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安全论文范例6篇

高铁安全论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1

关键词: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物元理论,关联度

1.引言

重载运输因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铁路重载运输由于货车轴重大,列车编组数量多,载重高等特点,其运输组织特点远比普通的货物列车要复杂,承担的安全风险也大。因此,重载列车的开行对运输组织、行车安全和设备安全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文献[1]对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深入研究,探究了列车制动安全问题和线路桥梁设备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文献[2]分析了机车、线路等因素对重载铁路行车安全影响[2]。文献[3]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并构建了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文献[4]构建了重载列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4]。本文在已有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展开研究,以期为重载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

2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易操作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建立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11],见表1。

3 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定量指标,也有难以定量表述的定性指标,选择一种适于定性定量指标混合、规模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的关键。物元理论评价方法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事物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评定模型,通过关联函数和关联度来判断评价事物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3.1 确定待评物元

3.2 经典域及节域物元

3.3 关联函数

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由待评物元与各等级物元的关联度确定,关联度计算式为:

3.4 确定指标权重

表1中28个指标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各指标作用大小分别赋不同的权重。考虑到重载运输安全等级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统计法,通过每位专家的指标权重,用加权平均法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3。

3.5 计算综合关联度,确定重在运输安全等级

综合关联度是权系数与关联度的乘积,即:

4 实例

本文以某一重载运输线为例,具体量化数据见表4。利用本文构造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MATLAB编程求解可得各指标的关联度:

因此,该线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属于安全等级。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结论

(1)本论文对重载运输安全评估分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重载运输的特性建立了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符合重载运输实际情况。

(2)本文构建的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物元模型,有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比如,如何更合理的划分评价等级,如何合理构造经典域、节域物元及关联函数,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 朱耀武.重载运输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3)

[2] 黄凯.呼铁局重载列车运营下线路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 王寄存,刘英伟,严川.铁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货运安全,2006,(12):21-24

[4] 宋剑. 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

[5] 陈佳玲,胡安州,肖贵平.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构成及其运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6]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7]徐蔼婷. 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 中国统计.2006,9:57-59

[8] 邹稳根. 国内外机车车辆用车钩缓冲器发展综述[J].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6,3:1-15

[9] 赵铁民. 轨道超高与粘着系数取值的探讨[J]. 铁道建筑.2007,6:96-98

[10] 李洪斌. 张唐重载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7:5-9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8-0075-02

铁路运输凭借其安全、快速、大容量、气候适应性强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速铁路包括运营速率不小于250km/h的高速新线,以及改造后最高运营速率不小于200km/h的线路。我国现有高速铁路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而且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作为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保障变得更加重要。

1.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的研究意义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路况、行车信号等数据的采集、处理中心,也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控制枢纽,它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与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效率紧密相连。铁路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或铁路信号系统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就要求在高速铁路前期规划、整个建设过程、运营和维修中都要考虑信号系统的安全性能。如何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研究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问题意义重大。

安全评估,又称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顾名思义,安全评估是以实现系统、工程安全为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评价和预测拟建或者已有系统、工程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是其广义的内涵。狭义的安全评估则是对系统固有的潜在危险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作出定量评估。根据安全评估指标,对系统的有害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判别,从而采用改进技术,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尽量降低系统的失效率,提高可靠性。

2.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的方法

1)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在项目初期,通常对系统的潜在危险没有全面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PHA适用于小规模系统,是在项目设计、试验、生产或施工之前,预先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识别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安全隐患和产生危险的条件,同时对其严重性即危险等级进行预测。针对PHA的分析结果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2)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顾名思义,就是由一群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来完成评估工作。由于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安全评估中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如系统工作的人员管理问题),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就必须依靠专家分析法来解决。通常的方式有表决法、评分法和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SCL)法。

3)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也可按实际需要将子系统细分到设备元件,分析这些独立的评估单元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影响。通过FMEA可以分析出元件、设备的故障类型以及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同时辨别出单一故障和系统故障。进而根据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提高设备的可靠性。FME是故障树分析的基础,通常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评估时都要先进行故障模式分析。

