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例6篇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补液信息化;排队选号;瓶贴

门诊和急诊是医院通向社会的窗口和前哨,是门急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地点,门急诊的治疗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门急诊具有工作量大、患者就诊时间相对集中、流动性大、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种多杂、病情复杂多变、新药种类繁杂、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强等特点[1]。门急诊中的补液室属于医院患者流动性相对比较大的科室,因此,门急诊补液室也就成为门急诊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门急诊补液室的管理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影响了静脉输液的安全高效。

1 现状分析

有研究这通过对某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20273例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些病例资料中一共发生输液风险事件29例,总发生率为1.4‰,在这29例风险事件中,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共有17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58.6%;由于技术因素发生的共有4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13.8%;由于管理因素发生的共有8例,占到风险病例数的27.6%,发生的情况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2]。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的补液量在各等级医院中人数是最多的,而我院作为青浦区的中心医院,同时也是青浦区唯一一家创建三级医院的医院,补液人数更多于其他二级医院,所以对于补液的管理尤其重要,目前上海来说,部分三级医院对补液流程进行了改造,实行了补液的瓶贴管理。我院原有意引进三级医院的补液管理软件,但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不同的HIS厂商,不同的病源和医护人员素质,不同的结构等,正由于这些原因,加上制作成本问题,后期维护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外面制作补液管理软件的公司很少。对于我们这样的郊县二级医院来讲,形成了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护理部、网络中心等几家部门联合起来,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再造,由信息部门自主设计出合适于本院的补液流程和软件。

2 研究目的

对门诊补液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合作,同时建立补液信息化系统,实现座位筛选,补液瓶贴打印,计算机核对信息,相关历史数据查询及统计功能。通过补液系统实现流程改造,优化补液室环境,规范补液室秩序,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降低补液室人力成本投入,使护理人员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3 创新之处

补液高峰期,护理部往往派出大量的人力仍然无法解决补液的排队冗杂的问题,另外,由于门诊输液病人年龄跨度大,病人密度高,流动大,病种多,用药比较复杂,护理工作更是繁忙,难以做到合理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导致差错的发生。本项目的目的就是用较低的成本改变补液室排队长,人员混乱冗杂的现状,减少人员投入,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比如说建立补液的对号入座流程,改变补液室“菜市场”的工作状况,建立补液与HIS相连,实现瓶贴打印,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避免由于混乱状况引起的投诉和医疗纠纷,可节约经济成本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信息系统还可实现补液量的实时监控,护理部可以根据监控情况安排相应的人力。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建立补液的排队叫号系统,省去患者提着补液瓶苦苦排队的过程,真正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

4 主要研究内容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护理因素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查对贯穿于护理工作每个环节的始终[3]。

门急诊补液患者排队时间长,医院投入大,投诉率高,医疗纠纷多正成为中等规模的综合性医院管理的难点。在高峰期间,虽然投入大量人力,但却收效甚微,运用信息化工具,建立补液信息化系统,优化门急诊补液的流程,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首先,要对现有补液流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补液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对补液流程进行流程再造,根据现有条件,相应地改造相关流程;再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补液的排队选号、瓶贴打印等功能;最后,实现一些补液的统计功能,同时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修订。

门急诊输液室是临床上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门急诊输液也是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及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中应用最多和最常进行的一项工作之一。面对平均每日上百上千人次的输液工作,护理人员工作的质量,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临床上,门急诊输液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时段性强,牵涉部门多,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的特点,直接给工作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因而,对门诊输液工作加强管理,提高门急诊大量输液时的工作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和舒适的输液治疗服务,成为了所有医疗管理者和参与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5 预期成果

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明显减少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效率[4]。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窗口,门急诊输液的输液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补液的瓶贴打印,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护理安全。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电子打印瓶贴将大大降低护理的人力成本。目前医院以及各科室都在实行成本核算,而护理人力成本的降低,此消彼长,可使护士的待遇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医院的成本效益[5]。本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有巨

大的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效率及人员等的节约,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卫兰.影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及对策,2010,11(3):197.

