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节活动总结范例6篇

阅读节活动总结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名著;校本课程;课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只靠老师单方面的要求、布置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这块阵地,在实施名著阅读校本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泛读课

学校统一制定了读书笔记,每学期为学生配发一本,学生用完一本之后经语文教师检查可再领。名著阅读方法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莫过于泛读,辅之以笔记,做到“读”“写”结合。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规定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摘录式,这是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等等,利于积累。其次是提要式。要求学生看完一本书或一章节,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人物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概括能力。最后是心得式。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对某一章节文章或某一段文字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这三种读书笔记的方法都是泛读,可以综合使用,教师不做过多限制。这种课型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认真读完每一部名著。

二、精读课

当教师指定并要求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时宜采用精读。通常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浏览。就是对指定章节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此章节主题、大意或观点。第二步是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第三步是深度阅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地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写笔记等。第四步是复述。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但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只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阅读效果。第五步是讨论交流。即对阅读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交流,最终形成共性的结论。

如《童年》精读课“把自己读进去,把自己读出来”。整体设计包括:教学构想:以《童年》的阅读为例,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阅读,领悟读小说名著的“三个层次”:读出初步的印象、读透人性的复杂、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步骤:一读出印象,自然流露读情节(学生选读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并用一句话评点选择的理由,交流阅读初步印象);二读透人物(总结人物建档案,品评人物析社会),①总结人物建档案,从姓名、别称、年龄、住址、工作、婚姻状况、学历、人生经历、政治面貌、人生壮举、性格品性、人生结局、人生信条、墓志铭等方面总结(学生分组交流,化厚为薄填档案,集体研讨外祖母的形象);②品评人物析社会(在对外祖父形成粗略印象的基础上,寻找与此印象不一样的地方仔细推敲揣摩,多角度阅读,深刻研讨外祖父的复杂性,以剖析当时社会特点进一步读透人物);三读出自我(合作评点读感受)“我和高尔基比童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合作朗读感受,相互评点;四总结,总结外祖母和外祖父的形象。

三、交流课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感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把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部分通过有表情的朗读、配乐朗诵、演讲、探究以及辩论等方式展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交流课关于曹操形象探究。整体设计包括:(1)构想:根据阅读计划,《三国演义》应该读到前第三十回,也就是官渡之战结束。通过前三十回的阅读,让学生关注有关曹操的主要情节,交流曹操这一人物形象。(2)方法:交流讨论。(3)教学步骤:用自己的阅读来判断:通过前三十回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判断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用一个恰当的短语加以概括。用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小组交流,让学生选择最能凸显曹操英雄或奸雄特点的故事情节。要求:概括情节,不展开叙述。用自己的选择来分析:这些情节是如何凸显曹操既是英雄又是奸雄的呢?让学生抓住细节展开分析,要求:言必有据,据必有理。(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阅读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人物的特点是由人物自身的思想行为决定的;分析人物也不能脱离人物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多面的、立体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活生生的这一个”。

四、活动课

教师发挥创造性,针对名著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既可以将阅读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也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2

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名著阅读走进课堂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名著导读课的深入思考和运行,没有把名著导读目标真正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上,无形中降低了名著的价值,减弱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最终使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难以推进名著阅读的深入开展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内涵修养。这样就促生了我校名著导读课(1237循环阅读)模式,具体如下:

“1”,指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2”,指两种课型――导读展评课(展示课)和自主阅读课(阅读课);“3”,指名著阅读导读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7”,指七个环节:①明确目标――②教师导读――③自主阅读――④摘抄笔记――⑤读情检查――⑥展示探究――⑦总结评价。

一.为什么要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

现实中的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出现了各种怪现象:有改编简化甚至异化虚化名著(少年儿童版读物或影视作品或动漫游戏等)的,有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浮光掠影式速读的,有为应付考试急功近利只选读零散语段的,有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浅尝辄止阅读的,……不一而足,令人乍舌。这样下去,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名著经典何以传承?

