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例6篇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湖北省远安县连续18年保持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畜牧业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湖北省远安县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建成1个10万只现代化标准蛋鸡养殖场、1个万头猪场、1个千头肉牛养殖基地、1个千只山羊养殖基地、1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培育各类养殖大户930余户等。另据统计,2009年全县出栏生猪28.5万头、牛0.45万头、羊4.2万只、家禽42.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4亿余元,农民人均增收达到280余元。

1队伍建设现状

远安县辖7个乡(镇)117个村(居)委会。2004年9月,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检疫上收归县、防疫乡镇扶持、诊疗市场开放”的改革思路,远安县将动物检疫、动物防疫、动物诊疗三大职能进行了彻底分离,成立了7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保障性、公益性和盈利性等三大服务体系。2006年,该县通过“完善防疫工作机制、完善防疫投入机制、完善防疫工作机制、完善防疫考核机制、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动物防疫服务体制。经过改革,全县动物检疫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动物防疫工作创造了新历史、动物诊疗工作达到了“三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业务部门满意、人民群众满意)。

截止2009年底,全县7个乡镇有132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其中,动物防疫员40人、动物诊疗人员92人;具有兽医师职称6人、助理兽医师职称27人、技术员职称59人。

2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层次偏低。据调查,动物防疫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6人,占乡镇畜牧兽医工作队伍总人数的12%,高中(中专)学历24人,占总人数的18%;动物诊疗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7人,占总人数的35.6%,高中(中专)学历45人,占总人数的34%;防疫和诊疗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尚无一人。

(2)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龄趋势明显。在乡镇动物防疫人员中,18~29岁6人、30~39岁8人、40~59岁26人;动物诊疗人员中,18~29岁13人、30~39岁18人、40~59岁61人。部分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性不强,对事业的热情也随之逐渐减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活力。

(3)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才短缺。132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均为兽医专业。在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国家承认的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文凭57人,占总人数43.2%,余下占56.8%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均为跟师学医。

(4)人员分布不够合理,影响产业发展。全县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动物防疫人员40人,动物诊疗人员92人。各乡(镇)均没有负责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3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压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畜牧业发展更加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因此,全面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尤显重要,需要高度重视。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一流队伍。

(1)加强技能培训,挖掘技术潜力。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以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重点,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综合业务培训相结合,区分知识层次、年龄层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县校合作”、“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抓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编写《远安县畜牧兽医工作手册》,下发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手中,规范行业行为、统一服务标准等。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解决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丰富激励手段,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采用“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为目的各种激励手段,不断营造和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让广大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感受有一种“家”的温暖,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归属感,进而调动和激发大家投身于畜牧兽医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携手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巴林右旗畜牧业生产坚持“生态立旗”和“双增双提”发展战略,重点抓了禁牧舍饲和产业化经营两件大事。2000年旗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巴林右旗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旗政府作出了《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牧区的决定》,颁发了“禁牧令”。2001年6月,旗十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旗政府《关于全旗生态建设的报告》和《关于对全旗部分地区实行禁牧的通知》。到2002年全旗常年禁牧区面积达到265万亩。2003年,全旗常年禁牧区面积增加到416万亩,其中羊场乡实行全境禁牧。2004年,全旗常年禁牧区面积增加到726万亩,其中羊场乡、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和朝阳乡实行全境禁牧。2005年,全旗常年禁牧区增加到1026万亩,其中羊场乡、大板镇、巴彦琥硕镇、朝阳乡、岗根苏木、宝日勿苏镇和西拉沐沦苏木等七个苏木乡镇实行全境禁牧。从2002年开始,右旗对常年禁牧区以外的草牧场实行季节性休牧管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为切入点,以抓大户、建小区,发展专业嘎查村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肉牛肉羊、奶牛和绒山羊三大主导产业。肉牛以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为主推品种,坚持引进和自繁自育相结合,注重品种结构调整,狠抓冷配改良。禁牧舍饲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2005年,全旗大小总头数达到1952958头只,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牛存栏达到126948头,连续三年稳步增长。草原保护和建设步伐加快,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93.25万亩,飞播牧草保存面积达到63.8万亩,围栏草场面积累计达到418.3万亩,建青贮窖累计达到10112处,51.5万立方米。全旗良种和改良畜达到1847498头只,占大小畜总头数的94.6%。动物检疫工作经受住了病因不明的牛热病和高致病性禽流咸的考验,防疫检疫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5年全旗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6887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农牧民畜牧业收入明显增长;全旗肉类总产、牛肉、羊肉、羊毛、羊绒、绵羊皮、山羊皮、鲜蛋、牛奶等9种畜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