4)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是一种时序逻辑的事故分析方法,它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推出可能产生的后果,以此实现危险源的识别。由于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多个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部分事件以另一些事件的发生作为前提条件,又可能引起其它事件。因而它们之间存在因果逻辑关系。ETA以树枝状图来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初始事件为起点,依据事故的发展顺序,分阶段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如成功或失败、安全或危险、正常或故障等)。通过ETA,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等。因而ETA在风险评价中使用较为普遍。

3.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的安全评估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HP将要评价的对象层次化,根据问题性质和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按照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模型。即通过被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评价结果。它建立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基础上。最终归结为最底层(指标、措施、方案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问题。主要分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最大特征根法、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五个基本步骤。

2)灰色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包括灰色预测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而在本论文中,主要用到灰色系统中的“灰数”这一概念以及灰数的白化方法。灰数,指的是对于一个研究对象,只知其大致范围却不知道其确切取值的数。灰数的白化,就是将不明确的灰数进行清晰化和确切化。在此过程中要用到白化权函数。该函数是直角坐标中的一条三折线或S曲线,用来定量地描述某一评估对象隶属于某个灰类的程度。常用的白化权函数有左升右降的连续典型白化权函数、下限级白化权函数、上限级白化权函数和三角白化权函数。

3)灰色层次法的评估过程及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灰色层次分析法就是将灰色理论应用于层次分析法中,用不同的灰色统计数来表示不同指标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隶属度”指的是一个指标属于某一个等级的程度。区别于清晰集合里面“非此即彼”的界定性质,模糊数学通过“隶属度”这一概念将其扩展为“亦此亦彼”的界定方式,用“属于程度”来替代“属于”和“不属于”,同时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分析。例如假设我们认为人的身高x(cm)达到180则为高个子,并且给定如下的隶属度函数:

若有一个人身高为175cm,则f(x)=0.75,即这个人以0.75的隶属度属于高个子。

在安全评估的应用中,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根据灰色评价矩阵和权重向量计算各准则下指标的风险矩阵,再根据准则权重向量和各准则下指标的风险矩阵计算隶属度矩阵。将系统属于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矩阵与灰类等级分值矩阵相乘,得到系统的风险。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及灰类分值得出系统所处的风险等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将系统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分析。在专家评价样本矩阵和两两判断矩阵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流程得出分析结果。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3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铁路运输处,河南 永城 476600)

摘 要:铁路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它又称为入职教育,是将员工从社会人变为企业人的重要过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岗前培训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度与忠诚度。好的培训能够使员工迅速成为团队的一员,熟悉、适应铁路文化与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从而企业能够实现安全发展,长治久安。

关键词 :铁路;员工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D4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32-01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崔红超(1985-),男,河南长垣人,大专,技术员。研究方向:铁路运输。

目前永煤矿区铁运处共有员工500人,从2007年开始,新老人员交替,大量年轻职工招进,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刚毕业,一方面给企业输进新鲜的血液,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与人才培养的接续,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跟踪发现,岗前培训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重视岗前培训,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原因分析

1.前期人员流失率偏高

新进职工前2年的流失率较高,离职的员工大都是对本岗位没有信心、对企业的文化不认同,可以说岗前培训做的越好,员工的认知度越高,也就越愿意留下来,企业也就越能够留住人才,也会节省人员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2.岗位适应时间长短不一

岗前培训较好的学员不仅能充分了解岗位的性质与企业的文化氛围,也能够清楚自己岗位的定位与生涯设计,能够迅速融入到岗位中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不会因别的原因而分心。

3.减少对企业的抱怨

如果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够,思想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职工忽悠,对企业怨天尤人,干活时牢骚满腹,这样肯定干不好活。

二、岗前培训的措施

永煤铁运处经过长期摸索,对新入处的职工采用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方法。

1.第一级(处)安全教育由处安检科负责,培训内容为企业文化与战略定位、员工的福利与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运处安全生产奖罚规则》、《铁运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铁路事故案例、铁路安全常识等。

2.第二级(站段、科室)安全教育培训由站段、科室负责,培训内容:本单位的主要生产设备概况及其特点;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本单位特点,学习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防机具伤害等安全防护知识、抢救知识;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3.第三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由班组负责,培训内容: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本岗位(工种)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本岗位(工种)的生产规程、工作特点及安全注意事项。

