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学习计划范例6篇

高铁学习计划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1

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对人才的要求,近年来铁路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充实到铁路队伍中,如何优化这部分人员的培养,将其打造成为符合铁路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目前新职大学生培养存在的几点问题

铁路虽然十分重视铁路新职大学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对这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飞速发展的铁路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新职大学生自身存在优越感十足、不能吃苦的问题。

大多数本科生来到铁路后不能够摆正思想,凭借着自己的学历而优越感十足,将自身定位很高,存在好高骛远现象。一是对基层工作缺乏吃苦精神。80后、90后的很多人在基层锻炼后不能忍受车间工作的辛苦,难以融入现场工作环境,抱怨情绪较多。二是对知识技能缺少“钉子精神”。新职大学生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硬的心理,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不求深入,没有钻研精神。这种眼高手低的问题致使很多大学生陷入了沉不下去、扶不起来的困境中。过高的岗位期待和错误的心理定位使他们不甘心沉到基层去锻炼。这部分人员因为缺乏基层锻炼而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断层,规章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勉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应急处置能力。对于这样的人员,即便各层领导很重视,报以很大期望值,却依旧要面临扶不起来的困境。

第二,培训机制存在设置不合理,落实难到位的问题。

见习期作为大学生入路后思想意识转变和知识技能积累的重要时期,往往缺少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和重视性。一是培养计划设计摆布不合理。目前对实习的安排大多是以时间为单位,每一个学习周期在一个固定车间或岗位进行实习。这种培养计划的制定不能符合岗位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一些重点车间重点岗位实习时间不充足、知识技能掌握不全面的现象。二是培养计划得不到重视,培训落实效果缺少跟踪反馈。站段领导制定培养计划后将人才培养的责任交给了基层车间,但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缺少监督,对培训效果缺少跟踪反馈。对于基层车间而言,一方面认为这些实习人员不是车间正式成员,另一方面,车间顾忌到这部分大学生将来的干部身份不愿意严格管理。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隔岸观火的认识实习并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现场,自身不重视加上存在的散漫情绪,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二、哈站近年新职大学生培养的几点经验做法

哈站一直坚持“人才强站”的理念,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充分重视新入路大学生的培养,落实科学的培养计划。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为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从大学生毕业来车站报道起,哈站各级领导就殷切关注每个人的培养情况,亲自开会进行思想教育,逐个审查培养计划,到车间现场检查时不定期抽查大学生业务掌握情况。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使车间有了压力而且使大学生本人有了学习的动力。通过与车间的沟通和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加强车站领导层对个人情况的了解,方便培养计划的优化调整,并且有利于人才的管理。

二是抓住关键期,强化思想教育。为了将企业文化、铁路精神灌输给新职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素质,车站通过开展讲座教育、谈心活动,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建立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安排他们进入优秀班组,亲身体会铁路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和铁路职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按照铁路工作性质的需要,从思想根源进行塑造培养。

三是定实培养措施,实现多元塑形。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哈站采取了“车站级、车间或科室级、新职大学生个人级”三级动态培养方案。首先,车站根据大学生履历,发现其优势和潜能。再通过谈话等途径,了解其兴趣爱好,分析个人品行和能力,掌握其综合素质。分析评估后,由车站把握培养方向,制定总体培养计划。车间或科室依据车站的培养计划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细化理论实习和实作培训计划。新职大学生定期向车站和车间提交见结反馈见习情况和个人意见,车站再根据实际情况与车间共同修改培养计划。

三、对新职大学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第一,与学校合作,将岗前教育提前,充分利用在校学习资源。

对于主专业大学生,虽然在校四年所学专业皆与铁路有关,但内容涉及行车、车辆、客运、货运、线路设计等多个方向,所学侧重往往与日后从事工作存在偏颇。因此,建议招聘前站段与高校配合,为应届分配的大学生提供在校期岗前见习机会,安排学生在大四上半学期到站段认识见习,初步了解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回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足“充电”,为日后从事站段工作奠定专业知识基础。

第二,加强实做培训力度,查找自身不足,正确定位自己。

建议各站段在培养初期应加大实做培训力度,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新职大学生只有真正深入到现场,从事一线工作,才能清楚意识到自身实做能力和应急处理经验的欠缺,从而使他们从心里上正确定位自己。另外,在实做培训 “学、帮、带”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与现场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重新认识老职工,给予老职工展现自我用能力赢得大学生尊重的机会。

