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培训总结范例6篇

助教培训总结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1

不知不觉,培训就快接近尾声了。助教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了。每一次培训都是从佛山赶到广州,每一次都好几个小时的车,说真的,蛮累的。每一次回到学校,都早已经是饿到没有感觉了,浑身都没有力气了。上个星期一大堆的事情做,一大堆的作业,都没什么时间去背那些东西,眼见着考核快到了,压力蛮大的。很烦躁,越烦躁就越背不下来,越背不下来就越烦躁。而且还有一大堆另外的事情等着我处理,那一刻,忽然好想放弃啊!觉得自己是不是选择错误了呢,是不是不该让自己这么累了。很多人都说看见我这样很心疼。但是自己还是不甘心这么放弃,不想自己遇到这么点困难就退缩,为什么别人可以坚持,而自己做不到呢?为什么别人可以背下来自己不行呢?于是又一次咬紧牙关拿起了复习资料,在仅剩的两三天里抓紧复习,背。终于在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时候,很不幸。我发烧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是不是这个时候要放弃呢?心情有那么一时的低落,毕竟自己已经走到这里了,不想就这么放手。同时也有点认命了,或许这也是注定的吧。但是还是在星期六的早上拖着酸软无力的四肢,昏昏沉沉的大脑来到培训基地。而且早上还不敢吃药,因为我怕一吃药就要想睡觉了,硬撑着等待着考核。在等待的期间,第8组的成员对我很好,很关心我。有点温暖。终于考核还是过去了,考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在默写圆周率时,我写的比旁边的两个人都快好多啊,以致我以为我写错了还是怎样,足足检查了3,4遍。可惜的是考核结果是我们组有一个人不过,按照之前我们说的,我们组要被罚做俯卧撑。平时我就做不了俯卧撑,更被说是发烧中的我了,那时听到了一句蛮感动的话,“你不用做,我们每个男生做多几个把你要做的做完就好了!”那时心情蛮激动的,感觉我们都是用心在和每个人在交往着。我们是一个很团结的团队。我后来还是坚持做了,虽然到后面都是用一个腿跪着撑完了时间,虽然后来还是很累,但是觉得无悔。快到放学的时候,可能大家都饿了,于是一包小小的饼干在我们之间传开了,每个人拿那么少少的一片。感觉好像我又回到了以前高中的日子,一个小小的零食传遍了整个班,那种纯纯的友情!那种感觉很温馨!

今天学思维脑图,说真的,第一次听到脑图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不会画画怎么办?今天学了之后,虽然感觉自己画的还是不怎么漂亮,但是觉得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困难了。给我的感觉好像做一件很悠闲的事情,听着轻柔的音乐,拿张纸,信手写上自己的所想所感。发挥自己的想象。今天画了第一幅脑图:介绍自己。发现自己有点词穷,写不出什么东西来,或许是对自己的不了解吧或许也是还没有习惯这种方式。以前画画都是信手涂鸦,现在忽然叫自己正正经经的写点什么时忽然写不出来。看着旁人在不停的写写画画,突然很羡慕。发现这里的人思维都很活跃啊,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想到。或许跟自己是学理科的,思维太逻辑化了,这个要点时间来适应吧。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说用筒盖着点着的蜡烛会很漂亮,那时我第一个就碰出句:那样蜡烛很快就会灭的。那时好像很不解风情啊。呵呵。

今天上了一天的脑图,看着密密麻麻的脑图上的文字,觉得脑胀胀的。发现如果给一张别人画的脑图给我看,我根本就很难全部看明白,像那个弟子规脑图,我看着就一头雾水。或许脑图要是谁画的谁才能够很清楚的看懂吧?或许是我的道行不够,没怎么认真研究,所以才这样觉的。

今天又度过了很充实的一天!虽然还是很累,但是无悔自己的选择!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生成学习资源;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绩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65—04

一、研究背景

教师网络培训是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论题。随着远程教育环境的普及与成熟,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凸显其重要地位。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针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具有示范引领的意义。