4.岗位理论、实操培训由站段和科室负责,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铁路法、安规、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本岗位(工种)设备、用品、工具性能及其使用方法;(2)本岗位(工种)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标准化作业程序等应知必会内容,以及相关的《技规》、《行规》、《站细》、《维规》、段修标准等规章制度;(3)岗位通用安全知识(行车安全、维检修安全常识及本工种典型事故案例);(4)专业理论知识、自救互救、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知识;(5)岗位基本实操项目和简单应急处理。理论培训必须以课堂授课形式,培训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实操培训采取教练式或导师带徒的形式。

5.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理论培训必须经过考试。考试合格后,新员工必须与师傅签订导师带徒合同。车站值班员、调车员、列检员、线路工、桥梁工、内燃机车钳工、通信工、信号工、轨道车副司机签订3个月的师徒合同,道口工、列车员和其它辅助工种签订1个月的师徒合同。合同期间,新员工必须先在师傅带领下进行实习和操作练习,严禁新员工实习期间独立操作。实习时主要应了解本单位生产过程,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及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了解铁路主要设施、设备的作用及性能。理解、掌握本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技术水平应达到初级工应知应会的要求。

三、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2007年至2014年的岗前培训来看,以上措施的实施,大部分新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消除工作顾虑,迅速融入到工作岗位,有部分员工目前已走入技术管理、班组管理岗位,企业的人才培训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结论

岗前培训不可忽视,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员工行为的作用,永煤铁运处的三级教育可以在铁路培训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庆凯.单项培训活动评比实施方案,2014.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词:钢铁产业安全;转型升级版;战略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本中(本文简称《决定》),“安全”一词词频出现多达24处,其中“健全防范与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重点提及产业安全问题。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脊梁,走过了一条粗放式发展道路,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提速,我国钢铁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版成为历史性的任务。

一、 产业安全和转型升级文献回顾

在产业安全研究方面,李孟刚(2006)是较早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知名学者,他提出的产业安全内涵是,“特定行为体,其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具备较好的洞察性、认同感和学术影响力。理解这一内涵界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产业安全主体,是指向于特定行为体,是自主产业;第二,产业安全,包含生存与发展安全两个层面,先有生存后有发展;最后,产业安全的程度,可以借助于评价产业受威胁的程度,加以反推。李孟刚(2012)在之前基础上,丰富了这一理论观点。他提出的中国产业安全理论体系,内容包括产业保护、损害、国际竞争力、控制、安全评价与预警理论等五个领域。他采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建立了我国产业安全理论的分析评价模型。李孟刚(2013)提出了完善后的中国产业安全理论体系,内容包括产业组织安全、结构安全、布局安全、政策安全、安全评价、安全预警、空心化、产业安全立法研究等8个细分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把产业安全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在产业安全对策建议研究方面,成思危(2004)主张,产业安全研究的目的,旨在达成“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确保产业安全”。

在转型升级方面,工信部部长苗圩(2013)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加快推动在传统产业领域内的转型升级,强化需求导向,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2013)认为,提升价值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根本途径是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金碚(2012)论述了中国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问题,指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在产业竞争过程中,去寻找确定发展技术路线,形成竞争力。

二、 我国钢铁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与研究结论

按照系统性、数据可得性、科学性原则,本文采用产业环境、产业控制力、对外依存度以及国际竞争力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其中,产业环境一级指标,内容由产业金融、产业需求、政策环境等三个二级指标组成;产业控制力一级指标,内容由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投资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等四个二级指标组成;对外依存度一级指标,内容由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等两个二级指标组成;国际竞争力一级指标,内容由粗钢产量全球占比、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钢铁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四个二级指标组成。测度总体结论表明,“和十一五相比,十二五以来我国钢铁产业较为安全,但转型升级道路面临极大挑战”。具体是:

1. 产业环境一级指标总体改善。

一是从产业金融环境来看,银行钱荒加剧,对钢铁信贷环境收紧,钢铁融资成本增加。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钢铁生产企业亏损加剧,涉及银行、钢铁贸易商、担保公司等金融借贷案件明显增加,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信贷持谨慎态度。和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2010年至今)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所升高,钢铁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持续升值成为双刃剑,减少了进口成本,加大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钢材出口的难度。

