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梦想的作文范例6篇

有关梦想的作文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理念: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月25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于“中国梦”一系列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梦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状况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正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应重点加强“中国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既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效果的双赢。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有图有像有声的教学。

第三,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自身成才之间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懈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发展平台

首先,加强校园自身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设中增加雕塑、书画、摄影等烘托爱国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起到励志的作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加强校史展览馆的建设,让大学生更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以“中国梦”为内容,通过影像资料、图书画片及名言警句等软装饰,展现“中国梦”的历史溯源及宏伟蓝图,让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中国梦”的校园物质文化中,接受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大学传统和特色融入其中,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共同理想信念,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和新的要求,使“中国梦”成为大学校园中充满着激励作用的正能量。

第三,加强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国梦”教育可以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落实发展

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学习参观活动。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高校应定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活动。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通过社会调查,使广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

第三,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逐步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更多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 何菲.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3(8).

[3] .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是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32-02

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兼具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度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具有越来越高的普及率,因此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加强中国梦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安定富足的生活条件,让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深受多元思想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并不深刻,常常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树立坚定而又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还存在问题[1]。中国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肯定了个人梦想的地位,在国家梦和民族梦的引领之下,每个人只要努力向上,就会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种对个人理想的肯定和激励,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进步与成长的精神诉求,能够为大学生在努力实现自身目标的道路上提供强大的驱动力[2]。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为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提供了历史的视角,有利于他们不断提高抗压耐挫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会去伪存真,并自觉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从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中国梦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借助于中国梦宣传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通俗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和个人梦之间的辩证统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及进步并无矛盾。在宣传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时,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人民幸福梦有利于大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学会感恩,并积极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努力;践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意识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人成长的重大影响,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懂得脚踏实地,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现状

毋庸置疑,高校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任,大学生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对高校宣传教育成果最直接的展现。目前来看,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部分高校宣传教育流于形式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刘云山同志于2013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高校中国梦教育至此进入快速推进的状态,一时间高校校园内到处都洋溢着中国梦的氛围,“努力学习中国梦、认真践行中国梦”的口号在高校校园内蔚然成风: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等各类竞赛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师生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教学科研和其他文体科技活动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也在激励着大学生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但是一段时间后,部分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始出现降温现象,中国梦像“一阵风”似的刮走了。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中国梦不应只停留在了解其本质含义的层面,而应充满热情,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绝不是“一阵风”的应时之举,更不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而应该与践行中国梦的行动相伴相随[3]。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

部分高校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为了宣传中国梦而开展相关活动,学生无法正确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缺少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撑,高校在开展活动时无法找到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这种“口号式”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对于中国梦的价值认同,过多的强化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作为国人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它既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又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存在,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中国梦教育工作创新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

(一)创新课堂教学主阵地,强化宣传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常见形式之一,是大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宣传中国梦的主要渠道,同时将中国梦的内涵融合到其他课程之中。新媒体时代,中国梦宣传教育尤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方式上,新媒体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课堂教育与线上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教师灵活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可通过线上教育的补充增强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适当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自我思考,并结合教师的引导补充可以实现对中国梦的深层次理解;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之中融合更多的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发展与自身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的信念。

(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时效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群体中有超过8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各种通信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高校应积极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不仅可以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以传统的方式(海报、宣传橱窗、展板、横幅、校园广播等)在校园展现,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介绍中国梦。与传统的宣传方式不同,新媒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的内容既可以是文字、图片,还可以是视频、动画,丰富的媒体素材可以极大吸引学生的兴趣;新媒体的即时性也保证了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时效性,任何新的时事动向及政策方针的制定,都可以及时传送给学生。借助于新媒体,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学生之间快速传播,这种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

