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论文范例6篇

精品课程论文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1

【关 键 词】 高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韩光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及实践教学研究。鲍炜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远距离开放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课堂面授教学不再是教学的惟一形式。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美国的高校中首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美国“MIT Open Course ”、英国“Open Learn”等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些项目通过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给更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下,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随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部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良性循环,要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的重点。然而,笔者通过与部分本科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精品课程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精品课程,对于学校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许多学生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或是知道但没有根据其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许多学生却表示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笔者曾亲自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搜集整理了关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大量资料,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各省市教育厅也相继下发相关通知,纷纷采取措施和策略,力图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由于现代教学中,信息量大量涌入,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成,将会对教师的职后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只要具备使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计算机水平,便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各种功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借鉴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精品课程,是“精品”加“课程”的产物,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和机制的建设。精品课程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教育资源,从而构成网络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部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逐步展开重点建设,目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收录到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而设立,旨在向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收纳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成为教育资源使用与共享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14234门本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学等13个门类,5843个高职高专课程,包括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0个门类。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已有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部级、省级、校级),共14234门,教育学类只有600门,理学和工学分别为3023门和3910门,教育学本科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仅占4.22%,与理工类课程建设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对于其他课程门类而言,发展十分缓慢,情况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根据,根据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建设的开放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两门课程,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8年,网站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属于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因此下文主要对这A、B两所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本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尚处在初始阶段。首先体现在已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所学校;另外,目前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网站建设过于简单,部分重要的模块没有发挥作用,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极为有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没有实质内容。基于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很大缺口,必须加强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网络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电大教育,1998,(7):26-29.

[2] 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3] 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4-8.

[5]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6]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benke[EB/OL].2013―4―18.

[7] 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65.

[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5.

[9] 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26-327.

[10] 陆海棠.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1,34(2):41-43.

[1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

[12]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13] 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8.

[14] 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免费资源取代教辅

从今秋新学期开学起,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专门编写的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电子版教学资源,依托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网上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与学习应用。“这让师生告别了人手一本甚至多本教辅资料的历史,开启了全市师生网上免费下载学习资源的新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召华说。

“我们整合全市资源编纂了义务教育各学科网上学习资料,实现了师生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东营市教科院院长宋国香说。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育资源;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支撑推动

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统称。高校教育资源是高等学校拥有或者能够为其使用的,用于教育活动的组织、文化、信息以及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要素的总和。精品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优秀的教材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平台、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教育资源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教育资源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人才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教师队伍是人才资源最集中的体现。“一

流的教师队伍”作为精品课程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契机,在推进课程建设中寻求师资队伍建设新的有效途径。

首先,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培养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可以说,没有名教师就没有名课程,名师是一所高校精品课程的形象代表。精品课程建设,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名师,形成自己的名师团队。要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既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又是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任务安排、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该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

其次,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梯队建设是课程教学可持续性的保证。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梯队作保障。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既要重视团队合作,又要重视梯队建设,着力培养后备师资队伍,实现优质课程的教学接力。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要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有较好科研背景、专业背景和较好业绩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要在积极引进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同时,把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派往高水平学校进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并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优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1]。

二、教材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载体。教材的特色与创新成为精品课程特色与创新的基础,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教材建设同样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第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而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就是课本,人们常说课本乃一课之本。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际上“传道、授业和解惑"都离不开教材。一门课程的一本(也可以是几本或一个系列)好教材不仅要传授本门学科的知识(授业),还应析明学理、辨明事理,并尽可能兼及为人处世和行事的道理(传道),还要能从学术研究的新动态中引发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解惑)。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是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突出课程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理所当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二,教材建设作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流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内容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库、教学参考书等于一体,形成以纸质教材为主、电子和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网络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

计算机网络是自主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的集合,其最大的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播,是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技术,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基础。精品课程要展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其一,计算机网络是精品课程的技术支撑。由于当代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传统教材已不能完全概括与反映其内容,特别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作技术支撑。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师生互相促进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教学技术带来的学法与教法改革,也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支持。精品课程只有上网才能实现课程资源跨时空不间断的交流,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没有可资利用的课程网络资源,就没有真正的精品课程。