近年来,在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研究与实践中有两个关键词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生成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与传统培训的学习方式相比,骨干教师在网络学习中体现出从“固定资源学习”走向“生成资源学习”,从“自主学习”走向“协作学习”的表征。笔者在担任“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为“携手助学项目”)的助学教师过程中,深感其课程在设计理念与培训模式中充分融合了这两个关键词。本文以“携手助学”项目为研究个案,在分析其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数据等信息探究基于生成学习资源的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绩效。

二、“携手助学”项目课程

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携手助学”项目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发挥微软的技术优势,支持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中级),全面提高学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项目重点培育师资力量,将培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并组织对全国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助学教师[1]。

“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是以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学人员·中级)教材为蓝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标准,把课程内容分解为9个模块、50学时的培训量。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必选案例的研修为中心,38个生动的案例覆盖90%的知识点,贯穿培训始终,根据知识点侧重、学科与学员兴趣设置多个任选案例供学员选择,对案例设计的知识点采用知识卡片的形式进行索引。在培训中,以小组协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学习单元,通过“案例导读阅读案例思考问题阅读案例案例思考案例讨论”五个环节进行学习,基于对案例的理解、讨论、分享、评价等研修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从学习应用融汇改变的跃迁。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特色是固有学习资源与生成学习资源相伴相生。生成学习资源是伴随学员研修固定资源的学习进程而生成,由课程开发人员、学员与助学教师三方共同建构添加“生成”。其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诸如需要习得的技能、改变的观念、掌握的知识等培训目标,并提供课程固有学习资源;学员在学习课程内容后,贡献反思,这些反思是课程的生成学习资源,是课程的有机组成;助学教师对学员的反思进行纠正或扩展,所扩展的内容集成了助学教师自己以及以往学员建构的内容。例如,在案例研修活动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案例阅读思考问题”后,在讨论区赋予学员以发言权,学员对案例的讨论、反思、小结等生成本小组主题帖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学习社区,助学教师对评为优秀的小组学习资源,以精华帖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员,供大家学习。这种生成学习资源的过程非预制,而是随学习过程展开,结合参培学员的教学智慧实时生成、完善与延伸。一个培训班所贡献的优秀资源还会通过助学教师带入下一个培训班中,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资源库中固有资源与生成资源相互融合,日趋成熟,其培训质量也日趋稳定。

三、“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在“携手助学”项目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中,研修过程既是每一个学员的心理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员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当一个网络培训平台具备后,优质资源供给与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就构成网络培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成学习资源”与“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生成学习资源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有意 义[2]。生成学习理论观点也表明,在学习中,如果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只有经过生成过程,知识才获得了具体的意义[3]。“携手助学”项目在设计课程学习资源中认为:如果学员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组,再通过“团体协商”形式转化为群体专业知识的源泉,将是适切的学习资源。具体到“携手助学”项目培训来说,如果学员在学习培训课程固有资源后,把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与培训课程固有资源相融合,进而对固有资源进行评价与补充,生成新的学习资源,这样将增强其对培训课程的理解力,使学习更为有效,不仅能帮助他们对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吸收,还能促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对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设计与决策,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实时、非预制的生成资源内容源自对教学生活的洞察,贴近教师的教学本真,对教学得失成败的阐释与分析,容易引起学伴的共鸣与认可,并能对学伴的教学产生引领、纠偏等示范作用。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构建与内涵特质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教育改革家们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强调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 合[4],其中亚历山大(Alexander)曾借用“蜂群”的概念来思索“学习蜂群”现象,特别是临时性的学习群体,他把“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s learning communities)喻为“学习蜂群”。 我国学者陈前繁、方东菊[5]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有共同体的学习目标;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人员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交换角色;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在“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团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多向的人际交流,学员不仅获得了知识和信息,分享彼此的经验,而且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以及人格的感召和熏染[6]。例如,学习共同体为完成案例教学要求,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讨论、评价、反思、小结等形式与学伴相互交流和协作,在交流与协作中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对同一案例表达出来多视角见解与多样化实践话语,这样就推进了不同教育风格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构筑了以合作探讨教学实践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本项目中,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学员体验“仿真场景”,联结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还帮助学习者获得用于实践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包括影响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7]。