(三)开拓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梦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步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持续努力的坚定信念。近几年,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树立人生目标时往往具有很大的功利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尝试开拓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新途径,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之中,同时结合各种媒体的特点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比如,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老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贫困生补助政策,党员发展途径等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传播。高校将相关政策以新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做出统一解答,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自觉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与中国梦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新媒体的优势贯穿实践活动的始终。利用新媒体激发同学们参与实践的热情,并将实践过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展现扩散,这既是对身处实践中的同学们的肯定,也扩大了实践效果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实践表明,深度挖掘新媒体优势,正确开展以新媒体为依托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践行个人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相互联系,从而获取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并逐步转化为更加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上升为对中国梦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刘云华.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J]. 改革与开放,2010(8).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 “中国梦”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今文明延绵不断的国家。近代之前,中国一直是屹立于东方世界经久不衰的最强国。然而,到了明清后期,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导致文化思想、科学技术严重与世界脱轨,最后出现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鸦片战争之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了中华民族所有儿女的宏伟夙愿。

什么是“中国梦”?21世纪,中共中央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对此做出了明确阐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就是‘中国梦’。”无疑,这个梦想是巨大的,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夙愿,需要世世代代为之努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用“中国梦”领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一个时代性话题。只有以“中国梦”为领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表现出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关于用“中国梦”领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建议

1.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渗透“中国梦”

如今,国内外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将“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一个迫切性话题。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阵地作用,教师要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将“中国梦”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中国梦”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和本质要求,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为学生剖析“中国梦”与其他梦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中国梦”深入人心,让高职生明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科学解读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让学生知道“中国梦”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发挥集体力量,齐心协力,“中国梦”才会在实现过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2.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过程,光依靠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其要义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高职生坚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还要将“中国梦”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中国梦”融入高职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行动中。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及时地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实例,大力培养、宣传优秀高职生代表,发挥他们的教育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切切实实地为高职生服务,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做好资助家庭贫困高职生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他与高职生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工作,促使高职生将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要谨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3.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渗透“中国梦”

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在高职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梦”应该与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相连,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弘扬“中国梦”,宣传“中国梦”。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所有学生社团分门别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青年高职生深入体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比如学术社团可以开展关于“中国梦”的理论学习与研讨,邀请知名专家讲解“中国梦”,并开展“中国梦”征文大赛。文体类社团可以开展大型文艺演出,多表演“红色文化”作品,增强高职生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扶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加大资助力度,使其真正成为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中国梦”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对高职生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一直是诸多高职院校不断努力的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高职生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将“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要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近些年来,部分高职院校过于追求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给高职生的精神境界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高职生创设合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设含有“中国梦”的人文景观,加强图书馆建设,多引入先进书籍洗礼学生的思想,同时借助校园网的力量增长高职生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国际最前沿的信息,发展他们的国际眼光,掌握时政时事,不与社会、国际脱节。

三、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梦”为中华民族所有儿女勾勒一幅未来50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建设蓝图。当今社会上的每个人,包括每个高职生都要将“中国梦”长久留存心中,并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为后辈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1):20-21.

[2]黄艳,孙其昂.中国梦的多维愿景:民族复兴[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4):10-12.

[3]邵艳军.中国梦理想下的价值观解构与建构[J].人民论坛,2013(8):56-57.

[4]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5-10.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4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同样需要理想,教育工作者更是如此。但是自从人们认识到了教育的功用性,功利主义的教育思维就产生了,具体表现为个人要通过受教育而实现自己的愿望,社会也要借助教育达到其目的。不论个人和社会的愿望实现,都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过程,它是以教育理想为支撑的,这个被我们逐渐淡化的教育理想应当是美好的教育过程和美好的教育结果的有机统一。

我们深知,教育改革从未停止,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每况愈下,学生越来越远离梦想,越来越不知所措,失去了“少年的憧憬”。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说:“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所以,心存一个美好的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带着这个美好的梦想,抛却功利,脚踏实地,让心纯净,用心教育,则少年有梦想;少年有梦想,则国家有希望。

美好的教育理念下还需要营造和谐的教育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事实证明,学生最欢迎的教师是能够沟通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型”教师。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才能换来学生对自己的崇敬和亲近,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话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师生关系相对简单,稳定性较强,老师说的话甚至比父母说的还管用。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期望与信任等等,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人格形成等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小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有了和谐的教育关系必定会形成灵动的教育过程。教育过程不是作秀,它应该是现实的、真实的教育活动。给孩子的梦想教育不是靠“搞几个主题班会、几个全校型大型活动造造声势就了事”的做法,而是要想方设法、潜移默化地把它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引导学生认识梦想。