第三,创造交流学习机会,吸收先进思想,塑造优秀人才。

为更好塑造新职大学生,除在本单位让其进行岗位学习外,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去相关优秀单位参观学习的机会。新职大学生本身就具备思想先进、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让他们走出现有工作环境,以最快的速度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不仅有利于对他们的塑造,更有利于为本站段引进先进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一举多得,使新职大学生成为铁路名副其实的新鲜血液。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训 培训理念 培训质量

根据铁路高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武汉铁路局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近年来分别在铁路局各教学点举办了培训班,从培训结果来看,达到了培训目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将为我局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提供必须的人才保证探出一条新路。纵观整个培训过程,笔者认为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先进的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培训工作的先导并指导着培训的实践。而先进的培训理念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针对铁路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武汉铁路局和全路一样,都面对铁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因此,现在进行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必须与以往进行的培训在理念上有所更新。即,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铁路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根据受训者的特点和铁路现场的实际需要,改革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培训的水平和效果。因此,培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在培训理论上有新突破,培训观念上有新思路,培训方法上有创新。要充分利用我局的职教资源,切实做好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以此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走在全路前列。根据这一思路,铁路局确定了培训的理念。即,首先,认真分析培训对象的现状: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能力,但他们的潜质和专业理论水平亟待提高。第二,培训是铁路发展一项长期的、必须的内容,是丰富自身内涵、促进铁路职工自我完善的“系统软件”之一。根据铁路局现场的实际需要,坚持多目标、多类型的培训格局:有的要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如站段某类工种);有的要培养成复合技能型人才(如站段从事职教工作的人员);有的要培养成知识技能型人才(如职教基地教师);第三,培训的观念、思路、内容、方法及培训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培训要求;第四,一定要注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提高理论水平和能力为中心;第五,根据培训需要进行培训,不单纯追求培训规模,以此打造出武汉铁路局的培训品牌。上述的培训思路及理念在第一期高技能人才培训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因此,培训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

从局职教处、职教基地到各培训点都有领导亲自抓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多次举办会议进行专项研讨。各站段高度重视,从学员选送、实习配合到培训学员待遇,都进行了周全的考虑。职教处亲自审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方案,及时调整培训方式,着力整合培训资源,注重优化培训队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另外,通过加强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进行培训动态管理,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等措施,来切实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3 高水平的培训规划和方案

高水平的培训规划是取得高水平培训结果的基础,路局根据铁路发展长期规划,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科学地制定了包括培训的计划、教材、模式和课程内容在内的培训规划。专业培训是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培训方案也至关重要,必须精心安排。目前,我局采取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甚至边培训边修改来确定培训方案,路局职教系统把精细化培训管理引入到培训方案和实作评价中,路局、站段及职教基地均按照“理论到章节、实作到项目、对象到职工、师资到人头、时间到课时、责任到主体”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及实作方案,确保了培训计划及实作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同时,为了保证规划和方案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一套严明、高效、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班主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

3.1 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讲究新颖、实用,以满足学员的需要为原则。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铁路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充分体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中所提出的机车车辆设备现代化的“十字方针”(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和“四化要求”(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同时,融入铁路最具前沿性的科技成果。另外,注重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员不但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参加了如拓展训练这类课程,以丰富学员的文化生活。

3.2 完善教学环节。注意不断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有效匹配:①以提高水平和能力为根本。教学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为学员回到原单位后进行自学奠定基础。②以深化培训主题为核心,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员的主体性相结合。同时采用“理念培训情景化,理论培训模块化,实作培训现场化”的培训方式,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并且通过学员写体会、谈感受巩固所学知识。③以提高学习效果为重点,授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繁杂的课程一目了然,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④选派优秀的教师承担培训工作。同时,要求教师采用换位思维,正确对待学员的学习水平和基础。根据学员意见和要求,合理地调整培训内容。⑤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学员之间的学习感悟和经验交流。通过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3 抓好培训教材的建设工作。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做到培训联系铁路现场实际,铁路局启动了网上教材系统和多媒体网上教学,支持授课教师到铁路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选派授课教师到各种培训班学习,收集铁路有关最新的信息。随着科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材的编写上,采取“选编结合,不断更新,相对稳定”的措施,确保了培训教材的质量和适用。