[2]杨健郦,曾红英.门诊输液实施零缺陷管理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117.

[3]戴国红.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785.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根本原因分析法;门诊输液;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

根本原因分析法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法,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系统中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核心理念为分析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1,2]。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输液室承担全院全日成人、儿童门诊患者的输液工作,日均输液量370人次。工作量大、环境嘈杂、病人多种多样、流动频繁、儿童患者陪护多、穿刺要求高等因素,给输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13年1月起,我们输液室采用RAC针对以往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各输液环节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的工作特点,制定静脉输液各环节的安全防范流程,加强对护士沟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并将交流沟通纳入到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中[3],对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使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得以控制,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1方法

在2012年6月至12月我院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满意度平均87.15%,低于我院90%的规定。为了提高满意度,2013年1月起我们应用RAC进行门诊输液的持续质量改进。

1.1RCA分析

对7至12月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回溯性分析,找出患者不满意的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等。

1.2RCA的实施

1.2.1确认调查课题 成立静脉输液质量改进小组,其成员包括科护士长、护士长及各职能岗位相关人员,及时收集静脉输液相关资料,包括静脉输液流程、人员技能操作、环境因素、服务态度、安全用药等方面。检查工作改进情况,评估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1.2.2找出近端原因,并及时干预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运用鱼骨图从人、机、物、环、法等方面,分析在各输液环节上出现的护理缺陷及护理不满意方面,并列出相关因素。针对近端原因,立即制定并实施相关干预措施。

1.2.3确认根本原因 对列出的近端原因,从教育、管理、流程中进行逐一论证并排除,提出的问题主要有:①该原因是否是发生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不高的根本②此问题被克服即可提高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③当此问题不存在时,将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件,然后对上述问题逐一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结果找出引起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是:①流程因素:流程设计不够精确、细致,指引不够明确②培训因素:现场执行培训不够③沟通因素:护士的沟通告知不足。

1.2.4实施改进措施 立足根本原因制定精细化改进措施,由点到面、由线到面,制定优化输液各环节精细化安全防范流程 。包括:接单接药流程;备药流程;加药流程;取待执行区内液体流程;核对患者身份流程;核对诊断、病史、用药史流程、输液后安全告知流程;巡视查对流程、拔针后安全告知流程,并制定各流程评价标准。将流程建立的意义、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告知全科护士,采用岗前培训、情景演示、现场考核的方法进行培训,要求人人考核过关。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输液,输液中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统一标准化的流程指引,可以帮助护士把指引转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措施落实到工作中,培养护士“脑到、心到、行为到”的习惯,并且随着不断的实践、检查、评价,达到不断的优化与改进,,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便继续巩固。

2结果

3讨论

RAC通过回溯发生的不良事件或潜在的风险,发现并改进系统缺陷,以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其工作重点着眼于整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改进,最终实现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病人满意度。

实施RAC,需先建立专业化的项目质量持续改进小组,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相关业务骨干参与,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与业务过硬的专家任督导。分析引起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不高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近端原因及根本原因,从新修改制定细化门诊静脉输液的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注意沟通方式。输液中注重质量评估,明确质量标准。

数据分析表明,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使门诊输液工作流程标准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门诊输液室持续质量管理中改进。

参考文献

[1]盛文佳,金可可,曹艳佩,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20.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输液室;护患纠纷;PDCA;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127-03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ransfusion Room

LUO Qiufang ZHANG Xiaoxiao ZHANG Chi

Transfusion Room,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Taizhou 318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Plan-Do-Check-Action) cycl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he transfusion rooms of hospitals. Methods Find out the reason and analyze why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of the transfusion room was affected by setting up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group and proposing the feasible measures and carrying out. The sit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would be discussed monthly and summarized quarterly and the problem not settled would be left to the next PDCA cycle. 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transfusion rooms;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etween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department to the transfusion rooms. Conclusion PDCA cycle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ransfusion rooms.