其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必须通过网络向所有使用者免费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开放性无疑会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层次革命。这就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单位要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学要求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精品课程还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学辅导网站,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等上传到网上,以供学生自

主学习。

四、环境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观念、师资、内容、条件、方法和手段等于一身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环境,环境资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环境需要营造,资源需要发掘。环境资源既包括“硬环境”(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践教学等),也包括“软环境”(教育理念、教风学风、教学管理等)。目前,尤其是课程的建设理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立体化”环境资源,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一是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主要生成要素。勇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会有新的成绩。特色缘于创新,创新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守持创新理念,才能形成特色效应,才能成为示范性课程。我们所讲的“精品”中的“品”,主要是指富有特色,具有辐射和示范效应,它是精品课程的主要生成要素。精品课程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衡量一门课程是否精品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和标志性成果体现出来。特色是精品课程独有的风格与不可替代的内涵,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看一门课程是否“精品”,其关键是“特色”二字。因此,高校应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整合教育资源,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以创新为抓手建设精品课程,就是要发掘潜在优势,拓展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是先进的实践教学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精品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热情,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高校要加快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更新,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建成一批覆盖多学科、多专业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要统筹教学、科研等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三是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是沟通教与学的中介。教学管理建设包括观念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精品课程建设是动态的,有一个建设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发展,因而完备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流的教学管理”,指的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除了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外,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是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完整的教学档案,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2]。

总之,教育资源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精品课程建设对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四种资源尤其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中,人才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材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网络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环境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力。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精品课程;课程资源;数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国从2003年开始启动校级、省级和部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大批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六年多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证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辟了有效路径,缓解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品课程资源的内涵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课程,其具有不同的含义。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教授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黄甫全教授认为: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质上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它包括教师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和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课程包括课内、课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以及课内、课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由此可见,课程资源除了包括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外,还包括教师、学生的理念和经验以及周围的环境。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示范和典型,除了具备课程的共同性之外,其“精”于五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特点。

因此,精品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程内容及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学安排、习题、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参考文献、教学录像、立体化教材、教研科研成果、课程条件、辅导、答疑、作业、试题及考试分析等资源,还包括教师或教学团队的学术造诣和教学风范,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学习理论,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经验,学生的基于网络学习、共享的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等等。精品课程资源与共享的主要途径是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它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高校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品课程,经过六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不仅造就了一批优质课程,而且也建设了许多精品课程建设网站。笔者访问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过程中,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重物不见人”。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精品课程,但是,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学术造诣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理想、愿望以及师生教学交流心得等一些重要的课程资源却比较少见。

其次,“重教轻交互”。不少精品课程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仍然受“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影响,强调“教”,“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屡见不鲜,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受到忽略,知识总是单向地从教师传递给学生,从课程传向学生,而缺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互动,教师不易了解学生,学生也难以了解教师和课程,结果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设有“论坛”、“在线讨论”等栏目,但是有些论坛“有问无答”,有些需要注册才能进去,“论坛”、“在线讨论”形同虚设。

再次,“重书轻情境”。一些精品课程把教材“电子化”或者把黑板“搬家”,将各章节的知识点简单地搬到了网上供学生学习,是电子化了的课本内容,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些教学录像的整个过程只看见授课教师,难以见到学生,更无谈起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重评轻建”。有些精品课程负责人把课程资源建设仅仅视为简单的精品课程申报条件,根据申报要求把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和教学录像等上网。一旦被评为精品课程,课程资源便不再更新、补充和拓展,甚至出现有的课程不能顺畅链接,教学录像也不能打开,补充和更新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先进技术,整合最新的教研、科研成果更无从谈起,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停留在申报水平上。

建设精品课程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但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物不见人”等问题却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障碍,因此,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三、精品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路径