基于以上两个关键概念的解释,将有助于理解“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设计理念、资源开发特色、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等,对“携手助学”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将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域。

四、“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的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内容与方法

1. 绩效分析内容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者对学习绩效分析中指标的选择、研究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教育培训的学习绩效内容分析,认为大家普遍接受与参考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8]提出的检测培训项目绩效的四个层次,即通过四个标准来评价一个教学项目结束后是否成功:学习者的反应或者满意程度;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学习结果向现实工作的迁移状况;组织的结果,即教学干预对组织目标的整体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个层次为依据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进行绩效分析。

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样本来源为“携手助学”项目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批共179名骨干教师学员(有效数据),培训数据由培训系统平台导出,以及参培学员的问卷调查、论坛交流、个别化访谈、站内短信等信息组成。

3. 统计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软件:一是 SPSS13.0 for Windows,另一个是 EXCEL2003 软件。

(二)研究结果

1. 学员满意度

采用培训平台设计的“携手助学‘教育部-微软创新教师课程’培训调查”为内容,通过网络对179名学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162份。“你对本次通过网络开展的培训满意度如何?”回答设计5个选项:A:很满意、 B:较为满意、 C:说不清楚、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学员满意度分布如表1所示:

在开放式问题“这次培训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经统计与归纳,学员最为喜欢的地方是培训中采用的案例式教学,认为案例来源真实,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开阔了教学视野,对今后教学设计与教法运用有实际帮助。

2. 学习目标实现度

(1)整体学习统计

培训课程满分为100分,80分为及格线,样本统计显示学员过关率为86%。通过对课程学成绩、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次数、提交作业数、未提交作业数与发帖数进行统计,学员学习情况总表描述统计量如表2所示:

(2)各模块学习统计

课程培训共分为9个模块,包括:培训准备、教学前期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回顾、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望。各模块由自选案例、任选案例、技术作品、模块总结四类共34个作业组成,各模块统计顺序由系统生成。对学员各模块描述统计量如表3所示:

从表3各模块成绩的均值分析,学员在可选案例与必选案例的成绩优于技术作品;从各模块成绩标准差显示,学员总体上在VCT(虚拟教室漫游)、博客工具、网页课件制作等技术类作品的离散程度较大,可能说明学员在技术能力水平上还不均衡,部分学员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3. 学习对工作的迁移

在“培训调查”第6题“你认为本次培训是否会对你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选项分别为 A: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B:会有一些影响、 C:说不清楚、 D:没什么影响、 E:完全没影响。回答如表4所示:

另外,学员论坛信息显示与表4的统计结果相一致,绝大部分学员认为本次网络培训对以后自己的教学将产生较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案例对自己以后在教学目标制定、学情分析、内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通过网络培训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对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促进平台。例如有学员在“学结”的主题帖中倡议“‘携手助学’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4. 教学干预与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携手助学”项目组对助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的重点与难点,熟悉作为该网络课程助学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学会辅导学习该网络课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学员作业的评价量规等。另外项目组给参培骨干教师提供“学员学习指南”,使学员明确在学习日程、学习要求、模块分值组成、作业上传方法、成绩查询等方面的具体说明。

另外,培训平台还提供师生站内短信、培训实时调查等手段,供项目组与助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比如“在你对培训还有什么修改完善意见?”调查中,学员主要建议是:增加面授的时间与内容;技术作品提供视频指导;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老师指导等三个方面,这样就为下一届培训中课程资源完善、助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效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五、小结与讨论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3