[Key words] Transfusion room;Nurse-patient disputes;PDCA;Patient satisfaction

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患者需求与护理服务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有资料显示输液室是护患纠纷的高发区域[1]。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2]。为了提高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模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输液室于2010年运用了PDCA循环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31人,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29.54±9.21)岁;护龄0.5~31年,平均(12.84±8.28)年;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3人;正式在编护士13人,合同制护士18人。

1.2 临床资料

2009年输液室共接待输液患者391308例,其中成人164 263例,小儿227 045例;发生护患纠纷68例,主要原因包括服务态度引起23例,护士差错引起5例,等待时间过长12例,患者过分要求18例,其他10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7例,其中错误的患者4例,错误的用药时间4例,错误的药物3例,错误的药物剂量6例。

1.3 评价方法

护理部每季一次对输液室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考评,科室每月进行质量自查并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每月随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00份,当场发放收回,两年共发放2 400份,回收2 368份,有效回收率98.67%。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

2.1 原因分析

2.1.1 护士因素 ①沟通技巧欠佳: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欠强,逻辑混乱,专业术语使用过多,患者无法理解。②沟通时机欠佳,不能产生有效沟通。③服务态度:在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中,一些护士缺乏敬业精神,使其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缺乏热心、爱心和耐心。对患者提供的服务欠主动,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以冷漠对待,疏远了护患关系。④工作能力:护士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技术欠熟练,对小儿、年老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低。⑤不遵守规章制度: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没有严谨和慎独精神,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护理程序,违反护理程序,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引起护患纠纷。⑥礼仪:部分护士着装举止不符合护士的形象要求,患者对护士工作态度产生不信任。⑦宣告欠到位或宣告时使用术语使患者不能理解。个别护士只管宣告,未注意观察宣告效果,导致护士宣告而患者未接受,未理解宣告的内容而引起护理缺陷。

2.1.2医院相关科室因素 输液室是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最后一站,患者在挂号、诊断、各种检查、付款、取药等就诊过程中身心疲惫至极,心理状态处于最差状态,又加上输液室护士与患者“零距离”面对面较长时间的接触,患者往往把就诊过程中的种种不满发泄于输液室护士身上。

2.1.3患者因素 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缺乏认识,有些患者对医院期望过高,认为生病了一进医院治疗就该很快恢复健康,而忽视了治疗疾病、恢复健康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把由此引起的失望迁怒于护士身上。另外,临床发现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引起的纠纷较多。输液过程中引起外渗的原因很多,如患者改变不当、血管脆性高通透性增高或药物渗透压等,但患者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往往把外渗的责任全部归责于护士,对护士产生不满。

2.2 措施与策略

2.2.1 成立组织 2010年1月成立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小组,制订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分析科室管理和质量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差错、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日常工作中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每月科会讨论计划实施情况,每季小结一次,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措施实施前召开全科护士大会,让每个护士明确科室的工作重点,了解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要求将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并将纠纷发生率列入护士质效考评内容。

2.2.2加强护患沟通技巧 注重护士礼仪,有利于护患之间的真正沟通,面对患者,要求护士清洁整齐,朴实庄重,干净利落,微笑服务,仪表端庄,使患者感到非常温馨,从而更加信任护士。通过对沟通不善引起的护患纠纷案例的分析,使护士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沟通应从患者角度出发,以真诚的态度,用商量的口气,取得患者的认可。沟通时要做到:一个技巧多听多说;两个掌握病情(包括治疗、检查及费用);三个留意:留意患者情绪、认知、自身情绪;四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避免刺激语言、避免用专业语言、避免压抑对方情绪。爱心、包容心贯穿整个过程[3]。特殊情况时更应注意沟通时机,面对静脉差,穿刺难度高的患者,护士应在穿刺前沟通,“您的静脉较细,穿刺难度较高,但愿一针成功”,这样让患者明白“一针成功”既是患者的愿望也是护士的愿望,万一穿刺失败,患者就更容易接受事实。穿刺失败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并表示歉意,“这针没扎好,要重新再扎,让您受痛了”,切忌先拔针再告知患者“这针没扎好”。对于经过多次穿刺才成功的患者要多巡视多关注。改善服务态度,接待患者时应主动上前微笑着迎接患者,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让患者有被呵护被重视的感觉,留下第一好印象。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

