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例6篇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1

租赁制建材市场的运营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是以收取租金为主要营业收入,与此同时为商户提供管理服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商铺租赁制建材市场在我国建材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传统市场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从控制环境、财务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租赁制建材市场是一个传统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挥传统市场的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针对我国租赁制市场的特点以及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应用,对租赁制建材市场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强市场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打破发展瓶颈,实现良性发展。

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理念、组织结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等。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控制目标、识别手段、风险评估、风险排查等。控制活动主要是为完成确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主要是应对风险所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如批准、核查、盘点、核对等。信息与沟通主要是起到联系和传递的作用,明确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内外部控制环境进行报告和传递,对各种环境进行有效的掌握和沟通。监督主要是对控制活动的监督,包括日常的管理和监督,主要对重大事项、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决策以及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相互牵连、明确授权、成本效益和整体最优原则。相互牵连主要是指完成一项任务必须有两个以上部门和两位人员共同参与,要对相关职务相分离,如授权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执行与核算、保管与核算等等。授权主要是明确权责、使职、责、权、利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授权程序。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指内部控制不能增加企业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如果反了说明内部控制本身出现了问题。整体最优是指整体结构趋于一致,五种要素互相配合、整体推进。

三、商铺租赁制建材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

1.租金风险。租赁合同签订后,承租方由于生产经营等方面无法按时交纳租金。在此过程中,各租赁方也会采取一定的办法,增加违约成本,比如预收租金、收取一定的违约金等。2.火灾风险。建材市场不是普通货物市场,由于经营油漆、建筑建材、木料等,容易发生火灾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3.管理风险。由于后期需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或者物业费,部分商家可能不按时支付,存在一定的延迟风险。4.经营风险。受市场环境的变化,部分承租方可能经营不善关门等,如何短时间内将商铺再租赁出去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市场来说,同样面临经营风险,当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或者经营模式出现了问题,大部分承租商不再续租,容易出现经营风险。5.财务风险。由于定期收取租金,租金的财务管理也容易出现挪用、管理不善等风险或问题。

四、商铺租赁制建材市场的特点及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商铺租赁制建材市场的特点

商铺租赁制建材市场一般规模比较大,资金财力较为丰厚,但是大部分为集体企业,建设在城乡结合部,社区或村内土地较多,通过搭建商场、提供场所、收取租金。在此过程中,一般控股董事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单一,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难度,成本负担较重。市场管理的决策权基本由所有者决定,容易导致一言堂,决策不科学合理,容易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效果。

(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建材市场的要求

1.根据租赁制建材市场的特点,引进内部控制系统,容易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引起内部员工的不适应,有的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要加大内部控制宣传力度,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流程的设置。2.管理层要以上率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自觉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来,从思想上加以重视,管理层示范作用对于员工具有积极作用。3.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充分调动承租方的积极性,要积极配合市场的管理需要,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感,配合市场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4.要注意控制成本。内部控制的建立不能给企业成本带来负担,在设计内部控制流程和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市场自身的特点,不可照搬照抄,要注意灵活性和统一性,严格控制成本。

(三)我国建材市场内部控制的现状

1.对内部控制缺乏整体认识。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认为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的,有的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认为是一条条的制度条例,没有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和布局。2.建材市场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我国租赁制的建材市场一般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这就给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上缺少一定的可借鉴经验。3.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建材市场财务管理理念较为滞后,财务信息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未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和人员,大部分由财务人员兼任。财务会计信息大都是半月或者一个月才记录一次,这就导致了财务信息与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够同步。4.实质性控制活动不多。虽然各个建材市场都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不多,控制活动不多,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案例分析

(一)A建材市场简介

A建材市场由H集团投资兴建,市场现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A建材市场共进驻全国各地经营业户700余家,荟萃名优建材产品8000余个品种,年交易额达8亿多元,与市场相关的场外交易额约计8000万元。市场现汇集了全国各地名优建材产品,形成了瓷制品、木制品、石材制品、铝材制品、金属制品、新型装饰材料等六大交易中心。

(二)A建材市场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经分析和调研发现,A建材市场规模较大,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内部控制只能发挥很少的作用,内部控制环境一般,对于风险的提前识别与预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是问题较多,主要是资产报废、租金收入入账以及物业费和管理费的收取。

