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例6篇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1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概述

人力资源统计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人的数量关系、数量特征等的分析、统计和处理,可以全面把握人力资源状况,了解人力资源本质,从人力资源体系出发形成相应发展策略,是企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主要包括数量统计、劳动定额统计、质量统计、员工考核、奖励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统计以及劳动争议统计等,在人力资源基础上实现了运用效益的最大化,为电力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可以从定向和定量两方面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把握。定向把握中主要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内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等;定量把握中主要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量、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等。定向和定量统计实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开展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的设置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过程中应围绕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和利用四部分内容出发,在上述基础上合理运用定向和定量统计法,确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相关指标,最大限度改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数量指标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核心。在对该指标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人力资源的实物量和人力资源投资总额两方面内容。要在该基础上明确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总规模量,全面把握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实物量指标主要为一定时间内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载体的数量,其主要为员工载体;人力资源投资总额主要为生产、开发和运用阶段电力企业所消耗的人力资源数量,即该时间段内所进行的人力资源支付。人力资源质量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素质进行全方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素质上形成明确的人力资源质量评价内容。素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

(1)文化素质指标。文化素质指标需包括职工文化结构及职工文化教育两方面内容,要确定职工文化水平及受教育年限;

(2)技能素质指标。技能素质指标主要确定职工的技能水平,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明确职工技能水平结构。常规计算过程中可以从职工结构和技术结构两方面内容出发,其公式为:技能素质=各技术等级之和/各技术等级的工人数量;

(3)精神素质指标。精神素质指标主要包括职工满意度、职工参与度两部分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确定职工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人力资源开发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劳动形式开发、人力资源形式开发等内容,在该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从而丰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形式,改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效益。人力资源利用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职工岗位结构,在职工岗位结构上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内容,确保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人力资源能够被充分应用,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要把握好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等指标,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注意事项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统计组织进行合理构建,在该基础上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统计效益,改善人员认知,从而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运行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具体包括:

(1)提升人员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积极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过程中要构建良好的统计环境,确保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过程中。要构建良好道德教育体系和激励策略,使人员能够认识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统计工作。

(2)提升人员专业水平,改善员工技能。要结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工作需求合理设置人员培训,对人员技能、知识等进行提升,确保人员能够全面配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三、总结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系统设计;电力工程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当中,需要按照实际的设计建设要求来对其中的相关设备进行安装,并且针对其中的重点内容。例如潮流的计算、继电保护以及短路电流的计算等,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具体的确定,力求设计合理到位,在后期的使用当中能够稳定且正常的运行和工作。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阐述了实际的设计方案,并且针对重点以及难点,展开深入的剖析,目的在于加强实际当中的操作和应用,为相关技术的前进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电力系统规划概述

电力系统规划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和消费的系统,它的功能就是把自然界中的一次性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形式,并经过输电、变电和配电过程将电能供应给各个用户,电力系统是整个国民经济或者能源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受电力负荷、一次性能源和电力设备的影响,根本任务是实现优质、经济、可靠性的发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某个地区内的人口、经济、工业发展规模的状况,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对各地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准确的预测出各个分区可能出现的电力盈缺情况,合理的对电源进行布点,最后估算总造价,分析经济效益的各指标,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也就是确定在何时、何地增装哪种类型的电力设备,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电力供给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电力系统的支出费用。由于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内容,能够反映电力的增长状况、负荷曲线和电力分布情况,因此,要重视电力负荷预测这一关键环节。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

3.电力工程中系统规划设计的作用

3.1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主要进行中短期负荷预测。其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负荷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即有传统的序列预测法,也有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新方法。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3.2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3.3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应远近结合、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第一,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确定系统运行方式,检查各元件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第二,稳定计算是指根据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第三,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验算在给定的网架中,由于故障短路而在电气元件上产生的不正常电流值。计算项目工程接入系统节点处的各种短路电流,能为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第四,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可向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各种网络元件因传输无功功率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在具体电力工程中,需根据无功平衡,提出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必要时需对单组低压电容器投切时电压波动进行校核,进行近区无功平衡分析,和调相调压专题计算。