2.2.3 加强护士技能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提高护士工作能力。成立科室护理操作质控小组,实行护士分层培训考核制度,三年内护士每月操作培训考核一次,四-五年护士每2月考核一次,五年以上护士每季考核一次。对年轻护士实行带徒制,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平时多鼓励多指导,开始工作时宜选择年轻患者,静脉粗,弹性好的静脉穿刺,从易到难,经过实战锻练,穿刺技术不断得到提高,从而熟能生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自信心。

2.2.4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将查对制度的落实作为重点内容。每个患者的药物经过收药者、配药者和注射者三人核对。输液室环境嘈杂,护士在呼叫患者姓名时,患者容易听错,为避免这种差错,护士呼叫患者姓名后,让患者或家属看注射单上的姓名,若患者或家属均不识字,可让患者复述自己的姓名,护士重新核对,并使用门诊无线输液系统,更准确地确认患者身份,以防打错针而引起纠纷。

2.2.5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 采用口头、书面、墙报等形式向患者介绍门诊输液室常见病种相关知识、静脉外渗的原因、输液室工作流程等。注重宣教内容和技巧,列出输液室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其与输液操作顺序的相关性进行分类,适时告知[4]。为患者穿刺时必须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如共有几瓶输液,以免输液未完而拔针。特殊医嘱、特殊用药利用药物说明书[5],告知注意事项。宣教时应注意技巧避免使用术语,还应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观察患者是否在听你的宣告,是否已理解宣告的内容。

2.2.6 加强科间协调 尽可能使门诊就诊程序更合理化,缩短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体力和心理上的消耗,医生、药房和护士等各相关科室应配合默契,输液室护士如发现医嘱有疑问或药房发错药等意外情况,应及时电话联系相关科室,说明情况,由差错者负责纠正差错,切忌将差错暴露于患者或让患者来回往返于医生、药房和输液室间,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疑虑和反感。

3 结果

3.1 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改善

比较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四季度护理部对我科的全面质量检查结果,综合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年输液患者413 040例,发生护患纠纷25例,护理不良事件10例,比2009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2实施PDCA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由于重视了沟通技巧、加强了健康宣教,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同时门诊无线输系统的使用使患者就诊有序,不再害怕错过呼叫而聚集在操作台前等待,减轻了焦虑情绪,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施PDCA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王平等[6]认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PDCA循环,有利于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使工作能有规律地运行,能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调整。输液室具有患者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护士少、可控性小等特点,极易造成用药差错和护患纠纷[7,8]。本科室自运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以来,护士的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心明显增强,沟通技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因此我们认为PDCA循环是输液室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一项必要并且有效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章月照,潘红英,张爱华,等. 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方法和体会[J]. 护理学报,2009,16(8B):14-15.

[2] La Gamma RM,Ostertag SG,Birenbaum H. Failure of delayed oral feedings to prevent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results of study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J]. Am J Dis Child,1985,139:385-389.

[3] 梁克清. 门急诊做好沟通和谐护患关系的探讨[J].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6):598-599.

[4] 谢丽吉,韦亚琴,张秀琴. 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7.

[5] 赵荣美. 药物说明书在输液室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13.

[6] 王平,卢岩,徐朝艳,等. 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发展[J]. 护理杂志,2003,20(4):47-49.

[7] 张立萍,张丽娟,王艳萍. 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32-1133.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8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9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析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本研究所采取一系列对应措施。

1.2方法 成立服务品质小组、输液管理小组和药物管理小组对各环节进行核对和监督,对输液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本次研究观察组共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900份,回收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例数853例,满意率为94.78%;而对照组满意例数542例,满意率为67.7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 主要是护士对药物的药理知识掌握不足和静脉输液技术不过硬导致的安全事件的发生。若护士只能简单地进行配药、注射而对所用药物机制、滴速、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不清楚,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或不良反应发生的早期不能发现,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发生安全事故[2]。