(三)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1.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大对火灾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监督控制。2.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由于市场管理人员较少,企业未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只是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样更需要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合理分工,做到不相容岗位之间互相监督和约束,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3.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规范财务管理和账务处理,及时将经济事项入账,与此同时做好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为内部控制及时提供财务数据支持。核算中要注意财务风险和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沟通和交流。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程序、流程和规范性文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上率下,注意成本效益原则,加大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于斯文.J建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胡剑剑,谭姣.建材超市存货内部控制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2

1、人民路的建材商业街

2、以中山东路及中山西路为中心的建材商业街

3、香江家居建材大市场

4、天一园家居广场

5、凯震建材大市场

6、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

二、各片区分布状况及商业特征:

1、人民路片区

a.人民路经营户沿街分布,店面较小,均在15m2左右,主要经营瓷砖、地板、门类、洁具等

b.该片区已有二十来年经营历史了,在消费者中印象较深,但因店面较小、档次较低、商业形象差,已形成不了市场效应。

2、中山东路及西路片区

a.该区商户沿街分布,由经营户自发性组合。中山东路2001年初始经营,由于入驻的经营户多,市场形成周期较快,在2003年市场经营形成一定气候。中山西路为东路的延伸,后又逐渐向井冈山大道北南侧蔓延,该市场在消费者中形成较深印象。

b.属中心城区,人流量较大,主要以灯具、五金水暖、低压电器、板材经营为主,目前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c.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经营较零乱,没有停车场地,且城市建设道路拓宽后,人行道变狭小,消费者购物不方便。

3、香江家具建材大市场

a.位于城南井冈山大道46号,市场建筑面积2300

m2,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由214间商铺和大开间的二楼商场构成,于2000年建成开张;二期由一、二楼大开间的商场和三~六楼商务公寓构成,并于二oo六年五月全部完工。

b.一期二楼和二期一、二楼主要经营家具,其余为建材、厨卫洁具、装饰材料等经营场地。

c.一期二楼是较早的家具市场,有一定的名气,现经营设施已显陈旧。目前该市场向太平桥延伸,经营不锈钢材料、铝材批发,商铺不多,但交易量大。

4、天一园家居广场

a.位于韶山中路,占地面积2万m2,营业面积1.3m2,于2004年10月8日开业。

b.该场地为商住式建筑结构,一楼为经营店铺,目前有30家商户在经营,主要经营商品种类为家具。

5、凯震建材大市场

a.位于××大道与韶山西路交叉口处,营业面积3万m2,首期推出170间商铺,于2007年10月1日开业。

b.主要经营建材、家装饰品等。因进场商户免两年租金,故无空置商铺;近期有6000

m2仓库推出使用。

6、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

a.该市场位于××大道正丙角,2006年8月开始建设,占地面90亩,营业面积76000

m2,总投资人民币2.1亿元,于2008年8月1日开业。

b.一层共有商铺323间,按商品类别分七个区:板材、线材、油漆涂料区、陶瓷区、地板区、建材超市区、管材、型材、顶材、小五金区、石材区、卫浴区。二、三楼主要经营家具、厨具等。

c.初具规模,一层近300间商铺已开张营业,37000m2营业面积已装修,地下层3000

m2仓库近期推出交付使用,市场定位:以建材家居为主,形成赣中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家具贸易集散中心。

建材家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低,存在散、乱、差、小现象。全区建材家具市场大小七个,由商品市场整合运作产生,存在着散、乱、差、小现象。散:七个市场盲目发展,难以形成中心。乱:人民路和中山路片区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经营的商品种类比较杂乱。差:购物环境差。经营户经营在场地内切割瓷砖、金属材料,送货车辆随意停放。小:临街的店铺面积小,特别是2007年城市建设人民路和中山路主车道拓宽后,人行道变狭小了,这些地段商户经营也自感没有以前方便,也无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二、管理模式滞后,缺乏市场整体推广意识。目前我区较大的建材家居市场都是开发商在市场内建设若干单个商铺,然后或出售、或出租、或出售后市场代出租、或业主购买后出租、自营;经营户租赁(购买)商铺自主经营,市场统一管理,业界称为“摊位制”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往往经营与管理相分离,特别是市场始建初期,采取初始的物业式管理模式,管理停留在保安、保洁服务水平,缺乏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且市场整体经营、品牌意识不强,难以发挥大市场优势。