学校坚持“提前发现、及时培养、梯级发展”的教师培养工作思路,用文化兴校的理念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核心目标,以实施“3395名师工程”(3名市级骨干、3名县级学带、9名县级骨干、5名校级骨干)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实现文化自觉,将践行“真・实文化”提升到新阶段,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素养全面的教师梯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干部为组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计划―检查―汇报―总结―评价”的流程,通过全链条的管理,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由计划到实操层面的落实。

构建完备的校本培训制度,从组织、制度、经费方面给予保障,通过制度的建立,统筹协调培训各方面资源,从而使校本培训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实施“统筹+分层”的管理模式,学校总体统筹校本培训工作,同时分解各层次培训管理,设置语文培训部、数学培训部、科任培训部、班主任培训部、后勤培训部,通过分层管理,在培训中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实施“1+N”校本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1”为“一课制”研究培训为主导,“N”为多种培训方式参与相结合。即以团队为单位,围绕研究专题,开展富有实效性的“一课制研究”,形成“聚焦课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课堂研讨反思―再次集体备课―再次课堂实践―再次研讨反思―形成经验”的培训流程。同时,借助教学论坛、学习辐射、自学自练、分层帮带、专题讲座、信息技术等方式,构建横纵一体化的学习格局。

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立足学校实际;二是开拓校外培训资源,建立校外资源地图,联系好市县培训机构,联系好市县兼职培训专家,引入家长培训资源,通过多元资源的整合,优化培训结构,改善培训环境,提高培训效能。

实施评价“双轨一体制”,打通教学与培训的层面联系。“研、评、培”一体化,体现培训的实际需求与价值,将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学校整体工作评价相结合,体现培训即工作的理念。每次培训活动做到“八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主讲、有活动记录、有考勤、有评价、有音像资料。学校还研制了《教师培训手册》,引导教师把日常教学、教研、科研、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家长的期待,努力实现“研、评、培”一体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真・实文化”建设培训,主要有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真・实”校园文化理念培训、“真・实”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主要有钢笔字培训、岗位技能服务培训、E-CLASS平台应用培训;班级管理培训,主要有班主任培训、优雅教育培训、心理健康培训。通过模块化,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促进培训落地转化。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4

导读:全年共整理档案2套,送往市组接收验收合格,收集零散档案439份,查阅档案66人次。在负责的部内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上,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有问题及时解决或送修,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中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分工不分家,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好评。

在十六字精神的鼓舞下,我励精图治,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

一、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培训,业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年初,参加了为期4天的档案员培训,课上我认真做笔记,课后提问消化,不但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还帮助和辅导别的学员完成了实践课程,并取得了结业证书。随着全市远程教育网络站点陆续建成,我参加了历时3天的站点技术人员培训,因掌握培训内容较好,还被委任为唯一的一位老师助教,协助老师并教导其它学员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之后,还参加了市城区通讯员培训班,在对信息与新闻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全新认识了通讯的重要性和几种基本形式,信息报送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下半年共报送信息4次。年末还参加了党内统计干部的学习培训,培训历时7天,培训中我能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并在电脑共享被禁止的情况下,利用映射为学员们开通资源,较好地协助老师完成了教学。

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政治思想取得新突破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善于提练和总结。年5月至7月借调解放思想大讨论办公室期间,负责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参与各阶段活动实施和总结,无论思想或是政治理论水平都有飞速进步;之后,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掀新高潮活动中,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再创新成绩,撰写的总结在《组工快讯》第39期发表;积极参加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完成各阶段总结和整改,政治素质得以提升;还于今年10月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理论培训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于今年年底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现在职教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为此,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一、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教师年终考核中扣分。

四、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龄上提高。使教师由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六、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证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10%以上。

八、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九、明确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做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2. 骨干教师职责

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协助学校,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 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学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助教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关联;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11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3

一、引言

“企业为了解决员工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而引发的绩效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培训这一干预手段提高员工绩效”。如何避免工作差错或者由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导致机会流失,是专家学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绩效导向教学是企业培训的指引,绩效导向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具体性和实用性,即缩小初学者与绩效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给组织和个人都带来价值提升。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关联,促进知识迁移,其宗旨是保证学习者所学内容能够被“学以致用”。