3.2 科室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门急诊接诊量大,护士工作繁重,缺乏耐心,服务意识淡薄,易造成护患沟通不良,且基层医院的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发生医疗纠纷。另外,护士对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情况不严格,轻者对者造成用药延误,严重的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

3.3 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忽视了对液体的输液管、滴速及针头等情况的观察,未能及时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

3.4 安全教育不足 门急诊输液室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安全教育。当安全教育不足时,护士不仅缺乏安全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缺乏对安全风险事件的预防能力,在输液的各个环节均会产生安全隐患[4]。

4 相关应对措施

4.1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护士的专业素质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整洁的仪表与良好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要不断培养自身素质相关专业技能,有耐心地将输液注意事项进行告知,沟通时注意语言的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输液过程的健康宣教,避免因沟通不良导致的医疗纠纷[5]。

4.2 优化输液室管理机制 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规范域设置,对等候区、接待区、配液区、交费区、输液区等划分明确,为患者提供清晰、便捷的就诊秩序。建立静脉输液巡视查房制度,严格执行基本护理操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严格规范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将查对、输液、配药和输液后的护理流程制作成图,可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进行监督。

4.3 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定期培训并开展讲课和问题总结,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及时对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解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安全事故,杜绝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门急诊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发生原因进行相应处理,能有效减少基层医院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倪惠琴. 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J]. 中华护理学, 2012, 9(15): 91-92.

[2] 杨文都. 安全管理在输液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2): 269-270.

[3] 张菊美. 安全防范措施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9): 28-29.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 急诊输液; 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52

急诊科室是医院内工作量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补液和建立静脉通路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抢救方式,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风险对于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品管圈护理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通过相同工作性质和同一工作单元的护理人员自发组织成业务小组,运用科学方法,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有效减低护理风险[1]。基于此,笔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了急诊输液潜在风险预防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急诊输液患者140例,年龄22~35岁,平均(27.8±4.3)岁,男93例,女47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急诊科输液护理,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急诊科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临床护理,即:(1)品管圈小组建立。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2名副主任护师作为圈长,4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及9名护士作为组员,由圈长组织小组进行目标、工作计划制定,负责对小组内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2)主题的确立。圈长可通过组织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小组内组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每人提出至少3项研究主题,圈长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出出现率最高的3项主题,并通过全体小组成员协商、分析、讨论,确定本次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为“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患者产生的输液反应”。(3)原因分析。品管圈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对造成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输液装置是否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取药/配药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输液人员的穿刺技术是否熟练[2]。(4)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诊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小组成员应分析输液工作中每个环节出现的漏洞及相关责任人,依据方法、环境、物、人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小组内开展急诊输液操作的培训班,加强小组内成员无菌操作、取药配药和穿刺操作的规范性,降低输液风险[3]。(5)实施及反馈依据“PDCA”模式进行对策实施[4]。对实施过程中成功之处进行推广、应用,不成功之处进行经验总结,圈长定期对小组内成员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记分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记录,小组内就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讨论,安排专门人员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继续讨论、分析,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再次执行。(6)业务水平培训。小组内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水平培训,由小组组长或科室内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对小组内成员进行输液技能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培训,并对组内成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员,分析学员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持续性提高小组的临床服务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液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输液疼痛情况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价,无痛:0~1分;轻度:1~3分,中度:3~6分;重度:6分以上。护理满意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或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输液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输液及拔针过程中的疼痛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起源于质量管理课程和统计学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数患者越来越注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态度,为了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逐步运用于医学领域中[5-7]。品管圈护理活动方式通过组织院内一线医护人员对急诊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圆桌会议等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确定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持续性的提高输液护理服务质量,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临床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安全性,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8-9]。品管圈护理模式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定期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一线护理人员(尤其是刚入院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品管圈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提高急诊输液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琼辉,张翠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3,28(15):66.

[2]黄雪飞,陈全景.品管圈管理在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50.

[3]凌秀云.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11-112.

[4]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5]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

[6]廖梅嫣.急症输液中潜在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59.

[7]张爱萍.护理干预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感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8-59.