4.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向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和远距离输电发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起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在单项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中,对系统设计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电力工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系统设计的内容,进行论述和探讨,并总结部分相关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

0前言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专业的计算机系统代替人工开展相应的会计工作,完成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技能,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会计电算化技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会计电算化技能评价指标

在对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可行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保证指标体系准确可靠,可以更加真实的对会计人员所需要掌握的会计电算化技能进行反映。

1.1计算机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必须能够进行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包括系统安装维护、常用软件安装与操作等。

1.2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专业的财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会计人员必须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通过财务软件完成相应的会计操作,如资金核算、资产核算、薪资核算、税务核算、报表处理等,保证会计工作的效果[1]。

1.3财务软件维护能力

通过对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可以保证软件运行的可靠性,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会计人员都仅仅是懂得软件的基本操作,在面对软件故障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软件故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必然会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财务软件维护能力包括了软件的安装、更新、误操作处理以及数据库维护等。

1.4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经常用到,因此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也是会计电算化技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需要会计人员的掌握。

2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复杂事物进行分层,构建起相应的模型树结构,对系统特征或者功能进行描述,结合对某个客观事物的判断,对每一个表层次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构筑比较判断矩阵,结合一致性检验,确定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层次分析法具有逻辑性、灵活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在社会、经济以及管理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2]。

2.1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组成部分,目标层主要是从整体上反映会计电算化的技能状况,准则层包括之前提到的会计电算化的四项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技能进行了反映,指标层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四项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形成了14个不同的指标,包括总账处理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

2.2判断矩阵构建

在完成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后,可以对不同层次中的元素进行两两对比,从而实现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针对各个指标之间的比较尺度问题,这里选择1-9标度方法,具体见表1。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中不同层次的成对比较矩阵因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Xij进行评价[3]。具体来讲,是从高等院校和企业中,选择1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为了保证小组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同一所院校的教师不能超过2个,每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超过1个,同时企业应该能够涵盖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对于专家小组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指标体系中任意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的程度,继而得到10个Xij,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和汇总,就可以构建会计电算化技能层次模型的成对比较矩阵。

2.3矩阵一致性检验

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在完成判断矩阵的构建后,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在层次分析法中,可以引入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有CI=(λmax-n)/(n-1),CI的数值越小,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在公式中,n表示不同的矩阵位数,其随机一致性指标RI如表2所示。在一致性检验中,如果n的取值不小于3,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被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以CR表示。如果CR=CI/RI<0.10,表明判断矩阵存在比较满意的一致性。结合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准则层判断矩阵以及指标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4]。

2.4向量计算与层次排序

在完成准则层和指标层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后,可以研究和计算各个因素对会计电算化技能目标的合成权重,然后对其进行总排序,从而确定指标层中各个因素在会计电算化技能总目标中的重要性。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建议

结合会计电算化技能指标综合评价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分析,在14个指标中,比较关键的是总账处理系统、UFO报表系统、前台误操作处理系统以及Excel的应用,这四个指标占据了综合评价总权重的66%。这个结果表明,在财务软件中,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同时也是会计操作中两个最为基本的系统。因此,为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帮助其强化就业能力,需要重视对于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培养。结合上述分析,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该设置三类课程,一是基础素质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常用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二是核心素质课,主要是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财务软件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同时可以对软件的错误操作进行实时处理;三是拓展素质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安装维护、软件系统安装维护等[5]。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技能逐渐成为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对会计电算化技能中比较关键的能力进行明确,对于推动会计电算化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勇,周绍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23):58-59.

[2]王学建,康小强,李越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数据识别方法研究[J].电信技术,2011,1(7):46-50.

[3]巩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研究[J].商业会计,2015,(6):121-123.