二、相关基础理论

1.绩效

本文中所讨论的“绩效”(Performance)是指行为的结果,而并不仅仅单指行为或者结果。它是指行为者实施了某些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影响致使行为者的生产环境或过程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从而造就行为的结果。美国教育技术先驱吉尔伯特(T.F.Gillbert,1974)在论述绩效概念时,将企业组织有价值的“成就、业绩”相提并论。我国的汉语与英文的绩效表达概念基本相同,都是指成绩,成就和业绩。绩效概念包括两个部分:行为与价值,但行为并不与价值等同。绩效的衡量不能通过工作量来表现,而是通过业绩来衡量工作行为。价值作为绩效概念内涵之一,工作行为就要取得组织系统所期望的、符合组织发展总体目标的成效。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组织就是一个系统,系统有若干职能部门构成,“过程”就是贯穿与各个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又是由若干工作岗位组成。从系统层次看,绩效分为组织层次(关系)的绩效、过程层次的绩效与工作岗位层次(个人)的绩效。只有这些层次的绩效相一致,才能产生“合力”促进整体效应。

2.绩效导向

绩效导向是指从绩效的角度考察项目运行,将绩效意识贯穿到培训活动始终,注重培训对实际效果和工作绩效的改进,加大对培训效度的检验。培训管理中的绩效导向有双重涵义:(1)对培训活动本身的绩效评价,关注培训过程的成本、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控制。(2)对培训效果的后期绩效检验,检查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增加员工的知识积累,提高员工的相应能力,调整员工的组织行为,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

3.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的学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人的学习是一种相互协作的活动,通过协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发智力,增强人的能力。协作的基础是成年人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协作及经验的充分共享成为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宝贵资源。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理解、应用实践”。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开始,先行而后知。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方式,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帮助提高人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特点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是在成人学习理论与绩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以工作场所中的真实事件与程序作为教学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帮助,提高学习者绩效水平。因此,绩效导向培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明确的目的

绩效导向的目标必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与适用性,因此也被称为“目标导向”。通过培训能够在工作场所改进员工的实践行为以提高绩效,缩小学习者与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获得企业和个人的价值提升。明确的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绩效,使企业目标与绩效产生直接关联,帮助知识迁移,减少干扰信息,优化企业与个人的收益。

2.优秀的典范

为人员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较少邀请本领域的理论专家做职业或专业指导,由于培训具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培训通常会为学习者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在实践与过程中教学

绩效既是“产品”也是“产出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改变了知识单向传授的模式,将培训与绩效紧密联系,注重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关联的建立,使学习者走出教室,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这种“做中学”的成人学习方式更加适用于企业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知识迁移速度,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4.教师到教练的转变

培训者不再是知识讲授者,他将转变为教练的角色。在个别化的训练(为个别的学习者传授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中,教练对所要传授的具体事件进行示范,并对学习者的练习或实践行为进行总结,为提高绩效水平提供支持。

5.学习者主动参与

绩效导向的培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学习者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培训者需要考虑的是学习者的动机原因与对策。人的动机与人的期望、经验、认识相关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虽然会有外部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与干扰,但是仍然具有它稳定可预测的方面。在绩效导向培训中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排除外部环境干扰,阐明绩效目标的价值,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当这些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被明确解决时,学习者将会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应用,执行任务,进行实践,接受指导。

6.灵活的时间安排

绩效导向的培训不必严格按照预定的课程日期或时间进行。时问的灵活性能够确保在培训后即时进行上岗实践。传统的企业培训虽然也具有特定的专业性,但是在企业中不同的工种,培训的内容仍然显得较多,时间被浪费且让学习者很难找到哪些内容与自己真正相关联。绩效导向的培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关联,在实践中学习,减少学习者离岗时间,将培训内容迅速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7.绩效评估