三、商品价格透明度差,售后服务不规范。建材家居商品的消费具有特殊性,绝大部份消费者都是首次消费,对这些产品缺乏辨别能力,精明的消费者货比三家后,往往是卖方出价,买方砍价,价格透明度差,出现同一商品价格在不同的市场差距很大的情况。价格不透明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市场竞争也处于价格竞争低水平。售后服务也打折扣,推销商品时把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一旦货物出手,商家自己就变成“上帝”,消费者想要退货比登天还难。

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超市化经营模式。与市场“摊位制”经营模式相比,超市化经营更具有全新的经营方式:商品全部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提供导购、网上购物、加工定制、无理由退货等特色服务。超市化经营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目前在全国很多城市大行其道。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建材家居超市会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随着四方园家居广场的开业,标志着我区的建材家居市场的硬件设施上档次、上规模,而市场的治理模式、经营理念、营销策略成为当前需要提高的重要软件因素。提升软件因素一是市场发展定位要高,要以立足吉安市、面向全省、辅射周边的高度,打造江西省的知名品牌。二是明确经营模式:市场化经营、商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就是摊位商户自主经营,商场化管理就是把市场当作商场经营管理,是经营与管理相结合,要把商户自主经营、市场经营和管理相结合,三管齐下。三是建立完善质量与服务监督制约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培训,持证上岗。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材料价格 工程管理 风险共担

一、引言

伴随国内土木工程领域建筑工程市场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承担着不同的工程风险,也暴露出一系列利益矛盾,风险管理顺势而生。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是风险从认识、分析及至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涉及到材料价格的动态变化问题,材料价格的科学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路的根本,对整个工程能否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材料价格,有效降低材料价格风险成为工程造价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二、建筑材料价格的风险因素

1、投标报价过程中的材料报价风险

投标人在投标之前要准确把握材料价格的市场动态,准确估测材料下一步的波动趋势。若投标人不能准确认知当前市场材料价格的动态,则会产生报价偏低,造成亏损风险。

2、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市场的风险

建材供应市场材料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若大幅度上涨,则形成材料价格风险。

3、工程变更引发材料变化风险

工程变更,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材料品牌改变、新增材料数量、类型以及材料的浪费等现象,可能造成项目工程造价较大变化的风险。

三、材料价格风险的评价及影响

1、材料价格报价偏低是一种“下跌风险”,即造成的结果是坏的影响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后,大多数工程施工都采用的是固定单价合同,即综合单价一旦报价确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调整。按照计价规范的要求,材料价格已进入综合单价中,所以报价偏低是不能调整或改正的,而且由于报价偏低是投标人自身错误造成的不能进行索赔。因此,投标人应尽量避免这种风险。规避这种风险属事前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其一是投标人加强市场实时“询价”的力度和手段,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网络和供应商队伍,不能过分依赖以往工程的经验和价格,需知市场的变化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是建立企业自己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量化指标体系,当某项综合单价的报价出现较大波动时应及时对照分析,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2、设计变更和业主变更工程引起材料变化的风险

对承包商而言是一种“双向风险”,既可能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好的结果是因为此时综合单价需要另外商定,材料价格由于没有竞争性,往往会稍高于市场价格,带来对承包商有利的综合单价;坏的结果是承包商新增了工程量,新增了人工和材料费用,如果承包商管理经验不足,就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损失,承包商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措施是索赔,通过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能很好地挽回自己的损失,达到好的结果。

四、工程施工阶段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模式与管理措施

1、工程施工阶段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模式

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工程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合同约定中存在材料价格不变、材料价格按实计算与材料价格一定范围内调整三种模式。材料价格不变,是指不因市场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而调整,实际工程中增大了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若依据该风险管理模式,承包商投保过程可能会提高材料报价,同时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价格提高导致工程无法进行,无形中也增加了业主的风险;材料价格按实计算,是指材料报价依据最新市场材料价格结算,这无疑增加了业主的风险,如果业主投资项目失败,也会间接地增加承包商的风险;材料价格一定范围内调整的风险管理模式,是指在合同中规定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达成一致的幅度比例,超过材料报价限制幅度以内的材料价格风险由业主承担,与此同时,超过材料报价限制幅度之外的材料价格风险由承包商来承担。