[4]关昕,支璐,张锦超,等.基于传统会计视角的会计电算化[J].经济,2016,(12):134.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电量平衡;接入系统方案;电气计算;系统专业提资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的先行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也是具体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一、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规划设计相关工作可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其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是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设计时,其涉及到的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2)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分析;(3)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进行电力和电量平衡;(4)提出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方案;(5)对所提方案进行电气计算;(6)分析计算结果,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7)为电力设计其它专业提供系统资料。

(一) 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主要进行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

中短期负荷预测,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同时,根据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大项目情况,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

负荷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即有传统的序列预测法,也有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新方法。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力工程,如枢纽变电站、输送大量潮流的电力线路、或大容量发电机组,可采取多种方法预测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并从中选出一般可能出现的负荷水平进行分析。

(二) 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其中统调电源是指归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则包括各类小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每种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的出力各不相同,同时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情况,因此,需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三) 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

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四)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

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五) 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第一,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确定系统运行方式,检查各元件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

潮流计算作为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是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最直观的方法。通过潮流计算得出的电网各节点电压、各网络元件电力损耗、以及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直接用于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二,稳定计算是指根据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

稳定计算多是基于潮流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常用到的稳定计算包括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以及频率稳定计算等。通过进行各种稳定计算,可校验各接入系统方案的运行参数能否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和保障措施。

第三,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验算在给定的网架中,由于故障短路而在电气元件上产生的不正常电流值。计算项目工程接入系统节点处的各种短路电流,能为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

在确定网架结构和系统运行方式的情况下,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可正确选择及校验电气设备,选用正确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和熔体的额定电流,从而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快速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减少短路所造成的损失。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工程相关网区已有电气设备时,应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第四,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可向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各种网络元件因传输无功功率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在具体电力工程中,需根据无功平衡,提出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必要时需对单组低压电容器投切时电压波动进行校核,进行近区无功平衡分析,和调相调压专题计算。

(六) 方案比较

对项目接入方案进行比较,在各种电气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从安全可靠性、实施性、发展适应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各方案的设计及运行做出评价,并选择最优者作为推荐方案。

(七) 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确定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投产时间,为电力工程设计的其它专业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

(一) 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还需收集最新电力主网规划报告,了解近区电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特点,将规划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二) 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

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电力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电气计算均是基于电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断更新和完善基础数据,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长期工作。

三、结语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磁铁;起重技术;宽厚板

宽厚钢板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宽厚板起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川。为满足某特大工程项目的需要,基于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作者对宽厚板起重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较深人研究,并研制了宽厚板电磁起重系统的样机。

宽厚板的特点是大而重。如外形尺寸13000mmx4900mmx50mm的钢板,其重量达25t。一般的钢材吊运,通常采用一个或几个电磁铁进行起重。但对宽厚板而言,需要几十个起重单元协同工作,而不是一堆电磁铁的简单组合,由此给电磁起重系统的设计带来一系列特殊问题,如电磁铁的布局合理性,成组电磁铁的选择与协同工作,需满足不同被吊物的磁力调节,系统安全防护与故障诊断,等等。作者就此进行了阐述。

1系统组成

起重电磁铁是以被吸物作为衔铁的一种直流电磁铁。将n台电磁铁通过电控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电磁起重系统。电磁起重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工作时根据上层网络的指令,电控系统控制全部或部分电磁铁协同工作,达到吸放钢板的目的。

电磁起重系统由电磁铁、电控子系统和机械组件构成,如图1所示。电控主电路由plc主控单元、变压器、可控整流模块和接触器组成。plc主控单元通过控制可控整流模块实现电磁铁调磁,而各吸盘通断电选择由plc控制接触器实现。由这些主电路构成调磁保磁控制屏和自动充电屏,加上免维护蓄电池组,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电控子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切换、互为备用,能实现恒充、浮充、自动跟踪和自动调整。

图1电磁起重系统的组成

2系统设计的约束条件

电磁起重系统的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总体设计包括目标分析与分解、总体布局设计、电控原理确定等;单元设计包括机械子系统的设计、电磁铁的设计、电控单元设计等。设计电磁起重系统时,除了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外,应重点考虑下述约束条件。

1)被吊物方面:①满足最大载荷要求(即电磁铁负载满足要求);②钢板的最大、最小外形尺寸:长x宽x厚;③钢板的材质(不同的材质,其导磁率和饱和磁密不同影响吸力);④钢板的温度(影响钢材的导磁率及饱和磁密,钢板的挠度增大);⑤钢板的挠度;⑥钢板的表面质量、氧化层厚度。