4 挑选一流的教师任课

培训师资是培训的先决条件。高技能培训师资除了各培训点自有师资之外,还聘请了各站段、生产厂家的技术骨干进行授课,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组织了一支阵容强大、精英荟萃的培训师资队伍。这支培训队伍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的还是双师型及品牌教师,这些教师都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精通铁路机车、车辆技术,行车规章理论,教学经验丰富)。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职工培训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41-01

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基于大准铁路各段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支持铁路内部培训工作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该文以大准铁路公司的企业架构为模型,介绍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大准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现状

1.1 培训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大准铁路公司举办职工培训时,各部门、段、站区对职工培训信息采用层层上报的方式,电话联系为工作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质量低,公司职工教育信息统计时间每次5-6天,不仅周期长,而且出错率高。

1.2 培训档案保存纸质化

由于职工培训记录最后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因此信息量受到限制,培训记录有差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无法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因此也不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经验的总结,无法为今后的职工培训提出进一步战略性规划。

1.3 培训课件无法实现共享

由于各段培训的资料、课件都有本段职教科保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专业交叉内容时,需要授课老师自己查资料或向其他部门求助,极大地降低了培训工作效率。

2 平台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2.1 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的设想和要求,准能大准铁路公司培训教育平台需要达到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高起点、高标准,保证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考虑平台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有效的执行公司计划、任务,并反馈教学质量,有利于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新工艺、新工法、新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各单位先进经验的推广,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效服务。

2.2 平台的设计原则

(1)系统模块化:方案从体系架构、功能布局,遵循多层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开发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接口服务化:建立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为最终用户的后续开发预留接口。

(3)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优势,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企业内部网络。

(4)决策科学化:通过信息的整合、流转、汇总,将各种信息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他们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5)安全保障化: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数据库设计与后期运行中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实行深度防护。

3 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的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

(1)集中式即在大准铁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所有基层单位均直接访问的服务器。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2)分布式即在铁路公司建立总服务器,在各运输站段建立站段服务器。各运输站段直接访问本单位的服务器,同时站段数据可以异步更新集团服务器数据。优点是可以减轻对网络负载的压力,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系统拥有绝对管理权,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可根据各单位特殊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该系统是建立在铁路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之上,且办公网络覆盖在薛家湾本地,采用集中式方案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 培训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添加、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给组织机构赋予权限。可以编辑、删除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自己修改信息和密码。

(2)人员管理

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批量导入等一系列操作,普通用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维护。

(3)培训台账管理

根据权限对培训台帐、培训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培训费用台帐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和查询。对台账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生成纸质台账。

(4)培训档案管理

对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结果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导入,培训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生成纸质员工培训档案。

(5)师资管理

建立公司师资资源库,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对内部教师、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授课情况、内部教师年度考核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2 教学管理系统

(1)培训需求调查

调查员工需要培训的范围,统计员工需要培训科目,设定调查分类,调查分类作为调查的一个属性,各段、车间、工区的员工根据需要进行投票,段管理员统计投票信息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任务下达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计划信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入、导出、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和计划信息,具备提示功能便于员工了解培训信息。

(3)在线学习系统

员工在登陆后可以注册成为在线学习会员,注册成功后员工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模拟答题、课件、仿真课件在线学习等操作,完成学习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仿真演练系统

员工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学习模块侧重于讲解和分析,练习模块侧重于在有提示的的情况下指导学习者进行检修作业或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考试模块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的检修或处理具体故障。

4.3 考试管理系统

(1)在线题库

建立学习资料题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管理人员根据试题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

(2)考试管理系统

根据培训科目进行相关的考核考试、一日一题、模拟演练的考试。

5 结语

该文根据大准铁路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网络的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新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施茜.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效率[J].公司与产业,2013(4).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4

铁岭小升初报名考生可点击进入《铁岭小升初报名网站:铁岭教育信息网》进行铁岭小升初报名。

报名方式:

铁岭小升初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铁岭教育信息网》网站,铁岭小升初考试报名平台(ntledu.gov.cn/)进行报名。

报考流程:

各地小升初报考流程均有差异,

1.去各学校官网下载报名表并填写【推荐】或于五一开放日前往各学校向学校索要报名表并填写

2.交给相关学校负责人,领取准考证【学校一般会附一张写有考试时间和注意事项的通知】

3.按准考证上的时间按时到考场参加考试

4.考试完毕

5.约莫1~2天后各个学校都会在学校官网上公布录取名单

【常见问题】

问题一:家长总是限制我,我感觉好烦啊!

