、福利待遇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从而满足人才的需求,高素质人才才能够在企业中安心工作。但是由于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束缚机制比较强烈,所以在晋升渠道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对企业造成了重要的损失。

4绩效考核机制落后

为了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贡献,来合理的分配报酬。但是铁路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的收入水平大多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一线劳动者与高技术含量的员工收入水平相差不多,由此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

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提高认识,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首先,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铁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推进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及时对企业战略进程和改进做出反应,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观念落实到各级和部门,为企业战略进程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其次,要根据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建立员工总体规划,将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沿理论、技术、工具与方法向企业成功转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企业发展需要,确保企业实现目标。再次,要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念,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尊重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员工的发展需求,注重员工的终身价值,建立学习型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岗位需要和企业发展为目标,开展多形式的人才培养。

2进行总体岗位规划

引进先进的招聘模式根据铁路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工作岗位总体规划,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制定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使员工能够明确所在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改革招聘制度,完善用人机制,对铁路企业内部各岗位实施公开招聘,广纳贤才。规范聘任程序,完善聘任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专业岗位实施评聘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逐步拓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的有效流动和竞争上岗渠道,为新一代管理人才的诞生奠定基础。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晋升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为员工制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晋升渠道,合理地推动人才流动,对一些管理岗位实施内部竞聘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员工只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才会不断的努力。所以在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摒弃过去的平均主义,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资金制度,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以及付出的努力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利用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烟草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约束机制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42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075- 02

1 基本情况

某县烟草公司成立于1983年,现有员工330人。负责全县烟草专卖管理、卷烟销售、烟叶种植收购工作。近年来,根据上级公司精神,该公司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与探索,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改革成果,公司组织开展了关于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工作,通过对企业的系统性调研与诊断,提出了建立员工激励约束机制的5大因素,以指导公司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梳理,为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制约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卖管理、烟叶生产、市场营销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企业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存在以下制约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2.1 人员进出机制不完善

由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属性及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县级烟草企业还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组织运营的要求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开发,特别是企业对人才甄选、培训、任用和退出未形成一套完整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草企业员工素质全面提升与发展。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又出不去。

2.2 部门流程须优化,岗位职责要界定

县级烟草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数是参照省公司或市级公司的模式进行设计,但由于员工素质能力的差异及企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职能变换,造成了部门职能的交叉和重叠。同样,由于员工的甄选没有按需求规划,员工编制趋于紧张和人才专业不对称,从而导致具体岗位上“趋易避难、责任推诿”等现象。

2.3 缺乏科学的全员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目标所必需的一种管理手段。公司改革前没有实行全员的绩效管理,具体岗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考核方法,因此员工考核结果无法实现,更无从实现员工的薪酬晋升和职业规划。

2.4 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公平

薪酬历来是员工最关心的方面,也是引导职工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杠杆。但由于未进行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工资模式,因而在发放员工绩效工资时还存有大锅饭的现象。同级同待遇,同岗同绩效,不能真正形成按岗取酬、按劳分配的公平局面。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淡化员工身份的收入分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2.5 员工培训体系和晋升渠道须完善

培训是一个组织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措施。应结合不同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既考虑企业人才素质的需要,又要降低员工由于知识更新慢而造成的工作开展困难风险。

3 基于烟草企业员工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主要做法

该公司依照行业相关制度,在内部用工分配制度提升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管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员工激励约束方面的科学创新机制。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

3.1 优化组织结构,职责界定清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清晰明确的组织框架下的,该公司根据上级公司相关的机构及人员设置规定,提出了2011-2015年的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方案,在明确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情况下,结合生产经营发展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员工数量由现在的330人逐步过渡到2015年的250人以内。并对公司业务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对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与资格等进行了细化和重新界定。通过工作分析,理顺了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部门职责描述》和《岗位职责说明书》。这种对部门及岗位的权限、职责、胜任条件、工作量等定性和定量的明确规定与要求,不仅为员工的选聘、培训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岗位价值评价、绩效管理、薪酬激励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加有利于员工发挥岗位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2 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性收入分配制度

该公司是省公司确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通过2年的实践与摸索,制定了一套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性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办法。

3.2.1 实行岗位工资薪点制

岗位工资是依据岗位责任、技能要求、劳动条件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确定,集中体现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该公司岗位工资标准实行薪点制,共设15个岗级,每个岗级设9个薪点级。岗位工资和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挂钩,确定合理的系数。并根据员工的年度考评成绩进行升降。

3.2.2 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工资

该公司员工的绩效工资主要是体现岗位劳动的绩效差别。员工的绩效工资与其所在岗位的岗位绩效工资系数相对应,执行同一绩效工资基数标准。岗位所对应的岗位绩效工资系数通过对岗位的科学评价计算得出,绩效工资按公司全员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的考评结果挂钩兑现,实行动态管理。

3.3 细化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通过对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员工的出勤率、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其中工作业绩的考评主要是考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岗位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评的结果成功地运用在2个方面,① 用于员工绩效工资的确定。② 用于员工岗位价值晋升、岗位异动、培训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即使岗位级别未得到晋升,但按照岗位薪点工资价值序列中的区间规定,其享受的岗位工资可以晋升一档,从而薪酬标准得到晋升,有利于发挥考核激励作用。考核结果让员工清楚上级对自己的真实综合评价,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措施,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对于考核优秀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提出轮岗锻炼或是提拔使用;对于考核不称职的由公司进行下调级别使用,特别是连续年度不称职的员工可以给予待岗培训或解除劳动关系。通过绩效考评对员工工作状况及其能力和贡献做出客观评价,使员工工作中潜在问题得以充分凸现,从而建立起一条与员工正式沟通的渠道,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公正和民主,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公司的人才选拔、职业规划等提供了信息依据。