2)起重系统本身:①电磁铁的自重;②安全系数>2;③通电持续率60%;④系统的响应时间(吸放时间)<3s;⑤电磁铁内部温升问题;⑥吊运偏心问题(对正问题)<10%;⑦成组电磁铁的共平面问题;⑧长短挂梁的共用电控问题;⑨与挂梁的接口;⑩电控系统内部干扰问题;@长挂梁的伸缩问题;⑩起吊加速度及扰度突出边的动态压力问题。

3)环境方面:①环境温度;②外界干扰等。

4)其他方面:①突然断电、整流器故障;②某一个电磁铁出现故障,等。

3电磁铁总体布局的原则

根据被吊钢板的参数确定电磁铁的总体布局,基本原则是:用最少的电磁铁个数,安全可靠地满足起重要求,并确保板材的变形量最小。为此电磁铁总体布局设计从下述3方面展开:①进行力学分析。对薄板而言,电磁铁的分布适宜布置在长板材的“爱里”点上;对厚板而言,电磁铁布置必须满足在布置间隔内对最重板的吸力要求。②分析国外同类产品的参数,如意大利tecnomagnete公司、德国walker公司和美国stanver公司的宽厚板电磁起重系统等。③用常规电磁铁作板材吸吊实验,通过实脸找出板材变形量与电磁铁分布间的规律。

综合上述3方面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板材规格的变化,进而确定了电磁铁的总体分布。例如,对钢板(尺寸为:厚度5-50mm、宽度1。3^4。9m、长度6。0-45。0m)的起吊,当长短挂梁净起重量均为26t,其电磁铁的总体分布如图2所示,共采用17个电磁铁。

图2电磁铁的总体分布

综合上述3方面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板材规格的变化,进而确定了电磁铁的总体分布。例如,对钢板(尺寸为:厚度5-50mm、宽度1.3^4.9m、长度6.0-45.0m)的起吊,当长短挂梁净起重量均为26t,其电磁铁的总体分布如图2所示,共采用17个电磁铁。

4电磁铁的设计

1)专用电磁铁设计宽厚板的起重通常以单张进行。由于常规电磁铁的磁力特性是强烈非线性的[2]要从一叠钢板中可靠地吸吊起单张钢板,采用常规电磁铁是不适宜的,为此需要设计专用电磁铁。

额定载荷p的确定

p=wmax/n(1)

式中:wmax为被吊钢板的最大重量;n为电磁铁的个数。

安全系数k的确定

k=f/p(2)

式中f为单个电磁铁的电磁力。

电磁力f的计算(3]

f=b2a/(2μ0)(3)

式中:f为电磁力(n);b为工作气隙处的磁通密度(t);a为有效吸附面积(m2);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4πx10-7h/m)。

根据式(1),(2),安全系数取2.5,就可以确定最大电磁力。根据式(3),合理选择b值,就能确定a值,这样就对应确定了线圈芯的截面尺寸。

为确保电磁铁在高温下能正常工作,对电磁铁进行了耐高温设计。设计要点在于既要把内部线圈产生的电阻热散发出去,又要阻止外部钢板的热量传进来。所采取的措施有:采用耐高温的电磁线;增加导热绝缘层和外部传导热阻断层;采用防辐射隔热层;加大散热面积并设计了外部散热风道。

鉴于每次只吊运单张钢板,而钢板规格的变化范围很大,针对不同厚度的钢板,电磁铁需要输出不同的电磁力,因此需要对电磁铁进行无级调磁。为此,提出了“精确调磁”的概念,并开发了相应的技术。要实现无级精确调磁,对电磁铁而言,其关键是在保证足够透磁深度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力曲线fii要有较宽的线性范围[4]。对应图2所示钢板,满足钢板温度t=600℃条件下,所设计的专用电磁铁采用多个线圈,全密封焊接式长方体钢板结构,基本参数为:外形尺寸2700mmx240mmx320mm、额定起重量6.5t、安全系数k>2.5、工作电压为直流dc220v、防护等级ip54。这种电磁铁透磁深度相对较浅、线性好、重量轻、功率小。

2)电磁铁性能一致性为确保精确调磁、准确吸吊对应的钢板,要求成组电磁铁之间性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同一台吊车所用的电磁铁,经分析其电磁性能一致性要求为98%。