2、工程施工阶段材料价格风险的管理措施

工程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材料价格永远处于动态的市场变化之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一,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就材料采购与运用的相关细节形成合同,双方正式认同合同的法律效力,加强合同管理;第二,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提供,能够有效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同时建设单位能够深入了解目前工程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现状与趋势,握有材料价格风险的主动权;第三,工程项目实际运转过程中建立健全业主对材料质量与价格的认证制度,做好对承包商采购的每笔材料花销的签证,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发展动态,达到控制和管理材料价格风险的目标。

五、总结与建议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较大比重,因此如何控制和管理材料价格及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对承包商与业主是相同的,即应对材料价格风险加强事前管理、重视事中和事后管理,要充分提高材料报价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强市场询价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字: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建筑业的各种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之一的质量管理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

1.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目前实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的体制下制定并随市场经济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的,因此,无论它再完善也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政企不分。由此形成了局部的封闭管理及内部监督体制,因而难以对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许多制度只是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1.2人员因素:主要表现在施工企业的各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都明确规定了施工企业及个人对工程所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也明确地对施工操作等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及企业人员对这些并不了解,加上赶工期,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违规操作、不按图纸操作,甚至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致使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不断发生质量事故。

1.3材料因素: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必备物质条件,因而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首先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材市场来看,建材质量良莠不齐,很大一部分建材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将不符合标准的建材用于工程中,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1.4市场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管理疏漏,把关不严,市场监管混乱。规定市场准入制度是为了保证建筑市场的有序进行,同时市场准入制度也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但是,一些相关部门无视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建筑企业申请市场准入,他们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允许其进入市场。这些不合格的企业很多都是通过各种私下交易逃避市场管理、超范围施工,这必然对工程质量构成不堪重负的威胁。

1.5环境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包括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等,这里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工程技术环境,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一些施工单位因为资质不够就进入市场,所以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特别是要通过特定技术手段才能解决的工程难题,他们无法解决,因而就只能采取将就的办法应付过去,这必然会使整个工程质量低劣。

2.对策

针对上文所述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2.1构建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应该加快完善管理体制,对各类工程质量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明确职权范围,杜绝政企合一,对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等进行必要的改革。

2.2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业务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论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进行具体施工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上下齐心抓质量的质量管理模式。如此一来,工程质量一定能够保证。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建立起质量文化,把质量管理作为长期的管理任务。同时,针对许多建筑企业员工业务素质不高的情况,企业应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从而保证工程质量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3整顿建材市场,选用优质建材

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就是建材,因此,应该从源头抓起,把好建材的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建材质检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较高的业务水平。对于需要使用的各类建材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通过了检验的才能够投入使用,否则不准投入施工中,特别是对于那些关系到工程安全及建筑使用的关键材料,检验时更应该慎之又慎,确保其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达标。

2.4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严惩不合格施工

针对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严禁其进入市场运作。同时,严惩那些通过不法途径进入市场的施工企业,严肃处理不按制度操作的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保证进入建筑市场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足够的资质进行工程施工。

2.5实行质量预控

为了达到工程质量要求,我们可以先进行质量预控,即在工程开工前,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有计划的对这些可能的质量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达标。质量预控的关键就是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衡量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质量预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控及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总之,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管理工作长期首要的任务,严抓质量,把好质量关,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锐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6).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5

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给企业比价采购创造了条件,如果企业不对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由此造成隐形资金流失有可能比生产环节的损失还要大,并且难以补救。企业在采购环节上以资金、成本管理为重点,将全面预算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质量控制、采购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

一、企业物资的合理采购

第一,物资材料价格变化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材料的定价权属于国家,由国家计划统管,国家在核定材料的原价基础上加上材料的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等,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成为地区材料价格标准,如有价格变动,国家下达调价文件,作为日后结算的依据。

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市场的竞争是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前提,其核心是价格,价格作为调节杠杆,必须服从价值规律,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销售单位确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定价,随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材料价格的多变,给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二,材料采购及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随着安全管理工作压力的逐步加强,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而物资的采购则多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质量、价格不一,规格型号不一,采购空间大,加上当前物资采购处于买方市场且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备,这就给某些不法采购人员创造了很多的“有利条件”,如当前社会上经常出现的舍近求远现象,打着“照顾关系”或“领导授意”的旗号随意订货定价现象,为了照顾个人关系,人情关系,质量好的价格低的不买,反而采购价格高的质量差的产品,这样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了成本。显然,有些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因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管理规定,制定和完善材料采购的管理方法、制度,规范运作程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物资采购及控制的几点想法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配备政治素质高的采购人员,把那些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采购队伍中来,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对采购人员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杜绝在材料采购中拉关系拿回扣。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发现劣的迹象,要发挥组织部门关心干部、教育干部职能,引导职工上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站稳脚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二,建立市场调研制度,确保价格的真实性。