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三、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

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兽医;推广;畜牧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46-01

众所周知,畜牧业在中国农业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畜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畜牧业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也在逐渐进行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限制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1]。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遇到的问题,制定严格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执行,从而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推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由于中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推广工作紊乱无序,现就推广混乱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首先是工作的复杂性和资金不足。就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而言,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且其具有长期性,不是说进行半年、一年就完成任务的,此项工作的最K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畜牧业,并对基本的畜牧兽医技术有一些最起码的认知,所以这个任务看似有目标,但目标是达不到极限的,而且推广过程非常困难。另外,国家政府给予的资金投入比较少,或者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导致资金不能很好的到位,也为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推广局面混乱不堪。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在影响着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人员常常面对的是牲畜,而被一些群众所轻视,不被人们放在眼里,这严重打消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总之,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2]。

1.2 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的缺乏

由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一般都会下到基层对牲畜进行一些工作,环境差,不被重视,而且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也不尽人意,所以很多专业的人才不愿意做这种工作,而做这种工作的人员都是村里的土兽医,首先是技术有限,其次是他们年龄偏大,导致技术推广工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总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少,急需解决。

1.3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由于政府对畜牧兽医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此项工作的资金也没有得到保障,如此一来很多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限制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这样也致使很多专业人士不会加入到技术推广工作行列中。

1.4 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兽医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都不高,工资发放也不到位,导致很多骨干力量流失。而且很多人业务能力水平偏低,大部分的推广人员都是工作之后才参加培训或者进修,他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实际工作经验少。

2 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

关于政府的扶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另一个是政策方面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确保资金的真正落实。其次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推动政策,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2.2 提高兽医技术人员的保障

国家应该为兽医增加编制,利用国家财政来保障其生活需求,并为兽医从业人员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农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畜牧业的实际状况,引进先进的兽医推广技术,完善推广计划。

2.3 优化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

要积极优化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采用合理的绩效考核体制来督促兽医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实现直线式管理;要建立起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使日常工作有据可循,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3]。

3 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还存在推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经费投入没有保障,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政府部门应合理进行投资以保证技术推广的正常进行,兽医技术人员的福利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优化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才能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加强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中国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 美.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232.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㈠抓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站容站貌

一是积极鼓励乡镇站创办技术服务实体、示范基地,增加活动空间。临潭县16个乡镇先后创办示范基地7个,建冷配技术推广站6个,经济实体12个,畜牧部门年投资20多万元,为乡镇站提供畜禽良种,配备冷配器械等;二是实施“解困改貌”工程,先后制订了加强乡镇站管理、精神文明建站的意见和通知,要求各站有办公、服务、生活住宿、科技推广等场所。在开展有偿服务上,连续三年消灭了亏损站,有部分站年收入30万元,纯收入超过5万元;三是各乡镇站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乡站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㈡抓目标考核,灵活掌握乡镇站工作

一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畜牧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分解任务,制定目标。近年来把乡镇站的任务目标分解成9大项、26个指标,每个指标都设有一定的数量质量标准,实行1000分制积分;二是定期督查、考核、通报。实行半年一考评、全年一总评,按积分的情况,进行排队,把考核、考评的结果,作为评选树优的依据,同时对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㈣强化队伍素质教育一是大胆启用人才,采取吸收大中专毕业生与培养实用人才相结合的办法,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畜牧兽医行列。临潭县先后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0多人,大专院校培训50多人;二是技术考核,持证上岗。通过考试考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增强其业务素质和岗位责任感。临潭县先后组织200多人,通过了示范养殖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员、检疫员、兽药员、饲料经营人员的专业持证上岗业务考试,全县从业员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三是创造条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广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协调劳动、人事、畜牧、乡镇政府等部门,积极解决乡镇站的“三定”问题,办理从业人员的劳动保险,同时还解决了部分人员的职称晋升、退休、住房、子女就业、升学等问题[2]。