二.为什么设置两种课型――阅读课和展示课

一方面我们的名著阅读需要导引和展示。学生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欣赏上,更要将品评人物作为突破口。因此,老师必须上好名著导读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名著深刻理解和品评。学生读得怎样,效果如何,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自己怎样知道,这就需要展示出来,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点评、质疑、碰撞、趋同存异,更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与消化。

另一方面,无论老师怎样指导,怎样细讲,怎样分析,怎样训练,名著阅读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才能达到效果,因为学生是内因,是名著阅读的主体所在。因此,必须设置自主阅读课,留足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我阅读,我受益;我品味,我快乐”!

三.名著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名著阅读有其基本目标――完成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名著阅读有其终极目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我们设置了名著阅读的具体三维目标:

1.了解重要作家生平、创作风格、作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形象等有关文学常识,丰富积累;能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主题,初步领悟内涵,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步培养鉴赏能力;能在阅读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能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2.名著阅读始终贯穿过程意识,能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自主读出独特情感体验,会做读书笔记,能展示阅读收获,对导读过程能作出评价。

3.培养阅读名著兴趣,认识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吸收各民族文化智慧,热爱人类灿烂文化。

四.整个名著阅读过程如何安排

我们每周每班均安排一节固定的导读展评课,另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在周一下午第三节(名曰“相约周一”,当然也可灵活安排于课外活动或者双休日等时间)。我们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导读展评课45分钟分成了展评部分35分钟和导读部分10分钟两段,其中前段展评部分35分钟用于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上节课阅读内容,后段导读部分10分钟用于导读下节课阅读内容;自主阅读课45分钟分成自我阅读35分钟和摘抄笔记10分钟两段进行。这样每一次完整的名著阅读课总是从导读展评课最后5分钟“明确目标”开始,经自主阅读课后又到导读展评课第40分钟“总结评价”结束,形成一个又一个循环。即:

导读展评课:

环节一:名著阅读课第五步――读情检查(合作交流)5分钟;

环节二:名著阅读课第六步――展示探究25分钟;

环节三:名著阅读课第七步――总结评价5分钟;

环节四:名著阅读课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

环节五:名著阅读课第二步――教师导读9分钟;

名著自读课:

环节六:名著阅读课第三步――自我阅读35分钟;

环节七:名著阅读课第四步――摘抄笔记10分钟。

五.七个环节如何具体操作

1.明确目标:约1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一步,是本次名著阅读的起点。学生依据名著导读设计方案(导读案),了解阅读范围,明确阅读目标,知晓具体要求,以增强名著阅读针对性。

2.教师导读:约9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二步。主要是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正确阅读方法。不仅是名著资料简介,不仅是欣赏精彩片段,最重要的是阅读方法指导――教给名著阅读的方法:①先读什么②精读与略读③读书卡片和笔记④使用工具书⑤交流疑难⑥读后感等。

3.自我阅读:约3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三步。根据名著导读目标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名著,关注阅读时效,注意对名著内容的体会和感悟,读出个人感受,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不懂之处以便记录。

4.摘抄笔记:约10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四步。依据名著阅读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或读后感等),整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疑难。

5.读情检查:约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五步。以小组为依托,组内先同层后异质,对名著阅读情况(读书卡和笔记)检查,以便于了解学情,反馈阅读情况,动态掌控阅读进度,及时解决困惑疑难,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6.展示探究:约2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六步。在阅读的基础上展示阅读感受与收获,合理安排展示任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读到写、由文本到生活的顺序设计。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复述②片段朗诵③交流心得④开展辩论赛⑤知识抢答⑥表演展示⑦读书报告⑧探究挖掘⑨成果展览等。通过展示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引向生活;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质疑,学会欣赏。

7.总结评价:约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七步,也是本次名著阅读的终点。可对课堂展示的效果作出即时性评价,也可对整个名著导读过程作出终结性评价;可肯定成功,也可指出不足分析原因,以利于后期阅读效果的加强和阅读能力的迁移;可自评,可互评,也可由老师点评。总之,加强阅读活动的总结评价,能促进名著阅读的长期有效开展,使之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

六.有模式但绝不模式化

我们的名著导读课各环节时间安排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要根据名著的内容不同和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和变动的。