1.实现所有精品课程资源的数字化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也改变了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催生出数字化的课程资源。精品课程作为许多高校课程建设的“龙头”和“重中之重”,对网络课程资源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教、辅学的要求相当高,因此,精品课程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彰显出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适应非数字化课程资源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嬗变,须对海量的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数字化即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先进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重组、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把过去纸质的、印刷式的教科书文化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课程文化。施晓秋等人认为,精品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学安排、习题、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参考文献、教师的教研科研成果、学生优秀论文、论文、音乐、照片、图片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技术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下来。无形的资源包括授课教师、网站设计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媒体设计思想、工作经历、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等等。无形资源的转化即是把师生在课堂讲授、教学录像、论坛、讲座、网上答疑等环节的互动通过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设计,转化为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数字化格式并保存下来。通过教师的开发和学生的创作,物化的课程资源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数字化为精品课程的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

2.开发基于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网络学习平台

何克抗教授在肯定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也对其忽视传统教育的作用提出质疑。何教授在充分考察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即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精品课程要求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运行和共享,当课程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以后,开发并建立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成为传递知识、实现教师言传身教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基于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翱翔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借助于先进的学习工具、交流工具、沟通工具、认知工具实现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实现在线自主学习、讨论、虚拟实验和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甄别互联网上大量的不规范的信息资源,也可以进行网上督学、督教和辅教、辅学。基于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

3.促进信息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深度整合

何克抗教授结合历史考察和现实研究,高度概括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概念: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借鉴何教授的精辟见解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精品课程整合做如下解释: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现代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共享、服务、辅教、辅学等功能创设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中,实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嬗变,从而促进学生与信息化课程文化的整合,实现学生与信息社会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设立虚拟现实含直观情景、协作会话情景、意义建构情景和评价情景在内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帮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以主动探索、主动追求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合作,共同商讨,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学习理念。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整合有三种策略:第一,借助于信息技术,经过媒体设计,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构建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文化;第二,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环境设计,虚拟出信息社会情景,师生在虚拟的信息化社会情境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第三,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把信息化课程内容纳入课程研制的全过程。通过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全程参与信息化课程文化的构建,不仅学习了课程的知识,培养了信息素养,提高了信息能力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9

[2]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90~94

[3]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4]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90~91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2―04

引言

从2003年到现在,精品课程已经开展了7年,总共建设了2318门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专业1664门,高职高专605门,网络教育49门。可见,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国家教育部用5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的计划,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有待改进,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努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较晚,而他已经被定位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等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上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

根据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分类体系,笔者通过网上查找了教育学(04)下教育学类(0401),在2003到2008年的部级精品课程中共有59门,按教育技术学学科内容来选择,笔者将其中14门定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课程如下:2003年,华南师大桑新民教授的首门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学习论一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2004年有3门,天津师范大学游泽清教授的《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和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有2门,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和西南师范大学赵伶俐教授的《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2006年有2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有3门,河北大学张立新教授的《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的《教育传播学》:2008年有3门,天津师范大学王志军教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华中师范大学赵呈领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相对许多历史长久的学科来说,教育技术学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还有待发展。从精品课程开展至今,教育技术学建立了14门学科精品课程,这是学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景象.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解决。接下来,笔者将对精品课程进行分析来探讨一些教育技术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它反映的是当前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的定义如下:精品课程(Elaborate Course)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即“五个一流”,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接下来笔者将从“五个一流”的标准来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4门部级精品课程。

1 一流的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的建立的关键在教学队伍的水平,出色的课程负责人带领一支有责任、有热情、有实力的教学团队是一门优秀部级精品课程的基石。从2003到2008年,教育技术学专业14门部级精品课程的教学队伍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资正在走向一种成熟的教师结构体系。特别每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强。并且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基本上都是教授、博导,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中流砥柱,有的还是学科带头人。

2 一流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门优秀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将贯穿于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到本课程需要传递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个结合的过程。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4门部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包括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两部分,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精髓,达到学以致用。由于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实践课程在目前整个课程内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后,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重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对于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3 一流的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的课程,如果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这对目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由于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再考虑到实践能来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在这14门精品课程中,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课堂教学采取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环节:提供网络化学习环境,采用专题导向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合作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潮流的新一代毕业生。