为了更好的迎接小升初考试,家长在这期间会更加严格管理孩子,比如不让孩子玩游戏、看电视、去参加同学聚会等等。学生要先理解家长的心情,不要产生抗拒心情。一些学生因为烦就和家长对着干、安排学习就不学了,这样做法非常不可取,毕竟这影响的不是家长的命运,而是影响你的命运。其次,要“独立”起来。这里的独立不是指生活、精神独立,而是学习独立,即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好小升初考生的学习计划目标等,并且自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前进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解决问题,要与家长做积极互动。常与家长做沟通,多与家长谈论自己学习情况、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及感受,也了解一下家长感受。双方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进一步努力。

问题二:父母对我期望值特别高,特别怕辜负他们的希望,他们给我的压力更大啊!

小学六年级期间不仅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也会增加。一些家长会不停唠叨、还会对子女格外的照顾,每天的菜谱都是精心设计的······这样往往使学生有更大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家长这么做是家长有爱心、家长爱你的表现,和你小升初考试没有必然的关系。家长在这期间特别照顾也是小学六年级期间学生学习时间增多、压力较大,对你格外照顾是避免因为生活因素而影响到你的学习。此时,对父母心存感激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压力。你只要正常的学习即可,毕竟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你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命运。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铁路;职工培训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点

能力本位教育形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风行一时。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目标是使学习者具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其基本模式是:对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若干项综合能力;对各项综合能力进行细化分解,确定所包含的专项能力;再对专项能力逐一进行详尽说明,编制课程开发表;按照表列的能力需求确定教学模块,通过合理排列组成课程,再按照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实施,最终落实为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以达到具体职业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二,课程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对所需职业能力条分缕析,再根据职业能力需要的教育内容确定教学模块,既重应知,也重应会,能力标准明确,且不同的教学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其三,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习者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并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教师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其四,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二、能力本位教育对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必要性

(一)适应性

1、职业能力。铁路生产岗位所需技能的特点是:以重复性的动作技能为主,各种作业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标准重复执行;同时具有可分性,具体岗位的技能通常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类,再细化为若干小类,各有具体作业要求。例如,车站值班员的基本技能包括接车、发车、调车作业,接车作业可以细分为单向接车、双向接车、机外停车,又各有规定的车机联控、呼唤应答、进路排列、信号显示、运行线标识、作业用语等等。综合起来就是生产岗位的职业能力。

2、培训目标。铁路职工培训的性质是岗位培训。仍以车站值班员为例,培训主要是使职工能够安全熟练地完成本岗位行车组织中的接车、发车和调车作业,并且基本是在具体车站、线路范围内的作业。

3、培训内容。铁路作业的可分性意味着可以实现培训内容的模块化,可以进行模块的组合。例如,人身安全和电气化铁路作业安全的相关内容可以组合到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系统的不同岗位,行车组织的相关内容同时适用于车务、机务系统的培训,而机务系统内燃机车乘务员、电力机车乘务员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使用等内容上也具有诸多共同之处。不同模块组合后更便于具体应用。

4、培训组织。目前是铁路职工培训中,职工本人安排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恰恰与能力本位教育相一致,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帮助。

5、质量评价。对铁路职工培训质量的评价,依据决不单是职工的书面答卷,而要看能否取得应有的作业资质,如机车乘务员、动车组机械师要有铁道部颁发的证书;能否通过实作技能考试;能否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这些都有明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

(二)必要性

1、确立职工培训战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明确提出,企业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展技能培训。早在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会议也已经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对于铁路,职工的岗位能力对铁路未来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铁路职工培训需要确立通过培训提高岗位能力的战略,有计划地强化职工培训。

2、以能力为核心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必须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组织。培训目标是达到应有的岗位能力,培训内容是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要求与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相适应,培训效果的检验要求科学评价所达到的岗位能力水平。就是说,完全围绕岗位能力进行培训。