要结合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把握梦想的内涵,不同年龄阶段必定会有不同的梦想,我们所要做的是在课堂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节日开展校园文艺展演,开展书籍推荐、歌曲传唱等活动,鼓励孩子进步的梦想,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二,引导学生点燃梦想。

要充分运用学科渗透教育、校本课程指导、课外实践体验、日常生活感染、虚拟网络教育,开展以下活动:

1.文明与养成教育。

中华自古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告诉我们答案,要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入手,远学古人,近学身边人,培养文明观念,引导学生吸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文化;培养文明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习惯;培养文明生活,引导学生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行为。

2.个性与集体教育。

要充分激活学生个性潜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利用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将个性发展和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个性与集体的融合,帮助孩子学会张弛有度,让学生的个性在班集体和学校中得以充分彰显。

3.文化与民族教育。

要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发展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如亲近大自然,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等。

4.国情与爱国教育。

要开展当代中国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远大理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有梦想;开展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小梦想、国家的大梦想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知、可感、可触的,梦想是遵循现实的写照,是通过努力、经过重重历练能够实现的,点燃学生梦想的火花,梦想就是努力后的硕果。

第三,引导学生追逐梦想。

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激情,变成内在动力;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行动,开展自觉行动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去接近梦想;更要让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找到成功的喜悦和真实的差距,不断朝着梦想前行。

第四,引导学生奠基梦想。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道德成长方式 建构和追寻 梦想

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究教育改革时把目光移向“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将“生命成长”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生命成长的内涵特别丰富,“道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影响道德成长的方式很多,但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道德境界是引领他们道德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此,我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以“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通过引领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促进他们道德素养不断提高。

一、“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的意蕴

每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其丰富的意蕴,只有全面理解其内涵才能科学有效地实践。“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教育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1.儿童梦想的意义

儿童梦想是人在童年时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梦想有时虽不切实际,但对儿童来说,她是个体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儿童梦想包含三层意义:其一,梦想是儿童个体的信仰。梦想是儿童自己心中珍藏着的一种美好向往,是一种神圣的精神支柱。对于拥有者来说,梦想让他们心灵深处始终保持一种虔诚和敬信,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辛努力。其二,梦想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梦想不是人睡觉时所做的梦,而是在清醒状态下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设计。儿童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拼搏可以使之成为现实。其三,梦想是引领儿童发展的动力。梦想是人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儿童有了梦想,生命就有了追求,生命体中就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动力,这种动力还会化为人的毅力,激发他们全身心地付之于行动。由此我们可以说,教育需要点燃儿童梦想,亦需要引导其转化为自己人生的永恒追求。

2.儿童梦想的本质

梦想通常有三种意义:一是梦中怀想;二是理想;三是空想,妄想。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所探究的儿童“梦想”应取“理想”之意。为此人们常认为,儿童梦想的本质意义是儿童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人生奋斗目标的一种设计。其实,这样的理解还是狭隘的,今天的“儿童梦”,未来将可能赋予新的意义:对于儿童自己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就是他明天的现实生活,亦可能是滋养他一生的价值追求;对于未来的儿童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成为“伟人梦”,成为未来儿童崇拜的偶像;对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国梦”,甚至还可能成为“世界梦”。由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梦想既是个体的追求,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既是个体现在的目标,也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蓝图。教育应该关注“儿童梦”,更应该引导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童年梦”。

3.“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的内涵

每个儿童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儿童的梦想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肤浅的也有深刻的,有自私的也有高尚的,有生活的也有人生价值追求的,有内生的也有通过引领建构的……“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就是指让儿童根据自己生命成长需要设计人生发展的美好境界,并在追求实现目标过程中促进生命更好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说,儿童所建构和追寻的梦想是健康的梦想,也是有道德的梦想;是引领道德成长的梦想,也是关注整个生命发展的梦想;是体现人类生活的梦想,也是追求社会进步的梦想。儿童所获得的成长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成长,更是在价值引领下的成长;是通过个体建构和追寻实现的成长,更是一种在生命自觉发展状态下的成长。因此,教育应该引导儿童建构梦想,更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促进自我更好成长。