比如:八年级下学期读《西游记》时,一种方法是按章回分课时读,可按照上述七环节的时间大体安排,另一种方法是结合周末和假期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周五导读课安排45分钟进行“第一步明确目标和第二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课安排周六周日两天时间进行“第三步自我阅读和第四步摘抄笔记”;下周展评课安排4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进行“第五步读情检查、第六步展示探究和第七步总结评价”。当然,我们也安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更适合假期阅读的名著,利用整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半个假期来作为“名著自读课”处理;同样的也可以把“教师导读”、“读情检查”“展示探究”“总结评价”延长时间到45分钟甚至是90分钟,放大为“教师导读课”、“读情检查课”“展示探究课”“总结评价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为了获取名著阅读更好的效果,也实施了一些必要保障:比如激发和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很重要;敢给时间、敢于放手很重要;教师预读很重要;导读案设计很重要;阅读小组建设很重要;家长支持很重要;对学生分层要求(吃不饱与吃不了)很重要……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3

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获得的习得过程,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英国教学法专家杰米里·哈默认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完成任务,而不是简单地回应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而阅读教学则要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的结果(王蔷,2006)。体验式教学主张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主体体验式阅读即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对目标文本进行建构、探索和重构的阅读过程。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明确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出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二、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而是被动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阅读任务。本文将结合沪版《新世纪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TwoLessonTwo“FestivalsinChina”中阅读部分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感知文本,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堂阅读课的教学文本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SpringFestival(春节)。语言项目要求学生谈论中国的传统节日,描述庆祝方式;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及别人在节日中的活动,谈论自己及他人最喜爱的节日,并说明原因。文本由一个总起段落和两个主体段落构成,总起段落介绍了春节的属性和起讫时间,两个主体段落则分别介绍了春节前人们的准备活动和除夕夜人们的庆祝方式。每个段落之间以节日进行的时间顺序衔接,层次感分明,文本体裁具有鲜明的说明文特征。这堂阅读课的教学,笔者在Pre-taskpreparation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如SpringFestival,LanternFestival等。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并回忆2015年的春节自己及家人是如何度过的。然后组织学生谈论自己及家人在春节中的活动,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

在While-taskpresentation部分,笔者带领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建构关于春节的基本信息,了解春节的属性、起讫时间,节前准备和除夕夜的庆祝活动。接着学生第二次阅读文本,探索春节的重要性,节前准备的意义,除夕夜人们的具体活动。最后学生对文本进行第三次阅读,感知文中透露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并对节日里人们的需求和邀请他人一起参与节日活动进行互动。在Post-taskactivities部分,笔者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接待外国朋友一起过春节,向朋友介绍春节的相关信息,邀请朋友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组织对话,进行对阅读文本的重构及口头输出。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的交互过程,在对阅读文本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要发现文本的预设性意义,更要注重文本的生成性意义,创造性地将文本内容以新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与“朋友”对话谈论春节,不是简单地复述文本,而是渗入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悟生动地发挥出来。最后,假设外国朋友回国后,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给他(她)写信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时间、庆祝活动、典型特色及喜欢的理由。以笔头输出的形式进行对文本的深层次重构,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对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1.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体现层次和梯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设置难易不同的阅读任务与评价。

2.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体验为升华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学;英语

一、引言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是阅读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成功申报了“农村中学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英语不同课型微探究”的课题,目前合作学习已深入到实验班英语教师的每一个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通过理论学习,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指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Unit5 Section B(2b)为例,通过教师在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的案例片段来研讨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际运用。

1.读前合作学习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展示图片、质疑、预测、讨论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部分生词障碍,构建文本与读者过去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做好铺垫。

本课以“拯救大象”为题材探究如何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拯救大象,教师在阅读前设计如下的合作学习活动:

Before reading

(热身运动),通过图片、视频引入新知。

基于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问题设计不宜过难并且要与文篇情感教育相呼应。

2.读中合作学习

读中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往往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查读和精读方式做填表格、匹配等练习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篇,获取大意和具体信息,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实效。

While-reading(新知呈现)

(Fast-reading):初次感知文本,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选出2b中最佳标题。

What Is an Elephant?