二、临潭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取得的成就

通过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县消灭了软、懒、散的瘫痪站,出现了人人为畜牧做贡献的局面,技术队伍面貌一新。全县16个乡镇站,站站有效益、有盈利,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全县基本达到了畜禽养殖规模化、畜禽品种优良化、技术推广普及化、畜牧执法程序化。全县规模养殖的比重达46.3%。近年来,畜禽存栏量及畜牧业产值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畜牧业蓬勃发展。

三、乡镇畜牧兽医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机构设置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清

近年来,畜牧兽医机构的改革不断进行,但缺乏创新思想,与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不协调。个别地方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权、物归属不清,县乡两级乃至整个机构没有形成拳头。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职责大而宽泛,有相当部分乡镇站人员既管行政,又兼业务。人员缺乏,分工不合理,造成畜牧执法与有偿服务、技术推广等自相矛盾,业绩考核也不能落到实处,不能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造成农民对其信任度低。

㈡经费不足,缺乏平衡发展规划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干预的力量逐渐弱化,畜牧兽医管理内容也发生重大转变。对于一些基础条件良好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基层领导因势利导,会加大资产投入,加强建设,使畜牧业内部以及与其他行业之间,由于利益的驱动,从而相互渗透,许多地方已走出了一条“公司+畜牧+农户”的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历史及现实多种原因,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连续规划建设和维护,经济条件差、吸引力不大、战斗力不强,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很难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加之部分站领导意识差,使建设不能得到基层政府的支持,缺乏建设经费,无法很好地履行政府畜牧兽医管理职能。㈢设备落后,技术推广难以进行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设备相对缺乏,如常规的化验设备、检验设备、冷藏设备、诊断设备等严重不足,使得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进行。

四、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对策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本文主要对铜仁市基层畜牧兽医现状做一介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现状;建议

1基本现状

1)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地位和作用。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是政府在基层专门设立的负责畜牧兽医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着农村动物防疫技术传播、畜牧业科技推广以及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等多项公益性职能,肩负着畜牧业科技进步、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使命,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让群众吃上“放心肉”的第一道屏障[1]。长期以来,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在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牧业生产安全、技术推广、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畜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2014年铜仁市肉类总产量26.36万t,禽蛋产量3.21万t,水产品产量3.8万t;畜牧渔业产值89.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46%,来自畜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48元。铜仁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畜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铜仁市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状况。铜仁市畜牧兽医站的设立与变革,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次是1992年“撤区并乡”时成立乡镇畜牧站,隶属县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双重领导”;第二次是2008年兽医体制改革,县级畜牧水产事业局改为畜牧兽医局(渔业局),乡(镇、办事处)畜牧水产站变更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属正股级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县级畜牧兽医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2010年底县级机构改革,各县畜牧兽医局合并入农牧科技局,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副科级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下设农业服务中心本部、农业技术推广站、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机推广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乡镇扶贫开发站6个事业站,事实上形成了“双重管理、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2]。目前,铜仁市172个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主要采取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在农业服务中心明确畜牧兽医编制2种形式。其中,75个乡(镇、办事处)设立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332个,实有在岗329人;97个乡(镇、办事处)在农业服务中心明确畜牧兽医编制829个,实有在岗人员382人。铜仁市有村级防疫员2858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116人,中专(高中)550人,大专192人;16~29岁57人,30~39岁320人,40~49岁1116人,50~59岁930人,60岁以上435人。每人每年报酬3000~3500元。在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建设情况方面,通过“十二五”期间建设,已有159个乡镇站配备了摩托车、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必备办公设备和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相关工作的器械、物资等设施,有力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3]。