二、为什么提出“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既是我校引领儿童道德成长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路径;既是我校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亦是整个教育界几千年来一直探寻的教育思想。历代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将此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而长期不懈地追求,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

儿童生命成长包括儿童个体的身心成长、智慧成长、道德成长和情感成长等。道德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人生命发展的灵魂。儿童道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客观需求,也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影响儿童道德成长路径很多,但是最为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是儿童崇高梦想的价值引领。因为儿童道德成长是生命体内生的,是通过生命体自我唤醒“道德元素”而进行的一种“新陈代射”,生命体中“道德成长”企盼“梦想力”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就是儿童个体的梦想。

2.“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教育自身价值的追求

当下,教育仍然以应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内部都过于关注知识教育,一切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和学生素质优劣的标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严重缺失,他们头脑中闪烁过的人生梦想很快会被成人对分数的要求淹没。不少学生只有每次应试分数的短期追求,没有人生梦想的长远目标。很多学生考过大学以后就没有理想追求,精神生命变成“无序”的“自然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每个儿童建构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3.“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学校办学使命的呼唤

多年来,我校提出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办学使命。评价一个人能否幸福成长,其中一个重要标尺是看他是否怀有美好梦想。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拥有美好的梦想,并为之而不懈努力,他的梦想无论是否实现,他都是幸福的,也都是在幸福成长。因为他带着梦想而生活,他便拥有幸福;他经历耕耘的过程,他便获得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办学使命呼唤着我们每个人要拥有梦想,并为梦想而永不停息地奋斗。

4.“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社会文化建构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社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政府和人民共同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引导他们建构和追求美好的梦想,促进他们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党的“十”以来,提出构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时代意义是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并将每个中国人的梦汇集起来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每个儿童怀有梦想,并能一生追求这一梦想,既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是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的客观需要。