4 一流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4门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来看,基本都是由课程负责人自行进行的主要内容的教材编制,并由教学团队制作其他相关实验教材等,并选用了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目前,这14门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在内容上实现了主讲教材,参考教材,实验教材和试题库等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形式上形成了包括传统的纸质书籍,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构成了立体化教材。这些精品课程教材起到了一定的权威性和示范性,并经常更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

5 一流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包括学校的监督机制、同行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评价机制、和学校的支持政策。硬管理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和网络学习平台等建设。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评估标准、评价机制、能将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起来,并促进其快速的发展。14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都具有很高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学校、同行、学生中都获得很高的评价;各个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有相应的支持文件,为课程的建设解决

了很多的经费等问题,并在长时间内激励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是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硬件条件。14门精品课程所在的大部分学校,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基本上都很完善,甚至有的已经按研究内容来划分专门的研究实验室,这些基本上保证了实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分类研究

笔者将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两个部分。专业理论课10门包括:《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盛群力教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傅钢善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业技术课4门包括:《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3.2008年期间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中,伴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部级精品课程正在逐渐增加,走向成熟。不过可以发现,专业理论课远多于专业技术课,这可能是由教育技术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桥梁性的学科,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因此在大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课中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很强调实际的应用,包括一些教学的实践,也有一些运用技术来制作一些成果的实践。

专业理论课是整个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打好了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技术课程。通过对10门专业理论课的分析、比较,笔者尝试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课精品课程核心内容的结构(如图1)。

专业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强调课程安排要规范、合理,内容全面、完备,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对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需要掌握的技能能做到准确的评测。通过对4门专业技术课的分析、比较,笔者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技术课精品课程核心内容的结构(如图2)。

对比图1和图2,可见,笔者认为这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中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核心内容上最大的区别在虚拟实验室。在其它4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具体如下:

1 立体化教材。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在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上是各有不同的偏重点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纸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该要超过专业技术课,专业技术课一般不需要太多的教材,一般的基础操作具有一定得规范性。而在实验教材上的建设,专业技术课就需要比专业理论课做得更精细,实验教材是技术课的指导书,是除讲课教师之外,学生主要的辅助资料,它们能够规范学生一些实验过程,保证学生掌握一定得技能,并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作:而专业理论课在实验教材建设上,多采用基于问题的形式,针对某个问题采用一个或多个软件来解决问题或设计一些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的录像材料主要记录是课堂的教学情况,而在专业技术课中除了课堂的教学的记录外,还有一些实验过程的记录,便于学生掌握技能。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讲授式不可缺少的,每门课程都一些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知识,这些是学生必须知道的。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思辨,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而在专业技术课上,更强调技术上的一些创意。在专业理论课中一般采用学生的协作专题研习(基于问题的)较多,最后一般是已论文报告或小作品的形式呈现;而专业技术课多基于某个实验的协作学习,最后的成果通常是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作品。图中所说的模拟教学是指: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多出现于专业理论课中,鲜见于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中。

3 良好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认为两者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以及负担的任务有一些不同。在专业理论课中,教师是一个引导着,符合主导一主体思想中对教师的定位,引导学生的协作和自主学习,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学习以及自身的内省,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在专业技术课中,要确实的掌握某项技术,特别是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缺乏教师的亲身指导,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再转换为引导的身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丰富的资源。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起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和比较14门教育技术学部级精品课程,基本上每门课程都包括有其中的几个方面的资源,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的不同,在专业理论课的精品课程中更偏向于向学生准备阅读类的资料,而专业技术课多为学生准备音、视频类的资料。

5 虚拟实验室。笔者认为在专业技术课中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没有把他归于学习资源中而是单独提取出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指导,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再到精品课程中的虚拟实验室,形成多维度的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便于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方面更好的熟悉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论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专业技术课,他们所具备的核心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根据自身的要求,做出了重轻的分布并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整合,使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三 结束语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24-03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育教师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校育人的软环境,调动师生双方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需要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建设内涵作出准确界定,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课程建设。