Let’s Save the Elephants

Elephants Are Good Pets

(Careful-reading):^续感知文本,让学生深入文本找读文章细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理题找解,教师给最先找对答案的前三组加分。这样可以以优带差,提高阅读效率。

(Detailed-reading):再次感知文本,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掌握整个文章大意。这个活动可以弱化小组活动,因为这是对全文脉络的掌握,需要每一位学生先根据听力独立完成任务,不过在核对答案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以调动阅读气氛。

(Crazy-reading):让学生自由竞争朗诵,让整个课堂达到阅读高潮,这是一个互动练习的环节,加分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气氛。

3.读后合作学习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口头或者笔头任务,诸如让学生开展调查采访、小组讨论等来内化自己的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

活动一:Retell the story

根据农村七年级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在核对答案时,为了顾及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以图促写,每一处横线先展示图片再展示文字答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饶有兴趣地参与到“看图说话”当中来。这样便使文章化长为短,化难为易。

活动二:Group-work Writing

这是一个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活动,也是语言输出与情感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降低难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优带差,提高效率。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穿插在热身活动、新知呈现、互动练习、拓展延伸和学以致用等环节。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模式下的阅读课教学模型为:Before-reading(自主预习+warming-up)――While-reading(Fast reading――Careful reading――Detail reading――Crazy reading/retelling)――Post-reading(自能拓展+Group-work writing)。

把小组合作不同程度地嵌入到每一个环节,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形成小组合作模式下灵动的英语阅读课堂,打破传统的、沉静的英语阅读课堂,无论是表象的课堂形式,还是阅读测试,小组合作模式在活跃英语阅读课堂气氛以及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角色。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5

一、核心概念和界定

递进式教学: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体验―建构”三个环节相扣递进式教学。

教学序列: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科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角度出发,再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得出的学科教学的程序性、策略性的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与操作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是丰富幼儿阅读能力的根本。既然农村孩子的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材料,那么我们就利用幼儿园的阅读资源和集体活动的优势来为孩子创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幼儿每周在园的五天,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材料和环境。

(1)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有兴趣的参与阅读

为了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首先,我们在阅览室的一侧铺上了软垫,添置了抱枕和靠垫,另一侧放置花朵形的阅览桌和小圆椅,因造出温馨如家般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愿意放松身心、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其次,我们利用园内的走廊和楼梯布置优秀的绘本内容和书目,让幼儿每天来园后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阅读内容,从而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再次,我们在幼儿园开辟亲子阅读区域,在区域内放置推荐图书供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并定期更换,保证幼儿的阅读兴趣。

(2)丰富的书籍,让幼儿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幼儿园定期通过向教师、家长征询,书店推荐和网上书评的方式,添置优秀的阅读内容,丰富书籍的数量,补充和更新阅读内容的资源,满足幼儿对图书阅读量不断提高的需要。这些内容丰富的书籍为幼儿构建了良好阅读能力的物质基础。

(3)教师的力量,让幼儿有适宜的阅读指导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她们拥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能根据幼儿的阅读现状和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缺少正确引导和渴求学习的农村幼儿来说,教师是他们走进阅读世界的领路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后援力量。由教师提供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持续、阅读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4)活动的渗透,让幼儿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它需要幼儿在日常的阅读中逐渐积累形成。如,晨间的自主阅读;集体的阅读教学;区域的图书馆游戏;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等等,凭借活动中的渗透可以确保幼儿的阅读时间,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课题课研讨”,检验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实践,于是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措施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为了让课题真正发挥它在实践研究中的作用,在内容的选择、开展的形式、效果的汇总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创新。

(1)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课题课活动

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阅读内容(绘本)作为课题课的内容,由课题小组先行研讨,制定合适的目标、措施以及观察项目后,进行课题组的研讨(观摩)活动,由所有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观摩与研讨中确定内容的适合性和农村幼儿园在该次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和措施的有效性,为更好地建构阅读教学序列积累宝贵的资源。

(2)结合课题观察表有针对地观察记录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及时记录幼儿在研讨活动中阅读兴趣、习惯、理解能力上的表现,结合观察实效和汇总数据展开有针对的研讨。

(3)课题活动后及时汇总、研讨,修正调整

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获得课题研讨课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分析,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措施和目标,及时修正、调整相应序列的设置,做好阅读教学序列资料的沉淀与积累。

3.搭建“阅读节”平台,拓展幼儿的阅读体验

除了日常的绘本教学(课题课)活动,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投入其中,将幼儿园阅览室的阅读书籍全面流入班级、家庭,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阅读活动。