二是从产业需求环境来看,粗钢表观消费量稳中有升,长材、板材等钢材消费结构占比趋向合理。和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2010年至今),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不断攀升,粗钢消费增速稳中有升。我国钢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板材消费稳中有升、长材比例有所下降。

三是从政策环境来看,钢铁行业管理体制不断理顺,行业规划逐渐发挥引领作用,行业政策渐趋完善,对产能引导、环保监管、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等领域,功能不断加强。

2. 产业控制力一级指标总体改善。

一是从外资市场控制率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控制度略有下降,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控制程度较低。近十年来,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控制度呈现出震荡上升状态。2000年~200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未超过10%。2006年外资市场控制度为13.3%,超过2000年2倍。2006年以后,外资市场控制度略有下降,但是依然保持较高比例。外资进入中国钢铁市场,会挤出一定数量的国内钢铁厂商市场份额。外资市场控制率的逐步上升,说明内资市场份额相应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控制程度较低。

二是从外资股权控制率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股权控制率下降明显。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率保持震荡走高态势,九年间增长了2.3个百分点。其最高峰值出现在2006年,达到10.6%的控制率。

三是从外资投资控制率来看,投资控制率略有下降。中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净值一直在增加,但是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净值也在一直增加。十二年间,外资所有者权益年均增长率70%,高出中国钢铁产业所有者权益年均增长率(32%)38个百分点,外资股权对中国钢铁行业控制程度增长率不容小觑。

四是从外资技术控制率来看,外资对中国技术专利控制率略有下降,对中国研发投入控制率略有上升。2001年~2004年中国外资技术控制率上升,但2006年~2007年则呈现出下降状态。最高外资技术控制率为2004年的6.21%,这说明从技术控制(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控制程度较低。

3. 对外依存度一级指标总体有所恶化。

一是从进口依存度来看,中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有所恶化,钢材进口依存度有所改善。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从2000年以来全年进口0.7亿吨以来,几乎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8.2亿吨历史新高。中国国产铁矿石总量,从2000年以来国内全年生产2.2亿吨以来,几乎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14.5亿吨历史新高。2000年铁矿石进口依存度24%,之后一路震荡走高,到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达36%。其中,2010年更是高达42%。近年来,随着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板管材生产能力逐渐增加,中国钢材自给能力迅速增强,中国钢材进口一直保持平稳下滑态势。中国进口钢材总量,从2000年以来全年进口0.16亿吨以来,受国内需求不旺以及钢材自给率提高影响,到2012年的0.14亿吨,基本持平。

二是从出口依存度来看,钢材出口总量有所改善。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从2000年以来全年进口0.06亿吨以来,震荡攀升到2013年的0.62亿吨。中国成品钢材产量,从2000年以来全年生产钢材1.31亿吨以来,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10.68亿吨。2000年钢材出口依存度4.6%,之后一路震荡走高至最高点11.1%,然后下行至2013年5.8%,说明中国钢材销售的方面,对国外市场的对外出口依存度不高。

4. 国际竞争力一级指标总体改善。

一是从粗钢产量全球占比来看,粗钢产量全球占比不断攀升。中国是全球钢铁生产最大国。自1996年开始,中国粗钢产量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占到全球粗钢产量的49%。从下表可以明显看出,2000年~2013十三年间,中国粗钢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比例一路攀升,从2001年的15%上升到2013年的49%,十三年间占比上升34个百分点。

二是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震荡中逐步回升,2011年已经稳步回升至10.52%,稳居世界钢铁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地位,峰值出现在2008年,达到12.06%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韩国钢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回升,日本、俄罗斯、美国钢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有所下降。

三是从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攀升。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TCI),常用于分析国际竞争力。它是指,指一个国家产业的进出口差额,占其这一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率,即差额与总额的比例,即TC指数=(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2000年~2005年期间,中国钢材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为负值,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2006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竞争力不断走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逐渐上升。但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进入深度调整期。