3、强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培训的核心不在于取得学历,而在于提高岗位能力,培训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有培训过程,更要追求质量,强调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三、能力本位教育在铁路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一)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1、完善作业标准。目前,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对铁路一些主要工种已制定了国家岗位作业标准(GB),铁道部也制定有铁路行业标准(TB),各铁路局及其下属站段则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本单位的运输生产实践,对各工种制定了企业岗位作业标准(QB)。为确定具体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铁路企业应对各工种的作业标准进行完善,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整、描述准确、相互一致的标准体系。

2、设立专门机构。铁路企业由职工教育部门牵头,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全监察、劳动等相关部门参与,组织对具体工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有专长的管理人员、铁路内部或必要时聘请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教育人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铁路企业主要工种岗位职业能力的确定。对于涉及高新技术、本企业力量较薄弱技术、特殊专业技术的工种可以委托特定站段、下属其他单位以及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加以确定。

3、确定职业能力。专门机构对各工种作业标准进行分解细化、提炼整合,逐级制订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进行详尽描述,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表。能力应该有明确的核心,但外延应该有必要的扩张和与其他能力的衔接。这是由于铁路运输生产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特点,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系统的作业相互关联,同一系统的各工种相互联系,有时还很密切。归纳各工种不同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订相关工种的共性能力。

(二)编制培训课程

1、设计培训模块。根据职业能力表对岗位职业能力,特别是专项能力的描述,按照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设计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应当做到:一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无对应能力的模块,也不能有无对应模块的能力;二是有较为完整的知识,避免知识的含混,这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尤为重要;三是强调对实作技能有足够的训练,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四是提出有效的培训实施方式,便于教学者的教学组织和学习者的学习安排;五是对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做出说明。此外,还需要合理确定模块的名称、数量、模块之间的联系及其在课程中的位置,形成完善的模块结构。

2、完善培训内容。每个模块都要有对应于确定能力的完整的培训内容。一是就确定的能力描述,相应有全面的学习内容。二是学习内容的相对完整性,避免一个模块过多需要引用其他模块。共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一个模块内简述即可,必要的重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确需引用,则可以留下接口。如车站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都需要充分的信号机知识,可以将此作为单独模块;而货运值班员只需要简略的信号机知识,就可以在模块内简述。三是注意渗透学习的方法论,既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

3、组成培训课程。不同的培训模块组合为课程,对初学入门者和进阶提高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初学者,可以分为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以共性模块为主,集合相关工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利于打下较宽的基础;第二阶段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技术的培训。对提高者,根据工作基础、岗位要求、职工知识和技能的结构等情况,模块的组合可以更为灵活。

(三)制定实施培训

1、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必要基础。作为完整的培训课程,举凡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模块、培训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进度、培训考核、培训费用等,在培训计划中都应当尽可能地确定。为便于职工学习和自测,要准备培训资料、提出学习建议、明确能力标准和评价标准;同时要注意对实作技能部分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足够的操作机会。

2、实施培训。实施培训必须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职工自学、教师答疑、骨干示范、职工比武、知识竞赛、实作演练等等。有的站段选择有实力的机构或其他站段进行委托培训,弥补自身培训能力的不足;铁道部近年推行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等的经验,应当进一步总结、提高、推广。

3、培训计划的调整。培训计划应当结合运输生产实践进行必要调整。如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尽管未安排计划,也必须调整增加;运输生产内容变化,如客货营销方式动态更新,相关培训必须及时组织;运输任务增加,引发工学矛盾,培训需要灵活调整;四是新职人员集中增加,如内燃机车大批更新为电力机车,涉及司机转岗培训等。不过,临时性、紧急性的培训仍然不宜太多。属于计划内的培训,应当做好预案。

(四)培训质量考评

1、制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来源于国家、行业和企业制定的作业标准(GB、TB和QB)。实践中可以结合具体作业进一步细化。考评标准首先要明确、无歧义;其次要既能定性,也能定量,能够合理划分职工所达到的层次;再次要对应具体的课程和模块,采取最适宜的考评标准;最后对实作技能的考评应当占用较大的比重。不过,对知识的考评也不可付诸阙如。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快速更新,对每天操作的设施设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视为当然,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错误操作、延误操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基础的、系统的、与实作紧密相关的知识进行考评是必要的。