在市场调研中,价格的浮动比率很难掌握,电话咨询是一种价格,现场与供应商洽谈又是一种价格,钱货即时交易和期货交易又是一种价格。掌握市场行情建立信息网络,在市场信息中优选价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要有重点的和一些经销商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利用经销商掌握的信息资源来了解市场,间接地了解其他物资的市场价格,做到统筹兼顾。其次,积极主动的开展营销策略,广交天下朋友,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同等材料比知明度高的企业价格要低,因此,在抓住新企业的上市心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胆降低材料价格积极与之协作。最后,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市场物资动态,订阅物资传真快迅,并由专人分析总结,定期向采购人员指导价格,指导采购;利用信函和电话征求价格,优选价格,如生产用的钢材、木材、水泥等物资把规格型号、材质、数量等内容向周围供应单位发出求购信函或电话,请供方单位报价,从几个单位的报价中优选价格,再进一步与供方洽谈降低及购买事宜,达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目的。

第三,材料价格实行限价控制。

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科室到材料供货地点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材料的原始价格,加上运杂费、采购保管费来确定材料最终结算价,根据调研情况一季度公布一次材料价格,半年一次材料限价。节约部分纳入生产考核,超出部分由采购单位自己承担。

第四,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组建专家库。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民对住宅工程质量的要求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住宅工程质量控制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对住宅工程质量控制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笔者认为,住宅工程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一是在住宅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与工程质量直接相关的住宅建设参与各方。这个方面应直接对住宅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负责。这个方面应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勘察和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和安装企业,建材、部件、设备的生产、制造和供应企业,这些企业应对住宅工程质量做出保证。

二是与住宅工程质量间接相关的社会咨询机构中介等服务机构。这个方面应对住宅工程质量起到市场制约的作用,即包括监理公司、质量检测机构、保险公司、机构,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这些社会咨询中介机构应对住宅工程质量承担间接责任。

三是不应成为住宅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的质量监督者,如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这个方面应主要对住宅工程质量起到监督作用。

因此,按照上述三个层次,住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住宅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角度,建立和完善以开发企业为主的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从住宅工程质量制约机制的角度,建立和完善以中介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住宅工程质量市场制约体系。

三是从住宅工程质量监督的角度,建立和完善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图一:住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这三个体系构成一个完整和有效的住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1、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以往在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中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因此,我们应首先建立起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笔者认为,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住宅建设参与各方都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每个企业内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住宅工程建设每个参与者的工作质量都满足住宅工程整体质量的要求;二是针对住宅建设参与者众多,而参与各方质量责任混淆不清,发生质量问题后,互相推诿的状况,从住宅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角度,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明确住宅建设参与各方的任务、职责,建立全方位的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如下页的图二)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应明确以住宅开发企业、建设单位为住宅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安装企业,建材、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质量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以合同约定。以下我们将详细探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各方的职能和责任。

1.1关于住宅工程建设的开发企业

根据我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开发企业(建设单位)负有的质量责任和职能为:

(1)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

(2)建设单位必须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3)建设单位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4)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

(5)住宅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6)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件配件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建设单位收到住宅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8)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1.2关于住宅建设规划、勘察和设计单位

在住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规划、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职能:

(1)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2)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水文等勘察报告必须真实、准确。

(3)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文件进行住宅工程设计。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住宅合理使用年限。

(4)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住宅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5)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

(6)设计单位应当参与住宅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1.3关于住宅工程施工安装企业

在住宅质量保证体系中,施工安装企业的质量责任和职能:

(1)施工安装企业对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2)施工安装企业必须按照住宅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3)施工安装企业必须按照住宅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住宅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4)施工安装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5)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6)施工安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4关于住宅建材、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企业

住宅工程质量是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的综合反映。住宅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的好坏,对住宅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用于住宅工程的主要结构材料,将直接影响到住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据统计,用于住宅工程的材料主要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装饰材料,共达160种。