2存在问题

1)机构队伍“三不”现象突出。一是机构人员不稳。经过3次机构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已被撤销或合并,人员流动频繁,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性明显受影响。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按照目前“双重管理、乡镇为主”的体制,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人、财、物归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区县畜牧业务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仅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致使人、财、业务工作三者权责分离,造成了“管人管财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管不了人和财”的尴尬局面。三是专业人员不专。一方面,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铜仁市现有乡镇畜牧在编人员7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2人,有126人接近退休年龄,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加之平时专业技术培训更新少,知识老化情况较为普遍。2005年以后,铜仁市陆续招聘大专院校学生和转业安置的军人156人,“科班”出身的只有57人,并且以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占主流,专业素质偏低,不仅难以满足养殖户发展养殖业对畜牧兽医技术的需求,更难以适应控制重大动物疫情所具备综合防疫应急能力的需要[4]。另一方面,“拆东墙补西墙”现象突出。一些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经常抽调畜牧兽医人员从事包村、计划生育、农村低保、减贫摘帽、合作医疗、社会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导致正常的畜牧兽医业务工作和动物防疫工作受影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只参加春秋两季防疫工作,有的占编占岗却不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对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经常临时安排一些不懂专业的人员来“突击”,导致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突出[5-8]。

2)编制人员“两少”问题明显。一是编制明显减少。铜仁市人员编制减少486个,尤其以松桃、思南、沿河三县最为突出。其中,松桃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从179个减少到73个,压缩59%;思南县从203个减少到93个,压缩54%;沿河县从129个减少到61个,压缩53%。本次减少最少的印江县,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也从111个减少到89个,压缩了20%,其他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人员明显减少。铜仁市172个乡(镇、办事处)中的5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在岗的技术人员仅有1人。沿河县后坪乡甚至没有1个技术人员。编制的压缩和人员的减少,造成对养殖户的指导服务难以到位,给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留下潜在隐患。

3)村级动物防疫员“两低”情况突出。一是工资报酬低。《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实施意见》(铜党发[2012]2号)明确规定,村级防疫员报酬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但一些区县因财政困难没有落实这一标准。2013年,铜仁市村级防疫员每年人均享受防疫补助约3500元,加上劳务补助和出诊治疗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最少的只有2000元左右),这个待遇无论横向或纵向比较,都显得太低。如沿河县最边远的夹石镇一个普通农民,除农田收入之外,仅靠打零工收入每年都在1.5万~2万元之间;玉屏县城(郊)区附近的农民,在县城做杂工,每月收入为1800元。待遇低,难留人。许多能胜任工作的年轻防疫员甚至有部分脱产兽医,因经济报酬太低,且春秋防疫正值春播、秋收农忙季节,为维持生计便辞职不干,或改行,或外出打工,严重影响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强制免疫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进度。二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低。铜仁市90%是高山丘陵区,农民居住分散。每个村级防疫员在山区一人负责200户的畜禽防疫就够辛苦了。以平均承担250户为例:一个人要负责约500头猪、100头牛、200只羊、2000羽禽的免疫注射,仅重大疫病免疫(含口蹄疫、猪瘟、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每年就要注射约8000多万针次,按照正常的日工作量,1人1d可注射家畜约60~70头(次),注射家禽约300只(次),这样每年约需要18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防疫注射任务。由于高强度的劳动量与微薄的酬劳之间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影响了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

3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建议对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改变为“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共同管理以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为主”管理模式,使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从乡政府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产业发展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建立快速应急反应的机制,可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及其产品流通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管和控制,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有利于畜牧兽医各项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使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真正成为动物防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解决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有利于克服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充分调动畜牧兽医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充实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一是科学调配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从农业大专院校吸纳优秀学生充实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有3~5人在编在岗技术人员。二是全面推进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每年从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投入3~5个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畜牧兽医人员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3)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素质。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在市级层面制定专门政策,鼓励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乡镇畜牧兽医队伍,提高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市、县两级统筹,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在业务技术、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如到大型龙头企业跟班实训学习,或者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西南大学等专业院校脱产学习等,使更多非专业人员由外行变内行。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定期举办畜牧兽医方面的技能竞赛、比武、考试、考核等,逐步将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辞退或调离,不断提高乡镇畜牧队伍的综合素质。