2、实施考评。考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职工按照模块中对能力标准的说明,在培训一段时间后自测自评;二是职工认为达到标准后,参加统一组织的对知识和技能的考评,合格的准予上岗或继续上岗,不合格的实施强化培训;三是职工上岗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实际能力的持续测评。考评又分为四个层次:站段按QB组织的考评、铁路局按QB组织的考评、铁道部按TB组织的考评、政府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按GB组织的考评。总体看,铁路运输属于高度危险作业,职工作业承担着重要的安全保障责任,因此,考评必须严格,源头预防,确保安全。

3、持续改进。经过考评,对培训实施中的问题、对职工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培训计划和组织的问题等,相应进行总结、分析和改进。对于能力本位教育,特别是对职工安排学习,要注意针对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实作技能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促进职工更善于学习。如果多数职工都存在相似问题,则要注意培训整体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四、对能力本位教育的补充

能力本位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是重视行为而忽略品德,对学习者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但在生产实践中,职工具备能力反映的只是在技术上可能,而能力只有发挥出来才能真正体现为工作绩效。这就既需要职工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也需要职工具有从事岗位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这一点可以称为职业意识能力。显然,完整的能力本位观应当包含职业意识能力的内容。为此,还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完善规章制度、做好思想工作等途径,努力提高职工的职业意识能力。

五、结束语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速铁道;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实践性

一、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高速铁道的建设通过专业能力得到体现,高速铁道建设是以能力为主要发展导向的工业领域,对于高等职业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要符合现代化高速铁道的发展要求与建设标准,还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职业化岗位定位,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做出适当的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发展思考,经过大量的社会发展调查研究,与高速铁道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好统一的生产线,利用高速铁路的桥梁、路基、隧道、轨道的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不断加强施工人员材料员与安全人员本身工作能力的加强,经过3-5年的理论知识加上实际能力的培养,发挥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与优势,做到科学的定位,按照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工作领域职业能力的开发流程。

二、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道专业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高速铁道专业化人才培养理念已经完全得到了创新发展,高速铁道专业在进行一系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遭遇到了障碍。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逐渐扩大,主要学习方向侧重于对高速铁道专业性知识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际知识的互相结合,锻炼学生自身的高速铁道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当前的教学内容有些也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局限性较大,很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只能基于课本,不能真实发挥自我的技术优势,因此,高速铁道专业工程技术教学必须要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双重教学模式,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动力,这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三、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堂知识培养系统化设计

3.1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设置公共基础课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要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职工的综合素养为主,帮助铁道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文化素养培养方式,还必须要设计正确的公共基础课程安排时间表,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素养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类型的辅导计划与公共课程安排,开设信息化课程,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模块,还要加强铁道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培养,加强对行政素养,职业道德规范,身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

3.2基于高速铁路建设的职业行动领域,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专业学习领域,实现工学结合。主要流程为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三个转换。三个阶段:即市场调研是课程开发的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框架,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和资源问题;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是课程开发的落脚点,解决课程的载体、内容体系、创设学习情境、制订实施方案等问题。三个阶段互为递进,紧密联系。四个环节:即由行业企业专家的“头脑风暴”“、研讨确认”“、决策计划”为课程体系开发提供源泉,由校方组织教师专家“开发分析”,从而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三个转换:即实现从实际工作到典型工作、典型工作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向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四、专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设计

专业技能培养系统按照“四层次、六递进”进行系统化设计。“四层次”即指课内单项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生产性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内单项实训指在课堂上理实一体、讲练结合完成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实训指通过单独组织的集中实训实现某一专项能力培养;生产性综合实训指模拟具体生产任务,提交符合生产要求的实训成果;顶岗实习是以企业员工身份,完成生产岗位的具体任务。“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

专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载体的选择,各门课程的教学载体要有针对性,并且源于实际,高于实际,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系统,具有典型性,能将典型工作具体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能反复应用,技术程度逐渐提升,体现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五、其他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设计

主要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和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愿望,重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交流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群体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以上培养目标,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将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入课程,遵循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要求的内在逻辑,采用教学做合一、实验-实训-实习有机融合,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全面提升。

六、结束语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育中,学生对所学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以此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66.

[2]郭扬,张晨.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的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30-35.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