3)电磁铁吊挂高度一致性电磁铁与挂梁的联接采用链条联接方式。对成组电磁铁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磁极的底平面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在厚板起吊中是个貌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厚钢板是平直不易变形的,如果磁极工作面参差不齐,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必将造成举高较低的电磁铁相当于“下沉”,不但不产生吸力,而且将“压”在被吸钢板上,形成“负吸力”。这样一来,总的吸力明显降低。为此采取措施:①电磁铁装配完成后,对磁极底面进行精加工,确保每个电磁铁的底平面平整;②为保证电磁铁的吊挂高度一致,采用高度可调的悬挂装置,该装置系螺栓式机构。在现场调试安装时,对成组吸盘进行高度调节,尽可能使成组电磁铁的底平面在同一水平面里。

5电控子系统设计

1)工作原理系统的程序控制采用西门子s7-200plc主控单元(cpu226)。cpu226通过dp接口模块em277接到profibus总线,与行车主plc通讯。人机界面采用254mm触摸屏,采用simaticprotool组态软件进行组态,各控制功能在触摸屏上显示为菜单,只需简单触摸,即可完成控制;触摸屏通过通讯电缆联接到cpu226的mpi接口。为确保控制系统在掉电时保持正常工作,系统的程序控制部分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

调磁系统采用智能三相全控整流模块,将主电路与触发电路集成为一体。系统设有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实时检测模块输出电压、电流,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输出通过a/d模块读人plc。plc将整流模块输出电流值与给定电流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d/a输出。整个系统对工作电流闭环控制,控制精度高,确保电磁铁的吸力稳定,从而保证按设定方式吊运。调磁系统为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充磁时正组可控硅导通,电能正向馈人电磁铁;退磁时plc首先控制正组整流模块移相至逆变状态,将电磁铁能量大部份回馈到电网;plc检测电流值为0时,确认正组整流模块关断,再触发导通反组整流模块,对电磁铁反向去磁。系统取消了外接电阻器强制去磁的方式,充磁退磁快,退磁效果好,实现了无触点控制。

2)电磁铁选择控制plc的输出通过接触器控制各电磁铁通断电,每个电磁铁分3段控制,并对各电磁铁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发现故障立即报警。由于调流模块仅在吊运时输出电流,所有接触器都可以在主电路无电时由plc控制其通断,接触器触点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3)停电保磁系统采用免维护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由自动充电屏对电池自动恒充、浮充,也可通过按钮手动控制主充、浮充。自动充电屏对电池欠电压、过电压自动检测、报警,根据检测结果实现浮充主充自动切换,并对电池定期活化放电。自动充电屏能自动限制充电电流,防止电流过大损坏蓄电池。系统自动跟踪主电源状态,保证在主电源断电时蓄电池自动投人使用。

4)系统保护电路电源进线采用过压自动脱扣断路器保护,变压器次级采用快速熔断器限流保护,吊运时若断路器脱扣或熔断器熔断,蓄电池自动投人工作,确保安全吊运,同时发出警报。

plc通过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当偏离限定值过大时(过压或欠压),plc自动关断整流模块输出,并控制蓄电池自动投人工作。多个吸盘联用时,当某个电磁铁发生故障导致其电流异常上升时,断路器自动切断这个电磁铁的电源,避免连锁反应而影响其余电磁铁的工作,同时发出警报。整流模块有完善的阻容保护和防雷击防浪涌电压冲击的压敏电阻保护。

6结束语

宽厚板的起重,特别是多规格的高温宽厚板的起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既有起重系统整体的技术问题,又有单元技术难题。合理的电磁铁总体布局、耐高温的线性电磁铁、精确调磁技术以及无触点电控系统,还有文中没提及的可伸缩挂梁,都是技术关键。解决宽厚板起重技术难题,要以成熟的单元技术为基础,用系统集成的观点去统筹考虑机械、电磁和电控问题以及相互间的藕合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瑛论宽厚钢板轧机[(j]。宽厚板,1995,1(1):1-10。