(1)小百灵讲故事――让幼儿“传递”阅读

阅读节里我们成立“小百灵”故事团,让孩子参与到阅读的传递队伍之中,借助幼儿榜样的力量,使阅读节活动更具实效性,“小百灵”走进班级传递好听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讲故事带来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从会阅读逐渐到爱阅读,会表达。

(2)绘本表演――让幼儿“展示”阅读

在幼儿园大量的阅读指导之下,孩子们愿意说、能说、也很想说,于是我们借助绘本剧这个载体,让孩子在已有的绘本阅读活动基础上,进行绘本剧表演活动,幼儿在绘本表演中更深层次地感受绘本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

(3)自制图书――让家庭“动手”阅读

在阅读节我们还开展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制作一本属于孩子的图书,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热情参与,孩子们对于自己动手制作的图书特别感兴趣,都愿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孩子们形成了好书大家看的愉悦读书氛围。更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4)图书漂流――让家庭“共享”阅读

针对农村家庭幼儿阅读材料的不适宜与缺失,将幼儿园丰富的书籍与幼儿家庭共享,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孩子带书回家,在弥补家庭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弥补了幼儿在园时间的局限,把幼儿的阅读由校园带回家,让家长有更多的亲子阅读机会,带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培养中来。

(5)评选书香家庭――让社会“参与”阅读

家长们亲身参与了阅读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阅读的经验,我们以评选“书香家庭”为平台,邀请家长把好的亲子阅读经验与更多的家庭分享,带动身边和社区的家庭一起有效行动起来。家长们亲身的经历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增进了家长间的交流,带动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阅读。

三、课题的成效与收获

1.促进农村幼儿的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幼儿园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阅读节活动中,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获得了全面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兴趣待提高的比例从前测时的53.01%下降到了2.43%,提高了50.58个百分点;阅读兴趣达到优秀等级的幼儿从5.71%上升到了47.15%,上升了41.44个百分点,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显著提高;②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有成效。待提高的幼儿从前测时的25.71%到后测时已降到0,水平优秀的幼儿显著增加,从前侧的0提升到84.56%,提升了84.56个百分点,实验措施成效明显;③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水平幼儿的幼儿增长了74.80%,待提高的幼儿从53.33%下降为0,幼儿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实验班幼儿阅读素养水平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比班,具体体现在后测的优秀率对比中:阅读兴趣实验班为47.15%,对比班为28.74%,高于对比班18.41个百分点;阅读习惯实验班为84.56%,对比班为22.22%,高了62.34个百分点;在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评中实验班为74.80%,对比班仅19.75%,高了55.05个百分点。“自身发展对比”和“年龄段对比”这两项客观数据均证明了本次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我园农村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

2.建立适合本园农村幼儿的递进式阅读教学序列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阅读目标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实践有效的措施。课题组以小班为基础,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将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共享,中班在小班时的基础上制定、修正自己年龄段的阅读目标、内容和措施,又为大班提供借鉴,真正体现“递进式”培养的意义。

(1)理论学习帮助阅读目标序列的设置

在阅读目标序列制定的初期,课题组深刻地认识到理论支撑对一个课题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著理论、杂志文章,认真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的相关要求,从中截取我们需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使得阅读目标序列的制定思路逐渐清晰且可操作,形成阅读目标序列初稿。

(2)专项研讨助推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

在课题实施初期,课题组根据专家、书评和教师的推荐,梳理出阅读内容资源库,由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绘本)制定出小、中、大班的第一稿阅读内容序列。

为了检验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研究、选定各年龄段阅读内容的重要形式。借助课题专项研讨,来检验阅读内容序列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课题小组先行研讨阅读内容,结合目标序列制定课题课活动方案,组织课题课观摩研讨活动,检验阅读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阅读内容对农村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无实效。在实践、观察、研讨、汇总的基础上,对第一稿阅读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形成下一稿;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适合农村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内容序列。

(3)实践反思完善阅读措施序列的设置

在架构了我园的阅读措施序列框架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观测措施的有效性。明确每次课题课的观察任务,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在课题观察表上及时记录下幼儿在措施实施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的表现,并采取课后个别交谈的方式完善观察表的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果。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得到了阅读措施成效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我们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进行及时地汇总、分析、反思,结合课后的研讨活动,得出措施实施中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农村幼儿的阅读教学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相应的措施序列,做好阅读措施序列设置的积累与沉淀。