四是从钢铁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大幅下降。广义的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简称IIT),常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中国钢铁行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相对较高,2004年以来始终高于50%。其中,2004年~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上升,2007年、2008年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有较大涨幅,产业内贸易指数甚至达到90%以上。

三、 打造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版战略路径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提出,源于于2013年3月就任国务院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他提出,要“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叠加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具体到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版的现实内涵,结合上述对中国钢铁产业安全测度指标及其测度结论出发,本文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从改革开放方面,实现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激活内需方面,实现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从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产品升级和绿色发展。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为主动力,以激活内需潜力、强化创新的活力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版新路径。

1. 中国钢铁产业改革开放升级战略。内部深化改革升级。一是改革钢铁产业金融环境。中国钢铁行业金融环境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近年来,中国钢铁生产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资产负债率上升高居不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13年11月末,会员生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76%。与钢铁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末相比,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12.45个百分点。在钢铁流通领域,2012年以来,中国钢铁生产和贸易流通重地上海,拥有4 000多家钢贸企业的杨浦区,集中爆发钢贸贷款风险,一些知名钢贸商跑路,钢材贸易爆仓事件集中爆发影响全国。二是改革钢铁产业生产要素市场。钢铁产业需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占据我国钢铁产业主导地位,《决定》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为资本自由进出钢铁行业提供了畅通的政策通道。三是改革中国钢铁产业行业管理政策。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础管理等层面。发挥政府部门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的重要作用;发挥行业组织参谋作用,健全我国钢铁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健全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政策衔接,在涉及到财税、金融等领域,做好产业政策之间的衔接。

加快对外开放升级。钢铁产业对外依存度升级是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需要保持适度进口依存度和提高出口依存度。一是保持适度进口依存度。铁矿石是关系到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安全的战略性问题。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长期居于高位,目前仍维持在60%以上。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加大国外铁矿石资源合作开发力度,整合国内铁矿石开采资源,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运行秩序,加快矿业资本市场建设。二是提高出口依存度。国际化是中国钢铁产业的突出瓶颈。近些年国内产能过剩程度大大超标,中国钢铁产业必须“走出去”。未来中国钢铁行业走出去的最适宜地区是,具有较大消费需求潜力的新兴国家。三是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世界钢铁动态》2013年“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TOP5没有中国企业,宝钢仅排名第11位。通过加大钢铁产业对外投资合作,建设境外钢铁基地,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家层面上,制定钢铁生产企业走出去战略规划,为走出去提供战略引领。

2. 中国钢铁产业供需平衡升级战略。从供应总量角度,淘汰落后产能。一是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本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涉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问题之严重,直接和政府干预过多相关。中国钢铁行业,只有在真正实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实质性走出发展困境。二是建立完善钢铁资本退出的交易平台。建立过剩产能“退出扶持机制”,建立第三方平台进行钢铁产权交易,方便钢铁资本退出。三是鼓励市场化减量并购重组。我国钢铁企业亟待整合,强化“整合一批”是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

从需求结构来看,做大做高需求。一是做大钢铁消费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消化一批高端钢铁产能。我国钢材消费档次总体偏低,加快钢材消费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既能有效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又能推进下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对我国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带来诸多积极机遇。二是做高钢铁消费需求。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依赖高强度、高性能钢铁。加强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与下游用钢产业环节紧密合作,推动钢铁产品用途升级换代。三是转移钢铁消费需求。推动“转移一批”是化解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战略性安排。深度参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3. 中国钢铁产业科技创新升级战略。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等钢铁强国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世界高新冶金技术市场的垄断。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加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包括“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抓住影响钢铁生产的关键技术及流程指标,拓展钢材应用新领域、获得新市场。现实途径是,全面深化钢铁科技体制改革,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把市场作为科技创新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完善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产品升级。加快产品升级是中国钢铁产业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包括推进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等领域的升级。提高量大面广钢材的质量,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加快应用标准升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最强音,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钢铁产业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优化,产业将更加走向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 李孟刚.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成思危,李孟刚.产业安全名家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苗圩.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经济日报,2012-11-21.