[2]梁志军起重电磁铁的吸力特性分析与测试[j]。起重运输机械,1995(10):3-6。

[3]杨柞新电磁铁应用设计计算方法[j]。机床电器,1996(1):44-46。

电力统计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集中抄表;电能计量;RS-485

中图分类号:TG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23-01

电能表是当前电能计量和付费结算的重要工具,电能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国家与广大用户的利益,但传统的电能表在可靠性和其他性能上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随着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能计量装置也发生了巨大变革[1]。

如今大部分地区对电能的使用已经没有限制,基本实现一户一表,直供居民户数成倍增加造成了抄表工作量巨大。人工抄表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且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并给用户带来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远程自动集中抄表技术在国内外应运而生。集中抄表是指采用检测、通讯和计算机等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电表终端自动读取和处理数据的过程。随着宽带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使得利用宽带媒介进行远程抄表成为可能。

一、集中抄表技术路线

目前,国内外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已比较成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电话线远程抄表:由于电话网在城镇的迅速普及,利用现有的电话网进行数据通信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利用电话网通信需要加装调制解调器,这时通信速率受到限制,管理中心无法对用户进行实时监控[2]。

(2) 电力载波远程抄表:电力载波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利用现有的交流电力线作为通信线路,省去了敷设线路的麻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的电网不设专门的滤波系统,特别是民用电网部分,电磁信号、脉冲信号和无线电信号对电网的干扰致使电网谐波增加,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误码率较高,因此这种传输方式需要很高的抗干扰措施,目前此种方式抄表系统的应用案例较少。

(3) 无线远程抄表:利用控制端的小功率无线发送器和接收器实现数据的传输,系统结构清晰,施工方便,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单一类型表的自动抄表。国外普遍采用此种方式,此种抄表更适合应用于分散的计量仪表的抄收。但无线数据传输存在着在建筑物对无线电信号的反射、吸收等作用下,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另外表具安装位置、空间干扰等也对其稳定工作有较大影响。

(4) 有线电视网(CATV)远程抄表: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实现自动抄表,这种网络是可视的,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此种方式正处于探讨阶段。

(5) 电缆线远程抄表:有线总线技术成熟、简单,在通信信道正常的情况下通信可靠、稳定,可以实现实时通信,但需专门铺设电缆线,给施工带来不便。而且存在布线工作量大,通信信道易受人为损坏,损坏后故障排除困难、恢复慢,信道后续维护量大等不足。

(6) 宽带远程抄表:在现代住宅小区中,随着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以太网已经成为智能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传输数据,具有不需要单独布线、传输容量大、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优点。因此,使用宽带进行远程抄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低压集中抄表的系统方案

(1)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

其结构为集中器+载波电能表,集中器与电能表间使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其结构如图2所示。

(2)RS-485总线抄表

其结构为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采集器与电能表均采用RS-485总线通信。

(3)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混合抄表

其结构为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4)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脉冲线混合抄表

其结构为集中器+采集器+脉冲处理器+脉冲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脉冲处理器采用RS-485总线通信,脉冲处理器使用脉冲线采集电能表数据。

(5)低功率无线、RS-485总线、脉冲线混合抄表

方案五是低功率无线、RS-485总线、脉冲线混合抄表,其结构为集中器+无线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无线采集器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三、各方案比较分析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的抄表系统,所使用的硬件为集中器和载波电能表。该方案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电能表分散、工程施工难度大的小区;在计量上采用一体化电力线载波表,电能表计量精度高,通信时直接读取电能表内存,避免了二次计量;优点是安装工程量少,费用低;缺点是实时性较差,整体设备寿命较短,维护工作量大[3]。

RS-485总线式集中抄表,所使用的硬件为集中器、采集器、485接口的电能表。该方案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工程施工方便、容易铺设通信线的小区;在计量上电能表计量精度高,通信时直读电能表内存,避免了二次计量;优点是实时性好,抗干扰和雷击能力强,功能扩展容易,维护方便;缺点是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

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抄表,所使用的硬件为集中器、采集器、485接口电能表。该方案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容易铺设通信线路、集中器分布有一定距离的小区;在计量上采用一体化RS-485表,电能表计量精度高直读电能表内存,避免了二次计量;优点是实时性好,抗雷击能力较强;缺点是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4]。