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实践、修正和完善,我们整理出了一套可供教师使用、借鉴的阅读教学序列,使之在幼儿阅读培养中实现“高质量”。

3.形成一套有效观察测评幼儿阅读素养的评价标准

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学研究,我们将阅读素养水平分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六十四个三级指标的测评项,为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的阅读行为和能力提供了更为细化,更具操作的参考依据,用规范、有效的测评标准检测农村幼儿的阅读发展。

4.收获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阅读节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读书月;阅读;实践;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大学生阅读对于社会、个人、民族的意义更是重大。曾有人不无忧虑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阅读水平。但从现实来看,大学生阅读呈现出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阅读数量偏少,二是阅读时间偏短。据调查,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占60%以上,每学期读书1~3本的占65%(0本的占6%左右),并不比全国人均阅读量(4.39本)多。

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更不乐观。首先,高职院校的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厚。因为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在高校录取中属于最后批次,面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技校、中专,甚至初中生招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未很好养成,学习自觉性不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较为普遍,对阅读等课外学习行为不感兴趣。其次,高职学生阅读表浅性,消极性情况明显。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较弱,综合阅读能力偏低,对海量文献资源无从下手,会出现无目标、无计划、无系统的盲目阅读。即便阅读也是以功利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为主,缺少人文修养类阅读。调查显示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考试就业,或者是休闲娱乐。再加上高职教育有倾向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的特点,某些高职院校会过于强调技能而忽视文化素质,在自身水平及学校偏向的双重影响下,高职学生对自身文化素养缺乏更高的标准,对阅读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自觉、主动、健康的阅读意识。

但是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阅读的现状虽不容乐观,但是他们对阅读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大多数学生赞成阅读是很重要的。

因此,高职院校有阅读推广的基础,也有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的必要。在众多鼓励读书的活动中,读书月活动是比较系统、有代表性的一种阅读推广活动。我院已连续两年举办了两届,笔者在活动实践中,总结、思考、提高,希望能通过此类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二、读书月活动的实践

1.开展读书月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举办读书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月活动,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的兴趣,认识读书的价值,帮助学生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同时,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的“自发性”阅读转变为“有组织”阅读。读书月活动,对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健全人格,丰富心灵有现实意义。

2.读书月活动的内容

我院自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两届读书月活动。该活动由基础课部语文教研室发起并主办,图书馆、宣传处、学生处协办,目的是结合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健全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两届读书月活动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读书征文和经典b读大赛等多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学生欢迎。

(1)第一届读书月

①活动主题:阅读,我们一起成长

②活动内容:千名读者签名活动暨开幕式、“阅读是最美的姿态”随手拍大赛、“读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你,阅读了么?”――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世界这么大,带你去走走”――分享《转山》、“来自腾格里的呼唤”――深读《狼图腾》、书库寻宝、优秀读者评选、“知味杯”经典诵读大赛暨闭幕式、毕业生捐书活动。

③活动时间:4月22日-5月30日

(2)第二届读书月

①活动主题:一起悦读的日子

②活动内容:千名读者签名活动暨开幕式、《傲慢与偏见》名篇观影会、“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诗人为我写过的诗”――畅谈诗歌体悟、“谈谈爱读书的那些事”――耐思书店创办人许涛讲读书与美、“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在经典诗歌中探寻远方”――经典诵读大赛暨闭幕式、毕业生捐书活动。

③活动时间:4月24日―5月24日

3.读书月活动的体会

(1)读书月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我院两届读书月活动,均向学生阅读书目,通过读书征文、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会等活动,带领学生从个人阅读到分享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通过读书让学生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我们希望慢慢引导学生达成的状态。

(2)活动作为教学的延伸,读书月活动助力语文教学。跟一般高校由图书馆来举办读书月活动不同,我院由语文教研室主办。一线教育部门与学生接触更多,对学生阅读需求更了解,活动设计更符合学生兴趣,在活动的宣传和组织上也有更多便利。我院大学语文课程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说写沟通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人文类知识则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这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而读书月活动成了学生课外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因为参与性、互动性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学生会为参与读书分享会而主动阅读书单里的书目;今年演讲稿写作训练的题目就定为“我的读书故事”,学生写作和表达的热情大大提高。