三、如何“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儿童梦想是内生的,是个体生命对其人生价值和生活的一种追求;但是儿童梦想也不是被动生成的,她受个体科学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周围人群和所读书籍等因素影响。作为学校来说,儿童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很难改变,我们更多只能从教育自身的价值角度去引导儿童建构适合自己的梦想,并让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让儿童感悟“世界梦”,在播种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翻开五千年灿烂文化史,让每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的是: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在这历史文化精髓中,诸子百家的思想对炎黄子孙影响更大,且倍受世界各国人敬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设孔子学院,传承中国传统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文化”。当代,我们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追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积极探究让儿童“认识世界”“感受中国”。让儿童“认识世界”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一是让儿童观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影片,了解世界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二是让儿童观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片,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经济文化;三是让儿童观看“经济发达国家”的影片,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的社会文化。让儿童“感受中国”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让儿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论语、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千古绝唱张贴上墙,融入课程,凸显传统经典文化之美。二是让儿童观看改革开放成果记录片,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凸显现代中国精神之美。总之,通过引导儿童感悟“世界梦”,让他们了解世界,感受传统文化,在生命土壤中播种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2.让儿童阅读“伟人梦”,在萌发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对于人的成长影响来说,榜样力量是伟大的。大家都很崇拜自己敬重的人,尤其喜欢从那些伟人成长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阐述过这些观点。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讲的就是人喜欢学习伟人,以伟人作为榜样,并通过榜样对照、激励和矫正自己的行为。爱因斯坦说过:“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意义,尤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同样讲的也是“伟人梦”对于后人道德成长的影响十分重大。“伟人梦”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学习者以伟人的崇高价值取向为榜样,并被他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所感染,在精神上积极认同。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积极探究引导儿童阅读伟人,走近伟人。一方面,让全校师生阅读古今中外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世界冠军等各行各业精英的先进事迹,让他们了解这些伟人成长历程,感受“伟人梦”。另一方面,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榜样,通过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重构个体的人生目标——将榜样的价值体系纳入到自我价值体系,萌发自己的人生梦想。因为当人们看到榜样的先进事迹后,在情绪上就会受到感染,会产生一种学榜样做榜样的心理倾向。总之,通过引导儿童阅读“伟人梦”,让他们了解伟人,树立榜样,在幼小心灵中萌发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3.让儿童共享“同学梦”,在陶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大部分生活知识都来自于伙伴。伙伴关系能满足儿童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在情感上得到伙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认识。在儿童生活中,伙伴会成为榜样,也容易成为偶像。伙伴中“英雄人物”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种老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伙伴教育方式容易被儿童接受,儿童需要伙伴,需要学校注重对其加以培植。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引导儿童多结识伙伴,多了解伙伴。一方面,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或班队课让每个学生“说”自己的梦想。通过交流自己的梦想,说出自己为什么确定这一梦想,展示自己梦想形成过程,提升自己高尚的灵魂,陶冶伙伴思想情操。另一方面,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或班队活动课让同伴之间“议”他人的梦想。通过讨论他人的梦想,描绘他人梦想的美好情景,帮助他人丰富自己梦想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促进伙伴加深对梦想的理解。总之,通过引导儿童共享“同学梦”,让他们了解伙伴,模仿榜样,在共享梦想中陶冶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4.让儿童共筑“中国梦”,在追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很多学者研究表明,美国梦是个体的,中国梦是集体的。中国梦的集体性表现为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梦的“集合”,是全体中国人共筑的梦想,是中国人民正在实践的梦想。因此,我们在建构“中国梦”时不能忽视“儿童梦”。“儿童梦”是“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是需要儿童个体实践的理想,也是通过实践将能实现的梦想。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引导儿童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一起共筑“中国梦”。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认识自己的梦想既是“个体梦”,也是“中国梦”,从而树立要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崇高境界。二要不断实践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围绕自己的梦想进行实践,让他们做自己应做的事,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去实践,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最终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梦想。三要深刻观照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对自己在追寻梦想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作的努力进行“记录”,同时不断反思自己距离梦想的“差距”和追寻梦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梦想的思路和策略。总之,通过引导儿童共筑“中国梦”,让他们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在学习生活中追寻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有关梦想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79-03

中国梦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美好憧憬,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即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追逐中国梦的主体。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启迪大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追逐中国梦,增添中国梦实现的强大青春能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中国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对凝聚社会共识和激发创业热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回应时代和人民的诉求,引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有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汇聚与结合,折射出每一个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体现出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国梦教育具有导向规范功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得以完成,因此,一定要把中国梦转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要有所区别,又要使之连贯下来,如此,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让人民清晰地看到自己所肩负起的时代重任和使命,在实干中推动中国梦一步步地照进现实。追逐中国梦,共圆中国梦,给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大学生起着一种规范和导向作用,引领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对大学生而言,中国梦为大学生的奋斗赋予了意义,确立了一个既满怀憧憬,又具有超越可能的宏大理想。中国梦设定的目标使大学生清晰地看到为之奋斗的辉煌前景,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斗志昂扬、艰苦奋斗、刻苦学习。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大学生在中国梦的召唤和鼓舞下,不放弃、不退缩、不懈怠。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校园内外都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这将再一次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也将规范大学生行为和端正其思想态度。

(二)中国梦教育产生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勇前行,艰苦奋斗,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样的中国梦,折射出每一个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要求每一位中国人都要用智慧和勤劳去创造美好生活。当我们每个人开始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时,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展示着文明古国的伟大复兴与崛起。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在于,使每一位大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能够清晰地看到明天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与此同时,使大学生能够清晰地给自己定位,抓实投入到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当中,掌握真才实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及人生价值。

(三)中国梦教育有着强大凝聚功能

中国梦有着持久而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讲,凝聚功能是中国梦这一激动人心的主题满足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欲望,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向心力。这样的一股向心力就是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既是大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也是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精神力量,把大学生凝聚在为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阔步前进,形成强大的震撼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是各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伟大事业,需要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把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与民族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上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下。