[8]梁美丽,谢伟红,陈雪峰,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输液患者亮红灯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4.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护理服务;门诊输液室;人性化

静脉输液为门诊治疗当中一个常用的用药手段,是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门诊输液室当中的患者疾病类型和用药复杂,人流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比较繁忙,护士的计划难以安排、落实,护患之间的沟通不足,容易造成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1]。而近年来,随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上升。此时,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医院护理工作向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能提高了门诊输液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我院门诊输液室从2013年1月~12月所收治的250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以2013年1月~10月所收治的250例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36例,女114例;年龄18~56岁,平均(23.8±2.8)岁。以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25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9例,女121例;年龄20~59岁,平均(24.3±3.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①创设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重新布局门诊输液室,除了要配备基础的设施外,还可以开辟大输液厅,小输液厅和单人间、满足一些患者的隐私和安静需要。同时增加各种配套设施如热饮水机、微波炉、报章杂志等。在输液室附近建立厕所,并在厕所的墙壁增加挂钩,方便患者如厕[2]。②规范护士的服务态度与仪表:护士要着装整齐,可化淡妆,但不能佩戴首饰。在护理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保持微笑,并用和蔼的语气对待患者和家属。同时要改进服务态度,主动为患者送上热水,协助家长安抚哭闹的小孩,以患者为中心去思考他们的所需,解决他们的困难。③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定期参加院内和部门内部的各种培训,鼓励护士在业余时间继续进修,分批组织护士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更新的护理知识。④健康教育[3]:护士要经常巡视门诊输液室,在巡视过程当中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各种需要,主动向他们提供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注意事项。并对耐心、细致、准确地回答患者的提问,并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改善建议。⑤加强护理安全:要求护士在配药时精神集中,不准说话,配送后要再次与患者或者家属核对药物。如有不清晰的地方,要先礼貌地请患者稍后,然后护士亲自和医生或者药剂师进行联系,将不清晰之处进行确认。

1.3 效果评价 参考张冬梅的相关护理服务满意度判定标准[4],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①输液基本操作能力;②对输液当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③对输液并发症的应对能力;④对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⑤护理服务态度。每项满分为20分,共100分。当总分大于80分则为很满意,60~80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综合评价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知识知晓率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2.0%(205/250),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6%(17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要负责全院各个科室门诊患者的注射和输液治疗,因此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和家属,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为护理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5]。而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又将直接影响到患者对于医院的整体满意度。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已经逐渐不适应人们的要求,因此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便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不再是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而是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社会等因素[6]。在护理工作当中,要处处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积极关注与真诚理解,用细致、人性化的护理工作去赢得患者的满意。

在众多措施当中,首要的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很多时候,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第一印象就已经决定了。因此一个良好、方便的输液室环境,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输液的过程当中,患者能体会到护士想到自己的每一个需要、每一个细节。即使只是上厕所这样的小事,也会有挂钩将患者的输液袋挂起,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心思细腻。

在门诊输液室当中,免费24h提供热开水和一次性杯,同时还有报刊、杂志、电视等各种娱乐设备,可以减轻患者对于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令患者长时间的输液过程有可消遣的娱乐活动,增强了他们对门诊输液室的满意度。

实行人性化护理,必不可少的是对护士高标准的职业要求。所谓职业要求,不单是护理工作能力的高低,还有护士外形以及态度的优劣。护士在护理服务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患者的心理与行为,朝向有利于疾病好转的方向前进。而整洁的衣服和仪容,又会令患者产生心理上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遵从性。

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关键所在。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如对老人使用尊称、用敬语,而对小朋友则使用昵称和浅显的语言[7]。当患者对药物剂量与疗效有疑问时,护士要耐心为患者解释,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验组,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门诊输液室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令人满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好评。让患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同时又能在门诊输液室中享受舒适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实行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宏玲,张彦.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12-214.

[2]唐莹,姚传玲.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服务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66.

[3]陈爱桃.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61-62.

[4]张冬梅,罗满香,彭秋莲.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3(26):299.

[5]王翠芬.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