语文课的微信公众号“南洋语文”也对读书月活动进行了活动宣传、跟踪报道、成果展示,扩大了读书月活动的影响,未参加活动的同学也能从中了解整个读书月的情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得到部分转变。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乐于阅读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有些学生之前并没有参与活动,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被逐渐吸引,成为下一次活动的追随者。比如,第一届读书月《狼图腾》的读书分享在图书馆一角举行,在分享会的过程中不断有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加入进来,积极讨论,并报名参加了下一个活动。

三、改进读书月活动的几点思考

1.设立长效机制,创新活动内容

读书月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但不能流于形式,一办了之。因为对读者阅读的引导和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读书活动就可以做到的。集中开展的读书活动营造出来的阅读氛围只是短暂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借热度把读书月活动的效果扩大,其中便于操作的项目如读书分享会,可以每月举办。还可以通过QQ群和微信群把参加活动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开设网络阅读“私播客”,通过微信平台传播阅读内容,把读书月活动转化成长期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活动的形式能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内容能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是读书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南洋学院两届读书会期间,有些活动得到读者的踊跃参加,比如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大赛、观影会等,而征文活动的主动参与情况却不如预期,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引导,疏于表达。我们考虑将下届征文命题权交给学生,并设计更多样有趣的形式。在第一届“读书分享会”成功举办的前提下,第二届增加了“悦读畅聊会”的项目,请书店创办人谈读书,场馆也从教室改到咖啡馆,气氛轻松,互动热烈,受到学生热捧。我们准备把“阅读畅聊会”打造成读书月活动的一个品牌项目。此外还考虑做师生荐书晚会、“读书与行走”徒步大赛等既能突出主题,又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

2.注重效果评估,做好资料积累

读书月活动一般为期一个月,活动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将各项活动的材料进行归档、分析,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南洋学院读书月活动在总结归档方面做得较好。第一届活动结束后就把活动方案、宣传资料、每一项活动的图片、视频、参与名单、作品等进行了整理,并总结成文。但在活动效果评估方面,仍缺少相应的数据和分析。今后活动结束后,要对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来年举办活动提出具体评估意见,以便为规划今后的读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长此以往,读书月活动必能越办越好。

3.多方参与,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读书月活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这样可以发挥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确保读书月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南洋学院的两届读书月都是由语文教研室主办,图书馆、宣传处、学生处协办。但各部门在配合上还未能做到无缝对接。今后活动前应先做好多部门的沟通工作,开准备会,力求把活动细节进一步完善。同时将教务处也作为联合举办方,从教学的角度,把活动做实做细,增加学生参与率,使读书月活动不仅仅是学生阅读活动,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职业素养铸造工程的重要内容。

除了学院各职能部门,学生社团更是读书月活动的生力军。应充分依靠学生社团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来参与各项活动。学生社团更易与学生沟通交流,也有举办或参与各种活动的经验,并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我院两届读书月活动中,“知味文学社”均承担了大量工作,如经典诵读大赛,从报名到海选,复赛到决赛,整个活动均由他们独立组织完成。另外,第一届读书月时,他们仅做了组织配合工作。第二届时资深社员已担任了分享会的主讲者,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果,参会学生反应热烈。

4.有序组织,实施项目化管理

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是一项大工程,关系到学院的方方面面,涉及多个环节。读书月活动的组织者必须策划好活动主题、设定活动内容、排定活动时间、跟踪活动情况,做好活动总结。要对各环节进行细节化梳理,做好应急预案。活动实施时按方案执行,每个项目都要落实到人。因此,在读书月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将现代企业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导入读书月的策划和组织中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今后的读书月活动,将设立多个项目组,设置项目经理,由学生或者老师担任。由此使读书月活动走向常规化、有序化,提高活动举办质量。

总之,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是一项长期工作,高职院校在搞好日常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培育学生人格和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人文图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人文品质。

参考文献:

[1]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1(3):58-60.

[2]谢萍.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月活动的实践和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6(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