建材、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质量责任和职能包括如下方面:

(1)建材、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应对住宅产品的材料和设备质量负责。

(2)建材生产和供应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要求,供应质量、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3)建材、设备的生产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4)对出厂的建材、设备产品实行质量责任制,必须有建材、设备产品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明确规定其建材、设备产品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方法。

转贴于 (5)建材、设备生产企业应合理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限制和淘汰一些能耗大、附加值低和落后的建材、设备产品。

以上对住宅建设的参与者(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地质勘察和建筑设计单位,工程施工企业,建材、设备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在住宅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任务、职能、责任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住宅质量保证体系。

2、住宅工程质量控制的市场制约体系

从住宅工程质量制约机制的角度,建立以中介咨询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制约体系。使住宅工程质量由政府制约转变为市场制约的良性机制,这是住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所在。

2.1继续完善住宅建设有形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没有固定的交易时间和交易地点、交易行为,也没有特定的规范和程序可以遵守的传统意义上的"无形"建筑市场,在我国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一种具有固定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的,提供从建设项目报建、工程招标信息、招标文件准备及发售、资质审查、勘察释疑、招标咨询和管理、评标定标监督与执行直至合同签订备案等一系列服务的新型建筑市场应运而生,这就是"有形"建筑市场。

在有形市场建立后,住宅建设参与各方都受到有形市场的制约。业主通过审核才能进入有形市场,没有住宅开发能力的业主和建设单位将不能够进入有形市场。在有形市场中,业主选择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住宅建筑材料也要进入由生产厂方、配送中心、零售商店等各环形成的建材有形市场进行交易。有形市场规范了业主和住宅建设参与各方的行为,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竟争机制。住宅建设有形市场将选择有资质的、有社会承诺、有登记、有信誉的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厂家来承担住宅工程的建设,从而使住宅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同时,建筑有形市场应实行管理现代化,发挥有形市场的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功能。并使建筑市场同劳动力市场等相关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联动,使建筑市场真正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形市场体系。

2.2发展中介咨询机构,形成以中介咨询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制约体系

要建立住宅质量的市场制约体系,笔者认为,其重点就是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如监理、质量检测、审价机构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住宅工程质量的制约应主要依靠市场制约体系,而政府应主要以间接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和管理。

住宅建设中,中介咨询机构接受业主和其他方的委托,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合同的约定为委托者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对住宅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咨询机构几乎涉及到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对控制住宅工程质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中介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住宅质量市场制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并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和资格和管理,积极倡导公开、公平、公正的职业公德和行为,发挥其监督、制约和服务的功能。

2.3建立住宅工程质量认证体系

建立住宅工程质量认证体系是住宅工程质量市场制约机制的必然需要。建立住宅工程质量认证体系,对企业和住宅部品、部件进行认证,是住宅建设实行准入制度的前提条件。认证制度的实施会使住宅建设参与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加强质量管理,这样才能通过质量认证。由此可见,认证体系可以制约住宅建设参与者的工作质量,并控制住宅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从而对住宅工程质量起到控制作用。住宅工程质量认证体系应具有如下三个功能:

2.3.1对体系的认证。应能够对住宅建设相关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认证,如ISO9002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与住宅相关的企业有:开发企业,建筑施工安装企业,规划、勘察、设计企业,监理企业,建材生产企业,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等。

2.3.2对住宅部品、部件的认证。住宅部品、部件是指住宅建设中采用的设备、部件、材料。如门窗、墙体、楼板、屋面、卫生洁具、厨房设备等。通过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对住宅材料、部品、设备等住宅产品进行认证。

2.3.3对住宅本身进行认证。应该说,对住宅本身进行认证,在我国的条件还不成熟。但随着我国住宅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承担对住宅质量的认证应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3、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整个住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政府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应分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两个方面。直接监督主要是针对如果政府不监督就无人监督而又事关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对住宅工程质量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直接监督。政府通过直接监督,规范住宅建设参与者的行为。间接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建设法律体系,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和鼓励质量体系认证、培育和营造全民质量意识氛围等形式加强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根本把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工作重心将逐步由直接监督向间接监督转变,减小住宅工程质量直接监督的程度,政府职能集中体现于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环境、规范行业秩序的正常运作,住宅工程质量将主要依靠市场

机制自我调整和健康发展,这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