传统培训在评价教学时通常考虑的是此次教学讲授了多少内容,讲授的质量如何,学习者获得了多少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对于传统培训的评价可以量化,但是评价的结果并不容易真实且直接地反映此次培训与其效果的相关度。绩效导向培训在评价中通常考虑的是绩效水平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性,学习条件与绩效条件的相关性,绩效究竟被改进了多少等。可以看出绩效导向的培训是以目标为导向考核整个教学过程的,其评价的结果通常能够真实且直接地反映培训后的绩效水平。

四、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员工”。以人为本就是在设计培训时以“提高员工绩效为根本”,将员工作为培训设计的中心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从事持续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与其他人讨论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不同,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将员工作为学习者设计培训过程时,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教室中的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身处企业中的员工是否提高了绩效为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绩效反馈信息完成对工作知识的建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绩效目标。

2.强调培训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绩效目标

企业部门或个人的子目标也被称为绩效或工作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标准完成某一任务具体的、指标性的描述。绩效改进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确保具体的目标能够支持组织大目标的实现,与大目标吻合。在分析阶段,培训者要在确切了解当前状况的基础上,对照绩效目标,测量目标与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在设计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细化后的具体绩效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合适的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帮助培训过程的完成。在评估时,要体现绩效目标,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为学习者与培训教师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绩效水平并修改与完善培训设计。

3.强调组织文化对绩效产生的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业有关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与价值观念,体现着个人风格,组织信仰与追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物质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有形部分,如设备、工具、材料、技术等,是组织文化表现的载体。行为文化是组织员工在生产经营与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以动态的形式体现了组织精神面貌与人际关系,是组织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制度文化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构成的外显文化,通过它将其他三种文化相互贯穿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组织文化对绩效的影响巨大,其中蕴含着基本的哲学与精神,这些内在的动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等更为重要。因此,在设计培训过程中要运用系统整体观来认识组织文化在培训中对员工的影响,在展开绩效分析后,用缜密的诊断方法,将文化作为改进绩效的主要驱动力,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4.强调动机对绩效提高的关键作用

据斯皮策(Spitzer)调查显示“50%的美国工人在工作中只愿意付出最少的努力,即只要不被解雇即可,84%的工人承认,他们完全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包括内部的不为某种利益驱动的,也含有外部的为达到某种奖赏或鼓励的,要在激发员工内部动机的同时调动外部动机的积极性。人的动机既是一种特性,也是一种状态。特性与能力相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需求,状态由情景引发受外界影响,合适的环境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我们期望产生变化和维持一定的水平。在培训设计中,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培训内容具体化,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沟通渠道,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目标激起工作动机,提倡互相帮助,培训者要及时给予学习者“建设性的反馈”。由于学习者都会重复被奖励的行为,要多采用奖励的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忽略错误,采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不怕犯错,大胆实践。

5.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原因通常是员工的知识、技术等无法完成新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新员工在岗前虽然已经具有了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它们往往来自于学校教学或校外培训机构。虽然对于专业技能知识与一般原理具有较为深厚的功底,但缺少实践的机会,难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员工的原有知识与工作需求中所要拥有的知识关联性不强。因此,在企业的培训中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注重实践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者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践获取的新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企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和合作,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五、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中始终遵循着系统化的方法,梅格(R.EMager)等教育技术专家将一般系统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应用,在任务分析、行为目标与标准参照评价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用于“解决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与军事训练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被称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ISD)”。绩效导向教学设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关联的建立,尤其是教学策略与预期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针对的是明确的目标任务,是为了学习输出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教学的知识由那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活动组成。

1.设计思路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及组织绩效促进企业不断快速的发展。根据员工的学习特点,培训设计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系统与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系统过程模式设计研究。在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中根据培训内容与学生特点,借鉴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图1中概括性地呈现了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八个阶段,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的、情景创设、教学资源设计与提供、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图2是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进行的细化,主要体现了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关联建立的具体过程与内容。

2.明确目标

(1)目标与任务。绩效导向的培训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培训应该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与绩效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学输入,这主要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绩效差距、绩效成果及绩效标准。