6. 王一鸣.提升价值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中国经济导报,2013-05-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项目号:12BJY053)。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5

关键字:SWOT理论;地铁;监理管理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成为许多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由于地铁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多、属于高风险工程。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频繁出现人员伤亡、重要市政设施损坏的事故。因此,提高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应对当前地铁建设的当务之急。

地铁施工安全特点及监理管理现状

鉴于地铁施工的特殊性、复杂性及监理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下面运用SWOT理论对地铁施工监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措施。

优势(Strength):地铁建设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成熟实施,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从国外引入的完善的建设监理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收效显著,由于施工特点类似,同样适用于地铁施工监理。国家从制度完善、体系建设、执行力度、准入制度,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加强监理行业建设。

劣势(Weakness):地铁施工时间跨度长、过程复杂、跨越领域广,监理项目繁多,管控难度大;地铁施工监理在国内起步晚,监理从业人员的技能偏低,监理制度存在不足,监理仅仅停留在对质量和进度的控制,监理范围比较小,并且常常处于有职无权的局面;监理存在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行为;部分监理单位不按照规范操作,个人监理人员甚至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严重影响监理企业的形象,造成信任缺失,影响项目质量。

机会(Opportunities):当前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各界对安全日益重视,地铁施工位置特殊,运营后将成为城市主动脉,承载巨大客流量等,这些决定地铁施工对安全要求比较高,对监理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不容得有半点闪失;网络监控技术,为监理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收集渠道;城市轨道设施建设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市场规模继续扩张;更多高校学者对安全管理及监理领域的持续研究,新的监理理念和手段的出现。

风险(Threats):地理条件等客观危险因素存在,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监控难度加大;地铁施工过程繁琐,且时间跨度长,地铁施工位置特殊,与各种管道交叉增多,不同工种交叉作业普遍;监理投入不够;监理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特点,而地铁施工工期通常持续3-4年,监理人员的更换频繁造成施工过程出现盲区;监理从业者的素质普遍不高,部分监理工作者的责任心缺失。

地铁施工监理管理应对措施分析

下面将地铁施工中的监理管理四个因素分别列入SWOT分析矩阵(表1),得出在地铁施工监理管理所面临的4种战略组合,具体如下:

优势与机会(SO)应对措施:监理单位根据地铁项目情况对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学习,定期对监理人员开展教育活动,增加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加强监理从业者人员队伍建设,学习质量监控新技术;结合地铁施工项目的特点,建立适合地铁施工的监理管理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地铁施工监理实施方案。

劣势与机会(WO)应对措施:加强监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稳定性,对于地铁施工,采取资深员工带队,普通员工参加的梯级人员配备机制,并定期通过施工单位对团队及员工的责任心进行考察,强化落实监理终身负责制;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宣传手段对安全和责任心进行教育;采用技术对监理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进行有效跟踪;确保监理费用落到实处。

优势与风险(ST)应对措施:完善对监理人员的监督制度,采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对监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完善监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监理体系建设,将安全管理与监理从业者的绩效挂钩。

劣势与风险(WT)应对措施:在施工项目初期,组织公司的监理人员对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抓住源头控制,并对监理过程遇到的紧急情况制定监理预案和危险源识别机制;定期对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提高;探索创新型的监理管理办法,提供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针对监理从业者优异者进行奖励,监理不力的进行惩罚。

成熟的工程监理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地铁施工成熟案例较多,安全管理积累较多;国家从体系建设、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加强监理行业建设。

监理难度大,监理领域广;监理内容有限,对监理重视不够;监理从业者素质偏低,监理竞争市场秩序乱;部分监理从业者责任心缺失。

机会(Opportunities)

SO

WO

社会对地铁施工安全要求高;智能数据采集、监控技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投入的进一步加大;新的监理理念和方法的提出;

开展监理管理教育,加强合格的监理从业者人员队伍建设,学习质量监控新技术;探索适合地铁领域施工的监理管理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地铁施工监理实施方案。

加强监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稳定性;落实监理终身负责制,采取更加宣传手段宣传安全和责任心教育;对监控过程继续有效跟踪;监理费用落到实处。

风险(Threats)