4)进一步加强乡(镇、办事处)动物卫生监督。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引种监管、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通监管等关键环节,强化法制保障,确保向社会提供绿色的、无公害的、安全的畜产品,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5)进一步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稳定基层防疫队伍,解决报酬问题是关键。目前,铜仁市动物防疫员报酬整体偏低,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一是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任务量和劳动强度,结合铜仁市实际,逐步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以上。二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并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优先把村级防疫员列入各乡镇公益性岗位,多渠道提高劳动报酬。

综上所述,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全面加强乡(镇、办事处)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全面筑牢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郭义军 陆安法 洪猛 王卫东 郭小江 侯芳 陶沿竹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Z(]国发[2006]30号).

[2]张廷刚,陆安法,洪猛.铜仁地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10,34(5):23-24.

[3]席锋,洪猛,郭小江,等.铜仁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初探[J].贵州畜牧兽医,2013,37(2):31-33.

[4]李琦.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21-22.

[5]邓灵机,高琳,刘新平,等.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8):23-24.

[6]刘欢,高媛媛,姜振国,等.建设与完善乡镇兽医站构建动物防疫体系[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1):103-106.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84-01

引言

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要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实施,是党中央做出的人才强农战略的重要决策,它对于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1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势在必行

开展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及推广模式的研究很有必要。众所周知,现代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种植业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市场为方向,加工业为保障的一个产业体系。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农业结构大调整战略的实施,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2 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策略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在更高质量上为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在人才、技术、资金和设施设备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基础,是适应现代畜牧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正安县现行畜牧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政府对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深化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技人员聘用管理,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基层技术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总体稳定、留优汰劣、人尽其才的人员进、管、出新机制,不断优化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

乡镇兽医站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一些措施使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从市场经济着手,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更好地适应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这样,必须加强对畜牧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从体制上对推广网络加以规范、完善。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乡镇兽医站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技术溶于综合服务当中;要深入畜牧第一线,在产前、产中、产后寻找自己活动的空间;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广泛宣传,全面指导。通过全方位服务,推广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快畜牧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2.2 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按《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结合县乡农技工作特点,完善县乡农技推广体制,确保县乡推广机构有效履行职责,实现人员、岗位、职责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基层技术推广单位有职、有权、有责,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动物防疫工作除了做好普通的疫病,如猪瘟、鸡瘟等的免疫工作外,还要对重大的动物疫病,包括禽流感、口蹄疫,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实行强制免疫制度,而且也要重视免疫的效果,保证免疫抗体水平 100% 合格。另外,对于不配合兽医部门做好强制免疫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以保障强制免疫工作正常开展。对于辖区内的畜牧生产情况以及日常的免疫动物要及时做好登记,并根据档案资料及时对应免的动物进行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同时根据免疫档案对上市的动物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确保上市畜禽的健康合格。

2.3 加快基层高素质、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壮大,但高素质、高层次骨干人才也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应加快培养农技高素质、高层次骨干人才,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牧战略。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使他们成为本地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真正发挥科技人才对基层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努力实现畜牧生产新跨越,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队伍。首先,应疏通“进口”。要改变非专业人员占职工比例过大的局面,适时引进人才,吸收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县、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己成为当务之急。其次,采取各种办法提高现有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一是通过以会代训,举办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对畜牧系统职工进行畜禽品种改良、饲料饲养、防疫检疫和畜禽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基本技能。二是组织高中文化以下职工参加畜牧兽医成人教育,报考农大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即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员以上业务能力。三是组织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畜牧兽医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4 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要加大资金投入,必须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要积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广大农民或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外资、民资、企业等社会性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推广经费要专款专用,基层农技推广经费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要加强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完善补助机制,切实将补助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加大对补助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补助资金使用效能的保障力度,全力维护农技推广单位、农技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农技骨干人才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按财政补贴资金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农技骨干人员,积极推进县级农技推广首席专家负责制,使其在现代牧业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首席专家职责的有效履行。

参考文献

[1] 李国江.基层兽医站的历史变迁及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