(2)培训输入。首先要分析组织需求与绩效要求,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现状、方向、实施策略以及他们与绩效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进行绩效需求分析时,要使绩效需求具体化,明确输入产品成果是什么,符合怎样的标准,需要哪些绩效支持。在组织需求分析与绩效需求分析后,找出其中的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缺少环境支持,包括组织环境、工作环境。组织没有为工作者提供足够的数据与信息,缺少获取工作者反馈的途径,使企业与员工沟通不畅。工作环境中的资源与工具不能满足员工的工作与学习需求。工作制度能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体现绩效员工价值、提高报酬等。第二,缺少的行为,主要是指员工的技能与知识、个人能力、动机与期望等。考察员工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期望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对改进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用数据来论证这个分析。帮助绩效目标的确立,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习者排除干扰信息,提高学习积极性,快速地掌握目标知识、技能与态度。

(3)工作场所中的支持。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提供,要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企业要在工作环境中提供与绩效目标知识技能应用的相关资源材料作为绩效支持。在员工培训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个或一类的工作项目,企业要为培训过程提供相关的支持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学习者以及培训者在培训的前、中、后期要共同合作。

(4)教学中的反馈。这一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从培训者或其他同事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通常是在他们的协作学习过程中传递,有一定的指导性与支持性,不带有任何的奖励或惩罚性质。这些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只有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人员,才能参与到培训中来,以确保培训与绩效目标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过程,建立绩效导向培训方案,解决培训课程时间、方式、媒体、途径、提供哪些数据资源与支持工具,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获得帮助等问题。

3.设计教学

(1)教学过程。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实施与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指导性观察、指导性实践与水平证实。从图3可以看出,指导性观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即:为什么要学习当前所示范的工作技能?它对企业与个人的重要性何在?该工作具体完成了那些任务?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学习者通过培训者提供的相关实例或演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求问题而非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当学习者感觉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工作需求与自我发展密切关联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内部追求领会与掌握的学习欲望。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工作的任务复杂度逐渐提高,这使得绩效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大任务难度,迫使学习者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学习者在指导下对特定的工作技能或程序进行实践,完成真实而具体的任务、生产出与工作场所要求相一致的产品。在实践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绩效要求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导者应该尊重学习者个人的已有经验及态度,并将已有经验与未来预期的绩效目标相关联。创造条件将培训环境、活动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关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态度。

在实践中进行培训,学习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考核与评价。帮助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改进,逐步提升工作水平,增强个体信心。培训者要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当前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水平证实并不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最后阶段,而是始终贯穿与整个培训活动之中,通过绩效反馈,不断调整着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步骤与内容,不断调整与修改着绩效标准。

(2)培训输出。培训的结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绩效成果,这些成果应该具体、真实、有价值,符合绩效标准。例如,能够回答客户向员工提出的某一问题,完成一份报表、生产一个产品或零件等,生成一份真实而有形的工作或一个产品,且这一产品能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测量,以体现与绩效目标的相关性。产品的输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是有学习者个人独立完成,培训者要考虑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及资源工具的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绩效评估与反馈

企业培训中的绩效评估主要通过考核与评价的方式,通过评价检查表来检测每一步的教学设计是否到位,通过考核评价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度与应用程度(也就是绩效改进方案的效度)来体现学习者绩效水平的提升,衡量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质量。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应该在工作环境中定期地,系统地为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当前的绩效表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训者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管理部门的意见调整与改进教学。绩效反馈中的形成性反馈出现时机应该在工作前进行,这样员工就能在工作中运用形成性反馈,因为在工作后立即进行形成性反馈指出错误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总结性反馈具有两个特征,必须与具体的行为相联系,必须增加或减少行为在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总结性反馈时应符合员工和绩效需求,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提供激励型反馈。要注意对反馈时机的把握,在工作结束后不久且经常性的进行反馈激励优秀的工作。总结性反馈必须有所重点,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