3.4 开辟员工职业晋升通道

(1) 开辟全方位的晋升通道,烟草行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通常只能通过管理岗位晋升来实现,为了进一步发挥岗位人才优势,该公司开辟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职业技能岗位3条员工晋升通道,分别制订了各通道及晋升资格和条件,并明确了各系列相对应的薪酬管理办法,为各岗位类别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实施员工双向竞争上岗,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激励优秀员工到合适的岗位,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选拔和员工聘用制度,建立不唯身份,而以业绩、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按照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对员工的上岗采取部门和员工双向选择的方式,人人都有选岗申报的权利。员工按一定规则选择岗位挂牌申报,由各部门按“德能勤绩”从挂牌申报岗位的人员名单中摘取符合条件的员工。通过“挂牌选择申报”和“择优摘牌”方式来整合人力资源,以实现员工和岗位的合理流动。

(3) 建立科学的员工退出机制,根据公司发展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制定了公司统一的员工管理办法。无论何种身份员工,在公司双向选择中落聘,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入待岗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分流状态。打破了过去正式员工端“铁饭碗”,聘用员工端“泥饭碗”的用工传统,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员工的紧迫感。

3.5 提升全员培训

公司管理层不仅认识到培训是员工职业生涯的需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企业价值的提升,文化力的加强,离不开员工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只有企业员工人力资本不断增值,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和提升,从而奠定企业文化的深厚物质基础。公司借助人力资源改革的时机和创新氛围,将培训机会合理分配给全体员工,采取重点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组织培养和个体努力相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和二次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 彭剑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晋升岗位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决定》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精神为指针,以开展生殖保健服务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在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龙头作用,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向深入开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改革内容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分别对市技术指导站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达到更新服务观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队伍素质的目的。

(一)用人机制改革

全面推行以竞聘上岗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机制改革,有效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素质。

1、定岗定员

按照科室设置和工作需要确定竞聘岗位及人数。具体确定为:门诊室:医生3人;住院处:医生3人、护士4人;B超室:医生1人;化验室(优生试验室):化验员1人;药局:药剂员1人;男性保健门诊:医生1人。

2、竞聘上岗

(1)、竞聘条件:

在市技术指导站从事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方可参加竞聘。

(2)、竞聘程序:

1 2 3 4①申请:符合竞聘条件的技术服务人员对拟竞聘岗位提出书面申请。

②资格审查:由市计生局对提出申请的技术服务人员竞聘资格进行审查,对符合竞聘条件的技术服务人员名单和拟竞聘岗位上榜公布,接受群众审查。

③竞聘方法:采用理论笔试、实际操作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打分,对参与竞聘的技术服务人员择优录用。所有竞聘人员的考试成绩统一张榜公布。

(3)聘任时限:

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技术指导站技术服务人员每三年进行一次竞聘。

3、职称晋升

技术指导站已具备晋升职称资格的技术服务人员在三年内要完成职称晋升任务,不具备晋升职称资格的要加强学习,争取职称尽早晋升。鼓励技术服务人员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对不思进取的技术服务人员将调离现工作岗位或予以分流。

4、管理考核:

对已聘任技术服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效计酬制和考核评估制,采取平时抽查、半年初评、年末全面考评的方法,全方位进行考核评估。对年度考核不称职者予以警告,连续两年不称职者予以解聘。

(二)管理机制改革

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市技术指导站的规范化管理。

1、以制度规范行为

建立健全《值班、交接班制度》、《入、出院工作制度》、《医嘱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查房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疗管理、统计制度》、《急诊室工作制度》、《抢救室工作制度》、《手术室工作制度》、《注射室工作制度》、《分娩室工作制度》、《化验室工作制度》、《B超室工作制度》、《住院处工作制度》、《病房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和《推行承诺服务管理细则》、《市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管理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严格以制度规范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对违反制度的技术服务人员予以警告、罚款、留用察看直至开除。

**年技术指导站经济指标总数为30万元,各科室具体经济指标如下:

门诊室:7万元;住院处:18万元;B超室:3万元;化验室(优生试验室):1万元;男性保健门诊:1万元。

2、签订经济指标责任状

在核定年度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科室与技术服务人员签订年度经济指标责任状。签状后,技术指导站技术人员每月只开基础工资,其余部分作为当年抵押金,待年终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发放。

3、奖励与处罚

年终完成经济指标的技术服务人员,当年抵押金全部返还本人,并对其完成经济指标后超额部分按五五分成进行经济奖励,在技术服务站评优、评模、晋级时予以优先考虑。年终未完成经济指标的技术服务人员,其未完成部分经济指标用本人当年抵押金补齐。如补齐后抵押金尚有结余,则将余额返还本人;如抵押金不能补齐经济指标差额,所缺部分向其本人收取。对连续三年完不成经济指标的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留用察看,期间只开70%的基础工资;如在一年留用察看期中仍完不成经济指标的,予以辞退。

三、几点要求

1、要加强对技术指导站改革工作的领导,为技术指导站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2、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切实转变技术服务人员思想观念,动员技术服务人员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