ST

WT

地铁施工危险源客观存在;与各种管线路、其他作业交叉多;安全资金预算增加;监理管理者及从业人员责任心的缺失

完善监理制度,加强监理体系建设,采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对监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

安全管理与监理从业者的绩效挂钩;

及时识别危险源,抓住源头控制;通过客观评价机制总结经验,不断发展提高;探索创新型的监理管理办法;奖罚分明,对监理从业者优异者进行奖励,监理不力者进行惩罚;

总结:

地铁施工中必须严格落实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和从业人员必须履行职责,加强对监理的管理,其对保障地铁施工及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WOT理论对监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1)加强监理体系建设,完善监理制度;结合地铁施工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方案、梯级人员配备方案等;(2)强化项目监理责任负责制,将监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监理人员行为及结果进行监管;(3)加强监理人员能力建设,定期学习新的监控技术、数据收集等技术,提高监理人员素质,为施工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河、周庆柱.基于SWOT分析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09(2).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6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自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开始,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07年6月,全国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85km,总投资6000亿元,同时还有10余个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面对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现状,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被广大轨道运营单位所重视。

1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1.1安全为命,打造平安地铁

运营服务作为地铁最大的服务载体,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平安地铁。

1.2人人有责,全员促安全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着每名员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企业强大、运营稳定有序与每名员工的成长、利益、价值是一个共同体,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安全运营离不开每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发展.持不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培育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善安全”的文化氛围。

1.3警钟常鸣,安全工作永无止境

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项工作永远都没有干完的时候,是永远都不可能结束的,长期下去容易使人麻痹大意,提出用“投石头原理”防麻痹,经常地“敲打点击”,使员工警钟长鸣,保持警惕。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带着责任抓安全,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使命抓安全,抓重点部位,抓重点环节,抓重点岗位,力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4严格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

事实证明,98%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主动控制住事故链和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基于此认识,地铁运营单位必须不断加强运营安全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理事故故障的能力,努力做到“三个最低”,将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将安全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将安全方面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

1.5创新管理,破解安全工作难题

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支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坚持创新的原则,破解各项工作的难点,保持运营安全工作可持续稳步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运营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组织的国家标准研究和参编工作、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2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2.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行车组织规章》等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涵盖公司的各个专业、运营生产环节,使各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都有章可循,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开展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国家也出台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都为规范运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应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

2.2建立三级安全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原则,有效发挥“纵管到底、横管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网络作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形成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自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和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考核内容,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运用“破窗理论”抓隐患,抓漏洞,漏洞不补必酿大祸。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将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工作制度中,形成健全的检查网络,实施有效监控。

2.4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公司级、中心级、岗位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如:LOW操作、客车司机证等;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利用安全宣传月、119消防日等活动,在车站、列车等宣传阵地,向市民派发安全实用手册,不断提高员工和市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超级秘书网

2.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国内外地铁运营救援抢险的经验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发生火灾、列车脱轨、列车冲突、大面积停电、爆炸、自然灾害以及应设备故障、客流冲击、恐怖袭击等其他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国家和地方发生紧急事件、疫病传播情况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还要针对部分预案经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报市政府。

组织员工对各种预案进行学习,按计划进行演练,演练的方式包括培训式、桌面式、突发式,在演练的过程中,每个安全点都安排评估人员把关,使演练活动有序、安全的进行。定期的实战演练可以及时暴露预案的缺陷,发现救援设备是否足够、发现运营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员工是否熟悉掌握各种规章,改善各部门间的协调作战的能力,增强员工的熟练程度和信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演练检验规章、设备和预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6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安全奖惩办法”,定因、定性、定责,严格惩处,通过教育和处罚使员工吸取教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认识,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将“降低故障率事件率”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开展地铁事故案例研究,学习先进一流的运营安全管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用“投石头原理”防员工思想麻痹,不断在“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水花”,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安全生产形势估计得过好,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感;同时,转变观念,对发生的事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2.7建立警地联动机制,共保地铁一方平安

目前,国内地铁都建立了相应的公安部门,地铁运营单位要加强与地铁公安的合作,充分依靠公安力量,保障地铁的平安秩序,建立《警地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联动例会制度,工作联系机制及联动应急机制。通过双方精诚合作,共保地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