一、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与特点

所谓“精品”,即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精心创作的作品。课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关于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年)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五个一流的表述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体现出精品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同类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和推广作用。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涵的广泛性。精品课程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课程,同时涵盖了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系列课程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既有教的主体活动也有学的主体活动参与其中。第二,质量上的精品、高等级。精品课程应该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做到科学性、先进性,起到示范、统领和辐射作用。第三,地位和层次上的基础性、专业性和特色性。建设精品课程要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处于相对基础地位,能使更大面积学生受益的课程,即应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优势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础定位,根据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内涵进行建设。

(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将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成既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建立“教学合作组”。安排5名教师同时讲授职业教育学课程,合作组教师每周对教授内容做集体备课,授课过程中互相听课、评课,使合作组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制定并实施“学位提升”与“优化学缘”计划。职业教育学省级精品课程组有计划鼓励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招聘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硕士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和提高;利用假期和课程结束后派教师到职业院校和企业锻炼提高。三是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学,不断融合先进理念,增进校内教师与著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手段立体化体现在由传统的板书讲授转变为传统加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训练与评价(微格教学)的多维度结合,既注意培养职业师范生传统经典的教育技能,又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职业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中,由原来以讲授法为主改成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际锻炼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加强见习、观摩等教学辅助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中,按照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方式进行建构,根据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再组织,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工作情境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在职业情境中,使学生通过任务引领的实践行动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教师工作体系的知识和技能。

2.构建立体化学生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模式立体化即建立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课外综合素质实践为一体学习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特色。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意在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的教学,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现在的做法是在备课阶段,课程组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进行分工,每位教师对应一定的专业进行授课,教师要与所教专业院系的教师进行沟通合作,了解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把职业教育学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教育类课程所独有的条件性知识的作用,搭建起职业院校师范生走进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平台。

3.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一是通过平时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的课外作业分为三个类型: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外作业;有专业针对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未来不同的教学工作领域,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将来工作领域上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学校存在的教育和教学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和情境中分析现象,根据理论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制定周密计划安排教育见习。每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班主任见习工作,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这种常规化的教育见习,使职业院校师范生能更好地了解将来的教育对象,掌握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职业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原来的统一期末闭卷笔试改成期末闭卷+平时教学实践+平时课程论文,分数的比例为4∶4∶2,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讲课等,课程论文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模式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对教材确定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一是教材使用上,应保证是优秀教材。可以是各高校编写的高水平教材、引进的高水平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部级的高水平的优秀教材。二是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育教学案例库、习题库以及课程组教师上课完整视频,还包括相关的电子影音资料等。编制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学课程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和工作任务驱动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师范生职业教育能力,并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主线贯彻始终。

培养学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能以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做指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掌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精髓。精品课教材应是系列化教材,在编写时要有相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使学生了解所选取教材的的来龙去脉,如相关知识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走向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使实验实训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在实训实践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训和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与完善实验中心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至少4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考察、课题调研等。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对知识的应用,将实践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课堂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场所,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进行职业教育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完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教案、试题题库、微格教学实训指导书、教育教学参考文献、课程组主讲教师教学授课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做到资源上网并实现免费开放,使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与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上网,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和发现学习,自己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网络实时进行网上辅导与答疑,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与教学。建立网上论坛,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与学术见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职业教育信息、与教学同步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师生学术沟通与交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Z].2007.

[2]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24.

[3]柳礼泉,丁蕾.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J].大学教育科学 2010(5):34-37.

[4]周明星,刘晓.《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6):40-42.