二、中国梦教育对大学生的现实价值

中国梦内涵丰富和意义深远,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梦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深刻的时代内涵,既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2],及时回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3]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中国梦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吻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当前,中国梦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讨论、研究,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声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认清形势,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着力引导舆论导向,特别是营造好网络环境。中国梦教育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革新大学生价值观面貌,培养大学生从个人的世界里走出来,关注民族复兴、国家振兴的伟大事业,并为之贡献力量。中国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史,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围绕中国梦教育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中国梦的精神本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使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完美结合,让中国梦所蕴含的时代追求贯彻于大学生探索和追寻人生理想的全过程。 (二)大学生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的需要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髙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4]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基于客观现实和现实需要而追逐的美好愿景,特别是当下中国梦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样的目标和愿景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透过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们清晰地看到大学生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被寄予于厚重的希望和赋予了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样的时代重任必须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中国梦恰好为大学生坚持履行振兴民族重任而奋斗提供了精神支撑,一方面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大学生将这种精神动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如此,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长久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凝聚成整体的力量,形成整体效益、规模效益,促进整个社会精神动力的形成。

(三)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

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理想与人生有着紧密的关系,选择什么样的梦想,就是选择什么的理想和人生。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追逐自己的理想。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敢于有梦想,但同时也面临问题。一是大学生虽然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也曾经试着努力,但由于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二是没有深刻认识自己,无法确定自己的梦想,朝三暮四,患得患失,从而使自己落入“梦想的漩涡”。三是没有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个人主义滋长。四是重视物质梦想,轻视精神梦想,造成浮华、烦躁、跟风,也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蔓延,从而影响梦想和理想的实现。这些困境导致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踯躅不前。事实已经证明,只有根植于现实的土壤,梦想才会生根发芽;只有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梦想才会开花结果。中国梦就是这样一种梦想,兼具国家梦想和个人

梦想,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相统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时代价值及其理念,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大学生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时,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当中,实现二者的统一。

三、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途径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做好中国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方面当中,切实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一)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时刻高度关注的经常性工作,并且贯穿于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当中。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理应把中国梦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当中。扎实推进中国梦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具体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对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认知水平。“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做好教书育人的关键,中国梦教育的开展需要紧紧依靠教师来推动,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因此,引导广大人民教师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身体力行坚持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坚定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同时,积极宣传中国梦,梳理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屈辱史,感知到历史上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接近中国梦,使大学生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并结合现实阐述中国梦的实现也面临着时代的困境,引领大学生为破解中国梦而奋勇前行。二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阵地,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当前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作用,推进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建设,根据时代特征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更新和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同时丰富和转变教学方法方式。深刻挖掘现有四门思政课与中国梦的契合点,丰富课题内容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渗透的重要作用,感染和熏陶着每一位大学生。在中国梦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时代的特征和主题契合,推陈出新。一是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一般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主要从校园景观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着手。增加雕塑和书画作品营造构筑中国梦、追逐中国梦的健康人文氛围;我国大学生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因此,重视校史教育,透过校史了解中华民族近现代所走过的历程,增强责任感;加强校报、学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微博、校园博客、宣传橱窗对中国梦的挖掘和宣传,引领舆论;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出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校友是大学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因此,发挥成功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宣传成功校友的奋斗历程和追梦旅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成人成才的志向,力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三)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人的全面发展最终需要靠教育与社会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献身的信心,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中国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感知中国梦、构筑中国梦、追逐中国梦。一是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中去,深切感受各行各业一线人员在追逐中国梦中的生动写照;同时读懂中国的国情,深刻认识到我国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鼓舞和激励大学生为破解中国梦面临的时代难题而继续奋发有为。二是深入实施“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需要有效的活动载体,“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正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

台,使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意义和知识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在服务人民的同时,走进群众当中,学习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节俭、团结互助、敢于拼搏的优良品格,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凝聚中国力量。

——————————

参考文献:

〔1〕陶文昭.中国梦是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n].北京日报,2013-4-27(17).

〔2〕杨晓慧.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n].中国教育报,2013-4-18(8).

〔3〕〔5〕.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6.

〔6〕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j].学习时报,2013-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