On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Peng Yukun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is one of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connotation improvement.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covers teaching idea, teacher tea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n accurat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pedagogy,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and spec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ompeti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设计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39-0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广大师生已经习惯于采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求。

基于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手段。因此任何一门精品课程,必须构建课程的网络信息平台,使课程的精品资源能通过网络进行辐射.这也是国家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1、我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站连通性不好;大部分课程没有统计访问或者在线调查;BBS讨论区、留言板等反馈性模块建设不足;教学视频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流畅等问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

1.1 精品课程网站的需求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后,确定精品课程网站功能需求如下:(1)搜索导航功能:快速浏览站内信息,链接其他页面;(2)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国家、地区、院校关于精品课程的政策、公告等信息;(3)具有便利的管理平台,管理员能够快速、高效的更新、维护精品课程数据资料;(4)在线测试答疑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获得学习上的帮助;(5)学生能够便捷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查看教学视频、下载教学课件与资料。

2、管理角色设计

系统中可以添加任意的角色,为任意的角色分配相关的权限,根据目前的实际需求,设置了以下角色:

游客(User)用户可以查看网站的内容,提交评论和留言;超级管理员(Administrator)具有对整个系统控制的角色,可以对分类,文章,权限,用户,评论,留言,系统设置等的操作。

新闻编辑(newsEditer)负责网站的内容更新与维护;留言管理(messageManager)用户负责对留言和评论的审核与回复;系统设置(systemConfiger)用户负责网站站点信息的配置与管理。

3、功能模块设计

3.1 总体功能模块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框如图1所示。

用户管理模块;这是系统提供给管理员的。包括管理员类型的分配,角色权限管理。

评论管理模块;这是系统提供给评论管理员的。负责网站留言与评论的管理工作。

新闻管理模块;这是系统提供给新闻管理员的。负责网站的内容更新与维护。

网站配置模块;这是系统提供给网站配置人员的。负责网站的总体配置与安全设置。

3.2 用户管理模块

为了方便高效的制作网站与后期的更新维护,此模块可以设置评论管理员、新闻管理员、网站配置员、超级管理员等几个专项管理员,基于他们不同的执行权限,各司其职。

3.3 评论管理模块

此模块的评论管理主要是2个部分,一个是用户对文章的评论的管理,还有就是留言板的留言管理。可以对评论和留言进行审核与回复。

3.4 新闻管理模块

新闻管理模块是整个网站的核心。其下还有新闻分类,添加新闻、管理新闻等子模块。新闻分类负责网站内容的基本类别,添加新闻自然就是内容的添加功能,管理新闻是对内容的编辑、删除、审核及转移。

3.5 网站配置模块

网站配置模块负责网站的运行(关闭或开启网站)及网站的基本设置,例如网站名称,描述、备案号、留言是否审核、流量统计等功能的设定。此外,还有数据库备份、恢复、压缩,保证网站的数据安全。

3.6 系统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可想而知,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3.7 权限管理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预设了评论管理、新闻管理和网站配置权限,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建设课程网站,也保证了网站内容的安全稳定,万一出现问题,问责也是相当明确的。

3.8 角色管理

系统的角色管理不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环境,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一种角色管理方式。具有更加灵活和移植性强的特点。在角色管理中,超级管理员可以设置任意的角色以及角色所对应的权限,设置用户属于哪个角色。以此,用户也拥有了相应的权限。

3.9 上传目录安全设置

上传文件目录也是常常被攻击者利用的一个弱项,攻击者在获取管理员权限后,往往都试图上传一些木马到主机上执行,已到达控制主机的目的。因此,此项设置非常重要。这里给出一般的解决办法:设置上传目录的应用程序设置为无。

3.10 后台登录限制

一般的后台,任何人都是可以看到登录界面的。甚至有的网站为了登录方便,直接把后台的链接放在前台网页上,这样无疑增加了被攻击的几率。所以,后台只给予部分人授权,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一般会做如下设置:ip限制为授权主机ip、分配浏览者用户权限为guest。

4、结语

信息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成为时代的要求,许多高校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创建,实现了精品课程管理的信息化,简化了主管部门的工作.方便了教师和评审员。权限分离的管理方式帮助教师解决了课程网站的制作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毅.浅谈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D].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